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选择、投放初探
儿园的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就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发展而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环境和场所。(如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科常区等等)。在这些环境和活动场所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和探究的对象。教师有目的性的选择投放适合幼儿活动和发展的多种材料,是幼儿从活动区获得经验和发展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探究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选择上获得相关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材料的投放需从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考虑。
新学期刚开始不久,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需要为活动区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材料和成品材料。孩子们也因为一时的新鲜,玩的不亦乐乎,可是一阵新鲜过后,我们看到班里区域活动开放的教育有效价值并不是很突出。比如,中班开展的图书区,被孩子们冷落了,没有几个孩子喜欢去看书,有进区的孩子翻看图书时,也是走马观花,草草了事。经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和反思,认识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图书区里摆放书本故事比较老套,或者图书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的图书上配图画小、字比较多孩子不认识。不吸引孩子。偏离了中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对孩子们起不到教育的价值和继续发展的作用。后经过教师的反复讨论,把图书区的旧书换成图片清晰,故事形象生动,以图为主的,适合中班孩子阅读的新绘本后,图书区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景象。再比如小一班的劳作区,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投放了小手肌肉的练习:五指抓、穿绳子,夹衣夹,小二班
的做糖果等等,既符合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通过挑战自己有效的促进了发展。
二、材料的投放需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
区域活动一般来说是孩子们自主游戏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兼顾到孩子们的个性、各体差异。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来说,年龄有一的差距,性格有一定的差距,所受家庭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差距。同样的材料对于不同的孩子影响力和操作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小班投放为布娃娃吃饭的操作材料中。刚开始,在一组八个人当中,有三个孩子会使用筷子夹小纸团为布娃娃吃饭,有两个孩子稍慢一点,还有两个只能用勺子喂,有一个勺子用着也吃力。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投放了不同材料的布娃娃饭团。有用小纸团做的丸子、有直接投放的花生、有不大不小的瓶盖等材料,来满足孩子们用筷子夹,用勺子舀、用手抓。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活动区找到了成功感和自信。就充分发挥了活动材料的层次优势。再比如大一班数学区材料的投放,能力弱的只要用冰棍棒或者瓶盖、乒乓球等材料来直观的学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能力稍强的幼儿用纸张把结果记录下来,能力更强一些的脱离直观材料,用插花瓣来做加减法,验证分解合成的结果。
三、材料的投放需要有目标性、可探究性。
一般情况下,(学习区的)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投放材料时要考虑近期的目标和材料本身的可探究性,来巩固、复
习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目标。并且延伸孩子们对主题活动继续探究得兴趣、整合其他领域目标。让孩子通过对材料的自由操作,进一步引领孩子发散思维,深入探究的潜能。比如,大一班老师在数学区投放分解材料时,投放了两种颜色的塑料夹子夹“刺猬卡”,当孩子需要巩固5的分解时,可以玩空中抛夹子的游戏,把同种颜色个数和另一颜色个数记录下来,就巩固理解了5分解,之后,孩子还可以根据此类的办法推理探究6的分解,7的分解等等。如果老师进一步的引导,把夹子的颜色增加到三种和四种。孩子还可以探究数字三部分的分解和四部分的分解。如,5能分成1和1和3;6能分成4和1和1;区域活动中类似这样的材料(如废旧的光碟、塑料夹子、冰棍棒、瓶盖等)不但可以完成对主题目标的探究,还可以发挥本身可探究的价值。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考虑材料互动性。让小、中、大班的材料轮换使用。如,大班操作区里的成品材料可以送到小班的角色去使用,小中班收集的废旧原材料、半成品材料送给大班使用,这样,大班的孩子为送给小班的小朋友礼品,制作时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总之,活动区材料的投放,需要以人为本,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通过及时有效的观察幼儿的进区表现,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情况,及时的调整环境与材料的投放,使区域活动的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