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3.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能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2.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答案示例: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有:具体形象性、夸张性、虚构性。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2)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鼓励幼儿自由创造;(3)开展故事讲述活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学前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认知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感知发展、幼儿记忆发展、幼儿想象发展以及幼儿思维发展。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有全面了解。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的特点。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局限性
弗洛伊德过分性本能在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过分强调无意识,否认意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他的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的心理资料,而 忽视了对正常人的研究,导致了对人的解释的片面性。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
第三节 行为主义
贡献
• 使心理学从主观的唯心主义科学向客观的唯物主义的发展道路 上迈进了一大步。 • 使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取
得重大成果。
• 使行为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技术在许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 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节 行为主义
局限 • 抹煞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陷入了生物主义。 • 抹煞心理、意识与行为的差别,陷入了客观主义。 • 抹煞行为不同层次的差别,把行为归结为S-R的简单模式,陷 入了机械主义。
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
二、格塞尔的发展原则 发展方向原则:表现为自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 发展。 相互交织原则:在发展过程中,在某一阶段,由某一个方面占优势,过一 个阶段又会以另一方面占优势。通过交织,达到相互平衡,把发展引向整 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 机能不对称原则:如优势手、优势眼、听觉记忆、视觉记忆等 个体成熟原则(核心原则):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 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这不 仅表现为学习难度大,学习成绩不巩固,严重的还会伤害学习动机和学习 兴趣 自我调节原则:并非直线,而是有波浪起伏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经联系的接通,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物分别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两个兴奋
点,又称为兴奋灶。 无关刺激: 铃声 定向反射(注视)
《学前心理学》3第一章-绪论3(第2周)-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
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 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识字的关键期:3 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 单,关键不能用灌 输式,而是在游戏 中学。可用卡片、 图片、实物等提高 孩子识字的兴趣。
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 案例分析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
• 观点总结
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 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
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
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 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 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 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符号
• 词 语:“枕头” •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 动 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Urie,Bronfenbrenner 1917-2005
生态系统观:Bronfenbrenner, U.
儿童心理是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发展起 来的;
环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 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复杂嵌套系统;
儿童与不同水平的环境结构之间存在复 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
•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五 个部分或水平: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 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 •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 •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
(四)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前心理的研究内容
1.生理发展: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动 作的发展
2.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 维,问题解决,语言发展
3.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的发 展,气质,个性的发展,同伴关系和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获得 等。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和意义
《学前心理学》
主讲:祁莉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祁莉莉
• 主讲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 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多次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及学前教育专 业教师资格类考试教材编写。
• 现任某在线教育平台专业讲师。
《学前心理学》章节导图
学
•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概述
前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三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 方法
实验 室 实验
自然 实验
(1)含义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 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
(2)优缺点 ①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一起探测 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②缺点: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 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
分心
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
2
粗心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时间表,帮助学前儿童保持关注。
3
焦虑
使用放松和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学前儿童减轻焦虑情绪。
评估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工具
1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注意 力表现,评估他们的注意 力发展。
2 问卷调查
向家长和教师提供问卷, 了解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状 况。
生理因素
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等生理 因素在注意力发展中扮演重 要角色。
培养学前儿童注意力的方法
正念训练
通过正念练习,教导学前儿童如 何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自控能力。
户外游戏
引导学前儿童参与户外游戏,帮 助他们锻炼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拼图游戏
鼓励学前儿童玩拼图游戏,促进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常见注意力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注意力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对学习、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等 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注意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注意力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心理过程,它决定了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程 度和集中能力。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学前儿童提高学习效果和适应社会环境。
特别注意力阶段的发展
3 认知测试
使用认知测试工具,测量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能力。
总结和重点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是重要的心理学话题。了解注意力的定义、发展阶段、 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意力集中在多个目标
上,并持续一段时间。
3
选择注意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选择特定细节并将其 排除在注意力之外。
维持注意
学前儿童能够保持对目标的注意力,即 使有干扰也能继续集中。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教材学前心理学教材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龄前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
本教材旨在全面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阶段,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阶段是感知和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本章将讨论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他们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语言和沟通发展语言和沟通是学前儿童重要的心理发展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得的过程和阶段,以及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发展。
第四章:认知发展学前期认知发展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情感和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影响重大。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发展。
第六章:学前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本章将介绍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育环境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评估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学前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等)的学前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结语学前心理学教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学前教育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前心理学知识。
通过研究本教材,读者将能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学前心理学研究进展:理论与实践",《心理学评论》,24(2),59-78.- Johnson, L. (2012). "学前阶段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心理学杂志》,10(3),101-120.- Wang, M. (2014). "学前儿童语言得的研究回顾",《儿童发展心理学杂志》,16(1),34-52.- Zhang, Q. (2018).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策略",《学前心理学年刊》,20(4),201-220.。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最新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精品文档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成熟期:0—18岁学前时期:0—6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学前心理学 第一~三章
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2)……(3)…… P57 3、注意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1)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 的知觉就是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 2)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2)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 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注意能加强行动的力量,行动的坚持性和注意使不可 分的 (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注意力好,智力水平则高,学习成绩好;反之,亦然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一、定向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定向注意和选择性注意的概念)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具体研究对象)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背诵内容: 一、3~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二、注意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1、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 2、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选择性注 意的萌芽 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 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认知发展”。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各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2. 能够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2. 理论讲解:a. 概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b. 详细讲解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
c. 分析各阶段教育启示。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实际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教育策略。
4.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2. 内容:a. 基本特点b.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c. 教育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位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教育策略。
b. 论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幼儿认知发展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讨论分析。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论述题。
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分析能力:学生需学会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要求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理解。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理解】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首先,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即客观条件。这主要指周围事物中
一些强烈的、新奇的、鲜艳的、活动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的、不同寻常-陈旧的、单调 的)
侧耳倾听、目不转睛
无关动作的停止
【认知理解】
2.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认识过程 的开端。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 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各种 心理过种类
人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 努力;有时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按照有无预定目的 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6-7个月儿童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 向反应,会准确地转头寻找。
比如,如安静的环境中一声声响就会让新生 儿停止吸吮、明亮的物体会引起新生儿的视线停 留等。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4)1岁时,儿童的注意时间延长,并会用手触 摸注意的物品,尤其是注意感兴趣的事物。
(二)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变化
1、学前儿童注意的广度
学前儿童注意范围较小,因此教学中对他们要提出具体而明确 的要求。在同一短时间内不能要求他们注意更多的方面,同时呈现 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要有规律,不可杂 乱无章;要采用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或方法,帮助他们获 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
(1)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例如:人在饥饿时,食物的香味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2)主体自身的精神状态(情绪高涨-情绪低落) (3)知识经验
【认知理解】
2.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定义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 在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由于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即便 单调、乏味、疲劳或环境中种种干扰因素困扰我 们时,我们都要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保持在 要学习的内容上,这就是有意注意。
全神贯注看着图中的+号,你会有什么发现?
仔细看,有什么发现?
这些测试检测的是什么?
注意力
第一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请大家回答图中的数字有哪些,总和是多少? 2.请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的图片里,呈现数字的图形都是什么形
状 的? 3.请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的图片里,呈现数字的图形都是什么颜
色 的? Q:大家说说,在这个游戏中你们应用的是哪一个心理过程?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对活动目的与任务
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习者明确每个章节的学习要求,能使之 带着目的有计划学习。
2.培养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活动本身如熟记单词和语法规则、流水线的作业等常常枯燥无味,但 结果对学习、社会效益是重要的,使人专注保持注意。
3.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干扰,排除无关刺激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3、( )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A.加深对活动的目标、任务和理解 B.培养直接兴趣 C.培养间接兴趣 D.合理地组织活动
答案:ACD
4、划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标准是什么( ) A.觉醒水平 B.意志努力 C.兴趣 D.目的性
(三)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
(1)刺激的特点和变化影响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
艳丽的花朵
卡通动画片
多变的彩云
(三)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
(2)与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事物,逐 渐成为引起他们无意注意的原因。
男孩对玩具枪、玩具机器人、玩具车表现特有的喜爱。 女孩对漂亮的裙子、美丽的花朵、芭比娃娃的喜爱。
2、学前儿童注意的稳定性 不同年龄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是不同的。许多研究肯定了学 前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感兴 趣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条件下儿童注意稳定的时间可以更长,比一 般条件下,特别是枯燥的实验室条件下要长得多。
【认知理解】
3、学前儿童注意的分配
学前儿童掌握的熟练技巧较少,注意分配比较困难,常常顾此 失彼,学前儿童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形成并逐渐发 展起来的。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他 们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 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另外,几种活动之间如能建立起密 切的联系,形成一套统一的组织,注意的分配也较容易形成。
• 注意的分散,是指由于某些刺激的干扰,使注意离开了 需要稳定注意的对象,而不自觉地转移到与完成工作无关的 活动上,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1)1-2个月的婴儿仅为无条件反射。 (2)3-4月儿童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物。
如无关的声音和光线、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的干扰等,自觉地和分心现 象作斗争。
4.合理地组织活动
如识记单词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单词的实际用法,也能使注意 集中变容易些。
5.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知识链接】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明确的 目的但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 注意。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2 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有意注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认知理解】
答案:C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 察到的事物的数量。单位时间内能把握对象的数量越多, 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一目十行”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一个人的注意广度会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1)刺激物的特点。
一般来说,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 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对象的 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 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例如: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记笔 记,还要看实验演示或幻灯片,所有这些行为 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 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 心。
注意的起伏(动摇)
•注意的起伏是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 跳跃现象。 •在感知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的保持固 定不变。
比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驾驶员驾驶汽车等
【认知理解】
4.注意的转移
•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 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 一是先前活动中注意的紧张程度。 二是后续活动对象的特点。 三是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区别注意的分散!
【认知理解】
一、注意的概述
(一) 什么是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 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总是选择了 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集中性 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 所选择的对象上,而且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 该对象的程度。
例如:在听觉方面,将一只表放 在离被试耳朵的距离处,使他能 隐约地听到滴答声,有时听到表 的声音,有时又听不到;或者感 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
【认知理解】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实现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必须都很熟练,达到自动 化的程度;或者只能有一种不熟练,其他都很熟练。注意的分配通 过实践的训练,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4)1-2岁的儿童不仅能注意当前感知的事物, 而且能注意成人的语言所描述的事情。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5)3岁时,儿童的注意力会进一步发展,能较 长时间地倾听故事、歌谣。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一个人的注意广度会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1)刺激物的特点。
一般来说,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 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对象的 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 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同时具备有意注意(又称随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二者的部分特征。 它需要明确的目的,通常与特定的目标、任务相关联,这 与有意注意的目的性特征相符;同时它无须意志的努力, 这与无意注意的无须意志努力的特征相符。简单地说,有 意后注意既遵循当前活动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典型的例子有熟练驾驶汽车、熟练电脑打字的盲打等。
答案:BD
5、( )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A.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B.主体自身的情绪状态 C.活动的目标 D.意志品质
答案:AB
6、刺激物的( )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A.强度 B.对比关系 C.活动和变化 D.新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