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5dd10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a.png)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017初级社工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导语: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设施中,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章节重要考点:一、抗逆力理论和方法1、抗逆力的理论来源:优势视角基本信念中重要的一部分2、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原则:抗逆力的表现形式;抗逆力的构成要素3、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4、促进亲社会联结;建立清楚一致的界限;教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参与;培养形式抗逆力的策略二、个案管理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学校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使用对象2、个案管理的过程3、个案管理者的角色三、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1、考察与评估阶段:按需开展、自愿原则2、制订计划阶段3、实施计划阶段:前期、形成期、协商器和成熟期4、评估与调整计划阶段5、再评估阶段章节精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浩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升人初二以来,成绩却直线下降,原来开朗的他现在每天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下课后也是独来独往,有时甚至不来上课。
社会工作者初步预估后发现,小浩似有轻度抑郁症状。
家访中社会工作者还了解到,一年前小浩父母离婚,母亲将小浩交给年迈的外婆照顾,自己去了外地工作。
社会工作者与班主任沟通了小浩的情况后决定,由班主任负责关照小浩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放学后安排同学陪小浩回家、一起做作业,现在的小浩又有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 )的方法增强小浩的抗逆力。
A.教授生活技能B.提出高期望C.提供关怀与支持D.提供机会促进参与答案:C2.在学校开展小组辅导时,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是( )。
A.以自愿和需求为本B.以教师为主体C.保持小组异质性D.强调学生个性需要答案:A3.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周鉴于目前一些青少年存在被过度保护、容易受挫折等问题计划开展一次小组工作,该工作主要围绕抗逆力构成要素展开,即外部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 )因素。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0441172561252d380eb6ec0.png)
和自卑心理,小刚在班上朋友很少,越来越少说话,成绩也
跟不上其他同学,成为班主任心中的难题。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社工专业学生实习案例改写)
(1)个人层面。帮他联系老师个别辅导,尽量缩短与其他同 学的学习差距;通过个案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 上的品质。
(2)学校层面。尽量避免小刚的角色功能在现有教学体制下 可能遭遇的困扰,如担心小刚的成绩影响班级的平均成绩而 将其“标签化”或另眼相待,加重其自卑心理。
活动取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活动的取名要依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 特征,吸引儿童青少年参与。儿童青少年都喜欢有趣、新颖、挑战性、 刺激性的东西,因此我们活动的名称会以当下走红的动画片人物、综艺 节目游戏、网络游戏等取名,活动内容及目标就依据项目服务设计。比 如我们会取名“植物大战僵尸”、“真人CF”、“哆啦A梦时光机”、 “都市猎奇”等,活动内容就会以儿童青少年喜欢的游戏比如撕名牌等, 或者以一种幽默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语句描述活动内容,这样活动通常会 较其他普通的活动吸引到很多的儿童青少年积极报名。
的方案去帮助贫困与文化失利家庭的学生,因此学校工作的目标
体系是社区与学校。 工作内容 第一,协助学生通过服务社区来促进自我成长,强调学生的自我 培养和训练。第二,强化“有需求学生”的管理和引导。第三,
联系家长支持学校政策。第四,组织家长参与,提高家长对子女
的教育水平。第五,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 工作者角色 调停者、倡导者与外展服务者
工作任务
工作者角色
传统临床模式
以个别学生、问题学生为工作对象,重点是帮助他们化解 情绪困扰,矫正问题行为,优化人际关系。这有助于使学 生回归良好的学习状态,恢复社会功能。但它过多侧重于 应急、矫治和干预,很少考虑生态系统和社会制度对个人 发展的阻碍,而且忽略了学生具有的能力或资源。 看到了学校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力,试图通过改变学生家 庭、优化社区,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达到对青少年的 促进与帮助。但该模式侧重于外围,忽视了内因。 致力于促成学校生态的优化与完善, 促使学校变革制度、 转换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其不足在于过多强调内因, 忽视了环境的力量。 强调个体(学生)与社会互为资源关系,认为学校承担社 会责任、消除互动障碍、构建互动机制、实现双向改变才 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其不足在于很少能将整合取向和融通 机制变为现实。
学校社会工作教案(DOC)
![学校社会工作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a340cac1c708a1284a44e7.png)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代码:教案总学时/周学时:54 / 单:2;双:4 开课时间:第1 周至第18 周授课班级:2013级社工、社区使用教材:《学校社会工作》徐莉娅授课教师:**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指导,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学校、学生及相关人员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以便于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理论,并学会以此视角看待学生及学生问题;熟悉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并能依据这些方法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在面对学校问题时能够用一种探究的精神去思考并设计出解决的思路,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运行、掌握学校的内部结构、参与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1.主要实验技能(1)熟练掌握: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校园暴力、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方面的的特殊性需要和改善性需要进行介入方法与步骤;掌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发展、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一般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进行介入的方法、技巧与步骤;掌握社区工作对于学校的方法与步骤,以便更好地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
(2)一般掌握:掌握协调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教职工之间关系的能力;掌握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掌握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技巧与方法。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029f290066f5335a8121e5.png)
5、示范行为的来源
第三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概览)
教育目的论
教育结构论
第三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1)
1、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起源:文艺复兴)
观点:~造就精神与身体调和发展、长于词令和富有 文化修养的文化人。
缺陷:偏重文化陶冶,忽视职业准备 2、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十八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
宏观系统:如政府的就业条件工作政策
外层系统:如父母的职业条件
中间系统:微观 系统之间的联系
宏观、外 层、中间 和微观系 统之间的 套嵌模型 家庭 学校 社区
——宏观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外层系统,并进而
影响到儿童的微观系统和中层系统。
——分析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微观
系统,而应该在各个系统互相联系和作用中评估
3、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
——角色组是指一些人由于占据某一特定社会地位而 有多种角色关系的互补。
——角色冲突通常有两种形式:
角色间冲突,一个人同时要扮演两种以上的角色。 角色内冲突,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对同一角色的不 同期待。
第二节
心理理论
震惊之余,我们决定家访。从四(3)班学生中了解到,韩磊 父母曾双双吸毒贩毒,母亲五年前被判处死刑,父亲刚刚刑满 释放,开一个小店艰难度日。到韩磊家,韩磊很有礼貌,他年
迈的奶奶止不住激动,在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是她独 自拉扯韩磊长大。韩磊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头两年连学费都交 不起。韩父眼含泪水,为自己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也因为从 来没有一位老师这样关心过韩磊。
4、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十九世纪后资本主义国家扩张) 观点: ~在于早就忠孝于国家的国民。(德意日) 缺陷:可培育爱国意识,但误用可导致侵略野心。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462cde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b.png)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习竞争的加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出发,介绍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学校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些优质中学中,学生们为了进入名牌大学而经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社交关系的复杂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业、家庭和社交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咨询、支持和指导等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些能力将有助于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学生容易迷失在各种诱惑面前。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一对一咨询、小组辅导、家访和工作坊等。
1.一对一咨询一对一咨询是学校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介入模式之一。
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这种模式适合比较内向或不愿意与他人分享问题的中学生。
2.小组辅导小组辅导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8cb1d6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6.png)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一、引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维持心理平衡的状态,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然而,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也经常出现。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不可或缺。
本文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主要采用的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心理支持模式和教育培训模式。
1.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社会工作干预模式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与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个体的精神卫生,主要包括评估、策划和实施三个步骤。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其次,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法。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个体的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重视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提供家庭支持,使得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2.心理支持模式心理支持模式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倾诉的机会。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情感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听课、听课评估、家访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在心理支持模式中,也可以组织情绪管理、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
心理支持模式的特点在于重视情感倾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和焦虑倾诉出来。
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模式注重预防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教师合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和技巧。
社会工作者考试: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社会工作者考试: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20884777232f60ddcca15a.png)
美国社会工作学者艾德森(Alderson)整理相关理论模式,提出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分别是传统临床模式(traditional clinical model)、学校变迁模式(school-change model)、社会互动模式(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及社区学校模式(school community model)。
此四种模式各具特色,对于学校学生问题的处理,提供清晰可用的思考方式与指引。
传统临床模式传统临床模式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学、个案工作与方法论,其工作焦点是社会关系、社会能力失调,情绪失调、情绪困扰的学生。
工作目标是帮助那些学生能有较佳的社会功能与有效的情绪管理。
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案主本身及他们的父母亲。
此模式认为学生情绪与心理问题的来源是来自于其家庭,尤其是其亲子间的互动问题。
学校社工主要扮演增强者、支持者、合作协同者与咨询者的角色。
其主要的工作任务与活动,是对学生与其父母亲进行个案工作,有时也使用团体工作,或把整个家庭当成一个工作团体,发挥其联结者的角色,串联沟通学生、父母亲与学校人员(包括教师)。
学校变迁模式学校变迁模式是本于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偏差理论与组织理论。
其工作的焦点是学校的环境本身,特别是学校的规范、规定与情况。
目标是要改变学校不适当与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因为学校不当的情况是造成学生学习不利、行为偏差与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所以其目标体系是整个学校。
此模式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学校本身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所以学校社工扮演倡导者、协商者、咨询者与调停者的角色,找出并确认学校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常以团体工作的方式直接与学生谈话接触,以个别或团体工作方式与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咨询活动。
社区学校模式社区学校模式是基于社区、学校连结概念与沟通理论,其工作的焦点是文化失利与被剥削的社区(学区),而该社区里的组成份子有相当多学生的家长,他们对学校不了解与不信任。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6d8a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5.png)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有三大工作方法: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
针对xx学院的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主要以个案工作的方式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个案社会工作,简称个案工作,它以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美国社会工作学者鲍尔斯(Swithum Bowers)强调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为依据,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
因此,学校个案社会工作是由社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任何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学生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的支持和服务。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建立咨询预约制度:通过预约,案主与学校社工就心理咨询的具体时间达成一致。
社工可围绕预约事项做好专业知识、背景知识和咨询技能上的准备,从而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预约内容主要包括:1、案主的个人信息。
2、案主想要咨询的具体问题。
3、案主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期望和要求。
(二)关系的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本着尊重、关怀和接纳、真诚、共鸣和同感的态度与案主尽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1、明确案主来源和案主的态度。
2、澄清心理咨询和辅导范围。
3、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辅导过程中的专业介入: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帮会组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越过暂时遇到的障碍并且有能力将来自己解决问题,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1、探索问题与资源。
社工需要了解案主的即使需求,让案主充分倾诉自己的观点,使工作者更好的设定基本的个工作目标和辅导方案。
2、适时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介入时机和方案。
3、资料的回收与记录。
社工需要及时对所有咨询环节中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以保证辅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转介和转案:如果案主的问题超出了咨询的工作范畴,或者案主的问题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有很大的困难,社工就应即使为案主指出能为其提供更好的帮助的其他途径。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3篇)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bb374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9.png)
第1篇一、引言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跨学科融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5. 实践导向: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
三、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1. 校企合作: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2. 实习基地建设:在学校内部或周边地区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和实践场所。
3. 案例教学:收集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实践:将实践操作融入课堂教学中,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 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6. 跨学科课程设置: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实习基地不足:部分学校实习基地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改进措施: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拓宽实习渠道。
2. 实习质量不高:部分实习基地实习质量不高,学生实习效果不佳。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753e3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6.png)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指在学校内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各种身心压力和困扰。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社会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与教师、家长等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另外,学校社会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品德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问题,开展行为和品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学校社会工作,加强学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学理论)
![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a01a20a98271fe910ef9f6.png)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
角色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让学生清楚了解学生这一角色的职责,明确 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与他人的互动,从对方立场上来看事 情,更好的领悟他人的角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做 好人生设计,积极为下一阶段要扮演的角色做好准备。
同时角色理论对于学生相关的人员尤其是老师、家长等也要求他 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避免角色冲突。
角色扮演
代表所期待于某一社会地位或身份具有 内化角色期待,将其变为角色扮演
者的行为,亦即社会团体期待于某一特 者的行为的过程,需经过角色认知
定类别的人所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或角色学习、角色训练或角色行动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能符合其所处社会 来实现。
团体的期待,则可能导致社会适应欠佳。心理剧和社会剧可视为角色扮演理
3.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个人就会按照这种自我概念去行动。 学校社会工作者若能意识到这一点,在与学生接触时,多鼓励,多发现
对方的优点,并及时适当地给予表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对 于解决问题和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同时,这对于学校社 会工作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
近
差
朱
异
者
交 往
赤
理
近
论
墨
亚 文 化 理 论
者
黑
讨论:两者有何区别?能否举例?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
偏差行为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
1.标签理论要求改变“偏差行为者”的消极观念,客观评价,发 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给予积极鼓励。(优势视角)
2.失范理论要求合理制定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同时要更新规 范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成绩、恋爱等。
学校社会工作 PPT课件
![学校社会工作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04e5340066f5335a8121f2.png)
(五)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 (1)注重改善学生的常规社交行为 (2)帮助学生学会道歉。 (3)指导学生如何赞赏别人和正确回应别人的赞赏,协助学生借 感受赞赏及获得赞赏的快乐。 (4)引导学生探讨宽恕的意义,让他们明白真心原谅别人的重要 性,并鼓励学生用宽恕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 。
(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1)教导学生了解公平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公 平原则 (2)引导学生学会在追求公平时,懂得尊重别人并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3)引导学生懂得反省自私的行为,学会顾及他人的需要,从而帮助他人 。在帮助别人时,要有勇气、智慧和策略。 (4)引导学生探讨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应有的态度,使学生明白必须认真、 严肃地对待朋友之间的矛盾。
力大。
具体做法:深入细致的个案、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关注家庭,凝聚力
量;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
习题(多选)
小明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写了一封求助信,说他最近很苦恼,妈妈经常动 不动就骂他,打他,他很伤心,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让妈妈变 温柔点。社工小王找小明妈妈谈话,小明妈妈说了自己的苦恼,承认自 己脾气不好,虽然知道打骂孩子是不对的,可是控制不了自己。下列小 王的做法中,能够直接改善小明母子之间沟通方式的是( A 提示小明妈妈在孩子做出恰当行为时给予鼓励。 B 澄清小明妈妈沟通中存在问题。 C 提升小明自我情绪控制判3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明白反思的重要 性,并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在3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基础上掌握各种思维性格的特点 ,例如行政人员型、发明家型和侦探型各有其思维性格特点,并学习应 用不同的思维性格使学习达到更高的成效。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0c2a9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6.png)
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影响引言:社会工作是指通过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以促进社会公正、理解社会的非正常人、回应社会的需求、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福祉为目标,所开展的一门具有专门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在特定社会实践中培育特殊人类工种。
一、模式的设立的重要性二、以案例模式为基础的影响三、以团队模式为基础的影响四、以参与式模式为基础的影响参与式模式是指学校社会工作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和参与权。
通过与学生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确保学生在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权益受到充分保障。
参与式模式的实施,使得学校社会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愿,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五、以网络模式为基础的影响网络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搭建起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家长、老师等其他相关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网络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校社会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展服务。
同时,网络模式的采用,有助于学校社会工作更好地发现学生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六、以社区合作模式为基础的影响社区合作模式是指学校社会工作与社区资源相结合,共同为学生提供服务。
社区合作模式的实施,使得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社区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同时,社区合作模式的采用,有助于学校社会工作更好地了解和回应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需求和问题。
结论: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学校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模式的设立,学校社会工作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各种运作模式的实施,使得学校社会工作更加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权益,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展服务。
综上所述,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影响不可忽视,可以提供思路和指导,促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a70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d.png)
学校社会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
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以及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社会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案。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学校社会工作是指学校为了关心、教育和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校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工作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2.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焦虑、抑郁等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预防和解决学校暴力问题:学校暴力问题是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预防和解决学校暴力问题,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处理情绪和压力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心理抵抗力。
2. 个体辅导: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体辅导服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家庭联系工作: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家庭教育的有效连结。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紧急援助工作:为有紧急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援助,如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困境干预等,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
6. 同侪支持工作:组织同学之间的互助小组,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帮助孤立的学生找到归属感。
五、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1. 专业团队建设:学校应组建具备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员团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2. 多方合作:学校社会工作应与社区、家庭以及相关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52dd360856a561252d36f96.png)
工作重点是改变或促进个人的学习能力,使其 有能力可以控制管理环境中所产生的压力,进 而适应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一、传统临床模式
(三)理论基础
传统临床模式对学生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主要 来自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 学等理论和观点。
(四)问题归因
该模式认为,学生的内心情绪或心理困扰,首 先是因为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困扰所致。学 校社会工作者在预估问题时,不能局限于学生 本人,也应当关注家长、教师、同学等因素。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二、学校变迁模式
(五)工作者角色
辩护人 赋权者 倡导者 教育者
注意尺度和可行性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三、社区学校模式
(一)概念
强调社区取向, 促进社区了解支 持学校;
注重学校社区沟 通,学生生活与 社区活动结合。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教师
社区学校的良性沟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校社会工作三社区学校模式?四服务内容?协助学生服务社区?联络沟通学生家长?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区?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五工作者角色?媒介者?使能者?倡导者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校社会工作四社会互动模式学校社区家庭学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校社会工作四社会互动模式?一基本概念?社会互动模式socialinteractionmodel是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从学生与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及互惠中有效地处理学生学校和社区问题的一种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运用四个模式进行问题界定 小刚有哪些需求? 如果介入,采取什么策略?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班主任反映,小刚的学习明显跟不上其他同学, 也不懂拼音,不善表达;虽然能与其他同学和平 相处,但比较防备别人;善于计算,很有经济头 脑。他每天都会在课余时间外出捡拾废旧瓶子卖。 由于年龄偏大以及自卑心理,小刚在班上朋友很 少,越来越少说话,成绩也跟不上其他同学,成 为班主任心中的难题。
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模式提炼与探讨
![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模式提炼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3e643f46bd97f192379e9db.png)
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模式提炼与探讨在学校与家庭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与身心发展规律,而社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的背景之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更多地围绕社区进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发挥社区的作用。
提高社区支持的力度,以期解决复杂的学生问题,预防学生问题的产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具体实务模式学校社会工作经由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伍达德(Woodard)、凯雷(Kelly)、韩考克(Hancock)及安德森(Anderson)等整理提炼,形成了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几种模式,如下:1、传统临床模式传统临床模式将工作的焦点放在问题学生的困难解决与恢复社会功能上。
将问题的产生归因为家庭关系的问题。
工作内容主要是个别学生的个案工作开展,侧重从心理与个人层面解决学生问题。
此种模式普遍运用于最初学校社会工作产生时,在当时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
但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生存环境与生态背景。
2、社区学校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将工作的焦点放在帮助身处弱势社区的学生与家庭,协助他们了解学校与信任学校。
工作内容是参与社区活动,倾听社区呼声,促进社区与学校积极互动,彼此支持,创造条件鼓励社区参与学校建设。
它不再囿于学生个人问题,而是运用生态视角全方位了解学生问题,以双向思维模式解决学生、学校问题。
3、学校变迁模式学校变迁模式将工作的焦点放在促进学校变革,维护学校权益上。
工作内容是深入学生,倾听意见;深入教师和校工,了解学校情况;师生团体辅导;面向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咨询;成立师生团体,推动学校变革。
既然运用双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同样也要求学校做出改变,适应社会变迁的脚步,否则,落后的学校管理条例仍旧会给学校与学生带来困境。
4、社会互动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的工作焦点是找准互动中的问题,消除互动障碍,建设互动机制。
工作内容为挖掘学生与社会的共同利益;疏通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建构健康、积极的沟通机制与模式;推进学生与社会资源共享,发展共赢[1]。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ce9278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5.png)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少学校在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依赖于社会工作的力量。
在我看来,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和方法包括了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工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社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社工工作的策略与方法等几个方面。
首先,社工介入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面对面的情景服务,也就是通过咨询和谈心的方式,让社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压力和各种不良情绪。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因此社工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在与学生进行谈心、开展咨询活动和传递正向情感方面下功夫。
其次,社工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社工需要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以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除了定期开展联合教育培训之外,合作的核心是社工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协商和合作,让学校和学生能够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方面,社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社工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和互动基础之后,社工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沟通。
例如,社工可以通过传统的面对面心理咨询方式来沟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开展作业辅导和线上情感交流等服务。
此外,社工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方式,如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与学生保持联系,跟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最后,社工工作的策略与方法也是关键。
从社工介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社工应该关注学校的组织治理,利用教育和学术手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充分协助,并开展相关的社区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针对中学生的特殊情况,社工可以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例如使用问诊表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课堂辅导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积极的心理健康信息、开展心理治疗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细、专业化的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f36ec0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3.png)
学校社会⼯作服务模式探索(感谢好记爸⾟勤的整理)学校社会⼯作服务模式探索(上)——以⼭东⼤学附属中学社会⼯作室专业服务为例苏存军⼀、学校社会⼯作的服务对象与⽬标学校社会⼯作由英⽂"School Social Work"翻译⽽来,属于社会⼯作领域的⼀种专业服务。
学者们对学校社会⼯作定义的解释不⼀,因此很难找出⼀个普遍为⼈接受的界定。
笔者认同的较为本⼟化的概念是:学校社会⼯作是把社会⼯作的原则、⽅法与技术运⽤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解决学⽣遇到的困扰,引导学⽣寻求个别化和⽣三教育,使学⽣建⽴社会化⼈格并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活的能⼒。
[1][3]由于学校社会⼯作的具体活动和程序都是学校社会服务,因此它也被称为学校社会服务。
学校社会⼯作的服务对象包括全体学⽣(包括⼼智不全、肢体残缺、有情绪障碍或有⾏为偏差的学⽣⼈学校的⾏政主管和教学辅导⼈员、所有的学⽣家长以及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如教育部门)的⼯作⼈员。
学校社会⼯作的基本对象是在校学⽣,但为了学⽣问题的尽快解决和学⽣更好地发展,学校社会⼯作者还须在教师、学校有关管理⼈员、家长、社区相应机构⼯作⼈员的配合下开展具体服务。
因此,上述⼈员不仅是学校社会⼯作者的合作者,有时也是学校社会⼯作者的⼯作对象。
学校社会⼯作追求四个重要的⽬标:其⼀,实现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在狭义上是要抚助社会⽣活了使全体学⽣都能发挥潜能,学校社会⼯作为学校中学习和⽣活适应功能失调的⼈。
为了使全体学⽣都能发挥潜能,学校社会⼯作为学校中学习和⽣活适应功能失调的学⽣提供服务,协助他们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学会如何预防问题的出现和发挥⾃⼰的潜能。
其⼆,保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既指政府有义务提供教育设施给全体学龄期青少年,⼜指所有的学龄少年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社会工作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杨峥威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传统临床模式 学校变迁模式 社区学校模式 社会互动模式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一、传统临床模式
(一)服务对象
传统临床模式是学校社会工作最常用的的模式,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是受情绪困扰影响学习潜能 的学生。主要以学生本人为介入对象,也关注 家长、教师等。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一、传统临床模式
(五)服务内容
个案为主、兼有小组,注重协调各方关系
(六)工作者角色
临床工作者 使能者 教育者 个案管理者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二、学校变迁模式
(一)概念
又称机构变迁或社 会变迁模式。当学 校或教育体系不能 随着社会变迁的需 要而变革时,就会 增加学生的困扰。 该模式促进学校做 出必要变迁。
避免只关注系统,忽略学生本身 避免造成系统之间的对抗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四、社会互动模式
(五)工作者角色 协调者:
调解、咨询、激励,协调系统间的行动,共同 达成服务目标。
资源链接者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五、案例分析
小刚,13岁,某市城乡结合部打工子弟学校四年 级插班生,家在云南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在 家乡读两年小学后因成绩不好辍学。随父母打工 来到城市后,父母把他送到该校插班就读。
(二)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是改变或促进个人的学习能力,使其 有能力可以控制管理环境中所产生的压力,进 而适应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一、传统临床模式
(三)理论基础
传统临床模式对学生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主要 来自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 学等理论和观点。
(四)问题归因
该模式认为,学生的内心情绪或心理困扰,首 先是因为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困扰所致。学 校社会工作者在预估问题时,不能局限于学生 本人,也应当关注家长、教师、同学等因素。
四、社会互动模式
学校
学生
家庭社区学校Fra bibliotek会工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四、社会互动模式
(一)基本概念
社会互动模式(social interaction model),是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从学生与学校、家 庭、社区的沟通及互惠中,有效地处理学生、 学校和社区问题的一种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
强调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互惠,是对传统 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的整 合。
行政 机关
社区 居民
学校参与社区 社区参与学校
学校行 政人员
学校社会工作
家长
社会 组织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三、社区学校模式
(二)关注焦点
社区中的学校,协助学校体系中不能充分发挥 效能的人群,尤其是适应欠佳的学生;当社区 与学校遭遇激烈变迁时,应理解学生困扰产生 的社区因素,并对社区与学校环境加以适当的 调节与整合。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运用四个模式进行问题界定 小刚有哪些需求? 如果介入,采取什么策略?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三)理论基础
社区工作理论:社区参与、资源链接
沟通理论:社区、学校的良性沟通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三、社区学校模式
(四)服务内容
协助学生服务社区 联络沟通学生家长 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区 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
(五)工作者角色
媒介者 使能者 倡导者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注重改善学生个人与身边环境的交互关系,工 作焦点主要集中在个人与环境、个人与团体行 动的交互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四、社会互动模式
(四)介入重点
在案主个人与家庭、 学校、社区的各个系统间 建立共同目标,促进系统间的沟通、互助,充 分调动资源协助有困扰的案主,促进案主全面 发展。
需要注意: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四、社会互动模式
(二)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
重视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交流、适应; 原因分析与介入应当从系统互动入手
2.社会互动理论
为社会工作者介入人际互动、系统互动提供策 略依据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四、社会互动模式
(三)关注焦点
社会互动模式认为,学生问题的来源,是学生 与解决其问题的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出现了困 难,未能从相关系统中获得有效支持和帮助。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二、学校变迁模式
(五)工作者角色
辩护人 赋权者 倡导者 教育者
注意尺度和可行性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三、社区学校模式
(一)概念
强调社区取向, 促进社区了解支 持学校;
注重学校社区沟 通,学生生活与 社区活动结合。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教师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二、学校变迁模式
(四)服务内容
设法改变墨守成规的教育体系。一方面协助学 生认清他们对学校不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与 学校有关人员评估问题,促使学校做出改革。
了解学校情况,认真倾听学生的抱怨、投诉 建立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的非正式沟通渠道 建立问题解决小组,多方推动。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二、学校变迁模式
(二)关注焦点
集中于学校本身,特别是学校的权力结构、规 整制度、设施设备,教职工的管教态度和行为 等。
从侧重“学生-家长”的关系,扩充为关心“学 生-学校”的关联性,尤其注重学校本身的情况。
(三)理论基础
偏差-标签理论:避免标签 增权理论:调动、发挥学校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