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致残率极高,中医上称为“痹症”、“顽痹”等。目前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也无特效根治方法,基本上均为对症治疗,副作用大,故探索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致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中医对RA的研究历史悠久,其辨证治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RA 具有巨大潜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治疗方法,综述
Abstract: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 kind of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hich is chronic, symmetrical and multiple Synovial arthritis and abarti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its disability rate is extremely high in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RA has not yet fully been understood, for so many factors partaking, and there is no any high-efficiency or completely curable therapies, basically all symptomatic treatment with large side-effect.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 of pati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eside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A resear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treatment has a high reference value,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RA has great potential.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hogenic mechanism, therapeutic method, review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关节和关节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肿胀、渗出,粒细胞浸润;慢性期滑膜增生肥厚,形成血管醫,持久反复发作,造成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RA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致畸率极高。患者血清中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约90%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检测呈阳性,具较高诊断意义。
在RA发病中,由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肿瘤坏死因TNF-α、干扰素IFN-γ等)可通过抑制红系细胞生长和下调EOP受体表达等方式抑制造血,可造成患者继发性贫血。RA对患者的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包炎、心肌病变、心计瓣膜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类风湿性
冠状动脉炎)等,但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微。此外,有临床研究发现,RA患者肾脏损伤率可达100%,大部分与其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发病机制
1.1.遗传因素
RA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一组由遗传决定的MHCⅡ分子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的DR、DP和DQ正位于此区域,特别是HLA-D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基因内,都有特殊HLA—DR的关键性结构成分编码的核甘酸序列。目前认为与RA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4、TNF基因、球蛋白基因、TCR基因等,其中HLA—DRB1*04亚型的B链第3高变区70—74位点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称之为“共享表位”,携带该序列的HLA分子能与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肽结合,导致某些T细胞的活化,参与致病。
目前多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多基因性疾病,其致病相关基因尚未完全发现,因此仍未能阐明RA的发病机理及对疾病进行预测。1.2.环境因素
除遗传易感因素外,环境因素对RA的发病亦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细小病毒B19、HBV、HCV、HHV6、EBV等,可诱导RA的发生,其机制为在特定遗传背景下(具HLA—DRB1*04等易感基因),感染的具有“共同基序”的外来病原体(如EBV),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携带“共享表位”的HLA分子
结合,取代了T辅助细胞信号与TNFR家族信号系统反应,激活了T 淋巴细胞、NF-κβ、JNK、STAT等,造成免疫功能紊乱。
然而,尽管研究CD8+T细胞与EBV抗原之间的反应提示了RA和病毒感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目前尚缺乏更直接的证据证明病其之间的关联性。
1.3.RA患者体内免疫学变化
RA是以T淋巴细胞特别是Th1细胞介导为核心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伴活性异常的B淋巴细胞和高表达的抗自身抗体,导致了滑膜关节的炎症发生,各种炎症因子又可加重免疫紊乱和炎症的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研究RA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且可从此方面研究相应药物治疗。
RA致病机制在T淋巴细胞的表现主要为Th1/ Th2的失衡,且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导致RA炎症反应的首发环节。
Th1细胞激活后,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同时可抑制Th2细胞的分化,而Th2细胞具有抗炎效应,可通过分泌IL-4、5、10、13等,抑制单核细胞,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因此,调节Th1/ Th2的平衡应是治疗RA的重点。
B淋巴细胞在RA发病过程中参与了自身抗体的产生、细胞因子的分泌、抗原提呈和T淋巴细胞的激活等重要环节,其类风湿性因子RF是针对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特异抗体,可与自体、异体或异种IgG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系统诱发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