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理论(1)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
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文学理论(关键词)
1、文学活动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此观点,具体指作品、作者、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
更好地展示了四要素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3、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和其他意识形态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共同性质,即是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则是指文学不仅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而且尤其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质,即是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一般性的特点。
一方面它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和紧密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
其次,文学虽然属于意识形态,但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它以其特殊的审美性质而保持相当的独立自主性。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审美始终是与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渗透的。
审美的无功利,意象一直觉和评价性质往往遭遇来自意识形态性质的功利、概念一推理和认识等性质的挑战或抵抗。
可以说,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非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意象一直觉的,也是概念一推理的;既是评价的,也是认识的。
就两者关系而言,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根本性的,它制约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即共性制约着个性;同时,文学的审美意识性质使得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以特殊的审美风貌显示出来,即个性显示了共性。
4、“模仿说”:亚里士多德《诗学》“模仿说。
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一样都是模仿者,模仿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第二种是根据神话传说,第三种(最好的方式)“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
文学典型1、典型,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的和特出的标志。
这可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考察: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和人物等;从内涵看,特征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和独特,而其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是指典型形象必须具备那种能使内在本质展现出来的个别的和特出的东西,它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二是这种总特征必须通过言语、细节、场景或事件等局部特征去具体体现。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遗言变成千古名篇;契诃夫把“打喷嚏”这一细节生发成小说;杜甫的《兵车行》通过一个场景记载下大唐帝国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历史画卷;鲁迅以人血馒头治痨病揭示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剧命运的根源;尤涅斯库在《秃头歌女》中,通过“夫妻对面不相识”的人际关系,让人生出透心的悲凉。
这些具有特征的事件或细节都被“特征化”了,产生出不朽之作。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
这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从两方面考察: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
魅力的表现,有这样三方面: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强大的吸附力量,令其充满好奇心或关注渴望。
感染力,与强制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情感上的感动效果,能引发其倾心服膺。
震撼力,与通常那种平和的作用力不同,文学典型应当能向读者施加强烈的心灵震荡和摇撼力量。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文学作品1、简要说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
答:区别: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根据文学生产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而从一般意义上对文学产品的类型作出的划分。
主义是具体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联系:主义是型文学在近代文学进程中的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前者分别成为后者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同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1、现实型——再现现实;理想型——表现情感;象征型——寄寓某种意蕴。
2、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而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突出意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3、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特征是什么?答:1、主观性;2、假定性。
4、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2、极力推崇想象与幻想;3、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强调从生活的瞬息变幻、精神的动荡以及富于特征性的各种奇特现象中提示美。
5、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写作,是首要原则;2、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3、赋予人物性格以极大的历史感和丰富性,并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塑造典型形象;4、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和批判。
6、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2、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3、在艺术整体上强调主观性;4、语言上注重音乐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和从中显示出的神秘性。
7、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1、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2、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3、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类型的比较中,探讨当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8、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自由抒发主观情感。
对文学典型的再认识
文学理论 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学理论⽂学理论第⼀章⽂学的特征【关键词:⼀.⽂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存在的形态——⽂学的形象性三.⽂学形象的典型性四.⽂学是⽤语⾔塑造形象的语⾔艺术】第⼀节⽂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的表现对象——以⼈为中⼼的社会⽣活1.⽂学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以⼈为中⼼的社会⽣活”。
①以⼈为中⼼:⽂学必须把⾃⼰的描写对象和表现对象放到“⼈”的⾝上。
⽂学作品必须时时刻刻以⼈为中⼼,就是指⽂学要以⼈的各种⽣活形态,以⼈的各种精神表现,以⼈与⼈的各种冲突⽭盾,作为⾃⼰写作的“原料”。
(⽂学是写⼈的、⽂学是写给⼈的)②社会⽣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类⽣活形态。
③以⼈为中⼼的社会⽣活:社会⽣活是以⼈为主体和中⼼⽽形成的。
⼈,是联结社会⽣活整体的中⼼和纽带。
虽然都说⽂学的源泉是社会⽣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活都必然能成为⽂学的表现对象。
因为⽂学以审美情感作为⼼理中介来反映社会⽣活,这就决定了⽂学的表现对象只能是社会⽣活中作者所感所想并能引发作家审美体验的那⼀部分。
社会⽣活是⼴阔的、异常丰富的,在各种社会⽣活实践中,最能引起作者情感体验的⾃然是活⽣⽣的⼈,是⼈的⽣活、情感、思想和命运。
2.⽂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著作的“本质”区别①社会科学理论著作,诸如哲学、历史学等,不是表现以⼈为中⼼的社会⽣活的,⽽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发展的总的规律和客观世界中某⼀事物发⽣发展的规律。
②⽂学,真正把⽴体的、活⽣⽣的⼈作为表现与研究对象,即,以⼈为中⼼的社会⽣活。
3.⽂学创作从⽂学创作上看,⽂学创作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图表达创作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以满⾜⼈们的情感需要。
情感贯穿在⽂学作品之中,作家总是尽⼒把⾃⼰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融⼊作品呈现给读者,这种情感带有普遍性,代表⼈类共同情感。
⼆.⽂学表现的内容1.⽂学作品内容:经过作家艺术处理的,蕴含了作家社会意识、社会理想、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表现在作品之中的以⼈为中⼼的社会⽣活。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是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审美形象: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4、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隐的或显的意图或意念,它是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也是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6、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7、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8、文学意象:即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9、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
10、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1、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12、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
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
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
考研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薛星文07(5)班第一章文学本体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中,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性是指决定文学成为文学的那种特性。
不同的文论体系对文学性的内涵有不着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及符号性,均属于文学性的内涵。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首先,从质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是一种不涉及利害关系的超功利的判断。
其次,从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涉及普遍的概念而能够普遍地使人愉悦。
第三,从关系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没有明确的目的却又符合目的性。
最后,从方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依赖概念而产生必然的愉悦感。
2.审美活动的丰富性文学与非审美活动的联系:首先,以人类为生产劳动构成的实践活动为文学活动提供了创造的基础。
其次,人类的政治活动、到的活动、哲学活动、宗教活动等对文学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再次,人类为恢复生态平衡所进行的努力,也与文学密不可分。
文学与非文学活动的联系,是为丰富这种审美性而寻找不竭的源头活水。
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1.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第一,形象接受上的间接性。
第二,描写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
第三,表现思想情感的直接性和深刻性。
所谓的直接性指的是文学比起其他艺术来更能够直接、明确地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不必经过媒介的转换就可以达到描写与表现的目的。
所谓深刻性指的是文学比其他艺术更易于表现思想情感,并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思想情感的性质,揭示思想情感的内涵,将思想情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章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含义作家以语言为媒介和实体,依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对生活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画面或情景。
“画面”一般见之于叙事文学,其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环境等可称为文学形象。
“情景”一般见之于抒情文学,情与景相和谐,便产生了主观性很强的形象。
当然上述的“画面”或“情景”,是由作者、语言、读者共同创造的。
恩格斯现实主义中的典型性和真实性
恩格斯现实主义中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应当追求的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典型性和真实性。
这两个品质虽然在某些方面相互矛盾,但是在理论上是互相支持的。
恩格斯的这种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准则,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首先是典型性。
恩格斯认为典型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品质,是反映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
典型性是指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场景、事件具有普遍性,一般化,而非个体独特的性质。
恩格斯认为一个作品的典型性,不是通过他的广泛性和平凡的程度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对社会存在的本质特征的把握来体现。
恩格斯强调,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去描绘这个人物,而是去揭示他的典型性,帮助读者了解和理解真实的社会。
因此,真正充满典型性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历史特殊性,能够展现出社会运动的共性和个性,呈现出当代社会实践基础和历史感受。
其次是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现象和事物是真正存在的,是能够为读者所接受的。
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真实性的强调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人们描绘的是真实的现象,这是表现出一个作品的真实性的必要条件;第二,人们需要利用自己的激情、创造力和艺术才能来对真实性进行展示和再现,这使得现实主义作品成了一种通过艺术手段来重塑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
在恩格斯看来,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并不仅仅是描绘客观世界,还包括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特征和心理感受的真实再现。
在被描绘的现象的基础上,作者必须展现人物和事件中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呈现出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表现真实性的最高境界,是”让读者认识到作者能够重新创造整个世界的能力”的充分发挥。
虽然典型性和真实性有时会出现矛盾,但是它们是互相关联的。
典型性虽然强调广泛性和抽象性,但是仍然需要真实性的支持,才能够展现出社会存在的本质特征,真实性也是基于典型性的看出来的,作品必须有典型性才能够体现出恩格斯所说的普适性。
因此,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典型性和真实性是互相促进和互相支持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1.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中国的“文学”定义:先秦最早使用“文学”一词是《论语.先进》。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汉代《史记》、《汉书》中有“文学”与“文章”之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依据文辞的音韵形式,将韵文划归为“文”,将散文划归为“笔”。
西方“文学”定义: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literature变为专指“想象的作品”。
3.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4.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
研究文学的学问最早称为“诗学”或“诗论”。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5.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作品与世界的关系——文学本质论作品与作家的关系——文学创作论(三角关系图)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文学作品论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文学接受论6.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经验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比较文学方法第一章文学本质论1.文学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奴隶制时代《硕鼠》《七月》,封建时代《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资本主义时代《名利场》《悲惨世界》2.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是根据艺术媒介所做出的分类。
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3.(简答)什么是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它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人为表现中心,建基于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价值关联之上。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状况;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为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与深层的功能性、理想与认识性。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
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文学理论 十 名解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6、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
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7、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8、文学意蕴层面: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文学概论》学习笔记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王桃令1、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2、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比较、选择、缀合、创造性的加工、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缀合、加工、概括、提炼、预言,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3、艺术虚构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通过缀合、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生发构想出来。
4、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概况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
5、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形象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性。
文学形象性的基本特点是:描绘的具体生动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感染性。
描绘的具体生动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特点。
即所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
艺术的概括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二个特点。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再现性、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暗示性、朦胧性)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空间。
审美象征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很多。
内聚焦: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外聚焦: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1、鲜明而丰富的个性特征 文学典型较之普通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突出的
个性特征,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它不仅 能明显地将其所属的“类”与其它“类”区别 开来,而且能将所属“类”中的“这一个”与 “那一个”区别开来。因此,文学典型是一个 独具个性特征的感性存在。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典型环境的含义 典型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 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条件 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作品描绘的总 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辨证统一。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例如雪宝钗和林黛玉两人所处的环境既存在共 性又有着完全不同的独特个性。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例如武松和武大郎,一个是身材魁梧,相貌堂 堂,性格豪爽,敢作敢为;一个是身材矮小, 形容委琐,人称“三寸丁,枯树皮”,性格内 向,胆小怕事。其它如雪宝钗和雪蟠、贾宝玉 和贾环、刘备和刘蝉等。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2、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不一定就是典型,作为典型
共性方面: 时代背景——清代乾、嘉时期 总 环 境——贾府及大观园 个性方面: 雪宝钗——出身于富商大贾,有兄有母 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除了两个丫鬟,
孑然一身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制约和促使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 (2)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
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其中没有哪一 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凭它 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着。”对于典型形象来说, 它的典型意义更要体现它的新鲜感和独创性。 典型形象的独特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1)典型形象的个性特征和它所蕴涵的思想 意义必须是独创的。
(2)艺术手法的创新。文学典型的创造既是 作家对过去创作经验的独特运用,同时又以自 己的独特创造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其中闪耀 着作者的审美创造之光,足以拓展人们的审美 视野。
或普遍性的特点,其理论代表是亚里士多德。 2、定型化的典型,是类型化典型的进一步
“模式化”、“规范化”。其理论代表是贺拉 斯 3、个性化的典型,强调事物的个别性、特征 性,其理论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
一、文学典型的含义
(三)文学典型的现实含义 所谓文学典型,是指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人物离不开环境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文学典型一般指典型人
物。而人物的活动又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 因此,研究典型人物就必须涉及到典型人物与 典型环境的关系。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一次明确提出典型环境并同典型人物直接联 系起来的是恩格斯。他在《致玛·哈克奈斯》 中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 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人物。”
能动地影响并推动环境的变化。 (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本节要点
1、什么叫文学典型? 2、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什么叫典型环境? 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间的关系什么?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聪明智慧的诸葛亮、机变灵巧的孙悟空、喜新 厌旧的陈世美、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杀夫改嫁 的潘金莲等等,他们已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的 人,而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中某一种精神品质 和性格特征的代名词。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3、独特的审美价值 别林斯基说:“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里,一切形
还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1)深刻的思想性。文学典型的深刻思想性主
要是指典型作为作家倾其心力所创造的艺术形 象,集中体现着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感受、认 识、理解和评价,体现着作家的较大的思想深 度和所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也体现着作家的理 想、愿望和追求。
二、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2)高度的概括性。典型的高度概括性是指 它的个性特征包含的一般的本质,具体的感性 形式概括着普遍的理性内容,作家写了这一个, 同时好象写出了一群,写出了一种倾向、一股 潮流、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甚至人类某种共 有的情感和心理意识,从而能够使读者由此而 了解现在,推断未来,举一反三。
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特征论(二)
一、文学典型的含义
(一)“典型”的原始含义 “典型”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早有所用,原指
规范、模型标准,意谓“型”之“典”者。意 思是模型的标准或标准的模型。在西方,“典 型”一词源于希腊,原义也是指铸造用的“模 子”,与中国所用之意相近,不谋而合。
一、文学典型的含义
(二)文学理论中“典型”含义的历史发展 较早将典型一词用于艺术理论中来探讨艺术创
作或艺术现象的是柏拉图。典型作为艺术概念, 在18、19世纪的欧洲广泛流行。我国作为艺 术概念的典型,是在“五四”时期从西方引进 的。
一、文学典型的含义
文学艺术中的典型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 1、类型化的典型,注重的是人物形象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