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
浅议窦桂梅及其主题教学
浅议窦桂梅及其主题教学摘要: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
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
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
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主题教学三情共振三种审美正文 :探索精神应当是优秀教师的特质。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基础上,建构“主题教学”,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
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窦桂梅更好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以下的内容是笔者对窦桂梅老师思想的若干体会。
(一)主题教学的思想及其内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窦桂梅深深懂得: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中探讨的重要问题。
因此,目前所面临的任务不光是教学实践,还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深人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创造,形成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积累智慧和情感,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追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此,窦桂梅提出了“主题教学”。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
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窦桂梅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
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
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引言窦桂梅主题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窦桂梅主题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窦桂梅主题教学进行研究,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探究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
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探索问题、进行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
窦桂梅主题教学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在主题探究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二、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和评价学习成果。
确定主题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等因素来确定主题。
制定教学目标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设计活动包括启发活动、组织活动和总结活动。
评价学习成果是对学生在主题探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实施效果窦桂梅主题教学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窦桂梅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窦桂梅主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窦桂梅主题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经验。
其次,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第三,窦桂梅主题教学需要充分的时间和资源支持。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的教育意蕴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的教育意蕴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是指借助一个指导性明确、内涵丰富的主题,围绕主题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方式。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窦桂梅主题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学生有了发展的方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窦桂梅主题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以情境、场景等为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三、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窦桂梅主题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主题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创新,体验创新的乐趣,从而形成了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四、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窦桂梅主题教学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注重学生对于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在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学习上的支持,成功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窦桂梅主题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价值的探究
对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价值的探究[摘要]主题教学的价值是由主题教学的内涵与三个维度构建而成,它注重儿童生命价值取向并力求体现自然、生命价值以及课标“三维目标”的统整。
并且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具有注重基础,促进发展;内容丰富,组合集中;读懂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价值。
主题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主题教学主张超越教材的实践价值。
[关键字]主题;主题教学;价值一、主题教学的价值构建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主题,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简单来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从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从教学立意上——着眼于儿童生命价值取向。
主题教学力求体现自然、生命价值以及课标“三维目标”的统整。
如在教学时,抓住《珍珠鸟》中的“信赖”,《村居》的“安居乐业”,《晏子使楚》中的“尊重”,《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等主题,在对文本言语具体的揣摩中,深入并深刻理解这类语词的内涵与分量,情感和取向,并植入内心。
一旦这些词语在儿童心中留住,就将这个词语背后的典故、故事、情感、哲思一并收入囊中。
也就是说,每一个“主题”立意背后,就串联起文本的字、词、段、篇,就串联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份厚重的思想与情怀。
主题立意,往往又是儿童语言和精神同生共长的结合点。
真正的语文在此,真正的主题也在此。
主题不是一般的语词,是儿童从文本中获得或萃取的恒心语词,这些主题,既是文本的核心,有体现精神生命内涵。
这些富有人生意义、生命意义的词语,很多时候就隐藏在文本中。
语文教学的主题必须来源于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充当主题的词语本身,应当是从课文当中精选或精炼出来的,能够代表文章的核心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词语应当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巨大的概括性。
具体来说,由于文本不同,主题或是外显的,即文本写出来的;或是暗含的,即读者悟得的。
窦桂梅老师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
窦桂梅老师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窦桂梅老师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三打白骨精》备课的漫漫取经路。
为什么要进行主题深度备课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两本教材”的教学方式,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的备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下的时代儿童对知识的渴求。
过去的教育,过于把语文工具化,导致语文成了没有文学、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知识的跑马场,很多人觉得听不听语文课无所谓。
甚至有人认为,语文,根本就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这话当然有些绝对,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摆在当今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要变革,才能让他们学得轻松愉悦。
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变备课模式开始。
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备课的水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资源的发达,教师的备课似乎越来越轻松,只要上网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和教学设计就会纷至沓来,“拿来主义”成风。
从不管“拿来”的东西是否适合自己的课堂,粘贴一下,剪辑一下就用上了。
于是,形式代替了思考,课件代替了大脑,脑力活变成了体力活,备课成了简单的“手工操作”,有些课,形式新颖,花色齐全,但真正沉淀在教师心底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现在有两种现象:一是拒绝深度,二是深不下去。
关于拒绝深度,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没有深入的研究恐怕不会有高质量的“浅出”,失去“深入”的“浅出”,儿童只能变得“肤浅”;关于深不下去,我认为除了教师素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备课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因为素养是可以在不断的备课、上课中提升的。
那么,备课需要怎样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呢?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有一种专业自觉,对每一节课抱有敬畏之心。
要知道每节课,我们付出的只是职业时间,而儿童付出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时间。
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这奠基,就应从我们细致备课的做起。
备课的过程就是自己的专业走向高度的过程。
深度不是难度,深度决定高度。
初中散文教学中窦桂梅“主题教学”中运用分析
初中散文教学中窦桂梅“主题教学”中运用分析摘要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在小语界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鲜有涉及。
对于"主题";的概念,窦老师有自己的界定,"主题";是指那些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与历史典故,习俗和风俗有关的"触发点";,"共鸣点";和"激动点";,指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点";。
通过"主题教学";的授课,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在理解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主题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诸要素大有裨益,于学生而言,有利于阅读教学与精神发展的融合。
阅读教学并不是强调阅读的形式,而是在于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效果,"主题教学";让学生安静地阅读,给学生一个安静阅读,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的阅读教学关系到学生生活意义的养成。
于语文教学本身而言,有利于语文教学与生活体验的整合。
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融合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教材只是一个基础,课堂只是一个平台,语文是生活,培养人才是最终目标。
寻找、确定主题,寻找并确定主题,将主题视为导火索,使课堂内外的生活充分燃烧,为学生在课堂上成长建立有效的途径。
于教师而言,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充盈自身。
"主题教学";课堂容量大,密度高,需要教师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调动运用,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对窦桂梅"主题教学";这一理论的研究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本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和实践,理论主要是介绍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理论;实践是初中散文教学实践。
通过介绍窦桂梅"主题教学";这一理论的特点和意义,探讨这一理论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的教育意蕴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的教育意蕴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实现个性化、情境化的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学
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
主动地探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依托情境,促进知识的联系性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倡导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
参与真实的情境比拟、情景再现等方式,将知识紧密地结合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能够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知识联系
更加紧密和牢固。
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合理的学习方
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倡导实践教学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掌握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窦桂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毁、灭、辛”等生字,会写“英、雄、园”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原因。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毁灭的痛心疾首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曾经是什么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文化遗产?(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5.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6. 背诵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生背诵,教师点评。
7. 总结全文(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圆明园毁灭的教训。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8. 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2)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原因,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窦桂梅教学设计
窦桂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窦桂梅的教学,学生能够:
理解窦桂梅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习并掌握窦桂梅的教学技巧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窦桂梅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窦桂梅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窦桂梅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讲解和演示的教具和示范
教学步骤
步骤一:理解窦桂梅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窦桂梅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窦桂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窦桂梅的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步骤二:学习并掌握窦桂梅的教学技巧和策略
教师教授学生窦桂梅的教学技巧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运用窦桂梅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窦桂梅的教学技巧和策略。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观察学生对窦桂梅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评估学生对窦桂梅教学技巧和策略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应用
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教育理论和方法,拓宽学生的教育视野和应用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和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和追求。
窦桂梅教学设计
窦桂梅教学设计《窦桂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讲解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示法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演示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练习法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讲授新课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讲解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读《窦桂梅于主题教学》一书分享
读《窦桂梅于主题教学》一书分享一、主题教学的理念与价值主题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主题教学具有以下价值: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题教学通过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主题理解,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促进学科融合:主题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4. 促进自主学习:主题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窦桂梅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窦桂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教师,其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教学实践阶段:窦桂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主题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研究阶段:窦桂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开展了多项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其对主题教学的理解和应用。
3. 成果展示阶段:窦桂梅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等。
三、主题教学的课程设计主题教学的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整体性原则:课程设计要围绕主题展开,各个学科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有机的整体。
2. 探究性原则: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多样性原则:课程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主题教学的课堂实施主题教学的课堂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课程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窦桂梅——“主题教学”
窦桂梅——“主题教学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
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
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
199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
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
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
窦桂梅语文教学研究室1、窦桂梅的三个“超越”超越教材:“学好教材,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立足课堂,超越课堂”2、“主题教学2002年窦老师到清华附小工作后,决定以“主题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探索。
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
关于“主题”。
窦老师所倡导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
主题教学要建立的三对关系:(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3、激情燃烧的生命课堂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用细节构建生命课堂2、构建三个维度:温度、深度、广度3、精心考虑确立“主题”。
4、在回归中超越5、链接心智的课堂工艺。
听窦桂梅老师讲座
听窦桂梅老师讲学2010年10月23日晚,在南充顺庆区政府的果城会堂,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附校长窦桂梅老师的讲座。
窦老师讲座的题目是:回到教学的原点。
看见大屏上反复闪烁的课题,我就在思考:这些年课改轰轰烈烈,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都在注重“新”,注重“改”,可能把原来本真的东东丢了,是的,该审视我们的课改了,或许改来改去,蓦然回首,才发现苦苦找寻的东西还在起步处。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王国维总结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改或许也是这样。
不过只有经历过也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或许经历就是财富,就是成果。
窦老师在灯光的照射下,看上去还是很年轻的,一习短发,四六分开,声音很清脆,如银铃般悦耳。
她说她有些感冒,嗓子不行,开头的声音比较低,后来,声音惭惭高了起来,可能是讲得投入了。
工作人员在他面前摆了一瓶矿泉水,窦老师整个晚上一口都没有喝,真行的。
窦老师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大屏幕上有一首诗:〃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惠特曼《草叶集》窦老师讲得很引人,语言优美,表达精到,我根本来不及作一些笔记,只散乱的记得说过下面一些意思:母语是人成长的精神河床,母语不同于语文,不同于文字,母语有母亲的亲切感。
孩子在母语环境里长,有如在母亲怀抱里长大…… 母语教师应该是牧羊人,知道哪儿有丰茂的水草,将羊群引向那儿。
(一)三个超越母语教师要“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这是她10多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现象提出来的,当时国家组织“更新教育观念”的讲座,她有幸在人民大会堂作了专题报告。
大屏幕上有这样几句: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堂天地,天地课堂师生一起,幸福成长窦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讲他是如何做的。
窦桂梅主题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窦桂梅,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主题教学”理念。
主题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线索,整合学科知识、活动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实现认知发展。
主题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主题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主题教学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实践策略1.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是主题教学的核心,应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价值和学生兴趣。
窦桂梅在选取主题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主题资源。
(2)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
(3)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整合学科知识主题教学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主题教学中。
窦桂梅在整合学科知识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教学。
(2)挖掘学科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3)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活动是主题教学的重要载体,窦桂梅在设计活动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2)活动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活动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注重评价方式评价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窦桂梅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谈窦桂梅的语文主题教学实践
谈窦桂梅的语文主题教学实践阅读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而理解则包含着澄清、修正,以及不断扩大的断定。
为了理解,并不需要配戴另一个人的眼镜,只需要进入对话、进入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窦桂梅的专著,还有她不少的新作,以及教学实录。
读这些文字,感觉很轻松、很愉悦,因为这些文字流动着浓郁的情感,跳跃着智慧的火花,为我们呈现着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发我们诸多美好的想象;但是真正读好则不容易,因为窦桂梅的语文教学思想是一次次哲思之旅,这些文字深蕴着思想,是很有深度的,要透视文字背景的哲思,寻找、发现其间独到的见解、主张和内含着的意义、价值,需要认真的态度。
在她文字的冲击下,我的阅读也成了一次次哲思之旅。
读罢她的文字,我对窦桂梅生出钦佩之意,并生出深深的慨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突破,太需要一批有思想深度、敢于探索研究、功力较深的教师了!我们应为有这样一批教师感到自豪,也应为他们的发展给予更多真诚的关注,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支持。
惟此,在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就发现了自己。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一批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在积极的对话中,在深入的实验中,将会呈现更为繁荣的景象——我敢断定。
一、超越:锻造语文教师的精神品格,筑高语文的生命超越,是窦桂梅的主导思想,是她永恒的追求。
她就是在一次次的追求超越中,锻造了自己的精神品格,筑高了自己的生命,也筑高了语文的生命。
1.窦桂梅“超越”的三个方面其一,对自我的超越。
这种超越是一种精神。
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对精神的不满和向精神的呼吁,精神就是“自否定”。
窦桂梅总是对自己“不满”,总是在自我否定,而结果则是在“不满”中前进,在“自否定”中超越。
这种“‘不满’与超越,是由精神底蕴的无限性,即无限可能性和无限可深入性决定的”,因此,“安定的精神已不是精神,自满自足的精神也将不是精神,它们都是精神的沉沦和‘物化’。
”(邓晓芒,《新批判主义》)超越的精神,使窦桂梅的人生更有意义,虽然很苦很累。
3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思考与实践_窦桂梅 (1)
2008.2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前沿Z・huanjialuntan所谓主题深度备课,是指以教材为起点,在深读教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开发可以利用的一切课程资源,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定尽可能地趋于适度合理,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这里所说的深度不同于主题教学三个维度中的深度,它不仅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思维深度、情感浓度和理解高度,还包括教师借助各种途径解读教材、运用教材、拓展教材乃至与学生共同学习教材及相关同构文本时所达到的深度,具体包括深入拓展、深度研究和深刻思考三方面。
深入拓展,不仅是指对于“这一课”教学内容的拓展,而且还包括对课文的相关评论、课文的原著、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题材的相关作品等的拓展阅读。
通过对文本深入细致而又多角度的解读,选择恰当的教学主题,进而进行教学设计。
深度研究,要在深度拓展之后对教学进行深度研究。
深度思考,上课结束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终结,教学结束后要深入反思,将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收获条分缕析地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宝贵的思想闪光点,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深度备课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一、初读教材选定一篇课文作为重点研究篇目之后,首先要做的是阅读原文。
但“教材只是个例子”,读过原文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后,我们无权简单地对文本展开肢解,必须在掌握广泛背景资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对教材发言。
因此初读教材,目的是以此为起点大致拟订收集材料的范围。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读过课文后教师应当大致确定:备课前应当通读《西游记》的原著,了解作者生平,看作品评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思考与实践特级教师窦桂梅编者按提升备课水准,加快自身专业发展,是许多教师的愿望。
本期我们特邀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以《三打白骨精》为例,来详细介绍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思路与途径,并开设“寒假备课”专栏,选登了人教版、语文S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的16篇教学设计与教材精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主题教学”的新思考窦桂梅10多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我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详见2002年第1期《人民教育》)超越的目的,并不是弃语文学科的传统与经验如敝履,另辟蹊径搞形式上的创新,而是要在尊重语文学科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研究的拓展与延伸,摆脱陈旧观念和落后方法的束缚,超越因循、超越固陋、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向儿童生命、母语学习本质、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
当然,超越没有止境。
多年以后,回想自己曾经的教育理想,越加能清醒地看出其中的发展空间。
比如,对教师而言,实现三个超越之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用怎样的动力提供保证?对学生而言,在超越中积累的知识,如何才能与生活经验链接,活化、内化为儿童的精神血脉?“超越之后怎么办”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母语、儿童、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元素,在继承以上“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再回到课堂,用实践与研究去拨开迷雾——“主题教学”让我重新看到了方向。
在研究课程理论后,借鉴文学母题研究的方法,我在实践中开始努力构建“主题教学”的语文课程体系。
《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详见2004年第12期《人民教育》,以下简称《课堂》)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主题教学”思想的成型。
有关“主题教学”的边界、内涵、层次与基本操作模式等基本问题在该文里都有所论述。
但主题教学草创之时,对于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主题选取与界定方法等,虽经不断探索,但仍缺少系统论证。
如今,随着实践的深入,我对这些问题又有了新的思考。
教学主张:回到母语这些支撑和拓展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之上,并最终以母语的名义成为儿童生命的组成部分。
同时,语言是生命和生活的符号化表达。
对个体而言,语言犹如生命流动的血液,浓缩和记载着个体生命的每一道“痕迹”。
对群体而言,语言又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同构。
以窦桂梅教师为例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主题教学
以窦桂梅教师的教学为例浅谈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东阳市江北第二小学赵青青摘要:主题教学就是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起来。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精髓内容,并且感同身受。
关键词:语文阅读,主题教学,窦桂梅课堂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批工作在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也自觉地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何改变语文教育的“少慢费差”现状,使语文课堂高效合理,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的意义,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仔细思考。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和基础性,而忽略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
在这种人文思想的指导下,语文阅读的主题教学逐渐兴起。
这个“主题”,它不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主题,知识主题或写作主题,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化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并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
接下来,笔者将从主题教学的内涵,确立主题教学的方法,主题教学的层面、特征,主题教学的实践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主题教学的内涵关于“主题”二字,我们不妨还可以用英语的词意说明:theme,指“主旋律”、主干词;topic,指标题或旨意;purport,指意图、含义,偏重作者的主观意向;再就是subjeet指主题、主体或主语。
因此,我提出的主题,应该说是包含这四层意思。
主题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暗含的、暗示的;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独立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来的,属于“含义”“意义”的这些“词语”。
[2]总的说来,主题就是在教材和文章中挖掘出的,能大致代表文章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特征的词语。
“主题”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主题,也不仅是知识主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主题,读出了主题就是读出了篇章的灵魂所在。
主题教学就是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为什么要进行主题深度备课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两本教材"的教学方式,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的备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下的时代儿童对知识的渴求。
过去的教育,过于把语文工具化,导致语文成了没有文学、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知识的跑马场,很多人觉得听不听语文课无所谓。
甚至有人认为,语文,根本就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这话当然有些绝对,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摆在当今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要变革,才能让他们学得轻松愉悦。
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变备课模式开始。
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备课的水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资源的发达,教师的备课似乎越来越轻松,只要上网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和教学设计就会纷至沓来,"拿来主义"成风。
从不管"拿来"的东西是否适合自己的课堂,粘贴一下,剪辑一下就用上了。
于是,形式代替了思考,课件代替了大脑,脑力活变成了体力活,备课成了简单的"手工操作",有些课,形式新颖,花色齐全,但真正沉淀在教师心底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现在有两种现象:一是拒绝深度,二是深不下去。
关于拒绝深度,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没有深入的研究恐怕不会有高质量的"浅出",失去"深入"的"浅出",儿童只能变得"肤浅";关于深不下去,我认为除了教师素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备课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因为素养是可以在不断的备课、上课中提升的。
那么,备课需要怎样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呢?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有一种专业自觉,对每一节课抱有敬畏之心。
要知道每节课,我们付出的只是职业时间,而儿童付出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时间。
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这奠基,就应从我们细致的备课做起。
备课的过程就是自己的专业走向高度的过程。
深度不是难度,深度决定高度。
近年来,主题教学在努力实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三个超越"的过程中,都是借助深度备课来实现的。
面对主题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证明其价值和意义。
主题教学的课堂如何唤并感染学生,实现阅读的拓展、思想的延伸、意义的建构乃至人生的奠基。
这都有赖于主题教学的课堂上由温度、广度、深度,通过梯度,所共同达成的高度。
没有教师广博的阅读视野和充分的资料铺垫,课堂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广度,没有细腻的教材挖掘与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的温度与深度就只是空中楼阁。
课堂上要想呈现出这种高峰体验,必须有赖于语文教师的深度备课。
这种深度备课,还是在专业共同体基础上的深度备课,姑且叫主题深度备课。
所谓主题深度备课,就是指以教材为起点,在深读教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开发可以利用的一切课程资源,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定尽可能地趋于适度合理,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这种主题深度备课,从传统备课到主题深度备课,代表备课观念的转变,它强调备课的整体性,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深入把握教材意图,以及教材背后的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在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上作阐释,实现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备课。
这里所说的深度,不同于笔者在谈主题教学三个维度(温度、广度、深度)中的深度,它指"备课"意义下,教师要了解学生所达到的思维深度、情感浓度和理解高度,还包括教师借助各种途径解读教材、运用教材、拓展教材,乃至与学生事先的"预测",比如共同学习教材,以及相关同构文本时所达到的深度。
具体包括深入拓展、深度研究和深刻思考三方面。
深入拓展——不仅是指对于"这一课"教学内容的拓展,而且还包括对课文的相关评论、课文的原著、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题材的相关作品等的拓展阅读。
通过对文本深入细致而又多角度的解读,选择恰当的教学主题,进而进行教学设计。
深度研究——要在深度拓展之后对教学进行深度设计,如何预设好课堂流程,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浅出。
这一环节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
因此,反复琢磨,把阅读教材获得的认识,结合扩展得到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如何基于儿童的接受心理,实现备课的再创作的过程。
深度反思——一堂课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终结,教学结束后要深入反思,将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收获条分缕析地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宝贵的思想闪光点,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可进行书面写作的形式,也可以是互动讨论、听课评课的形式,升华结晶。
怎样进行主题深度备课上文简要阐释了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意义,以及深度的内涵。
那么,就文本而言,怎么实现深度备课的目标?笔面就结合《三打白骨精》一课的备课过程谈谈体会。
一、初读教材及参考说明选定一篇课文作为重点研究篇目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从头至尾细读一遍。
这种阅读应该像"地毯式"的轰炸、扫描,让每一个字,每一段话,从自己的口中,从自己的内心流过,沉淀出"大概内容"。
初读教材后,还要看看编者设计的书后思考练习题,章节安排的内在逻辑,把握编者的意图。
文章义、作者义、编者义都结合在一起,我们才好确定教学的内容。
二、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就《三打白骨精》来说,细读课文后,我们还应当通读《西游记》,了解作者生平,看作品评论,仔细研究《西游记》中塑造的悟空等人物形象。
再有,原文的《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的27回,近2700多字,课文呢,只有几百字。
这个时候,教者要比较,编写者把作者描写的哪些地方删掉了,哪些地方改写了。
然后再深入想想,除了符合课文的"尽量短小"外,为什么删掉了那些语段。
结合整本书,再结合课文与原文的对比,可提取几个阅读当中感受最深的关键词进行品读。
如《三打白骨精》中表达的"修心"、"世俗"、"幽默"。
对于这样一本已经渗入到中华民族骨髓的经典,要想做一个提纲挈领的评论恐怕很难,且不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就自己一个人的阅读体验应当也是多元的。
透过文字,一定要让儿童关注后面站着的那个人——作者。
关于作者究竟是谁,历史上有很多争议。
我们当以主流观点为准,所以,要读吴承恩的相关资料,了解吴承恩在科举晋升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经历。
《西游记》大概是吴承恩中年以后创作,或许是晚年所作。
作者之所以在《西游记》中既有娴熟优美的文笔、又有人情世故的练达成熟,还有不乏深入透彻的人生领悟,很可能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三、选读原著及相关评论了解该书的历史评价与文学地位。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版本。
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知。
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
在日本等亚洲国家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通过阅读相关评论,我们重点要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比如孙悟空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他集人性、神性和猴性于一身。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魔,从猴性的角度来看,他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猴子。
作为一位英雄,他天不怕、地不怕,浑身是胆;作为一个神魔,孙悟空还会七十二般变化,有翻江倒海的本领。
作为一只猴子,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活泼好动,坐不安生,还爱吃桃子——这些备课,对儿童来说,很好玩,他们眼睛会发亮。
当然,还有人说的孙悟空代表明代新兴市民的形象,具有英雄好汉的特征,他对自由的追求反映出自然人和社会相冲突的结果,西天取经是孙悟空社会化的过程等。
这些教学不必托出,但教师备课中,作为了解,还是必要的。
再如唐僧。
儿童眼里,唐僧具有不明是非、窝囊胆小等特点。
李伟实的《唐僧形象分析》《唐僧,一个"鸡肋"人物的再剖析》等都为唐僧进行辩护,说唐僧言行一致,抱着求取真经、追求光明的坚强信念,满怀决不辜负天子、万民重托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一往直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些了解,都为教学中,让儿童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提供了有利的参照。
四、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读了上面谈到的《西游记》相关评论后,对《三打白骨精》课文的理解,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偏颇,于是,我们就可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读。
在精读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文本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这里指的是,要弄情文本里面"究竟"说了什么。
如果是故事,应当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对于课文《三打白骨精》,应当知道它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路遇白骨精,白骨精先后变成村姑、老妇、老公公,希望迷惑唐僧、骗取唐僧的信任,以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结果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发现后被打死。
我们发现,其中还涉及到一种小说中的独特手法叫做"反复叙事",即多次讲述同一个冲突。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比如《西游记》里的"三借芭蕉扇"。
水浒传里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里有——三顾茅庐。
反复不等于重复,这样的反复叙事要想吸引儿童,不致因为重复而引起审美疲劳,这就要求在反复中有联系、有区别、有递进。
实际上这对文章写作的要求是很高的。
由此,这就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儿童体现这样的写法,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2、文本想要说什么?这一步意在弄清最初作者"想要"说什么,哪些情节等待我们去挖掘。
也就是说,作者之所以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条件;一篇文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
比如《三打白骨精》是根据传统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
上接"五庄观观音甘泉活树",下启"黑松林三藏逢魔"。
本文中的冲突,表层是师徒与白骨精的冲突,深层冲突则是师徒冲突:孙悟空有一对火眼金睛,唐僧却只是肉眼凡胎。
作者通过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也许还有这种可能,降服妖魔不仅要有与妖魔鬼怪斗争勇往直前的勇气,更要忍受和排除来自自己同一阵营中的好人的阻挠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