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光合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光能 二氧化碳(CO2)+水(H2O)叶绿体 有机物(C6H10O5)n+氧气(O2)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每年约合成5ˣ1011吨 有机物,可直接或间 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 的食物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实验现象】脱色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没有变蓝。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变蓝 。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氧气 1771,普利斯特利
水 1629,海尔蒙特
植物
光照、绿叶 1779氧细菌做实验证 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 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 萨克斯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1)暗处理
2
(2)选叶遮光
(4)去掉
4 (5)酒精中
5
铝箔纸
隔水加热
3
(3)光下照射 4—5小时
(6)先漂洗, 6 后滴加碘液
对以上实验步骤你有疑问吗?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 机物,排除本来淀粉的干扰。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的天 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D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如图3-82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 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 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光合作用(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32张)

光合作用(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32张)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有 无呼吸作用
小结 光 过程 :水 + 二氧化碳
叶绿体
淀粉 + 氧气
条件
光 合
原 料: 二氧化碳、水(实验验证) 能 量: 光(实验验证) 场 所: 叶绿体(实验验证)
作 产物 :淀粉(实验验证)+ 氧气(实验验证)

实质
能量转化:光能 物质转化:无机物
化学能 有机物
意义
对本身:制造了贮藏能量的有机物 对生物界:提供了能量、有机物和氧气
问:光合作用在物质方面产生了什么变化? 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问:光合作用在能量方面又产生了什么变化呢? 能量:光能——化学能,而且贮藏在有机物中。
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看看能说明什么问题?
取 一 株 在 暗 处 放 置 24 小 时 的 天 竺葵,选择一片绿叶,将叶的一半用 铝箔纸夹住遮光。把天竺葵放在强光 下4小时,再将这片叶取下,放在沸 酒精中煮,到叶片褪绿后取出,在水 中浸一下,摊平在玻璃皿上,滴上碘 酒。
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你能设计一个光合作用必须有叶绿素 才能进行的实验吗?
检查淀粉 银边吊兰 选一盆银边吊兰,因银边吊兰的叶片周边为白色, 没有叶绿素,而叶片中间绿色含有叶绿素,所以检 查淀粉时,叶片周边不显蓝色,而中间显蓝色。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气
+ 水 ——叶光绿有体机物(淀粉)+ 氧
⑴场所:叶绿体(厂房)
3、水草对金鱼的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利金鱼的呼吸。
你知道这些水果 中的有机物质从 哪里来的吗?
地 球 上 每 年 约 有 5500 亿 吨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 化为各种有机物的,空气中 的氧气几乎都来自光合作用。 由此可见光合作用对于生命 活动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PPT课件

《光合作用》PPT课件
A.营养组织
B.机械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
5.“枯木逢春”的意思是枯干的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枯树”仍能生长的原因是
它具有( A )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C 6 . 下 列 各 项 中 不 属 于 人 体 组 织 的 是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分生组织
上皮组织
分布:覆盖在身体内外和管腔表面 功能:保护、 排泄、分泌、 吸收
皮肤
小肠上皮
血液 功能:营养、 支持、保护、连接
骨骼上的肌肉
心脏壁上的肌肉
胃壁上的肌肉
肌肉组织
组成:由肌细胞构成 功能:能收缩和舒张
神经组织 组成: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功能: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动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其分布与功能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
特点、分布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皮肤,口腔,胃,肠等处
保护作用 分泌作用
功能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分布广,细胞间隙大,细胞 间质多 骨组织,血液,脂肪组织, 肌腱
平滑肌——胃,肠等管壁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心肌——心脏特有
由神经细胞构成 大脑,脊髓等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
?
细胞分裂: 细胞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 新细胞。
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 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 多种多样的细胞。
细胞的分化: 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 进一步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 胞群的过程。
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分化——细胞种类增多
D.神经组织
THANKS

光合作用ppt课件

光合作用ppt课件

生物质能转化
利用光合作用将植物生物质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如生物柴油、生 物燃气等。
光合细菌的应用
利用光合细菌在厌氧或微好氧条件下产生氢气等能源物质,为可再 生能源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光合作用产物的利用
利用光合作用产物如乙醇、丁醇等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实现能源 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1 2 3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为生物界提供食物和氧气。这个过程需要光、水、二氧化碳和光合色素等基 本条件。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总结词
光合作用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同时通过固定太阳能,为生物提供能量来源,促进生物的生 长发育。此外,光合作用还对维持地球气候稳定、减少温室 气体等具有重要作用。
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糖类、蛋白质 、脂肪等有机物。
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物体的 各个部位,用于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
光合产物的利用
光合产物被植物体利用,用于合成细 胞壁、细胞膜等结构,以及作为能量 来源。
03
CHAPTER
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分子机制
光合作用的场所
01
提高作物产量
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通过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其光合 作用效率,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
,实现产量的提高。
合理密植
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密度,确保 群体结构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实现产量最大化。
优化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特别是增施氮肥,有助 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作 物产量。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6节光合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43张)

第6节光合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43张)

暗处理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在黑 暗处放置一昼夜?
——使叶片内原有的 淀粉运 走、耗尽,消除原淀粉对实验 的影响。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叶片遮光部分与 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3.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易视察到淀粉遇碘变 蓝的现象
4.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氧气
1)场所:叶绿体(厂房) 2)条件:光照(动力) 3)原料:二氧化碳、水(原料) 4)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产品)
光合作用的实质:
(1)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物质转化]
(2)把太阳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能量转化]
阳光(光能)
有机物
(化学能)

光合作用
6.光合作用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意义是( D ) A.是人类和所有动植物食物的来源 B.是自然界氧气的来源 C.是人类和所有动植物能量的来源 D.以上都是
7.请你仔细视察这两个鱼缸中的水草,辨认出 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为什么?


(1)请你仔细视察这两个鱼缸中的水草,辨认出哪 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为什么?
(不变蓝)
(变蓝)
实验表明:淀粉不是从土壤中吸取来的。
第6节 光合作用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光 合 作 用 过 程 示 意 图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光 叶绿体
有机物(淀粉)
+
构成生物体 提供生命活动需要

《光合作用》PPT课件

《光合作用》PPT课件
(1)徒手切片时常用手捏紧________________,将平放在载玻片上的叶片切成薄片。(2)切下的薄片应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
并排的两个刀片
盛有清水的玻璃皿
(3)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作成___________.(4)制成临时装片后,放在___________下观察,可以看到:①[2]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6]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__组织。②[3]_________和[5]_________共同构成了_________,属于_________组织。③[4]_________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_________和输导有机物的_______。
叶片的结构
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表皮叶肉叶脉
上表皮下表皮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网状叶脉平行叶脉
1.在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切叶方法是 ( )A.迅速地一次切割 B.缓慢地切下C.迅速地来回切拉 D.缓慢地来回切拉
练习徒手切片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观察叶片的结构
取镜和安放
对光
观察
观察横切面图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叶的下表面
撕取叶的下表皮
对下表皮细胞染色
气 孔
表皮细胞
气 孔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表皮细胞内没有
叶的下表皮结构图
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
1.叶的组成
叶片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有什么特点?相邻两片叶的排列有什么关系?这种排列特点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振传递示意图
➢在共振传递过程中,供体和受体分子可以是同种,也可以是异种 分子。分子既无光的发射也无光的吸收,也无分子间的电子传递 。
通过上述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聚光色素吸收 的光能会很快到达并激发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启动 光化学反应。
图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运转的基本概念
图 聚光系统到反应中心能量激发呈漏斗状
.
12
.
13
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一) 激发态的形成 ➢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 ➢色素分子吸收了一个光子 后-----高能的激发态。
➢ Chl(基态)+hυ 10-15s Chl* (激发态)
图8 叶绿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 各能态之间因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还表现出若干能级。
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后的能级变化
激子传递
➢ 激子通常是指非金属晶体 中由电子激发的量子,它 能转移能量但不能转移电 荷。
➢ 这种在相同分子内依靠激 子传递来转移能量的方式 称为激子传递。
共振传递
➢ 在色素系统中,一个色素分子吸 收光能被激发后,其中高能电子 的振动会引起附近另一个分子中 某个电子的振动(共振),当第二 个分子电子振动被诱导起来,就 发生了电子激发能量的传递。这 种依靠电子振动在分子间传递能 量的方式就称为“共振传递”。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 向原初电子受体供给 电子的,因此反应中 心色素分子又称原初 电子供体。
.
26
去镁叶绿素 副叶绿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能
H2O
光解 吸收
色素分子
O2 [H] 酶
供能
2C3


CO2
多种酶 定 C5

ATP


(CH2O)
ADP+Pi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水的光解:H2O 光解 2[H]+1/2 O2
CO2的固定:

CO2+C5
2C3
光合磷酸化:ADP+Pi+能量 酶 ATP C3化合物还原:2 C3 A[HT]P, 酶(CH2O)6
.
ADP+P1i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变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将光合作用分为三个阶段:
➢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 ➢3.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表1 光合Leabharlann 用中各种能量转变情况3.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 激发态的色素分子把激发能传递给处于基态的同种 或异种分子而返回基态的过程。
Chl*1+ Chl2
供体分子 受体分子
Chl1+Chl*2
➢一 般 认 为 , 色 素 分 子间激发能不是靠分 子间的碰撞传递的, 也不是靠分子间电荷 转移传递的,可能是 通过“激子传递”或 “共振传递”方式传 递。
➢对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照光, 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呈 暗红色的荧光。
离体色素溶液为什么易发荧光?
➢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 体的缘故。 ➢荧光猝灭剂:在色素溶液中,如加 入某种受体分子,能使荧光消失。常 用Q表示。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Q 即为电子受体。 ➢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 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 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无效指标 的依据。
二、光化学反应
(一)反应中心与光化学反应 1.反应中心 ➢ 原初反应的光化学反应是在
光系统的反应中心进行的。
➢反应中心是发生原初反应的最小单位。 ➢由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受体、次级电子受体 与供体等电子传递体,以及维持这些电子传递体的微 环境所必需的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
➢反应中心中的原初 电子受体是指直接接 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传来电子的电子传递 体
反应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
态的chl a分子,它具有光化学活性, 是光能的“捕捉器”、“转换器”。
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 作用,包括大部分chla 和全部chlb、 胡萝卜素、叶黄素。
概念
.
7
.
8
.
9
光合单位 光合膜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
.
10
.
11
.
3
不同层次和时间上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原初反应
➢ 原初反应 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 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 它包括: 光物理-光能的吸收、传递
光化学-有电子得失
原初反应特点 1) 速度非常快,10-12s∽10-9s内完成; 2) 与温度无关,(77K,液氮温度)(2K,液氦温度); 3) 量子效率接近1

能量转变 光能 电能 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贮能物质 量子 等
电子
ATP、NADPH2
碳水化合物
转变过程 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 碳同化
时间跨度(秒)10-15-10-9 10-10-10-4 100-101 101-102
反应部位 PSⅠ、PSⅡ颗粒 类囊体膜 类囊体 叶绿体间质
是否需光 需光 不一定,但受光促进 不一定,但受光促进
➢叶绿素:
红光区:被红光激 发,电子跃迁到 能量较低的第一 单线态
蓝光区:被蓝光激 发,电子跃迁到 第二单线态。
➢配对电子的自旋
方向:单线态;
三 线 态 ; 第 一 单 图8 叶绿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 虚
线 态 ; 第 二 单 线 线表示吸收光子后所产生的电子跃迁或发光,

实线表示能量的释放,
2. 发射荧光与磷光
➢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 回至基态时,可以光 子形式释放能量。
➢ 荧光。 ➢ 磷光。
➢ Chl* 10-9s Chl + hν 荧光发射 ➢ ChlT 10-2s Chl + hν 磷光发射 ➢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长,转换的时间也较长,而强度只有荧
光的1%,故需用仪器才能测量到。
半箭头表示电子自旋方向
(二)激发态的命运
1.放热 2.发射荧光与磷光 3.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4.光化学反应
1.放热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在 能级降低时以热的形式释 放能量,此过程又称内转 换或无辐射退激。
Chl* → Chl+热 Chl* → ChlT +热 ChlT → Chl+热
➢ 另外吸收蓝光处于第二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其具有的能量虽 远大于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但超过部分对光合作用是无用的, 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热能释放。 ➢ 由于叶绿素是以第一单线态参加光合作用的。在能量利用上蓝 光没有红光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