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兽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102课程学分: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也是将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课程和各种动物疾病等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桥梁性课程。
本课程是以家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给药技术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体格检查,并能对各种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做出正确诊断。
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了解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方法;2.掌握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3.掌握实验室血液、粪便、尿液的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4.掌握常见给药的方法及途径,了解不同疾病情况下各种给药方法的使用;5.了解特殊仪器诊断的使用方法,了解临床上先进的仪器检查和判断方法;6.掌握外科手术基本知识,熟悉外科常见手术方法和适应症,了解外科手术常用新技术。
(二)能力目标1.能对常见动物进行接近和保定;2.能正确运用临床基本检查方法,对常见动物进行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3.能较为熟练的进行血液、粪便、尿液常规检查,并能正确判定结果;4.能熟练的给常见动物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等;5.能对常见疾病的仪器诊断结果做出正确判断;6.能熟练进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并能进行常见手术。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精益救精的学风,具备学习能力和创业创新意识;2.具有自强、自立、竞争、合作、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3.热爱动物医学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法制观念;4.具有适应社会各种环境、职业以及抵抗风险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掌握疾病基本病理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药物和生物制剂的使用;掌握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主要特征;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能认识常见的病理现象。
2.掌握尸体剖检的方法和病料的采取。
3.会进行常见血清学试验操作。
4.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质、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5.掌握畜禽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6.掌握畜禽的投药术、注射术、洗胃术、导尿术等治疗技术。
7.熟练掌握畜禽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8.会利用诊断试剂盒对某些传染病进行快速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病理基础项目一疾病概论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
项目二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的种类及病理变化;掌握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掌握水盐代谢障碍、炎症、发热的概念及病理变化;了解各种病理现象对机体的影响。
项目三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了解尸体剖检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模块二兽医临床常用药物项目一药物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的概念、制剂与剂型;掌握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
项目二抗微生物类药物熟悉抗微生物类药物的种类,掌握常用药物的特点、抗菌图谱、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项目三防腐消毒药熟悉防腐消毒药的种类,掌握常用药物的特点、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
项目四抗寄生虫药熟悉抗寄生虫药的种类,掌握常用药物的特点、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
《兽医基础》教学大纲
《兽医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144学时,8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兽医基础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通过多媒体、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创造认识和动手机会,使同学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执行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及室内实验;讲重点及难点,并结合实验条件尽量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突出“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组织能力。
三、考核方式、方法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实践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5%,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25%,实践成果考核占总成绩的50%。
四、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及教学重点、难点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1. 掌握基础兽医的3个基本概念,即诊断、症状和预后。
2. 了解基础兽医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掌握诊断、症状和预后的基本概念。
难点:症状学中的一些概念。
第1章一般临床检查(16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攻击人的习性,学会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方法。
2. 熟知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注意事项。
3. 熟练掌握常用的绳结法。
4. 掌握问诊、视诊、嗅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5. 掌握体温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体温变化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并熟记常见动物正常体温。
掌握各热型变化特点。
6.掌握不同动物的脉搏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脉搏变化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并熟记常见动物正常脉搏数。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新.
长春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长春市农业学校二○一二年三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家畜解剖生理学二﹑适用专业1.前言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是畜牧兽医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课程承担着家畜解剖和生理专业基本技能的传授任务。
只有掌握了解家畜解剖和生理知识及专业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正常畜禽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条件,才能进一步学习好后续专业课程,也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
1.1课程的性质动物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动物解剖生理学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使学生掌握家畜解剖与生理课程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主要动物机体结构和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的设计是通过过程性的训练及考核,通过形成性联系及渐进式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把握技能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本课程专业技能操作的同时,初步具有应对复杂问题及进行有效扩散思维以及创造的能力。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后学生应具有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独立思考、自主创业的精神。
1.3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基本要求:大体解剖部分:掌握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色泽、硬度及结构特征和功能,同时掌握动物体尺测量的标志和动物解剖的程序与方法。
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畜牧兽医(普招)专业代码5103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一、就业领域畜禽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兽药生产与营销企业、动物卫生监督与疫病监测机构、动物医院、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等。
二、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可分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两类。
(一)初始岗位:养殖企业技术员;饲料厂、兽药厂技术服务和营销人员;动物卫生监督、疫病诊疗机构和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技术员等岗位。
(二)发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工作3-5年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
发展岗位包括:畜禽养殖企业业务经理、技术主管、技术总监、技术场长,饲料或兽药生产及销售企业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医师,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管理员等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畜禽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法律素养;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观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知识、能力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畜牧业相关法规;掌握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解剖与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药理和病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主要畜禽的饲养管理、育种繁殖、配合饲料生产的基本技能;掌握主要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与疾病诊断与防治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对畜牧业生产的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进行引进、推广与应用;能为畜牧企业制订生产计划、经营计划、卫生防疫计划,能分析和解决畜牧生产中技术、经营、管理的基本问题;具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畜牧业生产进行综合管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的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畜禽解剖生理》、《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动物病理基础、动物药理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兽医诊疗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20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动物疾病防治员(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反映动物疾病防治、兽药生产发展趋势,确定课程内容。
3.按照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及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以动物病理学诊断、药理学识记为主线,结合畜禽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设计学习任务。
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课程设计。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物病理基础、动物药理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修;如果不选修,可将该部分课时灵活调整到其他教学内容。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2.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规范实践教学,动物病理剖检、兽药临床应用等教学内容注重工作过程体验。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班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班课程体系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畜牧业和兽医行业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之一。
为适应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开设了现代学徒制班畜牧兽医专业,旨在为行业培养应用性人才。
下面将从课程体系构建的角度对该专业的课程安排进行探讨。
一、前期基础课程安排现代学徒制班畜牧兽医专业为确保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应当在学生进入学校后,集中进行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
这类基础课程应该包括人文社科学科、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以及生命科学等课程,目的是为后续实际操作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支持,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理解畜牧兽医行业的重要性、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需求。
二、专业课程安排由于实践是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关键,因此专业技能的培训应当占据至少一半以上的学分。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与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按照实际操作的流程和步骤,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板块:1.前期:前期指学生学习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前所要完成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此一阶段的学生必须熟悉并掌握动物饲养、繁殖、防疫以及基本诊断技术等,这些技能不仅仅为畜牧养殖业发展所必备,同时也是兽医后续实际操作的基础,不得不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得到优先加强。
2.后期:后期则指实际的课程学习与操作,包括临床医学、食品质量、肿瘤病理、外科手术等。
在此阶段,学生的每一个实际操作和实验都非常重要,任何地方的疏漏或者误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流程。
三、实践环节针对畜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带着学生“下乡”,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应用到实际中去,另一种是将实训教室建在学校实验室内,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操作环境。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对于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环节,建议学生与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企业运作,培养实践经验,强化动手操作的能力。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 键 词 :兽 医 基 础 ;教 学 改 革 ;畜 牧兽 医专 业 ;高 职
中 识 码 :A
文 章 顺 序 编 号 :1672—5190(2013)O1—0041—0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Basic Veterinary Course for Anim 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 edicine Specialty in H 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的 力 度 ,针 对 《兽 医基 础 》在 畜 牧 兽 医 专业 教 学 中 的地 位 和课 程 特 点 ,优 化 整 合 课 程 教 学 内容 ,按 设 计 的 学 习
情境 组织教 学。改革和创新 了教 学方法和手段 ,改变 了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的教 学模式 ,在
提 高 学 生综 合 素 质 及 解 决 生 产 实 际 问题 能 力 的 基 础 上 .缩 短 了 学生 就 业 岗位 适 应 期 。
畜牧 与饲 料 科 学
A 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高职 畜牧兽医专业 《兽 医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 与实践
俞 宁
(成 都农 业 科 技职 业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1 1 130)
摘 要 :为了推行 “校 企合作 ,双元 互动”工 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 式 ,增强 学生的职业能 力 .加 大课程 建设与改革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的 主 要 目的 是 在 培 养 学 生 实 际 操 作 技 能 的 基 础 上 ,使 学 生 毕 业 后 顺 利 就 业 上 岗 ,为 社 会 服 务 。目前 ,传 统 教 学 体 制 中存 在 着 教 学方 法 落 后 、 知 识 陈 旧 、与 生 产 实 践 脱 节 等 问 题 ,职 业 教 育 比传 统 教 育体 制不仅更 注重生 产 中的实 际操 作及 知识 的应 用 ,还 具 有更 强 的 针 对 性 和实 用 性 ,因此 ,与 传 统 书 本 式 教 学 方 式 相 比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手 段 也 有 较 大 的 差 异 。专 业 教 师 工 作 在 职 业 教 育 的 第 一 线 ,不 仅 要 不 断 地 改 革 和创 新 .还 要 探 索 出更 适 合 职 业 教 育 的教 学 方 法 。成都农业科 技职业学 院的《兽 医基础》是 由《动物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144学时)本课程是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以化学、生物化学、家畜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等为基础,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包括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和动物疾病的治疗技术两方面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所必须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
其教学目的、要求为:(一)在内容上,掌握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和动物疾病的治疗技术两方面内容。
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畜禽疾病的一般临床检查、系统临床检查法、特殊临床检查法、病理学剖检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动物疾病的治疗技术主要包含药物疗法、物理及特殊疗法和手术疗法。
力求突出重点,尽量贴近专业课程,做到举一反三。
将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的统一,这是组织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难点。
(二)在能力方面,能按标准程序独立地进行动物的保定和临床检查,并建立正确的诊断;能独立地进行病理剖检,完成不同病材的采集与送检,掌握动物疾病过程中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变化;掌握血样、粪样、毒物材料的检验技术,并初步诊断;理解药物作用,学会合理用药,熟练掌握药物治疗的各种操作技术;掌握动物疾病的外科治疗基本技术。
除此之外,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的能力。
(三)从教学方法上,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指导、答疑和检查等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积极采用直观式、观察辨认、问题讨论、典型剖析、布置研究性课题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四、各学期评价标准第一学期:掌握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能从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并初步诊断。
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准
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动物医学。
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畜牧服务行业动物检验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兽医化验、畜禽产品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等理论知识。
4.掌握动物疾病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规程。
5.掌握畜禽产品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规程。
6.掌握检验结果分析与处置的基本要求。
7.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掌握日常检验废弃物的处理和消毒知识。
8.熟悉动物医学检验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工作原理。
(三)能力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核心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3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以家畜(禽)为对象,研究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学科。
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来处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优化理论与实训内容,主要以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实践学习为主线,学习中以临床诊疗工作为主要内容,力求做中教、教中学、做中会,以达到能胜任应职岗位所需的技术与素质。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胜任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岗位。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就业岗位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优化理论内容和实训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邀请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及本课程专任教师共同商讨、修改完善本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和资师队伍建设,从而充分发挥本课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评价紧扣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融通,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相吻合,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的接近与保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诊断意义。
(4)掌握系统检查的内容、方法及诊断意义。
(5)了解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诊断意义。
兽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兽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兽医课程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具备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兽医服务的需求。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对兽医课程建设的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确保兽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建设目标。
1. 建立完善的兽医学科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临床实践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2. 提高兽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强化兽医课程与实际兽医工作的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投入兽医行业并胜任工作。
三、课程建设内容。
1. 基础理论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是兽医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理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临床实践课程。
临床实践课程是兽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临床实践课程,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学习动物手术技术和临床医学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包括动物护理、实验动物技术、兽医影像学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动物的护理技术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实施方案。
1. 教学计划制定。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 教学资源整合。
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辅资料、实验室设施等,为兽医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兽医师资队伍的建设,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 实践基地建设。
积极与兽医临床医院、兽医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兽医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
五、评估与改进。
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对兽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中专兽医基础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兽医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兽医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兽医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教学内容:1. 兽医基础概述2. 常见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兽医法律法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兽医行业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兽医基础概述- 讲解兽医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 分析兽医在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保健、动物福利等方面的作用。
2. 常见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介绍动物疾病的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讲解常见动物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典型的动物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讨论案例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教训。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兽医基础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兽医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兽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讲授新课1. 兽医法律法规- 介绍兽医法律法规的体系、作用和意义。
- 讲解兽医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如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
2. 动物疫病防控- 介绍动物疫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 讲解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三、实践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疫病防控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兽医工作。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兽医工具和设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兽医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实践,提高自己的兽医技能。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兽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高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兽医临床诊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是《宠物保健》、《养猪与猪病防治》等课程的前修基础课程;是兽医防治员、动物检疫员等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培养灵活运用基本检查法进行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正确地进行血粪尿常规检查、选择合理给药技术以及运用手术疗法治疗疾病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总学时128学时,总学分为8分。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畜牧兽医专业所需的临床诊疗技术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形成具体的学习项目。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一般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会”等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学时分配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学时临床诊断(42学时)动物的接近与保定4临床基本检查法与程序4一般检查6心血管系统检查6呼吸系统检查6消化系统检查10泌尿系统检查2神经系统检查2病历记录2实验室检查(22学时)血液检查14尿液检查2粪便检查6给药技术(22学时)经口投药法4注射法8穿刺法2冲洗法6封闭疗法与自家血疗法2外科手术疗法(42学时)局部浸润麻醉2常用外科器械的识别与使用2术前准备8组织切开与止血4缝合8常见外科手术18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临床诊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是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畜牧养殖、动物生产、兽医保健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畜牧养殖学、动物生产学、兽医保健学、动物营养学、畜禽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既要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又要保证学科之间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知识。
其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既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又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在教学内容方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应该围绕行业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动态,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者脱离实际。
教学方法是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未来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能够不断完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兽医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兽医基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是畜牧工作者必学的一门基础课。
兽医基础包括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病原学基础和诊断学基础等四部分内容。
它的任务是有效的防治和消灭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最终达到促进和保证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的目的。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是在学习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等基础理论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畜禽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兽医基础知识,能够熟悉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断学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对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进行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的能力。
本课程的后续课是动物常见病防治、动物检疫技术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于教学内容,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学习兽医基础的重点在于掌握基本的病理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病原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并且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应用。
其中,“掌握”的内容是兽医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90学时,实验27学时,录像13学时,本课程为5学分。
学时分配见下表:二、多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1.文字教材主教材《兽医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动画等。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一、前言(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2. 课程类别:专业课基础课3. 课程编码:4. 学时:80+30(教学实习一周)学分:4+15. 适用专业:兽医(二)课程性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兽医专业要培养既有较高兽医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畜牧事业的发展需要。
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畜牧养殖知识,也应具备疾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能进行畜禽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门课程既是动物疾病防治的基础课,也是桥梁与工具课,是动物疾病防治的必修之课。
本课程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能识别生理现象与病理变化;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检查方法并能正确应用,掌握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手段;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理解各种症状所代表的诊断意义,能正确的评价症状,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论;四是要学生掌握一般血、粪、尿的实验室检验技术;五是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兽医学的发展现状,了解现代检查设备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总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检查患病动物,搜集整理症状,做出较为确切的诊断结论。
同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验与简单的外科手术操作。
该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兽医药理》、《动物微生物及免疫》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与同期课程《动物流行病学基础》一起为后期专业核心课程《动物内科病》、《动物外科与产科》、《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服务。
(三)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高职高专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岗位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立足于动物疾病防治实际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能力(技能)要求来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标准,并将行业技术规范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屠宰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岗位中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掌握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后续课程有临床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动物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病变,兽医药理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发展的
一般规律。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缺氧、炎症、发热、休克、黄疸、肿瘤的概念、引起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发生机理,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尸体剖检基本知识、尸体剖检的顺序;掌握尸体运送及处理技术、病料采取及送检技术。
4.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能指导临床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6.具有一定的药物贮存、保管及药物管理相关法律知识。
7.掌握处方的工确开写,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等专业技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病料采集、保存与送检技术。
2.熟悉疾病过程中动物机体代谢、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一般特点。
3.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识记动物器官病变,并能进行分析。
4.能熟练捉拿,保定动物;能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会不同途径的给药(注射、口服等)技术。
5.能为养殖场合理选择消毒药,并会配制并消毒。
8.能给错误处方纠错,并根据病例提示开写处方.
9.能进行药房管理,会药物的保管、贮存方法。
10.能通过药品包装标识,判断假,劣动物药品。
11.会查药物配伍禁忌表,并能进行常用药物配伍禁的处理。
12.能运用所学药理或毒理知识,分析、解决动物生产中的用药问题,并进行科学防范。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奉献“三农”事业的理想和信念。
4.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因结协作的精神。
6.养成开展动物诊断工作所需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分析,确定以解剖形态、结构变化为主病理变化、生理指标的变化为主病理变化、常用药剂配制训练,动物活体药理试验、动物中毒及解教试验等为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动物检验检疫员”,“执业兽医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并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教与学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教与学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确定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的设计思路,能最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表2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表3课程总体设计表
表4实训课程安排表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本课程平时考核及期末考核各占比重、各情境内容所占比重、考核形式、试题类型等。
(1)期末考核:即理论考核,考核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60%,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简述题、论述题(或病例分析等),名词解释15%、填空题25%、选择题20%、是非题15%、简答题15%、论述题10%。
(2)过程考核:即平时考评包括出勤、课堂提问、测验、作业、实验报告、学习态度等,占总成绩的40%,由课程主讲教师期末综合评定。
2.考核标准:主要考核与本专业学生是否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
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等职业能力和动物养殖场、动物(宠物)医院及药房、动物药品厂等工作上岗条件相结合,与相对应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动物检验检疫员”,“执业兽医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六)学习资源
1、教材选取建议
2、参考书建议
3、网络资源
(七)编写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