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诊疗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障碍诊疗新进展

摘要:相关统计数据及资料显示我国大约40%人群存在各种各样的睡眠障碍情况,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这种疾病的潜在危害,医疗工作者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失眠等常见睡眠障碍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获得诊治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而且会成为妨碍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临床领域中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类型,然后针对其病发机制、临床诊断、科学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希望能够给予临床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或者帮助提升睡眠障碍疾病在我国社会上的认知度。

关键词:睡眠障碍临床诊断治疗措施新进展探讨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52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56-02

伴随着各种生物研究技术方式的出现,睡眠障碍研究水平获得持续提升,睡眠规律及觉醒相关结构等基础理论逐一得到确定,推动睡眠医学走上迅速发展道路。我国临床睡眠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物论》、《晏子春秋》等文章里都涉及到失眠、睡眠、梦等现象,而现代睡眠临床研究的兴起较迟[1]。1960年,美国睡眠精神生理研究协会(apss)召开成立大会,并制定了睡眠分期的标准方法。1972年欧洲睡眠研究会(esrs)成立。1975年,由5个睡眠障碍中心组织联合,创刊了《睡眠》(sleep)杂志,大

大地促进了睡眠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1987年,美国睡眠障碍中心协会与临床睡眠学会合并为“美国睡眠障碍协会”(asda),美国睡眠障碍协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工作。1988年世界联合睡眠学会(wfsrs)成立。1994年6月,“中国睡眠研究会”与日本和印度的睡眠研究会共同于日本东京筹建和成立了“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每隔3年举行一次“亚洲睡眠大会”(sars congress)。我国于2010年9月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睡眠科学技术大会,迄今已成功召开四届,每届参会人数、其他国家代表、地区专家学者及企业数量之多,表明睡眠障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1 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类型

临床医学领域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情况如下:①长期失眠,30分钟内无法进入睡眠状态,或者容易惊醒、早醒、睡眠质量不高,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持续减少,每天减少量在少4~6小时左右,每周发生频率在3次以上。②睡眠过多,每天睡眠时间高于9个小时,白天睡眠时呓语、磨牙、打鼾,而且嗜睡情况较严重,年龄较高患者打鼾频率较高。③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在夜间睡眠阶段时常感觉到腿部区域有蚂蚁、虫类爬行,或者针刺现象,由此影响平稳情绪,进而引发焦虑、失眠,一般在活动后获得改善[2]。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疾病,由于患者整夜反复打鼾、呼吸暂停、憋醒,整体睡眠质量不理想,白天头昏脑胀、嗜睡、口干舌燥、记忆力减退,这种人易患心脑血管病

和老年性痴呆,呼吸暂停时间过久,还可导致猝死。⑤发作性睡眠,这种睡眠障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睡眠,而且不可抗拒,也就是说患者一旦出现发作性睡眠,无论处于任何环境或者正在进行任何工作都不能停止进入睡眠状态,这种人不能驾驶机动车、操纵机器和从事任何有危险的工作,情况严重时尽量避免单独外出。

2 睡眠障碍病发机制

睡眠觉醒周期是中枢特定结构活动的结果,这些结构包括脑干的中缝核、孤束核,它们能够诱发睡眠。位于脑桥背内侧蓝斑头部的神经元轴突被认为对维持觉醒有作用。控制生物钟的结构位于视交叉上核,能使内源性昼夜节律系统与外界的光——暗周期吻合。另外大脑皮层、褪黑素、丘脑也是睡眠觉醒周期的重要构成因素[3]。睡眠障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多种絮乱的睡眠结构,睡眠难以正常启动与维持,且有白天嗜睡等行为障碍,与其孤束核、蓝斑核、中缝核、丘脑、脑干、下丘脑泌素、褪黑素等方面发生的改变存在密切联系[4]。

3 睡眠障碍临床诊断措施

《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统计分类》(icd-10)认为睡眠障碍主要分为睡眠失调与睡眠失常。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将睡眠障碍分为三大类:原发性睡眠障碍、与精神障碍相关睡眠障碍、其他睡眠障碍。《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3版将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定义为由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

非器质性的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

睡眠障碍与很多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精神症状会加重睡眠障碍,其病理过程之间降低睡眠质量,而失眠则是精神症状的高危因素。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和最突出的症状,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有睡眠障碍情况,抑郁症的治愈从改善睡眠障碍开始,睡眠障碍具体情况是抑郁症病情发展的重要指征。焦虑症与睡眠障碍联系密切,其基本特征是难以入睡且不能维持良好睡眠状态。患者主要受到某些事件影响,精神紧张无法正常睡眠而引发过渡焦虑情况,还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晕、震颤、心悸、口干等症状。

睡眠障碍临床诊断方式有:①评估量表方式,评估量表是主治医生站在客观角度对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一种方式,能够充分结合其症状特征、各项检查结果、相关量表评估进行全面判断,能够获取具有较高准确性的量化数据,帮助医生正确分析多种睡眠障类型[5]。②多导睡眠描记评估方式,多导睡眠描记评估方式能够获得患者最全面、清晰的睡眠相关数据,是一种可以在整夜睡眠过程中,根据需要连续并同步的监测与记录多项生理指标的检查方法。这种诊断方式首先由仪器进行自动分析,再由工作人员逐项核实,以便对睡眠的结构与进程、监测睡眠期的异常脑电、呼吸功能和心血管功能作出正确分析。③睡眠日记方式,睡眠日记诊断方式的使用步骤非常简便,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帮助主

治医生了解患者某个阶段中的睡眠模式及其他相关情况,还可以获得患者睡眠障碍的性质、频率、强度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夜间睡眠的变化情况和使睡眠障碍持续存在的因素。主治医生通过整合这些信息,可以使治疗前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变得清晰明了;可以更好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睡眠模式的变化;还可以较好的观察睡眠治疗的进展[6]。睡眠日记是判断睡眠障碍症状最经济实用的手段,也是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措施。④活动记录仪方式,人们的主观感受同客观现象有时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活动记录仪的使用同多导睡眠描记评估方式一样,可以全面记录患者的睡眠状况。

4 睡眠障碍的科学治疗方案

如果忽视睡眠障碍带来的危害且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为内分泌、免疫系统、心血管、神经等方面疾病的出现提供可能,情况严重甚至会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在最初发现阶段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治疗策略。

4.1 心理指导。一般情况下,睡眠障碍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家庭、工作、学习等各种压力导致其精神方面受到创伤,因此必须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帮助脱离感情及负面情绪的影响[7]。可以要求患者家属配合来引导患者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视频观看等方式让患者掌握睡眠障碍相关知识。若患者在自身调节作用下无法获得理想效果,应要求心理医生协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