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污泥培养知识

合集下载

UASB基础知识

UASB基础知识

一、概述UASB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简称。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

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

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

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继荷兰之后,德国,瑞士,美国以及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对UASB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快速的推广应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余座UASB反应器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二、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UASB反应器是集有机物去除及泥(生物体)、水(废水)和气(沼气)三相分离于一体的集成化废水处理工艺,其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反应器中可培养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形成污泥浓度极高的污泥床,使其具有容积负荷高,污泥截留效果好,反应器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良的运行特征。

1、UASB反应器的构造图1是UASB反应器的示意图。

UASB反应器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即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

其中反应区为UASB 反应器的工作主体。

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由污泥床、污泥悬浮层、沉淀区、三相分离器及进出水系统等各功能部分组成。

2、UASB工作原理(1)反应过程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UASB基础知识

UASB基础知识

一、概述UASB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简称。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

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

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

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继荷兰之后,德国,瑞士,美国以及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对UASB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快速的推广应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余座UASB反应器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二、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UASB反应器是集有机物去除及泥(生物体)、水(废水)和气(沼气)三相分离于一体的集成化废水处理工艺,起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反应器中可培养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形成污泥浓度极高的污泥床,使其具有容积负荷高,污泥截留效果好,反应器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良的运行特征。

1、UASB反应器的构造图1是UASB反应器的示意图。

UASB反应器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即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

其中反应区为UASB 反应器的工作主体。

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由污泥床、污泥悬浮层、沉淀区、三相分离器及进出水系统等各功能部分组成。

2、UASB工作原理(1)反应过程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污水处理知识:为您解析缺氧、厌氧、好氧(第三期)

污水处理知识:为您解析缺氧、厌氧、好氧(第三期)

污水处理知识:为您解析缺氧、厌氧、好氧(第三期)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酸化池中的反应是厌氧反应中的一段。

厌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酸化池---水解、酸化、产乙酸,限制甲烷化,有pH值降低现象。

工艺简单,易控制操作,可去除部分COD。

目的提高可生化性;厌氧池---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同步进行。

需要调节pH,不易操作控制,去除大部分COD。

目的是去除COD。

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

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

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水解酸化池内部可以不设曝气装置,控制停留时间再水解、酸化阶段,不出现厌氧产气阶段,前两个阶段的COD去除率不是很高,因为他的目的只是将大分子的变成小分子有机物,一般去除率在20%左右,产气阶段的COD去除率一般在40%左右,但这是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要进行除臭处理,且达到产气阶段的停留时间要较前两阶段长,也就是要出现厌氧状态。

缺缺氧池内要设置曝气装置,控制溶解氧在0.3-0.8mg/l,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曝气器要慎重选择,既要保证供氧量,又要确保有利于生物膜的脱落、更新。

污水处理厂污泥基础知识

污水处理厂污泥基础知识

污泥减量微生物制剂提供商 /wunijianliang
或γ=25000/[250p+(100-p)(100+1.5pV)] γs=250(/ 100+1.5pV)
(8-8) (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污泥减量微生物制剂提供商 /wunijianliang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
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 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 X
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 Xˊ4 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
(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
(8-16)
p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
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
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
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给排水相关知识:废水厌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的区别有哪些.doc

给排水相关知识:废水厌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的区别有哪些.doc
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对象是活性污泥,一般不存在毒性问题,而且其中的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般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微量元素也比较齐全,通常污泥中的各种成分不会影响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消化污泥的培养阶段,处理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相对简单,不必像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那样必须要加入营养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污泥厌氧处理设施运行时通常只要控制温度、产气、搅拌、进泥、排泥等几个环节即可,而在废水的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控制上述指标,更重要的是控制进水的pH值、CODcr,浓度、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成分是否超标,还要及时控制和掌握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是否使用厌氧工艺处理废水尤其是工业废水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废水水质的不稳定性。工业废水的排放与工!世生产工艺的调整、和各种运行工况有极大关系,水质和水量往往会出现非常大的波动。虽然工业废水处理场通常都设置容积很大的均质调节池和事故池及自动投加酸碱的中和设施,但还是不能完全消除水质波动对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工业废水的成分相对单一,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往往不能满足厌氧微生物的需要,而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对厌氧微生物有害的物质不仅经常存在,而且波动很大,经常会影响厌氧消化工艺的正常运行。

2024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培训

2024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培训

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培训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污水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特举办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培训。

二、培训目标1.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普及污水处理相关知识。

3.传播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4.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三、培训内容1.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

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操作、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

3.污泥处理与处置:污泥的产生、性质、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

4.污水处理新技术与新设备:生物膜法、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

5.污水处理设施自动控制与信息化管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运维。

6.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污水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

7.案例分析:国内外污水处理典型工程案例介绍与分析。

四、培训对象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人员。

2.环保部门、水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3.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员。

4.对污水处理感兴趣的其他人员。

五、培训方式1.面授培训: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进行授课。

2.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参观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3.交流研讨:组织学员进行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和心得。

4.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2-3天。

2.培训地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事业单位或环保部门。

七、培训成果1.学员完成培训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证书。

2.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3.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揭秘厌氧处理与反硝化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揭秘厌氧处理与反硝化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揭秘厌氧处理与反硝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揭秘:厌氧处理与反硝化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处理与反硝化是常用的两个步骤。

本文将揭秘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处理与反硝化工艺流程,帮助您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一、厌氧处理1. 厌氧处理的意义厌氧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生化处理方法。

它主要通过造成厌氧环境,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稳定沉降的污泥和产生可再利用的沼气。

厌氧处理能有效去除有机物质,并减少化学耗氧量。

2. 厌氧处理工艺流程厌氧处理主要包括预处理、厌氧消化和厌氧反流三个步骤。

(1)预处理:首先要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包括除砂、除油、除渣等步骤,以保证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厌氧消化: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厌氧消化池,与厌氧微生物接触并分解。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分解成沉积性有机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物质。

沉积性有机物质可稳定沉降形成厌氧污泥。

(3)厌氧反流:厌氧消化池不断进行进水与流出水的循环,以保持良好的厌氧环境。

同时,通过厌氧反流的操作,污泥与水进行分离,厌氧污泥可继续沉降和消化,而清洁水则进入下一步骤。

二、反硝化1. 反硝化的意义反硝化是指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一些强还原性的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反硝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反硝化工艺流程反硝化主要包括预处理、反硝化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1)预处理:类似于厌氧处理过程中的预处理,对污水进行除砂、除油等步骤,以确保反硝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反硝化: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反硝化反应池,与反硝化微生物接触。

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反硝化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3)后处理:通过后处理步骤,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水中的氮气充分释放,并将水质进一步提升。

污水处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污水处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人 民生活和健康水平。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 升,但仍存在处理效率不高、设
施不足等问题。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污水处理技术先进,处理 效率高,已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发展趋势
未来污水处理将更加注重资源化利 用、节能减排、智能化发展等方面 。
01
沉砂池的作用
去除污水中的砂粒、石子等无机颗粒,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02
初沉池的作用
通过重力沉淀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03
沉砂池与初沉池的运行与维护
定期清理沉砂池和初沉池中的污泥和杂物,保持池内清洁;检查刮泥机
、排泥阀等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
生物反应池及二沉池
生物反应池的作用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二沉池的作用
进一步去除生物反应池中未沉淀完全的悬浮物,提高出水水质。
生物反应池及二沉池的运行与维护
定期向生物反应池中投加微生物菌种和营养物质,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检查曝 气设备、搅拌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定期清理二沉池中的污泥 和杂物,保持池内清洁。
污水处理行业挑战分析
针对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技术挑战、市场 挑战等,为企业应对挑战提供参考。
企业自身能力提升方向建议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建议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技 术、新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
应用。
运营管理能力提升
建议企业完善内部运营管理体 系,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 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 本。

污水厂污泥处理培训知识

污水厂污泥处理培训知识
主要包括发酵槽、通风系统、翻抛系统、除臭系统等。其中,通风系统和翻抛系统是关键设备,它们 直接影响好氧发酵的效果和效率。
2024/1/25
13
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处理效果比较
厌氧消化可以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利用,同时实现污泥的稳 定化和减量化;好氧发酵可以消除污泥中的臭味和病原菌 ,同时提高污泥的肥效。
02
2024/1/25
7
污泥浓缩原理及设备
浓缩原理
通过重力沉降、气浮等方法,将污泥中的水分减少,提高污泥浓度。
浓缩设备
主要包括重力浓缩池、气浮浓缩机等。
2024/1/25
8
污泥脱水方法及设备
2024/1/25
脱水方法
主要包括机械脱水、自然干化和热干 化等。
脱水设备
包括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离心 机等。
2024/1/25
26
THANKS.
2024/1/25
27
污水厂污泥处理培训知 识
2024/1/25
1
目 录
2024/1/25
• 污泥处理概述 • 污泥浓缩与脱水 • 污泥厌氧消化与好氧发酵 • 污泥干化与焚烧 •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 污泥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2
污泥处理概述
01
2024/1/25
3
污泥来源与性质
2024/1/25
污泥来源
污水厂污泥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 过程中的沉淀、过滤、吸附等物 理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
经济性比较
厌氧消化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较低,且可以回收能源; 好氧发酵投资较低,但运行费用较高,且需要消耗大量氧 气。
适用性比较
厌氧消化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泥的处理,而好氧发酵适用 于各种类型和浓度的污泥处理。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知识概述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知识概述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 UASB〕工艺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

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构造、运行操作维护治理相对简洁,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送和应用。

UASB 工作原理UASB 由污泥反响区、气液固三相分别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局部组成。

在底部反响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分散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展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淡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别器,沼气遇到分别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别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响区内,使反响区内积存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别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UASB 工艺的优缺点UASB 的主要优点是:1、UASB 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 20-40gVSS/1;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承受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 左右;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确定程度的搅动;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约造价及避开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5、UASB 内设三相分别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别出来的污泥重回到污泥床反响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一、活性污泥概述1.定义:活性污泥是污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聚合体,是指微生物在贮存器潜育生存的体形和状态。

2.组成:活性污泥主要由泛类细菌、短杆菌、放线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

3.特征: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性、降解性、沉降性及厌氧性等特征。

二、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培养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污水降解能力。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活性污泥常用的培养基有17#苹果基、一个液体培养基等。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DO值等条件。

4.培养方法:常见的培养方法有悬浮培养法、固定化培养法、连续培养法等。

三、活性污泥驯化1.活性污泥驯化的目的: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污水的处理要求。

2.驯化方式:常见的驯化方式有物理驯化、化学驯化和生物驯化等。

3.驯化条件的控制:驯化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曝气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

4.驯化指标:驯化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COD去除率、NH3-N去除率、生物毒性等。

四、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应用1.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2.生物能源: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产生甲烷等生物能源,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沼气发酵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3.土壤修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对于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控制好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驯化方式,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污水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分解有机污染物,在不需要提供外界能源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的水处理技术。

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1两阶段理论在20世纪30-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厌氧消化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即两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称为发酵阶段或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发酵细菌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而被降解为以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为主的产物。

第二阶段则被称为产甲烷阶段或碱性发酵阶段,所发生的反应时是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为基质,并最终将其转为CH4和CO2。

1.2三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认为,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有机物首先通过发酵细菌的作用生成乙醇、丙酸、丁酸和乳酸等,接着通过产氢产乙酸菌的降解作用而被转化为CH4和CO2。

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着互营共生的关系。

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微生物分为发酵细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

1.3四阶段理论几乎与三阶段理论的提出同时,Zeikus提出了四菌群学说即四类群理论。

与三阶段理论相比,该理论增加了同型(耗氢)产乙酸菌群(Homoacetogenic Bacteria), 该菌群的代谢特点是能将H2/CO2合成为乙酸。

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部分乙酸的量较少,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为止,三阶段理论和四类群理论是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2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缺点。

(1)厌氧法的主要优点:①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处理污泥及有机废水;可处理好氧法难降解的有机物,也可处理含有毒有害物质较高的有机废水。

②运行成本与能耗较低:厌氧处理的污泥产率低;厌氧法所需营养成分较少,一般可不必投加营养分;厌氧法不需要供氧设备,因而能耗较少。

厌氧污泥培养知识

厌氧污泥培养知识

厌氧颗粒污泥分为淀粉、淀粉糖、柠檬酸、酒精、造纸等行业高浓度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高负荷厌氧反应器(EGSB、IC)生产出的新鲜颗粒污泥。

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上升流速和去除率均分别高于20kgCOD/m3∙d、5m/h和 90%。

厌氧颗粒污泥体型规则呈球形,VSS/TSS≥0.7,沉降速度50-150m/h,粒径0.5-2mm,颗粒度大于90%,最大比产甲烷速率≥400mlCH4/gVSS∙d。

作为接种污泥可用于淀粉、淀粉糖、柠檬酸、酒精、啤酒、造纸、蛋白、食品、味精等行业的污水处理系统中高负荷厌氧反应器(IC、EGSB、UASB 等)的启动运行。

2.4 碱度一般认为,进水水质中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废水,进水碱度:COD >1:3是必要的。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颗粒污泥培养初期,控制出水碱度在1000mg/L(以CaCO3计)以上能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

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对进水的碱度要求并不高[2].这对降低处理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2.5 微量元素及惰性颗粒微量元素对微生物良好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

其中Fe,Co,Ni,Zn等对提高污泥活性,促进颗粒污泥形成是有益的。

此外,惰性颗粒作为菌体附着的核,对颗粒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投加活性炭可大大缩短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在投加活性炭后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并使反应器运行更加稳定[3]. (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2.6 SO42-关于SO42-对颗粒污泥的形成目前尚在讨论中。

据Sam-Soon的胞外多聚物假说,局部氢的高分压是诱导微生物产生胞外多聚物从而与细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带电基团的静电吸引及物理接触等架桥作用,构成一种包含多种组分的生物絮体,从而形成颗粒污泥的必要条件,而有硫酸盐存在时,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对氢的快速利用,使反应器无法建立高的氢分压,从而不利于形成颗粒污泥[5].但有些国内外外学者发现处理含高硫酸盐废水时,会有非常薄的丝状体产生,它可作为产甲烷丝菌附着的原始核,从此开始颗粒的形成;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物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颗粒,可能成为颗粒污泥生长的二次核[4][5].2.7 接种污泥及接种量一般来说,对接种污泥无特殊要求,但接种污泥的不同对形成颗粒污泥的快慢有直接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颗粒污泥分为淀粉、淀粉糖、柠檬酸、酒精、造纸等行业高浓度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高负荷厌氧反应器(EGSB、IC)生产出的新鲜颗粒污泥。

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上升流速和去除率均分别高于20kgCOD/m3∙d、5m/h和 90%。

厌氧颗粒污泥体型规则呈球形,VSS/TSS≥0.7,沉降速度50-150m/h,粒径0.5-2mm,颗粒度大于90%,最大比产甲烷速率≥400mlCH4/gVSS∙d。

作为接种污泥可用于淀粉、淀粉糖、柠檬酸、酒精、啤酒、造纸、蛋白、食品、味精等行业的污水处理系统中高负荷厌氧反应器(IC、EGSB、UASB 等)的启动运行。

2.4 碱度
一般认为,进水水质中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废水,进水碱度:COD >1:3是必要的。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颗粒污泥培养初期,控制出水碱度在1000mg/L(以CaCO3计)以上能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

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对进水的碱度要求并不高[2].这对降低处理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2.5 微量元素及惰性颗粒
微量元素对微生物良好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

其中Fe,Co,Ni,Zn等对提高污泥活性,促进颗粒污泥形成是有益的。

此外,惰性颗粒作为菌体附着的核,对颗粒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投加活性炭可大大缩短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在投加活性炭后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并使反应器运行更加稳定[3]. (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
2.6 SO42-
关于SO42-对颗粒污泥的形成目前尚在讨论中。

据Sam-Soon的胞外多聚物假说,局部氢的高分压是诱导微生物产生胞外多聚物从而与细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带电基团的静电吸引及物理接触等架桥作用,构成一种包含多种组分的生物絮体,从而形成颗粒污泥的必要条件,而有硫酸盐存
在时,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对氢的快速利用,使反应器无法建立高的氢分压,从而不利于形成颗粒污泥[5].但有些国内外外学者发现处理含高硫酸盐废水时,会有非常薄的丝状体产生,它可作为产甲烷丝菌附着的原始核,从此开始颗粒的形成;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物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颗粒,可能成为颗粒污泥生长的二次核[4][5].
2.7 接种污泥及接种量
一般来说,对接种污泥无特殊要求,但接种污泥的不同对形成颗粒污泥的快慢有直接影响。

因此,保证污泥的沉降性能好、厌氧微生物种类丰富、活性高,对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对接种污泥的量,有学者研究认为,厌氧污泥接种量为11.5kgVSS/m3(按反应区容积计算)左右时,对于迅速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是合适的[8].这与国外学者推荐的浓度范围10-20kgVSS/m3是相吻合的[6].
2.8 启动方式
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

这是因为低浓度进水可以有效避免抑制性生化物质的过度积累,同时较高的水力负荷可加强水力筛分作用[7].
2.9 水力负荷
水力负荷太低,会导致大量分散污泥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会导致污泥膨胀[8];但水力负荷过大,会对颗粒污泥造成剪切并会剥落未聚集细胞体的胞外多糖粘滞层而阻碍粘附聚集。

因此,在启动初期,应采用较小的水力负荷(0.05-0.1m3/m2 ∙h)使絮体污泥能够相互粘结,向集团化生长,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的初生体。

当出现一定量的污泥后,提高水力负荷至0.25 m3/m2∙h以上,可以冲走部分絮体污泥,使密度较大的颗粒污泥沉降到反应器底部,形成颗粒污泥层。

为了尽快实现污泥颗粒化,把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h时,可以冲走大部分的絮体污泥。

但是,提高水力负荷不能过快,否则大量絮体污泥的过早淘汰会导致污泥负荷过高,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2. 影响因素
2.1 基质
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和偏蛋白质类。

为了能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和P.而对于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

有学者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较为困难[1].可见,适当比例的碳源对促成颗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

2.2 温度
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

温度稍有几度的差别,就可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

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很重要。

颗粒污泥在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都有过成功的经验。

一般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短,但由于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而导致其应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低温下培养颗粒污泥的研究较少,但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因而低温培养颗粒污泥将是今后的研究的重点之一。

2.3 pH值
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产酸菌对pH值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产甲烷菌则对pH值的变化敏感,其最适pH值范围是6.8-7.2.如果反应器内的pH值超过这个范围。

则会导致产甲烷菌受到抑制,并出现酸积累,进而使整个反应器酸化。

因此,反应器内pH值范围应控制在产甲烷菌最适的范围内。

由于不同性质的废水有不同的pH值,为了保证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防止酸积累而产生的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可采用向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