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急救护理学重点知识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是由院外救护,医院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及各专科的绿色生命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多发伤、复合伤的概念:多发伤: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
复合伤: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子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损伤。
3.中暑的临床表现:①先兆中暑(体温一般不超过38℃);②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③重症中暑:热痉挛(可出现短暂的肌肉痉挛,常见于腓肠肌)、热衰竭(最常见)、热射病(直肠直肠温度≥41℃)。
4.犬咬伤、蛇咬伤的护理措施:犬咬伤:用20%的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咬伤和抓伤的部位,不少于15min。
较深伤口冲洗时,可进人伤口深部进行彻底的灌注清洗。
用酒精或碘伏涂抹伤口,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确实需要缝合,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做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2h 后再给予缝合和包扎。
创口较深、污染严重的病人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蛇咬伤::1:被咬后不要恐慌,不要大喊呼叫或奔跑,避免加快毒素扩散2:放低伤口,避免伤口高于心脏3:用绷带或其他材料,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包扎,注意松紧度局部伤口可用清水冲洗,不建议切开挤压伤口可采用一些新鲜的草药5.高压电电击伤伤口特点:5.高压电电击伤伤口特点:常有一处进口和多处出口伤面不大,但可深达肌肉,神经,血管,甚至骨骼随着病情发展,可在一周或数周后出现坏死,感染,出血等。
6.淹溺患者心肺复苏急救流程7.急性百草枯中毒表现和急救措施:(1)中毒表现: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现呕血,黑便,肠穿孔。
②呼吸系统:最突出和最严重的损伤,服毒者在6~24小时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发干,肺水肿和肺出血。
③肾脏中毒后二到三天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
④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幻觉,抽搐,昏迷。
⑤皮肤及粘膜表现为红斑,水泡,溃疡等。
(2)急救措施:①肺功能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血气分析及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知识
1.下列那项不符合院外急救原则( )A.先止血后包扎B.先复苏后固定C.先重伤后轻伤D.先运送后救治E.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2.为超高热危象病人降温首选方法是( )A.药物降温B.冬眠降温C.物理降温D.针灸降温E. 以上都是3.一青年被车撞伤,此时目击现场的救护人员应即将( )A.截车将伤者送往医院B.判断伤者呼吸心跳情况C.为渗血的腿部止血D.拨打 120 呼救E.为伤员行骨折固4.处理多发伤活动性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 )A.包扎B.止血药C.加压包扎D.输液E.输血5.现场伤员分类时,判断一位伤员不应超过( )A . 1~2分钟B . 5分钟C . 3分钟D . 3~5分钟E . 6 分钟之内6.关于心前区捶击叙述错误的是( )。
A.捶击不宜反复进行B.捶击时用力不易过猛C.婴幼儿禁用D.拳距胸壁高度为 40cmE.部位为胸骨下段7.用酒精擦浴为高热病人降温时,其散热方式属于( )A.传导B.对流C.蒸发D.磨擦E.辐射8.重度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的值为( )。
A.90~60mmHg B.80~60mmHg C.60~40mmHg D.40~20mmHg E.20~10mmHg 9.心肺脑复苏过程中,首选给药途径为( )。
A.静脉 B.气管 C.心内 D.肌注 E.以上均是10.ARDS 患者,诊断其有无左心衰竭的最佳方法是测定( )。
A.RAP B.RVP C.PAP D.PAWP E.PADP11.综合性医院综合 ICU 床位数占全院总床位的百分比为( )。
A.1%~2% B.5%~10% C.3%~5% D.5%~8% E.2%~4%12.机械通气过程中病人浮现腹胀应考虑( )A.饮食过多B.消化道出血C.气囊漏气D. 低钾血症E.通气不足13.动脉穿刺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针眼至少应( )A.1 分钟B.2 分钟C.3 分钟D.4 分钟E.5 分钟14.人工呼吸时,吹气量不能超过( )。
急救护理学重点
急救护理学重点急救重点第一章绪论1、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命质量为母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救科抢救③急重病(症)救护④急救医疗服务体力的完善⑤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等内容。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合适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第二章院外急救1、院外急救(名解)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外急救的特点:(选)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
3、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4、院外急救的原则(填、大T)①、先排险后施救②、先重伤后轻伤③、先施救后运送④、急救与呼救并重⑤、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⑥、紧密衔接、前后一致5、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是代表院外急救服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5Km6、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失去要求在15分钟之内,条件好的区域在10分钟之内,郊区要求在30分钟之内。
7、院外急救现场评估: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如对触电者现场救护,必须先切断电源;如伤员困在险区,先消除险境;如为有毒环境,应做好防毒防护措施,以保安全。
急救护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1.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突然发生的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专科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非一个特定的机构,而是一个包括院前急救(站)、医院急诊科(室)和ICU、CCU或专科病房三个基本结构在内的有机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现代化医疗系统,这三部分各具独立职责和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科学、高效、严密的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狭义上讲,院前急救专职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病人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
6.重症监护病房:是利用先进的医疗设施对急危重病人和大手术的病人进行连续的病情观察,并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护理等处理决策,以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
7.间歇正压通气(IPPV)指呼吸机在吸气时相用正压将气体送入病人肺内,呼气时相将压力降为零,使病人排气的一种通气方法。
8.同步间歇指令呼吸(SIMV)是一种在间隔的时间里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自动产生气流,补充病人呼吸的通气方法。
9.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近胸腔段时产生的压力。
10.超高热危象EPC:指高热未及时处理,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害,出现抽搐、昏迷、休克、出血、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态。
11.低血糖危象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血糖下降到≤2.8mml/l)。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机体在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或严重感染等急性危重病轻快下,多个器官或系统同时或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这种序贯渐进的临床过程被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13.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急救护理学重点
急救护理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jzkeheICU负责院内救护,它即适合平时的急救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3.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和护理,促进和加快康复的特殊医疗场所。
ICU建立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
4.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和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诊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又称分流。
5.猝死: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死亡6.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回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7.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
判断的主要指标包括:持续性的深昏迷,对外刺激完全无反应,无自主呼吸,无自主运动,无肌肉张力,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分或全部丧失,脑电图呈等电位,排除抑制脑功能的其他可能因素。
8.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9.筋膜间隔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症,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10.脂肪栓塞综合症:骨髓被破坏,脂肪粒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而引起脂肪栓塞综合症,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发绀和脑梗死症状。
急救护理学重点
急救护理学重点一、选择1·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目标;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2·胸外心脏按压配合人工呼吸;按压/通气=30:23·CRASHPLAN方案;心脏;呼吸;腹部;脊髓;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
4·洗胃;适应症;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一般在服毒后6h内效果最好。
禁忌症;腐蚀性毒物中毒、正在抽搐、大量呕血者、原有食管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
5·特效解毒剂的应用;金属中毒解毒药(螯合剂)、高铁血红蛋白症解毒药(亚甲篮“没篮”)、6·中暑的病因;使机体产热增加的原因、使机体散热减少的原因、使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的原因7·指压法;临时止血为目的,适用于中等或较大动脉的出血。
头顶部出血(颞浅动脉)、颜面部出血(面动脉)、头顶颈出血(颈总动脉)、头后部出血(枕动脉)、肩部、腋部出血(锁骨下动脉)、上臂出血(腋动脉)、前臂出血(肱动脉)、手部出血(尺、桡动脉)、大腿出血(股动脉)、小腿出血(腘动脉)8·心脏骤停最可靠的征象: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9·止血带指压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或用加压包扎或其他方法不能有效止血而有生命危险时。
分类;勒紧止血法、绞紧止血法、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卡式止血带止血法、充气止血带止血法(效果最好)、10·急性肾衰竭(AR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所导致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
11·特殊病人搬运法;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双腿屈曲,侧卧位,已脱出的内脏严禁回纳腹腔,注意腹部保温,防止肠管过度胀气)、昏迷伤员(侧卧或俯卧,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骨盆损伤的伤员(先将骨盆用三角巾或大块包扎材料做环形包扎后,让病人仰卧于硬质担架上,膝微屈,膝下加垫)、脊柱、脊椎损伤的伤员(严防颈部或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身上带有刺入物的伤员(先包扎伤口,妥善固定好刺入物,避免震动、挤压、碰撞)12·气道压安全阀;气道压安全阀或压力限制一般设置在维持正压通气峰压上5~10cmH2O。
急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急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一、选择题1、现代急救护理学起源于:19世纪南丁格尔时期。
2、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之前的医疗救护。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组成不包括:院内康复训练。
4、广义和狭义的院外急救的主要鉴别点在于:是否有公众参(参与人员的不同)与。
5、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包括:北京模式、上海模式、香港模式、重庆模式、广州模式。
6、院外急救应该包括:救护车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救护、患者自救、亲属间互救。
7、现场急救区域包括:收容区、急救区、后送区、太平区。
8、在急救现场,对伤情较重但未危及生命的伤员应用黄色标记(绿-轻、黄-未危及生命、红-危及生命、黑-死亡)。
9、搬运疑有颈椎或脊椎损伤的患者时不能用海绵垫搬运患者。
10、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去除正在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
11、关于急诊科的设置,描述不正确的是:急诊科位置应远离住院部。
12、急诊科观察室的床位一般占医院总床位的5%。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急救物品的是:雾化吸入器。
14、下列关于PQRST公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部位):疼痛的部位。
15、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正常值为80~100mmHg。
当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提示呼吸衰竭。
60~80为轻度缺氧、40~59为中度、<40为重度缺氧。
❖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正常或略下降;❖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1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正常值为35~45mmHg。
增高,表示肺泡通气不足,出现高碳酸血症;降低,表示肺泡通气过度。
17、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5~12cmH2O:❖Cvp>15cmH2O,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超负荷;❖Cvp<5cmH2O,心脏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18、尿量:正常尿量为1000~2000ml。
24h超过2500ml为多尿;24h少于400ml或每小时<17ml为少尿;24小时<100ml或12h无尿为无尿。
自考本科急救护理学复习资料
单选:1、北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的时间是A.20世纪80年代初期B.20世纪60年代初期C.20世纪50年代初期D.19世纪50年代初期【C】2、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A.1968年B.1972年C.1975年D.1986年【B】3.美国形成全国性的急救医疗网络的时间是A.1965年B.1973年C.1976年D.1980年【C】4.我国开始建立正式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时间是A.1965年B.1973年C.1976年D.1980年【D】5.根据现代医学急救的观点,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A.4分钟B.1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A】6.装有永久起搏器,除颤电极板应放于离该装置至少--处。
A.1.5cm;B.2.0cm;C.2.5cm;D.5.0cm【C】7.决定危重病人抢救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A.急救医疗总体规划B.院前急救C.区域急救体系D.院内急救【B】8.患者,男,45岁,因患呼吸衰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伴有哮鸣音、气喘/频率<10次/分,脉搏<50次/分,伴低血压。
由此可将此人分诊为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A】9.要素膳热量的提供主要是【E】A.脂肪B.蛋白质C.乳糖D.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10.肠内营养的机械性并发症多为【B】A.高血糖B.误吸C.腹泻D.水过多E.便秘11.导致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B】A.体温降低B.pH降低C.PaCO2降低D.血红蛋白变性E.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12.、哪一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A.1972年B1979年C.1982年D1966年13.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医学的研究范畴(A)A.流行病学B急诊医疗体系C.灾害医学D.危重症病学14.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医疗服务系统(D)A.院前急救B.急诊室诊治C.重症监护治疗D.住院治疗15.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C)A.急性心肌梗死B.上消化道大出血乙肝炎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历史上应用“麻沸散”为病人进行刮骨疗毒术的是(D)A.唐代的孙思邈B.元朝的危亦林C.东晋的葛洪D.后汉的华佗17.《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A.东汉的张仲景B.明代的李时珍C.汉朝的华佗D元朝的危亦林18.我国急救医学起源于(C)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19纪50年代19.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窗口,EMSS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B)A.院前急救B.院内急诊救护C.重症监护治疗D.住院治疗20.EMSS的含义是(B)A.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B急诊医疗服务系统C.急诊医疗监测系统D.急症抢救中心21.急救工作开展最有成效的国家是(D)A.中国B.美国C.意大利D.德国22.接到救护指令,在市区10km以内,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为(B)A.5minB.10-15minC.20minD.20-25min多选:1.下列关于我国急诊医学近3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0年,卫生部召开了“建立城市急诊工作”的咨询会B.1983年,卫生部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C.1986年,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D.1990年代,卫生部再次明确规定,在医院等级评审中,二、三级医院必须设立急诊科E.2003年,国家投入了巨资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BCDE】2.一个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A.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B.现场救护C.有检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D.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E.敏锐反应的专业品质【ABCD】3.院内急救的人手点包括A.开展急救技术的普及培训与教育B.强调急诊科设置的标准化C.重视对医院急诊能力的分级D.重视急救中心的建设E.急诊科设立监护病房或病床【BCDE】4.急救医学科研和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A.抢救方法B.操作规程C.急救药物D.器械的研制和改进E.急救管理模式的研讨【ABCDE】5.院前急救的特点有A.社会性B.突发性C.紧迫性D.风险性E.复杂性【ABCDE】6.下列关于同步电复律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有A.除颤仪处于同步模式状态后,应确保病人的每一个QRS波都有定标点,必要时调整监护仪上的R波增幅B.不要用含酒精的纱布代替导电糊;复律次数超过3次或导电糊干后应重新再涂C.对于安置起搏器的病人,不要将电极板直接放于起搏器上D.给每块置于病人胸部的电极板施加约10kg 左右的力量,使电极板与胸壁保持最大面积的接触E.应连续清场3次,以确保操作者本人和旁人的安全【ABCDE】7.中国古代对急症最早最突出的论著是(AB)A.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B.汉代的《神农本草经》C。
《急救护理学》复习重点
《急救护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室(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即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救护。
2·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3·ICU:是应用现场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监测和护理,强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4·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5·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的损伤。
6·复合伤: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有一处危及生命的伤害,如热压伤、烧冲伤等7·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
又称胸腹联合伤。
8·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9·急性中毒:毒物的毒性较剧或短时间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成为急性中毒。
10·淹溺: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
11·人工气道:经口、鼻、颈部置入口咽部或气管内的导管,有利于呼出气道内的分泌物,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和协助机械通气。
12·机械通气:是指用人工方法或机械装置的通气代替、控制或辅助病人呼吸,以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功消耗、维持呼吸功能等为目的的一系列措施。
急救护理学考试重点
(多选)①急诊预检分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性别、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④如有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即首诊医生先看再转诊或会诊,护士应做好会诊、转科协调工作⑤遇急危重病人应立即将其送入绿色通道,要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原则⑥遇成批伤病员时,对病人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⑦遇患有或疑传染病病人来院急诊,应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⑧对于由其他陪送而来的无主病人,先分诊处理,10分钟以内郊区要求30分钟以内。
O(客观现象):包括客观资料体征及异常征象。
A(估计):综合分析P(计划):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按P诱因Q性质R放射S程度T时间10-15分钟再评估一次。
CVP正常值为5-12cmH2O。
<2-5cmH2O表示右心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
当病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单纯失去意义。
临床意义:.(简答)①哮喘性呼吸②紧促式呼吸③深浅不规则呼吸④叹息式呼吸⑤蝉鸣性呼吸⑥鼾音呼吸⑦点头呼吸⑧潮式呼吸(严重心脏病病人、心功能不全)。
℃;腋下36-37℃;直肠36.5-37.5℃。
外周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皮肤各部位温度差别很大受皮下血运出汗等因素的影响要作多部位的监测。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温差应小于2℃连续监测皮肤与中心温度,是为了解外周循环灌注是否改善的有价值的指标。
当病人温差减小,则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PH为7.35-7.45;碱剩余(BE):在标准状态下,将每升动脉血的PH滴定到7.40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数。
正常值:±3mmol4分钟内进行BLS,8分钟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
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即心跳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畅通呼吸道A,人工呼吸B,建立有效循环CCPR的ABC步骤。
急救护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急救护理学xx1院前急救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科研工作等内容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内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症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三、第一目击者应该是现场救护的主要实施者是应参与实施初步急救,并能够正确经行呼救的人员四、第一目击者任务1判断伤病人的基本情况,2立即报告呼救3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技术第二章:一、院外急救原则1先排线后施救2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救伤3先施救后运送4急救与呼吸并重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三、颜色标志伤情轻度绿色:不紧急的,能走的伤员—意识清醒,反应灵敏、病情较轻、一般处理可,如一般擦伤挫伤。
xx黄色:紧急的—生命体征稳定的严重损伤急救后优先运送,必须在发现后4-6小时内治疗。
重度红色:非常紧急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紧急治疗,如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休克等。
死亡黑色:已死亡者—没有生还可能性者,治疗为时已晚。
四、生存链生存链是第一目击者、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的有序工作。
包括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反应时间:市区要求15分钟以内,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分钟以内,郊区要求30分钟以内。
二常见模式1xx模式:特点是投资少,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合理安排急救半径,但由于不具备急救医疗支持力量,与各医院急诊科的协调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2xx模式:特点是投资少,对院前病人处理能力较强,但指挥权威性的建立有一定困难,适宜于中小城市。
3xx模式:特点是由于院前人员亦属于中心的编制,管理起来比较容易,院前反应速度快。
4xx模式:特点是具有院前、院内、重症监护和住院部,是个“大而全”的模式。
急救护理学复习整理
绪论院前急救Z6S1选3 填2判2第三章急诊科的管理Z4S1填3判1*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特点: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急诊接诊望闻问切法选择诊治法急诊分诊1用眼去看2用手去摸3用鼻去闻4用耳去听急诊监护室床位数一般占总床位数的1%—2%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20最佳每张床头处应留有至少60cm空隙,两张床的护理应在2m以上室温应保持在20-22度,湿度应以50%-60为宜。
综合性ICU医师与床位的比例1.5-2:1 专科ICU护士与床位同上观察室一般床位数不低于全院总数的6%急诊室一切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人检查、消毒和维修第四章重症监护Z8S3L1选4填1名3简答4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 是集中有高素质及专业经验的医护人员,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护理手段,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止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的就职单位。
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反应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应与氧消耗等方面的功能指标,为临床危重患者的观察和临床智联提供数字化依据,是重症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
心率监测正常人安静状态60-100*心率监测的意义临床意义1判断心输出量2求算休克指数=HR/SBP (正常0.5,当=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 3估计心肌耗氧正常值12000。
若>12000,心肌负荷增加,MV02增加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中心静脉压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
正常值为5-12cmH2O(0.49-1.0kpa)CVP的大小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
意义:(1)CVP<2--5cmH20提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2)CVP>15--20cmH20提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CVP结合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在临床上对病人右心功能和血容量变化的评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自考本科急救护理学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妒、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3.医院急诊科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以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4.,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
5.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院。
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6。
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是指“120”受理电话,出动救护车,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下合理转送分流。
7.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二,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8.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钟。
急诊分诊:是指快速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一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9、分诊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急救部门根据病人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医疗优先秩序的一种方法。
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1集中式单元布局:是指将急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起的布局设计,即要求急诊的各个诊断和治疗区域集中分布在相近的平面或立体的区域内2急诊分诊:是指快速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一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3初级分诊:是通过简单而快速的评估来识别和帅选出那些明星需要紧急干预的病人,4二级分诊:是通过收集更多的细节信息,测量客观的生命体征和相关检查来评估那些看起来较稳定的病人5三级分诊:是指病人在等候就诊时监测病人的情况,当有证据显示病人的病情改变时重新进行分诊10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由致热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
急救护理学复习精华
现场救护的原则包括: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
(1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2先救命再救伤;3争分夺秒,就地取材;4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如断肢、断指等;5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休克患者尿量减少,当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为少尿,小于100ml为无尿。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15分为正常,8分以下为昏迷。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原来无慢性肝病的患者于起病后短期内进入肝昏迷,由肝细胞大量坏死和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引起的综合征。
出血倾向常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最后的也是最严重的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及内脏广泛出血。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检查,当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迅速下降,呈“分离”现象时,提示预后不良。
测温方法:1直肠温度,2食管温度,3鼻咽温度,4耳鼓膜温度,5口腔舌下或腋窝温度。
皮温与中心温度差的临床意义:1、观察皮肤灌流情况:连续监测趾或指温与中心温度差,是了解外周微循环灌流是否减少或改善的有价值的指标。
2、用于指导治疗:如休克病人,在补足血容量后皮肤温度持续低于32℃,可考虑应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外周微循环。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病因:1、肾小球肾炎,2、肾血管病变,3、间质及小血管病变心搏骤停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以神经和循环系统的症状最为明显。
1、心音消失;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3、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博后30秒内;5、瞳孔散大;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心肺复苏CPR有三大要素: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体外除颤。
“胸泵学说”:胸外心脏按压时,胸廓下陷,容量缩小,使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至胸腔内所有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动脉压的升高全部用以促使动脉血由胸腔内向周围流动,而静脉血管由于静脉萎陷及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当放松时,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支持,回复原来位置,胸廓容量增大,胸内压减小,当胸腔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心室得到充盈,如此循环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急救护理复习
急救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挽救生命、减 少伤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发生时 ,及时的急救护理能够为伤病员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 救治成功率。
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基本原则
急救护理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优先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如心搏骤停、窒息、大出血等。同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和继发感染。
急救护理教育和培训的改进和发展
急救护理专业教育
加强急救护理专业教育,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 平。
急救技能普及培训
开展急救技能普及培训,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和急救技 能掌握率。
急救护理培训标准化
制定和推广急救护理培训标准,规范急救护理培训内容和要求, 提高培训质量。
急救护理在公共卫生和灾害救援中的作用和价值
总结词
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和大规模伤 亡事件的急救护理流程,提高
应急处理能力。
火灾的急救护理
迅速脱离火源,保持呼吸道通 畅,灭火并拨打火警电话,对 烧伤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地震的急救护理
迅速评估现场情况,组织自救 互救,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 合理转运伤员。
交通事故的急救护理
迅速脱离事故现场,对伤员进 行分类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护理复习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4
目录
• 急救护理基础知识 • 急救技能和操作 • 急救药物和设备 • 急救护理案例分析 • 急救护理的未来发展
01
急救护理基础知识
急救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急救护理是指在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情况下,为伤病员提供 紧急的医疗救助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病痛和预防并发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院前急救最佳时间在伤后______小时,较佳急救期在伤后______小时,延期急救在伤后______小时。
2.现场伤员标记第I急救区为______色,代表伤情______;第II急救区为______色,代表伤情______;第III急救区为______色,代表伤情______;第IV急救区为______色,代表伤情______。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按床位与医师之比为____;床位与护士之比为_____,监护床位与护士之比为____。
6.急诊科的任务包括______。
7.气管内插管每次吸痰时间成人不超过______秒,儿童不超过______秒。
8.普通气管插管保留一般不超过______小时,经鼻插管可保留______。
9.现场止血时,头顶部出血可压迫______止血,颜面部出血可压迫______止血,头后部出血可压迫______止血。
10.使用止血带时,应每______分钟放松一次,时间为______分钟。
11.有机磷农药“1605”中毒不能用______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不能用______溶液洗胃。
12.正常人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口腔舌下温度为______,腋窝温度为______,直肠温度为______。
昼夜可稍有波动,清晨稍低,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______。
13.心排血量(CO)正常值为______。
14.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为______,24小时尿量少于______为少尿,少于______为无尿,多于______为多尿。
每小时尿量少于______,为肾血液灌注不足,是全身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15.正常人昼夜尿量比为______,夜尿量不超过______,尿比重波动在______之间。
16.正常成人平卧位颅内压为______,6~8岁以下的儿童为______。
17.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__,pH降低时为______,反之则为______。
18.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______。
PaO2低于______为低氧血症。
19.心博停止时,可记录到的心电图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0.心肺复苏的三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1.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心脏骤停时间达______即出现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______即出现脑损害不可逆。
23.心肺复苏时,基础生命支持中的A、B、C即指______、______、______等。
24.胸外按压时,按压与呼吸之比是______;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
25.临床上将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26.临床上常见危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超高热危象指高热同时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高血压危象只由于某些诱因,外周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达______,收缩压达______,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
2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监测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休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期。
33.休克最适宜的体位是______。
34.意识障碍依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临床上根据昏迷程度可将昏迷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36.硬膜外腔压力正常成人为______,儿童为______。
37.气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38.毒物的吸收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
39.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毒理作用是与______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______活性,造成以______为神经递质的胆碱能神经发生生理功能紊乱。
40.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轻度中毒其胆碱酯酶活性为______、中度中毒其胆碱酯酶活性为______、重度中毒其胆碱酯酶活性为______。
41.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轻度中毒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______、中度中毒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______、重度中毒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______。
42.人体的散热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重症中暑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1.院前急救任务不包括 [ ]A.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前急救B.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C.灾难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援救D.高级生命支持2.卒死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是 [ ]A.6minB.4minC.15minD.30min3.急诊室内各分科诊室的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包括 [ ]A.定数量B.定位置C.定人管理D.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E.以上都是4.急诊留观制度,下列()是错误的。
[ ]A.留观时间一般为24小时,最多4天,特殊情况例外B.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观C.留观病人必须建立病历,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应及时查看病人,下达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D.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护士下班前应巡视病人,尽可能作到5.止血带的标准压力为 [ ]A.上肢250~300mmHg,下肢400~500 mmHgB.上肢200~300mmHg,下肢300~400 mmHgC.上肢150~200mmHg,下肢200~300 mmHgD.上肢100~200mmHg,下肢250~350 mmHg6.使用止血带时,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一般使用止血带时间不超过 [ ]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5小时7.呼吸机湿化水的适宜温度为 [ ]A.30℃~32℃B.31℃~33℃C.32℃~35℃D.33℃~36℃8.ICU的床位数根据收治患者的范围而不同,一般占医院总床位数的 [ ]A.1%~2%B.2%~3%C.3%~4%D.4%~5%9.正常中心静脉压为 [ ]A.4~10 cmH2OB.5~12 cmH2OC.6~14 cmH2OD.5~10 cmH2O10.徒手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频率比例为 [ ]A.5:1B.5:2C.15:1D.15:2E.30:211.对心跳骤停的成人患者施行首次单相波电除颤时一般除颤电能为 [ ]A.<200JB.200JC.300JD.360JE.>360J12.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 ]A.冠心病B.心肌病C.风心病D.急性心肌炎E.先心病13.心脏骤停前最常见的心电图图形是 [ ]A.室颤B.房颤C.心电机械分离D.心室停顿E.室性心动过速14.临床死亡的特征应除外 [ ]A.呼吸停止B.瞳孔缩小C.脑电图静止D.面色发绀E.脉搏消失15.男,12岁,因溺水出现心脏骤停,心电监护示一直线,有双人参与抢救,除如下哪种抢救措施外,其余措施均可采取? [ ]A.胸外按压B.人工呼吸C.电除颤D.心脏起博E.气管插管16.院前急救中,早期电除颤要求在下列()完成。
[ ]A.患者发病后5分钟内B.目击者发现病人5分钟内C.急救医生到达现场5分钟内D.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E.开始救助后5分钟内17.生存链是指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最高存活得益于发病后尽快进行如下步骤,除了 [ ]A.识别早期危险信号B.启动EMS系统C.基本CPRD.除颤E.心电监护18.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观点,()是错误的。
[ ]A. EMS人员在未有目击者除颤前应先做5个周期的CPRB.需电除颤时,只给1次电击,而后立即进行CPR,应在给了5组30:2 CPR(约2min)后再检查患者的心律C.单人急救时,对各个年龄段(除新生儿)胸部按压与吹气比均为30:2D.所有病人胸外按压前均应检查脉搏E.成人临终前呼吸应视为无意识处理19.高血压危象血压应控制在 [ ]A.160-180/100-110㎜㎎B.160-180/80-100㎜㎎C.140-160/100-110㎜㎎D.120-130/60-90㎜㎎20.超高热危象着体温应迅速降至 [ ]A.36.5 ℃B.38.5 ℃C.39.5 ℃D.37.5 ℃21.休克指数为1表示 [ ]A.血容量正常B.丢失血容量10%~20%C.丢失血容量20%~30%D.丢失血容量30%~40%22.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收入血后,与血液中()结合,使血液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
[ ]A.血浆白蛋白B.血红蛋白C.红细胞 D血小板23.口服强酸中毒者应立即 [ ]A.清水洗胃、催吐B.弱碱性溶液洗胃C.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严禁洗胃、催吐D.弱酸性溶液洗胃24.对重症中暑的急救降温原则是 [ ]A.2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38℃B.2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C.4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38℃D.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25.淡水淹溺与海水淹溺使人体血容量 [ ]A.淡水淹溺增加,海水淹溺减少B.淡水淹溺减少,海水淹溺增加C.都增加D.都减少三、名词解释:1.院前急救2.分检3.心脏骤停4.生存链5.高渗性昏迷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休克9.休克指数10.昏迷 11.多发伤 12.复合伤 13.反常呼吸 14.急性中毒 15.阿托品化四、问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的特点。
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3.简述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
4.简述院前急救的护理要点。
5.简述急诊科的任务。
6.简述急诊护士的基本素质。
7.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证。
8.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禁忌证。
9.简述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
10.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11.试述心脏骤停的依据? 12.判断意识丧失的指征有哪些?13.CPR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14.超高热危象的降温方法。
15.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表现。
16.制订一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1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及胰岛素使用原则。
18.简述MODS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