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话简介
杭州方言——精选推荐

杭州⽅⾔ 杭州话,是⼀种北⽅官话和南⽅越语的糅合。
了解杭州话,着重是对地⽅⽂化的打捞、保存、记录,继以传承复兴。
有两个新杭州⼈想学杭州话,问我“拷⽡⽙⼉”、“靠位⼉”啥格意思?杭州⼈在谈天中会出现⽊佬佬的“⼉”字,从两个字、三个字的“袋⼉、袜⼉、棒⼉、鸟(⾳巧)⼉、吊嘴⼉、酒⽔⼉”到七⼋个字的“头⼉脑⼉顶⼉尖⼉(夸奖最好的⼈和事)”和“夜饭吃饱吹腮⼉(侃⼤⼭、吹⽜)”,杭帮杭腔有乐感有韵味,下⽂罗列⼀些带⼉字的杭州话,与诸君互学、交流、品味。
先读读报上的两⾸童谣。
《⼤⼈的希望》是这样写的:“爸爸让我长⾼点⼉/妈妈让我考好点⼉/⽼师让我多学点⼉/奶奶让我多吃点⼉/哎呀呀/我就是想要痛痛快快玩点⼉”// 还有⼀⾸题⽬叫《杭州⼩伢⼉歌》:“杭州⼩伢⼉/西湖⾥⾯划船⼉/⼴场上⾯放鹞⼉/公园看花⼉/爬⼭抓抓⼉// 春天有柳条⼉/夏天有荷花⼉/秋天踏黄草⼉/冬天堆雪⼈⼉//⾖瓣⼉/⾹肠⼉/有个故事叫葱包烩⼉// 盐花⼉/葱花⼉/清清爽爽鱼丸⼉// 摆桌⼉/搬凳⼉/放好筷⼉瓢羹⼉/杭州伢⼉搞搞⼉//。
” 杭州话中有的“⼉”字嵌在词语当中,我称之为“夹⼼饼⼲”,如:杭⼉风、芡⼉粉、门⼉布、把⼉柴、贱⼉饭、锞⼉纸和滚得⼉势圆等。
话说杭州有个踏⼉哥,家住孩⼉巷,⽣活做好回家烧了三碗下酒菜,⼀碗筒⼉⾻,⼀碗瓢⼉菜,⼀碗烤⼉鲞,⽤筒⼉⾯做了⼀碗⽚⼉汆(⾮川),绍兴⽼酒弥弥(mi)。
⾝旁⽴着三个⼩伢⼉,⼀个吃棒⼉糖,⼀个吃枣⼉⽠,⼀个在骂⼈:“你个⾖⼉⿁”。
带⼉字的杭州话四个字的俯拾皆是:⼀把茶壶4个“⼉”:茶壶嘴⼉,茶壶盖⼉,茶壶柄⼉,茶壶底⼉。
⼀个⼿字有:⼿指头⼉,⼿指甲⼉,⼿底板⼉,⼿底⼼⼉。
再说有个学⽣⼦⼉,拨好算盘⼦⼉,摇起摇⾻冬⼉(拨浪⿎),玩⼀回打⽔漂⼉,再捏泥⼘头⼉,穿双拖鞋⽙⼉,露出脚趾头⼉,搬张⾻牌凳⼉,⾷祭(吃)起沙爆⾖⼉,望着马路对⾯,看见⼀股脑⼉⾛过来⼀个外国佬⼉。
晒晒“⽜⼤嫂奇遇记”:阿嫂拎只菜篮⼉,⼿上戴付镯⼉,称了半⽄虾⼉,捎上点⾁丸⼉、鱼丸⼉。
浓浓乡情——方言翻译(含答案)

• 21十五到6 A.从15到6 B.15加6 C.脑子有问题 • 答案:C
D.15和6
• 22.有趣得煞 A.死得有趣 B.患得患失 C.得意忘形 D.有得有失 • 答案:C • 23.海马屁打十仗 A.小题大作 B.海洋战争 C.某一品牌的深海鱼油 D.海马 放的屁 • 答案:A
• 24、乌乱毛糟 A.一艘有毛的乌蓬船 B.酒糟长毛了 C.乱七八糟个豆,再种一个豆 B.这里一把,那里一把 C.这里, 那里 D.阿里巴巴的儿子 • 答案:C
• 13.丧翻 A.索性 B.遗失药方 C.长方形 D.没办法 • 答案:A
• 14.牙头 A.牙齿的头 B.笑掉牙 C.酸倒牙 D.晚上 • 答案:D • 15.小西死 A.大西瓜 B.小西瓜C.小孩 D.M Love • 答案:C • 16.后西 A.什么 B.拉稀 C.掼东西 D.死了 • 答案:A
• 17.脑西 A.脑子进水 B.往西 C.一种脑病 D.位于西面 • 答案:A
• 18.头耸 A. 第一个死的人B. 找死C. 傻瓜 • 答案:C • 19.吃力煞 A. 卖力的是B.食品的品牌名 C.很累 D.我要吃肉 • 答案:C • 20.发靥 A.章光101 B.黄瓜洗面奶 C.发酵粉 D.好笑 • 答案:D
方言翻译——单选题:
• 1.个佬倌 A.老饲养员 B.离休干部 C.老公 D.这个人 • 答案:D
• 2.那个套 A.设个圈套 B.编织口袋 C.打个结 D.怎么样 • 答案:D • 3.上毛子 A.上茅房 B.头发 C.上毛的儿子 D.上一次 • 答案:D • 4.牙牙 A.牙齿B.丫丫C.鸭子D.爷爷 • 答案:D
• 5.搞七捻三 A.三和七的哥赫巴德猜想B.乘法口诀C.拎不清 • 答案:C
萧山话与普通话对照

上就——上午日里——白天爱就夜快夜头葛半上半;本来——前回旧年子——去年动雷——打雷豁闪——闪电落雨落雪小厘花大姑娘小宁——小孩子爸爸——父亲姆妈——母亲啊牙——爷爷娘娘——奶奶阿哥阿弟阿姐阿妹阿舅——舅舅娘近——舅母老公——丈夫老磨——妻子老头子丈姆娘个老倌十骨头跷脚佬——瘸子油咙——嗓子、喉面孔——脸额角头——额伯丢——鼻子污资头颈手膀大脚膀擦膊厚饭——指下饭的菜菜馒头——菜包子肉馒头——肉包子烧酒——白酒老酒开丝漏谷黄豆番茄洋露那——马铃薯、土豆收湖桃——山核桃老雄鸡——公鸡鸡娘——母鸡麻雕——麻雀曲蟮犭活狲弄堂窗门瞒坑捣地——院子炉胎——楼梯秋丢——抽屉戏文——戏剧造话上顶后底漂亮难看发咽——滑稽活奉——脏壮(指动物)——肥长(人长)——高狭——窄阔——歇——否huai吃力撒发靥——可笑、好笑难为情——害臊活滥湿——很湿懒撒——很凉墨黑讨老某够老公——出嫁生病叠——病了肚皮杂——泻肚子看毛病——看病遭瓜机——搔痒做山或七酒七烟七愁户月罢门风,倒脸——丢脸寻事体——找岔吵热——吵架拎起来——提起来困高歇一歇埋——晓得有数记牢——记住粘牢——粘住斗为至——故意担给——打嗝吃否落——不能胜任摆、安用场跌落叠寻着叠后噶光后浪头——什么地方后伙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做后西——做什么再会,过些噶见——等会儿见同道一关鱼打一记——打一下一滴滴——一点儿一息息——一会儿杀瘟猪一敲竹杠毒头——傻子,精神有毛病的人。
杭州话的语音和词汇特点

------------学说杭州话-杭州话的语音和词汇特点-------------杭州话的语音和词汇特点杭州话使用的范围不大,大致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
在这个范围之内,约有一百万人说杭州话。
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点之一。
杭州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方言。
由于杭州话受外来方言的影响,与同片诸方言相比较,显得有许多特点。
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外籍居民已超过土著。
当时南渡士民带来以汴梁为主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影响。
终于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了不小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北方话色彩。
其次,清政府被推翻后,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再次,对杭州话影响较多的是绍兴话。
绍兴有句谚语:“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是说绍兴人来杭贩卖物品或经商定居的多。
杭州也有一句谚语:“杭州萝卜绍兴种”,是说有很多杭州人的祖籍在绍兴。
绍兴人多了,绍兴话对杭州就有了影响。
一、语音特点l 家、嫁、交、江等字,杭州话只有[t -]声母一读,吴语湖嘉方言则有[K-][t -]两读,吴语有的地方只有[K-]一读。
2 古日母字“儿、二、耳”等字都只有[ l]一读,相当于吴语其它地方的文读,接近北京话,而吴语其它地方的白读多读鼻音自成音节或鼻音[ -]声母。
古日母字“热、人、软、肉”等字声母也不读[ -]声母,与吴语其它方言不同。
3 古明母字“蚊、问”杭州读[cven] [ven ],不读[m-],与吴语的湖嘉地区及多数地方都不相同。
4 杭州话韵母[ ]自成系统。
它可以单独与声母拼音,如:猪[ ]、举[ ]、书[ ],又可以作为介音与其它韵母拼合组成音节。
萧山话与普通话对照

萧山话与普通话对照日里——白天爱就——中午夜快——傍晚夜头——夜晚肮刚;同芒照——刚才葛半——现在上半;本来——前回旧年子——去年辰光、时光——时候动雷——打雷豁闪——闪电落雨——下雨落雪——下雪雪烊化叠——雪化了小厘花——男孩大姑娘——女孩小宁——小孩子爸爸——父亲姆妈——母亲啊牙——爷爷娘娘——奶奶阿弟——弟阿姐——姐阿妹——妹大(二、三•••小)伯——大(二、三•••小)伯父阿舅——舅舅娘近——舅母老公——丈夫老磨——妻子老头子——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老头——岳父丈姆娘——岳母个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汉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十骨头——贼跷脚佬——瘸子油咙——嗓子、喉面孔——脸额角头——额伯丢——鼻子污资——眼珠头颈——脖子手膀——胳膊大脚膀——大腿擦膊——光膀子厚饭——指下饭的菜菜馒头——菜包子肉馒头——肉包子烧酒——白酒老酒——黄酒开丝——温水漏谷——玉米黄豆——大豆番茄——西红柿洋露那——马铃薯、土豆收湖桃——山核桃老雄鸡——公鸡鸡娘——母鸡麻雕——麻雀曲蟮——蚯蚓犭活狲——猴子弄堂——胡同窗门——窗户瞒坑——厕所捣地——院子炉胎——楼梯秋丢——抽屉戏文——戏剧造话——假话上顶——上头后底——下头漂亮——美难看——丑发咽——滑稽活奉——脏壮(指动物)——肥长(人长)——高狭——窄阔——宽尽该、蛮、也算——很歇——差否huai——顽皮吃力撒——累发靥——可笑、好笑难为情——害臊活滥湿——很湿懒撒——很凉墨黑——漆黑慢慢志来——慢慢地来好好得得——好好地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讨老某——娶媳妇够老公——出嫁生病叠——病了肚皮杂——泻肚子看毛病——看病遭瓜机——搔痒做山或——干活儿七酒——喝酒七烟——抽烟七愁——喝茶户月——洗澡罢门风,倒脸——丢脸寻事体——找岔吵热——吵架拎起来——提起来困高——睡觉歇一歇——休息埋——玩儿晓得——知道有数——懂了记牢——记住粘牢——粘住斗为至——故意担给——打嗝吃否落——不能胜任摆、安——放用场——用处跌落叠——遗失了寻着叠——找到了后噶光——什么时候后浪头——什么地方后伙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做后西——做什么再会,过些噶见——等会儿见一芒、两芒——一次、两次同道——一块儿一床棉皮——一条被一部汽车——一辆车一关鱼——一条鱼打一记——打一下一滴滴——一点儿一息息——一会儿杀瘟猪一敲竹杠毒头——傻子,精神有毛病的人上噶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牵煞煞——谓忸妮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寻事头——作梗,或寻衅。
——杭州方言大观:

——杭州方言大观:【夯八郎当】:含义是——统统、全部。
杭州人为了强调语气或者为了增加聊天的风趣,常常拿“夯八郎当”与另一个词汇“谷络三门”叠加使用。
例句:我袋儿里夯八郎当、谷络三门只有一八龙连。
注:杭州话“八“、“百”不分,“一百”的发音是“一八”;“龙连”即是铜钿、钞票的意思。
【谷络三门】:含义见上,与“夯八郎当”词义相同。
【刻极】:刻薄、恶毒、极端、刁钻、损人,含义与国语中的“刻毒”有些相似,但程度和严重性要比“刻毒”轻。
例句:你做事体有点刻极相滴(的)。
【木劳劳】:按照杭州话的发音,也可以写成“木牢牢”。
含义是——许多、很多的意思。
例句:你格(这)趟生意,钞票肯定称(挣)了木劳劳。
【推板】:1.差的、不好的。
2.相差。
3.或者是作不厚道、不仗义、不帮忙解释。
语境不同含义也有区分。
例句1:你艮朝(今天)买的蕃茄嘎推板的,其中有两只是烂的。
(译:你今天买的西红柿那么差的,其中有两只是烂的)。
例句2:老张同他们老婆推板三岁,老张大三岁。
(译:老张跟自己的老婆相差三岁,老张比老婆大三岁)例句3:张三这个人做人冒(很)推板嘞,他同我混充是几十年的赤卵弟兄;自从前两年他当了个副局长以后,就头蛮大屁活臭。
上个月,我门(的)阿弟一点小事托他帮忙,他都不肯帮。
(译:张三这个人为人很差的,他跟我居然还是交往了几十年的好弟兄;自从前两年他当上了副局长以后,就自以为多少了不起了似的。
上个月,我为了我弟弟一点小事托他帮忙,他都不肯帮)。
【模子大】:个子高大。
例句:老李模子生得大,一般的人同他打架儿,都不是他的对手。
【靠得牢】:1.可靠,稳重的意思。
2.质量过关、可靠。
例句1:我做事体(事情)向来都是靠得牢的,你放心好了。
例句2:上个月我买了只新手机,是华为P30。
手机我相信华为,华为的质量靠得牢。
【老甲鱼】:指有城府有能耐,比较难对付的人;或很难被别人左右、忽悠的人。
例句:他葛只(这只)老甲鱼,一般人是吃他不光的(一般人是对付不了他的)。
萧山方言土谚语

1闲事少管,饭吃三碗:意思是不应该过多干涉别人的事务,同时也要懂得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1
2杀鸡用牛刀,打鸟用大炮:比喻做事情不恰当或不必要地使用超出常规的方法或手段。
3七对八对,裤裆对开:形容一对夫妻非常般配,就像裤子上的口袋一样对称。
4大话三十三,南瓜当唎饭:形容某人的话很多,但内容空洞,毫无价值。
5歪瓜烂桃子,越烂越好吃:比喻有些东西虽然不够完美,但有时候却更加吸引人。
6老表管老表,钞票管钞票:强调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帮助,金钱也是重要的互助工具。
7做人来嬉戏,迟早要回起:告诫人们不应该只顾眼前快乐,而忽视长远利益。
8儿子像娘,金子打墙:比喻儿子的性格随母亲,而金的珍贵在于它的稀有性。
9鼻头涕它它,黄包车拉拉:形容一个人的鼻子红红的,好像涂了一层鼻涕,就像是黄包车上拉车的样子。
10神气勿灵清,污咂两百斤:形容一个人的脸色不好看,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萧山话简介

萧山话简介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
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语音萧山话有29个声母,45个韵母,8个声调。
现在单个字读6个调的较为普遍,读8个调的人已较少。
表一:萧山话声母塞音p p’ b d t t’ g k k’塞擦音dz ts ts’ dʑtɕtɕ’ ʑ擦音v f z s ɕɦh鼻音m n ɲŋ边音l ʔ表二:萧山话声调声调(一)8个调声调(二)6个调调类调值调类调值阴平445 平声445阴上44阳平23 上声13阳上13阴去53 阴去53阳去31 阳去31阴入 5 阴入 5阳入 2 阳入 2词汇萧山方言词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同义的词,如“太阳”“风”“山”等;第二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如“顺手”(右手)等;第三类是普通话里不见或偶见,而在萧山话里常用的词,如雪雹子”(冰雹),“年脚边”(年底)等。
人称代词:萧山话的人称代词是由韵母的曲折变化构成复数,单、复数的形态变化显得较为规则。
形容词:萧山方言中AAB式重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使用很普遍。
2萧山话历史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现代的吴语,仍然保存着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现在吴语中的“浊音”包括“清音浊流”(分布在北部吴语区)和“真”浊音(分布在浙南)。
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萧山人学普通话特别难的原因之一,但是方言有方言的优势,有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萧山方言,他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点,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
萧山方言不仅与古汉语有联系,与现代汉语也有相同之处。
萧山话与普通话对照

上就—上午日里一—白天爱就—中午夜快一傍晚夜头一—夜晚肮刚;同芒照一—刚才葛半现在上半;本来前回旧年子去年辰光、时光时候动雷打雷豁闪一—闪电洛雨卜雨落雪一—下雪雪烊化叠一一雪化了小厘花——男孩大姑娘女孩小宁一—小孩子爸爸父亲姆妈母亲啊牙一爷爷娘娘一一奶奶阿哥-兄阿弟一一 -弟阿姐一一 -姐阿妹一一 -妹大(二、三???小)伯一―-大(二、三:???小)伯父阿舅一一 -舅舅娘近一― -舅母老公一― -丈夫老磨-妻子老磨老头子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老头J 泛指老年男人.丈人老头 : 岳父丈姆娘-一岳母个老倌— -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汉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十骨头一—贼跷脚佬-瘸子油咙一一一嗓子、喉面孔-脸额角头一—额伯丢-鼻子污资一一 -眼珠头颈一— -脖子手膀一一胳膊大脚膀-一大腿擦膊-光膀子厚饭一- -指下饭的菜菜馒头- -一菜包子肉馒头一-一肉包子烧酒-白酒老酒-黄酒开丝一―-温水漏谷一- -玉米黄豆一―-大豆番茄-西红柿洋露那- -一马铃薯、土豆收湖桃-山核桃老雄鸡- -一公鸡鸡娘-母鸡麻雕-麻雀曲蟮一一-蚯蚓犭活狲——猴子弄堂一—-胡同窗门-窗户瞒坑-厕所捣地-院子炉胎——楼梯秋丢——抽屉戏文——戏剧造话一一假话上顶一一上头后底一一下头______漂亮美难看一一丑发咽一一滑稽活奉---- 脏壮(指动物)――肥长(人长)-- 高狭一一窄阔--- 宽尽该、蛮、也算——很歇一一差否huai --- 顽皮吃力撒一一累发靥一一可笑、好笑难为情一一害臊活滥湿一一很湿懒撒一一很凉墨黑一一漆黑慢慢志来---- 慢慢地来好好得得一一好好地糊达达、糊里达喇----- 粘粘糊糊讨老某一一娶媳妇够老公---- 出嫁生病叠——病了肚皮杂一一泻肚子看毛病——看病遭瓜机一一搔痒做山或一一干活儿七酒——喝酒七烟一一抽烟七愁——喝茶户月一一洗澡罢门风,倒脸一一丢脸寻事体——找岔吵热一一吵架拎起来一一提起来困高——睡觉歇一歇---- 休息埋一一玩儿晓得一- -知道有数- -懂了记牢一- -记住粘牢- 粘住斗为至- -—故意担给打嗝吃否落- -—不能胜任摆、安- 放用场一- -用处跌洛叠- -—遗失了寻着叠——找到了后噶光- -—什么时候后浪头- -—什么地方后伙头- 什么化样,什么东西做后西- -—做什么再会,过些噶见一一等会儿见一芒、两芒一一一次、两次同道一一一块儿一床棉皮---- 一条被一部汽车一一一辆车一关鱼__一条鱼打一记__打一下一滴滴__一点儿一息息---- 一会儿杀瘟猪一敲竹杠毒头一一傻子,精神有毛病的人。
萧山方言的特殊语序

萧山方言的特殊语序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该方言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意义的词或句子,语序与普通话不同。
刘丹青认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语序类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句结构语序,二是介词类型(2001)。
简单地来说,世界语言的语序主要有VO和OV两种类型。
同普通话一样,萧山方言属于VO型语言,其可推测出的参项有些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但也是一种不典型的VO语言。
萧山方言与普通话同属SVO型语言,为什么语序会与普通话不同?下面我们以语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析萧山方言的特殊语序,挖掘其类型特色与形成原因。
本文用例均以萧山城厢方言为准。
一、语素倒置萧山方言的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存在语素倒置的现象。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偏正结构中,有时还具有“大名冠小名”的特征,即形成“中心语素+修饰语素”的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与普通话相应的词意义相同。
例如:萧山方言:菜干、牢监、历日、料作、菜蔬、人客、气力、闹热、欢喜、替代、俭勤、适合普通话:干菜、监牢、日历、作料、蔬菜、客人、力气、热闹、喜欢、代替、勤俭、合适以上两类例子在萧山方言中都可以使用,只是前者主要用在比较老式的口语或俗语谚语中,比如“罚愿罚得灵,牢监无罪人”“榫卯勿对,气力白累”“狮子挂摇铃,闹热在后头”“男俭勤,耜头角浪出黄金;女俭勤,猪栏角头出白银”;而后者则用在较为新式或正规的场合,即两种语序的词有“文”和“白”的差异,可以视为文白异序(汪化云,2005)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菜蔬”和“人客”,它们和“菜干、牢监、历日、料作”的结构相同,但是词义与普通话相应的词不同。
“菜蔬”的词义扩大了,还兼有肉类、水产、海鲜、副食品等各类食物的意思。
“人客”,仅指“前来拜访或作客的人”,词义缩小。
根据Greenberg类型学的观点,萧山方言“中心语素+修饰语素”结构符合VO 语言核心在前的特征;至于“文白异序”现象,则反映了在方言接触过程中北方官话不典型VO语序对萧山方言的影响。
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

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作者:胡需恩赵则玲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选取萧山方言中9个具有代表性的合音词,在分析其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语音和语用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萧山方言合音词语音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
合二字之音为一字音者,谓之合音词。
它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的意义,语音形式小而词语意义大,既经济又实用。
方言中的合音词现象比较常见。
萧山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在汉语方言词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根据方言差异,内部大体可分为东、南两小片,东片语音与绍兴方言较为接近,南片语音除个别乡镇受到诸暨、富阳口音影响外,其他基本相同。
本文记录的是笔者于2009年10~12月在调查萧山方言东片益农点后,所采集到的9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合音词。
本文拟对这些合音词的构成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语音、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一、合音词构成分析合音词的构成是取自两个音节,两字合音之后,其外在结构比较特殊,基本上是两个字的字形合为一个形体庞大、笔画繁多的一个字的字形,有的则是有音无字,本文采用同音字替代。
我们把合音词合音前的词称为原词,合音词用字一般情况是两字合为一字,或用同音字。
例句是萧山方言的说法,表一括号内相当于普通话的意思。
见表一:表一:原词合音词句例只要[ʨiʔ4iɒ33] 只要[ʨiɒ335] 感冒哉只要多吃开水会好咯。
(感冒了只要多喝开水就会好的。
只有[ʨʔ4 ɦi11] 只有 [ʨ伊只有七岁嘞,就会烧饭哉。
(她只有七岁,就会烧饭了。
)勿会ʔ2 ɦue11] 勿会 [fe335] 爿天介好,勿会落雨咯。
(天气这么好,不会下雨的。
)勿用ʔ2 ɦioŋ11] 勿用[foŋ335] 东西勿用还哉,算我送拨偌咯。
(东西不用还了,算我送给你的。
)勿要ʔ2iɒ33] 勿要[fiɒ335] 作业勿要做,书怕读得好咯?(不愿意做作业,怎么能读好书?)勿可ʔ2 k‘o33] 勿可[k‘o335] 偌勿可打哉,伊有数错哉。
有关于萧山话的知识

有关于萧山话的知识
萧山话是一种属于浙江方言的方言,主要在杭州市萧山区一带使用。
萧山话与其他方言的区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
萧山话的语音比较独特,带有一定的喉鸣音和鼻音,富有节奏感。
萧山话的词汇也比较丰富,有很多独特的词语。
比如“蛤蛤”(表示惊讶、不可思议),“扯踢”(表示闲聊、唠嗑),等等。
此外,萧山话的语法也有一些特点,比如名词前面加上冠词“个”,动词短语后面加上“啷个”等表达方式。
总体来说,萧山话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严凌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萧山的地理位置文化涵养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经过适当举例归纳对比萧山市区及沙地围垦等地比较小范围中的方言变化此外本文也列举了一部分具有萧山方言特色的词缀现象通过对词缀的分析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的特色关键词萧山方言词缀吴语导语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隔钱塘江与杭州余杭海宁相望2001年月据《萧山县志》记载萧山的语言体系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超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掺杂着富阳词汇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现如今超山已归入余杭欢潭也已经改名为进化许贤已更名为蜀山西兴已划为滨江区但萧山的方言却依旧有着其鲜明的特色这一特点在词缀中也有较多的凸显本文拟从对词缀的分析中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特色词缀是词与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种类词缀的语义已经开始虚化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词缀那样的虚化程度在萧山方言中与普通话较为一致的词缀则多为典型词缀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则以类词缀居多下文将简要介绍各类词缀在萧山方言中儿老作为词缀的现象则比较少阿与儿似乎有一种制约关系就绝大多数方言而言这两个词缀不同时出现《助字辨略》说南人称阿北人称老以及赵元任先生的《国语字典》中也曾提及阿专名词的前附语通行于中部和南部诸省相较于一江之隔的杭州则在方言中出现了较多以儿作词缀的现象如小伢儿环儿等这或许与杭州曾经作为宋室南下的都城有关杭州中心地区的方言中有较多的词缀使用方式更接近与北方地区而萧山则更多的保持了上古以来的原貌前缀阿王力先生认为阿字作为词头是在上古末期产生的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开始的如阿娇汉武帝后之小字阿瞒曹操的小字阿斗刘禅的小字它还可以作为亲属称谓的词头如阿爷阿婆其用法主要有三种放在姓名字行第前如阿张阿二等等放在行第前的这组词可以用作称呼而由前缀老构成的排行名词则很少用作专有称呼在萧山的老城区也不乏有以此作为店名的如阿二理发店阿六香烟等等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也有一档方言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放在亲属称谓前阿附加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性粘着语素前面构成称谓名词多含亲昵色彩如阿伯/阿叔/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阿嫂嫂嫂/阿姐/阿弟/阿妹/阿侄/阿爷爷爷/阿娘奶奶/阿爹/阿舅舅舅/阿姨姨妈或与母亲同辈女性的泛称/阿丈丈人随着时代的前进阿爷阿娘阿爹的说法越来越少了更多新成长起来的萧山人多采用爷爷奶奶爸爸等与普通话一致的称呼但这一说法依旧通行于老一代萧山人的口中且更显亲昵放在代词前这是王力先生的说法他认为阿最初作为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但这个说法在萧山方言中较少出现在笔者成长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从未出现过这一情况除了这三种公认的阿词缀用法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使用方法如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昵称色彩或蔑称色彩昵称的如阿肉长辈对小辈的爱称/阿宝/阿囡蔑称的如阿土土里土气的人/阿狗阿猫层次低不值一提的人附加在某些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蔑称色彩如阿飞流里流气的人/阿木林傻乎乎的人/阿背哥背时的人/阿兴搭阿旺水平都一样低的两个人/阿三头不合时宜的人附加在单音节形容词前面使之名词化称呼有这类特征的人或宠物有昵称色彩如阿大/阿小/阿花花狗或花猫老老的本义是年长的如老头/老太婆/老年人作为前缀其实词意义正在虚化多用来构成指人和动物的名词虽然在萧山方言中此类现象出现较少但也有一些词汇随着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融合本土方言特色的基础之上萧山方言中也吸纳了较多的来自其他地区方言的特色主要类型有附加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通过放置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形成一个新的称呼名词主要用于对年长者或同辈之间的称呼带有亲近的意思如老李/老王/老张附加在从二到九的基数词前面如老二/老四/老九这些词一般不用作呼语老几除了询问排行外还常用于反问带有轻蔑的意味如你算老几老还能附加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构成老大老小等排行名词也形成了一部分的短语如老三指看上去成熟例句蛮老三嗒样子不错嘛看上去很像大人嘛样子不错老三老四指假装经验丰富例句装何个老三老四还是个小毛头不要装成熟你还只是个小孩附加在某些名词性语素前面称谓名词如老爷/老公/老嬷老婆/老板/老板娘/老师老堂堂兄弟例句伊拉老堂毛力烈够在亨头有己的公司他的堂兄弟很厉害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此外也有老表表兄弟的说法这两个词在吴方言中视角有特色的词组普通名词如老酒/老茧/老菱菱角/老K扑克实和介实是萧山及邻近地区特有的词缀附加在单复数人称代词前起强调作用实的本字应为是是在弱化过程中通过加在人称代词或短语前加强其指示性这样的说法在萧山城厢地区较为少见多见于沙地地区如实个那葛讨这个怎么办例句实个那葛讨债主追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债主追上来了介葛讨那个例句侬就晓得葛葛讨介葛讨做么不做你就知道空口说白话却不做事后缀萧山方言有非常丰富的后缀它们的构词能力比前缀强而且颇具方言特色有些后缀在普通话里甚至没有对应形式或者有些虽有对应形式但词形完全不同有些后缀虽与普通话同形但构词能力不同此外由于入声的存在萧山方言的后缀则更具有浙东的硬气头在萧山方言中最常见用法最复杂的后缀是头它的名词化功能和抽象化功能都很强前文已经提及在萧山方言中儿作后缀的现象较为少见由此普通话中儿所承担的构词任务则由头承担故而萧山方言中的头相比于普通话中的儿更具有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它可以附加在较大范围的名词性语素动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大量的新生名词在这些新生名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词汇的原意并无改变但却更显得具有萧山风味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具有以下几种意义构成一般事物的具体名称如毛毛头婴儿例句这个毛毛头蛮得人心的这个婴儿很可爱额角头前额例句今朝额角头撞了一回痛撒嘚今天额头撞了一下很痛老篰头植物根部例句老篰头弄掉好嘚吃否来够把植物的根部摘掉吧吃不来的碗脚头剩饭剩菜例句伊恩真省碗脚头都舍不得扔他很省的剩饭剩菜都舍不得扔在萧山方言中还存在此类说法比如布脚头整块布的多余部分零脚头零碎等等构成抽象名词如派头气派例句伊蛮要脸子够很讲派头他很爱面子很讲究气派手头个人的经济情况例句个两天手头紧钞票过段时间再还掰侬这几天手上钱不多前过段时间再还给你路口头路口例句伊一心想回家个毛就在路口头等嘚他一心想着回家现在就等在路口了滩头话语例句个宝贝滩头个会说这孩子真会说话附加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具有强调的意味早间头早上例句伊有吃早老酒的习惯一个早间头就吃酒他有喝晨间酒的习惯一个大早就在喝酒上昼头上午例句上昼头事情都没做就吃晏饭了早上没做正事就吃中饭了类似的形式还有晏昼头中午下昼头下午等等此外在萧山不同地区对于下昼头有不同的说法这主要与所处区域有关如城厢街道的居民则常用下昼头而靠近钱塘江的居民如闻堰头蓬等则常用晚昼头黄昏头黄昏例句黄昏头间汰了个浴真味道黄昏时洗了个澡很舒服正月头正月里例句正月头小孩最喜欢了小孩最喜欢过正月了附加在处所指示代词和一般处所词后不改原意依旧表示处所葛浪头这里/亨浪头那里例句葛浪头亨浪头跑跑葛忙的这里那里跑真忙啊城里头/乡下头/村里头例句伊是一个城里头人覅看乡下头人他是一个城里人鄙视乡下人河埠头水边的台阶供人洗衣洗菜用例句姆妈在河埠头汰衣裳过歇回来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过一会儿回来东门头/西门头例句东门头的菜比西门头便宜我就顺道买回来嘚东门的菜比西门的便宜我就顺便买了回来附加在量词数量词之后构成量词加在数量词后表示单位含量一分头一分钱一枚/两角头/伍块头五元钱一张/廿块头/五斤头/三间头附加在量词后表示事物计算时以此量词为单位袋头如糖按袋头卖/包头/瓶头其后加上名词表示事物以该量词单位的方式存在袋头糖/坛头酒/瓶头酒子子能使词汇名词化和抽象化可以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和动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以子为后缀的现象在萧山方言中相对较为少见且有时表达的意义过于粗俗随着时代的前进在萧山方言中以子作为后缀的词汇越来越少了附加在形容词性语素后面构成指人名词此用法用于指称具有某些特征常指缺陷的人如胖子/哑子/瞎子/呆子/得子傻子/癞子脱发的人/麻子脸上有雀斑的人长子高个子/矮子矮个子例句伊拉舅舅是个长子外甥像阿舅伊肯定不会是个矮子他舅舅是个高个子外甥像舅舅他肯定不会是个矮个子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构成普通事物的具体名称指称人的身份新娘子/学生子/戏子/婊子狗腿子没有自己主见的跟在人后的人例句伊介个狗腿子葛快换了目标的他这个没有主见的人这么快就换了目标指称身体的一部分腰子肾/软子男性生殖器/脑子/胆子指称一般事物勺子/钮子纽扣/印子印章/毯子/簿子本子/弹子/骰子/雪雹子介于冰雹和雪片之间的颗粒物/心子馅儿/壳子/皮子/条子/团子丸子/对对子对联/票子钢精锅子铝锅例句一个不当心好端端的钢精锅子烧坏嘚一个不小心好好的钢精锅烧破了铅角子硬币例句姆妈掰偶俩个铅角子读书路上买早饭妈妈给我几个硬币吧读书路上要买早饭吃油馓子麻花例句妈妈做的油馓子顶好吃每次都能吃好俩个妈妈做的麻花最好吃每次都能吃好几个肉饼子肉糜例句晏昼头吃肉饼子葛味道中午吃肉末饼真好吃饭格子饭盒例句倒笃菜蒸丝瓜安在饭格子焓焓熟上就好咸菜蒸丝瓜放在饭盒上蒸蒸熟就可以了现在萧山人家使用柴灶越来越少做饭多用电饭煲但依旧沿袭原由的使用习惯将电饭煲上的饭盒称为饭格子谜子谜语例句个毛还有些功夫掰侬猜个迷子现在还有些时间给你猜个谜语迷子通常为沙地地区的称法城厢地区多称谜语与普通话较为接近构成普通事物的抽象名称面子/法子办法/根子底子基础家底例句底子么没有还想做大事哼哼没有家底还想结婚哼哼附在时间词后构成表时间的名词如前日子前天/旧年子去年/前年子前年/葛日子这一天/亨日子那一天上外子昨天例句上外子去读书路上碰着伊够昨天去读书路上我碰到了他普通话中带子后缀有些在普通话中带子后缀的在萧山方言中可以不带如稻稻子/麦麦子/袋袋子/筷筷子/竹竹子/鞋鞋子结语萧山方言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冲洗之后也渐渐得出了自己的地方风味本文通过对典型词缀的归纳总结分类概括前缀和后缀而在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不同的分支小范围地区的人们依旧有着自己不同的词缀使用习惯萧山方言也有新派和老派之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派与老派之间的差距也在渐渐拉大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参考文献萧山县志编辑部19878《萧山县志》第二章[M]杭州萧山县志编辑部邵敬敏 20077《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刘新中 200311《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11本文献英语名Briefly o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ffixes used in Xiaoshandialect萧山县志[M]1987812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118刘新中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200311137。
——杭州方言大观:

——杭州方言大观:
【吹腮儿】:即国语普通话中的“吹牛皮”。
例句:你又来(在)格里(这里)吹腮儿的。
注:据笔者回忆,“吹腮儿”一词最早起源和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下杭州人使用频率不高。
【劳保】:当“劳保”作为杭州话中的某些词汇的前缀词用时,不再具有劳动保障或劳保用品的含义。
而表示最低档、最低廉、最普通的意思。
如杭州人嘴里的“劳保茶室”、“劳保舞厅“、“劳保香烟”等等。
例句:我们龙连少(我钱少),只好葛种(这种)劳保香烟吃吃(抽抽)。
(译:我钱少,只好这种普通香烟抽抽)。
注:在杭州民间,什么”劳保茶室“、”劳保舞厅“、劳保香烟”等说法,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道儿蛮老】:经验丰富,城府蛮深。
例句:你骗不了他的,他在葛(这)方面道儿蛮老的。
【香烟屁股】:烟蒂。
例句:香烟屁股真朋友!
注:这句是玩笑话。
个别顽皮的小年轻在熟人或朋友之间,偶尔会开玩笑地把抽了一半或快抽剩的香烟递给对方,同时还不忘送上一句“香烟屁股真朋友”。
【伢儿】、【小伢儿】:小孩、儿童。
例句:(童谣)小伢儿,搞搞儿;搞得不好闹架儿。
(待续)。
萧山话与普通话对照

上就——上午
日里——白天
上半;本来——前回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动雷——打雷
豁闪——闪电
大姑娘——女孩
小宁——小孩子
爸爸——父亲
姆妈——母亲
啊牙——爷爷
大(二、三???小)伯——大(二、三???小)伯父阿舅——舅舅
娘近——舅母
老公——丈夫
老磨——妻子
十骨头——贼
跷脚佬——瘸子油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擦膊——光膀子
厚饭——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番茄——西红柿
洋露那——马铃薯、土豆收湖桃——山核桃
老雄鸡——公鸡鸡娘——母鸡
犭活
瞒坑——厕所捣地——院子
炉胎——楼梯秋丢——抽屉戏文——戏剧
难看——丑发咽——滑稽活奉——脏
壮(指动物)——肥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歇——差
否huai
吃力撒——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活滥湿——很湿懒撒——很凉
讨老某——娶媳妇够老公——出嫁生病叠——病了
肚皮杂——泻肚子
看毛病——看病
户月——洗澡
罢门风,倒脸——丢脸
寻事体——找岔吵热——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斗为至——故意
担给——打嗝
后噶光——什么时候后浪头——什么地方
后伙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做后西——做什么
再会,过些噶见——等会儿见
一关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滴滴——一点儿
一息息——一会儿杀瘟猪一敲竹杠。
萧山方言称呼

萧山方言称呼
在萧山方言中,有一些特别的称呼和用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
1. 老爷(Lau-ia):对长辈或尊敬的人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老爷子”。
2. 老婆婆(Lau-pu-pu):对年长的女性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奶奶”或“阿婆”。
3. 哥儿(Gor):对同辈或年长男性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哥们儿”。
4. 爸爸(Ba-ba):对父亲的称呼,与普通话相似。
5. 妈妈(Ma-ma):对母亲的称呼,与普通话相似。
6. 小弟(Siao-di):对年幼的男孩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弟弟”。
7. 小妹(Siao-mei):对年幼的女孩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妹妹”。
8. 大佬(Da-lo):对有威望或权势的人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大人物”或“大boss”。
9. 叔叔(Cho-cho):对年长男性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叔叔”。
10. 阿姨(A-yi):对年长女性的称呼,与普通话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称呼可能在具体的语境和情境中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方言的使用也会因个人、地域等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例子。
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

1.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
答:合二字之音为一字音者,谓之合音词。
它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的意义,语音形式小而词语意义大,既经济又实用。
方言中的合音词现象比较常见。
萧山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在汉语方言词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根据方言差异,内部大体可分为东、南两小片,东片语音与绍兴方言较为接近,南片语音除个别乡镇受到诸暨、富阳口音影响外,其他基本相同。
杭州话的语音和词汇特点

杭州话的语音和词汇特点杭州话使用的范围不大,大致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
在这个范围之内,约有一百万人说杭州话。
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点之一。
杭州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方言。
由于杭州话受外来方言的影响,与同片诸方言相比较,显得有许多特点。
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外籍居民已超过土著。
当时南渡士民带来以汴梁为主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影响。
终于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了不小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北方话色彩。
其次,清政府被推翻后,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再次,对杭州话影响较多的是绍兴话。
绍兴有句谚语:“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是说绍兴人来杭贩卖物品或经商定居的多。
杭州也有一句谚语:“杭州萝卜绍兴种”,是说有很多杭州人的祖籍在绍兴。
绍兴人多了,绍兴话对杭州就有了影响。
一、语音特点l 家、嫁、交、江等字,杭州话只有[t -]声母一读,吴语湖嘉方言则有[K-][t -]两读,吴语有的地方只有[K-]一读。
2 古日母字“儿、二、耳”等字都只有[ l]一读,相当于吴语其它地方的文读,接近北京话,而吴语其它地方的白读多读鼻音自成音节或鼻音[ -]声母。
古日母字“热、人、软、肉”等字声母也不读[ -]声母,与吴语其它方言不同。
3 古明母字“蚊、问”杭州读[cven] [ven ],不读[m-],与吴语的湖嘉地区及多数地方都不相同。
4 杭州话韵母[ ]自成系统。
它可以单独与声母拼音,如:猪[ ]、举[ ]、书[ ],又可以作为介音与其它韵母拼合组成音节。
如:抓[ ]、帅[ ]、蛇[ ]、孙[ ]、装[ ]、转[ ]、热[ ]等。
浙江杭州地区说的什么语言

浙江杭州地区说的什么语言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
分布于杭州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
杭州话是杭州历史的活化石。
杭州市区话具有全浊音,四声齐全,清浊对立,这是隶属吴语的典型标志。
杭州地区的滨江、萧山、富阳方言,以及临安、桐庐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余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
杭州地区吴语临绍方言使用人口众多。
此外,原严州府今划入杭州的淳安县、建德市为徽语。
扩展资料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
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韵。
吴语保留平仄声律,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
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
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
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北部吴语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
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是吴越人的文化属性和乡情沉淀。
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
吴语还是吴歌、越剧、评弹等传统曲艺的载体。
吴语也为历代文人所吟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话简介
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
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语音
萧山话有29个声母,45个韵母,8个声调。
现在单个字读6个调的较为普遍,读8个调的人已较少。
表一:萧山话声母
塞音p p’ b d t t’ g k k’
塞擦音dz ts ts’ dʑtɕtɕ’ ʑ
擦音v f z s ɕɦh
鼻音m n ɲŋ
边音l ʔ
表二:萧山话声调
声调(一)8个调声调(二)6个调
调类调值调类调值
阴平445 平声445
阴上44
阳平23 上声13
阳上13
阴去53 阴去53
阳去31 阳去31
阴入 5 阴入 5
阳入 2 阳入 2
词汇
萧山方言词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同义的词,如“太阳”“风”“山”等;第二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如“顺手”(右手)等;第三类是普通话里不见或偶见,而在萧山话里常用的词,如雪雹子”(冰雹),“年脚边”(年底)等。
人称代词:萧山话的人称代词是由韵母的曲折变化构成复数,单、复数的形态变化显得较为规则。
形容词:萧山方言中AAB式重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使用很普遍。
2萧山话历史
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现代的吴语,仍然保存着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现在吴语中的“浊音”包括“清音浊流”(分布在北部吴语区)和“真”浊音(分布在浙南)。
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萧山人学普通话特别难的原因之一,但是方言有方言的优势,有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萧山方言,他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点,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
萧山方言不仅与古汉语有联系,与现代汉语也有相同之处。
萧山话中的“何”(hò)无论是代人、物、事、空间,原因、目的、行为等,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除语音外,语义与语法结构可以说是能基本对应,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有语调有点有不同。
萧山话流行的地域不小,萧山话在浙北、萧绍平原地区都能听懂,北至上海,南到诸暨,东
到绍兴,有相当的历史性与广泛性。
萧山人用萧山话沟通更直接更明了,萧山话中还有许多值得传承的谚语,有些是很有地方特色的。
大家看杭州电视台把安峰的《阿六头说新闻》与翁仁康的《我和你说》搞得多红火,证明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是有它的亲和力与实际应用价值的。
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奥秘之一吧。
3萧山话案例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有个讲方言的节目——《我和你说》,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今天晚上看翁仁康《我和你说》的新闻时候,脑子里突发奇想,我们公司很多同事都不太懂萧山话,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萧山人为何不趁机写点萧山话给大家看看呢?也算是与大家在公司里的一次学习交流吧。
正所谓欲做萧山人,先学萧山话。
——打铁书生
“庞友们,噶半哪个或,好勿啦。
日早天气蛮好哒,可以出去倘一倘。
” (翻译:朋友们,最近怎么样,好不好啊。
今天天气很好啊,可以出去走走。
)见面先问声好,也许各位看官刚读的时候会噎着,但是当你读顺以后,你就会觉得萧山话很有趣、很随和、很江南,这就是我们萧山独特的方言。
4现代萧山话传统代词系统的弱化倾向
1“何西”的淡出
综上所述,萧山话中疑问代词系统,具有其显明地方特点,但就其语义类型分工来看,“何X”和“哪X”的模式与现代汉语中“什么”和“哪”的模式很接近,尤其是普通话中“什么”用法的拓展,使得萧山话中与“什么”处于相当位置的“何西”也相应地有了类似的发展。
但“何些“在萧山话中虽然语意为“多少”、“哪些”、“怎么样”但语音语调因说话背景难有规律可循,在语义上也较特殊,这种口语用法已经开始少见,一般大都用“多少”“哪些”“怎么样”来替代,语义变得单纯明确起来。
2语境依赖增强
萧山话中的疑问代词与现代汉语的词语一样,不能离开具体的语义环境或背景。
如现代汉语的“我去看病”,医生说时是给病人医病,病人说时是去让医生治病。
萧山话的“哪噶套”,问话人指的是“什么样”、“怎么样”,而答话人的“哪噶套”是指“这么样”、“这样子”。
不结合具体的语义环境就难懂或误解其意。
但在具体的语义环境下,方言障碍也就不明显了。
常见的是,说土语者指着某样物品说“诺”或说“诺!来答阁里”等。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开放的语言环境中,萧山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沟通并没有太大困难。
萧山话中一些土语色彩过重的疑问代词,在与外来人员的交往中,将趋向逐步同化,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分化现象突出
语言分化为不同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自己所从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的方言。
①如上海人永远使用上海方言,杭州人始终说杭州话。
由于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又主要在一定区域内使用,因此也就习惯地以地区来指称。
萧山的中西部以标准萧山话著称,本文的疑问代词亦以此展开分析的。
而到了萧山南部,由于同诸暨一带的人缔结姻缘的较多,生活上交往较频,因而产生了萧山方言中的“亲属语言”,语言中交杂浓重的诸暨口音,这种语言现象在楼塔一带盛为流行。
在楼塔、临浦两地,共同把“何”(hó)发成hè(喝)的音(后舌擦音),如“何个”(hè gé),“个”的发音短而轻,有弱化和脱落的现象。
萧山东部的瓜沥、头蓬一带,也因交往与婚姻关系,融入了绍兴话的成分,也产生了“亲属语言”。
语音语调中带有较重的绍兴话的口音。
比较明显的“何个”发“海(háī)个”或“哈(hǒ)个”的音;
“怎么样”说成“呐(nè)噶套”或“什噶套”,把“是不是”说成“阂老”(hé lǎo)。
有时还把某样东西说成“格个佬舌头”。
无论萧山话怎么分化,其疑问代词系统从词汇和语法上看仍是稳定的,差别仅在语音而已。
而方言分化本身,则是对语言地方浓度的稀释。
4共同语化加速
同一方言或土语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差异是方言分化,而方言的分化往往代表某一传统的方言土语的消失过程。
所以从萧山话的分化现象看,其共同语化现象正在加速。
经济高速发展的萧山,正在经受汉语普通话的强力冲击。
然而,不少萧山人仍在使用萧山话这一现象反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年龄越大交流障碍越大,年龄大小对交流的影响程度是成正比的。
周恩来同志在一九五八年指出:“解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统一,全国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使用一种共同语言的迫切需要。
因此,在我国汉族人民中努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就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①
推广普通话,即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