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差不多明白:基因能够操纵生物体的性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要紧承担者,以及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那么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蛋白质有何关系呢?本节课的重点确实是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要紧通过介绍基因操纵性状的两种方式来让学生们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因操纵性状是通过直截了当操纵和间接操纵来实现的,那个地点要注意充分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来说明。

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操纵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操纵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操纵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操纵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截了当操纵性状。

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

由此可见,基因操纵性状是通过操纵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三、过程导入大伙儿都明白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各不相同。

而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明白基因能够决定性状。

那么,基因是如何决定性状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操纵。

一、中心法则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没有搞清晰之前,克里克就预见了那个遗传信息流淌的一样规律,他在1957年提出一个中心法则:遗传信息能够从DNA 流向DNA ,也能够从DNA 流向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

概括如图(4-2-2):图4-2-2中心法则在后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被揭示后获得公认,中心法则实质上蕴涵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其产生和进展则与人类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

但随着实验数据的积存,人们发觉其中心法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看书本P69的三个资料。

请修改课本P68图4-7的中心法则,结果如图4-2-3所示。

图4-2-3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把握中心法则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2. 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3. 能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性状的实例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物学道具、案例素材。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包括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杂合基因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并分析其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遗传观念。

三、课后作业1. 绘制基因控制性状的示意图;2. 收集家族遗传资料,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例;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成绩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1. 基因与性状的关联教师通过PPT展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基因突变教师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在遗传中的作用。

七、实践活动1. 基因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基因实验,如提取DNA、观察染色体等,直观地了解基因与DNA 的关系。

2. 实验报告八、课堂讨论1. 基因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如营养、光照等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内容。

本小节的引言指出了DNA是联系子代与亲代的物质,简要地交代了DNA 与基因,以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在讲述基因的本质时,首先以果蝇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图例,交代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然后,阐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讲述了DNA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首先通过讲述两种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然后,用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 分子的复制)和表达(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进行小结。

由于课时所限,中心法则的内容处理为小字。

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使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蛋白质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的;第二,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

2.本小节与他它章节的联系:a.与“生物的遗传定律”紧密联系;b.与“生物的变异”紧密联系;c.与高三教材《基因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的掌握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A:知道)。

(2)DNA与RNA的异同(B:识记)。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B:识记)。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B:识记)。

(5)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B:识记)。

(6)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C: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式教学《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口质与性状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过程:导入:课代表总结前一节内容,说出本节课的标题。

今天我们只要学习第2节的内容:同一株水毛萇,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问题:①这两种叶形有什么区别?②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吗?③是哪些因素导致和这种形状的改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

引出课题一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由此引出第一个知识点。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学生讨论,总结中心法则】讲述: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中心法则。

BIJ:接下来看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找岀规律,完成讨论,补充中心法则如下:补充后的中心法则,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 这两条途径。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学生讨论,总结4例子的原因,绘出图解】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基因可比喻为导演,蛋白质可比喻为演员。

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细胞核基因),而合成蛋白质是在细胞质里进行的。

而性状则是生物表现出来的一 些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活动的总称。

间接控制从基因的角度来分析孟德尔的圆粒与皱粒豌豆 DNA 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 序列, 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0S≡E1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I蔗糖不能合成为淀粉,蔗糖含童升高I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性状:皱粒)从上述实例来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

口化病也是这类例子。

直接控制除了上述方式,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 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重点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依据: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教学
难点
中心法则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画出遗传信息的一般流动方向
2.结合资料分析,补充中心法则
3.举例说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理由: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教具
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阅读资料
布置务,巡视
阅读教材,画出中心发则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分钟
课前小考
出示问题
学生将答案写在本上,互批互改
巩固基础知识
3分钟
2.承 接
结 果
资料分析
指导,给出探究问题。
阅读、分析资料,补充中心发则,黑板板演。
7分钟
3.


讲 评
中心发则
巡视,抽签展示,汇总正确答案
学生结合中心发则内容,讨论并写出各阶段的场所、原料、模板、酶类等基本条件,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
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15分钟
基因、性状、蛋白质的关系
实例分析,说出基因、性状、蛋白质的关系
8分钟
4.
总结
提升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结合本节课知识写出中心法则并背诵
培养学生总结当堂内容的能力
2分钟
5.
目 标

高中生物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课标对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未做出要求,但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可以回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又可以为下面几章做铺垫,所以课本也做了详细介绍。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课标中明确规定为Ⅱ级要求,即理解和应用的层次。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遗传实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理解掌握。

二、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

它是前三章的进一步深入,又是为后面三章的学习打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对最初的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通过比较圆粒皱粒豌豆的形成,分析囊性纤维病的病因等,总结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说明基因对性状间接和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或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举例分析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对应关系,最后总结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在初一时学过克隆羊多利,单只了解了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面知道的较少。

通过本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已初步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初步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基因与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学习障碍与难度:由于知识的迁移和教材编排的原因,学生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出示图片,分析实例从感性认识出发,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

(2)尝试运用不同的生物科学思维的方法解释生物现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及其完善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事例来阐明基因是如何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的。

这一节课实际上是对必修一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和本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一种简练的总结。

上一节中刚讲完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以及之前对DNA分子的详细学习,学生的知识网可能会有一些凌乱,那么这节课的学习就能够帮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形成一个规整的思维导图,即“中心法则”,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中心法则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教学难点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教学器材:(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

(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

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

(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五、教法设计1.讲授法与讨论相结合2.直观式教学为主,结合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设计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是一张母子的合影,请同学们找找看,孩子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什么地方不像妈妈?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妈妈,有些地方不像。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能力目标⑴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心法则的理解(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的学习中,阐述的都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确。

教材中的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面的遗传因子等遥相呼应,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举例、演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问〗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

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引导学生阅读P69资料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阐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提示〗1.没有。

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篇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初一时学的克隆羊多利,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2)拍摄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做性状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克隆牛为什么长得都一样?几乎没有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二、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展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

这些都是人的外形特点(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举例说明,血型、血压??等是人的生理功能特点(生理特性)。

教学设计10: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学设计10: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则作何修改和补充呢?
2、根据学生的讨论,对中心法则作出补充,可以边讨论边在黑板上画,补充部分用红笔标出。

提出问题:
中心法则很好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也直观的表达了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那么蛋白质又是如何变现生物的性状的呢?
举例1:孟德尔杂交实验选用的豌豆的粒型有园和皱这一对相对性状,圆形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皱粒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表现出种子的性状呢?请看教材提供的资料。

举例2: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的途径。

(课件展示)白化病的形成过程,酪氨酸酶合成黑色素受阻。

小结:上述两个实例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好的遗。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

这项要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二是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三是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2、能力目标:本节以生物的具体外在性状分析入手,学生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师:罂粟,它的花朵娇艳欲滴,但果实却可能给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与痛苦。

为了得到观赏用罂粟,科学家目前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去除某种吗啡合成酶基因,可以使罂粟不生成某种吗啡合成酶,阻断吗啡的合成途径,获得“安全的”罂粟植株。

为什么使用基因敲除技术能实现这种转变?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首先,什么是基因?生: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讲授】基因师:基因具有什么功能?生: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即传递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即表达遗传信息(基因的表达)。

【活动】小任务1师:(小任务1)请根据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绘制流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生:纸上作答师:略,这位同学刚书写的是DNA复制和基因表达有关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这也是一位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的揭示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中心法则。

生物界是否还有其它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呢?【活动】小任务2(小任务2)阅读P69 “资料分析”--中心法则的发展归纳。

资料1得出什么结论?生:RNA和DNA一样, 能进行自我复制师:资料2得出什么结论?生:遗传信息能反过来从RNA流向DNA师:资料3得出什么结论?生:遗传信息也有可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活动】小任务3师:(小任务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修改以下中心法则图解。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生物学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因与性状的定义。

2. 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实例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基因与性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定义,解释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实例分析:以具体生物实例为例,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动画的课件,生动展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生物实例:准备相关生物实例,用于讲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基因与性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定义,讲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3. 实例分析:以具体生物实例为例,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阐述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2. 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蛋白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次备课教学难点蛋白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学生阅读课本68-69页勾画:⒈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及法则的内容,完成填空:2.学生阅读课本69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3.试写出完善后的中心法则:4.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不能进行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有哪些?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学生阅读课本69-70页勾画: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途径(黑体字),完成填空并能说出对应的病例。

⒈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实例:白化病机理a.正常:酪氨酸酶基因酪氨酸酶酪氨酸黑色素;b.患病原因:白化病患者皮肤内__________异常,无法产生______酶,因而无法合成_________,出现白化症状。

⒉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实例:囊性纤维病三.细胞质基因学生阅读课本70页(后两段)勾画:1、来源:2、遗传特点:生成问题:1.讨论归纳在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哪些阶段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体现?① DNA的结构; ②DNA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时⑥R NA 复制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讲,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B.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也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C.mRNA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也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D.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2、碱基配对行为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组细胞结构中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C.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3、在大豆细胞内,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转移通常不发生在 ( )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从RNA→RNA及RNA→DNA4、在豌豆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外来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附学案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附学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附学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新课标中的描述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的层次。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及其完善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事例来阐明基因是如何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的。

本节中教材还通过开始的“问题探讨”和结尾的“技能训练”引出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说明即使基因型完全相同,但其表达过程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性状出来。

最后指出在生物体中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再一次强调了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学习生物一定要建立系统观。

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点拨。

列举具体事例说明基因、蛋白质、性状关系时,主要又是用一些表现异常的例子,如白化病、囊性纤维病等,这里为将来学习基因突变与遗传病乃至生物的进化打下伏笔。

所以本节在前后知识关联上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的性状的精细调控。

2.能力目标:尝试总结概括已学知识,并以图示方式表达;掌握资料分析的方法并可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生命的本质观,“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四. 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法为主另辅以下列的各个方法。

1. 学生动手画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帮助理解中心法则。

2. 采取资料分析并动手修改中心法则图示的方法,理解中心法则的发展。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并理解它们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理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基因的位置。

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3. 基因突变:突变的概念、突变的原因、突变的特点、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基因重组:重组的概念、重组的类型、重组的机理、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3. 基因突变:讲解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并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基因重组:讲解重组的概念、类型、机理,并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节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第二节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习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自学检测】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957年,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能够从流向,即的自我复制;也能够从流向,进而流向,即遗传信息的。

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间接控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

实例:(1)圆粒豌豆有基因产生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圆粒;皱粒豌豆无基因不产生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皱粒。

(2)白化病机理:基因酪氨酸酶酪氨酸黑色素白化病患者皮肤细胞内异常,无法产生酪氨酸酶,因而无法合成,出现白化症状。

2、直接控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直接控制。

实例:(1)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3个CFTR蛋白质异常,导致异常患者支气管内粘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繁殖,肺部感染。

(2)镰刀型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的替换血红蛋白中的替换红细胞呈镰刀型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3、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复杂性(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关系。

如人的身高可能由决定的,同时,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对身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2)基因与、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课堂练习】1.克里克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后,人们又通过科学家研究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包括()○1DNA复制○2RNA复制○3蛋白质的复制○4转录○5逆转录○6翻译A:○1○2○3B:○4○5○6C:○2○3○5D:○1○4○52.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观察植物藏报春,在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为AA 或Aa的藏报春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精品)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精品)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第四章第二节,之前教材已经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就“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接下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同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本节课内容包括两部分:①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②基因、蛋白质和现状的关系。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它既是前面所学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2、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3、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本节以生物具体的外在性状分析入手,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研究室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从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1、培养从资料中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2、从遗传现象得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从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2、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完善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教学重点1、解释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必修一已掌握了氨基酸到蛋白质的过程,知道一切生命都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前一节课刚学习了基因到蛋白质的过程,知道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了蛋白质。

在遗传学中又学习了性状的相关知识,在细胞呼吸知识中又学习了代谢就是化学反应,酶控制和催化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心法则的理解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的学习中,阐述的都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确。

教材中的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面的遗传因子等遥相呼应,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举例、演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问〗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

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P69资料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阐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提示〗1.没有。

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3.尝试归纳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如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70,
〖问〗1、如何用中心法则来解释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与人的白化病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两个例子中的蛋白质都属于哪一类物质?并尝试用基因、蛋白质、性状画出概念图。

2、囊性纤维病的形成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是酶吗?能否再举一个相似的例子?(可提示这种蛋白质叫做结构蛋白)也用概念图画出三者的关系。

3、对比两个概念图,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教师要适时与学生互动,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产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

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

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探究活动三: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影响因素
教师可演示果蝇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等资料,对人身高的研究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影响人身高的因素还有那些;学生阅读P70的细胞质基因的资料,来丰富对基因控制性状的认识;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一个基因能决定一种性状,但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的控制(如人的身高)。

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
(2)基因控制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㈣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纠正
㈤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这节课后请大家先预习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并完成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十.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

除教材原有的资料外,还需要进一步参考相关资料,选出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进行演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