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特大城市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关乎城市的可持续性,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先,优化城市规划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资源分布等因素。
合理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过度集中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导致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例如,将工作场所、居住区域和商业设施进行有机融合,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鼓励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开放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自净能力,改善城市的微气候。
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环节。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之举。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可以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和立面安装太阳能板,为建筑物提供电力和热水;在合适的区域建设风力发电场,为城市电网补充能源。
此外,提高能源效率也是重中之重。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的照明系统、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等,降低能源消耗。
对于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减少建筑能耗。
对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对于城市的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同时,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如地铁、轻轨等,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鼓励共享出行模式的发展,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此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城市交通向电动化转型。
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也不容忽视。
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策略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城市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策略,以及如何应对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一、提升能源效率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提升能源效率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策略之一。
首先,城市规划者应该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二、改善交通系统交通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城市规划,需要改善交通系统,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首先,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提高公交车、地铁和轻轨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其次,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捷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此外,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手段。
三、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例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将可回收物、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
此外,推广节水和节能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市规划者应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首先,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其次,保护水资源,建设湿地和水体净化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生态保护区的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低碳城市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城市的建设对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要推动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和能源,例如给予经济激励措施,降低低碳技术的成本,提供优惠贷款等。
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惩,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低碳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其次,需要加强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以促进低碳发展。
城市规划应考虑到低碳的要求,将低碳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城市布局方面,要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
同时,要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智能化供电系统、智能化垃圾处理系统等,提高资源利用和能源的效率。
第三,要加强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替代传统能源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
城市应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要加强能源的管理和监测,推动能源的节约利用,例如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四,要加强低碳建筑的建设和管理。
建筑业是城市能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和环保的建筑材料,推广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和技术。
同时,要加强对建筑的管理和监控,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五,要加强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
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加强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和环境意识。
市民可以通过减少用水用电、选择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来降低碳排放。
如何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如何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资源短缺压力的不断增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选择。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要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首先需要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还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因此,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提高其利用效率和稳定性,逐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加强能源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应的问题,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城市规划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减少不必要的通勤和交通拥堵。
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建设便捷的公交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合理规划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效开发,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提高城市建筑的能源效率也是关键一环。
建筑物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包括建设、使用和拆除)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了可观的碳排放。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如保温隔热材料、高效门窗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
同时,加强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监测和管理体系,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
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市建设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将工作、居住和休闲区域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从而降低交通能耗。
比如,建设多功能的社区,使居民在步行或骑行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同时,要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设置专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为绿色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在城市建筑方面,推广绿色建筑是关键。
绿色建筑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散失;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部分能源;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和窗户位置,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此外,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更换节能设备、加强保温等方式,提高既有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供应的绿色化是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城市中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小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与城市电网相结合,提高能源的自给能力。
同时,加强能源的存储和管理技术,确保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供应。
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也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设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方面。
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城市绿化对于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具有重要作用。
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建设公园、绿化带等绿色空间。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品种,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
如何在城市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在城市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关系到地球的可持续未来。
首先,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步。
我们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屋顶太阳能板,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清洁能源,还减轻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建立更多的风力发电场和水力发电站,也能为城市供应大量的绿色电力。
此外,加强能源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解决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使能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可靠。
公共交通的改进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能源,还产生了严重的尾气排放。
因此,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至关重要。
这包括增加公交线路、优化地铁网络、引入更环保的公交车辆,如电动巴士和混合动力巴士。
同时,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比如通过票价优惠、设立公交专用道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便捷性。
此外,发展共享出行模式,如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也能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需要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从而降低交通需求。
建设更多的步行和自行车道,打造绿色出行友好型城市环境。
例如,在社区之间建立便捷的步行通道和自行车道,让居民能够轻松地选择步行或骑行去上班、购物和休闲。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加公园、绿地和湿地的面积,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城市气候。
建筑领域也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战场。
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比如,使用保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安装高效的门窗系统、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等。
对于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对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如加装隔热层、更换节能灯具等。
城市发展中如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发展中如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当今时代,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究竟该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呢?首先,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是关键一步。
我们需要逐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对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例如,可以在城市的建筑屋顶和空旷区域安装太阳能板,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电力。
同时,在合适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充分利用自然风力资源。
对于水能,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开发小型水力发电设施。
在能源的传输和分配方面,要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能够更高效地调配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损耗。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智能电网可以根据用电需求灵活调整电力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也至关重要。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重要举措。
增加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线路和覆盖范围,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也是关键。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购车补贴、免费停车等,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此外,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也必不可少。
优化城市道路布局,减少交通拥堵,从而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建设更多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便捷的停放设施。
城市建筑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因此在建筑领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因素。
采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比如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高效的门窗系统等,减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对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也是重要的工作。
可以对老旧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照明系统进行升级,安装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节能源供应。
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注重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的面积,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构建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出行、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基础,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
首先,应优先选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避免破坏农田和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低碳发展,鼓励建设集中、高效的城市功能区,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不必要能耗。
此外,要注重开放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营造绿地、公园和湿地等自然景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交通出行交通是城市排放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应注重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减少汽车使用量,提倡低碳出行方式。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
此外,应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方便市民选择骑行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同时,推广电动汽车的应用,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三、建筑设计建筑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减排。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推广建筑外墙保温、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等技术。
此外,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倡导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物的能耗效率。
四、产业升级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加快产业升级。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注重培育环境友好型企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产业环境的污染。
五、公众参与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
城市规划如何推动低碳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推动低碳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城市规划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低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合理的城市布局能够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降低交通能耗。
例如,将工作、居住和商业等功能混合分布,减少职住分离,使得人们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必每天长距离通勤,从而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规划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城市的无序蔓延,也有助于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优化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优先发展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站点,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便利性,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此外,还应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与自行车、步行道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个综合、高效的交通网络。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能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鼓励绿色出行方式也是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规划和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骑行和步行环境。
在城市中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停放设施,方便居民停放自行车。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绿色出行的意识,鼓励人们选择自行车或步行作为短距离出行的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有益于居民的身体健康,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品质。
能源供应系统的规划在城市低碳发展中也不容忽视。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在城市规划中预留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建设空间。
合理规划能源分布网络,提高能源传输和分配的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鼓励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让能源在本地生产和消费,降低对远距离输电的依赖。
城市发展如何做到绿色低碳
城市发展如何做到绿色低碳在当今社会,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探索城市发展的绿色低碳路径迫在眉睫。
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首先需要优化能源结构。
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不仅资源有限,而且在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以太阳能为例,城市中的建筑物可以安装太阳能板,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部分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力并入电网。
风能的利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城市周边的合适区域建设风力发电场,为城市提供清洁的电力。
同时,水能的开发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实现能源的本地化供应。
在交通领域,推动绿色出行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和优化。
增加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和地铁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发展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为短距离出行提供便利。
对于私人汽车,应当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实现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城市的建筑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因此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因素,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节能门窗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加强能源管理,安装智能电表和能源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及时采取节能措施。
城市规划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规划和发展方式对于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城市规划究竟是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呢?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例如,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进行科学划分,减少人们通勤的距离和时间,从而降低交通能耗和碳排放。
同时,规划更多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空间,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城市气候。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土地浪费,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交通规划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大运量交通工具,能够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站点,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便捷性,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
此外,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鼓励人们骑行和步行,既能减少碳排放,又有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城市规划中,还应考虑设置交通换乘枢纽,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出行效率。
能源规划是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环节。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城市规划中预留安装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设施的空间。
同时,加强能源的分布式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智能电网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管理。
对于新建建筑,制定严格的节能标准,要求采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减少能源消耗。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采暖和制冷的需求。
水资源规划也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非饮用用途,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
合理规划城市的水系和湿地,发挥其蓄水、调节水流和净化水质的功能,维护城市的水生态平衡。
如何在城市管理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在城市管理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如何在城市管理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例如,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进行科学划分,减少通勤距离,从而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的生态容量。
在规划城市交通时,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便捷高效的公交网络,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
此外,规划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创造绿色出行的良好条件,也有助于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在城市能源供应中的应用是关键环节。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应加大在城市中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为城市提供部分电力。
在城市周边地区,合理规划建设风力发电场和水力发电站,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比例。
同时,加强能源存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清洁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其能够满足城市的能源需求。
再者,提高城市建筑的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城市中的建筑物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采用节能设计理念,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因素,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推广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和门窗材料,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对于既有建筑,应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安装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建立建筑能耗监测和管理体系,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的优化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交通拥堵治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城市碳中和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举措
城市碳中和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碳排放问题也日益突显。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许多城市开始采取积极的举措,以减少碳排放并实现碳中和。
本文将探讨城市碳中和以及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举措。
一、能源转型能源消耗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因此,推动能源转型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关键举措之一。
城市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取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此外,城市可以加强能源效率,通过改善建筑能效、推广电动汽车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
二、低碳交通交通运输是城市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碳排放,城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
鼓励公共交通使用,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减少个人汽车使用。
此外,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倡非机动交通方式也是有效的做法。
三、建筑节能建筑行业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
为了减少碳排放,城市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政策,要求新建建筑符合节能标准。
同时,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提高其能源效率,如加强保温、安装节能设备等。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和 passivhaus 等新兴建筑理念也是重要举措。
四、废物管理废物处理是城市环境和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也与碳排放有关。
城市应建立完善的废物管理体系,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物的数量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城市还可以考虑采用生物降解塑料、循环经济等新技术和模式,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
五、绿化城市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减少碳排放的天然力量。
因此,绿化城市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可以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的建设,增加植物覆盖率。
同时,推广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新兴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碳吸收能力。
六、政策支持城市碳中和和减少碳排放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和法律法规等,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碳减排行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碳中和的实现。
低碳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低碳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低碳城市是指通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针对低碳城市的工作实施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绿色空间的合理规划和保护,增加城市的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减少水泥和硬化地面的面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要把公共交通设施纳入考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第二,推广低碳交通。
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还要鼓励非机动交通,提供完善的自行车和步行道,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出行。
对于私家车辆,可以通过提高燃油税和限制购买私家车的数量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第三,加强能源管理。
建设智能电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同时,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鼓励市民使用节能电器和高效能源设备。
第四,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鼓励市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环保的生活习惯。
例如,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分类回收垃圾、减少食物浪费等。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措施,引导市民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五,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合作。
政府要加大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加强对低碳城市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第六,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低碳城市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低碳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城市规划、交通、能源、生活方式、政府领导和监督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和减少,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保护措施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成为当今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阐述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相关保护措施,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
一、加强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例如,采用LED节能灯具替代传统照明设备,并结合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大大减少电力消耗。
此外,还可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如隔热墙体材料、太阳能热水器等,降低建筑物能耗。
二、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
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种植树木和草坪、建设花坛等方式,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此外,建设城市公园和垂直绿化体系,不仅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增加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三、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等方式,减少私家车辆使用。
此外,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时间,也能降低排放量。
例如,中国深圳市通过推广公共自行车和建设地铁系统,成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了碳排放量。
四、加强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应该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例如,可以发展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将垃圾转化为生物质燃气或肥料。
同时,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将废弃物重新加工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实行了全城垃圾焚烧厂以及废物回收设施,有效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五、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的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可以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大力推进低碳项目建设 措施
大力推进低碳项目建设措施
大力推进低碳项目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例如,建设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例如,推广高效电机、节能灯具等节能设备,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等。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例如,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等。
4.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例如,鼓励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
5.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例如,对低碳项目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
6. 推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例如,参与国际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绿色发展等。
总之,大力推进低碳项目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2023如何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一、引入话题
可以从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节能减排要求入手,说明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问题分析
(1)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碳排放问题。
可以从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工业排放等方面入手,认识到城市发展中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严重性。
(2)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难点和局限性。
可以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社会认知等方面入手,认识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困难和需要突破的瓶颈。
三、解决思路
(1)加强城市能源结构转型。
如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城市对于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和消耗;加强城市能源互联网和电力大数据等建设,提高能源智能化程度,促进城市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2)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结构。
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共享经济等新型交通方式,降低城市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推进城市交通智慧化和节能减排。
(3)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如鼓励城市绿化建设、生态保护、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和低碳化进程。
四、总结
在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需要加强城市能源结构转型、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结构以及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政策引导、加强科技创新、鼓励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
这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也可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
低碳城市实施方案
低碳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等手段,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为了有效实施低碳城市建设,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合理布局城市建筑和交通系统,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利用。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要加强对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和垃圾处理的监管,推动城市建设向低碳方向发展。
其次,要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
城市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领域,因此要推动清洁能源在这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例如,在工业领域推广高效节能设备,鼓励企业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推广电动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燃油车辆的使用;在居民生活领域推广家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设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推动绿色出行。
可以通过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推广共享单车和电动汽车,建设自行车道等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另外,要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
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对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加强对公众和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低碳生活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展低碳城市科普活动等方式,引导公众和企业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共同参与低碳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实施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实现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双重减少,推动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城市低碳减排的规划与措施
城市低碳减排的规划与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减排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在全球总量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城市低碳减排的规划与措施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城市低碳减排的规划与措施,包括能源结构转型、交通运输的改善、建筑节能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
一、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城市低碳减排的关键一步。
传统的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如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不仅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还对环境造成其他污染。
因此,城市需要转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改善能源供应和利用的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二、交通运输的改善交通运输是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减排,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交通运输系统。
首先,发展公共交通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城市可以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度,鼓励居民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其次,推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汽车的使用,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此外,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
三、建筑节能建筑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
为了实现低碳减排,城市需要在建筑节能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推广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
其次,改善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
此外,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节约用水、用电和用气,减少能源的浪费。
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实现城市低碳减排的重要保障。
城市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参与低碳行动,例如组织低碳生活示范活动、开展低碳出行竞赛等。
此外,城市还可以建立低碳社区,鼓励居民共享资源、减少垃圾产生和回收利用等,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如何推进特大城市低碳发展
如何推进特大城市低碳发展韦福雷;姜明君【期刊名称】《开放导报》【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特大城市是减排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大城市低碳发展中存在消费碳排放量被低估、建筑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低碳出行难、“低碳城市”还处于摸索阶段等困境。
因此,亟需构建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建设城市之间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特大城市的低碳发展。
%Metropolises are an important area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There are several dilemmas for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tropolises, such as the underestimated carbon emissions of consumption, high carbon emissions of buildings, difficulty of low carbon travel and the initial stage of low-carbon city etc. Therefore, China should promo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ses by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carbon emissions quota allocation mechanism, increasingly promoting the green building, and optimizing the urban spatial layout, etc.【总页数】4页(P17-20)【作者】韦福雷;姜明君【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黑龙江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相关文献】1.统筹城乡推进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 [J], 郑志明2.包容发展模式选择与工业化进程推进研究——以合肥区域特大城市发展为例 [J], 孔蕙心;郭永芳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大城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林柳琳; 吴兆春4.中国干旱区特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J], 雷军;张利;张小雷5.西部特大城市低碳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李治;李国平;胡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OPENING JOURNAL开放导报2016年2月第1期 总第184期February 2016No.1 Total No.184【本期论题】一、研究背景作为工业、人口、大型建筑物、交通物流的集聚地,城市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区域。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越来越成为减排的重点区域。
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日渐凸显,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在理念上低碳发展是公认的,但是在实践中做出抉择很难。
不断被“大城市病”困扰的中国特大城市,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2015年,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排名市分别为:北京、南京、武汉、济南、上海、广州、青岛,除了济南和青岛均为特大城市。
2015年12月,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争取在如何推进特大城市低碳发展韦福雷1,2,姜明君1(1. 黑龙江科技大学;2.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 特大城市是减排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大城市低碳发展中存在消费碳排放量被低估、建筑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低碳出行难、“低碳城市”还处于摸索阶段等困境。
因此,亟需构建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建设城市之间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特大城市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低碳城市 碳排放[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1-0017-04[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1253G05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支持项目(15GLD04);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煤炭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科技大学青年才俊计划。
[作者简介] 韦福雷(1982 — ),山东淄博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经济;姜明君(1981 — ),黑龙江绥棱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评价。
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未来的减排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总结特大城市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应对策略,在低碳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特大城市低碳发展举步维艰自2008年开始,低碳城市在中国成为一个热门的概念,政府也高度重视城市的碳排放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一)消费碳排放量远被低估准确测量城市碳排放量是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中国尚没有建立统一的城市碳排放量测量标准体系。
目前,碳排放量测算多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所规定的测算范围为依据。
IPCC从生产的视角将碳排放测算内容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以及废弃物处理五大类。
采用该方式测算碳排放量将排放源限定在了城市地理边界以内,导致特大城市所消费的碳排放量被远远低估,忽视了消费才是驱动碳排放的根源,甚至会误导特大城市低碳发展政策的制定。
首先,区域“碳泄漏”造成特大城市碳排放量被低估。
目前,特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均向低碳化转型,从生产的视角来看碳排放量当然要低于其他区域。
尽管,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大城市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实际情况却不尽然。
因为,城市是开放的系统,与外界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特大城市所消费的很多产品都是从其他区域生产的(甚至是通过高碳方式生产的),显然,在发生“碳泄漏”的情况下,特大城市所消费的碳排放量被极大地低估了。
其次,特大城市居民消费碳排放量被低估。
居民消费碳排放可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两部分,其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是主要来源,约占居民消费碳排放的60%。
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3.5至4倍。
一项针对美国大都市区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城市规模增大,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存量人口。
那么,特大城市居民消费碳排放中间接碳排放也应该占有较大的份额,并且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其边际碳排放量有增加的趋势。
例如,上海1997~2010年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增长了3倍,间接碳排放是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10年间接碳排放占比高达87%。
很显然,目前所采用生产视角碳排放量测算方式低估了特大城市庞大人口的消费碳排放量。
(二)建筑碳排放居高不下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筑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源头,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7.7%,碳排放量约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2%左右。
中国建筑能源消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0%,碳排放量约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
2015年开始执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为绿色建筑建立了详细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方法,并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
如果建筑达到三星的标准,能耗将减少65%~80%。
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成本较高、政府采取引导而非强制政策、补贴相对较低、公众减排意识匮乏等原因,中国特大城市存量建筑的绿色改造未有大的动作,增量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推广也步履维艰,建筑碳排放量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
中国存量建筑面积超过500亿平方米,高耗能建筑占90%以上,仅有不足1%的建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近95%也都是高耗能建筑,只有3%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根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中国绿色建筑新纪元》白皮书,截至2015年4月,中国绿色建筑的总量已达3.2亿平方米,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武汉5个特大城市的绿色建筑面积位列世界前10名。
但是,另据相关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仅有3000 余项目、3.5亿平方米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且其中近95%的项目仅取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最终竣工获得绿色运行标识的仅185 项,占总数的5.8%,建筑面积只有2194.8 万平方米。
此外,中国特大城市人均绿色建筑面积偏低。
走在低碳城市建设前列的深圳人均绿色建筑面积1.31平方米,世界排名第20位。
除深圳外,其余城市的人均绿色建筑面积均低于1平方米, 沈阳人均绿色建筑面积不足0.2平方米。
未来特大城市推广绿色建筑减少碳排放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三)低碳出行说易行难据统计,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7%。
过去20年,该领域的碳排放增长了45%。
根据世界能源组织的预测,2030年之前城市交通碳排放还会以每年1.7% 的速度增长,发展中国家则会高达3.4%。
尽管特大城市已经普遍意识到优化道路交通运输对减排的积极影响,并大力建设公交体系,提倡低碳出行。
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种种亟待破解的困局。
第一,特大城市空间布局缺乏合理规划。
多数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单中心的空间布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等大城市病。
面对压力,有的城市通过发展卫星城或向周边区域疏散人口解决居住问题,但是由于卫星城缺乏配套的产业支撑而沦为“睡城”,形成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的分割。
这种空间布局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交通负担,加重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压力。
第二,特大城市公交化率仍然较低。
完善的公交体系是实现低碳出行的基础。
国外特大城市公交化率可达80% 左右,如纽约公共交通客运量可达700万人次/天,占总出行量的75%。
东京在交通高峰期公交化率可达90%。
但是,中国特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尤其是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滞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导致公交化率较低。
2014年,全国38个中心城市公交车交通分担率为21%。
近年来公交体系和轨道交通发展较快的深圳公交化率达到55.6%,居国内特大城市首位;北京的公交化率为44%;天津选择地铁和公交出行的市民比例只有42.24%。
总体上,特大城市公交化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三,特大城市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的碳排之殇。
在各种出行方式中,私家车的碳排放系数是最高的,大约是公交车的25.58倍、轨道交通的8.3倍、出租车的3倍。
近年来,特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急速增长。
2014年,汽车保有量超过排名前10的城市为北京、重庆、成都、深圳、上海、广州、天津、杭州、苏州、郑州,特大城市占9席,其中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其中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对碳排放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在2006~2012年期间,天津市私家车碳排放量占全市出行交通碳排放比例年均增长25.3%,2012年达到63.4%。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杭州等6个特大城市已经相继推出了私人小汽车的限购令。
但是,庞大的私家车保有量仍然使得特大城市的减排之路漫漫而修远。
(四)“低碳城市”还处于摸索阶段到2012年11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6个超大城市,武汉、杭州、苏州3个特大城市被纳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范围,沈阳、西安、佛山、东莞4个特大城市所在省份被纳入国家低碳省区试点。
但是,目前低碳城市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体系化的考评标准。
很多城市的将低碳城市作为“形象工程”的一部分,缺少系统规划和实施措施。
有些以低碳为名义兴建的产业园区仍然从事着低端加工产业。
三、特大城市低碳发展对策(一)加快构建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衡量城市低碳水平的准绳,是促进城市低碳健康发展的基础。
加快构建科学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第一,编制城市碳排放清单。
参照国际相关规范,以36个低碳试点城市的实践为基础,明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实际情况的碳排放清单。
第二,统一碳排放测算方法。
统一测算方法是实现城市间碳排放横向比较的基础,目前主要采用生产视角的核算方法,但是消费视角的核算方法更合理和公平,应加快该方法的应用实践。
第三,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统计制度。
目前中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统计制度,统计数据不完善,需要尽快建立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和数据库。
(二)建设城市之间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第一,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应利用各地积累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碳排放市场的激励机制,减少碳排放。
第二,探索建立各城市碳排放配额分配与交易机制。
目前,试点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主要是针对碳排放企业和单位设计的,尚未建立城市之间的碳排放配额。
考虑到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等方面差异及现有的行政政策体制,有必要建立中央-省级-市级三级政府属地化分级管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模式。
由中央政府负责建立统一的分配方法和差异化区域调整系数,省级和市级政府在允许的范围内组织选择调整系数,由市级政府按照省级政府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分解到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部门和没有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部门。
(三)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实现居住低碳化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特大城市要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领域强制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必需满足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要求,同时对达到不同标准的绿色建筑给予相应补贴和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