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8 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
课后练习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穷. 尽(qóng qióng) 瀑. 布(bào pù) 一层. (chéng céng)
2. 拼一拼,写一写。
yī shān
依 山 小村庄
傍水,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家家
zhào míng
照 明 都建起了二层小楼房。
、取暖、做饭都用上
huǒ lú
太阳 香炉峰 紫烟 瀑布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庐山的香炉峰。
升腾
瀑布附近的水
因 像为座形香状炉得尖名圆。,日照香炉生. 紫烟,
汽在阳光下呈 现紫色。
远远地看 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 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好像燃起的紫色云烟,远远望 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挂在山川之间。
拓展延伸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课堂演练
一、轻松找朋友。
yī qiónɡ yù
穷欲依
二、辨字组词。
欲(欲望) 谷(谷子)
依( 依靠 ) 衣( 衣服 )
第二课时
黄诺云壶德果日台口天树朗山瀑瀑瀑布布布
wàng lú shān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登鹳雀楼》是五言诗,《望 庐山瀑布》是七言诗。
学认字
pù
瀑
yān
烟
bù
lú
布炉
yáo chuān
遥川
学写字
照炉 烟挂川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川
象形字,本意是指河流,两边是河的 两岸,中间是水流。
炉
烟 这两个字的意思都与 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火炉 Nhomakorabea香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
指导书写“依”。
学写字
在竖中线右侧。 在竖中线左侧。 从竖中线起笔。
8 古诗二首
消失的意思。
学认字
白日依山尽
8 古诗二首
指导书写“尽”。
学写字
舒展。 在竖中线收笔。 在竖中线收笔。
8 古诗二首
语速缓慢。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作者远远看到夕阳依傍着 西山即将落下。
当他站在鹳雀楼上抬头望 去,黄河出现在他的眼前。
8 古诗二首
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 心中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疑是银河落九天。
8 古诗二首
“九”在古代常常表示极多的含义, 我们以后还会学到“九霄云外、九 牛一毛”这样的成语,其中的“九”
都是很多的意思。
疑是银河落九天。
8 古诗二首
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后第二题)
8 古诗二首
五言诗和七言诗诵读的时候的停顿不同。请 大家再根据停顿提示朗诵这首诗。
8 古诗二首
根据要求再读古诗。
①自由读古诗,结合认字表边读边画出这首 诗中的生字。
②借助拼音认一认这些字。
③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8 古诗二首
学认字
炉烟
这两个字的意思 都与火有关,所 以都是火字旁。
8 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
课堂演练
一、轻松找朋友。
lóu qiónɡ yù
穷
欲楼
8 古诗二首
二、辨字组词。 楼(楼房 )依( 依靠 ) 搂(搂抱)衣( 衣服 )
8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师生一起诵读《登鹳雀楼》。
8 古诗二首
互动课堂
齐读诗题,注意停顿。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诗二首》鲁迅《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课文讲解本课是一篇杂文,主要讲述北国的景色和历史文化。
文中描写的是冬天的北国,雪花纷飞,大河冰封,极尽寒冷之美。
同时,鲁迅还借用古人对于北国神话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英雄和文化的赞美。
其中,《鹅》一篇描写了北国风光和历史名人,其中最后提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达了对于历史的缅怀和对于现代时代的期待。
而《风》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描绘了他游历吴地时窗外的景色,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感受和景色的美丽。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北国风光和历史文化2.认识古诗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3.学会欣赏诗歌,感受美的力量教学内容1.了解北国的风光和历史文化,让学生认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用法3.练习欣赏古诗,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思维教学步骤1.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北国的寒冷气息;–翻译一篇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2.学习《鹅》–读课文,指导学生了解北国的风光和历史文化;–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用法;–讲述历史名人,让学生认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3.学习《风》–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唐诗中的含义;–与《鹅》作对比,让学生领悟古诗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练习欣赏古诗,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思维。
4.总结回顾–回顾整个课程,让学生再次体会北国的雪景和历史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结语《古诗二首》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北国的美丽和历史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对于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这种魔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精美PPT课件
认真读诗歌,解读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照耀
漂浮
香炉峰,在庐山北部
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 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
诗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这里指瀑布 。
诗意: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 白丝带挂在山前。
的设计风格。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横 短,“女”横长,托住上部。
yī
依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
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长, 末笔捺宜舒展。
jìn
尽
音序:J
部首:尺 结构:上下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飞流”表现出了瀑布喷涌飞泻的情景。
“直下”写出了山之险,水之急。
“疑”字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笔直
形容山很高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怀疑
很高很高的天空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
1.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生、挂、飞流、直下、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件a、三上带刺的朋友
重难点解析
扎枣——高明
滚 来 滚 去 扎 枣 ?×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 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 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偷枣真高明啊!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3 总结偷枣过程
偷枣用到的动词
爬、摇、归、打滚、 扎、驮、跑
概括偷枣过程
先“爬树摇枣”
然后“ 打滚扎枣”
再“跳树归枣” 最后“驮枣快跑”
写作手法
恰当地使用动词
动词,就是表示动作的词。恰当地使 用动词不但能准确地描绘人物或动物的
含义: 行动,而且能突出人物或动物的特点。
本文在写刺猬偷枣时就使用了大量的动 词,生动地表现 了刺猬偷枣的有趣和 高明。
写作手法
在使用动词时,要根据语言环境选择
运用:合上适发的出‘动啪词啪,’如的:响“雨声点”(一句中),在应玻用璃“
字词乐园
会认字
zǎo
枣 组词:枣树 枣红色 囫囵吞枣
chán
馋 组词:眼馋 馋嘴 眼馋肚饱
huǎn
缓 组词:缓慢 缓缓 刻不容缓
字词乐园
会认字
yà
讶 组词:惊讶
cè
测 组词:猜测 测量 神秘莫测
jiān
监 组词:监视 太监 监守自盗
字词乐园
会认字
yà
恍 组词:恍然大悟 恍惚
cè
悟 组词:恍然大悟 觉悟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曾被召 至长安,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谗毁,被 排挤出长安。 名言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将进酒》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词语解释
部编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学课件PPT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看:飞流直下三千尺 想: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文讲解
思考:“飞”“直下”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 点?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 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 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夸张,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课文讲解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意思: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 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引入新课
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鹤。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 雀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 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 唐代游览胜地。北宋时还存在, 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引入新课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 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 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 羁,常击剑悲歌。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 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 称。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楼望远中表 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部编最新人教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精品课件
一马平川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guà 挂上 挂念 悬挂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yān 烟火 烟花 香烟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chǐ
直尺 尺片 尺寸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liú
河流 流水 流动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shǒu
首先 首长 首都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sì 相似 似乎 类似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庐山风景
瀑布
飞流直下
文字介绍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资料宝袋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 代著名诗人。他描写边疆风光 的作品很有特色。诗以《凉州 词》和《登鹳雀楼》最有名。
预习检查
1、流利、熟练、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会认、会写生字。
字词乐园
guàn què lóu
yī kào
liú rù
鹳
雀
楼
依 靠
yù qióng
流 入
概括主题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以豪迈的气概, 描绘了万里山河雄浑的景象,揭示了“
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景,寓理于事。全
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
旨远,给人启迪。
拓展提升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
心灵感悟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 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 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gèng shàng
qiān lǐ mù
千 里 目
yì céng lóu
欲 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登鹳雀楼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登鹳雀依2.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齐读)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
8.古诗二首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他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
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突破措施:随文识字,多种方式识字。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3.诵读汇报(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两首》PPT课件【先学后教】
千里之外的景色
欲 穷穷千千里里目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 上上一一层层楼楼。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依、尽、入、流、目、上)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白__、__黄____。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千__里__、__一__层__。
日照香庐生紫烟。
8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学习古诗,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要求:
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2分钟后比读准字音,读通 课文。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要求: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理解古诗, 4分钟后比谁理解更全面。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 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第三次“先学后教”: 比说一说
自学指导
要求:根据图片讲一讲你们看到了什么4 分钟后,比哪个小组代表讲得最精彩。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这里 指瀑布。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壁间跌 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笔直 指很高很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精美课件(共110张PPT)
构成了形式上的美感。
白日依山(实景)
登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鹳
雀
楼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登楼所感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登鹳雀楼》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 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 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告诉我 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
完。诗中指太阳西沉,最后消失了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诗中景 ◎ 白日
◎山
诗中画
黄河入海流 滚滚流入大海
诗意: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诗中景 诗中画 诗中问
◎ 黄河 ◎ 黄河水浩浩荡荡向大海奔流。 ◎ 诗人真的看到黄河奔流入海了吗?
诗人想象黄河从此处经过,一直奔流入海, “入海流”点明了黄河流经的方向。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流速之快?
飞流
直
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之长?
三千尺
哪个字表达了诗人面对三千尺瀑布的心理
活动?
疑
写山高水急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流直泻
瀑布 比喻 银河
“疑”字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依 yī
部首:亻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衣”的点在竖中 线右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
读诗歌,划节奏。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 日/依 山 尽 , 黄 河/入 海 流 。 欲 穷/千 里 目 , 更 上/一 层 楼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05
悬挂
06
河流,这里指瀑布。
07
川
08
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挂于山川之间。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指很高很高
三 千 尺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九 天
银 河
直
笔直
怀疑
疑
古人指的是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诗意】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8 古诗二首
R·二年级上册
楼 lóu 字词积累 我会认 依 yī
欲
尽
穷 qiónɡ 层 cénɡ
布
瀑
yān
烟
炉
川
chuān
yáo
遥
小猴子摘桃子
烟
楼
遥
欲
层
炉
依
尽
川
瀑
布
穷
登 鹳 雀 楼
01
[唐]王之涣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02
识作者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飞
落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安排的是两⾸古诗,分别是唐朝诗⼈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李⽩写的《望庐⼭瀑布》。
两⾸古诗都⽤凝炼精妙的语⾔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然风光,意境深远,极具画⾯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课⽂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字。
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本课⽣字卡⽚,朗读课⽂录⾳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提⽰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西、河南等省区,在⼭东流⼊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西永济县有⼀座的⾼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千多年前的⼀个傍晚,诗⼈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冲毁,但是这⾸诗,却⼀直受到⼈们的喜爱。
⼆、范读课⽂ 三、⾃学课⽂。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把课⽂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
四、检查⾃学情况 1.认读⽣字。
楼 ⼊ 穷 ⽬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
(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奔腾着,流向⼤海。
) 2.读诗句: ⽩⽇/依⼭/尽, 黄河/⼊海/流。
教师⽰范读出⼣阳⼣下、河⽔滔滔的情境,再学⽣反复练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登鹳雀楼》:登,攀登,登上的意
课 题 导
思。诗人通过描写登上鹳雀楼后所看之 景,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
入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
写下的风景诗。通过描写庐山的雄壮与
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王之涣(688—742),是
相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 关 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 链 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 接 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
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 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 《凉州词》等。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人教部 编版( 共28张P PT)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生 字 广 场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人教部 编版( 共28张P PT)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人教部 编版( 共28张P PT)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再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千里目” 就是“目千里”。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人教部 编版( 共28张P PT)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人教部 编版( 共28张P PT)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有一天,唐代的大诗人 王_之__涣__ 登 上 了 _鹳_雀楼_ , 他 抬 头 远望,只见太阳_快_要_落_山__ ,黄 河_奔_流向_海__。看着眼前壮丽的 美景,他想:要想_看得_远_,就 得_站_得_高__。于是他吟诵道: _白_日_依_山尽__,_黄_河_入_海_流_。 _欲__穷_千_ 里__目__, 更上一层楼_。 这就是著名的古诗 《 _登__鹳__雀_楼_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黄 河 入 海 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目千里
欲 穷 千 里 目,看到
想要 全部 千里之外的景色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再 登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站感得想高,才
更上一层楼。 能看得远。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pù bù
瀑布
yáo chuān
遥川
lú yān
炉烟
guà
挂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照耀
飘浮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太阳 香炉峰 紫色的烟雾
在阳光的照射下, 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遥挂看瀑布前挂前川川。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
的白丝带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很高很高
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代传说天
有九重,九
怀疑
天是天的最
高层。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
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
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雄 疑是银河落九天。伟
壮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 丽 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
课外拓展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依尽 黄层
pù
瀑布
望庐山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古诗二首(2课时)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体会《登鹳雀楼》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参观名胜古迹,(播放幻灯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大家知道图片上的景色是哪里吗?(学生自由讨论)
2.揭题:这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笔下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鹳雀楼。
(板书: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鹳雀楼。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25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思考下面的问题: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数一数这首诗有多少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1)“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尽、层、黄、穷、依、欲”的生字卡片)
(2)难读字音:千。
(出示“千”的生字卡片)(3)易读错字音:入、日。
(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领读、齐读。
4.指导学生识记和书写生字。
(1)交流识记生字。
①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25分钟)表义,右半部分表音。
②组词扩展法识记:“欲”,可组词为“欲望、食欲”。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谷”加“欠”是“欲”。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5.课件出示课文图片。
(1)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前两句诗说的就是这幅画,指名读第1、2句诗。
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①理解“依、尽”等字的意思。
依:挨着,靠着。
尽:完。
这里指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6.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不错,都能自己说出诗句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
(1)王之涣在鹳雀楼上欣赏美景,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看图,试说)
(2)后两句诗写的就是诗人想到的,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想要。
穷:尽。
更:再。
)
(3)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
7.学生再读诗,脑海中联想古诗的画面,体会登高望远的意境。
要读出气势来。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1.总结:今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奔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同时,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画,读懂意。
2.拓展: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有: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同学们可以搜集描写其他名楼的古诗读一读。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我通过创设情境,将古诗学习变成一次旅游,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1.分组比赛,背诵《登鹳雀楼》。
2.上节课我们和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饱览了黄河入海的壮美,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去感受古诗中的美景吧。
(板书:望庐山瀑布)
3.(课件出示李白观赏瀑布的图片)介绍作者、庐山瀑布。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25分钟)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朗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学生自由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意“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思考)
5.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第一句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呈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生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①这句诗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生”字,它生动地描绘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句诗,理解“遥看”“挂”。
①“遥”字说明这句诗写的是远景。
②“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读三、四句诗。
(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法,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①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想象)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诗的意思。
③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④你觉得最后一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字,写出了天上好像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倾泻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6.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7.再次吟诵诗歌,说说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2)抒发了诗人对秀美山川的热爱之情。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4分钟)1.总结: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庐山壮美的瀑布景象,也从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
2.拓展: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给大家欣赏,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将在黑板报上展示!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课件展现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领略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和恢弘气势,在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中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重点指导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诗人用词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