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土壤的成分》,主要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和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土壤的观察和研究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如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土壤的成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水分和养分的供给。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研究土壤单元的导入部分,对土壤的存在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的兴趣较高,但对土壤的成分和作用的理解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 教师提问:植物在哪里生长?它们的根在哪里?根部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能回忆起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阳光、水、土壤、空气等)教师:非常好!植物的根部在哪里?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生长呢?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1. 教师出示一盒土壤样品,并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土壤的外观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作用?3.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特征。

教师:请大家看一下这盒土壤样品,仔细观察并用画笔或文字描绘一下它的外观特征。

(学生观察并描绘土壤的外观特征)教师:非常好!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透明容器和土壤样品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学历案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学历案

附件32.给学生直接观察土壤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完成土壤成分记录单;3.通过做实验、讨论观察、交流汇报等活动来认识土壤当中的“隐形”成分,做把土壤放入水中的实验时,提醒学生把关注点聚焦在杯中的土壤块上,特别是刚刚把土块放进水中的瞬间;【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主题--土壤)以一首诗导入,让孩子们意识到“土壤”对我们的动植物有多么重要,让孩子们对本节课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

二、碰撞生问(初探土壤里面有什么)(自学)学生猜想土壤当中的成分有哪些,并用标签纸贴在成分表上面。

三、碰撞争辩(亲历实验、科学建构)活动一: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水;(群学)1.若土壤中含有有水?如何证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水纸巾、土壤活动二: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群学)1.若土壤中含有空气,如何证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土壤、杯子、搅拌棒、水活动三:探究土壤在水中的分层现象;(群学)1.用搅拌棒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小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贴在记录单上四、碰撞共鸣(读图再探、升华建构)(群学)1.有人在土壤中还发现了塑料、泡沫等,你认为这也是土壤的组成吗?对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你有何感悟?土壤中塑料物质土壤的成分土壤中蚯蚓土壤的成分【检测与练习】一、填空。

1.土壤里的成分有( ) 、( )、( )、( )、( )等。

2.把土壤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

二、判断。

1.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菜园土有沙子、枯树枝、小虫、泥土、石块等东西。

()三、选择题1. 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不能发现()A. 土壤湿润B.小石子C.空气2..土壤中塑料物质()土壤的成分。

A.是B. 不是【学后反思】1.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无限的吗?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来保护身边的土壤?2.不同地域的土壤作用一样吗?举例子说一说。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案例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案例

《土壤的成分》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土壤的基本成分。

土壤由水分、空气、沙、黏土和枯树叶等构成。

通过采集、观察和研究土壤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有关土壤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在大人的陪同下去不同的地方寻找、采集土壤,通过观察新鲜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里究竟有什么。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采集来的土壤,学生借助工具观察发现土壤里有沙砾、枯树叶、小虫等。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将土壤用纸包住使劲握一握以及土壤沉积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中既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如水和空气等。

最终通过学习知道土壤是沙、黏土、枯树叶、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学情分析学生熟悉土壤,但对土壤中的物质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缺乏对土壤的深刻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土壤进行直观的观察认识,再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讨,有利于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组成。

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实验,在教学中全面开放式的自主设计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效果,更要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三、学习目标知道土壤中有沙、黏土、枯树叶、水、空气等;学习采集土样,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学习用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五、教学准备野外采集材料:金属取土器、透明塑料瓶、放大镜每小组各一;课堂实验材料:学生采集的土壤、玻璃杯、放大镜、水、盘子、勺子、木棒、吸水纸等每小组各一;教师准备: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什么是土壤?(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

1.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学生交流感受。

三年级上册 科学 第二单元 4 土壤的成分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 科学 第二单元 4 土壤的成分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4 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一、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是科学启蒙课程。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目标也是方式。

这一理念源于杜威,他认为“探究”是主体解决不确定情境问题的行动,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

在教学中应采用“从做中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手实验,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记录、表达和交流等方式构建知识、提升素养。

二、教学内容“土壤的成分”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学生对于土壤成分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

本节课将深入探究土壤中包含的各种成分,如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让学生对土壤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

对于土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接触,比如在花园、农田看到过土壤,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物质。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土壤中一些抽象成分(如矿物质)以及区分不同成分方面存在困难。

四、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 学生能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包含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

- 理解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土壤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等)探究土壤的成分。

-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筛子等)对土壤进行研究。

- 能够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1. 1. 重点- 探究并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

- 理解土壤各成分的特性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以及这些物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好奇。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于土壤的组成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了解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土壤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保护土壤、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土壤中各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土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外观,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探究土壤的组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土壤中的组成成分。

3.学习土壤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土壤中各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思考如何保护土壤、珍惜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提供养分2.保持水分3.调节温度4.保护植物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保护土壤、珍惜资源的意识。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2-4-土壤的成分 教案1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2-4-土壤的成分 教案1

科学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4《土壤的成分》教学目标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沙子和黏土等。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土壤,知道并记录土壤中包含的肉眼可见成分。

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发现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了解人类和土壤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教学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野外采集材料:金属取土器、透明塑料瓶、放大镜每小组各一;课堂实验材料:学生采集的土壤、玻璃杯、放大镜、水、盘子、勺子、木棒、吸水纸等每小组各一;教师准备: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什么是土壤?(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

1.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学生交流感受。

2.师:我们知道大多数的花、草、树木等植物都生长在土壤里。

有了土壤,大地才成为万物之母;有了土壤,大地才变得郁郁葱葱。

那么,什么是土壤?3.揭示概念,板书课题。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意图解析】出示有关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图片 ,引导学生聚焦土壤,明白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

◎哪里有土壤?(二)野外考查,采集土壤。

1.引导学生怎样采集土壤。

师:为了更好地观察、研究土壤,我们可以采集一些土壤样本。

采集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强调: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靠近水边,采集时不要伤害土壤里面的动植物。

)2.分组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

师:哪里有土壤?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

预设:草地、菜地、花圃、田野、池塘、山坡……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去户外分别选取田野、花圃和池塘边等不同地方采集土壤样本。

3.交流野外采集中的发现。

师:我们到大自然去实地观察和采集了土壤,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小组在观察采集土壤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土壤的成分》主要让学生认识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土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了解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成分以及它们的生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土壤的概念,对自然界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土壤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土壤的成分及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难点: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壤的世界。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土壤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土壤样本、有机物和无机物样本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和有机物、无机物样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土壤样本。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土壤中的生物成分,了解它们的生态作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解答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如何相互转化的?让学生举例说明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转化过程,如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土壤的成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土壤的成分教案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预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中有哪些成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小诗: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那边,钻洞的蚯蚓歇息啦!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感化。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砚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短少的工具。

从今天入手下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中央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经由过程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资,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供给植物发展所需求的营养物资。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和土壤的组成成分。

本课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大自然中寻找土壤,再通过观察和各种小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环境和土壤的印象。

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实地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的样态;二、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三、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三个活动循序渐进,先是让学生观察自然界当中的土壤,然后通过样本了解其大概的组成,再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成分,一步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土壤的组成成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且土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土壤的用途,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但孩子们对于土壤的组成可能没有去探究过,或者只能说出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组成,有的学生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烧杯、土壤样本、玻璃棒、纸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之所以地球能成为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离不开各种植物(出示PPT图片),那你知道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吗?生:土壤、水中等等。

2.师: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土壤上面,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土壤的世界会如何呢?(学生回答)3.师:所以土壤是我们地球上重要的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4.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4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4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2.增加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土壤成分的理解。
3.明确小组讨论的主题和方向,提供更多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4.设计更有效的复习方式,如小组复习或知识点的问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讲授了《土壤的成分》这一章节。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需要找到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户外活动时观察到的土壤现象,然后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
-展示区:设置展示区,以便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享学习心得。
5.教学工具:
-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工作,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和实验操作步骤。
-计算机:准备计算机,用于播放多媒体资源和实验数据处理。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工作,以便播放实验操作指导声音和音乐背景。
6.教学资源整合:
-将教材、辅助材料、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土壤成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土壤科研机构或农业生产基地,了解土壤成分分析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比如自制土壤溶液PH值测试剂,观察不同土壤的酸碱度。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4《土壤的成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1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几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

本节课虽然在这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在证明肉眼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时,利用工具或其他方式间接证明,如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的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学生材料:观察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板书设计】土壤的成分我们用:放大镜、纸巾、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枯树枝水空气草根小颗粒土壤小石头大颗粒土壤、、、、、、【课后反思】土壤是学生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物体,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是常见而易忽略的,但我们真的了解土壤吗?你仔细观察过土壤吗?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那么专注的去观察土壤。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研究土壤》的《土壤的成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和土壤的组成成分。

本课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大自然中寻找土壤,再通过观察和各种小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环境和土壤的印象。

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实地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的样态;二、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三、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三个活动循序渐进,先是让学生观察自然界当中的土壤,然后通过样本了解其大概的组成,再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成分,一步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土壤的组成成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且土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土壤的用途,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但孩子们对于土壤的组成可能没有去探究过,或者只能说出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组成,有的学生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3. 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土壤的成分》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

教材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以儿童身边的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中设计了三个实验:观察土壤、比较不同土壤、验证土壤中的水分,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土壤的成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规范的操作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提高观察效果;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规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中包含的不同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感官观察土壤,培养观察能力;学会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中包含的不同物质。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对土壤成分的好奇心。

2.观察土壤: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土壤,描述土壤的外观特征。

3.实验一:比较不同土壤(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两种不同土壤进行比较。

(2)观察两种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观察结果。

(3)讨论:两种土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实验二:验证土壤中的水分(1)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个实验:将土壤放入烘箱中烘干,观察土壤的变化。

(2)观察土壤在烘干过程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3)讨论:土壤中的水分是如何蒸发的?如何验证土壤中的水分?5.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土壤的成分,总结土壤中包含的不同物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成分》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大自然中土壤的样子,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到田野,花圃,池塘等处寻找土壤,观察土壤,采集土壤,亲身触摸,感受不同的土壤。

第二部分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寻找里面有哪些物质,认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第三部分用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研究土壤的成分,发现土壤中有不容易觉察的空气,水等。

操作一,用纸巾包住土块,观察纸巾上的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操作二,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土块中冒出来的气泡和土块疏松的过程,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操作三,搅动水杯中的土壤,静止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那是沙;细小颗粒在上,那是黏土。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低,天真,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课堂教学采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通过看、握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土壤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活动感受土壤的成分,利用已有的探究方法去开展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来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物质。

三、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

四、教学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五、教学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

学生分组材料:(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毫升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

(4)学生课前采集的土壤样本(菜园土、花园土)。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1.生活情境导入:如果你想栽一盆花,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课件出示:一株花苗+一个花盆+?学生会快速答出是“泥土”。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土壤的成分》》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覆盖物,它由岩石碎片、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组成。

在这章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土壤中的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然而,对于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土壤的分类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2.掌握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结合讲解法、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通过讲解法,向学生传授有关土壤的知识;通过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花园,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介绍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重点讲解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其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点评,强调土壤的成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第一课土壤的成分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的第一节《土壤的成分》。

本节课为本单元的起始课,从研究土壤的成分开始。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土壤本身的组成以及土壤中存在的其他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的能力,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土壤中有黏土、沙子、枯枝落叶、小石头、小动物等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能够发现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组成。

三、学习重点:
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土壤中有黏土、沙子、枯枝落叶、小石头、小动物等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能够发现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组成。

四、学习难点:
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土壤中有黏土、沙子、枯枝落叶、小石头、小动物等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能够发现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组成。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提前挖好的土壤、烧杯、水、卫生纸、放大镜)、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