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王振 宇 主 编 )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2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2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高凡 892337037@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1/4)活动材料的性质 •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特点易
引起幼儿的注意。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2/4)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 对幼儿生活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 物,能激起幼儿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易成为幼儿 无意记忆的内容。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3/4)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中的主要对象 • 幼儿在活动中不能离开对活动对象的认知。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4/4)活动中感官可参与的数量 • 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较好。 • 例如认识橘子,老师让小朋友们看一看、闻一闻、
• 作业
• 1.分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说说其现实意义。 • 2.幼儿记忆有何特点,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记
忆。
摸一摸、尝一尝等。
二、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
• 保持和遗忘:
• 1.保持和遗忘 •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பைடு நூலகம்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
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讨论:遗忘都是消极的?
• 保持和遗忘:
• 2.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速度不均衡)
• 保持和遗忘:
• 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 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 讨论:如何更好地组织幼儿的识记? •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不幼儿的活劢
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 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 少。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 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 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2013-10-23
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 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 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 现的。
【案例分析】 “当你垒宝塔的时候,下面要选最大的 积木,对!就是那个最大的,还有没有 了,再找找看!”于是幼儿就找最大的 积木搭他的宝塔了。想一想,老师的这 段话有助于幼儿什么注意的产生?这是 什么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2013-10-23
三、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 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注意的分 配能力比较差。 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理素质条件。
(3)恰当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 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亍幼儿正常活劢的开展。 (4)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的因素。
2013-10-23
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 :
2.不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1)兴趣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因素。
(2)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3)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不幼儿的无意注意的产生有关。

幼儿心理学记忆资料(修改稿)

幼儿心理学记忆资料(修改稿)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主编)(第二版)考点9 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知识点1:了解心理学的含义和心理现象;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或者概括地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抑制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2. 心理的基本特征:大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表现在:人脑对现实的反应,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应;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身上不是一张纸,大脑保存着人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基本行为模式。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科学,分成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分支。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岁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心理学幼儿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胚胎期(受孕----出生前)、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婴儿期(1个月-----1岁)、幼儿早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岁)。

知识点2:掌握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3-6岁幼儿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有两点:一是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二是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幼儿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心理实质(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2、条件反射3、无条件反射4、第一信号系统5、第二信号系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试述心理现象的实质。

3.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第二章心理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观察法(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简答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3.人的心理、意识有什么特点?第三章婴儿期心理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新生儿 2.婴儿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试述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培养婴儿心理的发展要注意些什么? 3.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记忆力的发展?第四章幼儿前期心理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前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影响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条件。

2.幼儿前期思维发展的特点。

3.应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以发展儿童智力?第五章幼儿期心理发展概述(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游戏(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幼儿期游戏的特点。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2.幼儿期双手动作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的教学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特点? 3.幼教工作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4.幼儿入园时常常发生什么行为问题?我们如何处理?第六章幼儿期注意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特征? 2.注意有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什么区别?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注意? 4.幼儿期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防止? 6.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7.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第七章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感觉 2.知觉 3.观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它们有些什么功能? 2.人类有哪些感觉和知觉?3.说明幼儿观察发展情况。

第五章_幼儿的注意和记忆

第五章_幼儿的注意和记忆

提取

编码
精品文档
(一)识记
是指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 程,就是把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识记 的分类: 1、按识记是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
(1)无意识记 (2)有意识记 2、按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分为: (1)机械识记 (2)理解识记
精品文档
有意识记
具有明确的识记 目的任务; 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 和意志努力; 识记效果好。
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精品文档
二、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 时间长短。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其注意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2.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2)活动的游戏化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精品明文档 显的年龄差异
书,一会儿记笔记。
精品文档
五、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
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 定相反的一种状态,它是 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 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 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 吸引的现象,俗语叫做分 心。
精品文档
(一)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
(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
注意。
精品文档
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 :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1)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少儿教育心理学》要点考点讲义第一章少儿心理学概括一、要点掌握(一)名词1、少儿心理学 2 、少儿期 3 、环境 4 、察看法 5 、讲话法 6 、问卷法 7 、测试法(二)问题1、少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少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少儿期(3—— 6、7 岁)小孩心剪发展规律和特色的科学。

少儿心理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少儿心剪发展理论;(2)少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色;(3)少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少儿心剪发展的基本理论(1)少儿心剪发展的动力(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少儿心剪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遗传是少儿心剪发展的必需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必定条件下对少儿心剪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少儿心剪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少儿心剪发展起主导作用。

(3)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阶段性第一,小孩心理年纪特色的本质。

第二,小孩心理年纪特色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第三,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阶段的区分。

第四,小孩心剪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少儿心理的基来源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少儿心理的常用方法侧重掌握这些方法长处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察看法。

(2)讲话法。

(3)问卷法。

(4)测试法。

(5)实验法二、掌握(一)名词1、遗传 2 、纵向研究 3 、横向研究 4 、实验法 5 、要点期(二)问题1、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2、研究少儿心理的基本方式(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第二章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概略一、要点掌握问题1、西方少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2、西方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1)大批展开小孩初期的研究。

(2)小孩社会化的问题遇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取新发展。

(4)本质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停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前苏联少儿心理学的研究三、认识问题我国少儿心理学的研究第三章、游戏与少儿的心剪发展一、要点掌握(一)名词1、游戏 2 、角色饰演(二)问题1、游戏在少儿心剪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适应少儿心剪发展的需要。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 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 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五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概念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定向性注意:由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

3.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4.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自主的、被动的注意。

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

6、习惯化: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剌激慢慢熟悉,从而减少反应的现象。

二、填空、判断、选择: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儿童的注意最初只有无意注意。

随着语言和认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在幼儿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的注意发生更大变化,同时,使儿童心理能动性大大增强。

注意,从它的发生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

几种常用的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觉醒状态、习惯化、心率变化、瞳孔扩大、吸吮抑制新生儿已经对刺激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反应。

新生儿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偏爱。

.对简单鲜明图案的偏好。

2.对人脸的偏好。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复习提纲1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

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力面,也称为视觉偏好。

沙拉帕切克(1975)的研究指出,头3个月婴儿对简单几何形体的注意,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第一,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

第二,从注意形体外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儿童注意的发展,和皮亚杰所提出的。

“客体的永久性”的认识分不开。

1.5—2岁,儿童的表象开始发生。

从此,儿童的注意和表象密切联系起来。

3岁左右,语言真正形成。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 决问题。
• 创造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
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 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第二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 一、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 象思维,最后发展到初步的抽象 逻辑思维。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 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 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来进行。 • 皮亚杰称之为“感知觉思维” •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 错误”
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的 机会
(二)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和形象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 展 (四)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一、语言与言语的概述 (一)语言 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 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 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 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 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 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 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后)
•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 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 系来进行的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 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
逻辑思维
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 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因 A﹥ B 且B﹥C 则 A﹥ C
• 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幼儿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幼儿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第五模块幼儿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主要内容——考纲分解——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难点解析——常见题型——本章练习个性性格气质自我意识考纲分解幼儿个性的发展(王振宇第5章,张丹枫第7-8章)①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②个性的基本特征③需要的种类以及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④兴趣的品质以及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⑤能力的特征以及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⑥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如何看待气质类型⑦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气质和教育⑧性格的结构,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⑩幼儿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梳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兴趣的品质、能力的特征、气质类型的特征、性格的结构应用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的气质和教育、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发展的特点、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发展的特点、性格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性(W)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需要(Z)需要是一个人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兴趣(Z)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能力(Z)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Z)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性格(Z)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知识点梳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兴趣的品质、能力的特征、气质类型的特征、性格的结构应用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的气质和教育、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发展的特点、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发展的特点、性格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性的基本特征: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个别性(独特性)◢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幼儿心理学课件大纲

幼儿心理学课件大纲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二、理论研究法
所列内容必须文字,视频或微课,PPT各一份
1、文字包括主要内容
2、视频5-10分钟
3、Ppt不少于10—20副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第二节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成熟学说
一、成熟的重要性
二、发展的方向性பைடு நூலகம்
三、发展的波动性
四、育儿观点
第三节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一、什么是行为
二、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三、观察学习
第四节认知发展理论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二、认知发展阶段
三、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
第五节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技能学说
第六节中国儿童心理学家的发展观点
一、陈鹤琴的儿童观
二、朱智贤的儿童发展观
所列内容必须文字,视频或微课,PPT各一份
1、文字包括主要内容
2、视频5-10分钟
3、Ppt不少于10—20副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七章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成熟学说
第三节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节认知发展理论
第五节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技能学说
第六节中国儿童心理学家的发展观点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二、个性的特征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章节名称
所需内容
形式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第一篇:幼儿心理学第五章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

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

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

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

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

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

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

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

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

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1.表象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

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幼儿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问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2、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

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

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3、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

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

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

(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5、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概念: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问答题(简答题)
1、性格的分类: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心理能量活动的倾向,分为外倾型性格和内倾型性格。

外倾型性格:重视外部世界,爱交际、活跃、开朗、自信、进取,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容易适应环境。

内倾型性格: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自省,自恋、孤僻、冷漠、寡言、易害羞、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重要)
答:性格: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先天的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其次,某一种气质会比另一种气质更容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

再者,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两者之间的区别:
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是生理性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主要是后天养成的,是社会性的,具有可塑性,性格有好坏之分。

3、幼儿性格的培养: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

(三)树立良好榜样。

(四)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4、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前期性格的萌芽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6、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前提,社会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一)家庭:
1.亲子关系
2.家庭结构
3.家庭氛围
4.父母榜样
(二)幼儿园
1.教师榜样
2.集体生活-----游戏、早期学习、劳动、日常生活
3.同伴关系
4.师生关系
第三节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一、概念(含义)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性别认同: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自我界定
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在、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景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二、问答题(简答题):
1、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从内容上看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后)。

(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

<1>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
<2>幼儿自我体验的社会性
<3>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

3.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主要特特点和趋势。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3、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二)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

(三)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

(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4、儿童的性别自我概念和性别角色
1、性别概念: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1>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认同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自我界定。

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2-3岁。

<2>性别稳定性的发展:
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在、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景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3-4岁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人是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但是大部分儿童对自我的性别认同是很不稳定的。

<3>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其通常在4-7岁之间发展起来。

2、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1>性别角色的发展
<2>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