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行程问题知识小结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行程问题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行程问题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行程问题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和思考的学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数学的行程问题给了我们很多练习的机会,也考验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行程问题,比如两车相向而行、追及问题等。

解决行程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数学模型、设立变量并列方程,推导出解析式,最终解得问题的答案。

二、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初中阶段数学考试的常见题型之一。

相遇问题有两种典型情况:1. 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行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设立变量表示其中一个车辆的行驶时间,列出两个车辆的行程表达式,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得相遇点的时间和位置。

例如,A车和B车同时从A地和B地出发,A车以v1的速度行驶,B车以v2的速度行驶,相遇于C点,求C点的位置和时间。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设立相遇时间t和相遇点的距离x,列出A车和B车的行程表达式,然后通过解方程求解出t和x的值。

2. 两车相向而行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两车同时出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立相遇时间t和相遇点的距离x,列出A车和B车的行程表达式,然后通过解方程求解出t和x的值。

(2)两车不同时出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找到两车相遇时的公共行驶时间,然后再求出相遇点的位置。

设A车和B车的出发时间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遇于C点,求C点的位置。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先设立公共行驶时间t,再设立A车和B车的行程表达式,然后通过解方程求解出t和x的值。

三、其他常见的行程问题除了相遇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行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 超车问题超车问题是行程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常常涉及到多个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距离。

解决超车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相互超越的点和时间,建立相应的方程并进行求解。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3(行程问题)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3(行程问题)

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 同一条公路前往B地。A、B两地 相距100km。甲车的速度为 40km/h,乙车的速度为 30km/h。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 返回,途中与乙车相遇。求两 车相遇时距离A地多远?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前往B 地,然后返回。A、B相距 100km,甲车速度40km/h,乙 车速度30km/h。
特点
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路 程与时间成正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01
02
03
路程公式
$s = vt$,其中$s$表示 路程,$v$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速度公式
$v = frac{s}{t}$,其中 $v$表示速度,$s$表示路 程,$t$表示时间。
加速度公式
$a = 0$,因为匀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04 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匀减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
特点
加速度恒定,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v = v_{0} - at$,其中$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 时间。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3(行程问题)
目录
• 行程问题概述 • 匀速直线运动问题 • 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 • 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 • 追及与相遇问题
01 行程问题概述
行程问题的定义
行程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应用 题,主要研究物体或人在运动过 程中所经历的距离、速度和时间
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运动 场景,如走路、跑步、骑车、开
03 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完整)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完整)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是 3 米每秒。

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 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

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1.甲、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小时。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

甲步行,每小时走4公里,甲走了16公里后,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追赶甲,问乙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甲?3.甲、乙两人练习50米短距离赛跑,甲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6.5米。

(1)几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2)如果甲让乙先跑4米,几秒可追上乙?4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5.5米,乙每秒跑4.5米。

a)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b)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c)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d)甲先跑10米,乙再和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经过了几小时两人相距32.5千米?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行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行程问题的一些基本公式:
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frac{s}{t}$
其中,$v$ 是速度,$s$ 是距离,$t$ 是时间。

2. 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公式:$s = vt$
其中,$s$ 是距离,$v$ 是速度,$t$ 是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v_0}{t}$
其中,$a$ 是加速度,$v$ 是末速度,$v_0$ 是初速度,$t$ 是时间。

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 ut + \frac{1}{2}at^2$
其中,$x$ 是位移,$u$ 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5. 相对速度公式:当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相对移动时,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或之差(取决于它们的相对方向)。

6. 追及问题公式: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移动时,如果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追赶物体的速度必须大于被追赶物体的速度。

7. 相遇问题公式:当两个物体在相反方向上移动时,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

这些公式是解决七年级上册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行程相关的问题。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1、相遇问题:1)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2)环形: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2、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1)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2)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3、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1、甲乙齐自行车同时从相距8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骑2.5千米,求乙的速度。

18.752、A、B两地相距230千米,甲队从A地出发,两小时后,乙队从B地出发与甲相向而行,乙队出发20小时后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每小时快1千米,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5,63、甲、乙两车自西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乙车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甲车开25分钟后乙车开出,吻几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5/64、甲乙两位同学练习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1)如果甲让乙先跑5米,几秒后可追上乙?10(2)如果加让一先跑1秒钟后,几秒钟后甲可以追上乙?13三辆汽车A、B、C各以不变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知:B比C迟5分钟出发,出发后20分钟追上C;A比B迟10分钟,出发后50分钟追上C。

那么A出发多长时间追上B?解:设A,B,C三车速度分别为x,y,z由条件:(5+20)*z=20*y(10+5+50)*z=50*x设追上时间为t,则:(t+10)*y=t*x解之得:t=250有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5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乙先做25天,在合作完成。

七年级上册行程问题追及讲解

七年级上册行程问题追及讲解

七年级上册的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是常见的数学题型。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对这类问题的基本讲解:追及问题的概念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描述的是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移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后面的物体要追上前面的物体,所研究的是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追及问题的关键点1.速度差:在追及问题中,两个物体的速度会有差异,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增加还是减少。

2.时间: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3.距离: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速度和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之间的距离。

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1.理解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两个物体之间的初始距离、速度和方向。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的描述,我们可以建立方程来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3.求解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找出未知数,通常是时间或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4.检查结果:最后,检查结果是否符合题目的实际情况。

举例说明例题:小明和小刚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

小明每分钟跑320米,小刚每分钟跑280米。

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反方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追及问题。

小明和小刚在同一点反方向出发,所以他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即320米/分钟+ 280米/分钟= 600米/分钟。

因为他们是在环形跑道上跑步,所以当他们相遇时,他们共同跑完的距离应该是400米的整数倍。

解答:设经过t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那么,小明跑了320t米,小刚跑了280t米。

由于是环形跑道,两人跑的总距离应该是400米的整数倍,即320t + 280t = 400n(n为非负整数)。

这可以化简为600t = 400n。

从中我们可以解出t = 2/3n。

当n=3时,t=2,所以经过2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初中公式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初中公式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初中公式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的公式主要包括以下九大题型:
1. 相遇问题:
公式:总路程 = (甲速度 + 乙速度) × 相遇时间
2. 追及问题:
公式:追及时间 = 追及路程 / (快速 - 慢速)
公式:追及路程 = (快速 - 慢速) × 追及时间
3.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与追及:
公式:外圈路程 - 内圈路程 = 快者速度× 时间 - 慢者速度× 时间
4. 行程问题中的正反比例关系:
公式: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5. 航行问题:
公式:顺水速度 = 静水速度 + 水流速度
公式:逆水速度 = 静水速度 - 水流速度
6. 火车过桥问题:
公式:车长 + 桥长 = 火车速度× 火车过桥时间
7. 流水问题:
公式:船速的(1 - 水速/船速)× 时间 = (顺水路程 / 顺水时间)× 时间
8. 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公式: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9. 行程问题中的线性关系:
公式: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的含义和应用方法,对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学生七年级数学(上)行程问题知识小结(最权威)

学生七年级数学(上)行程问题知识小结(最权威)

学生七年级数学(上)行程问题知识小结(最权威)学生七年级数学(上)行程问题知识小结(最权威)“七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复习与小结一、相遇问题:若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时甲乙路程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

例1、甲、乙两人相距60米,。

甲每秒走3米,乙每秒走2米,(1)如果甲、乙分别从A、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2)如果甲先走10米,甲、乙分别从A、B地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3)甲、乙分别从A、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秒后两人相距20米?练习: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比乙每小时多走2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经过多少小时甲乙相遇?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比甲慢,半小时后,甲调头往回走,再走10分钟与乙相遇,求乙的速度。

二、追及问题:若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则甲追上乙时甲乙路程之差等于两地的距离。

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1)若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经过多少小时甲追上乙?(2)如果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人相距20千米?练习:4、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甲让乙先跑5米然后奋力去追,求几秒后甲追上乙?5、休息日我和妈妈从家里出发一同去外婆家,我们走了1小时后,爸爸发现带给外婆的礼品忘在家里,便立刻带上礼品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追,如果我和妈妈每小时行2千米,从家里到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问爸爸能在我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我们吗?三、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例3、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流而下8小时到达乙地,原路返回需要12小时才能到达甲地。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1篇(一)、概念梳理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③解这个方程,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①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101a+10b+c(数位上的数字×位数)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③工程问题(整体1):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各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⑥等积变形问题:面积或体积不变⑦和、差、倍、分问题:多、少、几倍、几分之几⑧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设每份为x如:2:3:4为2x、3x、4x⑨资源调配问题:资源、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⑴模型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⑶转化(归纳)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⑷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⑸分类(整体)思想:如: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2篇一几何图形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1、同时出发(两段)
2、不同时出发 (三段 ) 二、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s甲s乙s总
s先s甲s乙s总
2021/5/27
6
一、追及问题的基本题型
1、不同地点同时出发 2、同地点不同时出发 二、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
1、追及时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相距的 路程
2、追及时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或 慢者所用时间=快者所用时间+多用时间
解:设小王追上连队需要x小时,则小王行驶的路程为 14x千米,连队所行路程是 (6 18 6x) 千米 60 等量关系:小王所行路程=连队所行路程
依题意得:14x 618 6x
9 60
x
9小 时 13.5分 4钟 0 <15分 钟
40
20答21/5:/27 小王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10
2.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20之前赶到 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 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 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 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 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开往甲地少1.5小时。已知船在静水的速度为18千米/小时, 水流速度为2千米/小时,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分析:本题是行程问题,但涉及水流速度,必须要
掌握: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解:(直接设元)
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 千米 等量关系:逆水所用时间-顺水所用时间=1.5 依题意得: x x 1.5
驶往乙地,结果同时到达终点。已知轮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24千米,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求甲、乙两地水路、 公路的长,以及汽车和轮船行驶的时间?
解:设水路长为x千米,则公路长为(x+40)千米

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行程问题详细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行程问题详细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行程问题详细解析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但它们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速度×时间=路程。

【典型例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6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思路分析】: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则甲车实际行了5-1=4小时,行驶的路程为:90×4=360千米.已知全程为960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知乙的速度为:(960-360)÷5.综合算式为:[960-90×(5-1)]÷5。

解答::[960-90×(5-1)]÷5=[960-360]÷5=600÷5=120(千米);答:乙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数量关系:乙车行驶的路程=两地的距离-甲车行驶的路程;还要明白由于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实际上甲车少行驶了1小时,也就是说两车行驶的时间是不相等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甲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乙车行驶的路程=两地的距离-甲车行驶的路程”计算出乙车行驶的路程,最后利用“速度=路程÷实际”就可以计算出乙车的速度。

【典型例题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超过中点16千米。

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路分析】: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超过中点16千米,即乙车行了全程的50%加上16千米,而6小时内,甲比乙多行6×4=24(千米),根据上述分析,全程的75%减去全程的50%,就等于(16+24)千米,或者:全程的50%加上16千米,再加上24千米,等于全程的75%。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讲解行程问题中最核心的数量关系就是:路程=速度×时间,当然由于所处的背景会发生变化,所以公式在不同情况下会进行延伸性的发展,那么在做这类题的时间首先要根据题目来确定是何种类型,数量关系具体如何表示的。

今天针对行程问题来进行分类讲解:题型一:相向而行(相遇问题)例1:A、B 两站相距300 千米,一列快车从A 站开出,行驶速度是每小时60 千米,一列慢车从B 站开出,行驶速度是每小时40 千米,快车先开15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训练1.小李和小刚家距离900 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小李每分走60 米,小刚每分走90 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2.小明和小刚家距离900 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 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刚每分走80 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3.王强和赵文从相距2280 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王强每分行60 米,赵文每分行 80 米,王强出发3 分钟后赵文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4.两辆车从相距360 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 千米,1 小时后乙车出发,每小时行40 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5.两村相距35千米,甲乙二人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了多长时间?6.甲乙二人从相距4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二人相遇,求两人的速度。

7.甲乙二人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他们在乙出发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千米,求两人的速度。

8.AB两地相距900米。

甲乙二人同时从A点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甲到达A点后马上返回与乙在途中相遇,两人从出发到相遇一共用了多少时间?题型二:同向而行(追及问题)例2:A、B两地相距64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4千米,乙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18千米.(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2)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几小时两人相距16千米?(3)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超过甲10千米?训练1.姐姐步行速度是75米分,妹妹步行速度是45米/分。

七上数学行程问题

七上数学行程问题

(一)行船流水问题公式:(1)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3)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4)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例1.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行17千米,逆水每小时行13千米,求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笔记:例2.在风速为24km/h的条件下,一架飞机顺风从A机场飞到B机场要用2.8h,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3h,求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设无风时这架飞机的平均航速为xkm/h,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A.2.8(x+24)=3(x﹣24)B.2.8(x﹣24)=3(x+24)C.D.笔记:变式1.三江夜游项目是宁波市月光经济和“三江六岸”景观提升的重要工程,一艘游轮从周宿夜江游船码头到宁波大剧院游船码头顺流而行用40分钟,从宁波大剧院游船码头沿原线返回周宿夜江游船码头用了1小时,已知游轮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8千米/小时,求水流的速度.设水流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可列方程为()A.40(8﹣x)=4×(8+x)B.(8+x)=8C.(8+x)=8﹣x D.变式2.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驶20千米;逆流航行,每小时行驶16千米.若水的流速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不变的,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千米/小时.例3.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6千米/时,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再返回甲码头,共用了9小时(中途不停留),设甲、乙两码头的距离为x千米,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36+4)x+(36﹣4)(9﹣x)=1 B.(36+4)x=9C.+=9 D.=9笔记:变式1.轮船沿江从A港顺流行驶到B港,比从B港返回A港少用2小时,若船速为26千米/时,水速为3千米/时,求A港和B港相距多少千米.设A港和B港相距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A.B.C.D.+2变式2.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km/h,水流速度为4km/h,从甲码头顺流航行到乙码头,再返回甲码头,共用5h(不计停留时间),求甲、乙两码头间的距离.设甲、乙两码头间的距离为xkm,则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A.20x+4x=5 B.(20+4)x+(20﹣4)x=5C.D.变式3.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全程需7个小时,逆流航行全程需要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若设两个码头间的路程为x千米,则所列方程为()A.B.C.D.变式4.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若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则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千米.例4.甲、乙两地相距1500千米.飞机从甲地到乙地是顺风,需2小时;从乙地返回甲地是逆风,需2.5小时.则飞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A.700 B.666C.675 D.650笔记:变式1.某人驾驶一小船航行在甲,乙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6h,逆水航行比顺水航行多用2h,若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km,那么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A.14 B.15 C.16 D.17(二)火车过桥问题(1)火车通过一座桥(或通过一个隧道),车头走过的路程是:桥长+火车长(或隧道长+火车长)。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行程问题应用题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一些例题深入探讨七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行程问题的概念行程问题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人们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移动和交通问题。

在数学中,行程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移动物体在不同时刻出发并且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要求求出它们相遇或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距离等相关问题。

行程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距离等数学概念,并灵活运用代数方程和图形等工具进行求解。

二、行程问题的解决思路1. 确定问题类型:行程问题通常包括直线行程问题、环形行程问题、追及问题等不同类型,学生需先根据题目条件确定问题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2. 建立方程:根据问题条件,学生需要建立行程物体的运动方程,常用的方法有代数方程、图表法等,通过方程建立解决行程问题的数学模型。

3. 解决方程:求解建立的方程,得出行程问题的具体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行程问题可能需要通过代数方程组进行求解,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三、典型例题分析1. 直线行程问题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8公里,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如果小明2小时后与小红相遇,求甲地到乙地的距离。

解题思路:我们要明确这是一个直线行程问题,小明和小红都是在直线上以不同的速度向着相向的方向移动。

我们可以建立小明和小红的运动方程:设小明和小红相遇的时间为t小时,则小明行程的路程为8t公里,小红行程的路程为12t公里。

根据题意,小明2小时后与小红相遇,可以列出方程:8*2+8t=12t解方程得到t=4带入t=4求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8*4=32公里。

初中最难行程问题

初中最难行程问题

初中最难行程问题
初中数学中最难的行程问题可能是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其中至少有一个物体在运动,另一个物体静止或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对速度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方向。

通常需要使用代数方程来求解这类问题,涉及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以下是一个追及问题的示例:
小明和小强都住在同一小区里,并且一起在同一车站等公交车。

当公交车来时,小明和小强同时上了车。

然而,小明和小强的家在不同的方向,他们需要在不同的车站下车。

小明注意到,当公交车启动时,他的手表显示的时间是15:00。

同时,小强注意到公交车的前方有一个时间显示牌,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4:40。

小明和小强都希望在各自家门口下车时,时间正好是15:30。

如果公交车的速度是每分钟800米,并且公交车从启动到停止需要5分钟,那么小明和小强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各自的目的地?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小明的行程时间、小强的行程时间以及公交车行驶的时间,并建立代数方程求解。

此外,初中数学中还有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包括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溶液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900字精选6篇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900字精选6篇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900字精选6篇以下内容“行程问题教学反思”为的编辑收集整理。

举世敬师,憾道有离,要想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一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教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行程问题教学反思【篇1】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千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理念:1、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

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有多大兴趣、能否自主突破、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主要是从“速度”这个难点也是关键点入手,“限速80”的标牌,让学生初步感受车的速度就是车行驶的快慢,了解速度的单位是“千米/小时”,揭示主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主动参与,认知概念1、引探:“3小时行驶240千米,超速了吗?”这里主要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判断、交流,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引导学生计算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再通过计算自行车、飞机、宇宙飞船的平均速度,让学生比较“千米/小时”、“千米/分”、“千米/秒”三个单位,自主小结出“速度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行走的千米数”。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 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是 3 米每秒。

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 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

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1.甲、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小时。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

甲步行,每小时走4公里,甲走了16公里后,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追赶甲,问乙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甲3.甲、乙两人练习50米短距离赛跑,甲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米。

(1)几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2)如果甲让乙先跑4米,几秒可追上乙4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米,乙每秒跑米。

a)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b)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c)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d)甲先跑10米,乙再和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经过了几小时两人相距千米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中的航行问题)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中的航行问题)
1顺流风航行的路程逆流风航行的路程2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风速度飞机本身速度风的速度逆风速度飞机本身速度风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倍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倍静水速度即2倍船自身速度2一艘轮船在甲乙两个码头航行顺水航行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为千米小时
例2)一艘船从甲码
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 用了2小时;从乙码 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 驶用了2.5小时.已 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 米/时,求船在静水中 的速度.
同类
精练1
(导学案与习题集P73第4题)
一艘轮船在两个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要4小时,逆水航
行要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1千米/小时,求轮船在顺水与
逆水中的航行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顺水速度为 (x+1)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x-1)千米/小时。 由题意得:4(x+1)=5(x-1) 解得: x=9 顺水速度为x+1=9+1=10千米/小时,
路程=路程
结论:表示同一个量
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
解: 设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为x千米/时. 则它顺风时的速度 为(x+24)千米/时,逆风时的速度为(x-24)千米/时.根据 顺风和逆风飞行的路程相等列方程得
2.8(x+24)=3(x-24) 去括号,得 2.8x+67.2=3x-72 移项及合并,得 0.2x=139.2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 的路程相等。所以(填空)
顺流速度 顺流时间 逆流速度 逆流时间
路程=路程
结论:表示同一个量的两 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
精讲
例题


例2 (课本P94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复习与小结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题讲解
【解题思路】
1、审——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设——巧设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写答案(注意写清单位和答话)。

6、练——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一讲行程问题
【基本关系式】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基本类型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顺速–逆速= 2水速;顺速+ 逆速= 2船速
顺水的路程= 逆水的路程
注意: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水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环形跑道问题。

【经典例题】
例1.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

两车相向而行。

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
(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5)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
此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相向、相背、同向等的含义,弄清行驶过程。

故可结合图形分析。

(1)分析:相遇问题,画图表示为:
等量关系是:慢车走的路程+快车走的路程=480公里。

140x+90(x+1)=480 小时后两车相遇,由题意得,x解:设快车开出
解这个方程,230x=39016,?1x23
乙甲
16600 1答:快车开出小时两车相遇23
乙甲2)分析:相背而行,画图表示为:(=600公里。

等量关系是:两车所走的路程和+480公里600公里,解: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
12x= (140+90)x+480=600解这个方程,230x=120 ∴由题意得,2312公里。

答:小时后两车相距60023+480公里=600公里。

(3)分析:等量关系为:快车所走路程-慢车所走路程-(140x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由题意得,解:设90)x+480=600
50x=120∴x=
答: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甲乙
(4)分析:追及问题,画图表示为:
等量关系为:快车的路程=慢车走的路程+480公里。

解:设x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由题意得,140x=90x+480 解这个方程,50x=480 ∴x=
答: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5)分析: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快车的路程=慢车走的路程+480公里。

解:设快车开出x小时后追上慢车。

由题意得,140x=90(x+1)+48050x=570∴x=
答:快车开出小时后追上慢车。

例2.某船从A地顺流而下到达B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B两地之间的C地,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

A、C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分析:这属于行船问题,这类问题中要弄清:
(1)顺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2)逆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相等关系为:顺流航行的时间+逆流航行的时间=7小时。

解:设A、B两码头之间的航程为x千米,则B、C间的航程为(x-10)千米,
xx?10??7解这个方程得x?32.5由题意得,2?82?8答: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千米。

则相遇时甲乙路程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

若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问题:一、.
例1、甲、乙两人相距60米,。

甲每秒走3米,乙每秒走2米,
(1)如果甲、乙分别从A、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2)如果甲先走10米,甲、乙分别从A、B地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3)甲、乙分别从A、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秒后两人相距20米
练习: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
小时比乙每小时多走2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经过多少小时甲乙相遇
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比甲慢,半小时后,甲调头往回走,再走10分钟与乙相遇,求乙的速度。

二、追及问题:若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则甲追上乙时甲乙路程之差等于两地的距离。

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1)若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经过多少小时甲追上乙
(2)如果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人相距20千米
练习:4、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米,甲让乙先跑5米然后奋力去追,求几秒后甲追上乙
5、休息日我和妈妈从家里出发一同去外婆家,我们走了1小时后,爸爸发现带给外婆的礼品忘在家里,便立刻带上礼品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追,如果我和妈妈每小时行2千米,从家里到
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问爸爸能在我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我们吗
三、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3、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流而下8小时到达乙地,原路返回需要12小时才能到达甲地。

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练习: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7.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钟,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城市间距离。

四、环形跑道问题(1)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甲乙路程之差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
(2)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出发,甲乙路程之和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
米,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经过几秒16米,爸爸骑车每秒行9米,小明跑步每秒行400环形跑道4.例
两人相遇.
练习;8、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米,乙每秒跑米。

(1)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
(2)甲、乙同时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3)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4)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5)甲先跑10米,乙再和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备选练习题
1.甲、乙二人从相距91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二人在乙出发4小时后相遇,而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2.某人骑车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返回时因事绕道而行,比去时多走8千米,虽然速度增加到了每小时12千米,但比去时还多用了10分钟,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3.一只船从一个码头顺流而下,再逆流而上,打算在8小时内回到原来出发的码头。

已知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0千米/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那么这只船最多走多少千米就必须返回,才能在8小时内回到原来出发的码头
4.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用26秒种通过了一个长256米的隧道(即从车头进入入口到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以16秒的时间通过了一个长96米的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7..一列客车长200 m,一列货车长280 m,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8.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公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同时向南行进。

行人的速度是每小时,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是每小时。

如果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来,它通过行人的时间是22秒,通过骑自行车人的时间是26秒。

(1)行人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2)求这列火车的身长是多少米。

9.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

汽车速度60公里/小时,我们的速度是5公里/小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这部分人。

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公里。

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
10.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

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11.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路,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起跑,几分钟后第一次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