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检测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方法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心肌梗塞和其他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其在早期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很难准确地进行诊断。

因此,寻找一种可靠、无创且高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当前可用的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体格检查与生活习惯调查:体格检查包括侧卧体位听诊、心音分析、颈动脉搏动触诊等。

这些简单而常规的检查可以提供有关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初步信息。

另外,询问患者是否有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以提供对冠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初步评估。

然而,这种方法无法直接观察血管腔内的状况,仅能作为初筛手段。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一种无创、廉价且常用的工具,可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ECG能检测到ST段改变、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这些都可能是冠状动脉缺血的征兆。

然而,ECG对于早期诊断效果有限,因为它不能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的内部情况,并且患者可能在平静时仍然出现异常心电图结果。

放射学影像学检查:1. X线胸片:X线胸片能够显示心影形态和大小异常,但对于早期诊断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敏感。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关于冠状动脉和心功能的详细信息。

通过超声探头与胸壁接触,在屏幕上展示出心脏各个时相的运动情况。

然而,Echocardiography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对于外围较小区域的损害难以直接观察。

3. CT冠脉扫描:CT冠脉扫描是一种无创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及其支配区域的内部情况。

它的优点是非侵入性、精确性高且检查时间短。

但是,由于放射性造影剂对患者有一定风险,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部分人群。

4.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这些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追踪心肌血流改变来评估血管病变情况。

浅谈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

浅谈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

浅谈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牙周炎并不陌生,周围很多人都受到过牙周炎的困扰。

牙周炎作为一种口腔疾病,不仅危害口腔健康,而且会引发并促进一些全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就包括中老年人最大的杀手之一——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内的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会引发血管栓塞,甚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及动脉斑块中都能检测到牙周致病菌的存在,是支持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有力证明。

有数据显示,一位中度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溃疡面积总和约为72cm2,简单地形容就是相当于成人一只手掌大小,而重度的则相当于两只。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而牙周病作为口腔最常见疾病和高发病,其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大面积的溃疡使细菌及其毒素易于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或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这些炎症反应就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催动因素,而进一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专家指出,现代医学界普遍把牙周病视为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并且在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愈后中,牙周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心肌梗死病史且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应当定期进行体检,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心血管疾病病情的反复和恶化。

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牙周病的预防工作,饭后使用可炎宁含漱液漱口,其富含蒲地蓝活性精华,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等细菌的滋生与传播,降低细菌进入肠道、进入体内危害身体健康的几率;并使用牙线补充清洁;选择合适的牙刷,学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养成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当发现口腔问题及时就诊等都是预防牙周病的好办法。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的确诊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 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

2. 实验室检查:一些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线索。

例如,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升高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 颈动脉超声:用于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CIMT 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 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 颈动脉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用于评估颈动脉、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

- CT 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用于无创性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

4.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等,可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情况。

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伴牙周炎的代谢综合征者动脉硬化早期指标的检测

伴牙周炎的代谢综合征者动脉硬化早期指标的检测
L e g ,Z IP n HANG —u ,Z NG i u ,C Dak n HA J。 i r HEN L i
t ea oi y h m t b lc s n.
( . eo dSo tl yCii, eig nvrt Sho adH sil f tm toy B in 0 1 1 C ia 2 ea - 1 Scn t o g l c Pkn i sy col n opt o a l , e i 10 0 , h ; .D p  ̄ ma o n U e i a oS og jg n
趋势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多 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性别 、 吸烟后 , 年龄是 影响颈动脉 I T的重要 因素 ( R=0 0 6 M O .1 ,
9 % C .1— .2 P< .1) 在调整性别 、 龄和吸烟因素后 , P程度 ( R=一2 6 , 5 I 4 7 5 1 0 00 , 00 , 0 年 C O .7 9 %C 一 . 0~ 一 . 2 06 , P= . 1 和患 MS O 00 ) ( R=一 .6 9 %C 一 . 1 0 1 P= .4 均是影 响 F 3 3 , 5 / 6 6 ~一 .0, 0 0 ) MD的重要 因素。结论 :P和 MS可 C 能协 同影响 F MD, 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的发生起作用 。
要 ]目的: 探索慢性牙周炎 (hoi pr d n t , P 和代谢综合征 ( e bl y do e M ) crn ei oti C ) c o is m t oi sn rm , S 对动脉粥样硬化 a c
的协同作用 。方 法: 口腔 门诊就诊的 C P患者 5 9人 , 由内科 医师依据病史 、 物理和血清检测结果 , 按照 MS最新诊 断
90% , 00 , .9 P= .2 右侧斑块检 出率 1 .3 帆 9 0 % , 0 2 。MS F 92% .9 P= .6] 组 MD较对 照组差 , 经检验差异有统计 学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导致血管壁变得厚硬并且失去弹性,最终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动脉硬化不仅会影响心脏和大脑的健康,还会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肾脏和眼睛。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动脉硬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

1. 脉压脉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

脉压的增加与动脉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脉压的增加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因此,脉压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动脉弹性动脉弹性是指血管壁的柔软性和伸缩性。

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血管壁变得越来越硬,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因此,动脉弹性的降低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评估动脉弹性的方法包括动脉硬度指数、脉搏波速度和动脉脉动指数等。

3. 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内钙化物的沉积。

钙化物可以在X射线下显示出来,因此,冠状动脉钙化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方法。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因此,冠状动脉钙化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4.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这些指标与动脉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血清生化指标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内皮功能内皮是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它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通透性和抗炎作用等功能。

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内皮功能会受到损害。

因此,评估内皮功能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超声心动图和血管活性物质等。

总之,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包括脉压、动脉弹性、冠状动脉钙化、血清生化指标和内皮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动脉硬化,并且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因此,定期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由于动脉壁内脂质沉积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病变包括动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胆固醇斑块形成、纤维帽形成等过程,最终导致血管腔狭窄和血流受阻,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病症。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一些诊断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1. 临床诊断标准:a. 典型症状: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疾病等;b. 体格检查:包括脉搏触诊、听诊心肺等;c. 病史:个人或家族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 实验室检查:a. 血脂水平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b. 血糖水平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c. 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d.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e. 相关蛋白检测:包括心肌肌钙蛋白(cTnI)、脑钠肽(BNP)等。

3. 影像学检查:a.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可评估心功能、心脏重构、动脉瓣功能等;b. 血管超声(Ultrasound):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管腔狭窄程度等;c. CT扫描或MRI: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钙化等;d. 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4. 高危人群筛查:a. 风险评估模型:如Framingham Risk Score(FRS)等;b.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c. 动脉硬化指标:如踝臂指数(ABI)、动脉壁厚度(IMT)等。

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诊断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但需要强调的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并结合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诊断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诊断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诊断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取决于症状的有无。

有症状的病人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查评估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病人的血管阻塞的数量和位置。

还应通过下列检查来评估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病史和体格检查· 空腹血脂·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当患者的某一部位确定有动脉粥样硬化时(如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应该检查其他部位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如冠状动脉和颈动脉)。

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的表述,由于不是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有类似的风险,所以人们正在研究各种成像技术,用于识别特别容易破裂的斑块,但这些技术还没有被临床使用。

可以评估斑块形态和特征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包括· 三维血管超声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 磁共振(MR)血管造影也使用侵入性导管检查。

包括· 血管内超声检查,它在导管尖端使用超声换能器产生动脉腔和管壁的图像· 血管镜检查,它使用特殊光纤导管,可以直接观察动脉表面· 斑块热成像,用于检测活动性炎症斑块的温度升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使用红外激光进行成像· 弹性成像,用于识别柔软,富含脂质的斑块免疫闪烁造影法是可供选择的非侵入性方法,使用能定位于易损斑块的放射性示踪剂。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血管成像是另一种评估易损斑块的新方法。

除了测量空腹血脂,血浆葡萄糖和血红蛋白A1C外,一些临床医生还测量血清炎症标志物。

CRP浓度≥3.1mg/L(≥ 29.5 nmol/L)高度预示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

无症状的病人在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但是无缺血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除脂质谱以外的附加检测的作用尚不清楚。

虽然一些影像学检查如测量内膜、中膜厚度的颈动脉超声和其他能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正在进行,但与危险因素评估或已经建立的预测工具相比,这些研究不能可靠地提高对缺血性事件的预测,因此不推荐常规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动脉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管内脂质沉积、纤维化和钙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和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一般来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如间歇性跛行等。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导致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异常的血脂代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2. C反应蛋白(CRP)测定,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3. 血糖测定,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测定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超声、腹部动脉超声等,可直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程度和病变特点。

2. CT血管造影(CTA),CTA能够清晰显示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和形态,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3.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对于脑血管和下肢血管的检查有很好的分辨率,可帮助诊断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心电图(ECG),ECG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2. 血管内镜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等,可直接观察血管腔的狭窄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3. 血压测定,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测量血压对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动脉硬化指数标准

动脉硬化指数标准
详细描述
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族 中有动脉硬化或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其动脉硬化指数往往 较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生活习惯
总结词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均可导致动脉硬化指数升高。
详细描述
长期吸烟、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动脉 硬化指数升高。相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运动、低脂饮食等有助于降低动脉硬化指
数。
慢性疾病
总结词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可导致动脉硬化指数升高。
详细描述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可加速血管壁的硬化和狭窄,从而增加动脉硬化指数。这些慢性疾病的治 疗和管理对于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04
如何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健康饮食
总结词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动脉硬化 指数的关键。
详细描述
选择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优质 蛋白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和 高盐食物的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 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总结词
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 动脉硬化指数。
详细描述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以 及力量训练等无氧运动。保持每周至 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 的高强度运动。
01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 理基础之一,会导致血管狭窄、 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心绞痛、心 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02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 ,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动脉硬化指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动脉硬化指数参考表

动脉硬化指数参考表

动脉硬化指数参考表
动脉硬化指数(ABI)是一种以健康人士双䑑脉内外径之比来衡量动脉硬化程
度的定量测试方法。

一般情况下,ABI参考表如下:
ABI参考表:
ABI<0.9:血管硬化,提示双下肢动脉病变;
0.9≤ABI≤1.2:正常;
1.2<ABI≤1.4:妊娠、糖尿病所致:
1.4<ABI≤1.6: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足、血管狭窄所致;
ABI >1.6 :动脉硬化和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病、高血脂所致的高风险患者;
ABI指数在测量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诸如坐位位置、血压测量方法、脉
搏波测量方法等。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ABI值及其他因素(如患者症状、体型、
血液生化参数、疾病病史等)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得出正确的疾病诊
断结果。

ABI指数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堵塞、狭窄,以及血管与脂质代谢紊
乱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及时启动有效的治疗。

ABI测试可轻松易行,是目前筛查动脉硬化患者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年轻人只需要做一次检查,就可以密切监测对血管的健康状态,便早一步采取有效治疗,预防及早年化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动脉硬化的症状及防治疾病的疾病负担。

ABI测试无论从简便性还是诊断准确性来说,都受到普遍认可,是当今测量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主流方法,可用于普通人群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以及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定期做ABI测试可以早期发现双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及早采取有
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和症状。

龈下菌斑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同源性检测

龈下菌斑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同源性检测
实用 口腔医学杂志 ( rc so ao)0 8N v2 ( ) JPat t t 2 0 o ,4 6 m 1
・2 87・
龈 下菌 斑及 冠 状 动脉 粥样 硬化 斑 块 中牙 龈 卟啉 单胞 茵 的 同源 性 检测
刘 佳 钟 良军 张 源 明 梁 平 徐 隽 倪 佳
【 摘要 】 目的: 检测牙周袋 内牙周致病菌牙龈 卟啉单胞 菌( ) P g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牙 龈卟啉单 菌
【 关键词 】 牙龈卟啉单胞茵; 聚合酶链反应 ; 基因序列测定; 冠心病
Ho l o s d t c i , D D g mo og u e e ton ofpD , , 口 西 f l , a he 0 ce O i a ue t r s lr tc pl q
【 bt c】o jcv :0pIr ehm l i l nl i 0p ’ , ns z P g nt ug g a A s at b t eT e nnt o o g a aa s f 0 ^,佗 Ⅱ gz 。 r ei fr h 0c ys o , ( . )i h s i i l 臼 g e b n v
pa u n o o a y ah ms l r t lq e b sn C n e u n e d t r n t n M eh d : p | n s wi lq e a d c r n r te ce oi p a u y u i g P R a d s q e c ee mi aj . c o t 0 s 1 ai t 5 e t h c mnc p r d n i sc mbn d w t o ay h a t ie s r n l d d i . u gn ia p a u n o_ a y ah I — h i ei 0 t i o i e i c mn r e r d s a e we ei cu e n S b i gv l lq e a d c I n f t eD o t h ( 1 s lr t 1q e s mpe e e c l ce . h xr ce ce ti p a u a ls w r 0 l td T e e ta td DNA wa mp i e i g s e is p c r r Jc e s a l i d w t P. p ce —s e i p i . f h c me An d

动脉硬化怎么诊断检查

动脉硬化怎么诊断检查

动脉硬化怎么诊断检查动脉的硬化可以导致很多种疾病的发生,譬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还有脑梗以及外周血管病。

随着近几年来社会高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逐渐的改善,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为自己的身体着想。

大多数的动脉硬化患者都为肥胖人群。

动脉硬化病发的前提,是脂质代谢出现了问题,脂质无法从身体当中代写出去,与身体里面的糖进行了结合,为血管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之后导致体内的血管因为钙的富营养化,让动脉周围变得越来越硬。

压缩了血管的空间,患者也对此不重视,最后越发严重。

造成了动脉堵塞,动脉无法为身体里面的器官供血,造成了冠心病或者脑梗。

所以关于动脉硬化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动脉硬化诊断检查的方法(一)、一般检查首先,要探讨的就是传统的一般检查方法,通过体检报告来进行医学上的推测,并且在患者的四肢当中进行动脉硬化上的检测。

眼底动脉检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测方法,眼底动脉检测可以查清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因为动脉硬化可能会引发其他病症的病发。

譬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视力来初步判断动脉硬化病情的程度,眼底动脉硬化的主要表现是早期视力不会下降,可是之后会出现短暂的昏暗,特别是早上起床的时候,症状更加明显。

外周动脉检测:医生可以借助动脉上面传输信息的时间,来判断患者动脉硬化的病情程度,首先是对于脉搏的测试,脉搏的频率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病情恶化的程度。

其次,血管当中的杂音,主要是动脉的杂音,动脉之中血流量是非常充沛的,可以观察其血流量来进行初步的诊断。

最后是通过枪击音来进行检查,这样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患者动脉能否在较大的刺激声下产生反应,因为受到了比较大刺激之后,动脉会加大血量的流速,导致心跳加快。

运动实验:通过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动脉的硬化直接关系着能否为心脏继续提供血,如果在心电图当中显示患者的心脏已经严重缺血了,那就说明患者很有可能因为动脉的硬化患上了冠心病。

心肺实验:心脏是为人体提供氧气的主要器官,当人体因为小小的运动就产生了供氧不足或者非常疲惫,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当心脏不能为身体运动提供足够的氧气时,很有可能是因为动脉硬化导学心脏缺血,心脏缺血自然就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气了。

慢性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 Chol TG HDL-C及LDL-C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 Chol TG HDL-C及LDL-C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 Chol TG HDL-C及
LDL-C检测的临床意义
赵玮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38)021
【总页数】2页(P1036-1037)
【作者】赵玮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牙周基础治疗对怀化侗族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J], 王春风;易建国;赵光叶
2.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清中LDL-C与HDL-C及TG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张惠美
3.牙周病患者血清hs-CRP、IL-8和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惠
4.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和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张云明
5.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LDL-C、HDL-C和TG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杜新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标详解

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标详解

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标详解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管壁中的脂肪、胆固醇、钙盐等物质在血管内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变得狭窄和僵硬。

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因此,准确检测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释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中的各项指标。

1. 脉搏波速度(PWV):脉搏波速度是指血液从心脏射出后在动脉中传播的速度。

动脉硬化会使血管变得僵硬,导致脉搏波速度加快。

因此,脉搏波速度的增加可以作为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

2. 脉搏波形(PW):脉搏波形是指脉搏波在动脉中的形态特征。

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脉搏波形可能发生改变,变得尖锐而窄小。

通过分析脉搏波形的变化,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3. 心肌供血不足指数(SDI):心肌供血不足指数是评估心肌供血情况的一个指标,其值越高表示心肌供血越不足。

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血液流通受阻,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因此,心肌供血不足指数的增加可以提示动脉硬化的存在。

4. 血压指标: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因此,血压指标如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在动脉硬化的检测中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5. 血脂指标: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血管壁中的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增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因此,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也是动脉硬化检测的重要内容。

6. 冠状动脉钙化指数(CAC):冠状动脉钙化指数是通过计算冠状动脉内钙化的程度来评估动脉硬化的一种方法。

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程度与动脉硬化的程度相关。

因此,冠状动脉钙化指数可以作为动脉硬化检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7. 超声检测: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并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通过超声检测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动脉硬化指数(ASI),用于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

动脉硬化 标准

动脉硬化 标准

诊断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第1种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第2种是做彩超,第3种是做造影。

如果患者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需要通过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植入的方式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做检测的时候需要空腹,然后采取静脉中的血液,如果患者血液中含有的总胆固醇含量减去高密度脂蛋白后,除以高密度脂蛋白所得的数值大于40,说明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征兆或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2、彩超
做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检查后,还需要进行血管彩超检查,可以更加明确的看到血管中的斑块,如果血管中出现了斑块的情况就说明患者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3、造影
如果想要更加明确,也可以做血管造影,可以查看到患者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he染色评分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he染色评分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he染色评分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HE染色是一种用于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的一般性染色方法。

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时,HE染色通常用于评估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评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膜增厚:
•0分:正常内膜。

•1分:轻度增厚。

•2分:中度增厚。

•3分:明显增厚。

2.平滑肌细胞的数量和排列:
•0分:正常。

•1分:轻度改变。

•2分:中度改变。

•3分:明显改变。

3.胶原纤维的沉积:
•0分:正常。

•1分:轻度沉积。

•2分:中度沉积。

•3分:明显沉积。

4.脂质沉积:
•0分:无沉积。

•1分:轻度沉积。

•2分:中度沉积。

•3分:明显沉积。

5.斑块的形成:
•0分:无斑块。

•1分:初步斑块。

•2分:中度斑块。

•3分:严重斑块。

这只是一种常见的评分标准,具体的评分系统可能根据研究者的需求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而有所调整。

HE染色评分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根据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在实际使用中,常常需要结合其他特殊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范围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范围
性别
男性动脉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检测数值可能偏高。
血脂与血压
血脂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可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检测数值可能偏高。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壁受损,可能引发动脉硬化,检测数值 可能偏高。
血糖与肥胖
血糖
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较高,检测数值可能偏高。
肥胖
肥胖人群存在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硬化患病风险,检测数值可能偏高。
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检测数值通常会比正常人高,因此冠 心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动脉硬化进展,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 预防和治疗。
脑梗塞
脑梗塞是动脉硬化在脑血管的表现,其发生与脑血管狭窄 和血小板聚集有关。
脑梗塞患者的动脉硬化检测数值通常会比正常人高,因此 脑梗塞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动脉硬化进展,并积极采取措施 进行预防和治疗。
02
当动脉硬化检测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即为异常范围。异常范围可能预示着动 脉硬化的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03
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疾病状况的人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范围可能存在差 异。因此,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
02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范围影响因素
年龄与性别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风险逐渐增加,检测数值可能偏高。
心电图异常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偏高,心电图显示异常,如T波倒置、ST段压低等。
其他判断标准
血脂水平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偏高,血脂水平可能异常,如胆固醇、甘 油三酯等升高。
身体状况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异常,患者可能伴有肥胖、糖尿病、吸烟 等不良生活习惯。
04
动脉硬化检测数值范围临床意义
预防心血管疾病
了解血管功能状态

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A 关 S形 成 和 发 展 有 多 种 假 说 。例 如 牙 周 致 病 菌 可 以 通 过 一 过 性 菌 血 症 直 接 作 用 于 血 管 系 统 。牙 龈 卟 啉 单 胞 菌 ( op yo o a g — prhrm ns i n
g a sP 是慢性 成年人 牙周炎 病变 区 , 其 是牙 龈 i l ,G) vi 尤
2mR A的表达 。Gbo N i n等 的研究 也在 P s G致牙 周 炎动物模 型 中发现 , 实验动 物的 主动脉组织有 T l样 o l 受 体表达 上升 。这些 研 究 提示 牙 周致 病 菌感 染可
引起 固有 免疫 反应 的增强 。正 是 基 于这 些研 究 及相 关理 论 , 目前有关 牙周 病 与 A S相关 性研 究 的动 物模 型 主要有两种 造模方 式 , 一种是通 过 口腔 接种牙周 致

综 述与 迅 展 ・
J eR ,a 0 ,19 o d eMr 1 V . . M s 0 o3N 3 2
牙周病 与动脉 粥 样硬 化相 关 性研 究 的动物模 型
汤旭娜 孙 卫 斌
18 9 9年 M tl 第 一次报 告 , ata i 在控 制年 龄 、 胆 固 总
释放 细胞 因子 、 化 因 子等 , 而 引起 远 隔组 织 器官 趋 从
病菌 造成实验 性牙周 炎 , 另一种是 通过静 脉接种牙 周
致病 菌 , 然后 观察 及检 测 各 相关 指 标 , 推 断 牙周 致 来
病 菌对 A S的 影 响 。
二 、 物 模 型 动
病 患者体 内的牙 周 致 病 菌 影 响 A S形 成 的有 效 动 物
模 型做一综述 。
了大量 的流行 病学研 究 , 也发 现人类牙 周感染 与动 脉 粥样 硬化 ( te sl oi, S 及 相关心脑 血管事 件 的 ahr c rs A ) o e s 危 险增加存 在 相 关 。牙周 病 患 者 罹 患 A S的 比值 比 ( d s ai, R) 2 7 。19 od t O 达 . 8 9 9年美 国心脏病 学 会 明 r o 确提 出 , S 一种炎 症性 疾病 , 生 物感 染 在 A A 是 微 S发 病 中起始 动作 用 , 其 作 用仍 未 被充 分 理解 。 因此 , 但 建立一个稳 定可靠 的动物模 型 , 是研 究牙周致 病 菌与 A S形成关 系 的一个 关键 。本文就 已有 的模拟 在牙 周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武金强;谷若萌;马子安【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52)1【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3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

比较两组牙周健康指标、牙周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 mRNA和GSDMD-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阳性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牙周袋深度(PD)、牙周组织NLRP3、ASC、Caspase-1 mRNA、GSDMD-N蛋白,以及龈沟液IL-1β、IL-18、TNF-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

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与PLI、GI、AL、PD、GSDMD-N蛋白、IL-1β、IL-1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加重病情、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LRP3炎症小体有关。

【总页数】4页(P113-115)【作者】武金强;谷若萌;马子安【作者单位】廊坊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42【相关文献】1.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基因片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2.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NLRP3、IL-1β、IL-18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研究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NLRP-3炎性小体通路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4.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感染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基因片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基因片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rgp能够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炎症发展导致牙槽骨吸收能力与牙龈出血倾向有关还能降解和灭活免疫球蛋白抑制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使p避免被噬菌细胞攻击pb基因双突变株菌毛数量明显减少可见牙龈素对细菌定植和在牙龈裂隙中扩散及侵袭牙周膜具有重要作用rgpbcd是rgpb的活性中心并影响与精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结合kgpcd与p关并决定了pg的生长特性本中有19例检测到了pg检出率为3519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样本中有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感染提示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软件 包 , 用 t 检验和 Y 检 验 分 析 不 同基 因 型 P . g i n g i v a l i s 与牙周I 临床 指 标 的 关 系 。 结 果 A 型 P . g i n g i v a l i s的检 出率 高于 B型 ( P d0 . 0 5 ) , 分 别为 8 4 . 2 1 和 l 5 . 7 9 %。 动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中 P . g i n g i v a l i s的不 同基 因 型 所 引 起 的 口腔 牙 周 袋探 诊 深 度 和 牙 龈 出血 倾 向 存 在 明 显差 异 。 结 论 在 冠 状 动 脉 粥样 硬化 斑 块 中检 出慢 性 牙 周 炎 相 关 致
摘 要 : 目 的 探讨 慢 性 牙周 炎 伴 冠 心 病 患 者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中牙 龈 卟 啉 单 胞 菌 ( P o r p h y r o mo n a s g i n g i v M —
i s , P . g i n g i v a l i s ) 牙 龈 素 中 2个 基 因 片 段 k g p — c d和 r g p B c d的 存 在 和 缺 失 与 牙 周 临 床 指 标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 方 法 收 集 5 4例 伴 慢 性 牙 周 炎 冠 心 病 患 者 的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 对其中 P . g i n g i v a l i s阳性 的 斑 块 样 本 进 行 k g p — c d和 r g p B - c d 基 因 片段 检 测 ; 根据 2个 基 因 片 段 的 有 无 , 将P . g i n g i v a l i s 分 为 A 型 和 B型 , 采用 S P S S 1 1 . 5 统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内中膜厚度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Detection of the parameters for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LI Peng, CHEN Li, ZHANG Jirui, ZHANG Dakun. Second Regional Clinic,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330·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期 J Modern Stomatol,November 2014,Vol 28,No.6
慢性牙周炎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检测
李 蓬 陈 力 张继睿 张大鹍
【摘要】% 目的 明确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临床指标的改变,探索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 系。方法 纳入59名无系统疾病的牙周科就诊患者,其中无或轻度牙周炎者30名和中重度牙周炎患者29名,由同一 检查者记录口内缺失牙、存留牙近中颊、远中舌2个位点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 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以这两项指标反映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改变。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受教育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牙周炎组 的双侧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IMT:(0.84±0.22mm)vs(. 0.70±0.28mm), P<0.05,右侧:(0.82±0.31 mm) vs(. 0.64±0.20 mm),P<0.05],牙周炎组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左侧:10.34% vs. 13.33% P=0.77;右侧: 6.90% vs. 10% P=0.71),牙周炎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10.00±6.50%)vs.(13.44±6.41%), P=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因素后,PD和AL仍是影响颈动脉IMT 的重要因素,PLI、PD和BI仍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较无/轻度牙周炎者早 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慢性牙周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牙周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种植体的植入时机、修 复体的负荷时机、维持期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的治疗时机与方法均是提 高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远期存留率和成功率的影响 因素。经过系统的牙周治疗、在适当的时机植入种 植体,并加强牙周支持治疗阶段对种植体周围组织 和牙周状况的检查、诊断、维护和早期治疗,可提高 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成功率。
【Key words】 chronic periodontitis; intima-media thickness; endothelial function; atherosclerosis
中图分类号:R780.2 文献标识码:A
动脉粥样硬化是很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共同病 理基础,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和血管内皮功能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 变的重要临床指标。慢性牙周炎是长期存在的感染 性、炎症破坏性疾病,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中 重度的牙周炎会导致全身免疫炎症反应[1],甚至脂 质代谢异常[2]。国外横断面研究显示重度牙周炎患 者颈动脉 IMT 显著高于无牙周炎者[3],血管内皮功 能显著低于无牙周炎组[4]。而针对国人慢性牙周炎 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指标的改变鲜见。因 此本研究拟通过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横断面研究, 明确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临床指标的 变化,以期探索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本文编辑 王好公) (收稿日期 2014-06-06) (修回日期 2014-08-29)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期 J Modern Stomatol,November 2014,Vol 28,No.6
·331·ຫໍສະໝຸ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arly atherosclerotic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CP)and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P and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nearest 6 months, 59 general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mong them, 29 were moderate/severe periodontitits patients and 30 were non/mild periodontitis patients. The periodontal status including plaque index(PLI), bleeding index (BI), probing depth (PD) and attachment loss (AL) as well as missing teeth number were recorde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and 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of bilaterally carotid common arteries and 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were measured by high-frequency color Doppler. Results IMT of bilateral carotid common arteries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moderate/severe periodontitits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left:IMT:(0.84 ± 0.22mm)vs(. 0.70±0.28mm), P<0.05,right:(0.82±0.31 mm)vs(. 0.64±0.20 mm),P<0.05], 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carotid common arteri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severe/moderate periodontiti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left:10.34% vs. 13.33%, P=0.77, right:6.90% vs.10% P=0.71), FM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moderate/severe periodontitits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10.00 ±6.50%) vs. (13.44 ±6.41%), P =0.04).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after adjusting age, gender, smoking, body mass index, serum glucose, serum lipid, blood pressure, AL and PD were significant impact factors to IMT, PLI, PD and BI were significant impact factors to FMD. Conclusion Carotid IMT increased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was deteriorat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P, CP may act on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样本量估算按照犯Ⅰ类错误概率不超过 5% (双侧),犯Ⅱ类错误概率不超过 10%(单侧),牙周 炎组和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差 0.50mm 被认 为有临床意义,经文献证实牙周炎患者颈动脉内膜 厚度的标准差 0.45mm,代入样本量计算公式,按照 各组样本等量计算,每组需样本量 17 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200784) 作者单位:10010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二门诊部 (李蓬);解 放军第 302 医院口腔科(陈力),特诊科(张大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 院检验科(张继睿) 通讯作者 张大鹍 E-mail:zdk002@
!!!!!!!!!!!!!!!!!!!!!!!!!!!!!!!!!!!!!!!!!!!!!!!!!!!!!!!!!!!
periodontally compromised patients. Part 1:Implant loss and radiographic bone loss. Clin Oral Implant Res,2010,21(5): 490-496. 3 Karoussis IK, Salvi GE, Heitz -Mayfield LJA, et al. Long term implant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a 10 -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ITI (R) Dental Implant System.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3,14(3): 329-339. 4 康博,郭吕华,陈健钊,等. 慢性局限性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 复的早期临床观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 (1):9295. 5 Envert S,Persson GR. Periodontitis a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peri-implants. J Clin Periodontol,2009,36(10): 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