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讲课稿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PPT课件
• 5、战略
– 战略是对未来所作的全局性系统谋划。
21
三、组织
• 1、组织(organizing) • 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 • 3、沟通(communication) • 4、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 5、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核心概念 课程核心理论 课程考试
3
第一部分 课程知识体系
4
一、知识体系
管理者的使命 管理的职能
– 罗宾斯:是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比并纠正 的过程。
– 孔茨:是对绩效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企业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完成。
35
第三部分 课程核心理论
36
一、管理与管理者
• 1、管理者分类 • 2、管理的工作:管理职能 • 3、管理者角色理论 • 4、管理者技能理论 • 5、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39
• 3、管理者角色理论
– 提出人:亨利.明兹伯格 – 内容:
•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是高度相关联的角色; • 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为三类:人际关系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40
• 4、管理者技能理论
– 提出人:罗伯特.卡茨
– 内容:
• 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 技术技能。
大学管理学期末讲义
管理学第一章一、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成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
创新: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它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
二、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
2、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特殊职能。
3、管理是生产力。
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国家的管理、企业的管理以至于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概莫能外。
与社会属性有关的四点变化:1、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
2、社会财富的占有呈橄榄形结构。
3、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
4、用户更加挑剔,对环境保护要求更高。
三、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四、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都十分重要。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第二章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1、顺“道”2、重人3、求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
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难点完整版
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难点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基本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社会化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精神领袖,领导者,联系人信息跟踪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企业家,扰动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6.西方早期主要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哈尔西的奖金方案7.泰罗的主要实验秒表测时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高速钢实验8.泰罗的主要思想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 .标准化。
科学选人,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
工作职能分析。
例外原则。
9.对泰罗制的评价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思想上的一次完全革命泰罗科学管理的贡献:泰罗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科学管理的影响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对管理理论发展的深远影响。
泰罗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的因素;局限于基层管理,仅解决了个别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管理的问题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1,人力资源2,金融资源物质资源3,信息资源4,公共关系资源资源的有限性,管理者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管理的特征:1动态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创造性5经济性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1、为充实的每项工作开发出标准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2、挑选具有相应能力的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3、向员工提供奖励工资,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标准方法去办,以鼓励更多的产出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并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2、企业生产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4、企业要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
——科学管理的思想就是提高生产效率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组织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习惯、仪式、精神、作风等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管理环境:1、具体环境: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
具体环境对每一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会变化。
2、一般环境: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一般环境的变化对所有组织都会产生影响,影响虽然是相对间接的,但有时是重大的。
(经济、政治和法律、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2、按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3、按决策条件分: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4、按决策的主体来分: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5、理性决策与直觉决策(决策的有限理性原则)*6、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优缺点比较:优点——1、可以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2、增加对解决方案的接受性;缺点——1、花时间,效率差;2、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3、责任不清★决策的方法:风险型决策、量本利分析、决策树计划编制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立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方案评价——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盈亏平衡分析法:(几个公式)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是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滚动的一种长期计划方法。
湘潭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资料(自己整理)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其含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管理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表现形式:(1)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2)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4)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5)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1)人际角色①代表人角色: 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和员工一起工作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联络者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①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
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
湘潭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篇绪论第一章(一)管理的概念: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泰罗: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毛泽东: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技能。
管理就是牟取剩余。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之魂”—组织文化。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4、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A、从管理的自然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具有共性,两者之间可以借鉴学习。
B、从管理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本质的区别。
决不能全盘照国外的管理方法,必须结合实际,选择吸收。
管理可以移植但不能复制。
2、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制度性、不确定性(四)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技术、信息、形象(五)管理的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2、管理约束功能3、相容激励功能4、危机处理功能(六)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本书:1计划、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2组织、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4控制、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第二章(一)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卓越的生产力。
b、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出“第一流的工人”。
c、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d、标准化管理。
e、雇主和工人双方来一次彻底“精神革命”。
f、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
g、实行例外原则。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两大贡献: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法约尔原则)(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官僚制的特征:A、分工明确B、等级严密C、人事规范D、按规程办事E、非人格化。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大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的性质与特征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适性、可重复性,能够被学习和继承;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实践可依据管理情境有自由发挥的空间.3、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
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4、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角色:正(2)技能:1)概念技能: 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定额管理-- 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2)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等)(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一①通过实践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资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5)计划与执行分开6)职能工长制(7)例外管理(8)“大饼”原理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一场“精神革命”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6 种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2)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14 项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提出“法约尔跳板”原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1)权力论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超凡权力)合理合法的权力--- 组织的基础(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征4、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霍桑效应:由“受注意了”所引起的效应。
管理学原理重点复习提纲
管理学原理重点复习提纲管理学原理重点复习提纲提醒:这只是一份提纲,具体的还是要自己看书噢.一、霍桑实验P361.最初目的:找到影响工人效率和情绪的原因。
2.阶段:○1照明试验○2电气装配试验室试验○3访问研究○4接线工作室观察研究3.结果: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1企业员工是“社会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成员。
○2生产率的高低不仅受物质条件诸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员工工作态度的改变。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是不经过官方规定而自然形成的。
○4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
二、计划工作的方法P1581.甘特图法带有横向的时间坐标和纵向的活动坐标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进度的条形图,表示计划期间的计划和实际产出,管理者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计划与实际条形图,掌握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评估每一项活动是提前完成或进行或延迟.2.滚动计划法○1执行计划:当前正在执行的计划,一般是比较详细的计划,不可以再变动。
○2预计计划:未来的计划,一般比较粗糙,有调整的余地。
3.线性规划法主要用于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在制定计划中,线性规划法用于求解计划期内正常时间下的劳动力成本、分包成本、招聘工人成本、解聘工人成本和库存成本,使总运营成本最低。
4.网络计划技术○1将计划的各项活动分解。
○2根据各项任务活动及其顺序绘制网络图。
○3通过分析网络路径提供项目计划的全貌。
○4计算出第一项活动的松弛时间。
○5找出关键路线。
○6活动时间。
三、目标管理P1641.目标管理思想的发展2.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实施目标管理必须重视授权。
○3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
○4目标管理要求完善的奖惩制度。
3.目标管理的步骤○1设定总目标。
○2将总目标层层分解。
○3目标实施。
○4总结反馈。
4.局限性○1强调短期目标。
○2目标难以确定。
○3目标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4组织目标难以与个人目标结合。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职责: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明确规定各职位应负担的责任。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管理方法: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管理哲学: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或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管理幅度: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的数量。
部门化: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
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
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直线关系: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直线关系是一种命令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
压力: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冲突: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
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沟通: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是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危机:危机是对一个组织、公司及其产品或名声等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的事故。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回顾1、理解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管理是什么?对于什么是管理,不同的人由于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将按照自己对管理的认识来开展或对待管理工作。
所以,要了解管理,并就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达成共识,就必须对管理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
①从管理的表现形式来看:管理工作呈现出了多样化现象,而且正是由于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面对管理时会觉得无从着手,难以理解。
②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管理工作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其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所导致的。
)为什么需要?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协调欲望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根本原因: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2、熟记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基本特征:(1)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2)组织有明确的目标;(3)组织有特殊的活动;(4)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
3、熟练掌握关于管理的两对关键词:(1)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1)管理学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2)这些规律和原则是由大量的学者和实业家在长期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高度凝结的产物。
(3)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它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不会因为地域、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不同,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管理学是一门艺术。
(1)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他绝不是按体所记的照章操作行为管理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必须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实施随机应变的管理。
(2)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创造性的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技术与技巧,这就是管理就是艺术的含义。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复习重点
一、组织管理学概况
组织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价有效的管理系统的
科学,它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及方法,以及
实践管理的经验和技巧,来研究组织的结构、文化和管理过程。
组织管理
学致力于为组织提高效率、加快发展,创造更加福利的工作环境。
二、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是指组织设置的活动,其目的是消除组织中存在的结构缺陷,使组织更具有生产效率,更易于管理。
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分工和职
能的重新划分、规章制度的改善以及组织结构的重组,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和灵活性。
三、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及组织文化等。
它可以理解为组织
内许多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它反映了组织个体之间的关系、竞争、合作、协调及其他行为表现形式。
组织行为的研究特别关注个体、群体和组
织之间的关系,注重员工发挥最大效率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改善组织的整
体绩效。
四、组织绩效
绩效是指组织活动的效果,评价组织绩效涉及多学科的理论以及技术,有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方案、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根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根本职能:方案、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根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根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附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局部。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那么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响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开展1、管理学形成与开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2024)
引言概述: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展开对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的阐述。
第一大点将对期末考试的意义进行分析,第二大点将介绍考试的考察内容和形式,第三大点将对备考策略进行探讨,第四大点将提供一些应对考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最后一大点将对考试结束后的总结和反思进行总结。
正文内容:一、考试的意义1.1考试对于学生的成绩和学业发展的重要性1.2考试作为评估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手段1.3考试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二、考察内容和形式2.1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2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基本原则2.3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方法2.4领导力和团队管理的理论2.5创新与变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三、备考策略3.1整理课堂笔记和教材知识3.2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3.3多做习题和模拟考试3.4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3.5加强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四、应对考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1提前熟悉考试规则和要求4.2考试前的放松与调整4.3审题与解题思路的明确4.4控制答题时间与篇幅4.5审题考虑和答案语言的准确总结: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和总结。
对于管理学原理的期末考试而言,学生需要通过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考试技巧的应用来取得好成绩。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的意义、考察内容和形式、备考策略、应对考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回顾和总结,也是对学生未来在组织管理领域能力的一种培养和展示。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期末考试都是一次重要的机会,通过努力学习和合理备考,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难点
1.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难点2.差不多的四大职能:打算组织领导操纵3.治理的属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社会化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治理,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治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状的阻碍和制约。
科学性与艺术性治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治理的科学性是指:治理反映了治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治理的艺术性是指:治理者在治理实践活动中对治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治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4.治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精神领导,领导者,联系人信息跟踪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企业家,扰动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治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产生新方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6.西方早期要紧治理思想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治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治理权的分离罗伯特•欧文的人事治理思想查理•巴贝奇酬劳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哈尔西的奖金方案7.泰罗的要紧实验秒表测时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高速钢实验8.泰罗的要紧思想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标准化。
科学选人,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
工作职能分析。
例外原则。
9.对泰罗制的评判科学治理的实质:劳资双方思想上的一次完全革命泰罗科学治理的奉献:泰罗在历史上第一次使治理从体会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科学治理的阻碍促进了当时工厂治理的普遍改革;对治理理论进展的深远阻碍。
泰罗科学治理的局限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工人的要紧动机是经济的;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的因素;局限于基层治理,仅解决了个别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治理的问题。
10.法约尔的一样治理治理的五大职能打算组织操纵指挥和谐11.十四条治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酬劳合理集权和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固首创精神集体精神12.对法约尔一样治理的评判要紧奉献:其要紧奉献在于对治理职能的划分和治理原则的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篇绪论第一章(一)管理的概念: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泰罗: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毛泽东: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
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技能。
管理就是牟取剩余。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之魂”—组织文化。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4、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A、从管理的自然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具有共性,两者之间可以借鉴学习。
B、从管理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本质的区别。
决不能全盘照国外的管理方法,必须结合实际,选择吸收。
管理可以移植但不能复制。
2、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制度性、不确定性(四)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技术、信息、形象(五)管理的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2、管理约束功能3、相容激励功能4、危机处理功能(六)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本书:1计划、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2组织、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4控制、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第二章(一)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卓越的生产力。
b、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出“第一流的工人”。
c、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d、标准化管理。
e、雇主和工人双方来一次彻底“精神革命”。
f、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
g、实行例外原则。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两大贡献: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法约尔原则)(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官僚制的特征:A、分工明确B、等级严密C、人事规范D、按规程办事E、非人格化。
(二)行为科学理论(三)当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管理过程学派:孔茨。
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第二篇计划第四章(一)计划的特点: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
(二)计划工作的作用和地位:1、指明方向2、降低不确定性3减少浪费4、预设控制标准(三)计划细化:使命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章——规划——预算(四)计划的编制1、滚动计划法2、网络计划法:关键路线法,即完成该项活动所需时间最长的路径。
它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
3、甘特图第五章(一)企业战略的概念:是企业为了收益制定的、企业使命和目标一致的最高管理层的计划。
(二)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1、公司总体战略(最高层次)2、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三)战略管理过程:1、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2、分析环境3、发现机会和威胁4、分析组织的资源5、识别优势和劣势6、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7、制定战略8、实施战略9、评价结果第六章(一)组织愿景的概念:即共同愿景。
是组织中所有成员发自内心认同的、期望组织未来发展的任务、事业和使命,它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
(二)组织愿景的构成:使命、价值观、景象(三)目标管理(德鲁克提出):是一种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同实现目标的一种管理法。
(目标管理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们来激励下一级)(四)目标管理的特点:A、重视评价与激励B、强调“自我控制”C、促进下放权力D、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第三篇领导第七章(一)领导的定义:领导是影响、激励、引导人们执行工作任务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二)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在理想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者都应是领导者。
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是管理者,一个人可能是管理者,但并不是领导者。
管理者有两个限定条件:1、一定要有下级;2、有各式头衔。
(三)领导权力:1合法权力—与职位密切相关,包括:A、决策权B、命令权C、实施权F、惩罚权。
2、参照性权力—非职权影响力,包括:A、专长权B、个人魅力C、背景权D、感情权。
第八章(一)领导方式理论:1、剥削式的专制领导(恫吓威胁)2、开明式的专制领导(恩赐手法)3、协商式的民主领导(鼓励方式)4、参与式的民主领导(二)领导行为理论:1、领导行为四分图2、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图的作用:管理方格图能够使领导者较为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领导风格,找到改进领导方式的努力方向。
(三)领导权变理论1、菲德勒模型: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任何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S=f(L,F,E)领导函数具体化,见附加纸。
提高领导有效性的方法有两条途径:1、根据工作环境选择领导者:人员招聘、培训2、根据领导者风格选择工作环境:组织设计和变革等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LPC“最不愿与之共事的同事”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低LPC:趋向于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高LPC:趋向于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
2、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为下属指明达到目标的途径,使下属清楚哪些行为能导致目标的实现并获得价值和奖励。
将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支持型、参与型、指令型、成就型第九章(一)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为什么?)追求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现实。
(二)决策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高低,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三)决策类型:1、战略和战术决策2、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3、初始决策、追踪决策4、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四)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软方法”,是一种直接凭决策者本人或相关专家的直觉智慧来决策的方法。
包括:1、形态分析法:先确定影响一个问题的几种基本因素,然后列出每一因素的几种可能状态,最后再考虑从每种因素中各取出任何一可能状态作任意组合,产生很多新的解决问题办法。
(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包装的设计方面)2、德尔菲法:是一种更复杂、更耗时间的方法,除了并不需要小组成员出席外,它类似于名义小组技术。
3、头脑风暴法(畅谈会法)四项关键原则:A、禁止评价B、自由奔放C、追求数量D、借题发挥原则4、名义小组法: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且意见分歧严重,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
小组成员在决策制定中必须出席,但限制讨论,只能独立思考。
5、电子会议法:将名义小组技术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匿名、诚实和快速)二、定量决策方法第四篇组织第十章(一)组织: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集合,是确保特定群体正常展开活动而刻意设计的架构。
1、要有明确的目标2、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社会性实体3、要有精心布局的结构4、组织依存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中。
(二)组织的类型: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财产组织—资本联结、收益分配相关。
管理组织—一种纯粹以“人”为对象的组织。
作业组织—对作业活动的组织3、柔性组织:组织结构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组织形态。
包括: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网络组织、项目小组等。
(虚拟组织:组织内部职能以一定的形式转移,由组织外部承担,组织只从事自己擅长的。
核心的经营管理。
如,美特斯邦威无边界组织:取消组织结构中的垂直界限,组织趋向扁平化。
如,通用)第十一章(一)组织设计实质--是在专业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二)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经营环境的影响(表11.2)2、经营战略的影响: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结构,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组织结构;战略重点的改变导致组织结构变化。
环境保守型战略:刚性组织结构。
相对稳定风险型战略:柔性组织结构。
动荡而复杂分析型战略:兼具刚性和柔性特征的组织结构。
不确定3、技术及变化的影响4、组织规模的影响5、权力控制因素(最重要,其决定性作用)(三)管理跨度:一位主管人员所能直接而有效地管辖的人数限度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1、工作能力(下属素质高能力强,管理幅度可大)2、工作性质3、授权风格(领导风格)4、工作情境(四)管理层次:一个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组织规模。
在一定的组织规模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
(五)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A、扁平结构:高层和低层之间的管理级别较少。
优点:信息传递质量高;节省开支;了解基层情况;利于下属成长;决策更加民主。
缺点:缺乏有效监督;影响信息利用。
B、锥形结构: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金字塔形态。
(向扁平转化)优点:有效指挥下属、详细研究信息等。
缺点:信息传递速度慢且易失真;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复杂化;增加管理费用(六)权力分散的两个途径1、制度分权2、授权3、区别:制度分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授权则具有随机性;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授权既可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制度分权是组织工作的原则,授权则是一种领导艺术。
(七)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制组织结构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主要特点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优点:1、有利于组织最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而专心致力于组织的战略决策。
2、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公司对各事业部的绩效进行考评。
缺点:1、由于机构重复,管理费用较高;2、事业部之间协作较差。
适用组织:多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组织。
4、矩阵型组织结构:“非长期固定性组织”图P202 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第十二章(一)组织变革的模型A、解冻现状:创设变革的动机;B、变革:指明变革的方向,实施变革;C、再冻结:稳定变革。
(二)组织变革的内容1、组织结构的变革;2、技术变革;3、人事变革。
第五篇控制十四章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等是激励过程的关键要素。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效价--指个人对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
期望值--指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自我实现需要2、审美需要3、求知需要4、尊重需要5、社交需要6、安全需要7、生理需要(二)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三)麦格雷戈的X、Y理论X理论的观点--对人性的传统的观念:一般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的结论:管理主要靠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
Y理论主要观点--麦格雷戈的观点: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还会主动请求任务结论:管理应当以人为中心,采取宽容的、民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