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

分子逐渐冲破“华夷之辨”的思想禁锢,从“技艺”、“制 度”、“观念”三个层次的学习上层层推进,最终认同了西 方的资本主义“文明”。近代中国的“文明”概念完全是借 鉴西方的语境而来。 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随着考古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缘起与确立,开始将“文明”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一种重要领域,这也导致了对“文明”的解读产生了许多内 涵相重叠的定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使学术界对“进化” 的观念十分感兴趣,它影响了斯宾塞和美国人类学家路易 斯· 摩尔根等人。他们都认为世界各地区的社会可以按照一个 发展的标准分列在从最低级的野蛮状态到最高级的“文明” 形态序列,并依次划分出“先进的”(“文明的
2、西欧封建化
土地占有的采邑化,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封建主内部关系的 等级化。 查理· 马特的改革,从终身占有到世袭。马尔克公社农民的破 产与沦为农奴。 加洛林帝国的君主查理曼(768-814)的战争对封建化的促 进。 843年,凡尔登条约,帝国瓦解。外敌入侵,内部动荡,封 建化完成。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一、何谓“文明”
“文明”是世界史、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国际政治学 等许多领域的核心词,也常常在日常用语中出现,其含义众 说纷纭,各取所需,莫衷一是。 从词源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来追溯,“文明”术语在不同的时 期和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金文中,“文”最初的两个基本含义“文字”和 “纹身”,含有引伸义“修饰”的之意。“文”也特指色彩 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条理、秩序。“明”在古汉语中,有明 亮,彰明的含义。
兰教文明圈、以中国为核心的儒教文明圈,还有佛教文明圈。 这样的划分其实并不那么精确,但或多或少地等够显示个主 要地区的文明特征。 数千年来,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现象林林 种种,千差万别,但各种文明形态都经历了各自的流变兴衰、 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在近代以前,尽管由于山海阻隔、信 仰歧异、习惯差别的限制与阻碍,各主要文明形态之间大体 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到了16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现 代化进程的启动、海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海 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各文明圈之间的碰撞与 交流
第1讲 导论 世界文化史

一、历史与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
1、历史:
悠悠岁月之如烟往事。
2、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两种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功夫在诗外”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方便教学,请同学们加入我们班的qq群 295774721,申请加入时请注明自己的学号和姓 名。 加入群之后,修改备注名为:学号-姓名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演讲+学期作业(综述):50%
期末考试:闭卷50%
Ⅱ、基本的范畴与问题
三、文化体系的构成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结构就是说它具有体系性与整体性。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不能取代全 体,而且部分之合也不等于全体,体系是独立的,自足的,同时 又是区分于其他体系的,这是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
文化体系的构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 1、各国与各民族人民的衣、食、往、行等社会生活及其风俗习惯。 2、社会生产类型,指文化类型的主要生产方式,如畜牧生产、渔猎生 产、农业生产或是工业生产等,在人类历史上,古代文化一般是从农畜 业为主的生产形态开始,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类型在文化 发展中地位重要,所以一般直接称为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渔猎文化 等。 3、国家政治机制,包括国家政体与国体,国家法律制度,政府机构 等。 4、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5、文化的精神取向,主要就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化逻辑与民族 精神,道德评价等。它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判断与精神取向。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中华文明的特征1.“文明”与“文化”辨析答案3文明被认为几乎等同于文化。
这一术语,标志着在不同社会里、阶层里都分享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行为标准。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其次,人类社会的不同,是因其各个民族、地区在信仰、道德或习俗上存在差异;最后,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复合体,以现在的话来说,文化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因而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都适应于这一领域。
2文明时常与狩猎采集社会有着很大区别,后者时常意味着原始。
这种区别时常包含道德优越的假定。
就启蒙时代思想家而言,文明的观念是与社会进步的观念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伴随自然科学兴起,理性逐渐战胜宗教而出现的。
1人们讨论各类文明时,经常使用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
文明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它摆脱了仅仅为生存而进行斗争的境地,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复杂、秩序优良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制度被赋予以等级组织为特征的技术发达与文化复杂。
因此,文明的概念不但被用来衡量社会的复杂性,也被用来衡量那些不够开化的人。
这样的社会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城镇或城市的出现;不断增加的、越来越特殊化的劳动分工;贸易、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地方的和民族的政治、法律行政管理中心;以国家形态表现出来的政治组织;通讯体系:正式的宗教制度;冶金术的出现:高度发展的艺术、文学、音乐以及其他表现形式2.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一、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
他们差不多有1000年的时间一直过着和平稳定的生活。
在此期间,古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埃及的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因而能使其文明在持续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
二、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其辉煌的文化成就令人赞叹不已。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可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记录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事件和学术成就,并记录了人类的进步、对自然界的探索以及艺术、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早期文明早期文明的真正起点难以追溯,但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大约6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在这个时期,古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同时也构建了复杂的政府和社会制度。
这些文明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并为未来的文化和知识进步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之一。
在希腊这个小国家,有过最辉煌的文化。
人们在思考哲学的本源、政治体制之外,还创造了古典的艺术形式和诸多的文学精品。
这个时期将人类思想从宗教要求中逐步解放出来,真正引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几个世纪后,这些成果对欧洲艺术和文化领域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
这个时代,基督宗教在西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对整个欧洲的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欧洲教会成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创造过很多的文化精品和学术成就。
也正是由于基督宗教的影响,艺术和建筑也进入了巨大发展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作品和建筑。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从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期间的文化运动。
这个时期,欧洲艺术、科学和文化领域达到了巅峰,也成为全球文化和文化发展的转折点。
恢复并发扬希腊罗马文化精神是这个时期的主题,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各艺术、哲学、科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重新定义了许多概念和思想。
近现代文化近代文化体现了许多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西方人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世界的本质,开创了现代化的科学体系,使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提升。
这个时期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人们改变生存方式的同时,也进一步地了解了自身;同时利用工业技术,运用中学数理化知识,探究自然,也在物理、化学、医学、经济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文明史概述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文明史概述世界文明史概述一、引言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世界文明史是一幅宏大而精彩的画卷,记录着人类的智慧、成就和命运。
通过对世界文明史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成为有远见的历史学习者。
二、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十万年前的青铜时代。
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人类群体逐渐形成并逐步进入定居状态。
他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制作石器和陶器,建立起了最早的城镇和社会组织。
三、古代文明的辉煌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它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发展出了先进的农业、建筑和宗教体系。
独特的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以及著名的金字塔和众多的壁画,都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希腊人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并有众多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出现。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延续了近千年。
罗马人在法律、工程、建筑等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罗马法和教皇制度的产生对欧洲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中世纪的变革与进步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文化运动。
它强调人本主义思想,提倡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研究和继承。
文艺复兴不仅推动了人文学科的繁荣,还改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成为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进社会。
启蒙运动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思想自由和人权的发展。
五、现代化与全球化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生的一场以机械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它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世界文明史导论

1.文明(Civilization)与文化 (Culture)的关系
相似性:相对于野蛮与落后 差异性:文化先于文明,文化也包涵文明 文明指人类的进步状态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文字、定居农业、城市国家
2.文明研究关涉所有社会科学
地理学:作为地理区域的文明 社会学:作为社会的文明 经济学:作为经济的文明 群体心理学:作为集体心态的文明 (文明研究的大家:黑格尔、施宾 格勒、汤因比、亨廷顿、福山„„
历史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他过去做了些什么, 以便从中认识自己的本质 •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尊重历史 反思历史 放眼未来 建议阅读:葛健雄:历史学是什么 三联书店,2000
文明的观念是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
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光明,有光彩的意思。
二、关于文明
何谓“文化”、“文明”
1.“culture”来自于拉丁语Cultura ,而Cultura 又源于“Colere”一词, 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 (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2.“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Livis”,含有“城市、公民、国家”等 含义 3.在19世纪的英法,二者经常混用,意义几乎相同
历史究竟有什么意义?
历史的功能
• (1)人类生存与生活的记忆。 • (2)价值和道德评判功能。 • (3)拓展思路的功能。 • (4)认识现实的功能。 • „„
• 建议阅读: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为什么学习历史?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回答说:
*为了使人认识自己
中华文明 日本文明 印度文明 伊斯兰文明 西方文明 拉丁美洲文明 非洲文明
世界史导论

五、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私有制、
(一)私有制的产生 (二)阶级的起源 1、外部途径: 2、内部途径: (三)社会大分工在私有制和阶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四)农村公社 (五)军事民主制与国家的产生
六、史前文化
1、科学知识 2、文字的萌芽 3、艺术 4 4、原始宗教或是宗教的萌芽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之一: 图腾崇拜 巫术
世界历史的特点
1、同一性 2、多样性
世界历史分期的标准
• 1.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 • 传统通史教材 • 2.以人类文明形态演进为依据
• 《剑桥史》 威尔斯《世界史纲》
• 3.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为依 据
•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
血缘家族时期( 万前 万前——5万年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万年前) 二 血缘家族时期(20万前 万年前
(一)血缘家族时期人类的生产
1、生产力水平处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旧石器时期的石刀(见右图); 旧石器时期的石刀(见右图); 中石器时代的弓箭(见下图) 中石器时代的弓箭(见下图) 2、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 、 3、火的发现和使用 、火的发现和使用
(一)何谓氏族
氏族是由具有共同祖先、世系、名称的成员组成的,以血缘关系相维系的内部禁婚 的血缘亲属集团,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二)氏族公社产生的原因
1、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发展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前提和根本原因 2、族外群婚直接导致了氏族的产生 普那路亚婚
(三)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期概况 1、社会组织由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组成
Modern World System,1974
现代文明 (1)印度教文 明 (2)伊斯兰 教文明 (3)日 本文明 (4)东 正教文明 (5) 中华(儒家)文明 (6)西方文明 候选文明 (1)非洲文明 (2)拉丁美洲 文明
世界文明概论导言课件1

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 得很好:“对于我们的 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 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 了”,它显示了人类最 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 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 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现世,解除“当代”所 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 “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 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 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文明史的学习一如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多是 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知识开始,逐渐去领会一 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最终积 累一种贯通今古的大智慧即价值判断力与准则、 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过往与未来的关怀,涵育造 化我们的理性和良知。而理性和良知的训练,实 际上就是培养我们的价值判断力,那是使人终身 受益的东西。 读书的目的也是如此,不仅仅甚至就不在于扩 大知识面,而是透过表面化的知识的学习,培养 人的理性和良知,造就一种明晰的价值判断力。
一个人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和他的智商有 很大关系。美国有一个专门研究智商问题的 专家查尔斯-麦瑞写了一本书叫做<钟曲线— 在美国社会中的智力和阶层>,从2007年开始, 他在<华尔街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提出一 个观点,越是水平高的学校,学生的兴趣就越 抽象越没用。高智商的人常常对抽象的东西 感兴趣,智商一般的人常常只对看的见摸的着 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接触抽象的东西,他 会觉得枯燥乏味。 反过来讲,培养自己对抽象的史学的兴趣, 可以让我们更为明智。
最新《世界文明史》第一章-绪论1

从 (攀树的猿群) 法国 森林古猿距今约2300-1000万年
猿 类人猿阶段
印度 腊玛古猿距今约1400-800万年
到 (正在形成的人) 非洲 南方古猿距今约550-300万年
人
文明史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文明为复数的文明,以地域或民族为单位的
九种主要的 文明单元
埃及 秘鲁 巴比伦 中美 中国 欧洲文明 印度 近东文明 古典(也称为希腊罗马文明)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地理因素论 欲望论 汤因比的挑战和应战说 文化传播因素说 工艺发展因素说
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问题
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是有层次的 全球化与民族化相辅相成,存在着一种统一性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排斥倾向
基本的共识是: 既可泛指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就的总和。
也可特指一个区域、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或 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 产方式的总和。简言之:文明是人类所创造 的全部物质和精神的成果。
认为“文明”与“文化”
文 明
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 与
的两个概念
文
认为“文明”属于物质领 化
域,“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二、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初级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时代
发达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时流
文明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要素, 三、 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 文
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不断地进 明
行传播和接受。
的
文明交流是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 交
原因。
流
文明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原因。
文明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是文明进程有时延缓的重要原因。
三、文明的交流
遭遇期——1500年以前 冲击期——1500年-19世纪末 相互作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讲:世界文明史导论

问题二
2、文明的殊性是如何产生的? (1)地理环境因素? (2)民族因素? (3)历史发展因素?
问题三
3、文明交流的作用和后果(世界文化的 全球化和多样性问题)。 (1)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是有层次的。 (2)全球化与民族化相辅相成,存在着 一种统一性。 (3)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排斥倾向。
基佐(1787-1874)对文明的定义
“在我们称之为‘文明’ 的伟大事实中,似乎包 含着两个要素,即其存 在必须依赖的两个条件: 社会的进步,个体的进 步;社会制度的改善, 人类智力和能力的扩 展。”
福泽渝吉(1835-1901)对文明的定义
福泽渝吉在其《文明论 之概略》里,对文明作 了如下的定义: “文明有两个方面,即 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 神。外在的文明易取, 内在的文明难求……所 谓外在的文明,是指从 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 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 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
根据我们对“文化”和“文明”含义的认识,我 们的文明史,实际上应该包括政治史、经济制度 和形态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内容,那么如果这 样的话,和世界通史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有区 别的,世界通史,以政治事件史为主线,强调社 会形态的变化;而我们的文明史,应该以狭义的 文化为主线,则重于文化形态的演进。在这里政 治和经济我们作为人类创造物的一部分看待,作 为文化的背景来看待,着重于政治制度和形态、 经济制度和形态的变化。
历史在二十世纪的挑战
历史是客观的吗? 历史是有规律的吗?
历史客观性的质疑
历史相对主义: 1、书写的历史受到历史学家 主观影响历史事实的纪录是 有选择的,在选择中就带有 主观的因素; 2、受到史料的限制。我们是 根据史料来进行研究的,那 么史料是不是客观,以前观 察纪录必然打上当时纪录者 主观看法的烙印,而且无法 收集到全部的史料; 3、时空间隔带来解读的困难。 经过二十世纪的史学演变, 认为历史能够完全客观地反 映当时现实的史家已经越来 越少,但是历史学家们仍然 认为他们的研究可以得到相 对的真理,对历史学家来说, 无论研究历史还是撰写历史, 都应该做得尽量科学,不是 简单地为那一种政治的、道 德的、宗教的观点做注解。
世界文明史课件

(三)西方史学界关于“文明”定 西方史学界关于“文明” 义
当今的西方学术界,关于文明的定义、界说 当今的西方学术界,关于文明的定义、 164种 一般划分为两大类: 约164种。一般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比较强调它的物质内容
布罗代尔的文明概念: 布罗代尔的文明概念: 的文明概念 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 气候, 是一个地域范围, 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气候,动、植 物种类,农牧业, 行方式等; 物种类,农牧业,衣、食、住、行方式等; 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第三, 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第三,文明 也就是经济, 也就是经济,物质的和生物的状况常常决 定着文明的命运。第四,文明也包含着思 定着文明的命运。第四,文明也包含着思 维方式,也就是集体心理。 维方式,也就是集体心理。
“文明”这一具有独特性的概念在 文明” 启蒙运动”时期形成, “启蒙运动”时期形成,表达对知识进 技术进步、 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 一种朦胧向往,也就是所谓的“ 一种朦胧向往,也就是所谓的“启蒙思 想”。启蒙运动是突破旧的神权社会和 封建社会的限制, 封建社会的限制,对全新的世界一种向 而不是像“文艺复兴” 往,而不是像“文艺复兴”一样借助古 典文化的元素发展。 典文化的元素发展。 文明史开始于18世纪, 18世纪 文明史开始于18世纪,而伏尔泰的 风俗论》是其开端。 风俗论》 《风俗论》是其开端。《风俗论》重点 是研究人的理性的历史, 是研究人的理性的历史,阐明从早期的 野蛮无礼到今天的文明的运动是经过哪 些步骤和途径的。 些步骤和途径的。
过去的文明---- 对今天的现实
会有什么影响? 会有什么影响?
社
一、 “文明”的概念 文明”
文明” (一)“文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文明”与“文化”的异同 文明” 文化”
世界文明史-古代文明导论

时间 生产工具 经济生活 社会组织
300万 年-1 万5千 年前
1万年 前
旧石器时代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血缘家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农业 畜牧业 起源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1)唯物史观 (2)传播论 (3)绿洲文明论 (4)大河文明论 (5)逆境论(汤因比) (6)环境变迁论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00万年-1万5千年前
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 (一)

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 (一)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是一门介绍全球文明发展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探讨文明交流的历史进程以及各个文明对全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一、课程的重要性1.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通过学习文明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进程和文化的演变。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文化差异和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2.拓展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各行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学习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能够拓宽个人的国际视野,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
3.提高文化认知水平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能够提高文化认知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往,避免文化冲突或误解。
二、课程内容1.古代文明:介绍古埃及、古典希腊、古罗马、中华文明等古代文明,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和影响。
2.中世纪文明:介绍中世纪欧洲、伊斯兰和中国文明等中古文明,分析其政治、文化、宗教、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3.近代文明:介绍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等近代文明,分析其影响和作用。
4.当代文明:介绍各大洲的当代文明,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探讨当代全球化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时,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1.开放思维,客观分析:要学会开阔思路,理性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不要有主观偏见和成见。
2.注重历史背景,关注发展脉络:需要注意各个文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发展的原因和脉络。
3.对比思考,总结归纳:需要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总之,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课程,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文化认知能力,提高历史发展的理解力。
只有掌握了较完备的文明史知识,我们才能透彻地理解人类历史进程,更好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世界文明史导言

世界文明史导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四千多年的历程。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与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相互影响也日趋加强,于是“全球一体化”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命题,并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变迁,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世界历史的变迁中。
所以我们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工作时,要求讲解的内容必须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做到知识准确,语言简洁生动,思路清晰明快。
我们选择的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 1、重大的历史事件。
如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我们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世界史分期。
世界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世界史、近代世界史和现代世界史。
以古代史为基础划分,整个世界史的大致分期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 100万年);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7000年);铜器时代(公元前7000—公元前3000年);铁器时代(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中世纪(约公元1。
纪—公元13世纪);近代史(约14— 20世纪)。
2、社会的重大变革。
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
人类文明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到世界格局的演变。
3、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列宁,毛泽东,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等,都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重要的地理事件。
如两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等。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3、重大事件。
如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人类文明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到世界格局的演变。
4、重要的地理事件。
如两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等。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选择的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 1、重大的历史事件。
如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世界文明史导言

世界文明史导言古希腊文明以及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我们研究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范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的文明演进,如同登山者从山脚攀登,高处眺望,并体会到历史演进的整体气势,即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
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经过了很长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才有今天的成就。
有些原始部落在“母系氏族”基础上形成血缘关系较近的部落,并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形成初期的奴隶制。
而后,又出现军事民主制度,公元前1000年左右,随着奴隶制的发展,私有制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建立起来一套以土地分封和财产继承为特征的贵族制。
至于王权的建立,则与希腊民主制度有关。
当时的雅典城邦已经高度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而其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奴隶主民主制度,恰恰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的民主和专制的演变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希腊人通过一个典型的政治史例,说明了罗马城邦国家是一个大型的多元化城市共同体,它具有共同意志,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彼此协调一致。
但罗马人仍然认为他们属于另一种文明——希腊文明,尽管他们认识到希腊人曾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甚至还放火烧毁了城市,但在民族自豪感驱使下,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比希腊人高明。
另外,古代中国和埃及一直以来都被西方称为东方文明,尽管有不少希腊化的城市出现,却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文明。
不管是印度河流域文明,还是黄河流域文明,因为没有城市,所以只能归入农业文明;或者是恒河平原文明,因为缺乏城市,所以只能归入游牧文明。
而且,几乎每次碰撞都要付出惨重代价:埃及文明被亚述人消灭;两河流域文明被波斯人消灭;古巴比伦文明被亚述人消灭……雅典城邦是一个政治自由的城邦,任何人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除了将领和士兵外,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均有选举权。
全体男性公民组成陪审法庭,负责裁决案件。
这样的政治环境保证了言论自由和思想独立,避免了政府机构沦为官僚主义的傀儡。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文明史概述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文明史概述世界文明史概述一、简介世界文明史是研究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演变。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
本教案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概述世界各大洲上主要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二、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
这个时期以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为标志,人们还过着游牧生活。
主要有非洲赤道地带出土的东非遗址、法国蓬佩度城堡附近所出土的马尔莱斯坦河遗址以及中国云南元谋县所出土的元谋洞及周边几个遗址等。
这些考古遗址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从无定居到定居并逐渐掌握工具技术和火源利用等进步过程。
三、古代文明初兴1. 近东欧亚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个地区,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并建立起繁荣的城市国家。
另外还有巴比伦、亚述等古代文明。
2.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次大陆上,源远流长。
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几个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和排水系统的地方。
3.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可靠的灌溉水源,使农业得以兴盛。
古埃及人以法老作为统治者,并相信死后有来世。
4. 黄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位于中国中部,黄河带给了中原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使农业得以发展。
中国历史学家将中国历史纪元开端定为公元前21世纪三代王朝,也称为夏朝。
四、古代帝国时期1. 印度-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兴起于公元前320年,为印度历史上最大的王国之一。
这个王朝有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军队,并以其美丽的艺术和建筑闻名世界。
2. 古希腊城邦古希腊城邦是古希腊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城邦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在文化、政府和军事方面自主运作。
雅典和斯巴达是当时最有影响力和富有创造力的城邦。
3. 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地区崭露头角,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史中包括着文化史。” 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
●(1)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 镇、集镇或城市; ● (2)已发明、使用文字; ● (3)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 的中心场所。
12
1 、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准, 将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 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就是我 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马克垚认为: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 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 过程中的阶段性。他在《世界文明史》中,把 世界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从横向角度又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 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在西方,许多人通常 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 词。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 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 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或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 有的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美)塞缪尔•亨廷顿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1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马克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 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
11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马克垚是我国文明史观的主要 倡导者。他所主编的《世界文明史》(2004年出 版)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他在该书 “导言”中,集中阐释了文明史观。 马克垚认为: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人 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 说,文明史也是世界通史。但另一方面,文明史 又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 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类型的文明。文明是比较稳 定的人类集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发展 过程中表现出阶段性。 文明史观有如下几个内容和特点:
21
7 、 ( 美 ) 威尔 · 杜兰:世界文明史(多卷),东方出版 社,1999。 8 、 ( 美)伯恩斯 , 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多卷),商 务印书馆,1987。 9、曹顺仙:世界文明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10、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复旦大学,2007。 11 、李穆文编著:《世界文明史》,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12 、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3
19、(印)塔帕尔著:《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0年。 20、潘光、陈超南、余建华著:《犹太文明》,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1、叶孟理著:《欧洲文明的源头》,华夏出版社, 2000年1月 22、于贵信著:《古代罗马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8年 23 、李秋零、田薇著:《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 ―― 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华夏出版社 2000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农业文明(原始农业文明和古典农业文明)、工业 文明(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散) 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当 代文明
9
三、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
文明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由来已久,其肇始于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的《风俗史》开创了文 明史研究的先河。文明史观的创立者是德国学 者斯宾格勒,其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 英国学者汤因比对文明史观进一步发扬广大, 他倾其一生精力,出版了巨著《历史研究》, 通过对近6000年来出现的26种文明形态的比较 研究,以其创立的挑战和迎战说,阐释了各种 文明形态的产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 从而完善了文明史观的哲学体系。
3、从长时段去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史 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如政治经 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包括重大历史 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4、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勾勒人 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成果,肯 定进步,揭示问题。
15
5、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 认文明的多元性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 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 6、关注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 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
13
农业文明时期各文明的共同特点 是农业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分原始农业文明和古典农业文明两个 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以18世纪下半期英 国工业革命为开端,可分为工业文明 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两大 阶段。
14
2、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 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
17
四、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 1、知识结构 2、价值和道德评判 3、拓展思路 4、认识现实
18
五、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方法
1、与学习其它历史一样,最基本的首先 弄清楚时、地、人。 2、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相结合, 涉猎广泛。 3、注意比较。 4、联系现实。
19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 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 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 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叔本华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 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0
六、参考文献
1、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6。 2 、 马 克 垚 : 《 世 界 文 明 史 》 , 北 京 大 学 , 2004。 3、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上下册,商 务印书馆,2000年重印。 4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 2004 。 5 、 ( 法 ) 费尔南 ·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4。
可以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文明”这一概念, 指的是“高度发展了的文化,它至少包含两个 7 重要的因素:文字和城市。”
二、文明的类型
斯宾格勒:8种 汤因比:26种 亨廷顿:8种 马克垚: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8
亨廷顿认为 目前 8 种主要文明:西方文明、
儒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 明、斯拉夫 - 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 洲文明。
社,2002。
22
13、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浙江大 学出版社,2000年。
14、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5、张启安,李秀珍:《西方文明史》,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9。 16 、 ( 英 ) 理查德 · 利基著:《人类的起源》,上海科 技出版社,1995年9月。 17、刘文鹏著:《古代埃及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18、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年10月。
10
我国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文明史的专著,代表性 的有美国学者伯恩斯等人的《世界文明史》、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的《西方文明史》、法国 学者布罗代尔著的《文明史纲》等,文明史观 被引进中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文明史的研究 热潮,一些高校和研究部门,专门设立了研究 文明史的学术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于1999年 成立了世界文明研究中心。
2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一、“文明”和“文化" 二、文明的类型 三、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 四、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 五、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方法 六、参考文献
3
一、“文明”和“文化"
1、什么是“文化” ?
“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是在 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对“文化"的概念作出经典解释的是英国历史学家和 人类学家泰勒(Edward.b.Tylor,1832-1917),他 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 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 惯。”
4
2、什么是“文明”?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也源于拉丁文 [Civils],有“城市国家、公民的、国家 的”的含意,是个法律定义。 近代以来,“文明”一词的含义是与“野 蛮”相对的,文明即“教化的行为”,指 人类社会从未开化到文雅的状态,也指人 类社会进化的方式和阶段。
5
3、 “文明”和“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有三种观点
年版。
24、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明》,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年版。
24
25、(瑞士)雅各布·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化》,商务印书馆1983年。 26、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27、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 主义》,第1至3卷,三联书店1993年版。 28、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 书店,1987. 29、高九江著:《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华夏出版 社2000年。 30、祖嘉入到世界文明中进行综合全面的 考察研究。在比较中确定中华文明的地位,探讨中华文 明的特点,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 8、强调文明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 原因。同时注意到文明交流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时常遇 到障碍、挫折和冲突,文明的进程有时受此影响而被延 缓。
有学者认为,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可以理解 为现代文明的形成和演进历程。“现代文明”的表现形 式可能有多种,本质特征是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的 三位一体,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000年。
25
本课程主要内容
人类文明的曙光 古代文明 中世纪文明 迈向近代社会的西方文明 近代世界文明 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