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12(新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人教课标版2(优秀教案)
总课题曲线运动总课时第课时课题向心加快度向心力课型习题课教.进一步掌握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观点。
学目.娴熟应用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有关公式剖析和计算有关问题标教课理解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观点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质问题。
要点教课应用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有关公式剖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难点学法合作研究、精讲精练、指导教课圆锥摆准备知识回首→学生掌握基本公式,基本观点→ 合作研究→ 突出要点,打破难点→ 典型例题剖析→ 稳固知识→ 达标提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知识,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及求解公式,教课假想弄清它们间的联系,为后边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边我们经过习题课加深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增补内容或错题校正任务一知识回首(独立达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加快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遇到的一直指向的协力,叫做向心力。
注意 : 向心力是依据力的作用成效命名的,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
向心力的作用成效: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沿半径指向的加快度,叫做向心加快度。
.向心加快度和向心力的大小如何计算?()、向心加快度公式:a===任务二典型例题剖析例题、如下图,用相同资料做成的、、三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同绕竖直轴转动.已知三物体质量间的关系,转动半径之间的关系是,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物体遇到的摩擦力最大.物体遇到的摩擦力最小.物体的向心加快度最大.转台转速加快时,物体最初开始滑动合作与沟通:如下图,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0.6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另一端经过圆滑小孔吊着质量为=0.3kg 的物体,与圆孔的距离为 0.2m.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现使此平面绕中心轴转动.问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内,会处于静止状态 ?(=10m)例题.内壁圆滑圆锥筒固定不动,其轴线竖直,如图,两质量相同的小球和紧贴内壁分别在图示所在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球的线速度必然大于球的线速度.球对筒壁的压力必然大于球对筒壁的压力.球的角速度必然大于球的角速度.球的运动周期必然大于球的运动周期合作与沟通:如下图,已知水平杆长米,绳长米,小球的质量千克,整个装置可绕竖直轴转动,当该装置以某一角速度转动时,绳索与竖直方向成°角.取,求:()试求该装置转动的角速度;()此时绳的张力是多大?ω任务三达标提高()、向心力公式:===...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其协力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以下对于向心力的阐述中,正确的选项是:().物体做圆周运动后,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遇到向心力.向心力与重力、弹力、摩擦力相同是一种特定的力,它只有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才产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R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1节 曲线运动【学考要求】 1.了解曲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有关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简单问题;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知识梳理】1.曲线运动的速度(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该点的 方向。
(2)特点:曲线运动的速度的 在时刻变化,但速度的 不一定在变化。
因此曲线运动是一种 速运动。
这也说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初速度 和所受 合力 都不为零。
2.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记忆图像:(3)拓展规律:可将合力F 合分解到运动方向F x 和垂直运动的方向F y ,可知:F x 只起改变速度v 大小的作用,F y 只起改变速度v 方向的作用。
即:若θ为锐角,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θ为钝角,物体做减速..曲线运动;θ为直角,物体做速. 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法则: 定则。
(2)牢记:合运动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眼睛看得见),分运动是物体实际运动的两个分效果(人为分析出来的,并不直观可见)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和运动相关的矢量(位移、速度)进行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从而将复杂运动用简单运动进行等效替代。
(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考题例析】例题1(2011学考第8题)跳水队员从10m 高台做“反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 头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头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线运动 B .曲线运动C .速度大小不变D .速度方向不变例题2(2012学考第5题)向斜上方抛出的石子,它所受重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石子( )A .一定做直线运动B .可能做直线运动C .一定做曲线运动D .可能做曲线运动例题3(2010学考第5题)如图所示,一个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直线 运动的钢球,如果在它运动路线的旁边放一块磁铁,则钢球可能的 运动轨迹是( )A .轨迹①B .轨迹②C .轨迹③D .轨迹①、②、③都有可能例题4(2011学考第16题)如图所示,蜡块R 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 匀速上升。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高中历史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导】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思】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构建本课内容的知识与框架。
预习案【知识梳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图文解读】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所有这些转变的前提是解放思想。
这实际是否定了以前僵化的指导思想和“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方针,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指导今后的行动,因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背景经济 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 停滞 状态 思想 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为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路线,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左”倾错误方针 (2)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 今后的工作要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成为实行 改革开放 和开辟中国特殊社会主义 的起点了指导思想。
【思维点拨】历史上的四次重大转折会议:八七会议(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胜利;遵义会议(1935年)----红军长征生死攸关的转折;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转折:辛亥革命---推翻清统建立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双半建立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2、教师flash动画总结展示两个典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实验方案二: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开关刚闭合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若你是当年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由于你的疏忽,错过一个重大发现,太可惜了。
【实验探究二】分析比较产生感应电流的各实验方案的共性特点,归纳总结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
课题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课型
新授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能从实验现象中总结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3.能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活动
学生摇绳发电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总结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作业
1、查阅资料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思考:为什么实验中我们用螺线管不直接用导线构成闭合电路?
3、摇绳发电的实验中为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的变化?请想一想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磁电(板书)
【引导】1、既然探究的是磁生电条件,那么我们首要的实验任务就是想办法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2、实验中如何获得磁场?电磁铁与永磁铁相比有什么优点?
3、如何确认闭合电路务一】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想办法利用磁场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课时同步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时同步导学案汇总第一节曲线运动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落下,树叶的运动轨迹是曲线;铅球被掷出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向地面,铅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在NBA比赛中,运动员高高跳起,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标志着中国航天实力、令国人扬眉吐气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测器进入太空后的运动轨迹也是曲线.1.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会根据实际把速度进行分解.2.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曲线运动,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会判断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4.会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研究实际物体的运动.一、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1.曲线运动的定义.所有物体的运动可根据其轨迹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的位移.曲线运动的位移是指运动的物体从出发点到所研究位置的有向线段.曲线运动的位移是矢量,其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是从出发点指向所研究的位置.3.曲线运动的速度.(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方向时刻都在改变.(2)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为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不管速度大小是否变化,速度的方向时刻都在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运动学的角度看:质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质点就做曲线运动.2.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且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三、运动的实验探究一端封闭、长约1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R.将玻璃管口塞紧.1.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蜡块上升的速度大致不变.即蜡块做匀速运动.2.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匀速移动,观察研究蜡块的运动.3.以开始时蜡块的位置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设蜡块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 y、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的速度为v x.从蜡块开始运动的时刻计时,则t时刻蜡块的位置坐标为x=v x t,y=v y t;蜡块的运动轨迹y=v yv xx是直线.蜡块位移的大小l=t v2x+v2y,位移的方向可以用tan θ=v yv x求得.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平面内的运动:为了更好地研究平面内的物体运动,常建立直角坐标系.2.合运动和分运动: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物体实际运动的分运动.(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由已知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反之,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即:4.运动合成和分解所遵循的法则.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是矢量,对它们进行合成和分解时可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物理建模——小船过河问题分析一、模型特点1.条件:河岸为平行直线,水流速度v水恒定,船相对静水的速度v船大小一定,河宽设为d.2.常见问题:小船渡河问题可以分为四类,即能否垂直于河岸过河、过河时间最短、过河位移最短和躲避障碍,考查最多的是过河时间最短和过河位移最短的问题.二、处理方法 1.以渡河时间为限制条件——渡河时间最短问题.因为水流的速度始终是沿河岸方向,不可能提供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因此只要是船头垂直于河岸航行,此时的渡河时间一定是最短时间,如图所示.即t min =d v 船,d 为河宽,此时的渡河位移x =d sin α,α为位移或合速度与水流的夹角,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时间t 渡河,t>t min ,这个时间可以用t =d vsin β来求,从而可以求出β,β为船头与河岸的夹角.注意,这种情况往往有两个解.2.以渡河位移为限制条件.先分析渡河位移最短的特例,分两种情况讨论.情况一:v 水<v 船.此时,使船头向上游倾斜,使船在沿河方向的分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这样船的实际位移即垂直于河岸,最短的位移即为河宽d.这种情况下,船头与上游的夹角θ=arccos v 水v 船,渡河的时间t =d v 船sin θ. 情况二:v 水>v 船.此时,无论船头方向指向什么方向,都不能使船垂直于河岸航行,但也应该有一个最短位移.如图所示,当船的实际速度即合速度的方向沿图中的v 的方向时,船的位移最短.以船的速度为半径所做的圆表示了船可能的速度方向,很显然,只有当合速度的方向与圆周相切时,船渡河的实际位移最短,其它的方向不仅要大于该位移,而且沿该轨迹运动,船的速度方向对应两个方向,有两个合速度的大小.此时,速度三角形和位移三角形相似,有sd=v水v船,合速度的大小v=v2水-v2船,船头与河岸上游的夹角cos θ=v船v水.三、典例剖析河宽d=200 m,水流速度v1=3 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5 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少?解析:(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垂直河岸,如图1,渡河最短时间t min=d v2=2005s=40 s,船经过的位移大小x=vt=v21+v22·t=4034 m.(2)船过河距离最短为河宽,船的合速度方向垂直河岸,如图2,合速度v=v22-v21=4m/s.船速与河岸的夹角cos θ=v1v2=35,θ=53°,渡河时间t=dv=2004s=50 s.答案:见解析1.(多选)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加速度方向不断改变B.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加速度一定不为零C.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大小改变得越快D.加速度越大,速度改变得越快2.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变力B.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3.(多选)如果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且为定值,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C)A.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0°时,合速度最大B.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90°时,合速度最大C.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120°时,合速度大小与每个分速度大小相等D.当两个分速度夹角为120°时,合速度大小一定小于分速度大小一、选择题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B)A.速率B.速度C.加速度 D.合外力2.对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将两个运动的初速度合成、加速度合成,如右图所示.当a与v重合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a与v不重合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由于题目没有给出两个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及方向,故以上两种情况均有可能,C正确.3.一只船以一定的速度垂直河岸行驶,当河水流速恒定时,下列所述船所通过的路程、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D)A.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B.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短,时间越长C.水流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都不变D.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4.若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由两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则(AB)A.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变速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速度大小不等)C.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D.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5.一质点(用字母O表示)的初速度v0与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质点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则所画质点的运动轨迹中可能正确的是(A)6.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在运动的某一位置,它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以及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B)A.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方向有可能都相同B.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定相同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解析: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且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故选B.7.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在xOy平面上从O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且在A点时的速度v A与x轴平行,则恒力F的方向可能是(D)A.沿+x方向B.沿-x方向C.沿+y方向 D.沿-y方向解析:根据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指向曲线内侧的特点,质点在O点的受力方向可能沿+x方向或-y方向,而由A点可以推知恒力方向不能沿+x方向,但可以沿-y方向,所以D项正确.8.在平直铁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中,小明手拿一钢球将其从某高处释放,探究其下落的规律,通过实验,下列结论得到验证的是(D)A.由于小球同时参与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下落运动,落点应比释放点的正下方偏前一些B.由于列车以v0的速度向前运动,小球落点应比释放点的正下方偏后一些C.小球应落在释放点的正下方,原因是小球不参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D.小球应落在释放点的正下方,原因是小球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也为v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A.判断物体是做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应看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B.静止物体在恒定外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判断物体是做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应看所受合外力是否恒定D.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一定沿直线运动解析: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它们方向有一夹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故A对,B错.物体受的合外力恒定时,就做匀变速运动,合外力不恒定就做非匀变速运动,可见匀变速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故C对,D错.二、非选择题10. 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子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车在滑轮的正下方,绳子的端点离滑轮的距离是H.车由静止开始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试求:(1)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重物m 在t 时刻速度的大小.解析:(1)汽车在时间t 内向左走的位移:x =Hcot θ,又汽车匀加速运动x =12at 2, 所以a =2x t 2=2Hcot θt2. (2)此时汽车的速度v 汽=at =2Hcot θt, 由运动分解知识可知,汽车速度v 汽沿绳的分速度与重物m 的速度相等,即v 物=v 汽cos θ,得v 物=2Hcot θcos θt. 答案:(1)2Hcot θt 2 (2)2Hcot θcos θt 11.宽9 m 的成形玻璃以2 m/s 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割刀的速度为10 m/s ,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则:(1)金刚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2)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解析:(1)由题目条件知,割刀运动的速度是实际的速度,所以为合速度.其分速度的效果是恰好相对玻璃垂直切割.设割刀的速度v 2的方向与玻璃板运动速度v1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要保证割下均是矩形的玻璃板,则由v 2是合速度得v 1=v 2cos θ所以cos θ=v 1v 2=15,即θ=arccos 15,所以,要割下矩形玻璃板,割刀速度方向与玻璃板运动速度方向成θ=arccos 15角.(2)切割一次的时间 t =dv 2sin θ=910×1-125s ≈0.92 s. 答案:(1)割刀速度方向与玻璃板运动速度方向成arccos 15角(2)0.92 s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 抛 运 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柯受良又驾跑车成功飞越了黄河天堑壶口瀑布(如右图所示),宽度达55米,获得了“亚洲第一飞人”的称号.柯受良能完成这一系列的跨越,不仅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过人的气魄,还需要掌握科学规律.盲目自信、盲目挑战不是真正的勇敢.可以相信的是,柯受良的每一次跨越都建立在大量的准备和科学的分析上,他必须对抛体运动的规律基于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这才是一种有勇气和智慧的挑战.1.知道抛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类型.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3.理解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会解决实际的平抛运动的问题.一、抛体运动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种运动叫做抛体运动.当物体做抛体运动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时,叫做平抛运动.2.抛体运动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初速度v0.(2)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定,a=g,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二、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2)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2.平抛运动的性质.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恒为g,是匀变速运动,又重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故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3.平抛物体的位置.平抛运动的物体落至地面时,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竖直距离为y,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1)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x =v 0t .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y =12gt 2.(3)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v 0的方向为x 轴,向下为y 轴,则平抛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位置为⎝⎛⎭⎫v 0t ,12gt 2.4.平抛物体的轨迹. (1)运动轨迹:y =g 2v 20x 2. (2)轨迹的性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5.平抛物体的速度. (1)水平速度:v x =v 0. (2)竖直速度:v y = gt .(3)落地速度:v 地= v 2x +v 2y = v 20+2gy .“斜面上方的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一、常见模型平抛运动经常和斜面结合起来命题,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挖掘隐含的几何关系.常见模型有两种:1.物体从斜面平抛后又落到斜面上,如图所示.则其位移大小为抛出点与落点之间的距离,位移的偏角为斜面的倾角α,且tan α=yx.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以某一角度θ落到斜面上,如图所示.则其速度的偏角为θ-α,且tan (θ-α)=v yv 0.二、处理方法解答这类问题往往需要:1.作出水平或竖直辅助线,列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2.充分利用几何关系→找位移(或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三、典例剖析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ABC,倾角为θ,高AC=h,在顶点A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恰好落在B点,空气阻力不计,试求自抛出起经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最远.解析:如图所示,当小球的瞬时速度v与斜面平行时,小球离斜面最远,设此点为D,由A到D的时间为t1.解法一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则v y=gt1,又v y=v0 tan θ,设小球由A到B时间为t,则h=12gt2,而tan θ=hv0t,解得t1=h2g.解法二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分解v0和加速度g,这样沿y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度为v y、加速度为g y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沿x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度为v x、加速度为g x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v y=0时小球离斜面最远,经历时间为t1,当y=0时小球落到B点,经历时间为t,显然t=2t1.在y轴方向,当y=0时有0=v0sin θt-12gcos θ·t2,在水平方向有htan θ=v0t,解得t1=t2=h2g.答案:h 2g1.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平抛运动在t时刻速度的方向与t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C.平抛运动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随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D.若平抛物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则速度方向最终会竖直向下解析:由平抛运动知,A对;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是不同的,如图,B错;平抛运动飞行时间仅由高度决定,C错,平抛运动的速度总有一水平分量,不可能竖直,D错.2.(多选)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A.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B.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随时间变化C.其速度的大小与飞行时间成正比D.各个相等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解析: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v0=gtv0,随时间增大而增大,A对,B错;其速度大小与飞行时间关系为v=v20+(gt)2,C错;相等时间速度改变量为Δv=g·Δt,D对.3.(多选)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 s投下一颗炸弹,共投下5颗,若空气阻力及风的影响不计,则(BC)A.这5颗炸弹在空中排列成抛物线B.这5颗炸弹及飞机在空中排列成一条竖直线C.这5颗炸弹在空中各自运动的轨迹均是抛物线D.这5颗炸弹在空中均做直线运动解析:炸弹飞行时,水平方向的速度始终与飞机的速度相同,故空中排成一竖直线,A 错,B对;每颗炸弹在空中各自做平抛运动,轨迹是抛物线,C对,D错.4.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 a和v 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和t b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A)A.t a>t b,v a<v b B.t a>t b,v a>v bC.t a<t b,v a<v b D.t a>t b,v a<v b解析: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即t=2hg,则t a>t b;水平位移x=vt,x相等,t大则v小,故v a<v b,A对,其余均错.5.小球以15 m/s的水平初速度向一倾角为37°的斜面抛出,飞行一段时间后,恰好垂直撞在斜面上.取g=10 m/s2,tan 53°=43,求:(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2)抛出点距落点的高度.解析:(1)小球速度方向垂直斜面,则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是53°,tan 53°=v yv0,①而v y=gt,②由①②并代入数值得:t=2 s.③(2)设抛出点距离落点的高度为h,则h=12gt2,将③代入得h=20 m.答案:(1)2 s (2)20 m一、选择题1.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BC)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速度B.瞬时速度等于5v0C.运动的时间为2v0 gD.位移大小是2v20 g2.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D)A.tan θB.2tan θC.1tan θD.12tan θ解析:如图所示,设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0,则v x=v0,①v y=v0cot θ,②v y=gt,③x=v0t,④y=v2y2g.⑤解①②③④⑤得yx=12tan θ,D正确.3.动物世界中也进行“体育比赛”,在英国威尔士沿岸,海洋生物学家看到了令他们惊奇的一幕:一群海豚在水中将水母当球上演即兴“足球比赛”.假设海豚先用身体将水母顶出水面一定高度h,再用尾巴水平拍打水母,使水母以一定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飞出.若不计空气阻力,水母落水前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由(C)A.水母质量、离水面高度h决定B.水母质量、水平初速度v0决定C.水母离水面高度h、水平初速度v0决定D.水母质量、离水面高度h、水平初速度v0决定解析:水母落水前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位移由高度h、水平初速度v0决定,选项C正确.4.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D)A.1∶1 B.4∶3C.16∶9 D.9∶16解析:结合平抛运动知识,A球满足tan 37°=12gt21vt1,B球满足tan 53°=12gt22vt2,那么t1∶t2=tan 37°∶tan 53°=9∶16.5.下面关于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tan θ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B)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为tan θ=v yv x=gtv0,即tan θ与t成正比,B正确.6.做斜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D)A.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B.速度为0,加速度向下C.速度不为0,加速度为0D.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解析:斜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减为0,而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其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故D正确.7.如图所示,AB为斜面,BC为水平面.从A点以水平速度v向右抛出小球时,其落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s1;从A点以水平速度2v向右抛出小球时,其落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s2.不计空气阻力,则s1∶s2可能为(AB)A.1∶2 B.1∶3C.1∶6 D.1∶8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如果两球都落在斜面上,则s1s2=14;如果两球都落在水平面上,则s1s2=12;如果一个球落在水平面上,另一个球落在斜面上,则s1s2>14.故正确选项为A、B.二、非选择题8.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平台前一倾角为α=53°的斜面顶端,并刚好沿斜面下滑,已知平台到斜面顶端的高度为h=0.8 m,求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和斜面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各为多少(取sin 53°=0.8,cos 53°=0.6,g=10 m/s2)?解析:小球从平台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h=1 2gt2,v y=gt,由题图可知:tan α=v yv0=gtv0,代入数据解得:v0=3 m/s,x=1.2 m.答案:3 m/s 1.2 m9.如图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100 m,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 m/s,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子弹击中目标靶?(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为多少?解析:(1)子弹做平抛运动,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经时间t击中目标靶,则t=sv,①代入数据得t=0.5 s.②(2)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12gt2,③代入数据得h=1.25 m.④答案:(1)0.5 s (2)1.25 m10.“抛石机”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它实际上是一个费力杠杆.如图所示,某研究小组用自制的抛石机演练抛石过程.所用抛石机长臂的长度L=4.8 m,质量m=10.0 kg 的石块装在长臂末端的口袋中.开始时长臂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30°,对短臂施力,使石块经较长路径获得较大的速度,当长臂转到竖直位置时立即停止转动,石块被水平抛出.石块落地位置与抛出位置间的水平距离s=19.2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石块刚被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0;(2)石块刚落地时的速度v t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石块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s =v 0t , 竖直方向h =12gt 2,h =L +L·sin α, 解得v 0=16 m/s.(2)落地时,石块竖直方向的速度 v y =gt =12 m/s ,落地速度v t =v 20+v 2y =20 m/s ,设落地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tan θ=v y v 0=34.答案:(1)16 m/s (2)20 m/s ,与水平方向夹角37°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945年7月16日的早上,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爆炸,40 s 后,爆炸冲击波传到基地.这时,物理学家费米把预先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碎纸片举过头顶撒下,碎纸片飘落到他身后2 m 处,经过计算,费米宣称那枚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1万吨TNT炸药!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及相应的控制方法.2.会通过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会判断轨迹是抛物线.3.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4.会根据实验获得数据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由于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它的纵坐标的变化规律与自由落体的规律一样.。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人教课标版(美教案)
总课题万有引力与航天总课时第课时课题万有引力定律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根底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规律有初步理解。
过程与方法教学通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目标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方法,增加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感性认识。
教学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重点太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难点故应加强举例。
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指导教学准备教学预习导学→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稳固知识→达标提设想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任务预习导一学〔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Mm上节课我们推导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即FG2。
知道了行星为什么能够绕太阳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
那么大家想到过,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地球和太阳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吗?还有,月球能够绕地球运转,说明月球与地球之间也一定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个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转的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吗?任务二合作探究、月-地检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月-地检验〞局部的内容,完成写列问题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天,地球半径为×106m,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倍。
设质量为的物体在月球的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那么ar2,2,,T得a60R42T2代入数据解得a11g3 60060 2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上面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万有引力定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把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推广到宇宙万物之间,你觉得适宜吗?发表自己的见解。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写出表达式。
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引力常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测定引力常量有何意义?〔〕、引力常量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出的,它的数值是多大?做一做:下面我们粗略的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的人之间的引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全册导学案目录 5.2 曲线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2) ................................................................................... 3 5.2 平抛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7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 2) (11)5.4 圆周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 2) ................................................................................16 5.5 向心加速度学案(人教版必修2) ............................................................................ 20 5.6 向心力学案(人教版必修2) .................................................................................... 25 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30 6.1 行星的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35 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学案(人教版必修 2) (39)6.3 万有引力定律学案(人教版必修 2) ........................................................................43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案(人教版必修2) ............................................................ 48 6.5 宇宙航行学案(人教版必修2) ................................................................................ 52 6.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56 7.1 追寻守恒量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60 7.2 功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63 7.3 功率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68)7.4 重力势能学案(人教版必修 2) ................................................................................73 7.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学案(人教版必修2) ........................................................ 78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人教版必修2) .................................................................... 86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91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必修 2) (97)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学案(人教版必修 2) ........................................................ 101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导学案 5.2 曲线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重点】1. 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课时】 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最新全品学练考导学案,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标人教版rj优秀名师资料
全品学练考导学案,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标人教版(rj) 篇一:【导学案】2015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6.4课时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了解“称量地球质量”“计算太阳质量”的基本思路。
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体会科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相关知识求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建议:本节属于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内容,使万有引力定律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教材的立意是使学生感受用物理理论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魅力,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互相帮助探究1课本中的问题,学习教材内容后解答问题,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导入新课:地球很大很大,以至于我们人类怎样折腾地球,地球也不会因此动一下。
但再大的物体也有质量,地球的质量有多大?太阳的质量又有多大?我们怎么才能求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1.计算地球质量(1)地球上的物体具有重力是由于?,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地球的万有引力。
(2)公式:?(3)我们只需测出?和地球表面的?,即可求地球的质量M=?。
2.计算其他天体质量(1)将行星或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行星或卫星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观测围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和?,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G=m()2,求得中心天体的质量M=。
3.计算中心天体的密度如果中心天体为球体,则密度ρ==,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当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则r=R,则上2式可简化为ρ=。
4.发现未知天体(1)被人们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2)海王星的发现和“按时回归”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也成为科学史上的美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全册 共11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全册共118页)目录5.1 曲线运动5.2 平抛运动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4 圆周运动5.5 向心加速度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6.1 行星的运动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6.3 万有引力定律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6.5 宇宙航行6.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7.1 追寻守恒量——能量7.2 功7.3 功率7.4 重力势能7.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7 动能和动能定理7.8 机械能守恒定律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5.1 曲线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的位移,理解曲线运动位移的计算方法。
3.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结合实例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对比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其速度方向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3.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word版全册教案 学案 教参 超级经典高中师生必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学案教参超级经典高中师生必备第五章曲线运动第1节曲线运动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会确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2.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3.理解什么是合运动、分运动。
4.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读教材·填要点]1.曲线运动的位移(1)建立坐标系:研究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位移的分解:如图5-1-1所示,物体从O点运动到A点,位移大小为l,与x轴夹角为α,则在x方向的分位移为x A=l cos α,在y方向的分位移为y A=l sin_α。
图5-1-1 2.曲线运动的速度(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速度的描述:①分速度: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的分矢量表示速度,这两个分矢量叫做分速度。
②速度的分解:如图5-1-2所示,物体沿曲线运动到A点,速度大小为v,与x轴夹角为θ,则在x方向的分速度为v x=v cos_θ,在y方向的分速度为v y=v sin_θ。
图5-1-2 [关键一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运动描述的实例(1)实验过程:在一端封闭、长约1 m 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用红蜡块做成的小圆柱体,将玻璃管口塞紧。
然后将玻璃管倒置,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黑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如图5-1-3所示。
(2)实验现象: 图5-1-3蜡块既向上做匀速运动,又随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在黑板的背景前我们看出蜡块是向右上方运动的。
(3)实验分析:以蜡块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上分别为x 轴和y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5-1-4所示直角坐标系,设蜡块向右、向上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x 、v y 。
图5-1-4(4)蜡块的位置:经时间t ,蜡块的位置坐标为:x =v x t ,y =v y t 。
(2019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
2019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5.1 曲线运动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的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能用于分析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把轨迹是□01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在□02不断变化。
(3)如图所示,过曲线上的A、B两点作直线,这条直线叫作曲线的割线。
设想B点逐渐沿曲线向A点移动,这条割线的位置也就不断变化。
当B点非常非常接近A点时,这条割线就叫作曲线在A点的□03切线。
(4)做曲线运动时,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04切线方向。
(5)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①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05方向。
不论速度的大小是否改变,只要速度的□06方向发生改变,就表示速度发生了变化,也就具有了□07加速度。
②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变化的,所以曲线运动是□08变速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动力学角度: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09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学角度: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10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判一判(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一定是变力。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一定不为零。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提示:(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一定与速度不共线,但不一定变化。
(2)√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不断变化,所以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课堂任务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如甲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摆一条由几段稍短的弧形轨道组合而成的弯道,使表面沾有红色印泥的钢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弯道的C 端滚入,钢球从A端或拆去一段轨道后从B端滚出时的速度方向有什么特点?提示:与弯道在A点或B点处的切线重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 一 年级 导学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承德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导学案课题平抛运动习题课课型新授课课时 2学习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处理方法(2)掌握平抛运动类型题(3)会运用平抛运动解题(4)斜上抛运动的水平射程和竖直方向的最大高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题难点:平抛运动和斜上抛运动的综合应用方法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1平抛运动规律:2进一步的拓展—斜抛运动(1)斜上抛运动的受力情况: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加速度是;在竖直方向只受,加速度大小为。
(2)斜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则此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分量v x= ,vy= 。
(3)求解斜上抛运动的方法:水平方向为运动;竖直方向为初速度为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3.合速度(1)大小:若知v x和v y的值,按照数学上的定理,可求得t 时刻平抛运动速度大小v t= 。
(2)方向:根据v x和v y的值,按照三角函数知识,可求得t时刻瞬时速度的方向跟水平方向夹角θ的正切值tanθ= 。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例一.物体以v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为0v 5(C)运动时间为g2v 0 (D)运动位移的大小为gv 2220 例二7.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坡顶端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设斜坡足够长,则小球抛山后离开斜坡的最大距离H 是多少?三应用部分(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展示、评价)1.如图所示,一颗子弹从水平管中射出,立即由a 点射入一个圆筒,b 点和a 点同处于圆筒的一条直径上,已知圆筒半径为R ,且圆筒以速度v 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穿过圆筒时对子弹的作用可忽略,且圆筒足够长,OO ′为圆筒轴线,问:(1)子弹射入速度为多大时,它由b 点上方穿出?(2)子弹射入速度为多大时,它由b 点下方穿出?2在距地面高度为1500m 处,有一架飞机以v 0=360km/h 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已知投下的小物体在离开飞机后做平抛运动,小物体做平抛运动10s 后降落伞自动张开即做匀速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二)平抛物体的运动
1、平抛运动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 教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 学
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 过
②定量分析,在 x 方向运动方程是 x= vx t,在 y 方向运动方程是 y= vy t,
相比约去时间 t 得
y vy x vx
由于 vx , vy 是定值,故二者比值为定值,即有 y=tx,此值为直线型方程,
表明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是曲 线运动,用直角坐标系,采用描点法说明. 结合课件说明: ①定性分析,由于水平分速度矢量不再是恒定的,故合速度的矢量也不是恒定 的,大小、方向都在改变,所以不再是直线运动,而是曲线运动.
例题分析:教材 P84 [例 1]
求蜡块合速度有两种方法:求出合位移,再求合速度;求出分速度;再求 合速度;提醒学生注意,后一种解法是基本解法,适合于不是匀速运动的一般 情况.
例题分析:教材 P85 [例 2]
分解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说明两个分速度的实际作用:水平分速度 使飞机前进;竖直分速度使飞机上升. 3.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1)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 运动. 演示课件: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用直角坐标系, 采用描点法说明. 结合课件分析: ①定性分析:由于分速度的矢量是恒定的,故合速度的矢量也是恒定的, 所以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定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遭到的弹力.3、掌控运用胡克定律运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安稳条件肯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肯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定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复原,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曲折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运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产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定和大小的肯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定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控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授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产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能够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能够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视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视察.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2高一物理教案: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进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视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控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高中物理学案导学 模板(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同步学案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七节 向心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课堂实录】(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
(二)进行新课1、向心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投影向心力表达式:rv m F n 2=或2ωmr F n = 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实验器材有哪些?2、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4、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互动
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蜡块运动分析
蜡块的位置
蜡块的轨迹
蜡块的位移
水平位移:竖直位移:
合位移:
蜡块的速度
水平速度:竖直速度:
合速度:
任务二合作探究
(观察蜡块的运动方向和轨迹;思考蜡块运动的性质和和运动与分运动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先阅读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观看实验视频)
.经历蜡块运动位置、轨迹、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其中所用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勇于表达的习惯和用科学语言严谨表达的能力.
教学
重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
难点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法
指导
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讲授、
练习、在光滑的水平面内,一质量=的质点以速度=沿轴正方向运动,经过原点后受一沿轴正方向的恒力=作用,直线与轴成°角,求:()如果质点的运动轨迹与直线相交于点,则质点从点到点所经历的时间以及的坐标;()质点经过点时的速度?
任务三达标提升
、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定是直线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教学
准备
演示红蜡烛运动的有关装置
教学
设想
预习导学→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合作探究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论分析→归纳总结处理曲线运动方法→应用→达标提升
本节提供了一种解决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我们可以把复杂运动看成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运动,通过研究分运动的性质和轨迹来确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通过研究简单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进一步研究曲线运动的规律.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矢量合成的一般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强化了矢量运算的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
交流讨论、合运动与分运动有什么关系?
蜡块任一时刻的位置
(我们就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起点为原点,如图所示。)
引导:设蜡块竖直向上的速度为 ,蜡块水平向右的速度为
则蜡块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是什么?
引导:那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如何计算呢?
蜡块运动的轨迹
引导:蜡块的轨迹是什么样的?那蜡块运动过程中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之间存在怎样关系呢?(如果能找到它们的关系式,就能了解关系式所描述的曲线的特点)
总课题
曲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总课时
第课时
课题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是,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
.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初步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蜡块运动的观察和思考,了解一个运动可以与几个不同的运动效果相同,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
、竖直放置两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和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圆柱体,玻璃管倒置时圆柱体能匀速上浮,现将玻璃管倒置,在圆柱体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匀速运动,已知圆柱体运动的速度是0.05m,θ=,如图所示,则玻璃水平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质量2kg的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和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求:
一个一端封闭、长约1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将开口用橡皮塞塞紧。(图甲)
、将玻璃管倒置(图乙),旁边放一刻度尺,可以看到蜡块大致怎么运动的?
、再次将玻璃管颠倒,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管子贴着黑板水平向右匀速运动。观察蜡块大致怎么运动的?
引导:同学们仔细体味实验会发现:实验中蜡块同时参与了两个运动(分运动),一方面沿着管子匀速上升(一个分运动);一方向随着管子向右匀速运动(另一个分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合运动
()物体的初速度;
()物体受的合力;
()时物体的速度;
()时物体的位移大小;
在数学上,关于、两个变量的关系式描述一条曲线(包括直线),如这个关系式描述的是一条直线;关系式描述的是一条曲线。
蜡块的速度
引导:蜡块的运动轨迹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蜡块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呢?
交流讨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你能粗略画出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吗?
例题:飞机起飞时以的速度斜向上飞,飞行方向与水平方面的夹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以上都不符
、互成角度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正确说法是( )
、一定是直线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以上都不对
、一人站在匀速运动的自动扶梯上,经时间到楼上,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扶梯匀速上楼需要时间,当自动扶梯匀速运动的同时,人沿扶梯匀速(相对扶梯的速度不变)上楼,则人到达楼上所需的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