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7)

合集下载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解释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变异类型: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变异。

4. 变异原因:阐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6.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形式。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引起变异的两种缘故;明白得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的阻碍。

2、能力目标: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调查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爱护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缘故,明白得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因素的阻碍。

2、难点: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缘故。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两种性状相差极大、不同品种的花生,指导学生分组,投影片,探究活动记录表。

布置学生观看。

学生预备测量工具,明确各自的任务。

学生观看有关人类、动物、植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出示投影)1、我们把兔的毛色、人的耳朵有没有耳垂、豌豆植株的高矮称为___________。

2、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

3、上题中,涉及了哪些相对性状,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4、我们把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叫__________。

把生物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__________。

导入:07年2月,胡锦涛主席把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了一位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李振声培养了“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其中“小偃6号”累计推广面积达1.2亿亩,大大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培养离不开生物的变异。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研究生物的变异。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联系生活,形成认识——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师: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40页,认真阅读40页的文字和图片,找一找与生物变异有关的信息。

生:学生看书自学,找有用信息。

板书一、生物的变异_______存在生:交流从课本中找到的关于生物变异的信息和观看到的生物变异现象。

师:同学们举出的现象差不多上生物的变异,依照这些例子,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指板书引导学生完成填空。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优化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变异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并掌握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变异知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变异的原因解释各种生物现象。

重点: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例图片、实物模型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以及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概念讲解:以生动的语言介绍变异的定义,并细致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 实例剖析:分析具体的实例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异现象,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5. 变异的意义: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不遗传变异原因基因变异环境因素特点可遗传不可遗传实例农作物农作物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实例,说明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题目:运用变异的知识,解释一个具体的生物现象,如熊猫的黑眼圈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附近的生物变异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释。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遗传与变异》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内容主要包括:变异的概念与分类,遗传变异与突变变异的区别,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够区分遗传变异与突变变异,并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遗传变异与突变变异的区分,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狗、猫等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类生物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概念: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与同种生物常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2)分类:遗传变异和突变变异。

(3)作用: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遗传变异和突变变异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使学生掌握遗传变异与突变变异的区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讲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变异,举例说明。

7.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讲解实例,使学生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2. 遗传变异与突变变异的区别3. 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分类。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与突变变异的区别。

(3)论述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分类、作用等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2. 学会分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变异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和人类遗传疾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变异与遗传疾病的关系,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遗传变异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新课内容:(2)变异的原因: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成因及特点;(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变异如何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介绍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分析其与变异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变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2.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特点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结合实例,说明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关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变异在生物育种、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变异的种类和规律。

3、了解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1、什么是生物变异?2、生物变异的意义和作用。

2、变异的种类和规律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

3、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1、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变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变异在农业、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玫瑰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品种的植物会存在差异。

2、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1、解释生物变异的定义,即同一物种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2、分析生物变异的意义,包括增加生物多样性、适应环境变化和促进生物进化等。

3、变异的种类和规律1、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解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食物等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3、阐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染色体畸变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4、变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1、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探讨变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3、介绍变异在农业、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例如育种、基因治疗和生态适应性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作用。

四、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变异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情况。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变异种类的理解,检验学生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能力。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分类与特点,基因突变的概念与类型,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变异现象。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一: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

过程二: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规律。

过程三: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变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四: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考。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生物变异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变异的分类与特点2. 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与表现3. 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4. 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5.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玉米的白化苗(2)果蝇的残翅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对生物变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内因是什么?(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定义。

3.学习生物变异的类型(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

(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

4.分析生物变异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对生物进化有什么意义?(2)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如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

5.课堂实例分析(1)展示几个生物变异的实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基因重组产生的优良个体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理解生物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育种等。

7.作业布置(1)熟记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变异的理解。

3.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2.辅助材料:生物变异实例、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图片等。

3.网络资源:生物变异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推动了生物进化吗?生:是遗传和变异。

师:非常好。

那么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的变异。

你们对变异有什么初步的认识呢?(2)在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对话:师:请大家翻开教材,阅读关于生物变异的定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着重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并通过实例分析变异在生物适应环境、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如“同卵双胞胎的差异”,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分类,结合PPT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活动:观察显微镜下的染色体变异,让学生亲身感受变异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因素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机理。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

(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如点突变、插入突变等。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如非整倍体、易位等。

(2)如植物在缺光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变黄。

(3)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变化,促进物种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变异的知识。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的变异》。

该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特征和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差异。

本节课具体内容为第八课《生物的变异》,主要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对生物的变异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实验材料、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生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差异。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举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6.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判断图片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遗传或变异。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案:如父母亲的眼睛颜色和孩子的眼睛颜色一样,这就是遗传;如兄弟姐妹之间的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差异,这就是变异。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物的变异现象。

答案:如将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发现有些种子在某种土壤中生长得更好,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变异》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变异》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生物的变异学科生物课题第2节生物的变异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三部分:变异的概念、类型、意义和应用,其中变异的类型是重点,变异的意义和应用是难点。

课本先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简历变异的概念,再通过图片形式介绍了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最后介绍了变异知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学情分析先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到变异的现象、类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变异的意义、应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意义和应用。

过程方法学会分析图文资料归纳变异的类型,学会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情感价值通过对变异知识的应用的学习,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的价值。

通过收集转基因技术的资料,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科学评价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法。

教学重点变异的类型。

教学难点变异的意义和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投影图片:正常羊与安康羊、不同品种的的玫瑰花、同卵双胞胎、不同品种的金鱼回答:这些属于生物的什么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探索新知一、变异的类型小结板书练习1.韭菜长在黑暗的地方变成了韭黄2.生长在贫瘠的土中的大花生,结出了小花生3.A型血的人进行骨髓移植后变成O型血4.高个子父母生了一个矮个子的孩子(成年后)5.玉米苗中偶尔出现了少数白化苗。

二、变异的意义小结三、变异的应用介绍:应用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1.基因的重组进行杂交育种杂交新品种小麦(矮杆、抗倒伏)2.基因诱变和染色体诱变育种太空番茄、青椒、3N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3.转基因技术育种分析图片,讨论:1.这些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2.这些变异都能遗传?1.哪些变异属于能遗传的变异?2.变异对生物生存有什么意义?能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什么意义?能遗传的变异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注社会热点问图片:转基因的彩棉、烟草阅读课文,什么是转基因呢技术。

《生物的变异》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7)

《生物的变异》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7)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呈双螺旋结构 .3 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 "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 ,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有两种 ,为:DD 或Dd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 ,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 ,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 ,这种病的时机就会增加 .四 人的性别遗传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 +XY 女:44条 +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 ,叫常染色体 ,有一对男女不一样 ,叫性染色体 .男性为XY ,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时机均等 ,为1:1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 ,男女比例大致是1:1 .五 生物的变异1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根底的不同 ,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 (基因突变 ) .典型习题:一 选择题1 "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 ,这句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甜 非甜 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 (A ) 有 有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 (B ) 无 有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2以下不属于遗传的是 ( )A羊生下来的后代都是羊 B父母高 ,孩子一般都比拟高C感冒流行时 ,小明父子都患感冒 D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子打地洞3以下各项中 ,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4以下变异中 ,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 ,胸肌兴旺 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女儿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5以下各项中 ,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小红暑假经常游泳 ,皮肤被晒黑 B动物园中的大熊猫比自然环境中的大熊猫胖C将南方的橘子种到北方 ,结出的是枳 D小云的父母有酒窝 ,而小云无酒窝6以下现象中 ,不能够遗传的是 ( )A菊花的红色和黄色 B家兔毛色的白毛和黑毛C晒黑的皮肤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7以下现象不属于变异的是 ( )A子女与父母性状的不同 B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不同C孪生兄弟的相貌不完全相同 D兄弟姐妹在身高上的差异8以下关于性状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子代的性状和亲代完全相同 B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C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性状就是生物的各种特征9人的单眼皮 ,双眼皮;色觉正常 ,色盲患者 .上述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 )A遗传 B变异 C基因 D性状10以下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B番茄的黄果和红果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鸡的玫瑰冠和单冠11以下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长毛和短毛 B番茄的黄果和红果C兔子的黑毛和细毛 D金鱼身体的透明和不透明12以下性状和基因的关系 ,描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基因控制着性状 B性状控制着基因C有些性状不受基因控制 D基因和性状都能遗传下去13亲代的许多性状之所以在子代身上表达 ,原因是 ( )A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亲代的性状 B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控制着性状的基因C总在一起生活 ,长相就会相像 D父母所有的性状都遗传给了子代14基因存在与 ( )A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上C细胞核内的蛋白质上 D细胞膜上的染色体上15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表达 ,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分别与体细胞里的相同 B都比体细胞里的少一半C相加后与体细胞里的相同 D相加后与受精卵里的相同16以下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 )A 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E肌细胞 F 神经细胞17人类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12条 ,12条 B23条 ,23条 C46条 ,46条 D92条 ,92条18如果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 ,那么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 12条B 6条C 12对D 6对19以下关于人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 染色体23对 B DNA分子46个 C 基因46对 D 基因数万对20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A近亲婚配为社会道德所不容 B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C近亲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时机增加 D遗传病都是隐性基因控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继“人的性状和遗传〞之后关于生物变异的内容比拟简单,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比拟适合运用探究式教法。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本节课上,学生应该知道变异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能判断何种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何种遗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并且对于农作物育种有最根底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变异的概念。

〔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开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生物遗传变异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媒体准备:生物变异的PPT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提问: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描述的是—种什么生物现象?〔学生答复〕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话题。

二、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概念1、出示问题:什么是变异?2、学生看书后答复。

3、教师点评,并强调概念中关键词。

4、由此引出变异的特点。

〔二〕变异的分类1、出示问题:变异的分类有哪些?2、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交流结论。

3、教师及时总结,并比拟两种变异的分类依据。

〔三〕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开展的意义。

〔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总结〕〔四〕观看变异的应用案例。

〔五〕师生共同分析生物的育种方法。

七、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概念:2、变异的分类:1...... 2......3、变异的应用:如:......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7..5生物的变异【一等奖教案】

7..5生物的变异【一等奖教案】

7.2.5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
1.举例说出引起变异的原因
2.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图片、花生、尺子、适当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1.概念:
2.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正确的解释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一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更好的利用教学课件让课堂更充实,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节课我也明白,学生讨论,动手动脑能打开智慧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 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
“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
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有两种,为:DD 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
婚。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
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XX )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
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

男性为XY ,女性为XX 。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
比例大致是1:1。

五 生物的变异
1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
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
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典型习题:
一 选择题
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 遗传现象
B 繁殖现象
C 变异现象
D 进化现象
甜 非甜 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A ) 有 有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B ) 无 有
2下列不属于遗传的是()
A羊生下来的后代都是羊 B父母高,孩子一般都比较高
C感冒流行时,小明父子都患感冒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
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
4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女儿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5下列各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小红暑假经常游泳,皮肤被晒黑 B动物园中的大熊猫比自然环境中的大熊猫胖
C将南方的橘子种到北方,结出的是枳 D小云的父母有酒窝,而小云无酒窝
6下列现象中,不能够遗传的是()
A菊花的红色和黄色 B家兔毛色的白毛和黑毛
C晒黑的皮肤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7下列现象不属于变异的是()
A子女与父母性状的不同 B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不同
C孪生兄弟的相貌不完全相同 D兄弟姐妹在身高上的差异
8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的性状和亲代完全相同 B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C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性状就是生物的各种特征9人的单眼皮,双眼皮;色觉正常,色盲患者。

上述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A遗传 B变异 C基因 D性状
10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B番茄的黄果和红果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1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绵羊的长毛和短毛 B番茄的黄果和红果
C兔子的黑毛和细毛 D金鱼身体的透明和不透明
12下列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控制着性状 B性状控制着基因
C有些性状不受基因控制 D基因和性状都能遗传下去
13亲代的许多性状之所以在子代身上体现,原因是()
A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亲代的性状 B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控制着性状的基因
C总在一起生活,长相就会相像 D父母所有的性状都遗传给了子代14基因存在与()
A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上
C细胞核内的蛋白质上 D细胞膜上的染色体上
15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分别与体细胞里的相同 B都比体细胞里的少一半
C相加后与体细胞里的相同 D相加后与受精卵里的相同
16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A 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E肌细胞 F 神经细胞
17人类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12条,12条 B23条,23条 C46条,46条 D92条,92条
18如果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那么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 12条
B 6条
C 12对
D 6对
19下列关于人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23对
B DNA分子46个
C 基因46对
D 基因数万对
20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A近亲婚配为社会道德所不容 B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C近亲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D遗传病都是隐性基因控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