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为例,谈谈政府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把握和理解国家宏观调控
全面理解和把握国家宏观调控1.明确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使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的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促动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因为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2.把握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之所以要实行宏观调控,一是为了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比如国防、消防、公安等这些公共消费;有些经济行为是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比如走私、枪支弹药等等。
所以,如果一切经济活动都靠市场实现调节的话,必然会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要使市场经济有序实行,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即使在市场调节能够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调节也存有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这些会带来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全面把握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三种手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①内涵和外延不同。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使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常见的经济手段有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使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等。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最新的国家的宏观调控
(3)国家对某些特殊的商品如:煤、电、 自来水、天然气等实行国家定价;国家在特 殊时期进行企业价格上浮报告制度,并规定 最高上浮限度。这是国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 经济的(经济?法律?行政?) 手段。
(4)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贴,刺激农村消 费需求;通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农 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其经济学依据是价格与 供求的相互关系。这是国家运用价格杠杆调 节经济的(A、经济B、法律C、行政)手段。
四、主观题演练 2008年11月召开的全国财政粮食工作会议指 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要着力推进建立 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八项长效 机制:建立基本粮田保护机制,夯实粮食安 全的基础;建立科学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上;建立健全 粮食补贴机制,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利益等。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1)价格杠杆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2)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建立在尊重价值规 律的基础上。(3)提高产品的质量,既要 发挥市场的力量,也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二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1)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要求发挥国 家的宏观调控。(2)国家宏观调控要建立 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之上。(3)市 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节 经济体现了这一点。
(3)国家制定《劳动合同法》规范用人 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构建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体现着国家运用 法律手段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经济手段。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属于国 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2)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初次分配注 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效率;再次分 配注重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维护 公平。 (3)税收(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 确定)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 度,让公众了解政府 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 理职能,提高政策执 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加强绩效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政府工作 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确保政策落实
明确职责分工,避免重复工作
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利用 效率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府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向贫 困地区、弱势群体等需要支持的 领域流动,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向教 育、医疗等需要保障的领域流动, 促进民生改善。
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失灵, 保障公平竞争
保障社会稳定:通过调控,保障 社会稳定,防止社会动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政策引导,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民生福祉:通过调控,保障 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提高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防止市场失灵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争
保护消费者权 益:通过微观 管理,保护消 费者权益,防 止欺诈和不正
当行为
推动创新:通 过微观管理, 鼓励企业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
力
政府宏观调控: 通过制定政策、 法规等手段,对 经济进行整体调 控,保障市场稳 定和公平竞争。
政府微观管理职 能:通过具体行 政手段,对市场 主体进行监管和 服务,保障市场 秩序和消费者权 益。
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是复杂而重要的,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
在实践中,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飞速发展中,离不开科学有序的宏观调控体制,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宏观调控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借鉴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经济学派,使我国从分认识到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体制主要是指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管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考虑,通过各种手段,主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有着很多无法通过自身调控的不足,例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的无效,对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很大波动,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资源的市场配置无法充分发挥。
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如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区域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
所以,在发挥市场在配置的作用时,必须进行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才能弥补市场经济自身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从我国体制来说,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的调控分配,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益,促进社会的更加公平。
当前,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经济运行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施宏观调控中,要不断改进和修改,结合实际情况,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要求。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来调整整个经济体制,以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在宏观调控中,有四个重要的目标,分别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促进和外汇平衡。
这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互为前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首先,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通过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内需,推动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其次,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困扰。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监管,控制物价的波动,保持物价的稳定。
稳定的物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促进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再次,就业促进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实现全面就业。
就业促进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加税收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外汇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支付能力的重要支撑。
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外汇政策和贸易政策,控制外汇收支的平衡,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
外汇平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和国际竞争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促进和外汇平衡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经济增长为实现其他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物价稳定和就业促进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保证,而外汇平衡则是保持国家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吕楠市场营销-13 2013311244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是指国家为保证国民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的综合调控系统。
它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杠杆、经济法规和经济组织等调节体系。
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宏观调节,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自觉保持国民经济积极、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宏观调控指标包括GDP,利率,CPI,失业率,国际收支等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增加,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导致总产出的减少。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如果社会供求不平衡,供大于需求,则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下降从而造成企业亏损,被迫裁剪职工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失业率上升造成社会有效劳动力不足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从而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负担,迫使居民减少消费和投资。
利率上升会导致居民把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非投资和消费,并且会增加企业的还款压力,不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导致供过于求,经济过冷,造成通货紧缩;反之,如果利率下降,则导致居民把收入更多的用于当下的消费和投资,企业的借款还款能力减小,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但是利率过低则会造成生产过热,从而出现生产过剩的局面,最终会造成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净出口也是贸易余额也是国内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
所以贸易余额由国内储蓄与投资等因素影响。
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额外的投资只能通过国际借款筹集,也就造成了贸易赤字。
所以增加投资或减少储蓄的政策往往会引起贸易赤字,而减少投资或增加储蓄的政策往往会引起贸易盈余。
我国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
我国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11人力2011311225 金步卿宏观调控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调节和控制,是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手段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规划引导: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规划对象所组成的规划体系,其余规划必须以这个规划作为依据来编制。
政策调控:这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组成,具体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流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
法律规范: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对宏观经济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信息导向:主要是建立国家公开经济信息系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经济运行和预测方面的信息,给全国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改善经济运行的盲目性。
行政干预: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综合考虑运用以上手段,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选择合适的组合,使得各种手段的调控方向一致、调控措施合理、调控力度合适。
由于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宏观经济,因此,以上手段的组合采用,目的就是要宏观经济的运行按照中央政府的计划方向走。
我国规定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并且增长需要量和质相统一,要平稳,不能大起大落。
这方面的宏观调控指标必须从增长速度与提高效益两方面考虑,可设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等主要指标.2、充分增加就业。
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浪费大。
劳动力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必须充分利用。
再则,就业是民生之本。
失业率高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宏观调控在就业方面的指标, 可采用失业者人数及其失业率。
3、保持物价相对稳定。
这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
这方面的宏观调控指标可采用:(1)、货币总流通量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差额及通货膨胀率;(2)、零售物价总指数。
试析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
试析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引言宏观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指标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就业等宏观目标的一种手段。
在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宏观调控的核心是宏观调控权力,而宏观调控权力的行使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其公正、透明和有效性。
本文将试析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
宏观调控权的行使及其重要性宏观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它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问题。
在宏观调控中,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手段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就业等宏观目标。
虽然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调控的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执行不力、信息不对称、市场变化等因素。
由于宏观调控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诸如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的困扰,因此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调控工作的公正、透明和有效性。
监督宏观调控权力的法律基础为保证宏观调控权力的公正、透明和有效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对宏观调控实施监督。
主要法律规定如下: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法律制度的最高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建立、国家权力的运行等方面。
其中第四章第37条规定:“国务院领导人民政府工作”,国务院是全国各项行政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
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实行行政管理等职责,因此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时,宪法第15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了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保证了宏观调控工作的公正性。
2.行政法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是指制定者是行政机关,有权管理和调整公共事务的法律规范。
宏观调控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国务院颁布和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决定。
3.立法法律立法法律是指制定者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法律规定。
在宏观调控中,还与立法法律相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银行法》等。
宏观政策的目标及其关系
宏观政策的目标及其关系宏观政策的目标及其关系宏观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
其目标是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生福利等。
在实践中,宏观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三个方面。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方式。
其主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或通缩,并促进经济增长。
1. 保持物价稳定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而通缩则会导致物价下跌,抑制经济发展。
因此,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胀和通缩。
2.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当利率降低时,企业借款成本降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同时,消费者的贷款成本也降低,鼓励消费。
这样就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预算收支、税收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方式。
其主要目标是平衡预算、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1. 平衡预算平衡预算是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
国家需要保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过大导致国家债务飞涨。
同时,平衡预算也有助于稳定物价和维护社会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3. 改善民生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来改善民生。
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支持优势产业和调整不利产业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宏观调控方式。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改善民生。
1.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支持优势产业和淘汰不利产业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应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体系的构成、应用场景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应用。
一、政策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主要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支柱组成,同时加强政策的协调作用,形成了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对货币供应量、货币利率、货币汇率等方面的调控。
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节货币政策,来平稳经济发展,同时保持通货膨胀和汇率的稳定。
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为主要包括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储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财政收支方面的政策。
中国特色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政策协调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还十分注重各政策之间的协调。
政策协调可以使政策之间相互支持,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相互协调,来达到平衡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二、应用场景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针对不同的经济场景,政策体系也有相应的应用。
1.经济周期阶段当经济处于增长期时,货币政策通常会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投资、消费和贷款,以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经济下行周期时,货币政策则会导向宽松政策,以鼓励投资、消费和贷款,以刺激经济复苏。
财政政策通常也会跟随货币政策的变化,来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还可以应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优惠税收和其他扶持措施等方式,来帮助一些困难的产业完成转型升级,以提高其产业的竞争力。
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宏观调控》(通用6篇)
《国家的宏观调控》(通用6篇)《国家的宏观调控》篇1在开始上课前,我想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了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常识,大家是否具备了敏锐的经济嗅觉呢?能不能告诉我,最近我国在经济方面,有没有哪些事引起了你的关注?我比较关注这件事(幻灯:9.29日,央行宣布加息)。
这是我国自1996年以来,9年时间内第一次宣布加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连续降了8次利息。
那么,你们说说看,银行加息会不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归纳:加息可以使居民存款收益加大、房贷支出增加、对股市、保险业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还想再问一下同学们,央行为什么要在此时宣布要加息吗?(近段时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
)事实上,加息仅仅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关于――(板书)我把今天的内容归纳成三个W:why――为什么要实行?what――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Which――依靠哪些手段实行宏观调控?好,我们马上进入对第一个“W”的学习。
一、 WHY?为什么要实行?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市场经济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既然如些,为什么还要进行宏观调控呢?(停顿)那是因为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有些东西是不能让市场去调节的,像毒品、枪支弹药,还有一些则是市场不愿去调节的,如国防、消防、治安等公共事业。
而且,即使是市场可以调节、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的调节存在诸多的缺陷。
今天,我们就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说明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
什么案例呢?――房产风云。
有哪位同学知道温州现在的房价是多少吗?据有关统计,如今房价高达每平方米七千元以上,温州市区的房价还在上涨,目前,温州市区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高于上海、杭州、北京等中心城市,称其为“房产风云”丝毫不为过。
高房价到底好不好?好,能赚钱呀!(通过投资房产,很多家庭实现了资产增值。
)但不可否认,高房价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的定义、目标、手段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宏观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调整和控制,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整短期经济波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稳定、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等。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稳定物价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防范经济风险等。
1. 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
这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经济周期。
2.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大对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3. 稳定物价水平:宏观调控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管制等手段,维持物价的稳定。
这有助于保护人民的购买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增加就业机会: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稳定。
5. 改善社会福利: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民生支出等手段,改善社会福利,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 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宏观调控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经济风险,保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风险稳定等,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等。
1.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调控通货膨胀、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经济运行无论是市场唱主角还是政府唱主角,都带有混合经济的色彩。
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都是不现实的。
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使经济运行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
房地产无论是作为消费品还是投资品,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各国政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干预程度则依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像美国这样自由市场经济运行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
而像新加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刚起步阶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待市场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渐淡出,将大部分任务交给市场完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后才开始起步。
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
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发展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起伏性波动和其他一些较为典型的初级市场特征,如投机气氛较重,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有关法律不健全。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一些经济、法律、行政的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政府在推出一项政策前,首先应该明确,基于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为了保持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一些媒体所宣传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经济学上对政府政策进行评价,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该项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
本文拟对我国政府当前若干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进行经济学分析,来权衡其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房地产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是指示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调节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产业化的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是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把握和理解国家宏观调控
全面理解和把握国家宏观调控1.明确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使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的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促动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因为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2.把握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之所以要实行宏观调控,一是为了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比如国防、消防、公安等这些公共消费;有些经济行为是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比如走私、枪支弹药等等。
所以,如果一切经济活动都靠市场实现调节的话,必然会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要使市场经济有序实行,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即使在市场调节能够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调节也存有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这些会带来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全面把握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三种手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①内涵和外延不同。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使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常见的经济手段有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使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等。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浅论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一)
浅论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一)论文关键词: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论文摘要:2008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爆发。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均实施了救市方案,我国运用了宏观调控的各项手段,其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各项政策手段对于经济目标的作用力不同,所以应该制定宏观调控手段综合协调制度才能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一、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必要性宏观调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家需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与关系,制定经济发展的决策。
在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中,我们知道其具体目标是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运行中,这四个目标是相互关联并且存在着矛盾。
宏观调控各项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与这些目标相对应的是,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由于是不同的部门制定与实施,也常常会出现作用方向不匹配,作用力度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出现“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的自我较劲现象。
如何发挥宏观调控各手段的组合效应,需要政府把握好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势,确定一个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在这个目标指引下,各项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各项政策之间需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需要配合。
这两项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两大工具,二者之间的配合基于这两项政策调节的不同点:就作用时效来说,财政政策起效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经济存在着直接的拉动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作用较为缓慢;就作用杠杆来说,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增减,国债的发行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就调节侧重点来说,财政政策对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能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货币政策更侧重调节社会需求总量。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阴影,刺激经济的繁荣与复苏。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
经济学原则知识:宏观经济原则——政府和经济体系的关系
经济学原则知识:宏观经济原则——政府和经济体系的关系近年来,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政府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调控经济、维持经济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原则中,政府和经济体系的关系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政府和经济体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宏观经济原则中政府和经济体系的关系。
一、政府对经济体系的调控作用政府作为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最高权力机构,拥有很强的调控经济能力。
政府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形势,使经济增长有序推进,并保持经济活力和稳定发展。
政府调控经济时,在确保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会考虑各个层面的利益平衡。
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既能够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兼顾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政府的调控作用是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引导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和落实各项经济政策和战略,推动经济的稳健发展。
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能够刺激经济发展,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实力。
三、政府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政府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经济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政府能够通过改革推进市场营销,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特定领域的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展风险企业的振兴。
经济体系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需要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开放市场,扶持中小企业,缩小不平衡的差距。
四、政府与经济体系的关系的优化方向优化政府与经济体系的关系,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
4国家的宏观调控(精选五篇)
4国家的宏观调控(精选五篇)第一篇:4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能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能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法、用法、守法,用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没有宏观调控?看书本P52页资料,回答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学生回忆市场调节的弊端回答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活动平台] 聚焦房地产市场目标: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理解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了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有更直观的认识。
步骤:课前分四组,通过网上查找,采访相关者等方式将影响房价的因素和国家采取的措施写成交流稿,讨论对房价的看法和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认识;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1、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举例分析】:教材55页资料。
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举例分析】:前年,我国一些地区遭遇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禽类养殖户损失惨重。
国家采取了对疫区封锁、对疫区的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以及国家出资统一对疫区进行消毒等措施,进行防治,并规定任何人不得将家禽带出疫区,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请结合材料说明在防治“禽流感”、发展禽类养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经济手段:对疫区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法律手段:对违反规定者追究法律责任行政手段:对疫区进行封锁【多媒体展示】:①经济手段含义:经济手段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宏观经济调控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政府宏观调控的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11人力郭欣2011311258经济的运行状况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有时候它是在正常地运行,有时候则会出现偏差。
出现偏差的时候就需要政府通过一些指标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从而使经济状况的运行得到改善。
政府宏观调控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国际收支平衡和失业率等,这些指标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需要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来完成。
一、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
GDP既衡量一个国家所有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又衡量这个国家的总收入。
它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以及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
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增加,而失业率的增长又会导致总产出的减少。
但是由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所以不能一味的通过增加劳动和资本来提高GDP,而是应该从技术进步来考虑。
二、通货膨胀与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
我们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CPI来反映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数量论说明了,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
货币供给的过度、超额的需求、成本的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等都会引起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但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还会影响个人的投资。
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供给以及政府限价、减税等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是指在现行物价水平下,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货币数量比商品和劳务少,物价水平下降。
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表现为投资机会减少,投资收益下降,信贷增长乏力,企业开工不足,消费需求减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等迹象。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的变化、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结构失调等因素都会造成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会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并且会影响货币的正常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到地方1、房地产市场过热2003年以来房价一路飙升,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多呈提速态势。
图1表明2003-2005年房地产泡沫在加速形成。
而部分城市更是超出人们预期,如2006年上海地区商品房住宅均价已达到7038元/平方米,房价收入比为11.35:1,严重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发展中国家3-6倍的标准。
图1:2002-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宏观调控仍待完善面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发展态势,政府自2003年就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力图通过宏观调控扭转这一局面。
房地产宏观调控在短期内成效凸显,各项指标在调控后有不同程度的减速增长或回落。
但根据历次宏观调控政策的经验,一般很难长期持续发挥作用。
2006年初,房地产市场在距离2005年宏观调控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价格反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北京、深圳等尤为明显;2006年前三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超过30%的城市有12个;2006年1-2月,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银行信贷占到了贷款增长的50%左右,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也占到贷款总额度的20%-30%。
信贷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27%的资金,比2005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
而2007年1月的数据显示,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国六条”调控的一度萧条后,2006年房地产市场并未如预期降温。
2006年12月,全国70个大城市新建商品房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5.4%,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北京地区涨幅高达10.4%。
二、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存在问题的探析房地产宏观调控是在我国宏观经济背景和既定市场体制下展开的,面临着诸多的考验。
1、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尚未解决的现状影响房地产宏观调控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审批手续繁琐,供应量较少,地根紧缩带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造成房价随之水涨船高。
目前,土地成本约是商品房成本的1/3-1/4,成为房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房地产市场在经济走势整体偏热环境下难以降温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随着广义货币年增长率的不断提高和利率的不断下降,投资成本的降低致使投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膨胀。
投资增长过速,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增速过高。
我国GDP增长自1998年开始,维持在7%-10%。
而同期的固定资产增速则维持在20%-30%。
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的宏观环境下,房地产投资冲动难以抑制,房地产价格也由于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而形成向下刚性。
另外,前几年,我国水泥、钢铁业投资过度形成的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消化,近几年中推动了房地产业投资增速的不断增加。
3、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受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困扰我国居民收入增加速度不敌贫富分化速度。
我国基尼系数已高达0.46以上,超出了国际中等贫富差距程度0.3-0.4的标准,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中间层收入下降趋势明显,经济增长的成果过快过多地流向了富人。
一方面,房价过高造成中低收入者买房难,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以2005年在上海买一套100万的房子为例,以25年作为还贷期,年利率为5.508%计算,如果首付为30万,按揭为70万,则25年时间大约要还近130万元,每年需要还贷5.2万。
另一方面,富人通过此手段进一步聚敛财富,扩大了贫富差距,囤积居奇的行为又不断推高房价和人们的预期,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据建设部调查,2004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投机性购房比例已经达到17%,在投机性购房中48%为空置待涨性购房。
2005年及2006年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空置率仍然高居不下。
而全国范围内看,2005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经达到了26%,严重超过了国际警戒10%的标准。
且截至2006年7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1.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4%。
其中空置商品住宅同比增长10.8%。
数据表明了房屋空置率再次抬高。
4、城镇化运动过程中房地产合理供需预期被放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运动将全面推进,城镇对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大学生就业、农民工进城等都是城市化进程中推动房价上涨合理因素。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近10年内平均达到1.36%,若要达到发达国家75%的水平需要二十多年时间。
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的高峰。
届时城镇人口可达12亿。
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5.77亿,到2030年,将净增城镇人口6.23亿按照“十一五”规划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每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就要达到7.79亿平方米。
如果按最近公布的全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26.11的标准计算,也要达到6.78亿平方米。
供不应求下房价小幅上涨尚属合理,但引发了各方对房价上涨非合理性预期,供需矛盾进一步被放大。
首先,城镇化运动加剧了房地产商谋取暴利的心理预期,导致部分地区投资结构失衡。
经济适用房投资建设少,高端楼盘和商用楼盘开发过度,不但造成高档住宅拉动下房价的向下刚性;还使经济适用房由于相对稀缺形成需求支撑下的价格上涨,给真正需要房子的住户造成了很大的购房困难。
其次,引发了投机者交易获利预期,为出现泡沫埋下祸根。
另外,形成了非理性预期住房需求。
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不需要房但是由于房价上涨预期而提前买房的需求已经占到房地产总需求的11.3%。
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各方对需求和利润的过高期望。
5、地方执行不力是造成宏观调控成效难以凸显的重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占GDP比重达到9.2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5%的合理水平。
而在个别地区,该值更高。
如上海,2001年房地产业贡献率已经达到6.4%左右,近些年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迅速增长,其通过相关产业发展共拉动GDP增长已超过20%。
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各地诸侯经济的迹象显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手中金融权利收归中央,预算外可以独立支配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资源,使得地方政府对土地批租、出售的预算外收入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手中掌有控制权,通过非法过度开发、高价售地以换取任期内经济增长。
“招拍挂”成为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好方法。
有些地区还大搞“以租代征”,违规占用农田、农宅进行房地产开发。
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前5个月,国土资源系统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高达12241.7公顷,同比上升了近20%。
这些违法行为已对国家土地调控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威胁到房地产宏观调控有效性。
房地产开发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利益的驱使下为某些开发商违规行为开绿灯,对不顾中央调控建造别墅、高档住宅的开发商行为视而不见,致使经济实用房、普通住宅房屋开发建设因利润较低而备受冷落。
6、流动性过剩为房地产市场推波助澜近几年中,我国的流动性不断增加。
截至2006年12月,存贷差已经达到11万亿元。
银行呆坏账比例前几年持续攀高,资本充足率难以达到《新巴塞尔协议》标准。
房地产开发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为银行业所青睐。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性较小,因此备受追捧。
2006年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99万亿元,是1998年的100多倍。
居民由于住房、医疗、就业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内需难以拉动。
前几年股市的萧条又使得资金流向难寻。
因此,除了存入银行一部分资金则大量涌入楼市。
7、国际环境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房地产宏观调控难度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房地产作为人民币资产受到追捧。
截至2007年4月23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升至1美元兑7.729元人民币,相比2005年汇改开始的,升值4.7%。
这一期间外商投资房地产以及境外机构、个人购买房地产都表现得非常活跃。
外资的推波助澜,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又是在所难免。
摩根、德意志等一些国外投行已经相继与中国地产企业合资组建房地产开发公司及融资公司,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情况下,外资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情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抑制。
另外,汇率升值使加息可能性减小。
低利率环境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过热态势,汇率利率双重因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推波助澜,从而使房地产宏观调控也遭受多方压力。
三、相关政策建议作为地位重要、关联行业多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需要切实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问题,应进行各方的长期协调和疏导。
1、制定房地产调控的长期目标.以长期目标指导短期实践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需要在总量上把握供需关系。
相关部门应在有效预计城镇化进度、对关联产业带动效应、房地产需求量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供给总量,并作为宏观调控措施制定的依据。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并通过税收改善房地产市场环境。
2、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供居民购房有效信息建立公正合理的房地产交易制度,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对房地产住宅项目的土地供给、交易价格等信息数据全线公开,合理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为居民买房和销售提供有效的信息。
3、加强中央控制下对地方宏观调控的指导,既要避免一刀切,又要保证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一方面,要指导地方政府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房地产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接受中央政府的监督。
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土地供给计划制定的依据监督控制地方政府为谋求经济增长而过度审批或无条件收紧地根的行为。
要明确土地补偿,拆迁工作的责任利益分配,同时应该积极寻找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新标准。
4、积极吸取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体系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案例,如香港从1954年开始实施公共住房制度。
其多层次的社会住房保障制度及多种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等措施,都可以作为我国建设经济实用房、廉租房制度和建立双重市场的有效经验。
总之,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这一问题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充分认识到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既着眼于房地产市场本身的调节,又从整体形势出发,从根本上改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最终建立系统、长期的宏观调控体系,指导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