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积极思维
计算分子进化速率 事实: 1.7种动物和人的血红蛋白α 链氨基酸差异与分歧时间有关系 2.分子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过程
中碱基或氨基酸发生置换的频率。
分子进化速率的计算公式:Raa=Kaa/2T(T表示分歧年数) 其中,Kaa=-2.3lg(1-x)(x表示α 链氨基酸差异比例)。
M M
该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
LMLM(3000) LMLN(6000) LNLN(1000)
该群体中基因频率
LM:(300×2+600)/2000=0.6 LN:(600+100×2)/2000=0.4
LM:(3000×2+6000)/20000=0.6 LN:(6000+1000×2)/20000=0.4
23
7种动物和人的血红蛋白α 链氨基酸差异与分歧时间的关系
24
分析:
已知人和鲨鱼的分歧年数为4.2×108,你能算出和木村资
生一样的分子进化速率吗? 计算结果 从图表中查出人和鲨鱼血红蛋白α 链氨基酸差异为53.2%。 根据公式:Raa=Kaa/2T Kaa=-2.3lg(1-x)计算:
Raa=-2.3lg(1-0.532)/(2×4.2×108)=0.9×109
基因重组使猫产生毛色变异
10
种群内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可 遗 传 的 变 异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总是不断变化
11
生物进化
积极思维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事实:对人类一个群体的MN血型(控制MN血型的等位基因 用LM和LN表示)进行调查,统计了100个个体,其中M血型 (基因型是LMLM)有30个,MN血型(基因型是LMLN)有60个, N血型(基因型是LNLN)有10个。该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基
15
大群体 随机交配 没有个体迁移 没有基因突变 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不变 基因型频率不变 严格地讲,在自然界中 这样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小群体
遗传漂变效应明显
当种群太小时引起的基因频
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
16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积极思维
事实:
桦尺蛾与自然选择
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夜间活动,白天栖息
化导致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差
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这 一理论被称为“中性突变”进化理 论,它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 和达尔文的理论相互补充,更好地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本质。
6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
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1. 达尔文进化学说
科学性 (1)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5
中性学说认为: 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
中性突变积累
出现差异,形成不同物种
自然选择作用 表现型进化
26
相互补充 现代达尔文主义
中性学说
揭示规律
表现型、种群进 化的规律 个体、群体即 宏观水平
分子水平的进百度文库化规律
分子即 微观水平
侧重点
二者相互补充,更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
27
30
3.由于一种真菌的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干的颜色变成 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类增长率最可能的结 果是( D )
解析:由于真菌的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干的颜色变成灰
白色,灰白色体色成为蛾类的保护色,由不同颜色的蛾类
增长率得最可能的结果是 D。
31
4.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LMLM的个体表现为M血 型;基因型LMLN的个体表现为MN血型;基因型LNLN的个体 表现为N血型。1977年上海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人,发
三、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1.从生物自身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生物进化理论揭 示了生物产生、发展和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客观 规律,阐明了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2.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3.生物进化理论所揭示的原理,有助于人类从事控制和改 造生物的实践活动。 4.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生物学
17
未污染区的桦尺蛾
污染区的桦尺蛾
18
2.一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1)由以上研究结果你能得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2)尝试用现代达尔文主义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区的黑 化现象。
19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在自然界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重要条件。 物种 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出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
在树干上,是当地各种食虫鸟的天然食物。 在自然条件下,
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 (s)是显性。
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约
为5%以下。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当地 的地衣不能生存,导致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褐色。调查 表明,20世纪桦尺蛾中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
因频率及其关系如下表。
12
计算该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和各基因频率,并填入表中。
13
0.3
0.6
0.1
1.0
120/200 = 0.6 80/200 = 0.4
14
在基因型频率不变的条件下,由1000个个体(和由10000个个 体)组成的群体中,M、MN、N 3种血型人数变化的趋势如下:
L L (300) LMLN(600) LNLN(100)
现有397人为M血型,861人为MN血型,530人为N血型。则
LM基因的频率为 ,LN基因的频率为 。
32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据题意
可知,M血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血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 个LN基因,N血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397×2+861)/(1788×2)=46.3% LN% =(861+530×2)/(1788×2)=53.7%
会阻断基因交流,扩大差异,最终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0
东北虎 地理隔离形成虎亚种
华南虎
生殖隔离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21
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木 村资生首先提出了“中性突变”进化 理论,简称“中性学说” “中性学说”认为: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 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答案:46.3%
53.7%
33
34
成长总是那么神秘而惊人,都是由于不注 意,我们才不感觉到惊讶。
35
1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2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探讨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3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 种起源》一书,成为进化论的 创立者。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 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
的传统观念,在哲学、社会学、
伦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 巨大影响。恩格斯将达尔文的 进化理论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的三大发现之一。
局限性 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 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
7
2. 现代达尔文主义 现代综合进化论也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其代表人物是美
籍俄国学者杜布赞斯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
俄国出生的美国生物学
家,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奠基 人之一。杜布赞斯基在科学
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在《遗
传学与物种起源》(1937、 1951、1953)一书中实现了
遗传学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综
合,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主 义。 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
5
他认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 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 机固定而实现的。而只有当分子进
基础。
28
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 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解析: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种类只是种群基 因库的全部基因的一部分。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8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内基因 频率的改变 进化的实质 个体 个体 基因保留 并发展 山地或池塘的 同种生物的总 和构成种群
9
生物类型的 逐渐演变
交配
后代
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使红眼果蝇产生 白眼变异
29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 0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是2400、7200、400,那么, 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D ) A.24%、72% C.57%、43% B. 36%、64% D. 60%、40%
解析:A:(2400×2+7200)/20000=12000/20000=60%; a:1-6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