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934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8.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89d45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9.png)
《东南亚》教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中南半岛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2.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分析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重点】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中南半岛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分析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教学策略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重点选择了东南亚突出的地理特点进行介绍,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本节课为第2课时内容,主要从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两方面去讲解。
教材以“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为标题,在介绍东南亚地形特征的同时,凸显东南亚城市分布与地形特征的联系。
同时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旅游胜地,本节课将从多要素要素分析,总结东南亚旅游特征和旅游优势条件。
本节课从东南亚风景图片和歌曲引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以前往沙利家乡观光为线索,串起了整个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自北向南流;河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两侧是山地,呈南北纵向分布。
【合作探究】1.从地形图中,你能找出中南半岛主要有哪些地形吗?它的地势又呈现怎样的趋势呢?2.在图中找出下列城市,并归纳出它们共同的分布特点。
3.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4.你还知道哪些坐落在河流沿岸的大城市呢?根据地图总结东南亚地形地势特征,观察城市分布特点,思考其利弊,并说出已知的河流沿岸大型城市培养学生区域分析的能力概括明确:1.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南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区山河相间,呈南北纵列分布;2.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3.有利于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弊端:河流水患易给城市造成损失、污水的随意排放易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的水循环;4.上海、巴黎、伦敦等城市。
环节三热带施游胜地【播放视频】播放东南亚自然风光视频,感受热带景观的魅力,过渡到热带旅游胜地版块的学习。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0835c54f121dd36a22d8296.png)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了解地区”部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东南亚构成、地形与河流、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
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我国的近邻”四部分,实际分别涉及到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海运、城市、人口等,地名多,知识点琐碎,核心内容是以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重视拐顺各要素的关系,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知道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及其分布状况。
3.了解东南亚国家和首都分布,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的繁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居民中华人的比例?。
【新课展开】(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情况以及经济状况。
首先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的国家、城市和人口情况(板书)四、国家、城市和居民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空白处。
东南亚为世界人口_______区之一,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种以________人种为主,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省。
——内容简单,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然后抽学生回答即可。
(板书)1.居民人口稠密集中于平原与河口三角洲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密集(过渡)你了解东南亚的国家吗?你知道东南亚有多少个国家吗?结合课本,认识东南亚的11个国家。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420daaf01dc281e43af092.png)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2、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教材中有关图表、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加以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2、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准备】1、东南亚地图;2、东南亚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2分钟)二、学导达标(25分钟)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一)连线题1.把下面的国家与其相应的首都、流经首都附近的河流分别用线连接起来:缅甸河内湄南河泰国金边红河越南万象湄公河老挝曼谷伊洛瓦底江(二)读图题下图是"东南亚地区山河分布、海陆分布略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 )将下列地理事物用相应的代号填在图中正确位置:[]A.中南半岛B 马来群岛 C•湄公河(2 )将图中代号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及其相关内容填在下面横线上:D __________ 市,属 ____________ 气候。
E __________ 海峡,F __________ 岛,按纬度划分,该岛位于 ________________ 半球。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大河中,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________ 河,从上游到下游,这条河顺序流经了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最后注入 ___________ 海。
7.2.2东南亚第二课时教案
![7.2.2东南亚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16756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3.png)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东南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二)过程和方法1.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元帅的诗《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提出问题:这首是我国著名的陈毅元帅所作,你道其中的含义吗?问题1;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诗中的“江”指的是”?问题1: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概括了中南半岛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这节课继续体验华人对东南亚的认识历程。
(二)新课讲授展示教学目标合作探究: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与城市的分布特点(河流走向、主要国家首都分布特点)。
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2、说出五条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3、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北高南低4、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5、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除湄南河外,其它四条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和红河均发源于我国。
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
![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a29b165f0e7cd1842536b0.png)
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课题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的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5)了解马来群岛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重点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位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地图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情导入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思考,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1、富饶的物产(1)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经济作物有哪些?(2)把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名连线。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菲律宾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3)你知道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有哪些?分别哪些国家较丰富?2.旅游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经济有何影响?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问题?东南亚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否相同?主要集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连线后记忆加以巩固在课本中找出这些矿产及丰富的国家。
思考旅游资源对经济影响华人多的原因在哪里思考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哪些地区?读课本40页第二段,思考回答: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他们主要在什么时间来到东南亚?祖籍我国哪?他们为东南亚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去东南亚会有语言障碍吗?4.自然灾害你知道世界上火上最多的国家吗?。
读课文了解一下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华人集中分布的原因。
探究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呢?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展示印度洋海啸图片。
简介:本次海啸伤亡惨重,国际社会都伸出援助之手。
为什么这些地区还有许多居民?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联系上册的板块学说,思考这里为什么躲火山和地震。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7a0698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b.png)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2.马六甲海峡的位置?3.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征?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气候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看图并思考:东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里?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
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5.课件展示: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学生看图讨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ff37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a.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东南亚的经济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东南亚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东南亚有一定的了解,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等。
但学生对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这些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
2.难点: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情况。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2.教学PPT。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如: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东南亚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等等。
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386ea2a5e9856a56126089.png)
第二节 东南亚 上节作业反馈:教学目标:1、记住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2、记住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的特征,3、记住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导: 3分钟(PPT学生纠错 (红色)学(一)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部分内容1、读图7.28:完成31页活动1。
2、河流与山脉的分布特征是 。
3、这样的地形条件的好处是上游蕴藏丰富的 ,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 。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 。
4、完成32页活动2。
(二)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部分内容1、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读32页图7.29华人分别占到该国的 和 。
2、读32页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回答:华人是;华侨是;他们对所在国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3、读图7.30,说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练: 12分钟(一)填空题1: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的内陆国是______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国家是____ ___ 3、东南亚位于_____洲与_______洲,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二:选择题: 1.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A.缅甸、老挝、越南 B.老挝、柬埔寨、越南C.泰国、老挝、越南D.越南、老挝、缅甸2.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A.大山众多、平原少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C.多平原、少山地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3.马来群岛地形特点是 A.地形崎岖,山多 B.火山地震多C.多长河,水资源丰富D.平原广土壤肥沃三:读图填空1、读“东南亚图”回答:(1)半岛、群岛:A、________B、________(2)洋、海峡:C、________ 洋D、________洋E、________海峡(3)河流:①________②_______展:5分钟1、学生组内展示自己的练习;2、组内质疑问难;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所得和练习答案。
初中地理_东南亚第二课时富饶的物产邻近的国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东南亚第二课时富饶的物产邻近的国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11b3bd27d3240c8547ef38.png)
东南亚第二课时《富饶的物产》教学设计课题东南亚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设计理念围绕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的理念,用学教练评的模式设计本堂教学。
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对教材有初步了解,然后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再当堂达标测试,及时对本堂课的掌握得到回馈,解决问题。
这种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东南亚是学生在国家和地区地理中遇到的第一个地区,非常重要。
本节教材需两课时,本课时主要讲叙东南亚富饶的物产包括矿产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等。
学情分析前面学生通过学习大洲有了一定学习地理的基础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展示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并且面向全体学生。
本节课利用地图来了解东南亚,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病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知识目标1、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2、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
过程方法通过分析文字,表格,图片等资料,提高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大胆展示——小结梳理,当堂检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1、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两大组成部分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以及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学生朗读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2--39页,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部分,时间8-10分钟。
学生展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用于质疑的精神。
合作探究P36页读图活动一让学生归纳出东南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活动二东南亚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当堂检测导学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习题。
湘教版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da9cc22cc58bd63186bdbe.png)
第一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地位;2、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的经济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3、掌握东南亚人口的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提高以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方面建立了地理空间分布概念,另一方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2、东南亚富饶的物产和分布;3、东南亚人口的分布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2、人口的分布教学过程:首先继续上节课剩余的活动题P36,和马六甲海峡的内容[读图设问]1、东南亚处在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亚洲的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2、东南亚处在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中部,像一个十字路口)[讲解]从古到今东南亚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东南亚是他的必经之地;近代东南亚已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和航空运输的枢纽之一。
[过渡设问]从太平洋到印度洋走哪一条航线最近?走马六甲海峡最近[板书]五、马六甲海峡[读图设问]读图2-41、马六甲海峡位于什么半岛和什么岛屿之间?(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呈什么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包括新加坡海峡在内,全长1080千米,西北部较宽,东南部较窄,最窄处37千米,航道最窄处2千米)2、马六甲海峡沿岸有那些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3、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最短航线(不是唯一航线)的必经之地。
海峡底部较平坦,水深在25-150米之间,可通航25万吨的巨轮。
由于马六甲海峡走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当海峡外的海域风浪滔天时,海峡内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只航行。
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e2cd7bfba0d4a7303763a0e.png)
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读图说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学会读图和分析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东南亚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东南亚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地区,通过本区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这也是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性所在。
而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气候是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而东南亚又是本册教材中第一个同时介绍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区域,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还为后面学习《印度》等区域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通过对七上《气候》以及本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名称、了解其特征,并学会读“亚洲气候类型”图说出亚洲各个分区的气候类型,这对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大帮助。
但在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可能稍有欠缺。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讲解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地点:计算机室(保证每名学生一台电脑)。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全班划分为三大组,并选出组长,每大组中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教案第二课时东南亚教案
课题东南亚教案2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
1)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的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5)了解马来群岛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重点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位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地图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
情
导
入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思考,互相交流讨论。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1、富饶的物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经济作物有哪些?
(2)把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名连线。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
你知道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有哪些?分别哪些国家较丰富?
2.旅游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经济有何影响?
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问题?
东南亚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否相同?主要集在哪些地区?
读课本40页第二段,思考回答:
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4.自然灾害
你知道世界上火上最多的国家吗?。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呢?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这些地区还有许多居民?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连线后记忆加以巩固
在课本中找出这些矿产及丰富的国家。
思考旅游资源对经济影响
读课文了解一下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华人集中分布的原因。
联系上册的板块学说,思考这里为什么躲火山和地震。
从阅读中自己了解居民集中分布的原因
拓
展
应
用请欣赏一首诗,思考内容在地理上有什么依据?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靠复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板书设计1、矿产资源
2、粮食作物
3、热带经济作物
东南亚教案后记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
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东南亚教案原创作者:山东省莘县妹冢镇中心初中沈增军)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