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欣赏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其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风貌。
这些民居不仅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进行赏析,一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布局通常是由正房和配房组成,院子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四面被房屋环绕。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观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中,四合院的布局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细节上却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在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装饰、庭院的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山西地方的建筑特色。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民居的外墙通常采用灰色的风化砖作为装饰材料,这种灰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门窗的框架多为木质材料,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整栋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室内装饰上也非常讲究。
在室内装饰方面,无论是地板、壁炉、顶棚还是家具摆设,都显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地板多采用黑色的青砖铺设而成,这种黑色的地板不仅在色彩上与外墙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在材质上与山西地方资源相契合。
民居的壁炉也是别具风格的,通常采用青石或者黄石砌成,用以取暖和烹饪。
而在家具摆设方面,一些精美的雕刻图案和纹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美学上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反映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家族礼法,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商业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状况。
南北民居大不同
南北方民居的整体认识: 主要是指居民在历史实践中 反映出民族地区最具有本质和代 表性的东西,特别是反映与各族 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 美观念密切相关的特征。利用地 形,适应气候,利用当地的材料 及适应环境等因素,这就是我们 常说的因地制宜。
北京“四合院”
江西客家“围龙屋”
陕北“窑洞”
广西“杆栏式”
云南“一颗印”
北方民居: 北京民居:四合院 陕北民居:窑洞 内蒙民居:蒙古包 宁夏民居:厢房围院建筑
南方民居: 福建民居:土楼 江西民居:客家围龙屋 江南民居:四水归堂 济南民居:阁楼式建筑
北京四合院
主要出现地区:北京 建筑材料: 屋顶形状: 围墙颜色、形状: 门、窗: 其他: 房房相离,冬暖夏凉 内部结构: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 对外只有一道门,关起来自 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院落宽敞,可以在院内植树 栽花。
福建土楼
主要出现地区:福建的西部、南部 建筑材料: 屋顶形状: 围墙颜色、形状: 门窗: 其他: 土楼防风防火防潮,隔热效 果好的特点;抗地震,抵御野 兽及外人的侵犯,具有很强的 防御性。已经成功入选世界建 筑遗产。
内部结构: 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 内环楼是砖木结构,一般一楼是厨 房和饭厅,二楼作粮仓,三四楼作 卧室。有“外土内洋”之称。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江南传统建筑欣赏ppt课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巧妙布局
诸葛八卦村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 相依,巷道纵横,有如迷宫。
据说诸葛大狮(诸葛亮第二十八世孙) 在高隆安家落户后,他运用自己学到的阴 阳堪舆学(即俗称的风水学)知识,按九 宫八卦构思,精心设计了整个八卦村的布 局。
功能独特
1.防盗防卫功能 村中建筑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巷道纵横,似通却闭。外人贸
然进村,如果没有熟人带路,往往进得出不得。据说,曾有盗贼混入,找不到 出路,结果束手就擒。
2.防火防水。 山墙大部为马头墙,高出正常墙体1米左右,这样即使邻居起火,也不致漫
延过来。院内普遍设有水缸、水池等救火设施,一旦起火,可立即实施扑救。为 防水灾,院中普遍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精密而实用。
2.布局精巧玄妙,从高空俯视,全村呈八卦形,房屋、街巷的分布走向恰好与历 史上写的诸葛亮九宫八卦阵暗合。
3.这里完整保存了大量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与文物(最久远的距今700余年)。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量高,宗祠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各种建筑的 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建筑豪华,结构丰 富,古建筑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村内地形跌宕 起伏,古建筑群布局合理,连绵起伏。村中水塘 波光粼粼,竹木茂盛,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村 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即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 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全村形成了一个 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专家学者们称其为“江 南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典范”。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不同的居住环境
中国不同的居住环境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北京民居—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配以绿化成为休息和家庭活动的中心。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安徽民居—粉墙黛瓦的三合院、四合院徽派建筑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
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
以流畅的飞檐、高翘的马头墙、宁静的街巷、幽深的院落、粗大的冬瓜梁以及精美的雕刻著称。
许多民居的六罩、梁托、门扇及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鸟、兽、花卉、祥云等图案。
砖、木、石雕融为一体,堪称徽派建筑大观园。
广东建筑之民居:骑楼风雨情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
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广州骑楼的年龄,说来还没过100岁。
民国七年(1919年),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盘福路、文明路、大德路等今天仍服务民生的主干道。
当时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就连现代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众多的明清时代的民居,这些民居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赏析。
首先是山西民居的地理特点。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在明清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成为了政治经济中心,相应地也催生了众多的豪门世家。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严谨。
一般而言,民居的庭院前后有序,前院作为接待客人、开展商业交易的地方,一般比较宽敞;中院用于堆放柴草、作物等物品;后院为家庭居住的地方,包括主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
其次是山西民居的建筑特点。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以“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为主,即四边有墙围合的中空庭院,中心是一个天井。
四合院一般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功能,比如前院是进出客人的地方,后院是家庭起居的地方。
四合院的建筑构造精细,因而充满了一种庄重、古朴的气息。
山西民居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非常讲究。
山西盛产青砖和灰瓦,因此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青砖和灰瓦。
青砖砌筑的墙体厚实坚固,能耐受酷暑和严寒;灰瓦则具有出色的防水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山西常见的大风和降雨。
这些建筑材料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易于修缮,因此成为山西民居常用的建材。
山西民居在装饰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山西豪门世家常以民居装饰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他们常常在民居中雕刻精美的门楣、窗户和梁柱等,这些木雕和石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影响了后来的传统建筑风格。
山西的民居也常常使用彩绘和窗花等来装饰外墙和室内,使整个民居更加华丽和精致。
山西民居的设计理念也十分独特。
在明清时期,山西的民居设计除了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外,还非常讲究功能分区,比如前院一般用于商业交流,中院则是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地方,后院则是家庭起居和休闲的地方。
这种设计理念的表现就是使整个民居既能满足家庭居住的需求,又能顺应时代潮流。
中国传统民居
———西南民居
一、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 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
朝鲜族满屋炕
陕西窑洞
北 京 四 合 院
客 家 围 垄 屋
皖南民居
四川民居特点:
(1)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 (2)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3)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 注重装饰的彝族民居 (4)采用石、砖、木、竹等材料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为丽江民居中另一种常见的型式。由四栋房屋组 成,有四个院落,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 漏角天井,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
土掌房
土掌房是一种以粘土筑顶的平顶房。一般以石块为墙基,土坯砌 墙或者夯土为墙。墙上以木为梁,铺上柴草和稀泥,用细粘土锤 紧抹平, 形成平坦光滑的屋顶。多为平房。特点是冬暖夏凉,屋 顶可以储存物作晒场。
傣族竹楼
傣族多居住于山间、河谷的坝子,土地肥沃,气候炎热,干 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长期以来,形成了架空楼居的习俗, 即干栏建筑,多以竹、草为建筑材料,俗称“竹楼”。干栏 式竹楼适应当地环境,防潮湿、避虫兽、利于通风散热。
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 古城瓦屋,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 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主要形式为吊脚楼。
建在江边的吊脚楼
山腰的建筑
侗族村寨的特色建筑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鼓楼主要 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 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分表现 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中外民居建筑赏析
中外民居建筑赏析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中外的民居建筑。
这民居建筑啊,可老有意思了呢。
先说说咱中国的民居吧。
在中国啊,那不同地方的民居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一样,各有各的特色。
就说北京的四合院吧,四合院就像是一个大家族紧紧抱在一起的样子。
四面都有房子,中间是个小院子。
我记得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啊,走进一个四合院,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小的世界。
院子里种着花花草草,还有一棵大树,夏天的时候,大树就像一把大伞一样,把整个院子遮得阴凉阴凉的。
住在四合院里的人啊,大家都互相认识,今天这家做点好吃的,还会给邻居送一点过去呢,可有人情味了。
这四合院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的怀抱,把人们都拢在里面。
再看看南方的徽派建筑。
哇塞,那白墙黑瓦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
徽派建筑的房子啊,高高的马头墙特别引人注目。
我听别人说,这马头墙还有个作用呢,就是防火。
嘿,你说古人是不是特别聪明啊?那些房子挨得挺近的,要是一家着火了,马头墙就能挡住火势,不让它蔓延到别家。
我想啊,这马头墙也许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每家每户的安全。
走在徽派建筑的村落里,就像走进了古代的画里一样,感觉自己都变得文雅起来了呢。
还有福建的土楼,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土楼圆圆的,就像一个大圆圈饼似的。
不过这个“饼”可大得很呢,能住好多好多人。
土楼里面是一圈一圈的房子,一个家族的人都住在里面。
我觉得住在土楼里就像住在一个小城堡里一样,特别有安全感。
大家白天一起干活,晚上围坐在一起聊天,这种感觉真好。
可是呢,也许有人会觉得住在土楼里,大家挨得这么近,会不会没有隐私啊?嗯,这可能也是个问题呢。
不过我想啊,在以前的人看来,家族的团结可能比隐私更重要吧。
说完了中国的民居,咱们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外国的民居。
就说欧洲的那些小房子吧。
在法国的乡村,有好多那种斜顶的小房子,房子的墙壁上还爬满了绿色的藤蔓。
我看到那些房子的时候,就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藤蔓后面偷偷地看着外面的世界。
走进中国最具特色民居特色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NO.10 康百万庄园
NO.2 开平O.4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01
02
NO.8 西递村
NO.9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1
2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中国古代住宅(下),唯美的对称思维,还有好多至今能见
中国古代住宅(下),唯美的对称思维,还有好多至今能见中国古代住宅(下)上次小编和大家一起熟悉了建筑的类型,今天就让我们去大江南北,找找一些经久屹立的建筑实例吧!1.云南一颗印住宅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分布于以昆明为中心的西迄大理,南至普洱、墨江、建水,东至昭通、沾益一带。
它是由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
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
"印"内的房屋梁架则主要是穿斗式。
2.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増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
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东南隅),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
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
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内院正北是正房,也称上房、北房或主房,是全宅地位和规模最大者,为长辈起居处;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为晚辈起居处;正房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称为"露地",常被作为杂物院使用,也有于此布置假山、花木的;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足城规制缩影。
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如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人门仍为影壁,再左转才入前院,这组门的秩序成为内、外之间的很好转换。
大门又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
前者等级高,其中又有王府大门和一般贵族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王府大门和广亮大门的门扇装在中柱缝上,金柱大门的门扇立于金柱的位置上)、蛮子门(门扇立于外檐柱处)、如意门(一般原为广亮大门,后卖给一般平民,为不僭越,在檐下两侧砌砖,形成窄小洞口)的区别。
我欣赏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更是独具特色。
在众多的传统建筑风格中,我最喜欢的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它通常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走进四合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朱红色的大门。
大门上通常会有两个铜环,轻轻一敲,发出清脆的响声。
大门两侧是两个石狮子,威风凛凛,守护着院子的安全。
进入院子,你会看到一个宽敞的庭院。
庭院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香气扑鼻;夏天的时候,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的时候,果实累累,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冬天的时候,白雪皑皑,院子里一片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一般。
四合院的房屋通常是木质结构,屋顶是青灰色的瓦片。
房屋的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人物故事,每一幅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房屋的内部布局合理,有客厅、卧室、厨房等。
客厅里摆放着八仙桌、太师椅等传统家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四合院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庭院里的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调节空气,让人身心愉悦。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一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相互照顾,相互关爱,共同传承着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除了四合院,我还喜欢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宫殿的屋顶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宫殿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龙、凤、麒麟等神兽,有的是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每一幅图案都象征着吉祥、富贵和权力。
宫殿的内部装饰更是豪华无比,有金碧辉煌的宝座、精美的屏风、珍贵的字画等。
这些装饰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皇家风范。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还有很多,比如江南水乡的民居、徽派建筑、客家土楼等。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中国传统民居PPT课件
-
17
-
18
• 《易·系辞传》云:“上 古穴居而野处”,中国人 向来把新郎、新娘结婚后 第一晚的同居叫“入洞 房”,并且将人生最幸福 的事也概括为“洞房花烛 夜,金榜提名时”的佳话。 这充分说明了陕北窑洞在 中国人心目中的久远而深 刻的历史意义。陕北是人 文初祖的发祥地,轩辕黄 帝的陵寝在黄陵县,黄帝 时期,人类就是穴居的。 陕北窑洞的历史与人类文 明是与生俱来的,那是彪 炳千秋的产物。
12
•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 建造起来的集体建 筑,呈圆形、半圆 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 畚箕形等,各具特 色。
-
13
福建土楼
-
14
-
15
承启楼
-
16
窑洞式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陕 北地区。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山大沟 深,万壑纵横。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 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窑洞。 而这些窑洞正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 灿烂文化的地方。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14我国古民居一中国古民居的概念古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廸筑师的廸筑它是我国廸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廸筑形式
我国传统民居
-
1
我国传统民居的五大基本形态
(一) 木构架庭院式
-
19
-
20
干栏式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 化和良渚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埋在 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横梁和木板,表 明当时已产生干栏式建筑。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之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安徽文化源远流长,声名远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徽州文化,而徽州民居更是安徽文化精粹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甚至在世界民居遗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有这么三个特点。
丰富的体型轮廓,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
徽州民居外部轮廓比例和谐、尺度宜人,一般都是青瓦、白墙,给人以清新镌逸、淡雅明快的美感。
造型上着重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
马头墙俗称"封火墙",原是为防火而设。
然而在徽州由于运用广泛、组合形象丰富,形成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徽州民居外墙高大,很少装饰,一般在外墙高处开一扇小窗户,形成封闭的宅院空间,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的实用价值。
大门一般加以重点装饰,显得富丽华贵。
大门的外框一般用大青石精刻细雕做成门罩或门坊,紧贴在高大的素墙上,疏密相映,繁简相补,重点突出,体现了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规整的平面布局,紧凑通融的天井庭院。
徽州民居平面多作内向方形布局,面阔3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
围绕扁长形的天井构成三合院基本单元。
三合院布局既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制约,也反映了宗法伦理位序的空间观念和风水"蕴藏生气"的空间观念。
徽州民居多以三合院为基本建筑单元,组合成不同类型的住宅群体。
基本单元一进一进的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二进堂、三进堂、四进堂甚至五进堂。
后进高于前进,一堂高于一堂,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也反映了主人"步步高升"的精神追求。
天井具有取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的功用。
由于屋面檐口都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居民称之为"四水归堂"。
这也是徽商"聚财气"思想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
天井狭长,这样的天井采光效果与方正的四合院不同,它主要采自二次折射光,这种光线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
由于天井狭小,风沙尘埃很少干扰到院内,因此厅堂临院很少设门。
(最新)4中国传统建筑之民居
有三个院子 需要进三个门 在前院,内院的基础上 加了一个后院 因此叫 三进四合院
后院主要是给女眷使用 (女眷指男主人的母亲,爱人、姐妹和女儿 等女性家庭成员) 三进四合院是最典型的四合院模式
SZM
能住多进四合院的 一般都得是大户人家 比如《红楼梦》中地位崇高的贾母 住的就是 五进四合院
SZM
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
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
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SZM
安徽宏村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 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 表,现存完好的明清 民居四百四十多幢,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 巧、装饰之美、营造 之精为世所罕见。
SZM
广东建筑之民居:骑楼风雨情
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 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 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 楼。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 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 并列组成的。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 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 他房屋的规模大,是 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 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常听人说北京四合院繁多 那这熟悉的北京四合院有多少种呢? 首先得明白这两个字——“进”与“跨”。 前后方向院子的个数不叫“个”,叫“进”, 你进几个门,就叫几进院。
中国我传们统建毕筑业之啦民居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SZM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由于 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 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从南方的
我欣赏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更是独具特色。
在众多的建筑风格中,我最欣赏的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的屋顶通常是倾斜的,上面覆盖着灰色的瓦片,就像一本本打开的书,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屋顶的四角常常翘起,像展翅欲飞的鸟儿,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中式建筑的墙壁一般是白色的,或者是灰色的,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感觉。
墙壁上常常会有一些精美的雕刻,比如花鸟、人物、山水等,这些雕刻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
中式建筑的庭院也非常美丽。
庭院里常常会有一些花草树木,比如牡丹、菊花、梅花、松树等。
这些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庭院里还常常会有一些假山、水池、亭子等,这些景观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园林之中。
中式建筑的门窗也非常有特色。
门窗通常是木质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比如龙凤、花鸟、山水等。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还寓意着吉祥如意。
门窗的颜色一般是红色的,或者是黄色的,给人一种喜庆热闹的感觉。
我欣赏中式建筑,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还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等。
中式建筑的屋顶、墙壁、庭院、门窗等都有着深刻的寓意,比如屋顶的倾斜代表着中国人的谦虚谨慎,墙壁的白色代表着中国人的纯洁高尚,庭院的花草树木代表着中国人的热爱自然,门窗的雕刻代表着中国人的追求美好。
在现代社会,虽然高楼大厦林立,但是中式建筑依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中式建筑,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中式建筑的元素。
比如,有些人会在自己的家里装修成中式风格,有些人会在自己的庭院里种植一些中式的花草树木,有些人会在自己的公园里建造一些中式的亭子、假山等。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式建筑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会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我欣赏的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式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脊装饰
• 正脊的两端经常装饰有吻兽,前面宫殿君已经给大家普及过,明 清两朝时,多把它叫做“鸱吻”(在这之前各朝代名称不一), 主要是用于吞住正脊,一来具有实用性,二来也起到美观、避雷 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中,特别是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 中,其屋顶正脊上往往设有各色装饰。除了常见的正脊两端的吻 合正脊中心的宝顶外,在正脊的前后两个立面上,还会雕饰或塑 有花、草或龙等。
庑殿顶
•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 形成弧度,故又称“四阿顶”,宋称“庑殿”,清称“庑殿”或 “五脊殿”,在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 殿堂才可使用,唐时也见于佛寺建筑,之后常用于各类别建筑。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俗称“四面坡”,是 “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庑殿顶出现最早,约出 现于先秦时期。
四椽栿
• 栿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 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 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 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两 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 上图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 为四椽栿。 • 四椽栿的概念其实很简单,托 四架椽子的梁就是四椽栿,同 理托六架椽子的梁就是六椽栿, 托八架椽梁的就是八椽栿,以 此类推。
悬山顶
陈家祠 悬山顶
歇山顶
•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改今称,又 名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 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 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 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 叫收山。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垂脊上有 垂兽,戗脊上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有严格等级限制的。歇 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 大殿。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 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 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
平顶
•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类型。其中抬 梁式结构应用较广,穿斗式次之,井干式结构多应用于产木材地区。 • 抬梁式木结构 主要是沿建筑进深方向前后立柱,柱端架梁;梁上立瓜 柱(即短柱,因有做成瓜形的,所以称瓜柱),瓜柱上再架梁;再立瓜柱、 架梁……;层层叠垛而成。梁的长度,自下而上,逐层缩短。在最上一梁的 中部,立脊瓜柱。两梁间高度按照一定规律,自上而下逐层递减(即宋朝 的举折)或自下而上递增(即清朝的举架),从而形成了古建筑屋面具有 的优美柔和的曲线(图1 [抬梁式木结构]
• 和普通人字形屋顶一样,卷棚式屋顶也可以处理成硬山、悬山、 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 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特 别是单檐卷棚悬山式屋顶,属于较为简单的卷棚顶,大多出现在 园林建筑中,更添园林的优雅韵味。
卷棚悬山式屋顶
单坡顶
• 单坡顶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它与我们常见的两面坡屋顶有较 大的不同,但从一面来看又有极大的相似性。我们甚至可以说, 单坡屋顶就像是两面坡屋顶被从中间一切两半了。单坡屋顶一般 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在已发掘的商代宫 殿遗址中,可以看到在商代即有单坡顶的廊子了。而现在的陕西、 陕西等地的农村,许多居民仍然使用单坡式的屋顶,称为现今较 富有特色的一种居民形式。
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
•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 “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歇山式屋顶在具体形式上又有最疾奔 形式的单檐歇山顶,以及变化形式的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 檐歇山顶,还有最上面的屋顶可以不设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 歇山顶等多种形式。
重檐歇山顶
梁园 重檐歇山顶
中国传统民居屋顶
• 我国古建筑屋顶常见 的五种构造方式,即 硬山、悬山、庑殿、 歇山和攒尖建筑木构 架;屋檐有单层、双 层和多层形式。这样 两项组合起来屋顶样 式有了更多的变化。 屋顶样式出现的顺序 据考证推断为庑殿、 悬山、歇山最后为硬 山。
硬山顶
•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屋 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 齐,或高出屋面。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 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 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 间。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 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硬山顶出现较晚, 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 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 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水,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 南方则多用悬山。
正定开元寺旧山门 明清 硬山顶
陈家祠
硬山顶
悬山顶
• 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 山”、“挑山”,又名“出山”,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 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 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 山或出山),多用于民间建筑和次要地位的建筑如神橱、神库、 配殿等,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悬山顶一般有 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 出不同的装饰。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 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单坡顶
平顶
• “ 平顶”简单地来说,就是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既包 括水平,也包括中间顶部略有突出,或是屋顶为一面坡式,当然 这种“一面坡”与单坡顶是不同的,它没有单坡顶屋面那么大的 坡度。平顶建筑主要常见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这 些地区干旱少雨,较为适合建筑平顶房屋。平顶的做法是先安檩、 钉椽,然后在椽子上铺设苇草、秸秆或是铺板等,其上再用土和 草墁成灰顶。而最为讲究的做法是用方砖铺顶。
攒尖顶
卷棚顶
• 卷棚顶,即卷棚式屋顶,又称元宝顶,是古代中国建筑的一种屋 顶样式。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 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 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 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卷棚顶
卷棚悬山式屋顶
•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 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 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 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
庑殿顶
攒尖顶
• 攒尖顶,cuán,即攒尖式屋顶,宋称“撮尖”、“斗尖”,清称 “攒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其特点是屋顶为锥 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 阁和塔等建筑。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 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四角、 六角、八角等式样。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 小。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 穿斗式木结构 在中国南方各地的建筑中用得较多。它的基本组 成构件是柱与穿枋(也称穿)。穿斗式木结构是沿建筑进深方向 立柱,柱头直接承檩
• 井干式木结构 用原木(或方木)叠垛而成的结构,大多将原木 经简单加工,纵横叠垛,形成一个矩形空间。
斗拱:
•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正脊装饰
垂脊
• 垂脊:在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 都叫做“垂脊”。而在歇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和戗脊外的屋脊 都叫做“垂脊”。垂脊都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在垂脊 上经常会安置一些“小物件”,如故宫太和殿的垂脊上,就安放 着十个小神兽,它们一来是作为瓦钉的装饰物,有固定住琉璃瓦 的功能,同时根据数量的不同,还代表着大殿的等级。俗称它们 为“垂脊兽”。
雀替
•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 “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指置于梁枋下与立柱相 交的短木,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 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 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
雀替
飞檐
• 飞檐是汉族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 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 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 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汉族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 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 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 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 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中国民居欣赏
目录
• 传统建筑屋顶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传统屋顶木结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 传统屋顶木构架种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 传统屋顶装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 传统窗户及窗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 传统大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 传统民居建筑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