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琵琶演奏的艺术风格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琵琶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它在中国音乐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琵琶的历史起源、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奏技巧。
一、琵琶的起源琵琶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汉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琵琶是由来自西域的乐师所带入中国的。
当时的琵琶形状较为简单,只有四根弦,并且是用丝线制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琵琶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形状和构造。
二、琵琶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琵琶逐渐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琵琶的形状和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弦数和音域的扩展。
此时的琵琶已经开始在民间音乐中广泛使用。
2.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琵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琵琶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琵琶的音质和音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琵琶的演奏技巧也越发丰富多样,琵琶演奏家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琵琶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对音乐有一定的限制和压制。
然而,琵琶在民间音乐中仍然得到了广泛应用,琵琶的演奏技巧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琵琶的演奏技巧1.指法技巧琵琶的演奏主要依靠指法技巧,包括按弦、拨弦、滑弦、扫弦等。
不同的指法可以产生不同的音效和音色。
2.演奏风格琵琶的演奏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古典、民间、流行等。
不同的风格要求演奏者具备不同的技巧和表现力。
3.配合其他乐器演奏琵琶在合奏中通常与其他乐器一起演奏,如二胡、笛子、古筝等。
演奏者需要与其他乐器协调配合,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四、琵琶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琵琶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现代琵琶已经融入了流行音乐、爵士乐等不同的音乐风格中,琵琶演奏家也在不断创新和尝试。
总结:琵琶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从起初的简单形状到现代的多样化发展,琵琶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琵琶的音质和演奏技巧得到了提升,琵琶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平湖派《浔阳琵琶》的演奏特点与艺术风格
平湖派《浔阳琵琶》的演奏特点与艺术风格平湖派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个流派,它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浔阳琵琶》。
这首乐曲的演奏特点与艺术风格非常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从乐曲的历史背景、曲式和演奏技巧等方面探讨平湖派《浔阳琵琶》的演奏特点与艺术风格。
一、历史背景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浔阳琵琶》是中国乐坛的一首名曲,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浔阳琵琶》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大型琵琶曲的代表之一,也是平湖派琵琶曲的代表作。
平湖派琵琶曲指的是起源于浙江平湖的一种琵琶演奏流派,以其醇厚的音色、巧妙的技巧和鲜明的个性而著称。
二、曲式结构《浔阳琵琶》是一首古曲,由一个前奏、一个主题、四个段落和一个尾声组成。
前奏和尾声和主旋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由漫步和牵引技巧组成的,使得整个乐曲呈现出来的流畅感非常强烈。
主题是整首曲子的灵魂,其主要特点是一个轻盈的旋律和轻柔的伴奏。
四个段落都是通过主题演绎出来的,每段都有各自独立的意义。
最后尾声是主题的再现,通过巧妙的变化达到了很好的结束效果。
三、演奏技巧演奏平湖派《浔阳琵琶》要求琵琶演奏者同时具备良好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良好的技巧能够使演奏者更加容易地表达情感,情感表达能力又能够使演奏者更加细腻地展现技巧。
平湖派琵琶曲讲究的是琵琶演奏的细腻和柔性,需要演奏者用手指和手腕进行细微而精确的调节。
演奏时需要准确掌握琵琶的不同音色,这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不断地调整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如滚格、弹拨、拨弦、顿音等,使得乐曲呈现出鲜明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水平。
四、艺术风格平湖派琵琶曲着重表现的是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深沉的音乐情感,具有强烈的借景抒情和咏史抒怀的特点。
《浔阳琵琶》也不例外,它的艺术风格强调的是细腻、柔性和清爽。
主旋律轻盈、细腻而且明快,旋律中的跳跃元素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前奏和尾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此外,琵琶演奏需要注意音符的音色转换,通过音色的转换来表达深沉而含蓄的情感,这也是平湖派琵琶曲的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琵琶曲的分类
琵琶曲的分类琵琶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拨弦乐器之一,我国历史悠久,琵琶具有很强的演奏表现力,产生的音乐效果可以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
发展至今,琵琶曲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一、根据演奏手法和演奏风格的分类由于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琵琶曲的种类不同,从演奏手法和风格上可以将琵琶曲分为武曲、文曲、大曲等。
(一)武曲武曲主要重点展现右手的力量和演奏技巧,其气魄宏伟,格调慷慨、雄壮,琵琶武曲主要以叙事为主,因此具有叙事性和写实性特点,常常有声有色地描绘故事场景,结构庞大,又可以被分为武板和武套两种,前者结构短小精炼,曲调轻快;而后者结构较大,气势恢弘,层次鲜明。
1.《十面埋伏》。
在这首乐曲中,通过轮指的手法演奏出长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进行曲音调,非常像古代行军苼管齐鸣的恢弘场面,将汉军队伍浩浩荡荡、大步向前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进而该段音乐在琵琶乐曲的艺术形象塑造中具有较高造诣。
《十面埋伏》的最高潮为“九里山大战”,在这个部分运用很多种琵琶技巧手段描绘了刀光剑影惊天动地和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场面。
让演奏者每次抚琴时,犹如身临其境般的去感受“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和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2.《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这首琵琶曲主要是渲染了楚霸王项羽在交战失败后,在乌江自刎别姬的英雄场景。
一共分为16段,在“楚歌”这个段落中,在表达悲切、凄凉、如泣如诉的曲调时,主要借助了长轮的琵琶演奏技巧,并同前面的战斗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接下来的“别姬”段落中,又通过急切的歌唱性音乐和推音演奏出华音,实现了跟“楚歌”的前后呼应。
(二)文曲文曲重点在于表达左手的技法,主要是以抒情为主,因此整个乐曲的格调轻松、细腻、优雅,具有很强的倾诉性和概括性,从曲调风格上分析,琵琶文曲主要以写意和抒情为主,常常通过简单动人的旋律或者清新优美的曲调,来表达出演奏者内心诉求和令人向往的意境。
现代琵琶简析
艺术鉴赏·121·一、特殊的声音特效、风格及流派(一)特殊指法的发声琵琶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名居榜首,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
在很多乐曲中都有大段的泛音展示,比如琵琶名曲《阳春白雪》中就有一整段的泛音表现。
大家对现代琵琶声音的认知,很多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其诗中的很多诗句句更广为流传。
例如,诗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并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些诗句分别了不同指法的声音效果,前边两句是“滚指” 在不同琴弦上快速弹奏后出来的效果,而后两句则是“扫弦”出来的效果。
(二)何为文曲、武曲、套曲分为:“文曲”“武曲”“套曲”三类。
“文曲”是言情,着重在写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正是体现了我们中国音乐风的觅知音情怀。
以抒情手法,反映人们对待事物的内在情趣。
着重于旋律,演奏速度较慢,虚音、实音的配合进行与力度、音色的变化运用,能很好地表现乐曲的内在情感。
《琵琶行》就属于文曲。
“武曲”是叙事体,着重在状物。
通过分段标题,绘声绘色,表达所要表演的故事情节。
常用旋律变奏、不同效果的指法来叙述不同的情节内容。
演奏速度常用快速,节奏变化较多,或做戏剧性的突变,能生动描绘出某一情节的形象。
大家所熟知的《十面埋伏》就是武曲。
“套曲”的范围较宽广自由,容文曲武曲为一体。
在表演形式上,演奏文曲时要求表情细腻。
演奏武曲时,要求气势宏伟。
演奏套曲时,则可有强可有弱,有刚有柔,文曲、武曲的演奏手法均可用。
文曲还可用其他乐器合奏,也就是现在大家能经常看到的协奏曲,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花木兰》等,并也出现了能谱入唱词的协奏曲。
武曲只适宜独奏,不可和歌。
(三)流派流派是通过同一首乐曲的不同演奏方法、演奏风格,乐谱的段落结构长短来区分流派。
浅谈《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描写的艺术
浅谈《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描写的艺术【摘要】《琵琶行(并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极为精彩。
琵琶演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悠扬的旋律,展现出了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
演奏者运用琵琶的弹奏技巧,巧妙地表现了不同情感,与诗歌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琵琶演奏在文学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增添了作品的韵味,还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琵琶文化,并体会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方式。
琵琶演奏在这篇文章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其艺术风格和影响将影响我们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琵琶行(并序)》、琵琶演奏、艺术、感人、技巧、诗歌、结合、情感表达、价值、重要性、艺术风格、影响。
1. 引言1.1 《琵琶行(并序)》简介《琵琶行(并序)》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在长安城墙上弹奏琵琶的女子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琵琶演奏的生动描绘,白居易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孤独、忧伤和对过去的回忆。
在《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被描绘为一种动人的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通过琵琶演奏,女子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琵琶演奏成为了女子面对生活苦难和磨难时的一种情感宣泄和精神寄托,为她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安慰。
《琵琶行(并序)》通过对琵琶演奏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人的超凡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琵琶演奏在这首诗中不仅是一种音乐表达,更是一种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展现,通过琵琶的声音,女子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观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1.2 琵琶演奏的重要性琵琶演奏在《琵琶行(并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作品中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作品情感的主要传达方式。
琵琶行艺术手法
琵琶行艺术手法琵琶行艺术手法是琵琶表演中使用的艺术形式和特定技法,是琵琶表演中手法集合的统称,它包括右手指弹、左手弹奏、双手同时弹奏、双弦同时弹奏、夹法(也称拨子)、抓弦拍弦、双手轻按弹奏等。
右手指弹:也称右手穿弦技巧。
俗称护甲,它是把细线般的拨弦用指头击中琴弦,这种演奏方式专用于曲牌的装饰和表现技巧,弹奏时需要左手的主位支持,而右手的节奏版根据曲调情趣的不同而有利于色彩的变换。
左手弹奏:它指的是左手扣弦,也称拨奏,它是用不同的指头来拧弦,但是要把竖立弦挪到侧面,以便拨奏,这时把竖立弦当作和弦,可以用左手来调整琴弦的应变,有利于音乐的色彩变换,也可以使声响更自然,更加生动。
双手同时弹奏:它是用两只手进行同时弹奏时的艺术形式,主要用于在连续段落中构建快乐感、激动感等,同时弹奏的多样的技法和组合有利于表演中的节奏。
双弦同时弹奏:任意两根弦并联拨弦,双弦同时弹奏是把右手拨到两根弦上,双弦同时被拨动,也可以把两根弦缠住一个拨子,击打,再换另一个拨子,反复击打,形成一种双弦配合的技巧,节奏明快,声音自然,表现力强。
夹法:也称拨子,是指拧着拨子夹住弦的演奏技巧,拨子从弦上穿过,然后在弦上行进,两只手上的拨子能够同时作用,也可以连续地作用,有一种循环的感觉,强调节奏,并且可以演奏出细微的音符。
抓弦拍弦:也叫舌弦技巧,它通过舌头来抓取弦,手指头顺着弦来拍击,以达到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效果,这种方式可以制作出清爽、平稳、柔和的声音,优美动人,有助于表达出甜美、祥和、庄严的乐音。
双手轻按弹奏:它是一种用双手进行轻按弹奏的艺术手法,双手同时触琴,然后用人把手拿起来,用麦克风采样,产生出柔和的节奏效果,较慢的节奏,独特的音乐色彩,可以在琵琶性情表演中体现深厚的感情。
总之,琵琶行艺术手法是琵琶表演中的特点,其中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用来表现曲调的细腻、韵律以及各种色彩表现让琵琶音乐更加精彩、魅力十足。
论琵琶音乐的特点
论琵琶音乐的特点作者:赵琦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04期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其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使得这一民族乐器具有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力,琵琶音乐也成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琵琶音乐特征的审视,以窥见我国民族音乐之本质特征。
一、琵琶的颗粒性声音特点琵琶音乐表现了一种“点”状的声音特点。
琵琶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色,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种“点”是由琵琶的演奏方法所决定的,琵琶在由点连成线的音乐进行中“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左手弹奏技巧和右手按音技巧,左手演奏技巧有弹、挑、勾、抹、摭、分、轮、扫、拂、滚、摇指等指法;右手演奏技巧有吟、揉、推、拉、带、擞、打、颤等技法。
演奏时要求每一个音的声音要饱满圆润,明亮而坚实,弱而不虚,强而不噪,且力度均匀,音色统一。
琵琶演奏的点状声音形态,使声音具有很清晰的“颗粒性”,这种颗粒性构成了琵琶音乐风格的物质基础和声音条件;琵琶音乐又要在“点”与“点”之间形成一个音乐整体,使琵琶音乐具有了音乐上的连贯性,构成了富有歌唱性的音乐风格。
声音是造就琵琶音乐风格的外在特征,琵琶音乐的声音特点是以点成线,以点带面,演奏中处理好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对于充分表现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在每一个点的构成中都是由人来演奏的,正是由于人的原因使得琵琶音乐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使琵琶的声音特性成为具有生命意义的“点”。
在人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琵琶的演奏理念,决定了琵琶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文化特征。
因此,琵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构成了对琵琶演奏习惯和理念的认同性,而使琵琶音乐焕发出灿烂的光彩,使琵琶音乐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信息的凝炼,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行的艺术特点
琵琶行的艺术特点
1 琵琶行
琵琶行,国粹之乐,是中国三大古典名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创作形式之一。
查达是琵琶行的创始人之一,
他把中国历史文化和其他民族或种族的文化混杂在一起,将竹、葫芦、茉莉花等各类乐器演奏兼容,形成了一种难得的艺术创作,深受人们
喜爱。
1 琵琶曲式
琵琶行曲式十分丰富,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前奏式、主体式和
结束式,既能够凸现出柔美典雅的唯美风格,又能酝酿出凄厉悲壮的
抒情情怀。
比如《凤求凰》的曲式,它以四季变更的情调为主,以春
曲为开头,以冬曲为结尾,其间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和节令的欢乐,令
人心旷神怡。
2 演奏特色
在琵琶行弹奏中,一般会选择高迁调,比如高音调、微调、补调,从而达到清新柔美的旋律效果,特别是在微调上,表现出优雅婉转、
节奏紧扣的抒情效果。
另外,在选调上,也能做出创新,比如在演奏《扬州八怪》时,常使用低迁或变调,配上以速弹为主的技法,使得
音乐变得自然而活泼,充满时尚气息。
3 形式艺术
琵琶行不仅仅是音乐艺术,它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式艺
术特点,比如《桃花扇》的歌曲中,表达的神情、风势、戏剧特色,
让人沉迷其中。
另外,现在,通过把大量的服装、舞台亮光效果、舞
蹈这些形式元素加以穿插融合,不仅使琵琶行形式更加表现力而丰富,而且整个表演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气息。
琵琶行作为一种流行的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一种精神文化,更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琵琶行艺术日新月异,这
也是其发展的一大亮点,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艺术更加精彩纷呈,才
能传承下去。
音乐风格知识:古典琵琶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古典琵琶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古典琵琶音乐,是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中的重要一种,自唐代出现以来,经历了宋、元、明、清各朝时期的演进发展,成为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作为古典音乐中的一种流派,它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音乐特点古典琵琶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弹奏技巧高超,演奏方式丰富多样,音乐构造精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演奏上,琵琶演奏家通过手指上下滑动、泛音、滑音、断音、拨弦等多种发音技巧,营造出高亢、明快、富有张力的音乐效果。
同时,古典琵琶音乐也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需要演奏家精湛的演奏技艺和良好的音乐感。
在音乐构造方面,古典琵琶音乐注重韵律的节奏性和旋律的流畅性。
它通常采用双声部或多声部的曲式,旋律优美、富于变化,多运用模仿、变奏、重复和对比等手段,呈现出虚实、快慢、起伏的音乐形态,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文化内涵古典琵琶音乐作为中国民族器乐的代表之一,其中充满着多种民族文化元素。
在曲调上,古典琵琶音乐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吐故纳新”、“温故知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发扬了唐朝“碎叶琴”和宋朝“鼓瑟琴”等流派传统,同时吸收了民间歌谣、西域音乐等多种流派的精华,融合跨越时空的元素,成为了一种兼具传承和创新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内涵方面,古典琵琶音乐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哲学精华,例如“道法自然”的思想在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其中,古琵琶“道”为音律,“法”为演奏技法,“自然”则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使古典琵琶音乐成为了一种充满诗意、哲理、气韵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古典琵琶音乐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我们应当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领略这种独特、优美的音乐形式。
南音琵琶的专有名词解释
南音琵琶的专有名词解释南音琵琶是中国传统民乐中的一种乐器,其起源与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南音琵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定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南音琵琶相关的专有名词进行解释和讨论,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一美妙乐器的起源、演奏技巧以及音乐风格。
一、南音琵琶南音琵琶,又称南派琵琶,是琵琶的一种流派,其音色与北方传统琵琶有所不同。
这种琵琶通常有四根弦,弦序为一、五、三、二。
它的琴身制作精美,常常采用香槟木或名贵木材制成,琴面饰以精美的图案和浮雕,整体呈现出一种优雅而高贵的氛围。
二、弹拨技巧南音琵琶的弹拨技巧独特而精妙,需要琴师熟练掌握。
其中最基本的技巧包括“拨”、“扫”、“掐”和“断音”。
拨指的是用右手大拇指蘸着琵琶拨片按弦演奏,扫指的是用右手食指往下扫动琵琶的弦,掐指的是用拇指和食指捏弦演奏,断音则是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化音技巧使琴音戛然而止。
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得南音琵琶的演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南音琵琶的音乐风格南音琵琶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融汇了南方地区的音乐元素,并经过琵琶演奏家们的创造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南音琵琶风格。
这种风格通常以柔美悠扬而富有感情的旋律为主,以缓慢的节奏和细腻的音色展现琵琶的独特魅力。
在南音琵琶演奏中,常常运用琵琶的技巧和琶音操纵,使得琵琶音色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极致的听觉享受。
四、南音琵琶的演奏曲目南音琵琶的演奏曲目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例如《胡笳十八拍》、《柳黄曲》、《阳春白雪》等经典琵琶曲。
这些曲目往往以琵琶演奏家的技巧和表现力为核心,通过音乐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五、南音琵琶的地域传承南音琵琶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音乐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在不同地域有着特定的特点。
在江苏苏州地区,南音琵琶是艺术家们的心血结晶,曾被誉为“琵琶之都”,在那里,人们可以聆听到许多出色的南音琵琶演奏。
另一方面,在福建莆田地区,南音琵琶也有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唐代琵琶演奏形态
唐代琵琶演奏形态
琵琶,古代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演奏形态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琵琶演奏形态的特点是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琵琶演奏家们的高超技艺。
在唐代,琵琶演奏以弹奏技巧和音乐表达为核心,演奏形态更加细腻多样。
琵琶演奏家们通过巧妙的指法、才华横溢的演奏技巧,将琵琶独特的音色和音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能够运用琵琶的弹拨、滚动、颤音等技法,使琵琶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力。
在演奏形态上,唐代琵琶演奏家们注重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们擅长通过琵琶的音色和音乐表情来传达情感,使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无论是激昂的战斗场景,还是忧伤的离别情节,琵琶演奏家们都能够通过琵琶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唐代琵琶演奏形态还注重演奏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琵琶演奏家们在演奏过程中,注重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使琵琶的音乐更加有韵律感和魅力。
他们还注重演奏的细节和演奏技巧,使琵琶的音乐更加精致和细腻。
总的来说,唐代琵琶演奏形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技艺而闻名。
琵琶演奏家们通过巧妙的指法、才华横溢的演奏技巧,将琵
琶的音色和音乐表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注重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琵琶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传达情感。
此外,他们注重演奏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使琵琶的音乐更加有韵律感和魅力。
唐代琵琶演奏形态的丰富多样,让人们感受到了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曲调优美高亢
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悲壮的曲调为基调,音乐节奏热情高昂,气氛紧张激烈,透过
琵琶的演奏,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抗争相融合,表达了对岸的敌军浩劫之下,人民怀揣
着坚韧的信念和无尽的勇气,投身于抗战的壮举中,一曲《十面埋伏》的激情优美,让人
不禁为之动容。
二、歌词精炼有力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歌词精炼有力,以简洁生动的叙述,刻画出战场上的铁血丹心
与人民族的那份拼搏与顽强,强烈表现了人民军队的战斗意志和忠诚信仰,歌词措词严谨,节奏感极强,与琵琶所传达出的音乐感染力相得益彰,更加凸显了《十面埋伏》在情感表
现上的深度和广度。
三、表现手法落实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落实,紧扣剧情情节,通过琵琶的演奏,将
困难、挫折以及抗争的坚韧不拔,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特别是最终那不
断高潮的抵抗,更是呈现了人们在战争中顽强抗争的激情和勇气,唤起了观众的共鸣与共情。
浅析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L I ■J ;饴
浅析琵琶演奏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术表现力 ■ 文 / 梁 莹
摘要 :
琵琶是演奏者表达感情的一种介质 , 通过这种介质 , 琵琶演奏 者可 以追求最高境界 , 即音乐美。然而实际中 , 琵琶演奏者会被演
奏 的技巧所阻碍去追求琵琶演奏的艺术 表现 力 , 只是单纯的想在演奏技巧上突破 , 整个音乐作品是演奏完整了 , 但 是让 人感觉作品 没有了应该有的艺术 表现 力和生命力。
一
二、 展现 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的方式
( 一) 加 强 演 奏 艺术 的 基础 训 练
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 , 琵琶作 为一个 弹拨乐 器 , 的确需要一定的扎 实 的基本功 。 很多大师也曾提出了技 和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要 想达 到“ 艺” 的高度 , 必须掌握 “ 技” 深度。琵琶演奏一首乐 曲, 即使是要 完整 的演奏完 , 都需要进行一定量 的基础训练。加强演奏艺术 的基础训 练很重要 ,琵琶演奏者首先应 该分析清楚 目前 自身水平处于一个什么 阶段 , 结合 自身 的实际情况来 选择对 应级别的练习乐曲和技巧 , 千万不 可 以心浮气躁 , 急于求成 , 必须一步一个脚 印 , 踏踏实实 的学好 每一个 技巧 ; 目前可以发现很多好 的琵琶作 品在 推出 , 其中基本上都表现 了作 者对 人生的一种感悟 , 对 生活和艺术 的一种追求 , 是情感 的书法 , 更是 艺术 的表达 。琵琶演奏者也可以不断的关注这些作品 ,多听多看多学 习, 从 中可以学习优 秀的琵琶作品在力 度上的掌控 , 在耐力上 的坚持 , 在某些段落怎样展现其爆发力等 等。 在优秀的琵琶作品中熏 陶感悟 , 也 是演奏艺术 中情感基础训 练的一 部分。在技巧和情 感上不断提升基本 功, 最后才能展现乐 曲的生命力 。 ( 二) 探索乐曲风格 、 把握 音乐内涵、 提 高自身音乐修养 琵琶弹奏在我国也是有一定的历史的 ,也 曾出现在很多影视作 品 中, 风格 众多 , 比如一些地 域性乐 曲, 潮州 音乐《 寒鸦戏水》 还 有河南音 乐《 陈兴元和番》 。所以 , 琵 琶演奏 者应该 探索乐曲的不同风格 , 在演奏 的 同时把握乐曲的内涵和所要 表现的主题 , 通过 探索乐曲的风格 、 挖掘 乐 曲的内涵 , 也可以提高演奏者 自身的音乐 、 艺术修 养。音乐修养提高 了, 之后对乐曲的演奏会驾驭得更加 自如 , 艺 术力也 自然会表现得更加 充分 。 1 . 理解乐 曲的感情色彩和音乐 内涵 如何去理解 乐曲的感 情色彩和音乐最深处的韵味就是要能够准确 的找到每个乐段的情绪 ,能分 辨出其是属于消沉的意味还是属于悲痛 的又或者是 喜悦 的, 要能 够深刻的分析音乐 的音乐表象 , 分析 、 研究和 理解不同段落间的音乐感 情色彩变现方式。这样的基础上就可 以采用
琵琶音乐风格特点
琵琶⾳乐风格特点中国琵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中华⽂明史中积蕴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带有特别的美学特⾊与技术特征的⾳乐作品。
⼀、传统乐曲传统乐曲统称⽂套、武套,⼤套或⼩套。
我国的民族器乐曲⼤多是有标题的,其中⼀类是标名性的标题:它作为⼀种符号,与乐曲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如《三五七》、《⼯尺上》等;另⼀类是标意性的标题:标题与⾳乐内容相关,在⼀定程度上概括了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与境界。
琵琶武曲多为标意性标题⾳乐,特点在于写实性、叙事性,往往根据情节内容发展连续叙述,类似章回⼩说或戏剧分幕分场,结构庞⼤、⽓势磅礴。
代表曲⽬有《⼗⾯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满将军令》等。
以《⼗⾯埋伏》为例,此曲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时,汉军⽤⼗⾯埋伏阵击败楚军这⼀历史事实集中概括写成的。
全曲共有⼗⼏个带有标题的⼩乐段:引⼦为“列营”,战前准备包括“吹打”、“点将”、“排阵”、“⾛队”,战争过程包括“埋伏”、“⼩战”、“⼤战”,战争结束包括“传号收军”、“项王败阵”、“乌江⾃刎”,尾声为“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通过这些标题乐段的划分,把战前、战时、战后等每个细节绘声绘⾊地表达了出来。
这是琵琶武曲的典型⼿法。
武曲在演奏技法上以扫弦、煞⾳、绞弦、推并双弦、拍、提、满轮等特殊技法运⽤较多。
琵琶⽂曲特点在于概括性、抒情性,往往以简朴⽽⼜动⼈的旋律表达出深刻的内⼼倾诉,或以优美清新的⾳调展现出令⼈向往的意境。
代表曲⽬有《⼣阳萧⿎》、《⽉⼉⾼》、《汉宫秋⽉》、《塞上曲》、《青莲乐府》、《飞花点翠》等。
其中⼀类带有宫廷乐舞风格的作品,亦有标意性标题作为贯穿全曲的主线。
以《⽉⼉⾼》为例,全曲共有海岛冰轮、江楼望⽉、银河横渡、⽟兔西沉等⼗⼏个段落,结构复杂⽽完整,旋律舒缓⽽有⽓度。
虽流传⾄今⽆法确定作者,但从乐曲精⼼的构思可以想象出是与宫廷歌舞⽣活相关的⽂化⾳乐⼈所创编。
琵琶⽂曲这类乐曲中《⼣阳萧⿎》⼜名《春江花⽉夜》,也是⼀⾸优秀的、传统的抒情琵琶乐曲。
琵琶半遮面
琵琶半遮面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琵琶半遮面的话题。
琵琶半遮面,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演奏琵琶时遮住半个面的风格。
相传是唐朝著名琵琶演奏家王磐石为了避嫌(因为当时演奏家被视为低等人),所以采用了这种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变成了琵琶曲艺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被人们广泛传颂。
而如今,在各种文艺演出中,依然能看到琵琶半遮面的出现。
其风格独特、充满艺术气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从写作重点上来看,我们需要介绍琵琶半遮面的起源与发展,说服观众它的重要性,以及表达我们自己对其喜爱的程度。
考虑到读者群体多是学生,我们需要用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在用词分析的方面,我们应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词汇,让读者更加感受到琵琶半遮面的艺术魅力。
同时,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过于繁琐的语句,以免读者产生阅读难度,影响文章的效果。
范文二:大家好,我非常喜欢琵琶半遮面这种表演方式。
它的独特魅力,让我深深地爱上了琵琶曲艺。
琵琶半遮面最初是为了避嫌使用的,但如今,它已经成为了琵琶曲艺的代表性表现形式。
琴音缭绕,悠扬悦耳,琵琶演奏家那半遮面的神秘感,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在表达我自己的喜爱之余,我认为琵琶半遮面的重要性也是非常显然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在表现情感和叙述故事方面,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和独特的表现力。
因此,在演出中,通常都会采用这种风格,来表达更复杂的情感和故事情节,增强观众的观感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需要通过自我体验来介绍琵琶半遮面的美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进而更加热爱这种艺术形式。
在用词方面,我们需要选一些精准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词汇,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琵琶半遮面的美丽与神秘。
传统乐器中国春节的琵琶演奏
传统乐器中国春节的琵琶演奏中国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而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琵琶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乐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春节期间,琵琶演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着浓厚的祝福和欢乐氛围。
本文将探讨传统乐器中国春节的琵琶演奏,从乐器本身的特点、演奏方式,以及在春节期间的表演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琵琶作为传统乐器的特点琵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经过演变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琵琶的造型独特,通常由琴身、琴颈和弦索等组成,外形像一个被压扁的圆盘。
琵琶的声音温柔悦耳,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二、春节期间的琵琶演奏在中国春节期间,琵琶演奏成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节日的氛围。
琵琶演奏通常以表演者弹奏琵琶为主,配合其他乐器合奏或伴唱。
演奏的曲目以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如《春节序曲》、《赛花灯》等。
这些曲目通过琵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传达出喜庆、祝福和欢乐的情感。
三、琵琶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形式琵琶演奏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
演奏者通过左手按弦,右手拨弦,以及扣、挑、划、颤等技巧,创造出琵琶独特的音韵和旋律。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通过身体的表演和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沟通,使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境和情感。
在春节期间的琵琶演奏中,演奏者通常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配合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使表演更具视觉冲击力。
四、琵琶演奏的意义与影响琵琶作为传统乐器,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弘扬国粹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春节期间的琵琶演奏中,通过演奏者娴熟的技艺、优美的旋律以及深情的表演,使观众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同时,琵琶演奏也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琵琶爱好者和琵琶演奏者,推动了琵琶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乐器中国春节的琵琶演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庆祝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于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乐时期,那个时候的琵琶主要在宫廷和贵族家庭中演奏。
在唐朝时期,李白、杜牧等文人雅士对琵琶的音乐表现形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使得琵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音乐形式。
到了宋代,琵琶更是成为了宫廷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民间音乐中广泛流传。
近现代以来,琵琶演奏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化,并且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
传统的琵琶演奏技巧依然得到了保留和发展,但是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琵琶的演奏技巧从简单的弹拨发展到了包括指弹、滑弦、顿弦等多种演奏技法,丰富了演奏的表现力和音乐的层次感。
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也表现在选材和曲目上。
传统的琵琶曲目主要包括《阳关三叠》、《秦时明月》等,这些经典曲目凝结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
而现代的琵琶演奏则更加注重创新,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元素,选材更广泛,不再局限于古典音乐,而是涵盖了流行音乐、摇滚乐等多种风格。
除了创新选材和曲目外,琵琶演奏还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技术和表演形式。
随着电子乐器的发展,琵琶也与电子合成声音相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音乐效果。
琵琶也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比如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合作,形成了跨界融合的音乐作品。
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演奏技巧和曲目依然得到了保留和发扬,而同时也吸收了新的元素和形式,让琵琶的演奏更具表现力和创新性。
这种传承和创新的艺术形式有助于琵琶音乐在当代的传播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琵琶演奏艺术,让琵琶继续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论琵琶演奏的艺术美学及音乐语言的表达技巧
SONG OF YELLOW RIVER2021/ 04型以及演奏形式都会带动欣赏者以不同的体会,演奏者采用不同的指法就有着不同的音乐意象,其内涵层次也更加多元。
琵琶演奏技法在发展不断变化和创新,同一曲谱在不同时期、不同演奏者的演奏中都各有特色,要想深入理解其内涵特点,既需要对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及结构形式等有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还需要正确选用演奏技法,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
在琵琶演奏审美中通过音色、旋律、演奏者的动作形态等来分析音乐结构层次,品味曲谱和律动之美。
琵琶虽然是一种传统民乐,但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对曲谱创作背景、演奏者的思想、器乐本身吸引力的充分体现,是一种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内外互补的艺术美。
(二)情感美首先,音乐直接体现为声音,包括音律声和演唱声,琵琶演奏分为独奏和伴奏,无论哪种形式都有其动态性和感染性特点,它展现了创作者和演奏者的个性及主观能动性,也牵动着所有观赏者的内心情感。
琵琶演奏具有非常浓郁的情感色彩,它将创作者和演奏者对音乐的热爱、坚守、敬畏,以及在创作和演奏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音律的形式变现出来,观赏者会在节奏和音律的变化中感受到这种美,实现音乐认知和情感的双向升华。
[2]其次,琵琶演奏的审美情感也和其他乐器一样,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
共性是其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形式都有所继承,其艺术美有根源可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个性主要是演奏者基于个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在演奏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感情因素,这也是琵琶演奏美学的独特差异。
另外,琵琶演奏者的自我审美情趣,也让赋予了作品特异性情感,凸显出琵琶的音乐语言表达艺术。
“声韵皆有所主”即是演奏者与作品以及乐器三者深度融合的表现,是技艺和情感的结合,所以说琵琶演奏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琵琶演奏者以音乐语言的形式来传递作品情感,而音乐语言的层次性和丰富性也成为了演奏者情感表达的源泉,往往引起观赏者热烈的情感响应。
(三)风格美无论传统民乐还是西洋乐器,其音乐演奏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配合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作品,演奏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更具特色性。
浦东派与汪派琵琶艺术的传承和演奏风格
安庆 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un l f n i e c e oe e S c l c n eE i n o r q gT a h m C l g ( o i S i c d i ) aoA n l a e t o
徽 师范大 学音 乐学 院 。潘 先生 创作 改编 的琵琶 曲
的再传弟子是沈浩初 , 上海南汇人 , 著有 《 元人乐
府集》 十六册 ,99 12 年编著刊印《 养正轩琵琶谱》 ,
书中除把顾 曲须知 、 演奏要领 、 乐曲内容等分别用 文字深入浅出地加以阐述 , 对于乐谱的记写 , 如左
有《 欢乐的瑞丽江畔》 《 民联欢》 对下 出轮 、 、军 等,
的鞠士林 。鞠士林的琵琶技艺被美誉为“ 江南第 手” 有 “ , 弹开浒墅关 ” 之美称。鞠世林 的弟子
一
有鞠茂堂 、 陈子敬、 程春塘等。陈子敬擅长武曲 , 程春塘则 以文曲著称。据 《 南沙杂志》 记载 : 子 “
敬 常旅 食在 外 , 光绪 丁 亥 (8 7 至 上海 东 门外 忆 18 ) 王 家 , 子敬 在 做 , 指 套 铜 甲 , 《 适 见 弹 霸王 卸 甲》, 声 调洪亮 , 拔 山盖 世气 概 。 浦 东 派 弹 奏锣 鼓 的 有 ” 技 法也 始于 陈子敬 。其 弟子 曹静楼 擅 长琵琶 锣鼓
头 , 强 了循 环 的结 构功 能 ; 全 曲 的结尾 又运 用 加 在 高八 度 翻奏 , 情绪 推 向高潮 , 全 曲结 构 紧 凑 、 将 使 玲珑 婉 转 , 现 出一 种 春 意 盎 然 、 机 勃 勃 的 景 表 生
不是千篇一律 、 一成不变的, 各派传人通常在 自身 演奏 特点 的基 础上 互 相融 合 , 长补 短 , 取 派生 出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琵琶演奏的艺术风格
作者:解放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琵琶,最先出现在秦汉时期。
据文字记载,该乐器出自西域,经由波斯传人新疆后流人内地。
琵琶在秦汉时被称为“秦汉子”或“琵把”,直柄梨型。
琵琶起初记载是人骑在马背上弹奏的一种乐器,是西域的商客为了招徕生意而在马背献技的一种玩物,用敲、击、弹、奏等手法达到炫技之意。
到了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关键词:琵琶;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94-01
琵琶是唐朝九部乐、十部乐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为了区别曲项琵琶与直柄琵琶这两种乐器,直柄琵琶后来经改进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阮”,它的表现力略逊色于琵琶。
琵琶张四弦,由弦槽、弦轴、山口组成。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品构成。
四弦中的第一根为钢丝弦,二、三、四为钢尼龙缠弦。
其定弦为a、c、d、A。
琵琶的右手技巧主要有“弹”、“挑”、“双弹”、“双挑”、“勾”、“抹”、“分”、“摭”、“滚”、“扫”、“划”、“拂”、“轮”、“半轮”、“拍”、“提”、“摘”、“弹面板”等。
左手的技巧主要有“泛音”、“吟”、“打”、“推”、“煞”、“绞二弦”、“伏”等。
琵琶的音量较大,音质清脆,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最喜好的一种乐器,它表现技法高超,音色清脆明亮,常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怀。
琵琶目前以演奏技法而分为“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等派系。
“无锡派”即“浙江派”,形成于清代初年,以陈牧夫为代表,其主要作品有《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月儿高》。
“平湖派”以李芳园为代表,主要作品有《将军令》。
“浦东派”以鞠士林为代表,留有《闲叙幽音》手抄琵琶谱,主要代表作有《霸王卸甲》。
“崇明派”发源于崇明岛,以蒋泰、黄秀亭为代表,代表作品为《昭君怨》、《鱼儿戏水》、《飞花点翠》。
“汪派”也称“上海派”,以汪昱庭为代表,留有《琵琶演奏法》一书。
除上述各派的经典琵琶曲外,目前大家所熟悉的还有《大浪淘沙》、《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草原小姐妹》、《高山流水》等。
一、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
作品是20世纪50年代,吕绍恩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真实事件而创作。
乐曲的引子以悲壮有力的角调式主题音调在琵琶的中低音区反复呈现,强烈地渲染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壮肃穆气氛。
紧接着,琵琶奏出了坚定有力的旋律和类似军乐的雄壮音调,塑造了出没于山高林密的太行山区,顽强打击敌人的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主体,作者除借鉴传统琵琶武曲的扫拂、夹扫等演奏技法外,还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和弦、频繁的转调、三连
音的节奏型以及敌我主题音调的交织、冲突等手法,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和刻画敌人的凶暴残忍。
第三部分是抒情性的,先在琵琶的最低音区奏出缓慢沉痛的曲调,然后在高音区用长轮奏出充满深情的歌唱性旋律,以表达人民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深沉悼念和热烈歌颂。
最后,乐曲在用扫拂和轮双弦技法奏出的震撼人心的音乐中结束。
作者继承了我国传统琵琶武曲的表现手法,又借鉴了西洋的作曲技巧,全曲结构严谨,形象鲜明,对于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琵琶独奏曲《龙船》
作品由华彦钧(阿炳)传谱,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
乐曲采用了民间吹打音乐中常用的循环体结构,“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间进行。
乐曲共有八段。
一开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后垫以锣鼓点。
“三通鼓”用于古代战争中以击鼓催征。
《龙船》选用了“三通鼓”显然是为了表现一个“竞”字。
阿炳还把《流水》等群众熟悉的锣鼓点移植到琵琶上组成段落,以渲染节日气氛。
第一段出现的锣鼓声在第三、五、七段中循环再现。
乐曲中出现的四次曲调,前三次取材于民歌,最后一次是器乐曲《锣鼓四合》中之《玉娥郎》片段。
为表现乐曲内容需要,对歌调不是发扬其优美抒情的特点与热烈的锣鼓声相对比,而是采用“弹”与“分”的技法演奏均匀的八分音符,后半拍为双音,以加强旋律进行的动力,犹如划船的人们同心协力,动作一致,破浪前进。
琵琶还用长轮技法模拟唢呐循环换气以增强旋律的气势。
目前,随着琵琶教育走向系统化和正规化,有很多人都能熟练地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然而最终能成为专业的琵琶演奏家的人却很少,这就是由于他们即使掌握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却在表现自我情感方面没有提升到相应的高度。
而真正的、出色的琵琶演奏家在进行琵琶演奏时能够完全把演奏技巧与内心情感完美结合、完全释放出来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表现不但可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体现出演奏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可以从下述两点来实现琵琶演奏的技巧与情感表现的有机结合。
由于琵琶演奏者的自身条件、思想气质、内在修养和艺术经验都有所不同,因此,人们在理解和处理乐曲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
但是,要使乐曲更加具有感人的力量,就需要演奏者具备非常高的独特创造力。
在琵琶演奏乐曲的过程中,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是相辅相成的。
演奏技巧是情感表现的基础,而抛开了情感表现,演奏技巧也将失去它实际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彩萍.浅析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和艺术表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2]蓝澜.浅谈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培养[J].大舞台,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