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岳麓版(新)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共15张PPT)
课堂检测
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 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 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2、《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 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 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鲁迅
胡适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胡适 鲁迅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蔡 元 培 辜鸿铭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 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 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 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 展。” ——蔡元培
宗旨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 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材 料 二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袁世凯到孔庙举 材 料 行祭孔大典,要求 三 各地学校恢复尊孔 读经。
材 料 四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政治: 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历史 必修三 第二十一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民国初年,外有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根源:一战期间(1914----19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春).文化:1.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2.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实质:1.(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本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2)新文化运动后期本质: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2.核心思想: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前期概况:①兴起标志:1915.9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③思想阵营:《新青年》杂志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⑤前期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陈独秀+李大钊=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核心),反对专制与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以儒学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评价:积极: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3.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4.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1.运动仅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无与广大群众相结合.2.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无正面提出反帝任务.3.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倾向,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不够客观.(如全盘西化的主张,”腰斩”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孔家店”的含义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含义: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政治动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评价:【积极】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42张ppt
这四个诉求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表现。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一股新潮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可以算 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 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克主义,这里 是阐明社会主义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 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 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
1914年12月,袁世凯 率领百官,在孔庙演 出一场“祭孔”丑剧。
交 锋 前 的 中 国 社 会
政治 经济
帝国主义加 紧侵略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进 一步传入中国
资产阶级要求 进一步的实行 民主政治
思想
尊孔复古逆流
导火索
认识: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在《旧思想 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 出:“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 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思考2:为什么“孔教与共和,有其一必废其一呢”
新旧女性之比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 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 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 桩西式离婚。 林 徽 因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 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 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 成功。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1)
“包好,包好! 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 头,什么痨病都包 好!” ——鲁《药》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旧道德 新道德 (“打倒孔家店”)
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 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传统思想
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 人的权利。 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启蒙思想
把人的生命和自由发展放在第一位, 要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 位,就要冲破旧家庭制度的束缚。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核心思想
民主、科学
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讲坛上的教授
民主 民主政治
民主理念
科学
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
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评价
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使中国富强起来。
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也有 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有 些偏激。
•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 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 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 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 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 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3、思想文化因素
国际: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国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渐入 人心; 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因)
• (11天津)《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 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 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 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 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共30页ppt)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知识 分子的觉醒;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 动的发生;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④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பைடு நூலகம்治地位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下列材料分析)
现象四:《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 《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
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 五四运动的发生。
到它目的又是什么?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3、思想状况:②西方的启蒙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在中国又是怎样传播的?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政治 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2、经济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之一。
含义: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 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 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陈独秀
胡适
• 课标要求
鲁迅
李大钊
•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
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
2、主要内容
破旧立新
3、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共24张PPT)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吴虞(1872—1949),四川新繁(今 新都)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 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吃人与礼教》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章, 大力抨击旧礼教与封建文化。1921年起,他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 大学,1933年,因遭尊孔复古派打击,被迫 去职;著有《吴虞文录》及《秋水录》诗集。
吴虞 吴虞看了《狂人日记》后,称赞说:“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 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却被他把黑幕揭破了。”
返 回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白话文
胡适在写作
《胡适文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使吾人不张目以观世界社会文学之趋势,及时代之精神,日夜埋头故纸 堆中,所目注心营者,不越帝王、权贵、鬼怪、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 达,以此而求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是缚手足而敌孟贲也。 …… …… 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 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原载1917年2月1日 《新青年》2卷6号 )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潮》
《少年中国》
《晨报副刊》
宣传新文化的刊物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和《湘江评论》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 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 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 ——毛泽东《湘江评论》
返 回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 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高二历史必修3_课文注释:新文化运动
课文注释: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它还倡导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 1。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伟大人物为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3.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的关键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组织小组汇报、分享成果,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新第21课_新文化运动解读
中国传统文难化点的分精解华与糟粕
思考:“打倒孔家店”是要打倒孔子吗?
精华
不能简单地理解糟为粕打倒孔子
• 崇劳尚的刚精健 神自“反强打、对倒刻儒孔苦家家勤伦店理• ”维道的护德实专为际制核的上心纲是的常反旧礼对教道什德么?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运动背景
1916年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 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政治:(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一、运动背景
1915年5月9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与 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妄图把中国变为日本 的独占殖民地。
“民主”民主政治、民主思想与意识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知识,科学精
神、 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
向儒家传统道德? 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
表人物是谁?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 于今天?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 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
(1)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 步意义。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是偏激的、片面的。
(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参考课件 小清新版面
巩固练习
(2)“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 ,不模仿古人„„四曰,不作无病 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 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巩固练习
(3)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 ) A.李大钊
B.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
“打到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
新道德:资产阶级宣传的个性解放,尊重人权,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等内 容。重视个人价值,适应社会发展。 旧道德:以孔子呾儒家学说为代表,旧时代的三纲五常。泯灭个人价值, 是封建丏制统治的思想支柱,严重阷碍社会发展。
陈独秀与《新青年》
蔡元培“学术自由,兼容幵包 ”的办学精神,使北大成为当 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 镇呾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大 学生罗家伦、傅斯年等人主办 的《新潮》与老师们主办的《 新青年》遥相呼应。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 起更名为《新青年》,《新青 年》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 的宣传阵地与《新潮》、《少 年中国》一起被称为新文化运 动三大阵地。
陈独秀与《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 景:
负面: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 来。
正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 实力壮大。 西斱启蒙思想进步一传入 中国。
陈独秀与《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巩固练习
(1)诗人徐志摩(1896-1931 )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 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 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 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 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 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 “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 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 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56张PPT)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激荡篇:交锋碰撞下的百家争鸣 (历程)
回响篇:思想风暴下的历史回音 (影响)
序言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掀 起 风 暴 的 北 大 兔 子
蔡元培 胡适曾笑言:北大三只兔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所谓北大的“三只兔子”,指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 元培、北大新派教授陈独秀和胡适。 蔡元培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 陈独秀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 胡适生于清光绪十六年辛卯(1891), 按十二生肖都是属兔的。三人曾被称为当时北大的灵魂
1906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 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 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 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 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 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 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一、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1、政治
国际:日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2、经济
3、思想
社会经济 纺织业 面粉业
发展,壮大,要求民主
一、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国际:日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1、政治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国际: 3、思想 国内: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之本 ,在于道德,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 国体变更,无识之徒误解平 等自由,逾越范围,荡然无 守,纲常沦弃……本大总统 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 1915年袁世凯天坛行祭天礼 要当保守。” ——1914年9 月袁世凯《祭孔令》
岳麓版 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
()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②要求发展实业,以
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④倡导文
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拓展: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有了 新的发展 思考:可能是什么新的发展?
辜鸿铭
定时空:中国 近代
抓关键:“新”与 “旧”并坐讨论等 体现了兼容并包。
1.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
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
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 老师说:“这怎么能是多余的话呢?这是 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
• 于是学生回去写作文:“我家有两个表姐 ,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
• 老师的评语是:“废话!”
应当根据时代背景去分析写作内容。文章 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今天读起来感到很 幼稚,但在当时却是振聋发聩的。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内容
揭露“忠、孝、 《我之节烈观》 节”伦理道德的
危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理解含义:
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 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
2、政治动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 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3、实质: 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 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新文化运动的一代新女性终于挺起胸膛自由做人了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三,"打倒孔家店" 打倒孔家店"—— 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 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 旧礼教, 旧礼教,旧道德
讲 授
2,政治动因: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 政治动因: 精神支柱 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 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 积极方面: 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积极方面: 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3 ,评 价: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 了条件. 了条件. 消极方面: 消极方面: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 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陈独秀与《新青年》 陈独秀与《新青年》 "德先生"与"赛先生" 德先生" 赛先生" 德先生 打倒孔家店" "打倒孔家店" 鲁迅与《狂人日记》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山东省牟平第五中学 贺宝红
导 入 新 课
1917年8月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年 月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 1898 年改为现名 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 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 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
材料二: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材料二: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 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 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 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 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 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我们现在认定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新青年
历史:课件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岳麓版 必修3)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 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 义、礼、智、信 原因: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评价:(1)在当时是进步的,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前的意 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 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 言的现代舞台。可是,我们真的 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从传承中华古文明角度看文言文不应该被抛弃
自汉语言诞生以来,它就伴随中华民族(汉族为主)的繁 茂衍生而不断发展昌盛。它承载着厚重、古老的中华古文 明,承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创业 的艰辛。可以说,是中华古文明孕育了汉语言、汉字、文 言文,而汉语言、汉字、文言文又忠实地记录、亲密地伴 随、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古文明。只看到文言文的缺陷性, 忽视文言文在中华古文明发展史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那只能是一种割断历史传承关系的不负责行为。白话文占 据汉语言统治地位还不到100年,它肩负着承载中华现代 文明的重任,若又要它承载中华古文明,那是勉为其难的。 文言文和中华古文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要我们 还需要汲取中华古文明的营养,我们也就永远不能拒绝文 言文。
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孔子
资讯
网页
贴吧
mp3
知道
图片
更多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搜索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时间
兴起 标志
前期 指导 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限:
1、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2、新文化运动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3、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挽救中国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器物
制度
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思潮接着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法 则和科学精神
民主
内容篇
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和民主制度
专制
科学
愚昧
新道德
旧道德
资级自由、平等、 封建传统纲常道德 个性解放的思想
新文化的核心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 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旭麓
本节内容结束
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 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 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 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仅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 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积极性:①在政治思想上沉重打击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传 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②成为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 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探寻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史足迹
李 鸿 章
康有为魏源孙中山
君“师 主 立夷长技
宪以
制自强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发展资本主民主共和制 义 ”
农民阶级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 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背景篇 新旧冲突
新意盎然 兴起篇
新文化运动
内容篇 除旧布新
影响篇 万象更新
第一章 新意盎然 兴起篇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民权、平等、进化论
4、新文化运动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首任校长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 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走近北大
“讲无坛论上何的种教学授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 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5、蔡元培的这句话体现了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是什么?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胡适↑
辜鸿铭→
第二章 新旧冲突 背景篇
NEWS 1915年 中国
财经报道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 册厂矿数量大增
政治新闻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并率文 武百官隆重祭孔
社会花絮 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 校园上演戏剧《娜拉》
动摇 传统 礼教 的思 想统 治地 位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 传动员作用。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 “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 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 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发表评论 以上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 的社会背景?
娜拉来 到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方面 内:独裁专制 外:列强侵略
民主 共和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全国人民资反产封阶建级斗要求争实意行志(民根的主本政集原治中因体) 现
思想文化 思 传统 想: 礼教
民主 自由
(直接原因)
第三章 除旧布新
“干不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打倒孔家店” 鲁迅《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
思想革命 +
文学革命
后期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陈独秀《新青年》
文学革命
文学“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反对旧文学 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妻丧速归”
黄侃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 文化的传播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 多险。…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 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第四章 万象更新 影响篇
没有感情第就一离桩婚西、式旧离式婚婚案嫁观
受到猛烈徐冲志击摩。的感情问题成为 媒体焦点。他滞留伦敦期间,在 民成国为政寡界妇名的人祥林林长嫂民命的运寓很所悲见惨到! 了让他终生倾情的女人——林徽 因。一见之下,徐志摩疯狂地爱 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后来 陷离于婚情后网的难张以幼自仪拔事的业他很不成惜功提!出 和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成就了 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