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2、运用财政知识,联系当前国家财政政策,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财政收入与支出,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国家财政收入有那些渠道?(学生回答)
[师]: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起来的资金如何运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前不久,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成,满载着援藏物资的列车从世界屋脊上穿行而过开到了拉萨。从此,西藏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北起青海的格尔木,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到达拉萨,全长1118千米,总投资262亿元,工期6年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这是国家西部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
(放映影片“首趟进藏旅客列车7月1日上午启程发车”,后再播放“青藏铁路建设始末,半个世纪的三次上马”让学生了解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不易,由此得出,这类基础设施工程往往由国家投资兴建。)
探究1:国家修建青藏铁路的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
你还知道哪些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
属于经济建设支出,在建的重大基础施和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昆铁路,三峡工程等等。
[师]:由此可以体现出财政的什么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国家财政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主要支持力量。国家财政一般多利用国债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师]:想一想搞以上这些基础设施工程有什么特点?
[生]: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获较高利润、存在较大风险。(学生回答后放映“行业特点”)
因而,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会出现个体不愿投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所以需要国家财政支持改善资源配置。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集中办大事的优势。
(这里可视情况简要补充资源配置及资源配置的手段问题。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一定的安排,这个过程就叫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市场,一是计划(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包括信贷手段、税收手段、财政手段等)
1997年,我国出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走低、企业利润下降等现象。
从1998年开始,国家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连续5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
探究2:上例中发行国债的目的是什么?
国家能不能长期利用增发国债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
本例中政府发行国债是为了刺激、扩大社会总需求。但是,政府不能长期依赖增长国债的访求刺激经济增长,因为这会使政府背上巨额财政赤字负担,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师]:从该事例反映出了财政政策所具有的经济稳定职能。
(2)调控经济平稳发展
[师]:同学们想一想,社会经济有序良好的进行,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什么要求?
[生]:要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师]:由于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经常可能出现大起大落,而财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冲”行为,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大致平衡,从而使得经济平稳运行。
1)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手段)2)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分类)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中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含义——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实行?主要通过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来实行。
扩张性财政政策针对社会总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而实行。
<中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对不需要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也不需要产生紧缩性影响。3)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一句话,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考考你:你知道近些年,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吗?
从1998年至2004年我国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对财政政策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过渡。2005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200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成稳健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应属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
(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是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应属偏中性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共同点:总量平衡,结构优化。
(3)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与优化
教学参考: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经济构成及其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及技术和地区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狭义的专指产业结构)
如我们当前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就是其重要特征。这里的“增”和“保”是指“对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不仅要在资金安排上确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同时,中央财政还将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增加对改革的必要支持”。这里的“减”与“压”是指“要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与经济过热有关的和一些‘越位’投入,一定要退出来、压下来”。(简要说明一下,让学生能理解财下可能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与优化即可。)
2)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从《财政收入与支出》这框,我们就已经知道,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要靠财政的支持。反过来,通过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可以说,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如,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郑重宣布,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财政在教育事业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过渡,我国财政不仅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是人民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