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合集下载

3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3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 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 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上片由八年之前追忆而来;下片折回送别主题,借 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抒发自我怀 抱。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 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使词在酒筵歌席之 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 词开了先路。


《采桑子》第三首: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第四首:(《作品选》中P299)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范仲淹《渔家傲》(《作品选》中P29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文雅气息更浓,俚俗风味并存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第二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与创新
一、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吴礼部诗话》引《陈氏书录》: 言其词中“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 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
1、在词中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 主要抒写自己听歌饮酒、畅游山水的乐趣, 表现他在饱经宦海浮沉之后的感慨,反映了 他旷达豁达的个性。 这一类词继承了文人化的方向,脱开婉约情 调,向着疏俊的方向发展。

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不 停。 ——晏殊《破阵子》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 ——晏殊《踏莎行》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渔家傲》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晏殊《木兰花》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 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 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相思泪.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范仲淹的词 全宋词》现存范仲淹词五首. 《全宋词》现存范仲淹词五首.范词 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 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为词开辟了崭 新的审美境界, 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生 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 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 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 后山诗话》 尚书郎张先善著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 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 堕飞絮无影" 世称诵之, 影","堕飞絮无影" ,世称诵之,谓 张三影" 之"张三影".
二,张先的词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 眼中泪,意中人" 眼中泪,意中人". 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 用功能; 用功能;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 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初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初期词风的演变
注:刘仲原,指刘敞,字原甫,于嘉祐元年出任扬州知州。《宋史》 卷三百十九《刘敞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 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 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
扬州平山堂
第二节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词
一、范仲淹词

1、范仲淹(989- 1052)生平。字希文, 吴县人。少年生活学 习十分艰苦。大中祥 符八年(1015)进士。 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知延州(今延安), 守边四年。官至枢密 副使,参知政事,实 行‚庆历新政‛。有 《范文正公集》。
西湖早春烟柳图
八月十八钱塘潮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 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 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乙卯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行云:喻游女。


3、张先词的影响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 也。‛ 吴梅《词学通论》:‚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 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
二、欧阳修词
1、欧阳修(1007-1072)的生平 字永叔,四十岁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 永丰)人。少孤贫,用心苦读。天圣八年(1030),晏殊 知贡举,欧阳修进士及第。正直敢言,几遭贬谪。官至枢 密副使,参知政事。卒于颖州,谥文忠。有《六一词》、 《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等。 2、欧阳修词创作 (1)爱情词语长情深。如《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 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肠寸结。直 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清平乐》 《清平乐》) 山接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山接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苏幕遮》)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 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 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 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 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范公偁 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范公偁 《 过 庭录》)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 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欧阳修每 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 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 修服其博。 宋史·刘敞传》 手,修服其博。 (《宋史·刘敞传》)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 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 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 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里。无那! 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里。无那!恨薄情 一去,音书无个! 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 只与鸾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 只与鸾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 抛躲,彩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抛躲,彩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 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柳永 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州 ) 朱 熹 ( 婺 源 ) 谢 枋 得 ( 弋 阳 )
黄 庭 坚 ( 修 水 ) 姜 夔 ( 波 阳 ) 曾 几 ( 赣

柳永

柳永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 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 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 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从它所塑造和描绘的人物上,基本上是一群世俗社会中的芸 芸众生。
士大夫或官 僚生活圈
柳永
市民生 活圈
曾敏行《独醒杂志》: ‚柳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 于枣阳县花山。远近之人,每遇清明, 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 会。‛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不愿穿绫罗, 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四家词选》)
雨霖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欧词代表作
木兰花四首: 心娘自小能歌舞 佳娘捧板花钿簇 虫娘举措皆温润 酥娘一搦腰肢袅
(三)丰富了填词技巧。
1、长于铺叙。 多采用小赋的铺陈手法,把叙事、写景,抒情、
议论熔为一体Leabharlann 层层铺展,反复渲染,淋漓尽致,将情与景表现得异常充分。
李之仪:“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
余。”(《姑溪词跋》)
周济:“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宋
望中酒旆闪闪,一旌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 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 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 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晏殊(情中有思)1.晏殊:字同叔,官至宰相。

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著有《珠玉词》。

2.词风:情中有思晏殊以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去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珠玉词》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已经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

他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的短暂,而这种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晏殊词的情感浓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

(作品分析P29)二、欧阳修对词风的变革(因循求变)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2.欧阳修对词作的变革:⑴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造贬谪,仕途不顺,其表现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辛体验的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此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⑵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通俗化的表现:语言浅近,使用白描,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借鉴和吸收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第二章柳永及北宋前期词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及北宋前期词的演变

三、柳永词的新变(约987—约1053)
南唐降臣柳宜之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永,字耆卿,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 移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仁宗朝进士,官至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耆卿词格固不高,而音 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 役。”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表现都市的繁华风光。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谢处厚:“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 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4. 词史地位
1、在词体上,推动词由小令时代过渡到慢、令结 合的时代。 2、在艺术上,力行雅俗结合手法,开风气之先。 影响及金元曲子、诸宫调,号称“曲祖”。 3、在影响上,苏、李、秦等,特别是周邦彦,都 不同程度地受到柳永的影响。
伤离怀远之中见寥阔高华之气,出入于婉约、清: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生于四川绵州 (今绵阳),吉安永丰(今 属江西)人,故号庐陵。谥 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北宋诗文 革新领袖。 (1)沿着后主词的方向, 以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 (2)开拓词的通俗化审美 趣味,与柳词相呼应。
柳永对宋词发展有重大影响。
1、大力制作慢调。
慢调,即慢曲子。唐时已有慢调,敦煌词《内家娇》104字, 《倾杯乐》110字,亦见于文人词。柳永是第一个大力制作慢调的 人,苏、秦相继,慢调遂胜。 慢调有较大的空间,将抒情、叙事、写景融为一体。作慢调又 须用铺叙手法。使词的表现从感受点化发展到过程描写,层次更为 丰富。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0页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0页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格调,注重 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开始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 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桂枝香》:王安石代表作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 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 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张先词的内容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是对词 的发展方向却有贡献:

一,大量用词来唱和酬答,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提高了词 的文学地位。 二,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词的题材逐 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 泪、意中人也。” 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 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

第三,柳永的词叙写了城市的繁华富庶以及市井风情的丰富多彩。抒发
飘转四方的羁旅行役情怀。

北宋仁宗时代,城市经济发达,物质文明高涨,市民生活活 跃,柳永的词善于体察市民的精神状态,《木兰花慢》、 《瑞鹧鸪》写苏州,《笛家弄》、《倾杯乐》、《透碧霄》 写汴京,都为前所未有。这类题材占了《乐章集》的四分之 一。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5),原名三变,字景庄,更名永,字耆卿。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崇安(今属福建)。及冠入京应试, 未第,游荆楚吴越。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睦州(今浙 江建德)团练推官,历余杭令、泗州判官、灵台令、太常博士等, 官至屯田员外郎。晚年流落,殁于润州。 人称“柳屯田”,又称“柳七郎”。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有 《乐章集》。

第五编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五编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10/2019
15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 长达 212 字。慢词 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 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 213 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
4/10/2019
16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 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 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 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4/10/2019
23
4/10/2019
5


欧阳修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 成分要多些。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 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 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
4/10/2019
6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 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就表现出其性格中 的这个侧面。 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 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其作品朝着通 俗化方向开拓。

4/10/2019
13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重大的变化。 柳永 (987? —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 仁宗景祐元年 进士。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 田”。
4/10/2019
14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 共不过十多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 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 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 头并进。

4/10/2019
21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 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在词的 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而且 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北宋前期词风与柳永新变

北宋前期词风与柳永新变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吕本中《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二、开拓词境的尝试
1.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苏州)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 士。仕至枢密副使、参 知政事。
问: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答: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玉楼春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写登临所感。 ★通过对六朝历史兴亡的反思,表现对现实社会 危机的忧虑。词的表现功能也由应歌娱人转向 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不留痕迹 • 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 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 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 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 烟霞。异日图将好风景,归去凤池夸。
⑸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人生失意、羁旅行役、凄凉心境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导言宋词概说一、宋词兴盛的原因。

1.由词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欧阳炯《花间集序》)词的主要功用是于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是一种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

2.宋初社会安定、城市经济繁荣。

(p10)大城市;取消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

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词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3.宋代社会享乐之风盛行。

士大夫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寇准、晏殊、张鎡、范成大、欧阳修、张先、苏轼等。

4.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

宋代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相整合。

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词体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5.社会对词有广泛的需求。

二、宋词繁荣与成就的表现:1. 全社会普及。

皇帝填词谱曲。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2. 新创词调大量出现。

多达千余种,形式有令、慢、近、犯、歌头、摊破、减字、偷声等。

3. 思想内容有了根本性突破,填写技巧也有了很大提高。

苏、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把诗、文、论、赋中的种种手法都移植到词中: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d.流派众多。

“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等。

婉约派与豪放派:明张綖《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

婉约词:宋词的一大流派。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韵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此种词风沿袭五代而来直到南宋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豪放词:宋词的一大流派,题材广阔,不独描写花前月下,男欢女爱,喜欢以军国大事等重大题材入词,象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4.柳永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 方向发展,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方向 发展。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 自我化的方向进一步开拓深化。
三、柳永对后词人的影响:
柳永
词调的创用 章法的铺叙 景物的描写 意象的组合 题材的开拓
苏轼

雅词长调
秦观

铺叙点染

慢词的


在艺术手法上张,舜大民力《并画成墁功录地》发有展如慢下词记,载增:加了 词的表现容量柳,三扩变大既了以词词的忤表仁现宗能,力吏,部是不柳敢词对 词体艺术手法改发官展,的三最变重不要能的堪贡,献诣,政是府使。他晏成为 词史上里程碑公式曰的:人“物贤。俊填作制曲慢子词么需?有”相三应变的艺 术手法,其中曰首:推“铺只陈如或相曰公铺亦叙作的曲手子法。”如公《望 海潮》。 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遭贬谪,在词中表现出 对人生命运变幻的独特感悟。欧阳修作词是“以 其余力游戏”,但对词作有所革新。这主要表现 在:1.扩大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 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方向开拓, 与柳永词相呼应。
风格上,除了传统的婉丽,还增加了与 其人为人相似的深挚、自然、爽朗、豪放等 不同的色彩,而深挚尤能代表欧词的特色, 正像刘熙载所言:“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 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在词史 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晏殊、欧阳修:词艺的提高与深化
章法结构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宋初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词的发展处于 停滞状态。直到11世纪上半叶晏殊、柳永、欧 阳修、宋祁、张先等人先后登上词坛后,宋词 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此期词坛的发展 趋势是既有因袭继承晚唐五代词风的一面,也 有开拓革新的一面。表现出以小令为主的文本 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 美的审美规范。

宋元文学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宋元文学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 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地位未得到提高,艺术上没有突破。 ❖ 词风类诗风 ❖ 王禹偁词开阔 ❖ 林逋《相思令》(语言朴素)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 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 平。
❖ 柳词后宋词迅速发展
第一节 (北宋前期)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 1、生平: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书一万卷,金石一卷,琴一张,棋一局, 酒一壶,自己一翁)。有《六一居士词》
❖ 2、欧词:革新两方面P29
内容有二:《踏莎行》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生平:“断齑画粥” 《渔家傲》豪放词的滥觞。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叠,共四种。在结构上,小令的字数少,有些是不 分段的。 不分段的词叫“单调”,如李清照《如梦 令》. 中调和长调都分段,分两段的叫“双调”,如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三段、四段的叫“三 叠”、“四叠”。 ❖ “小令”、“中调”、“长调” :毛先舒《填词名 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 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 2、拓宽了词的题材(市民情调的表现、羁旅行役 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1、生平:“下笔千言,出口成章”的神童。
❖ 2、创作:《珠玉词》 1)表现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2) 抒写对生命的忧思: 《浣溪沙》作品选
写富贵不鄙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 风。”
写艳情不纤佻:《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 苦,……”
景中有情,情中有思:《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 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雍容闲雅 “北宋倚声家初祖”。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张先词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如《减字木兰花》:“只恐轻飞,拟倩游丝 惹住伊。” 从词史来看,张先从两个方面改变词的发展 方向,一是大量以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 实用功能,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二是率先 用题序,有70多首词用了题序,缘题赋词, 贴近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 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古今一大转移”。(陈廷焯《白雨斋词 话》)
三、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谥文正。 范仲淹独辟蹊径,写边塞 生活,为词开辟了崭新的 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 贴近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 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 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 滥觞。 代表作《渔家傲》。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这首词写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 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在词的题材上,突破了以往“花间樽前” 的狭窄内容,表现出爱国主题。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 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 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 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 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 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欧词的特点: 1)中正和婉的气度: 2)清新疏淡、自然工致的语言;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 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 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二、张先的词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 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他的词从两个 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 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 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此后 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 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天 仙 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 坛领袖。欧词上承南唐遗绪, 受冯延巳影响。” 但在因循 中有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 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 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 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 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 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 呼应。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一、范仲淹的词 《全宋词》现存范仲淹词五首。范词独 辟蹊径写边塞生活,为词开辟了崭新的 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生活和现 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 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上片写西北边塞风景,紧扣一“异” 字,境苍莽雄阔。下片抒情,抒发将 士忧国思乡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此词能从五代词的宫闱闺阁、楼台亭院, 走向江山塞漠,摆脱浅斟低唱,实发 宋人豪放之先声。

第二章_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_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二、欧阳修
存词241首,《醉翁琴趣外编》、
《六一词》。
六一:‚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 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 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
(一)词学观念
欧阳修对词的认识不高,仍视词为“聊佐清欢” 的“薄技”(《西湖念语》)。
(二)词作内容(有雅俗两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
二、张先 (一)生平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 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 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 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 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 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 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 下)。 一生无大挫折,优游卒岁。与晏殊交情深。 有《张子野词》,存词165首。
解析
上片写西北边塞风景,紧扣一 ‚异‛字,境界 苍莽雄阔。下片抒情,抒发将士忧国思乡的复杂而又 矛盾的情绪。 ①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 此词被欧阳修呼为‚穷塞主之词‛(魏泰《东轩笔录》),沉 郁苍声,思想感情亦与其忧乐观相通。 ②衬托手法。以‚衡阳雁去无留意‛衬托气候的 寒苦。 ③作品境界开阔,风格苍凉悲壮,在宋初词坛上 别开生面。从五代词的宫闱闺阁、楼台亭院走向江山 塞漠,摆脱浅斟低唱,发宋人豪放之先声。

02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02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思考题


1.晏殊词集名为《珠玉词》 2.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3.柳永的“三创”之功 4.柳永词在市民情调上的表现
进一步思考阅读

进一步阅读书目

古籍类:晏殊《珠玉词》、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张先《张子野词》、 柳永《乐章集》 论著类:夏承焘(夏敬观)、唐圭璋、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谢桃 坊《宋词概论》、杨海明《唐宋词史》、吴熊和《唐宋词通论》、程千 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施议对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 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1.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词集名为《珠玉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2.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 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 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主动向民歌学习,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 风格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 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思考题 1.欧阳修对五代词的革新 2.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Leabharlann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2、描写都市繁华、市井风情。 《望海潮》 3、叙写人生羁旅情愁

《 雨霖铃》、《八声甘州》、《少年游》

(三)表现手法之创新 1、语言表达上: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 大量市井词汇:你、 伊、消得、甚时向、便只合、 长只恁、好生地、恁、处、怎、得等大量出现。


2、表现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陈廷焯:能至此,绝倒绝 倒”(《词品》)。 王国维: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 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 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 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 余平生所得意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 集》卷三十七
3、结构方式上:善于设置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 构;大量运用“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的体段配置 模式。

三、柳永词的影响
柳永词在当时影响很大,宋人叶梦得《避 暑录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 词”。

一、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 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官至屯田员外郎, 故世称柳屯田。自称“白衣卿相”、 “奉旨填 词柳三变”。有《乐章集》。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北宋前期词的发展:
一方面是对五代词风的传承:晏殊、欧阳 修等。 另一方面是对五代词风的变革:以柳永、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为代表。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 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 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 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 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 有这景致也无?’” • ——吴处厚《青箱杂记》
• 《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 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 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 一、宋初词坛概况 • 宋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没有随着新 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如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国 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寖复全盛,而 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 无情弃,不能羞! • ——韦庄《思帝乡》
•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 《集古录》一 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 间,是为六一。 (《三朝言行录》)
• 欧阳修诗文洗净浮艳,重在写景抒怀, 而词却主要存在着士大夫共同的“词为 艳科”的观念。 • “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 伎,聊佐清欢”(《采桑子· 西湖念语》)
பைடு நூலகம்
• 直到11世纪上半叶(主要是真宗、仁宗两 朝),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 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 二、晏殊与《珠玉词》 • (一)晏殊的生平
•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 江西)人,七岁能属文,十四岁以神童应 举,真宗赐同进士出身,为东宫伴读。后 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号 元献,世称晏元献。著有《珠玉词》,今 存词140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晏殊(情中有思)1.晏殊:字同叔,官至宰相。

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著有《珠玉词》。

2.词风:情中有思晏殊以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去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珠玉词》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已经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

他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的短暂,而这种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晏殊词的情感浓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

(作品分析P29)二、欧阳修对词风的变革(因循求变)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2.欧阳修对词作的变革:⑴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造贬谪,仕途不顺,其表现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辛体验的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此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⑵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通俗化的表现:语言浅近,使用白描,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借鉴和吸收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范仲淹、张先和王安石对词境的开拓一、范仲淹(开辟新境)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范仲淹对词境的开拓:范仲淹曾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也改变了他之前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

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二、张先(贴近日常生活)1.张先:字子野,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一生官运虽不亨通,但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挫折,精力强健,因而一生流连风月,听歌看舞,优游卒岁。

张先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著有《安陆集》,长调颇多。

2.张先词的特色:长于表现歌舞艺术的精妙;善于通过物影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并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3.张先改变词的发展方向:⑴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以前文士在日常交际中多用诗歌唱和赠答,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妓演唱。

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

⑵用题序,将日常生活生活引入词中。

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交代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受张先的启发。

正因为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三、王安石(向诗风靠拢)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王安石词风:王安石的词已脱离晚唐五代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同时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一、柳永: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婉约派创始人物。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二、柳永对北宋词发展的影响/艺术成就(具体分析详见P33-38)1.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唐五代词坛以小令为主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较小令篇幅体制扩大,相应的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词的体式】2.在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音乐声腔】3.柳永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

(具体分析P34)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

另外柳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

【词的内容】4.柳永词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语言表达】5.柳永词在表现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在时间结构上,柳永把过去、现在、将来所构成的单线结构,扩展为由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形成回环往复的多重时间结构。

周邦彦、吴文英都受其影响把这种结构加以发展变化。

在空间结构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表现手法】6.柳词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尤其是他那些“尤工羁旅行役”的作品,比较全面的展现了词人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心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稍后的苏轼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开拓深化的。

【题材取向】【论述题】1.试分析欧阳修词作题材的多样性。

答:词自唐末五代以来逐渐被定格为‚艳科‛,惟独李煜亡国之后在词中倾吐了内心所有的悲苦,欧阳修是继李煜之后的另一位个性张扬的词人,他在词的创作领域,时常突破‚艳科‛的藩篱,率意表现自己的性情怀抱,为苏轼词‚诗化‛革新开辟了道路。

首先,欧阳修抒发了人生不得意的牢骚不平,其中有时光流逝的哀伤、仕途风波的忧患,更有对前景的达观和生命力的张扬,塑造了极富个性特征的自我形象。

如《临江仙》写他的仕途坎坷,而《朝中措·平山堂》则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个人气质,词中所描述的是自己在扬州任上的豪纵形象,‚文章太守‛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之豪情,是一种极度自信的表现。

其次,欧阳修描写山川景物的小词,以赏心悦目的眼光看待外景,对四时山水景色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词人生活的乐观态度。

著名的有《采桑子》10首。

以美好乐观的心境对待自然,传统的‚悲秋‛意绪在词人手中也有了改变,如《渔家傲》便是对秋日景象的品赏。

再次,他比较早地将咏古咏史题材引入词中。

咏古咏史时往往涉及到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这样的题材内容显然由诗来承担比较合适,在词中十分罕见。

欧阳修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的史识不仅仅见之于诗文,他的词也较早地接触到咏史的题材,如《浪淘沙》(五岭麦秋残)批判了唐明皇的纵欲误国。

其四,宋词是歌舞升平中的产物,都市的繁华有时就会作为歌舞的背景在词中出现,从而渲染了社会的太平。

欧阳修也有描摹都市繁荣景象的作品,《御带花》就是写京城元夕的热闹。

在北宋前期,欧阳修词的题材最为丰富多彩。

受词坛创作主流倾向影响,欧阳修的词主要表达的依然是‚艳情‛相思,但词人张扬的个性也处处留下痕迹,词人并不以某一类题材自我限制,当情感激涌而来时,就随意地在词中自由抒发。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强调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首先是题材开拓方面的积极作为,才有了‚疏隽‛的气象。

所以,在词的创作途径拓展方面,欧阳修启发了苏轼。

2.为什么张先的词被称为‚古今一大转移‛?答:张先词的内容虽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以前的文士日常交际中只用正统的诗歌来唱和赠答,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妓演唱。

而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文士的社交场合中,也常常用词来酬唱赠别,代表作有《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等,这类赠别唱和之作,艺术上未必都很精致,但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人词中。

他现存165首词,有七十多首用了题序。

有的词序文字颇长,有一定的叙事性,如《木兰花》:‚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

今岁还乡,南园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

,‛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正因为如此,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张先的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3.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答: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唐五代以至宋初,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