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辅导班讲义(2020最新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备课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备课讲义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施力物体地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例】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答案:重力;地球点拨:因为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空中飞舞的毽子由于重力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随之增大几倍,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及单位G=mgG的单位:Nm的单位:kgg的单位:N/kgg 值数值g=9.8 N/kg意义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拓展延伸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 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

【例】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A.1.96 NB.9.8 NC.19.6 ND.196 N答案:C点拨:G=mg=2 kg×9.8 N/kg=19.6 N。

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同于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如图1所示,1表示垂直向下,2表示竖直向下。

图12.应用: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水平仪检查台面是否水平等。

物理量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 N大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同一物体在任何位置质量大小均不变物体所受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公式m=ρV G=mg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9.8 N/kg【例】体育课上,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2),图3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图2 图3答案:C点拨: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讲解大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讲解大全

最新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声t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完整有答案版)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完整有答案版)

实用文档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完整有答案版)首先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需要测量力的物体上,使其受到拉力或压力。

然后读取指针指向的刻度值,即可得到该力的大小。

使用时要注意不要超出弹性限度,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知识点3:重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是一种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3、重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所在的表面,指向地心。

4、重力的符号:G,国际单位是XXX,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叫重量,重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量的单位是XXX。

6、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国际单位是米每秒平方,简称m/s²,用符号g表示,近似值为9.8m/s²。

知识点4:弹力和重力的合力实用文档1、合力: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它们的效果等于一个力的效果,这个力叫合力。

2、合力的大小: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代数和。

3、合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由各力的方向和大小共同决定。

4、弹力和重力的合力:当物体被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时,除了受到重力的作用外,还受到弹力的作用。

这时,弹力和重力的合力就是物体所受的拉力或压力,它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显示的数值。

使用时,应先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同时,要确保指针指在零刻线上,如果不在,需要进行调零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要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以防止弹簧卡壳。

在测力时,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确保弹簧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

同时,待弹簧测力计稳定后才可进行读数操作。

在读数时,应确保视线正对刻度值,并与刻度板面垂直。

实用文档重力是宇宙间物体相互吸引的力,而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则被称为重力。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稳度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PPT课件(共210张)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PPT课件(共210张)

知识点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而力的示意图则是用大家比较熟悉且易 理解的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抽象的力,这是运用了模型法.模型法是物理 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如光线的引入也是应用了模型法.
知识点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小口诀: 一定点(力的作用点), 二画线(沿力的方向), 线段末端画尖尖(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 数值单位标尖边.
橡皮泥具有塑性,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知识点 弹性和塑性
任何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都会发生形变,但是有的形变比较明显,肉 眼很容易观察,有的形变极其微小,如手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的形变; 人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形变等,这样的形变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只能 用仪器测量,或用特殊的方法把形变放大.
知识点 弹力
知识点 重力的大小
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 重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知识点 重力的大小
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g在不同的星球上 1
(受不同星球的吸引)的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g月= 6 g地.在地球的不同 位置,g的数值也略有不同,如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g值最大.在平时计 算时一般不考虑其变化,在粗略计算中g取10 N/kg.
知识点 重力的方向
“无边落木萧萧下”,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知识点 重力的方向
区分“竖直”和“垂直”: “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如图甲中重力G的方向. “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如图乙中力F的方向.只有当物体 在水平支持面上时,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才是相同的.
(1)有弹力必有形变,有形变不一定有弹力,只有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 (2)弹力是接触力,物体不接触不会产生弹力.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 m),其他单位有:千米 ( km)、厘米) 、分米 (dm)、微米 (μm ) 、纳米 ( nm; 1cm=0 。

01m ;1mm=0.001m ;) 。

1km=1 000m ; 1dm=0 。

1m(cm) 、毫米 (mm1μm=0 。

000 001m ;1nm=0 。

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 h)、分 (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2弹力讲义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2弹力讲义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讲义新人教版年级:姓名:第2节弹力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弹力的基本概念: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弹力;(1)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就是弹力;(2)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产生条件(缺一不可):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有相互挤压);(2)说明: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若没有发生相互挤压,则没有弹力产生;②塑性变形是一种不可自行恢复的变形;在发生塑性形变的瞬间有弹力,因为要发生塑性形变,会受到力的作用,这时有弹力产生。

当发生了塑性形变后弹力就消失了。

3.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性别恢复的方向;4.弹力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状、形变大小有关;5.补充知识: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例题1】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杯垫对水杯的支持力B.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答案】C【解析】相互接触的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

解:A、杯垫对水杯的支持力是由于杯垫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属于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B、大象对跷跷板的力是压力,属于弹力,故B不符合题意;C、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两物体也没有接触,不属于弹力,故C符合题意;D、绳子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对小车产生拉力,属于弹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练习1】下列关于弹力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我们没有观察到桌面有什么变化,因此桌面没有产生弹力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因此树枝产生弹力C.磁铁将一铁片吸得弯曲,但磁铁未与铁片接触,因此铁片不产生弹力D.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小兔子形状,因为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小兔子有弹力【答案】B【解析】(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其接触的物体上。

2020 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

2020 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

第七章力第七章力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 能用公式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2020 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

2020 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

第七章力第七章力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 能用公式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辅导班讲义(2020版)第一讲力的概念强化 (2)第二讲运动和力 (22)第三讲固体压强 (40)第四讲液体压强 (57)第五讲大气压强 (74)第六讲浮力提高 (93)第七讲浮力--变化量 (109)第八讲浮力--船球模型 (123)第九讲功和功率 (136)第十讲杠杆 (153)第十一讲滑轮 (168)第十二讲机械效率 (182)第十三讲组合机械 (199)第十四讲期末复习 (211)第十五讲期末考试 (232)漫画释义1力的概念强化【例1】 查漏补缺之力的概念篇:1.物理学上把物体间的 定义为力, 一般用符号 表示, 国际单位是 ,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也可以使物体发生 .3.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三个要素: 力的 、 和 .4. 力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法, 需要表示出力的 、 和 这三个要素; 另一种是 法, 需要表示出力的 和 这两个要素.【答案】 1. 相互作用; F ; 牛顿(N); 弹簧测力计2. 运动状态; 形变3. 大小; 方向; 作用点4. 图示;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示意图; 方向; 作用点【例2】 概念辨析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夯实基础知识互联网模块一:力的基本概念A. 力的存在离不开物体( )B. 一个力可能单独存在( )C. 先有作用力, 后有反作用力( )D. 两个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E.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F.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 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G. 鸡蛋碰石头, 石头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 )H. 投球时, 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I. 物体不受力, 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答案】√; ×; ×; ×; ×; √; ×; ×; √【例3】关于力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 用手向下压单杠, 人却上了单杠, 是因为人对单杠的力比单杠对人的力小B. 放风筝时, 风筝受到拉力作用,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手C. 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 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 如下图, 这种方法是不能比较两个人的力气大小的, 因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答案】D 比比咱俩谁的力更大这样能比吗?……实验专区【例4】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小林把圆形玻璃瓶装满水, 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 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中, 细玻璃管上有刻度, 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 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 于是他得出结论: 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 表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小华却认为: 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 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壁时, 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要求只利用图所示的装置........., 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答案】用力挤压玻璃壁, 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 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1, 松手后细玻璃管内的水面迅速回到原来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 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也上升, 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2; h2小于h1, 但是温度t2>t1. 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而不是温度的影响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例5】利用一个水平桌面(带一倾斜的小滑道)、一个小钢球、一块条形磁铁, 器材如图所示, 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答案】实验步骤:(1) 将小钢球放在小轨道上, 让小钢球沿轨道自由滑下, 观察并记录小钢球的运动情况;(2) 将小钢球放在小轨道上, 让小钢球沿轨道自由滑下, 在小钢球运动方向一侧放上条形磁铁, 观察并记录小钢球的运动情况;(3) 将小钢球放在小轨道上, 让小钢球沿轨道自由滑下, 改变条形磁铁的位置, 放在运动方向另一侧, 观察并记录小钢球的运动情况;实验现象: 当改变条形磁铁位置时, 小钢球运动轨迹方向和速度大小也发生变化,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6】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 对桌面有压力, 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答案】A【例7】在科技活动中, 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成弹簧测力计, 它们选了A、B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 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 应选用弹簧.(填“A”或“B”)【答案】B; A夯实基础模块二:弹力【例8】 小刚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 他找来了弹簧, 钩码, 直尺, 指针等器材, 首先测出弹簧长度L 0=2.10cm, 然后在弹簧上挂上不同的钩码, 测出弹簧长度L , 算出比原长L 0伸长ΔL (ΔL =L -L 0), 填在表格中.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弹簧的伸长ΔL 与拉力F 的关系式为 .拉力F /N 1 2 3 4 5 6 长度L /cm 2.50 2.90 3.30 3.70 4.10 4.50 伸长ΔL /cm0.400.801.201.602.002.40【答案】 0.4(cm/N)L F ∆=⋅【例9】 科学研究表明: 金属杆受到拉力会伸长, 在一定范围内, 金属杆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现有一金属杆L , 长为4m , 横截面积为20.8cm , 实际使用时求金属杆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0.4cm .由于直接对这一金属杆测试有困难, 故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测试, 测试时样品所受的拉力始终为1000N , 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长度(m)L 横截面积伸长(cm)L Δ1 0.05 0.16 1 0.10 0.082 0.05 0.32 2 0.20 0.08 4 0.10 0.32 4 0.200.16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 在对样品进行测试时, 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这样设计有何优点? (2) 分析样品测试数据可知, 金属杆伸长的长度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3) 金属杆L 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大?【答案】 (1) 可以放大实验现象,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2) 金属杆的长度和横截面积;(3) 把试题表格中第五行数据和金属杆L 的参数代入表达式 11122221L F L S L F L S =ΔΔ 可得2220.16cm 1000N 4m 0.8cm 0.4cm 4m 0.20cmF ⨯⨯=⨯⨯, 解得410N F =.【例10】 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 铁架台、一根轻质弹簧、一把刻度尺、重实验专区力均为G 的砝码若干.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请写出实验步骤,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答案】 (1) 将弹簧竖直挂在铁架台上, 用刻度尺测量此时弹簧的长度L 0, 记在表格中; (2) 在弹簧下挂一个钩码, 用刻度尺测量此时弹簧的长度L 1, 将G 和L 1记在表格中 (3) 在弹簧下再挂一个钩码, 用刻度尺测量此时弹簧的长度L 2, 将2G 和L 2记在表格中;(4) 重复步骤(3), 分别测量挂3、4、5、6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 3、L 4、L 5、L 6, 将测得的数据及对应的力记在表格中;(5) 分别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ΔL 1 = L 1-L 0……ΔL 6= L 6-L 0, , 并记录在表格中【例11】 查漏补缺之重力篇:1.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 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 重力的大小与 的大小成正比, 比值大约是 , 用 表示; 计算重力的大小的公式是 ;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 g 可取 .3. 重力的方向总是 .4. 重力的作用点是 ; 对于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重力的重心在物体的 .【答案】 1. 吸引; 地球2. 质量; 9.8N /kg ; g ; G mg ; 10N/kg3. 竖直向下4. 重心; 几何中心【例12】 关于重力,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F L 0/cm L /cm ΔL /cm夯实基础模块三:重力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 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E. 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一定相同( )F.2.5kg=0.25N ( )G.2.5kg=25N ( )【答案】×; ×; ×; √; ×; ×; ×【例1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 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地球地球地球地球A B C D【答案】B【例14】用天平和弹簧秤测力计称量同一物体, 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的结果()A. 天平的称量结果相同, 弹簧测力计的称量结果不同B. 天平的称量结果不同, 弹簧测力计的称量结果相同C. 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称量结果都相同D. 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称量结果都不同【答案】A☆拓展: 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 测力计可以正常使用, 可以测出力的大小; 天平不能够正常使用, 已不能测出物体质量大小.【例15】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 也就是说月球表面上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g月=1.6N/kg. 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从地球登上月球,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质量是60 kg人, 在月球上质量仍为60 kgB. 地球表面重力为600N的人, 在月球表面重力为100NC. 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600N 物体的人, 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600N 的物体D. 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60kg 物体的人, 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10kg 的物体【答案】 D【例16】 查漏补缺之合力篇:1. 在物理学上,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则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 . 合力与分力的 一定相同.2.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当它们方向相同时, 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之 , 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 ; 当它们方向相反时, 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 , 方向与较 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F 1、F 2, 同向时F =合 ; 反向时F =合 .【答案】 1. 合力; 作用效果2. 和; 相同; 差; 大; 12F F +; 12||F F -【例17】 一个体重为63kg 的高空跳伞运动员, 从飞机上跳下. (g 取10N/kg)(1) 打开降落伞前, 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不计空气阻力)(2) 打开降落伞后, 某时刻受到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 =1000N, 此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小, 方向如何?【答案】 (1) 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630N, 方向竖直向下.(2) 打开降落伞后, 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370N, 方向竖直向上.【例18】 物体A 始终只受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 1和F 2的作用, 如图甲所示. F 是F 1和F 2的合力, F 1、F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结论可成立的是( )夯实基础模块四:力的合成A. 在t 1时间内, 物体所受F 2先变大后变小, 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 1相同B. 在t 1时间内, 物体所受F 2先变小后变大, 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 1相同C. 在t 1时间内, 物体所受F 2先变大后变小, 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 2相同D. 在t 1时间内, 物体所受F 2先变大后变小, 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 2相同【答案】 A【例19】 小胖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时, 合力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关系. 首先将弹簧的B 端固定, 再用两个测力计沿两个相反方向拉A 端, 使A端到达某一点O 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 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再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A端, 仍将A端拉伸到O 点, 记录下此时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下表是小胖同学6次实验的数据, 请你分析数据: 在分力F 2=1N 不变时, 合力F 与分力F 1的关系式为: .拉力F 1/N 2 2.5 2.8 3 5 5.5 拉力F 2/N 1 1 1 1 1 1 拉力F /N11.51.8244.5【答案】 F = F 1-1N【例20】 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 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 那么合力F 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 1、F 2的大小, 是否还有F 等于F 1+F 2的关系呢? 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 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专区(1) 如图所示, 橡皮筋原长为AB, 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 1和F 2, 使橡皮筋伸长到C, 记录此时F 1、F 2的大小. 撤去力F 1和F 2后,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 的作用, 为了使这个力F 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 , 应使橡皮筋 , 记录此时F 的大小. (2) 先后两次改变F 1和F 2的夹角, 重复步骤(1), 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其合力大小F F 1-F 2, 且在F 1、F 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 合力F 的大小随着F 1与F 2夹角的增大而 .【答案】 (1) 相同; 仍然伸长到C;(2) 不等于; 减小.【例21】 (2013朝阳二模) 小阳同学手拿一小球在空中由静止释放, 小球便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 竖直向下运动, 如图所示. 因为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小球的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于是小阳得出一个结论: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受力的合力方向一致. ”请你还利用原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 说明小阳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答案】 手拿小球向上抛出, 小球抛出后先向上运动, 在向上运动过程中, 小木块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 空气阻力也是向下的(1分), 所以小木块所受合力向下, 而物体却能向上运动(1分), 可见小阳认为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方向一致是不正确的(1分).【例22】 实验桌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橡皮筋一根、弹簧测力计(量程0-5N) 一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一盒、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细线若干. 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如果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 1与F 2的方向相反, 且F 1大于F 2, 则F 1与F 2的合力F= F 1-F 2.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 ,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 实验步骤:V(1) 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小钩码的重力, 用字母2F 表示, 再用细绳做成绳套将橡皮筋固定在铁架台上, 在橡皮筋的另一头挂上一个小钩码,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伸橡皮筋端点(挂钩码处) 使其伸长到一定长度, 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 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的橡皮筋的长度为l ,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F , 将小钩码的重力F 2、l 、F 1记入表格中.(2) 取下钩码,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伸橡皮筋, 使其长度依旧为l , 待示数稳定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 将其记入表格中.(3) 在橡皮筋的端点处依旧挂这个小钩码, 仿照步骤(1) (2) 再重复实验5次, 分别记录5次F 2、l 、F 1、F 的值并记录表格. 表格设计如下:【例23】 查漏补缺之牛一律与惯性篇: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是保持 或 运动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由于宇宙中不可能有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的.2.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 .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定律.3. 惯性有大有小, 实验表明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答案】 1. 静止; 匀速直线; 2. 惯性; 惯性; 3. 质量【例24】 (多选) 下列事例中, 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实心球被抛出后继续向前飞行B. 司机在开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C.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D. 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 小明竖直向上跳起后仍落回原地E.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F. 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l /cm F 1/N F 2/N F /N夯实基础模块五: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G. 踢到空中的足球会落向地面H. 推铅球时, 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答案】 C G【例25】 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 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 则物体将 ( ) A. 立即停止运动B. 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 速度减慢, 最后停止D.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D【例26】 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 其顶部装有电磁铁, 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 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钢珠因断电下落. 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 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 以实验车为参照物, 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答案】 C【例27】 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 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右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如果在急刹车时, 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下图中的 ( )能力提升v【答案】A【例28】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正常向前行驶的卡车右侧跳下. 对于跳车的方法, 以下四种方案中最安全的是()A. 脸向车后并相对于车向后跳B. 脸向车后并相对于车向前跳C. 脸向车前并相对于车向后跳D. 脸向车前并相对于车向前跳【答案】C实验专区【例29】如图所示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使同一辆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后, 接着在材料不同的、足够长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 实验完毕后, 同学们讨论了一些问题, 请你帮助他们把答案补充完整:(1) 为什么要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 为什么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最远? .(3) 将此实验进行科学推理, 如果不受阻力小车做什么运动? .【答案】(1) 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等;(2) 木板对小车的阻力较小;(3) 匀速直线运动【例30】章磊同学利用实验室的气垫导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他利用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和一个物块以及一个玩具电动机, 实验时让玩具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保持不变, 测出了物块运动过程中的受到的拉力和速度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分析表一的数据, 可以得出拉力和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式是.【答案】 2N m/sF v⋅=【例31】 请你利用一个玻璃杯、一张扑克牌和一枚l 元的硬币, 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 硬币具有惯性.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答案】 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1) 将实验器材按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好;(2) 用手指迅速将扑克牌水平弹出去后, 可观察到硬币落入杯中; (3) 硬币原来是和扑克牌一起静止的, 当扑克牌迅速被弹出时, 硬币仍然留在原处,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杯中.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硬币具有惯性.【例32】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应用了力能使物体的道理. 图中AE 表示橡皮筋原来的长度, EG 表示伸长的长度, 通过比较 (选填“a”、“b”、“c”)两种情况, 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 , 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通过比较 (选填“a”、“b”、“c”)两种情况, 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 , 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F /N 20 10 5 4 2.5 2模块六:思考题(选讲)【答案】发生形变(改变形状); a、c; 之和; b、c; 之差【解析】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实验, 应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由题中的图可知:图中AE表示橡皮筋原来的长度, EE'表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通过比较a、c, 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通过比较b、c两种情况, 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 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实战演练【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 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 投球时, 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 物体不受力, 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答案】A【练2】某质量为60千克的物体在月球表面时, 重约100牛, 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牛的物体, 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为()A. 60千克B. 100千克C. 360千克D. 600千克【答案】由题意可知, 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上, 重力会变为原来的16, 所以绳子在地球上能悬挂600N的重物, 到月球上则可悬挂3600N的重物, 即约为360kg. 选C.【练3】重8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第一次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 第二次用40N 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 比较物体受到的合力( )A. 第一次物体受到的合力大, 等于140NB. 第二次物体受到的合力大, 等于40NC. 先后两次物体所受合力相等, 等于0D. 先后两次物体所受合力之差等于20N【答案】C【练4】把一个重为2N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 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若苹果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分别是F1和F2, 则( )A. F1可能小于F2B. F1可能等于F2C. F1一定等于F2D. F1一定大于F2 【答案】D【练5】小利在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时, 他要探究分力F2与分力F1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填在了数据记录表中.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 归纳出F2与F1的关系式: .【答案】 F 2=34N -F 1【练6】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 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B. 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C. 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 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该物体一定不受到力的作用【答案】 C【练7】 如图所示, 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 将小球拉至A 点, 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 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 不计摩擦, 小球可在A 、B 两点间来回摆动. 当小球摆到B 点时, 细线恰好断开, 则小球将 ( )A. 在B 点保持静止B. 沿BE 方向运动C. 沿BC 方向运动D. 沿BD 方向运动【答案】B【练8】 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 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 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 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 做几次实验, 记录现象如下表.(1) 小球在桌面作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改变 (选填“可能”、“一定”F 1/N 2 4 6 8 10 12 F 2/N 323028262422或“不一定”).(2) 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 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 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3) 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4) 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 据此, 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答案】(1) 一定(2) 长(3) 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4) 实验中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练9】小明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 物体间只有接触时才有相互作用力, 不接触就不会有相互作用力. 请你利用身边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说明小明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答案】(1) 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小铁钉(2) 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用条形磁铁靠近小铁钉, 但不接触, 发现小铁钉被条形磁铁吸起来, 说明条形磁铁对小铁钉有力的作用.【练10】将锤柄在地板上撞击几下, 松动的锤头就安紧了. 小英认为是因为锤头有惯性.而小刚认为这个现象主要原因不是锤头有惯性, 而是因为锤头受重力, 因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请你用实验证明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答案】将锤柄沿水平方向在竖直的墙壁上撞击几下, 也能将松动的锤头安紧, 在这个过程中, 锤头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对安紧锤头不起作用, 能将锤头安紧, 完全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所以, 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