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规划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九章附则

第八十五条本细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市域:即石家庄市的行政区域。

(二)石家庄市规划区:市区和正定县、藁城市、栾城县、鹿泉市、井陉县、平山县及地表

水一、二、三级保护区,沙磁河保护区。

(三)主城区:长安区、桥东区、新华区、桥西区、裕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丘头工业区、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正定县、栾城县、鹿泉市、藁城市的部分地域。

四)主城区周边区域: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需要,由市政府划定。

(五)旧城区:城市二环路以内地区。

(六)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七)建筑间距:两栋相邻建筑物主外墙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多层建筑外墙突出部分超过其总长度二分之一时,按凸出部位计起(含阳台)。

(八)建筑高度

平屋面建筑:自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女儿墙顶或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

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屋面坡度大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脊顶线的距离。

(九)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及7层及以上居住建筑。

(十)多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含24米)以下非居住建筑、6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十一)市政工程:

(1)道路: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及交通性绿地、交通附属设施等;

(2)铁路:铁路干路、支线、专用线、地方铁路及场站;

(3)停车场:社会停车场、专用停车场;

4)广场;

(5)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沟渠;

(6)供水管道:输水、配水管道及其他专用供水管道;

(7)燃气、热力管道;

(8)特殊管道:气体、油料、化工等管道,排灰(渣)管道;

(9)电力线路:输电、配电线路及照明线路;

(10)电讯线路:通信线路、专用广播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算传输线路;

(11)人防工程: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地下通道、地沟;

(12)防洪设施:城市河道、堤坝、护岸等;

(13)其他管线: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管线;

(14)上列城市道路管线的附属设施;

(15)凿井。

(16)交通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防护设施、公共电、汽车停靠站。

第八十六条本细则解释权归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县(市)、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细则制定适用于本辖区的实施规定。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技术规定。

第八十七条本细则自起生效。

附表一

一般地段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注:本规定不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中心(副中心)区等城市特别地区。

附表二

建设项目配套停车位控制表

注:位于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地点的一般影剧院,其停车位可酌减。

地面机动车每停车位面积30m2,自行车1.4m2。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

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条建筑物的面宽,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应控制在80米以内;(二)建筑高度大于24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应控制在60米以内;

(三)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上限值按最高建筑高度执行。

第二条居住建筑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有效日照时间带:8时~16时。

其中旧城区新建项目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

(一)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按间距系数确定。

1、平行布置的正南北朝向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

2、其它方向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按下表计算。

注:①表中方向角为正南向(0°)偏东或偏西的方向角;

②L为正南北方向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标准。

3、多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

4、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标准的1/2加4米控制,其最小值为9米。

(二)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日照分析确定,且满足下列要求:

1、平行布置时,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

2、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

3、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除按日照分析结果应满足上述规定要求外,其最小值为20米。

4、进行日照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必须通过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科技成果评估。

5、遇有复杂、特殊情况,应参照相应技术规定。

(三)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遮挡建筑不同执行下列规定:

1、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多层的应满足本条(一)的规定,同时满足其它相关规定。

2、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高层的按本条(二)的规定执行,同时满足其它相关规定。

3、多、高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不小于20米。

4、多、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

(四)被遮挡的居住建筑底层为非居住用房时,间距计算应扣除相应高度(仅限二层)。第三条非居住建筑的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6米。

(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小于20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18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

(三)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山

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第四条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

(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按非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同时考虑视觉卫生的因素影响。

(三)多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高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

第五条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计算。

第六条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

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第七条建筑间距应考虑自然地坪高差影响因素。

第八条建筑间距除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

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

第九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按下列规定退让道路红线:

(一)沿街围墙,不得小于0.5米

(二)在规划红线宽25米(含25米)以下道路两侧进行建设的,多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

高层建筑平行布置时不得小于10米,垂直布置时不得小于8米;

(三)在规划红线宽25米以上道路两侧进行建设的,多层建筑不得小于8米;高层建筑平行布置时不得小于12米,垂直布置时不得小于10米;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地下建(构)

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3米。

(五)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六)特殊功能的道路、桥梁、道路交叉路口周围或特殊地段的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燃气、电力等)在满足专业要求的前提下,需要调整退让距离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

定。

第十条建筑沿规划绿线或蓝线建设时,多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8米。有关规划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多层建筑应退让正面相应建筑间距的1/2。高层建筑南北向布置时,南侧不小于16米,北侧不小于20米,且日照标准遮挡线不得突破北地界13.5米或北侧道路的北红线外5米;高层建筑东西向布置时,居住建筑退东西地界不小于16米,非居住建筑退东西地界

不小于10米。

(二)多层建筑山墙退地界不得小于4米,高层建筑山墙退地界不得小于6.5米。

(三)地界外为现状建筑的,除符合本条(一)、(二)中的规定外,需同时满足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建筑沿城市道路建设时,在符合退让道路红线和相邻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距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第十一条中有关退让地界的距离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