第四章外国美术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从天国到凡尘)
三种国家
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艺术
三种制度
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国家 古典主义
三种艺术 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 现实主义
三个流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承文艺复兴传统,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16世纪末17世纪初产生了三个流派,学院派美术、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
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
巴洛克艺术影响了洛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
卡拉瓦乔的艺术影响了欧洲各国显示主义,还对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有影响。 两股力量:流派竞争激烈,艺术家队伍分化,分为两股力量,倾向上层社会(学院派和巴洛克),倾向于下层平民(卡拉瓦乔)。
三派竞争:北部现实主义力量较强,卡拉瓦乔把现实主义带到罗马;博洛尼亚是学院派的发祥地,卡拉奇把学院派带到罗马;后来巴洛克艺术在罗马发展,罗马成为三派中心。竞争结果是巴洛克占上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起源于意大利,却最终在法国扎根。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未能在罗马站住脚。18世纪,巴洛克走向衰落,意大利在欧洲舞台失去主角地位。
博洛尼亚学院: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产生原因:继承先辈经验,培养新人;引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影响。强调绘画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罗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色彩;强调法则、保守、缺乏创新;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卡拉奇三兄弟兄弟:阿尼巴·卡拉奇,罗马法尔内塞宫天顶画《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是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英雄式的风景画”;他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吃大豆的人》、《肉店》。
其他学院派画家:格·列尼,《曙光女神》,架上《欧罗巴被劫》、《圣母的少年时代》等。圭尔奇诺,学院派中最具豪放特色的画家,罗马鲁多维西俱乐部天顶画《曙光女神》。多明尼基诺、乔凡尼·朗弗朗。 卡拉瓦乔:宗教题材世俗化,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他是一位革新者和叛逆者,其艺术充满了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直率的描绘出了人类情感的微妙复杂的一面。强调描摹现实,无论美丑,他在继承了文艺复兴传统笔法严谨、色彩沉着的基础上,更在光线明暗的运用上自有心得。早期作品《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往埃及途中》、《弹曼陀铃的姑娘》、《女卜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约1590年,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祭坛画《基督下葬》、《圣母之死》等;《多疑的多玛》、《参拜圣地人的圣母》。 其追随者:欧·真蒂莱斯琪(《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和他的女儿阿·真蒂莱斯琪《朱迪丝与荷罗粉丝》;列·斯巴达《圣彼得受难图》;巴·曼夫列迪;卡洛·萨拉塞尼。
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17世纪热那亚画派的别·斯特劳兹《老风流》、《托维特的痊愈》;曼图亚画派的多·菲奇《演员肖像》、《手持歌利亚头的大卫》;那不勒斯画派的萨·洛萨《男子肖像》;威尼斯画派的约翰·里斯;佛罗伦萨画派的马·劳塞里;罗马画派的卡洛·马拉提等。
17︑18世纪的 意大利 17 世纪 学院 派 卡拉瓦乔与 地方画派
巴洛克(Baroque ):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有堕落瓦解的含
义,后来才有较公正的评价。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期17世纪,18世纪除北、中欧外衰落。
这个术语首先用于建筑,发源于意大利,被教会利用,为教会服务。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而自
成一体,与16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相区别。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16世纪后期样式主
义的消极倾向。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美术流派,使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豪华-宗教特色+享乐主义特色;浪漫主义-强调幻想与幻觉;富有激情性-反映内心世界;运动感-重视节奏变化和画面空间感;综合性-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综合,建筑与环境的综合;浓重的宗教色彩。 贝尼尼:雕刻《大卫》、《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阿波罗和达芙娜》,1623年进入教廷为教廷服务,建筑与雕刻结合的青铜华盖,雕刻顶峰是1645-1647年间为卡尔纳罗礼拜堂作的圣德列萨祭坛,“四河”喷水池、《特列同喷水池》。1656-1667年间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及柱廊,他最满意的一件作品
是圣·阿尔·克维里纳列教堂(1658-1670)。
巴洛克建筑:弗·波罗米尼,建筑好像是不平静心灵的体现,给人一种虚幻莫测的感觉,圣卡罗教堂等。 巴洛克绘画:科托纳《巴贝里尼的胜利》天顶画;卓尔丹纳《抢劫萨宾妇女》、《乌尔刚的铁匠铺》、《阿
玛戎妇女》;高里《耶稣名字的崇拜》;波佐《圣依纳爵的礼赞》等。巴洛克风格的天顶画大都具有
神秘幻觉的特点,宣扬宗教把人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国。
背景:18世纪初巴洛克艺术在意大利逐渐减弱,只有威尼斯画派还继续保持了一定的繁荣。18世纪下
半期古典主义占了统治地位。18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已开始出现衰落,逐渐将艺术中心的位置让给了
法国。
皮亚采达:带有巴洛克倾向,1750年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院长,《女卜者》、《井旁的利伯加》,《解放了
的耶路撒冷》插图。
提埃波罗:威尼斯画派中对欧洲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为米兰克列里奇宫作天顶画《太阳神在奥林
匹斯山》,架上画《背负十字架》等,为威尼斯斯拉比宫作壁画《克娄巴特拉女王的饮宴》,天顶画
《西班牙王朝的凯旋》,风俗画《走江湖的人》,还画铜版画。
卡尔耶拉:色粉肖像画,风格抒情细腻,轻柔婉约,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色粉画《狄安娜》等。
其他画家:皮道尼(罗可可画家)、。
风景画:18世纪威尼斯画派风景画驰名。当时威尼斯兴起了一种描绘城市风光的风景画,这种风景画专
门描绘城市的建筑物和乡土人情,被叫做维都塔(Veduta ),早在文艺复兴时就有,18世纪更加成
熟。画家有卡纳列,风格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等;别劳陶,作品清新、明
快,《德累斯顿风光》等;瓜尔第作品更多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善于描绘外光,《威尼斯广场与宫殿
风光》、《威尼斯风光》等。
雕刻:18世纪末最著名的古典主义雕刻家安·卡诺瓦,早期风格受晚期巴洛克影响,后转上新古典主义
的道路,作品除肖像外,多以神话题材为主,《丘比特之吻》(《丘比特与普绪喀》)、《教皇克里门特
十四的陵墓雕刻》等。
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 意大利18世纪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