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明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明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篇一明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咱先来说说这书里提到的民主吧。
啥是民主?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民主就是能投票,能发表意见。
但这本书告诉咱,民主可不止这么简单!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态度。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咱们的校园里,有时候老师一言堂,根本不给咱学生说话的机会,这能叫民主教育吗?我觉得不能!再说教育,书里说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这话说得没错,可有时候我就想,咱们现在学的那些知识,真的都能用上吗?可能有些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不过呢,我又觉得这本书里说的有些太理想了。
在现实生活中,哪能那么容易就实现真正的民主教育?学校要考虑升学率,家长要考虑孩子的未来就业,各种压力之下,民主似乎变得有点遥不可及。
但反过来想想,难道因为难我们就不去追求了吗?那肯定不行!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改变整个教育大环境,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在小组讨论中,尊重每个人的意见,不搞一言堂;比如老师多听听我们学生的想法,别总是觉得我们啥都不懂。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是又困惑又充满希望。
困惑的是现实中的种种难题,希望的是未来也许真能有那么一天,民主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篇二明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意思?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还真陷进去了!书中讲的民主主义和教育的关系,让我脑洞大开。
它说教育应该是民主的,要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发展自己。
我就琢磨着,那为啥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更受老师关注,成绩差的就容易被冷落呢?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民主教育?还有啊,书里说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创造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可我看看周围,好多同学都在死记硬背,为了考试分数拼命,根本没时间去想自己真正喜欢啥,想要啥。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谈教育的目的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后,不禁问道:“究竟什么是杜威眼里的教育目的?教育到底有没有目的?”脑子里却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读了这一章节。
1、什么是目的?杜威认为目的是对所要做的事情预见的结果,这种预见有三个作用:第一,它包含仔细地观察特定的情况,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发现挡路的障碍。
第二,它提出运用手段的恰当的顺序,便于合乎经济的选择和安排。
第三,选取可供选择的方法。
2、良好目的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也就是说目的是与实际情境相关的。
第二,目的是灵活的,并能用它来改变环境。
第三,目的要使活动自由开展。
3、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本身没有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没有目的。
一个好的教育目的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第三,警惕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以上是杜威讲的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
在杜威眼里教育是否真的没有目的?不是的。
杜威所提出的教育没有目的,指的是教育这个抽象的词是没有目的的,实质上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讲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只不过这个目的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
那么,什么又是外部的目的,什么又是内部的目的呢?外部的目的是社会、教师、家长所赋予给教育的目的,内部的目的则重视儿童的生活状态,尊重儿童的本能、需要、个性,基于儿童自身经验选择而来。
举一生活实例来说明,前段时间曾绣了一个丝带绣,首先讲绣’丝带绣”这一活动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朋友结婚)而做,这一活动对我而言很感兴趣(朋友结婚有很多礼物可以送),而且是我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这一目的就是内部的目的。
如果说我是丝带绣加工厂的工人,这一活动就变成了我的任务,我每天只有完成相应的工作量,才会得到相应的工资,对我本身而言,我从事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进而拿工资。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杜威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人发展。
这种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中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
例如,“从做中学”,他认为教学不应该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该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种教育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还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种教育观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的教育成果,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作业和考试来压迫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杜威的教育理论,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并实践杜威的教育理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来重新审视当今的教育问题。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谈教育的目的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后,不禁问道:“究竟什么是杜威眼里的教育目的?教育到底有没有目的?”脑子里却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读了这一章节。
1、什么是目的?杜威认为目的是对所要做的事情预见的结果,这种预见有三个作用:第一,它包含仔细地观察特定的情况,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发现挡路的障碍。
第二,它提出运用手段的恰当的顺序,便于合乎经济的选择和安排。
第三,选取可供选择的方法。
2、良好目的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也就是说目的是与实际情境相关的。
第二,目的是灵活的,并能用它来改变环境。
第三,目的要使活动自由开展。
3、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本身没有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没有目的。
一个好的教育目的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第三,警惕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以上是杜威讲的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
在杜威眼里教育是否真的没有目的?不是的。
杜威所提出的教育没有目的,指的是教育这个抽象的词是没有目的的,实质上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讲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只不过这个目的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
那么,什么又是外部的目的,什么又是内部的目的呢?外部的目的是社会、教师、家长所赋予给教育的目的,内部的目的则重视儿童的生活状态,尊重儿童的本能、需要、个性,基于儿童自身经验选择而来。
举一生活实例来说明,前段时间曾绣了一个丝带绣,首先讲绣’丝带绣”这一活动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朋友结婚)而做,这一活动对我而言很感兴趣(朋友结婚有很多礼物可以送),而且是我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这一目的就是内部的目的。
如果说我是丝带绣加工厂的工人,这一活动就变成了我的任务,我每天只有完成相应的工作量,才会得到相应的工资,对我本身而言,我从事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进而拿工资。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
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二)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
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
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
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
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民 主主 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一、教育与社会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基本方法。
教育不应被视为对个体的简单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往往与社会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应用。
而杜威主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其中参与各种真实的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例如,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项目,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而应当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育与民主民主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应该培养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为了实现民主教育,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课堂上应该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成长。
同时,学校的管理也应该体现民主原则,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过程,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三、教育的目的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那种预设的、固定的教育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灵活的、不断发展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确定。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达到某个预先设定的标准,而是要促进学生的生长和发展。
这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和需求,教育应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2009-08-03 16:14:21)转载标签:随笔教育教育即生长“社会通过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组成便是现在的儿童,所以现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社会。
而现在教育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以教师的教育好坏便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可能这样说有点太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如此复杂,如此千遍万化的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在墨守成规。
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了。
“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当然,只有现在还未成熟,才能继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未成熟状态呢?是一个人还未发展到某一点上?或者是一个人还欠缺点什么能力?其实如果我们如果这样思考,那便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需要马上度过的状态了。
这样我们的想法也未免有点太消极了。
换个思路,“我们把未成熟状态理解为一种生长的可能性,不仅是指现在缺乏一种力量,但将来也许会拥有,而且还指它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即发展的力量。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未成熟状态”,那么我们便有一种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处于了“成熟状态”,便失去了这种发展的力量。
我们的学生显然是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而我们教师本身呢?“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必然要依赖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一些技巧和能力。
但是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其实教师也同要依赖与学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便没有了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的。
其实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才能去真正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实践而只会夸夸其谈,那么他所谈的也仅仅是“空中楼阁”。
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依赖。
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才形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
《民主主义和教育》读后感
教育即生长社会在指导青少年活动的过程中决定青少年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
由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在今后某一时间将组成那个时代的社会,所以那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基本上将取决于前一时代给予儿童活动的指导。
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涵义。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我们把儿童视为未来国家富强和民族兴盛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儿童的教育,而儿童作为尚未成熟的新生力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生长能力,因此用科学合理的形式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培养习惯杜威认为,生长的能力,依靠别人的帮助,也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
可塑性或从经验学习的能力,就形成了习惯。
通过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来应付新的情况,人们才能控制环境、利用环境。
主动的习惯构成继续不断的生长,它包含了对思考、创新、变通和实践等素质的培养。
因此,生长不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进行的运动,生长本身就是一种目标。
由此可知,教育的过程就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结果就是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生长能力。
但儿童本能的生长方向并不都适应社会的生活习惯,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或疏导,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其生长的主动性,是重要而且非常有必要的。
二、尊重差异杜威提到,当我们最有意识地控制和影响孩子的行动时,很可能过分夸大这种控制的重要性,而牺牲比较永久的和有效的方法。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学校和家长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学习上的竞争,这种竞争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爱好特长等多方面的比拼,最终过分注重比较而忽略真正的教育目的。
埃默森说,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保存儿童的天性,按照它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
因此对家长和教师来说,重要的事情应该是注意儿童哪些生长冲动在向前发展。
教师通过兴趣和理解的认同,对学生的这种内在发展进行影响和指导。
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应该正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让课堂生动起来,让资源流动、传递,行之有效。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约翰·杜威的杰作,自1916年首次出版以来,这部教育学著作一直被视为现代教育的经典之作。
杜威在其中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这不仅仅是对当时教育改革的回应,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展望。
书中,杜威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深入影响人的道德和社会发展。
他的这种观点使我深感震撼,因为这与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应试技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威所提倡的教育,是一种与生活、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杜威在书中还提出了“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重要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应当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杜威对于教育的热情和追求。
他所提出的理念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使我更加明白,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入阅读和研究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杜威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我们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本有关教育与政治的经典著作,作者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民主主义理念如何融入教育领域,以及教育如何对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作用。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和民主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才能为民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首先,杜威关注的是教育的实际效果,而非抽象的原则和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自立、有创造性和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这种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性、个性化和经验性。
他认为,学生要通过自己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民主的理念,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潜力。
他反对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学习方式,认为这些方法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杜威认为,民主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公共生活中的合作基础之上。
他主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学生应该在学校中学习到如何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因此,他提倡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改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6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6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篇1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先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由4岁到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
由8岁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这时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学习间接的知识。
但是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须应生活之需而为生活所用,否则呆读死记就会成为大脑负担,就像不能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反而被战利品所拖累一样。
第三个阶段就是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期,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杜威指出,教育最初须是人类的,以后才是专业的。
科学家的出发点是追求知识,儿童的出发点是生活生长。
现在的课堂依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领路人。
”这和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现在很多课堂上老师都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动手做一做,然后自己总结出公式或者数学规律,自己总结出的这些规律。
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理解很透彻。
这样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方法,学生依然受益匪浅。
特别是小学,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当我们学习这方面抽象知识的时候,都是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儿童的知识虽然很疲乏,但当他全力以赴探讨那些感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的时候,他会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肯于动脑筋和费心血。
一般教师脱离儿童生活而仅仅为准备考试才向学生提出问题,儿童却是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体制,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它强调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参与,是一个尊重个体权利、尊重多元文化、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政治体制。
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指出了民主主义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主主义强调人民的平等和自由,这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另外,民主主义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民主主义倡导人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这也适用于教育领域。
学校应该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民主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同时,教育也是民主主义的重要支撑。
民主主义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才能够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因此,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同时,民主主义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民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同时,我也会积极倡导民主管理机制,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阅读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著作后,我深感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彼此的相互促进与影响。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民主主义教育的本质、目标和实践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民主主义对于教育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感悟与思考。
首先,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人才,而民主主义正是强调个体平等、自由和参与的政治理念。
在民主主义的框架下,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公正和平等原则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公民责任感。
其次,民主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平等。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发展潜力是民主主义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不是过分干预或者灌输固定的观念。
每个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不受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身体条件的限制。
此外,民主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参与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知识和观念,很少有机会质疑和思考。
而民主主义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并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与决策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民主价值观,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要实现民主主义教育并不容易。
教育制度的根本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制度应从管制和标准化教学中解放出来,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环境。
同时,培养民主主义意识和教育思维的教师队伍也是关键。
教师需要具备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和民主决策的技能,能够指导学生发展全面素养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最后,我认为民主主义教育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该贯穿于社会不同领域。
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机构,从政治决策到公民参与,民主主义的理念与教育的目标相辅相成。
只有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民主主义的精神和实质,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而有效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著作,我对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1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而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我认为,要真正的理解杜威的思想,就必须认识到他提出“教育无目的”的目的。
其实,杜威并不是倡导教育无目的,他的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长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
要促进社会的民主和谐。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的培养。
他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而且注重不同团体、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使平等、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
看似正确的话杜威却提出反驳说,犹如由工具箱中取出锯子不是制造工具,从别人口中听来也非真正获得知识。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而有些教师却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
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考试、各级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兴趣可言。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这本书读了四十天,做完笔记快50天了,读的慢不说,读了些什么不知道,但翻看了一遍笔记,记得很多,内容也多,得到了一些平时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如:“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
”“知识一词最显著的含义是指别人所确定的许多事实和真理(图书馆里的图书)是知识的记录,知识的记录本是探索的结果和进一步探索的资源,人们却用来固定知识事实和真理的意义”,“经验是对所做的事情的审慎的控制,使自身发生的事和对事物尽可能富于暗示的意义,同时,又是试验这些暗示效度的手段”“习惯离开了知识就不能考虑环境的变化和适应新的环境,预见未来的变化不是习惯范围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平时是不去思考的,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朴素而实在的道理,而我却从生活中提取不出来。
杜威在书中从教育的目的、兴趣、经验、教材、方法等多方面详细叙述了民主主义教育的理想框架。
记述了西方社会古代的一些教育思想及他们存在的不足,特别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书中多个章节出现,甚至在第七章“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中专门拿出一节“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来叙述,虽然指出其思想的局限性,但可见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之深。
书中可见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的实践的影子,如:“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运动......”苏应该是大量阅读过很多西方的教育论著吧,教育是无国界的。
印象特别深刻是,杜威讲到的非白即黑的两元论是典型的不成熟的认知。
一本书读完,只有在回看笔记的时候得到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没有找到主线,看来还是学识不够。
想是再读一遍几遍,但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还有好多书在等着要读。
还有,再读几遍的意义在哪里,虽然知道有根线在指引着我去读,内心还是充满着焦虑。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第一次读书笔记此次的读书笔记是针对教育学史这门课程写的。
老师的作业要求是:李克强总理曾发表一篇关于“我们的教育工具与科技发展太快,请等等我们的灵魂”,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为此,最先找到的材料就是相关的讲话材料,并没有计划要找讲话原稿,所以在网页上搜索了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在搜索看法的过程中,有一种看法很吸引我,那就是认为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没有灵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缺少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凤凰卫视的系列节目《盗火者》里面,也曾说过相关的问题,就是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是“成人思维,披着小孩童趣的皮,来教小孩学习”,对比民国时期的课本,很多课文内容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教育意义,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错的,假的。
因此,很多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老师,在自己从事读经典的教育,这些经典都是原文,而且是中国的经典着作。
在老师出的题目里面,灵魂与工具是一对相对概念,但灵魂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灵魂的内涵主要是一种教育精神。
因此我再想到了教育的本质,有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育人,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是“舶来品”,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本身就是精神的传承;教育中有了传统文化,既是遵循教育本质的规律,也是教育灵魂的重现与载体。
因此,我构思的论文内容就是传统文化和教育灵魂的关系。
如果把我们的教育分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那么对教育灵魂的忽略实际上是对教育内容的忽略。
教育内容不仅包含教育过程中传递的知识和观念等方面,还包含教育精神,即教育的意义的实现,对教育本质的规律的遵循。
那我们对灵魂的忽略究竟忽略在哪里呢?在这里我参考了王冀才老师的《大学文化哲学》这本书。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
由此我认为,灵魂的忽略就应该是课程内容上传统文化的忽略和教育理念上文化育人的忽略。
精选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5篇2022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集中展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西方学者将该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称为不朽的教育瑰宝。
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欢迎各位的参考!篇一《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集中展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西方学者将该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称为不朽的教育瑰宝。
关于作者作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出生在佛蒙特州,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哲学,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教育学院院长,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96-1903年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担任该校校长。
杜威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和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经验与自然》(1925)、《教育与经验》(1938)、《自由与文化》(1939)等,《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专著。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民主主义与教育》共26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1-6章、第7-23章和第24-26章。
第1-6章内容分别为:“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教育具有社会作用”、“教育作为指导”、“教育即成长”、“准备、展现和形式训练”、“教育即保守与进步”。
这6章从非正规化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从普遍意义的角度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及目前各种学校教育目的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并指出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向进步的教育迈进。
第7-23章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中的民主概念”、“教育的目的”、“以自然发展和社会效能感作为教育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育中的思维”、“教学方法的性质”、“教育内容的性质”、“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地理和历史的意义”、“学习课程中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劳动和闲暇”、“知识性科目和实用性科目”、“自然科目和社会科目: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个人与世界”、“教育与职业”。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篇:读《民主主义与教育》读《民主主义与教育》08教育学王谋东西方教育思想史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有人说,即使有关西方教育思想史的著作全部被烧毁,只要保留下来了这三本书,损失是不大的。
可见这三部著作在教育思想史中占据怎样高的地位。
从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西方教育思想的一脉相承,既继承发扬精华,又剔除糟粕,使得西方的教育思想趋于完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总结前人经验,又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写出的,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一部教育名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共分二十六章,分别详细论述了教育性质、教育过程、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哲学。
我匆匆看完一遍虽不能完全理解、把握作者的伟大教育思想,但有很多地方引起我与作者的共鸣,但有些观点也还有待商榷。
杜威的这本著作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的“教育即自然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
教育即生长,杜威杜威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肯定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法,他认为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和让儿童感觉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杜威所指的生长意思是从一个未成熟的状态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状态,教育起决定性作用。
他主张“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反对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自然中、劳动中成才。
杜威说的生长不单单指身体方面,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智力与道德方面的生长。
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
”杜威反对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是看做就是目的。
欣赏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遍一律,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按照符合继续生长的原则,完善孩子的未成熟。
教育即经验改造,杜威说:“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二十六章道德论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二十六章道德论读后感篇一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二十六章道德论读后感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第二十六章道德论,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也许这就是思想碰撞带来的冲击吧!这一章里提到的好多观点,真的让我有种“哇塞”的感觉。
它说道德不是什么死板的教条,不是硬邦邦的规矩,而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东西。
这让我想到了平时在学校里,老师总是强调这个不许那个不行,好像道德就是一堆禁令。
可这里说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也许道德应该是我们自然而然做出的好选择,而不是被强迫着去遵守的条条框框。
但我又觉得,现实中要做到这样好难啊!就说在公交车上让座这事儿,有时候我累得要死,心里想着“我今天才不让呢”,可又觉得不让好像不太道德。
这到底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重要,还是所谓的道德规范重要?我觉得好纠结啊!而且,书里说道德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
那是不是说,如果周围的人都不太讲道德,我也很容易被带偏?这可太可怕了!但反过来想,要是我能在不太好的环境里还坚持做好事儿,那我是不是特牛?哎呀,读了这一章,我脑子都快炸了!感觉这里面的道理又深刻又复杂,我可能还得再琢磨琢磨。
不过,至少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道德到底是个啥,这一路的思考,真不错!篇二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二十六章道德论读后感嘿,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这第二十六章道德论,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这能有啥新鲜的?”结果,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它说道德不能孤立地存在,得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挂钩。
这让我想起了有次我看到有人在公园里乱丢垃圾,我当时就想,这人咋这么没道德呢?可后来我又想,也许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因为他周围的人都这样。
这是不是就像书里说的,道德是受环境影响的?还有啊,书里提到道德是一种行动,不是光嘴上说说就行。
这可太对啦!比如说,我们总说要尊老爱幼,可真碰到老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有些人却躲得远远的。
这能叫有道德吗?我觉得肯定不算!不过,我也在想,有时候我们做了自认为道德的事儿,可结果却不太好,那这还算不算道德呢?就像我帮同学保守秘密,结果他因为这个秘密犯了更大的错,那我当初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呢?也许道德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有好多灰色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为响应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进一步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修养,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常态,20xx年4—11月渝中区教委、渝中区教育学会在渝中名师、特级教师工作室中重点推广教师阅读,开展“阅读阅快乐”读书交流及展示活动。
该活动得到工作室主持人的大力推崇,收到50余份学员读书心得。
本公众号将陆续发布优秀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带给用户借鉴与启发。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杜威,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着述的代表作。
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实施之获得成功者,杜威是第一人。
杜威认为: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酬报,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但是,除非一个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除非这个社会的
利益能平等地分配给全体成员,从而产生广泛的刺激,并通过这些刺激,适当地进行社会习惯和制度的改造,这个思想就不能适用社会的全体成员。
这样的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的社会。
所以,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我们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这样做。
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
当社会关系不平等均衡时,一定会出现后一种情况。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某部分人,将会发现他们的目的是由外来的命令决定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他们的有名无实的目的,并不真是他们自己的目的,而是达到别人隐藏着的目的的手段。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而有些教师却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
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各级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
由、兴趣可言。
这种忽视学生要求和实际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微小的。
用杜威讲的目的反思目前的教育有哪些启示呢?目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基于学生自身需要而制定的,几乎没几个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感兴趣,也没有几个学生喜欢去背诵、记忆他们几乎丝毫不懂意义的词古句。
要说感兴趣,也许仅仅只是从事这些活动后的间接结果中获得的。
比如说赢得家长的夸奖,获得教师的表扬。
写到这里,要问一个问题,对于懵懂无知的孩子来说,这些外在的目的的“引领”难道不重要吗。
也许这里并不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之间对与错的问题,撇开大的政治问题不谈,在现有的形式下,教育要做的是是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想一种情景,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我是一名丝带绣厂的工人,我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量,这个是外在的目的,如果说我本身也疯狂的迷恋着这份工作,在从事这份工作的过程中,我能够获得快乐。
这就是一种内外兼收的效果。
教育上要追求的应当是这种境界。
可是,杜威的这种理想固然伟大,到底如何去做,如何让他在实际教育中发挥作用,还有待人们继续摸索,至少,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教育的目的并没有什么特别。
它和任何有指导的职业的目的正好一样。
教育者和前面所说的农民一样,也有一些事情要
做,有一些做事情的手段,有一些待排除的障碍。
农民所应付的环境,无论是障碍或是可以使用的力量,都具有它们自己的结构和作用,和农民的任何目的无关。
例如种子发芽,雨水下降,阳光照耀,害虫吞食,疫病流行,四季变化。
农民的目的,只不过是利用这种种环境,使他的活动和环境的力量共同协作,而不相互对抗。
如果农民不顾土壤、气候以及植物生长特性等条件,规定一个农事目的,那便是荒谬的。
农民的目的,只是在于预见他的力量和他周围各种事物的力量结合的结果,并利用这种预见指导他一天一天的行动。
对于可能的结果的预见,使他对他所要做的事情的性质和运行进行更审慎、更广泛的观察,以便拟订一个工作,即规定一个行动的程序。
教育者也是这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
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荒谬可笑。
所谓目的,就是对从事一种事业——不管是农业还是教育——所要求进行的观察。
预测和工作安排承担责任。
任何目的,只要能时时刻刻帮助我们观察、选择和计划,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就是有价值的目的;如果这个目的妨碍个人自己的常识(如果目的是从外面强加的,或是因迫于威势而接受的,肯定要妨碍个人自己的常识),这个目的就是有害的。
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每一个
活动,无论怎样特殊,就它和其他事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说,它当然是一般的,因为它引出无数其他事物。
一个普通的观念,就它能使我们更注意这些关系来说,越一般越好。
但是“一般”也意味着“抽象”,或者和一切特殊的上下前后关系分开。
这种抽象性,又意味着遥远不切实际,这样又使我们返回到把教和学仅仅作为准备达到和它无关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我们说教育确实是它自己的酬报,这就是说,除非所说的学习或训练随有它自己的直接价值,这种学习或训练就没有教育意义。
一个真正一般的目的,能开拓人们的眼界,激发他们考虑更多的结果(即联系)。
这就意味着对各种手段进行更广泛、更灵活的观察。
例如,一个农民,他所考虑的相互影响的力量愈多,他直接的应付能力就愈大。
他将发现更多可能的出发点和更多的方法,达到他所要做的事情。
一个人对将来可能的成就的认识愈全面,他当前的活动就愈少束缚于少数可供选择的方法。
如果他了解得很透彻,他几乎可以在任何一点开始行动,并且继续不断地、有成效地把活动持续下去。
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等,才有目的;而他们的目的,也不是教育上的抽象概念。
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
即使能以文字表达的最正确的目的,除非我们认识到它们并不是目的,而
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在他们解放和指导他们所遇到的具体环境的各种力量时。
建议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展望未来和怎样选择,那么这种目的,作为文字,将是有害无益的。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
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