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

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管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居住等场所进行消毒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消毒活动应当依法进行,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第四条消毒活动应当符合公共卫生标准,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第五条消毒活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彻底消除。
第六条消毒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七条消毒活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消毒活动应当充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
第二章消毒活动的内容和时机第九条消毒活动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 空气消毒: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包括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消除。
2. 物体表面消毒: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包括器具、设备、工具等的消毒。
3. 水质消毒:对水质进行消毒,包括饮用水、洗浴水等各类水源的消毒。
4. 医疗废物处理消毒: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确保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5. 动物消毒:对动物进行消毒,包括宠物、家禽等的消毒。
6. 公共场所消毒: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包括学校、商场、车站等地方的消毒。
第十条消毒活动的时机应根据需要进行确定,包括但不限于:1. 日常消毒:定期对场所进行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突发事件防控消毒: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消毒,减少疫情传播。
3. 医疗机构消毒: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定点的消毒,确保医疗设施的卫生安全。
第三章消毒活动的管理第十一条消毒活动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具备相关的消毒操作证书。
第十二条消毒活动应当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方式、药剂及浓度等信息。
第十三条消毒活动应当采取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消毒活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整改。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文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文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管理也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交通卫生主管机构依照本办法负责本系统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消毒的卫生要求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第十条加工、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应当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一条托幼机构应当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玩具和其他幼儿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二条出租衣物及洗涤衣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相关物品及场所进行消毒。
第十三条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实验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8.18•【字号】黑卫食品规发〔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8.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监督正文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黑卫食品规发〔2022〕3号各市(地)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为规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管理,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8月1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选址第三章生产场所卫生要求第四章设备要求第五章物料、仓储和运输要求第六章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第七章卫生质量、人员卫生和档案管理第八章监督与检查第九章附则黑龙江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的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标准及本办法从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卫生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全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管工作;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从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选址第五条选址的卫生要求(一)远离露天垃圾堆、粪坑、污水池、非水冲式厕所等污染源30m以上,且不建于居民楼内;(二)环境整洁,非绿化的地面、路面采用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无积水、无杂草、无露天堆放垃圾、无蚊蝇孳生地。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消毒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饮用水供应单位等进行的消毒活动。
第三条消毒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相关单位应成立消毒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消毒计划、组织实施消毒活动,并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第三章消毒人员第六条消毒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消毒知识及操作规程。
第七条消毒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四章消毒操作第八条消毒操作应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消毒技术规范》。
第九条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
第五章消毒效果评估第十条消毒活动结束后,应进行消毒效果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第十一条应记录消毒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消毒剂名称、浓度、作用时间等,并建立档案。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二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活动符合规定。
第十三条对于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十四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细则如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执行。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性质,具体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制定。
)。
消毒条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消毒条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总则1.为加强消毒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细则。
2.本细则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单位及个人在进行消毒活动时的管理和操作。
3.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本细则的规定,做好消毒工作。
二、消毒人员管理1.消毒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消毒人员应当接受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定期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3.消毒人员应当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
三、消毒设备管理1.消毒单位应当配备完善的消毒设备,保证设备运转良好。
2.消毒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消毒效果。
3.消毒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检修和验收,遇有故障及时处理,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消毒物资管理1.消毒单位应当储备足够的消毒物资,确保消毒工作的正常开展。
2.消毒物资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检验报告。
3.消毒物资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物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消毒工作流程1.消毒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消毒工作计划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方法。
2.消毒工作应当按照规定的消毒剂种类、浓度和时间进行,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3.消毒工作完成后,应当做好消毒效果评估和记录工作,形成完整的消毒档案。
六、消毒效果监测1.消毒单位应当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2.消毒效果监测应当采用合格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应当及时上报并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
七、消毒工作的责任1.消毒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消毒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2.消毒单位负有对消毒工作的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消毒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消毒工作的合规性。
八、处罚与奖励1.对违反本细则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等措施。
2.对遵守本细则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奖励,表彰先进,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消毒工作。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容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容消毒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控制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实施消毒管理措施,制定和执行细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消毒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内容。
1. 消毒对象范围消毒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餐饮业、学校、幼儿园、宾馆、酒店、交通工具等各类场所和设施。
2. 消毒管理责任2.1 消毒管理人员每个单位应指定专门的消毒管理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2 消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包括消毒计划、消毒记录、消毒评估等内容,并定期评估和更新制度。
3. 消毒方法3.1 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包括常规物品消毒和特殊物品消毒。
常规物品消毒可采用喷洒、浸泡、擦拭等方法;特殊物品消毒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
3.2 空气消毒对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空气清洁。
4. 消毒频率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消毒频率,保证消毒效果。
5. 消毒记录和评估5.1 消毒记录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表,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物品、方法等信息,便于追溯和评估。
5.2 消毒评估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消毒管理措施。
6. 废弃物处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保障环境卫生。
结语消毒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内容包括消毒对象范围、消毒管理责任、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消毒记录和评估、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细则,可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希望各单位能够认真贯彻实施消毒管理办法,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加强我省消毒工作及消毒药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实施,下面是细则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消毒工作及消毒药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以及《消毒管理办法》第八章第三十三条,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消毒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主管机构对本系统的消毒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要设置消毒科,并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对辖区内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及消毒药械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管理。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卫生防疫机构承担本系统内消毒监测管理,并接受当地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省对生产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实行卫生许可证。
对经销上述外省产品实行准销证制度。
凡生产上述产品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按卫生部《消毒药械和医疗卫生用品审批程序》办理。
凡在我省生产并销售上述产品的,按省卫生厅有关办理。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消毒服务和从事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的所有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场所。
第二章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第六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消毒管理人员,消毒管理人员须经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1.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医院控制感染规划,并组织实施。
对医疗、保健人员定期组织消毒技术培训与业务考核。
2. 负责本单位新建设施卫生学标准的审定,消毒设施管理及消毒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
消毒管理办法最新版本全文

消毒管理办法最新版本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毒管理,维护公共卫生和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场所和单位的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工厂等。
第二章消毒管理责任
第三条
各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消毒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操作流程。
第四条
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消毒操作符合标准,保障消毒效果。
第三章消毒方式
第五条
消毒方法应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确定,可采用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等方式。
第六条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或未经批准的消毒剂。
第四章消毒周期
第七条
根据不同场所和需求确定消毒周期,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毒记录,定期检查消毒效果。
第五章消毒监督
第八条
加强消毒监督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符合规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
对于消毒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或问题,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第六章复工复产消毒指南
第十条
疫情期间,对于复工复产单位,应当加强消毒管理,确保员工安全。
第十一条
复工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对办公室、生产车间等进行全面消毒。
第七章罚则和附则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将依法给予罚款或者其他处罚。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之前发布的版本同时废止。
以上为消毒管理办法最新版本全文。
注意:本文仅为虚构,具体细节应参考实际法规和规定。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背景当前,随着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消毒工作成为了各个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加强消毒管理,有效防止病毒传播,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举措。
为此,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于有效提升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消毒管理范围1.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办公楼、商场、交通工具等。
2.办公场所:各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等。
3.居家环境:住宅、公寓等。
4.其他需要进行消毒的场所。
三、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 制定消毒计划•根据场所的不同特点和疫情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和频次。
•制定消毒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
2.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药剂•根据具体场所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包括喷洒、擦拭、熏蒸等。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用消毒药剂,确保药剂的安全有效。
3. 消毒人员培训•对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消毒知识、操作技能、个人防护等方面。
•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规范。
4. 消毒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护消毒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 消毒效果监测•设立消毒效果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对消毒后的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四、消毒管理效果评估1.制定消毒管理效果评估指标,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消毒管理办法,提高消毒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五、总结制定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是提升消毒工作质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措施。
各单位和机构应加强对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视,严格执行细则要求,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合理和有效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以上为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希望能对各单位和机构的消毒工作有所帮助。
消毒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消毒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一、背景在各种场所,特别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场所,消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必须严格要求在各种环境、设备和工具上进行消毒操作,确保环境和物品的消毒达到合格标准。
为此,针对消毒管理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执行标准消毒管理实施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毒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法规标准,包括:1.消毒剂的选择必须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消毒剂,同时,必须保证消毒剂的应用正确定量、正确定期和正确定标准。
2.必须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并严格贯彻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操作的质量。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同时,必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和培训。
4.颁发正式的消毒证书,并建立消毒档案,以保证操作的合规性。
5.对于消毒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并及时记录、汇总消毒操作日志。
三、场所的消毒管理要求针对不同场所的消毒管理,必须制定不同的消毒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1.住院病房必须按照规定对患者用具、床单和被褥进行消毒。
2.手术室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的无菌。
3.医生、护士、洁工等医务人员的手必须经过洗手和消毒。
手部消毒的方法和要求要在医院内广泛推广和培训。
学校1.学校的公共用具、办公桌、椅子、餐具和厕所,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2.学生的食堂和宿舍也必须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消毒,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3.操作人员和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和消毒知识,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
商场1.商场内的公共卫生间、扶手电梯手把、购物车和跑道,必须定期消毒。
2.商场内的食品部门、餐厅和超市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地方,也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
公共场所1.公共场所内的公共卫生间、门把手、扶手电梯手把、椅子和桌面,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2.公交车、地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必须按照规定清洗和消毒,并保证车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四、消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各种场所,特别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场所。
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

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1. 适用范围该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消毒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食品加工企业等。
2. 消毒操作规范(1)消毒方法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常用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
(2)消毒剂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的材质、消毒方法和环境卫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使用合格产品。
(3)消毒设备选择应选择专业的消毒设备,符合国家安全和环保要求,采用消毒设备前应进行检测和校准。
(4)消毒操作流程消毒操作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包括准备操作、清洁消毒、验收和记录等环节。
(5)消毒后处理应对消毒完成后的环境和设备进行清洁处理,避免留下消毒剂残留和二次污染。
3. 管理要求(1)消毒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的消毒操作证书。
(2)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的检测和管理应对消毒设备和消毒剂进行定期检测和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
(3)消毒操作记录和档案管理应建立完整的消毒操作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剂和消毒人员等相关信息。
4. 监督检查和处罚对于发现的消毒不规范、设备不合格、消毒剂不合格、消毒人员无证等问题,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进行整改。
5. 附:本文档所涉及附件(1)消毒操作记录表(2)消毒设备及消毒剂检测报告(3)消毒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和证书管理制度6. 附: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消毒:通过使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杀灭微生物(2)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3)物理消毒:通过物理手段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4)生物消毒:利用生物方法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5)消毒剂: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可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7. 附:本文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消毒剂选择不当导致消毒效果不佳,应根据消毒对象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一、背景介绍
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消毒管理办法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公共
场所和个人环境的卫生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本文将对这些细则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广大公众更加深入了解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
二、消毒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
消毒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及个人居住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
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设施和物品,采取定期消毒的方式,保持清洁卫生。
三、消毒频率和方法
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频率,消毒频率应适时安排。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
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方式。
物理消毒主要通过高温、紫外线等手段进行,而化学消毒则是通过化学消毒剂来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四、消毒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消毒管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选用合适的消毒剂,避免对人
体和环境造成危害;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操作,确保消毒效果;严格遵循消毒程序,不得有疏漏。
五、消毒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为了确保消毒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
相关部门应定期
对公共场所和个人居住环境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卫生安全。
结语
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解读对于提高公共环境卫生水平,保障个人健康至关
重要。
只有重视消毒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环境。
希望本文的详细解读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消毒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和操作要点。
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

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消毒管理行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学校、餐饮业、宾馆、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单位和个人进行消毒管理活动。
第三章消毒分类第三条按照消毒方法的不同,消毒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消毒:利用物理手段对物体、环境进行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2. 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剂对物体、环境进行消毒,包括氯化物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3.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制剂对物体、环境进行消毒,包括酶消毒、微生物消灭等。
第四章消毒管理要求第四条消毒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 消毒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和技能;2. 消毒操作应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3. 消毒药剂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使用;4. 消毒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药剂使用量等;5. 消毒设备和工具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6.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止药剂溅入眼睛或皮肤。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五条有关部门应定期对各单位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和处罚。
第六章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消毒操作记录表2. 消毒药剂选择参考表3. 消毒设备检查表...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传染病防治法》:指国家制定的用于预防、控制、治疗和消灭传染病的基本法律法规。
第八章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如下:1. 困难:消毒药剂供应不足。
解决办法:加大药剂生产力度,增加供应量。
2. 困难:消毒设备维护困难。
解决办法:建立设备维护团队,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3. 困难:消毒操作人员不熟练。
解决办法: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附件:1. 消毒操作记录表2. 消毒药剂选择参考表3. 消毒设备检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传染病防治法》:指国家制定的用于预防、控制、治疗和消灭传染病的基本法律法规。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消毒业务管理工作规定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消毒业务管理工作规定为了更好地贯彻《消毒管理办法》全面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根据《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卫生部办公厅2001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二00二年一月和《全省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中有关消毒工作的要求,针对我省实际情况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消毒业务管理工作规定如下:一、档案管理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建立消毒管理档案,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分类整理、登记、编号、装订、存档。
档案内容包括:1、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及监测情况2、消毒管理重点行业数量、分布及监测情况3、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消毒服务单位数量、分布情况和消毒监测、卫生学评价结果4、消毒药械、医疗卫生用品质量监测情况5、监测实验室现场应用评价(详见《黑龙江省卫生厅对地(市)、县(区)级消毒监测实验室验收规范(试行)6、有关消毒监测结果的卫生学评价情况7、疫源地消毒效果评价。
二、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1、制定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2、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医源性感染工作进行指导、并对预防措施做出评价3、对医源性感染暴发疫情进行处理。
三、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与感染因素监测(一)、监测对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保健院、采供血机构、企事业单位卫生院、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体检站、社区医疗服务站(院)、医疗美容院、医务室、个体诊所、乡村卫生院(所)等。
(二)、监测频率: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含所有采供血机构)每年两次,一级以下医疗单位每年一次。
(三)、监测内容:手上室:空气、灭菌医疗用品、医务人员手、灭菌设备:监护室:空气、呼吸器具、湿化瓶、医务人员手:血透视:透析器具、透析水、透析机“口腔科:使用中消毒/灭菌剂、口腔手机、灭菌设备:内镜室:使用中消毒/灭菌剂、注水瓶水、内镜及附件:烧伤病房:空气、医疗用品、医务人员手;层流病房:空气、物体表面。
产房及母婴同室:空气、台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注射室、治疗室: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传染病门诊与病房: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检验科与血库:使用中剩余标本消毒液、血样操作台;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污水处理:排放水;其他感染相关科室。
消毒管理办法第五条解读

消毒管理办法第五条解读
消毒管理是防止疾病传播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第五条消毒管理办
法涉及到具体的消毒操作规定和要求,以下对其进行解读。
1. 消毒对象范围
根据第五条规定,消毒对象范围主要包括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食品加工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
消毒对象的范围广泛,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各个环境,要求对这些场所进行定期、有效的消毒处理。
2. 消毒方式和频率
消毒管理办法第五条中规定了消毒的方式和频率,要求根据不同场所和环境的
特点采取适当的消毒方式,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消毒的频率,保证消毒的效果和效果。
3. 消毒人员要求
第五条消毒管理办法还明确了消毒人员的要求,要求消毒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一定的消毒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消毒效果,保证消毒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消毒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4. 消毒监测和记录
消毒管理办法第五条还要求对消毒进行监测和记录,要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检
查和评估,确保消毒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还要做好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消毒的时间、方式、人员等信息,便于日后查阅和追溯。
5. 总结
消毒管理办法第五条明确了消毒的对象范围、方式和频率、消毒人员要求以及
监测和记录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规范和提高消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应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有效防止疾病传播。
龙江工程消毒工作方案

龙江工程消毒工作方案一、概述为了保障工程环境卫生,防止疫情传播,龙江工程消毒工作方案制定之目的是对工程场地、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确保工程安全。
本方案针对工程施工期间的消毒工作做出详细规划与安排,确保工程消毒工作的全面可行性。
二、工程消毒工作范围1. 工地各部位消毒这包括工地入口、车辆进出口、施工现场、工长办公室、宿舍区、食堂等各消毒工作场所。
要全方位消毒,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受到有效的杀菌。
2. 设备消毒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在使用前后的消毒处理,确保设备的卫生洁净,杜绝传播病菌。
3. 食品材料消毒针对工地食堂使用的食品材料,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 人员消毒对工地人员进行定期消毒,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三、工程消毒工作流程1. 消毒前准备在进行消毒工作前,要对需要消毒的场地、设备、材料、人员等进行合理的准备。
准备消毒剂、器械、工具等物资,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消毒剂选择根据工程环境、特点及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对食品材料、设备、场地等根据不同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并保证消毒剂的质量,以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包括喷洒消毒、擦拭消毒、喷雾消毒、热蒸汽消毒等多种方式。
对于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操作对于工地各个部位的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统一安排,确保全面清洁。
注意消毒过程的操作规范,保证消毒效果。
5. 消毒后处理消毒工作完成后,要对相关场地、设备、材料等进行彻底清洁处理,确保工程环境卫生。
四、工程消毒工作注意事项1. 消毒人员培训对从事工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消毒方法、工具使用和操作技巧等,确保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2. 消毒设备维护维护消毒器械、设备,保持消毒器械的清洁卫生,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使用。
3. 消毒剂储存管理对于消毒剂的储存要求严格,远离明火、避免阳光暴晒,确保储存环境符合消毒剂的要求,避免消毒剂变质影响消毒效果。
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省餐具 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省餐具饮具集中消
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办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8(0)17
【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管理,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的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标准及本办法从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
【总页数】5页(P160-16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9年扬州市春节期间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督抽检结果公布 [J],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 [J],
3.《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与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督执法相关法规初探[J], 宋歌; 韩宏; 张新叶
4.浅谈卫生监督在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李军;朱克光
5.扬州市卫生监督所公布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回头看”抽检结果 [J],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消毒工作及消毒药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以及《消毒管理办法》第八章第三十三条,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消毒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主管机构对本系统的消毒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要设置消毒科,并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对辖区内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及消毒药械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管理。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卫生防疫机构承担本系统内消毒监测管理,并接受当地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省对生产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对经销上述外省产品实行准销证制度。
凡生产上述产品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按卫生部《消毒药械和医疗卫生用品审批程序》办理。
凡在我省生产并销售上述产品的,按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消毒服务和从事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的所有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场所。
第二章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第六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消毒管理人员,消毒管理人员须经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1.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医院控制感染规划,并组织实施。
对医疗、保健人员定期组织消毒技术培训与业务考核。
2. 负责本单位新建设施卫生学标准的审定,消毒设施管理及消毒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
3. 审查本单位消毒药械和医疗卫生用品的订购,并组织对其消毒效果的考核。
4. 负责提出预防院内感染对策及发生院内感染的调查和上报工作。
5. 组织对本单位消毒工作的经常性检查,定期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工作情况。
第七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
第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临床使用实行逐级监督,监测和管理工作。
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对使用单位购入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监测,定期进行抽检,不合格的产品禁止使用。
第九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科研、教学等单位必须使用已获得卫生部或省卫生厅批准发证(或准销证)的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并查验产品生产厂家、地址、证号,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消毒失效日期。
一次性使用的输液(血)器、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器,用后必须有专人收集登记,销毁处理,记录备案。
第十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必须备有高压灭菌器,并设有专职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灭菌和检测。
检测时以指示菌或用指示管(卡、带)(获卫生部卫生许可证产品),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批(次)监测,并做好记录。
委托外单位灭菌者应有灭菌证明。
灭菌后超过一周(手术器械三天)不得继续使用。
高压灭菌器应定期检修,以保持性能良好。
第十一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手术室、产房、婴儿室、处置室、供应室、化验室、制剂室及烧伤病房等科室的室内空气、物体表现(医务人员白大衣)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室内应安装足够数量的紫外线灯管,(每十平方米安一只30W紫外线灯管)灯管辐射强度不低于《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第十二条传染病院、结核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科室,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要求进行消毒管理工作。
污水无论集中式或分散式处理,均要达到现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污物定期焚烧处理,不能焚烧的生活垃圾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运出。
第十三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对消毒布局的新建、改建、扩建要经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个体诊所必须备具消毒卫生条件,并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申领营业执照。
要定期杀灭媒介昆虫动物,达到消灭或控制不足为害的程度。
第三章疫源地消毒第十四条卫生防疫机构接到由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疫区,同时要向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由地、市和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共同查明传染源并彻底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五条卫生防疫机构接到乙类传染病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疫情报告后,应按时间要求,组织防疫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对不能住院的病人,由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指导病家消毒处理。
第四章预防性消毒第十六条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羽毛的收购、运输、加工部门和经国家允许经营的旧衣物商店的消毒,由卫生防疫机构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每批货物的消毒均须监测,获消毒合格证方可出售。
第十七条托幼机构要设专人负责卫生消毒工作,制定出消毒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对室内空气、餐具、水具、毛巾、玩具、便器、桌椅、睡床等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的消毒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
消毒监测管理机构提出消毒方法和监测消毒药械消毒效果。
第十九条涉及机场、口岸的检疫消毒工作,按《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进行。
消毒监测机构负责提出消毒方法和监测消毒药械消毒效果。
第二十条殡仪馆、火葬场和停放尸体的场所、运尸车、尸体接触过的物品和污水等,必须及时消毒处理。
停放尸体场所要做到无蚊、蝇、蚤、鼠等病媒昆虫动物。
第二十一条监狱、看守所、遣送站、工读学校等单位的犯人、收容审查及劳教人员居住的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虱工作。
第五章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第二十二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卫生厅"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各地、市卫生防疫机构应定期对其产品进行监测。
对达不到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
第二十三条生产消毒药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产品小包装上应注明卫生许可证号、厂名、厂址、批号、有效期,医疗用品、卫生用品还应注明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十四条经营消毒药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部门,应当按照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的规定,保存、运输。
不得销售无卫生许可证、厂名、厂址、批号、消毒标签及无效期或过期产品。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五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工作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一)对执行《消毒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责令被监督单位或个人限期改进消毒工作。
(三)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内设立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消毒卫生监督任务。
消毒卫生监督员由省卫生厅聘任发给证件。
军队、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卫生主管机构,依照"消毒管理办法"可以在本系统内设立和聘任从事消毒卫生专业人员担任消毒卫生监督员。
消毒卫生监督员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防疫机构提名,填写"消毒卫生监督员推荐表"一式二份,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审核签署意见报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加盖公章报省卫生厅。
以省卫生防疫机构培训考核合格,由省卫生厅审核后发消毒卫生监督员证、章。
消毒卫生监督员条件:1.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工作负责,秉公办事。
有一定政策水平。
2.具有医士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消毒工作三年以上,掌握消毒监督任务和有关法规,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专业人员。
第二十七条消毒卫生监督员执行下列任务:(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医疗保健单位的隔离消毒布局,进行图纸审查,监督实施和验收。
(二)监督检查消毒措施执行情况。
(三)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采集必须的标本、查阅、索取、复制必要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等),并写出调查报告。
(四)根据《消毒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违法单位或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五)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消毒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佩戴证章、出示证件。
被监督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隐瞒。
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所提供的情况消毒卫生监督员有保密责任。
第二十八条生产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企业必须按卫生部《消毒药械和医疗卫生用品审批程序》的规定,申请并获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卫生许可证不许涂改、伪造、转卖;仩业晚名、法人代表更换、厂址变动应到发证机关重新办理卫生许可证。
直接从事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生产工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患有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痢疾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该产品生产。
消毒药械由省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管理;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由地、市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管理:(一)凡经卫生部或外省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发证的消毒药械,均由省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测结果如达到申报卫生许可证时质量,由省卫生厅发给"准销证"(有效期一年)后,方可在省内销售使用。
各地、市卫生防疫机构要对其产品卫生质量进行抽测管理。
(二)凡经卫生部或外省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发证的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由地、市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测合格后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准销证"(有效期一年)后,方可在辖区经销使用。
(三)凡省无证产品一律不准许经销、使用。
第三十条经营、使用单位不得经销、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或准销证的消毒药械、医疗用品、卫生用品。
第三十一条省卫生厅设立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医疗卫生用品审评委员会,负责全省消毒药械、医疗卫生用品的审评工作。
第七章罚则第三十二条对违反《消毒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单位或个人,根据问题的性质与情节,给予责令限期改正、罚款、吊销卫生许可证等处罚。
一、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限期改正使用。
1.预防院内感染的组织机构、卫生管理制度、隔离消毒常规不健全者。
2.消毒管理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者。
二、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罚100元~5000元。
1.造成医院内感染,导致疾病流行的,罚款3000-500 0元,对直接责任者罚款20元~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