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

合集下载

戏曲的相关知识

戏曲的相关知识
5.戏曲的音乐: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梆子、板子、锣鼓等乐器组成。每种戏曲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曲调。
6.戏曲的历史和地位:戏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念、做、打、舞五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下面是戏曲的一些相关知识:
1.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主要分为京剧、豫剧、黄梅戏、昆曲、评剧、河南坠子等多种类型。
2.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时需要进行唱、念、做、打、舞五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其中唱指的是唱腔,念指的是念白,做指的是角色的表演和动作,打指的是音乐的演奏和打击乐器,舞指的是角色的舞蹈动作。
3.戏曲的角色类型:戏曲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几种类型。其中生角色通常扮演男性角色,旦角色通常扮演女性角色,净角色通常扮演武将或官员等,末角色通常扮演小角色,丑角色则是戏曲中的喜剧角色。
4.戏曲的服装和化妆:戏曲的服装和化妆非常精美,通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准备。不同类型的戏曲角色有不同的服装和化妆要求,比如京剧中的花脸、老生等。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1. 分类:戏曲大致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多个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起源:戏曲起源于民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经过演化、发展,戏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表演形式:戏曲是综合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器乐、戏服等元素。

演员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剧情,通过特殊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4. 传承与发展:戏曲一直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剧种和流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戏曲,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了对戏曲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5. 著名剧目:戏曲有许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桃花扇》等。

这些剧目在戏曲演出中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6.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戏曲在表演方式、唱腔和曲调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京剧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越剧则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总之,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文化。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戏曲基本概念
1、戏曲的定义及特点
2、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3、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统
4、戏曲的艺术表达和特色
二、戏曲的历史发展
1、中国戏曲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3、戏曲的影响和传播
三、戏曲的基本功法
1、唱腔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2、表演动作和身段的基本动作
3、表演台词和声音的技巧
4、舞台表演和布景的要求
四、京剧、越剧、评剧等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
1、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越剧的表演艺术和传统
3、评剧的表演传承和流派
4、湘剧、黄梅戏等其他重要戏曲剧种的特色
五、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
1、名家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2、经典剧目的故事情节和演出特色
3、名家演出的经典唱段和表演技巧
4、名家角色扮演的表演技法和形象塑造
六、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1、戏曲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
2、戏曲的现代演艺市场和表演形式
3、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模式
4、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方向
七、戏曲的相关知识
1、戏曲的音乐和乐器
2、戏曲的服饰和化妆
3、戏曲的表演道具和舞美
4、戏曲的文学创作和曲艺变化
八、戏曲与现代社会
1、戏曲艺术与当代文化
2、戏曲剧目在当代社会的表演意义
3、戏曲表演在当代市场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4、戏曲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戏曲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基本功法和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戏曲的知识点归纳戏曲一般指中国戏曲。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1. 中国曲艺中国曲艺,又称民间曲艺,是中国文化符号,指在中华大地上演唱、演奏的由民间传承而来的文艺活动,又称为民间音乐,古老而高雅,是传承自古今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

它的传承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关抒情婉转、心情多变的滋味,流传至今。

2. 京剧京剧,即京戏。

它属于中国表演艺术的顶端,也是话剧的主流剧种,始于1644年明末清初,也就是明末“宣德元年”(也就是1644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

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并结合当地方言演出形式而形成的一种集歌舞、器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的文剧形式,集曲艺、杂剧、话剧、武术于一体,并吸收古代汉剧和杂剧的精华,形成具有特色的独特表演形式。

3. 清代鼓曲清代鼓曲,同京剧一样是出自明末清初,不同的是它更多使用鼓乐演奏,整套曲调更为激情昂扬。

据考证,清代鼓曲是由宋朝传入江南地区,发展壮大,历经以后到明末清初才进入北方多地。

清代鼓曲不仅集元中乐、西安乐、邹乐等多种本地乐种之大成,更是交融着当地民歌、业州调、秦腔的独特表现能力,加之节奏较为明快,易于吸引观众情感,早已成为地方上的表演艺术完美结合体。

4. 越剧越剧是中国古老戏剧之一,起源于明朝,最初发展于浙江沿海地区,因出自越国而得名。

越剧融合了大量汉越文化元素,把汉族湘口腔、文字、音乐、歌剧,以及黄梅戏、豫剧、京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武艺术新风格,并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之一。

5. 民歌民歌,是由广大劳动群众所创作的现代民间音乐,又称歌舞,原先随着歌声演唱,后者也善于演奏。

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活泼节奏以及鲜活的话语,把所有民间文化历史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入乡随俗,散漫于各地,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歌文化,也是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机敏的表达方式。

6. 童谣童谣,也叫作童谣歌,是一种最早发源于古代民间的多声部歌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以下是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1.戏曲的起源和历史: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在发展过程中,戏曲受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戏曲的种类: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其中,京剧、豫剧、越剧等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被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3.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戏曲表演中有四个基本行当:生、旦、净、丑,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程式和技巧。

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4.戏曲的音乐和唱腔:戏曲的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

声乐部分主要是演员的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则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唱腔特点,这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戏曲的服装和道具:戏曲的服装和道具也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戏曲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也与戏曲的表演内容紧密相关。

而道具则用来辅助演员的表演,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舞台效果。

6.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戏曲的相关知识

戏曲的相关知识

戏曲的相关知识戏曲的相关知识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形态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关于戏曲的一些相关知识:一、戏曲的分类戏曲的分类主要根据地域和表演形式来划分。

按地域分类,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分为四大类:京剧、豫剧、越剧和粤剧。

按表演形式划分,则可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类。

1.文戏文戏是指以唱、念、做等方式表演的戏曲形式。

代表性的文戏包括京剧、昆曲、黄梅戏等。

文戏的表演形式考究,需要演员们在唱腔、音乐、舞蹈、唱词等方面都有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

2.武戏武戏是指以跑、跳、打、闪、招等方式表演的戏曲形式。

代表性的武戏包括越剧、昆曲等。

武戏的表演形式更加强调肢体语言和动作的规范和精度,需要演员们掌握一定的武打技巧。

二、戏曲的表演特点戏曲的表演特点主要有唱腔、音乐、表演和舞蹈四个方面。

1.唱腔唱腔是指戏曲中的唱唱腔,代表了唱词的旋律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戏曲类型拥有独特的唱腔,例如京剧的“三板”、“四板”、“二黄”等,越剧的“鲁藤”、“大调”、“小调”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2.音乐音乐是戏曲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营造出戏曲的氛围和场景。

音乐包括器乐和歌舞乐两种类型。

器乐主要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心情和个性,歌舞乐则主要表现出舞蹈和唱腔中的旋律和动作。

3.表演表演是戏曲的核心,是演员将角色与观众沟通的桥梁。

表演需要演员们具备高超的演技和形象塑造能力,能够通过言语、肢体语言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4.舞蹈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营造出戏曲的氛围和场景。

舞蹈既表现了角色的情感,也体现了他们的修养和气质。

三、戏曲的历史戏曲的历史起源自中国古代的雅乐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了戏曲这一形式。

戏曲在元代出现,经过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改革,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艺术之一。

在申遗中,京剧、昆曲、粤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秦腔等中国传统戏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正变得越来越活跃并仍在不断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之一。

(完整版)戏曲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戏曲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戏曲的基本知识
1. 前言
本文将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常见剧种等内容。

2. 戏曲的定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演员的表演、音乐、舞蹈、道具等形式,通过剧目的演绎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3. 发展历史
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演出形式。

戏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常见剧种
戏曲有许多不同的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戏曲剧种:
4.1 京剧
京剧是中国最知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动作和
化妆艺术而闻名。

京剧的表演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演技和技巧。

4.2 评剧
评剧是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剧种,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评剧剧目丰富,多以历史题材为主。

4.3 黄梅戏
黄梅戏是湖北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以其悠扬的唱腔和扑
面而来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广泛喜爱。

4.4 粤剧
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
而闻名。

粤剧通常以粤语演唱。

5. 结语
以上是关于戏曲的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

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是一门值得深入了解和欣
赏的艺术形式。

——
> 注:以上内容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简介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戏曲种类1. 京剧:被誉为“国剧”,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2. 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以抒情见长,被誉为“中国歌剧”。

3.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著称。

4. 评剧:起源于河北,以说唱为主,表演形式活泼。

5. 豫剧:起源于河南,以唱腔高亢、表演生动著称。

6. 秦腔:起源于陕西,以唱腔悲壮、表演激烈著称。

表演形式与技巧1. 唱腔:戏曲的唱腔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2. 表演:包括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方式。

- 唱:即歌唱,是戏曲表演的核心。

- 做:即表演动作,包括手势、身段、表情等。

- 念:即念白,是用口语表达剧情的部分。

- 打:即武打,用于表现战斗场面。

3. 脸谱:戏曲中的角色通过脸谱来表现其性格和命运。

4. 服饰:戏曲的服饰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用以表现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文学特色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剧本和唱词上,它们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戏曲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唱词则往往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形式。

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美学载体。

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和人生观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结语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

了解和学习戏曲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戏曲知识科普

戏曲知识科普

戏曲知识科普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形式的表演艺术。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戏曲的科普知识:1. 戏曲的起源和演变:中国戏曲源于古代祭祀仪式中的歌舞表演,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

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都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2. 戏曲的角色分类: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生是指男性角色,旦是指女性角色,净是指面部化妆的花脸角色,丑是指滑稽可笑的男性角色。

这些角色类型在表演中有着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技巧。

3. 戏曲的唱腔和音乐:戏曲的唱腔和音乐是构成戏曲艺术特色的重要元素。

不同地区的戏曲唱腔和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京剧、豫剧、川剧等。

戏曲乐队通常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为戏曲表演提供伴奏和支持。

4. 戏曲的表演技巧:戏曲的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唱是指歌唱,念是指念白,做是指表演动作,打是指武打。

这些技巧在戏曲表演中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5. 戏曲的服饰和道具:戏曲的服饰和道具是展示戏曲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戏曲的服饰通常具有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工艺,如龙袍、凤冠、霞帔等。

道具则包括各种生活用品和武器,如扇子、花瓶、刀剑等。

6. 戏曲的地域分布: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不同地区的戏曲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如京剧是北京地区的代表性剧种,川剧则是四川地区的代表性剧种。

7. 戏曲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中国戏曲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以上是对中国戏曲的一些科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戏曲知识大全

戏曲知识大全
(标准答案:C、《说岳全传》)
45、戏剧中的"戏胆"是指:
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
C、演员的精彩表演 (标准答案: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46、《百花齐放》一书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鲁迅 C、郭沫若 (标准答案:C、郭沫若)
47、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与中国的哪位艺术家构成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A、《搜书院》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标准C、《赵氏孤儿》
33、世界著名雕塑《思想者》是谁的作品:
A、米开朗基罗 B、罗丹 C、毕加索 (标准答案:B、罗丹)
34、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
A、依列维坦 B、希什金 C、列宾 (标准答案:C、列宾)
35、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53、电影《翠堤春晓》是表现哪一位音乐大师:
A、莫扎特 B、施特劳斯 C、柴可夫斯基 (标准答案:B、施特劳斯)
54、成语"手舞足蹈"最早见于: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C、《孟子》
(标准答案:C、《孟子》)
---------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虚拟】 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戏曲节奏 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 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 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 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 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 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 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 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 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 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与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宋元南戏已有丑脚。可表现幽默、机智的人物,也可表现灵魂丑恶、*诈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龙套】 也叫“文堂”、“流行”。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侍从人员,因身着特殊形式的龙套衣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作用。 【四功五法】 戏曲演员唱、念、做、打4种艺术手段和口、手、眼、身、步5种技术方法的合称,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指唱功、念白、做工、武打,习称“四功”。是戏曲演员的4种基本功夫。 【声腔】 指戏曲以演唱的腔调来区分不同品种。某些戏曲剧种或剧种的腔调在音乐或演唱方法上具有较多共同性被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奏乐或唱曲时,每一小节,强拍以板敲,称“板”;弱拍或次强拍则以鼓点击,称“眼”,合称板眼。分别称为三眼板(四拍子),一眼板(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自报家门】 戏曲中介绍人物的一种传统手法,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时用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作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和剧中规定情境等。 【起霸】 戏曲表演程式。传说因首先用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一出而得名。通过一套连续的舞蹈动作,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全套的称整霸或全霸,大都用于剧中主要人物。半套的称半霸。两个人同时起霸称双起霸。 【亮相】 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节舞蹈结束时的短暂停顿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各种形式。用以突出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 【趟马】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通过成套的连续的舞蹈动作,配合快速的锣鼓节奏,表现策马疾行的姿态。有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多种。 【打出手】 戏曲武打中的特技。简称“出手”。一个主要脚色手足并用同敌对数人相互接、踢、抛、掷武器,用2杆至8杆枪不等,形成惊险复杂的战斗场面。常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有时也用于乱军中抢夺武器的情节。 【脸谱】 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面部勾画各种颜色、图案,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主要用于净、丑角。 【行头】 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狭义只代表戏装。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进行妆饰。 【翎子】 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五六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插翎子多为英武、勇猛、强悍或暴戾人物。目的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现人物感情。使用翎子的舞蹈称为“翎子功”。 【髯口】 又称“口面”。戏曲演员所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做成。按剧中人年龄分黑、黪(灰)、白三种,个别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则戴红髯、紫髯等。根据不同身分和人物性格,髯口式样分为多种。 【水袖】 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靠】 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主要指帅盔、草盔、凤冠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罗帽等软质帽巾。按人物身份的不同分别使用。大都着重装饰性。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1. 基本概述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元素。

它通常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剧情,使用特定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情感。

2. 分类
中国戏曲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剧种,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剧、豫剧、越剧和粤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形式和服装特点。

3. 唱腔和曲调
中国戏曲中的唱腔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唱腔体系,如京剧的二黄、越剧的南音等。

唱腔通过特定的曲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4. 人物角色
中国戏曲中的角色多样丰富,包括主角、丑角、旦角和净角等。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方式,通过服装、化妆和动
作等手法来展现角色的特征。

5. 剧情和故事
中国戏曲中的剧情多样,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文学作品和民
间故事等。

剧情结构严谨,注重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表现。

6. 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的舞台艺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布景、灯光效
果和道具运用等都能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
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非常丰富,包含了多个方面。

1. 戏曲的定义和种类: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人物扮演等因素,流行于中国境内的大剧种如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如评剧、湘剧、花鼓戏等都是戏曲的代表。

2. 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具有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的特征。

其中综合性指的是戏曲表演中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程式性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整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虚拟性则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生活场景。

3. 戏曲的角色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格、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划分,如生、旦、净、丑等。

4. 戏曲的表演手法:戏曲的表演手法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分别对应歌唱、念白、表演动作和武打四个方面。

5. 戏曲的剧本结构:戏曲的剧本结构通常包括开场、引子、折子戏和全剧结尾等部分。

其中折子戏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通常将整本戏拆出相对完整的一折单独演出。

6. 戏曲的历史和发展:戏曲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中国各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的一部分,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知识第一部分戏曲行当1.生戏曲行当。

扮演男性人物的角色。

始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及地方声腔剧种中都沿用。

一般指青壮年男子,且为剧中主角。

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根据人物年龄及身份,又生发出支系,有小生、正生、老生、武生、娃娃生等。

昆剧小生又可细分巾生、穷生(鞋皮生)、雉尾生(鸡毛生)、官生(冠生)。

京剧老生亦可细分安工老生(唱功老生)、做功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文武老生。

汉剧的生行则专演壮年男子。

2.旦中国传统戏曲脚色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惟一表现女性人物的行当。

其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古写作“妲”;宋杂剧称“装旦”或“引戏”。

宋元南戏中,旦泛指女主角。

元杂剧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有正旦、小旦、搽旦等之分,其中正旦是同正末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到昆山腔时,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支系。

其后,明清传奇以至近代各种地方戏曲又有所发展,通常按照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表演特点,分化出众多专行,大致可分为老旦、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彩旦七个支系。

京剧中的旦行又叫占行,分类与此大致相同。

小旦:越剧(及昆曲)行当中的一类。

主要是女性角色。

越剧(及昆曲)中的小旦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正旦、武旦、泼旦几类。

悲旦,京剧中称为青衣,扮演身世悲苦的青年女子,例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秦香莲》中的秦香莲。

花旦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例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

闺门旦主要扮演官宦人家的小姐,比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中的祝英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正旦扮演中年妇女,比如《碧玉簪》中的李夫人、《梁祝》中的师母。

泼旦一般扮演性格比较泼辣的女子,比如《宋江剌惜》中的阎婆惜。

武旦扮演的是有武艺的女子,比如《十一郎》中的徐凤珠、《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花旦角色比较轻角色性格泼唱腔婉转妩媚形象装扮娇俏艳丽等都区别于旦(称青衣唱功见角色形象性唱腔凄苦寒素)武旦(性武打角色唱词打戏服装紧衣箭袖身背武器武旦刀马旦类型---代表性行身披甲胄背插靠旗)旦(性角色奶奶级别角色配角背景物)3.净戏曲行当。

也名“花脸”“花面”。

由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在宋元南戏及元杂剧中,成为主要角色。

各地方剧种均有净的行当。

有两类不同表演风格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喜剧性的,表演上带有浓厚的滑稽调笑成分,正面如《荆钗记》中的邓谦,反面如《小孙屠》中的朱令史;一类是正剧性的,很少插科打诨,人物性格较特殊,正面为个性刚烈、气魄恢宏,如张飞、李逵、尉迟恭;反面为诡谲奸诈、凶残暴戾,如曹操、严嵩、秦桧。

重唱、做,唱曲用宽音或假嗓,声音响亮,如春雷轰鸣,做功讲究架势,“振臂登场,龙跳虎跃”。

根据人物身份、性格、气质,又可分大花脸(大净)、二花脸(二净、副净)、三花脸(三净、小丑)。

大花脸根据脸谱化妆色彩分红、黑、白脸,红脸有关公、宋太祖、汉钟离,黑脸有张飞、钟馗、李逵,白脸有曹操、严嵩。

昆剧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三和尚为白脸,皆为大花脸角色。

京剧黑头即为黑脸,大多以唱功为主,有包拯、尉迟恭等;红生即为红脸,主要饰关公;铜锤花脸也属大花脸,登场时手捧御赐铜锤,重唱功,如徐延昭。

4.丑传统戏曲脚色名。

最早见于宋元南戏。

对其来源说法不一。

明徐渭《南词叙录》:“丑,以墨粉涂面,其形甚醜。

今省文作丑。

”一说是从宋杂剧、金院本的副净分化而来。

南戏的“丑”扮人物甚杂,多为插科打诨的次要人物。

元杂剧无“丑”,喜剧人物由净扮演,明刊本元杂剧中有丑,元明之际杂剧中也有丑,当受南戏影响。

明代戏曲中“丑”逐渐脱离单纯的插科打诨而重视性格刻画。

明末清初,“丑”在剧中往往性格鲜明,语言动作别具一格,其地位几乎与“生”“旦”并重。

清中叶昆山腔中,净发展为正净称大面,“丑”形成了二面(付或副)和三面(丑)两个分支。

在地方戏中,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文丑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和老丑等若干分支。

5.软末泥元杂剧角色名。

末泥即末,杂剧中之男性角色。

所谓软末泥,大约是末泥角色中性格软弱、带有悲剧色彩者。

朱有燉《香囊怨》第一折【天下乐】:“做一个泣树的田真是软末泥。

”夏庭芝《青楼集·珠帘秀》:“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6.细旦、粗旦宋元戏曲脚色名。

宋周密《武林旧事》记民间“舞队”名目有“细旦”“粗旦”,将“旦”分别粗、细两种类型。

细旦即是小旦,俊扮之旦色;粗旦为丑扮之喜剧角色。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记傀儡戏亦有戴花朵“细旦”:“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

”元明杂剧仍用细旦之名,如佚名《女学士明讲春秋》剧有“正旦领细旦、净旦上”。

7.江湖十二角色清中叶昆山腔脚色行当体制。

李斗《扬州画舫录》:“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

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

此江湖十二脚色。

”参照同书的其他记载,可知正生即小生;小旦即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称作旦,与近代戏曲中的花旦相近,兼跳打者称武小旦;大面中又有红面、黑面和白面之分;二面即副净,简称副或付,为丑的一支,是介乎丑、净之间的脚色。

《扬州画舫录》有作者写于乾隆六十年十二月的自序,并记有清初至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的各名班主要演员的事迹多处。

据此可以推断:江湖十二脚色基本上反映了自清初至清中叶昆山腔脚色行当的发展成果,是研究昆山腔表演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部分表演程式1.起霸戏曲表演程式。

戏曲演员基本功之一。

相传在明传奇《千金记·起霸》一出中,楚霸王开始使用这种成套连续的舞蹈动作,后因称为“起霸”。

有“男霸”“女霸”之分。

男霸由提甲出场式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骑马蹲裆式、跨腿、整袖、正冠、紧甲等基本动作连贯组成;女霸由出场式亮相、云手、塌步、鹞子翻身、整袖、云手、掏翎、紧甲等基本动作连贯组成。

表现古代武将整盔束甲、准备上阵的情景,用以表现人物的威武气概和昂扬斗志,烘托舞台上的战斗气氛。

单人表演起霸,全套的叫“整霸”或“全霸”,大多用于剧中主要脚色;背向观众倒退出场的叫“倒霸”;只用半套的叫“半霸”。

凡四将或八将起霸上场时,头一个出场的,惯例起全霸,以后出场的则起半霸。

双人表演的起霸;各从两边分上、同时起霸的叫“双起霸”;从上场门出场的起“正霸”,从下场门出场的起“反霸”,单人先起一遍正霸,念词后,归到下场门再起一遍反霸的,称为“蝴蝶霸”。

起霸表现的虽是同样的生活内容,根据不同的人物、剧情,又可表现不同的性格、情景。

起霸在不同剧种中名称不一,动作组合也不尽相同,表现了各自的风格特色。

2.趟马戏曲中表现策马疾行的表演程式。

一称“马趟子”,是戏曲演员必修的基本功之一。

主要由圆场、转身、勒马、挥鞭、高低亮相和三打马等动作组合而成;女脚色有时还有鹞子翻身、卧鱼、掏翎等动作。

可繁可简,因剧而异。

有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

趟马时通用全堂锣鼓伴奏。

3.打出手戏曲名词。

又名踢出手,戏曲表演程式。

以一个角色(称上把)为中心,另有几个抛扔兵器的角色(称下把),相互配合,作抛、掷、踢、接兵器的动作。

有拍枪、挑枪、踢枪、虎跳踢枪、前桥踢枪、后桥踢枪、乌龙绞柱踢枪等名目。

锣鼓伴奏,烘托气氛。

人数视剧情及演员多寡而定。

主要用于武旦和刀马旦与神怪斗法场面。

京剧《盗仙草》《破洪州》《无底洞》中均有打出手表演。

4.打背躬戏曲常用表演手法。

一作“打背供”。

指剧情发展中有二人以上同时在场,其中一人在暗自思考或评价对方言行时,用来表达其内心活动的唱、念或表情、身段。

打背躬时,通常平举一手,以衣袖从旁遮住脸部,面向观众进行表述,假设同台其他人物未曾听见,近似于西方古典戏剧的旁白。

背躬唱,如京剧《捉放曹·行路》中陈宫的一段[西皮慢板];背躬念,如京剧《武家坡》中王宝钏见薛平贵后的“哎呀且住!想我夫妻分别一十八载……”一段白;武打中的“对枪”(俗称“枪架子”),双方各自伸出大拇指表示赞佩对方的武艺或仪表时的身段(俗称“夸将”),也属背躬。

5.抄过场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儿”。

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另用两组戏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叉疾走,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抄过场”。

剧本上常标以“分上,过场下”等舞台提示,多用于追赶、包围或搜寻等场合以渲染紧张的戏剧气氛,演出时常用[急急风]锣鼓配合。

如京剧《二堂舍子》中,王桂英刚一答应放沉香去逃生,台前就有秦府校尉的“抄过场”,表示秦府人马已在搜捕沉香。

抄过场是戏曲舞台上运用多重空间以激化戏剧冲突的常用手法之一。

6.亮相戏曲表演程式动作。

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通过形体造型,集中而突出地显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

亮相有单人、双人或多人等各种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物和剧情,以及人物在剧中所处的或主或从、或胜或败、或褒或贬的地位,又有高短、正偏、快慢之分。

亮相除要求姿势稳健、优美之外,还要求表达出人物的感情。

亮相时大多伴以节奏强烈的打击乐,一般是“四击头”锣鼓,习称“四击头亮相”。

亮相要求做到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7.龙套上下场龙套上场的程式、走场的程式、下场的程式都非常丰富。

上场的程式主要有:站门、大摆队、小摆队、大八字站门、一字上(一条鞭上、一条边上)、双一字上、斜一字上(扎犄角上)、斜门上、挖门上、倒挖门上(反挖门上)、两边上、圆场上、二龙出水上(两边冲上、碰头)、两边抄上、双进门、骨牌队上(骨牌对上)、倒脱靴上、搭轿上(拾轿上)、夹饽饽上、正一字上、跑过追过走过上、擒住上、救回上。

走场调度的程式主要有:归里、归正、合龙口、太极图、领起圆场、归后正一字、归一条边、归小边斜一字、归大边斜一字、一翻两番、正领里挖门、倒领里挖门、扯四门、扯斜门、鹞儿头会阵、龙摆尾、推磨斜胡同、斜门归一字、领起反圆场、十字花(十字靠)、走蛇褪皮、亮顺风旗。

第三部分戏曲俗称1.砌末“砌末”是戏曲舞台上各种道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

戏曲主要是依靠演员的歌舞表演来写景状物的,但是也需要适当的道具来帮助演出,这些道具主要的作用便是帮助演员来完成动作。

戏曲舞台总是尽量使道具能成为舞具,与演员的歌舞手段很好地协调起来。

“砌末”可以是指马鞭、船桨、灯笼、烛台、文房四宝、大帐、小帐、云片等,也可以是台上最常见的一桌二椅。

砌末在舞台上是被活用的,马鞭、船桨代表的并非道具自身,而是代表马和船,像京剧《秦琼卖马》里,秦琼手拿黄色须子的马鞭,表示他牵着是黄色的马,《秋江》里艄公拿船桨舞动,脚步慢慢移动,说明他开着船走了。

而一桌二椅通过不同的摆法,可以表现很多情景。

在一般戏里头,桌椅就表示生活用具,在《玉堂春》里,这个桌椅表示衙门里的大堂。

《三岔口》中桌子用来表现床。

而《长坂坡》中,一把“空椅”(没有椅披、椅垫)表现的却是一口井,演员要在椅子上做高难度的“倒插虎”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