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经典难题巧解精析及常用公式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难题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难题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难题总结归纳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一些难题和困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初中物理学中的一些常见难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相应的解析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难题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初中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能存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理解上的困惑。

解析与解决方法:1. 弄清楚力的方向:对于多个力同时作用的情况,首先要将各个力的方向确定清楚。

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将各个力箭头表示出来,然后通过几何方法来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计算合力大小:确定了力的方向后,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来计算合力的大小。

根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

3. 力的分解:有时候需要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可以采用三角法则的逆过程,即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题二: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和加速度是初中物理学中的另一个常见难题。

学生可能会困惑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解析与解决方法:1. 清楚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学生需要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能正确区分二者。

2. 数学关系的理解: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

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会逐渐增加;当加速度为负时,速度会逐渐减小。

可以通过画图和数学公式的运用来解决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问题。

3. 实际问题的应用: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可以将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合理的转化和运用。

例如,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等。

难题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初中物理学中的一个复杂难题,涉及到一定的物理原理和现象。

学生可能会对光线传播的路径和光的折射定律存在疑惑。

解析与解决方法:1. 理解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而不进入介质的现象;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而进入新介质的现象。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力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初中阶段,力学知识点相对较多,学生常常在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初中生有所帮助。

一、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 (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2. 加速度 (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 时间解题技巧:- 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公式 v = u + at 计算物体的位移。

- 注意速度、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力是物体受到的推动或拖拽,质量越大,给定的力推动速度越小。

二、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技巧:应用惯性定律时,需要分析物体所受的外力是否为零,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计算公式:力 (F) = 质量 (m) ×加速度 (a)解题技巧:当已知力和质量时,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当已知力和加速度时,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

3. 第三定律 (作用-反作用):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题技巧:在分析题目中出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要记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三、摩擦力和重力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进行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力。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给出的表面条件、力的大小等信息,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并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计算公式: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常量,约为9.8 m/s²)解题技巧:在计算重力时,要注意质量的单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相匹配。

初三物理常用公式及解题方法

初三物理常用公式及解题方法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总结!初三物理上册常用公式及解题方法一、机械功与机械能1、功的公式:W=F ×S ,单位为J 。

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距离无力;如: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但踢球过程有做功) (2)有力无距离;如: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3)力与距离方向垂直;如: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3、两种克服某力做功:(1)克服重力做功;如:把物体竖直方向举起;(2)克服阻力做功;如:汽车刹车在过程中. 4、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做功为 0 J ;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距离是竖直方向的h.5、无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无论运动的面是否光滑与粗糙,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斜面上运动, 只要力F 相等,F 对应距离S 相等,则力F 做的功就相等。

6、功率的公式:V F tSF t W P ⨯=⨯==(匀速运动时,F 阻=F 牵),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7、三种不同的机械的功及机械效率: (1)滑轮组竖直方向拉物体:hn n,S h ⨯=+=⨯=⨯=绳动物总物有用,,S G G F F W G W 注意:计算拉力F 做的功,通常先用S=n ×h ,计算出S 值,才可以代数。

(2)滑轮组水平拉物体:Fn f S S S F W S f W ⨯=⨯=⨯=⨯=,,物绳绳总物有用n(3)在斜面拉/推物体:S ,-, S h ⨯==⨯=⨯=f W W W W F W G W 额外有用总额外总物有用,注意:对于斜面拉/推物体时,f F ≠,计算摩擦力必须用公式 S ⨯=f W 额外. 8、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1)竖直方向的滑轮组:⎪⎩⎪⎨⎧...越低摩擦越多,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越低,动滑轮重;动滑轮越重越高越重,物重(钩码重);物重有关因素ηηη ⎩⎨⎧n 绳子的股数物体上升高度无关因素h (2)斜面拉物体:⎩⎨⎧..越高斜,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倾越低,斜面粗糙程度;越粗糙有关因素ηη 无关因素:物体重力。

中考复习力学重难点精析(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无答案)

中考复习力学重难点精析(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无答案)

力学重难点集训教学目标:①对中考科学中物理部分有全局的认识②了解力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力学模块的核心思维—受力分析电学和电磁学。

力学的核心思维在于受力分析,大部分的题目最终分析出是平衡状态,以此得出等大反向的力,通过已知条件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一些证明推到题,则是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某些力是平衡力,等大反向,以此列出等式,进而化简得出需要的推导结果。

一、摩擦力存在下的二力平衡建立在摩擦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体现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一般步骤:①确定体系中受力研究对象②从受力少的物体开始入手分析③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受力简单物体到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受力分析④根据条件提示和要求得出结论【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2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用F=10N的力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A.10N,水平向右B.14N,水平向左C.6N,水平向左D.4N,水平向右2.如图甲所示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他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6 s 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B.6~15 s 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 mC.0~18 s 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下D.5~18 s 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3.(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叠放一起,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则将AB水平放置且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A.A和B的运动速度将会不断增加B.B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A受到的推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D.A对B也有力的作用,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4.(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用F=6N 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 时,物块B 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A.4N,水平向右B.4N,水平向左C.6N,水平向左D.6N,水平向右5.如图甲所示,老李用水平向左的力F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力F的大小以及箱子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f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初三物理难题巧解精析

初三物理难题巧解精析
过A、B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F、E
∴AF∥BE ∴三角形AFO∽三角形BEO(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
∴AF/BE=AO/BO ∵AO/BO是不变的 ∴AF/BE也不变
又∵G不变,∴F也பைடு நூலகம்变
∵AF始终大于BE,∴F<G
【反思】
【例题2】
挂在竖直墙壁上的xx,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当xx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
2.在原图中物体的受力分析还少画了一个:绳子的拉力=F(竖直向上) 由受力平衡可知F+N=G
3.注意N 是地面支持力
物体受力分析 重力向下 地面支持力 向上 绳子拉力向上
由xx定律 得 G (下)= F+ N(上)
【例7】
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则物体B重____N
【反思】
【讲解】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不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是这样教的。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1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么会是2F=G物等问题。我感觉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解决滑轮组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初三物理难题巧解精析
编制: E+1互联版权所有
【例题1】
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处用 一 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 F大小不变,但F<G B. F大小不变,但F>G
C. F逐渐减小,但F>G D. F逐渐增大,但F<G
【解析】
3.对B受力分析,向上绳子的拉力和B向下的重力平衡,即F=Gb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及记忆解析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及记忆解析

深(h 越大) 那 P 就越大 八、浮力公式
(1)F 浮=F’-F (压力差法) (2)F 浮=G-F (视重法) (3)F 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 gV 排 (排水法)
九、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 W=GhW=Pt
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有用功公式 举高 W 有=Gh 水平 W 有=FsW 有=W 总-W 额 总功公式 W 总=FS(S=nh) W 总=W 有/ηW 总= W 有+W 额 W 总=P 总 t 机械效率公式 η=W 有/W 总 η=P 有/ P 总 (在滑轮组中 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 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解析: 做功:好比吃西瓜,嘴张的越大(大力张)(F↑),西瓜塞的越深(S↑) 吃的越多(做功越多)。 功率:做功的效率,西瓜咬的越快 (t↓),吃的越多, 功率大 有用功: 西瓜吃下去的不止瓜瓤,还有籽,籽会吐掉的吧。瓜瓤就是有用 功。 总功:吃的口里的瓜瓤(有用功)加上瓜籽(无用功)便是总功 机械效率:有效和无效,对期望的有用的就是有效,无用的就是无效 厕所大便,有的人“刷刷刷”脱了裤子没一会便提上了,你说效率挺高 有的人“咚哒”响了半天,原来只是个 P 你说没效率 十、热学部分 热学公式 C 水=4.2×103J/(Kg·℃) 1.吸热:Q 吸=Cm(t-t0)=CmΔt 2.放热:Q 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 有效利用/Q 燃料 5.热平衡方程:Q 放=Q 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 Q 吸=mq 或 Q 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十一、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 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 普适公式) (2)Q=UIt=Pt=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研究物质的运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问题解题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进行总结。

一、位移/速度/加速度求解问题1.根据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求解: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应用公式S=Vt,将已知量代入求解未知量。

2.根据平均速度求解:当速度不断变化时,可以通过求取平均速度来求解。

利用公式V=(S1+S2)/t,将已知量代入求解未知量。

3.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关系求解:当速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利用公式V=V0+at或V^2=V0^2 + 2aS,根据已知量代入求解未知量。

二、重力问题1.根据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求解:利用公式F = mg,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根据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求解: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时,利用公式Fg = Fn。

三、功问题1.根据功定义求解:当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的值为正;当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时,功的值为负。

2.根据功率和时间的关系求解:利用公式P = 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四、力问题1.根据物体所受的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求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解:当物体所受的力平衡时,合外力为零,利用公式ΣF = 0。

五、摩擦力问题1.根据摩擦力和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合力求解:利用公式Ff = μm g,其中F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六、弹簧问题1.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利用公式F = 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变形量。

七、浮力问题1.根据浮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求解:当物体处在液体中时,利用公式Ff = mg,其中Ff为物体所受的浮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但也较为复杂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归纳总结以及应对方法和技巧。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需要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方向和大小等。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观察力的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需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应对方法和技巧: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物体之间的力和反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

二、压力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学生需要理解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面积下的压力变化,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2.空气压力: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模拟和计算,理解空气压力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三、能量1.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学生需要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计算,观察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过程,掌握能量的计算方法。

2.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需要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性质。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

3.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质后会发生色散现象。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理解光的色散原理和作用。

初中生公认“最难”学科(附初中物理难点考点及公式合集)必须收藏!

初中生公认“最难”学科(附初中物理难点考点及公式合集)必须收藏!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体表⾯上的空⽓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液化:物质从⽓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冷饮瓶外的⽔滴。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量的热,有制冷作⽤。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久的灯泡变⿊;冰棒上的“⽩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动理论的内容是:①⼀切物体的分⼦都永不停息地做⽆规则运动。

②分⼦间存在相互作⽤的引⼒和斥⼒。

22.⽐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度(J/(㎏·℃)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计算公式:Q放=mq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作的四个冲程:吸⽓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冲程。

②汽油机的⼀个⼯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5.分⼦由原⼦组成,原⼦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核由质⼦和中⼦组成。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的⼀种属性,它的⼤⼩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变化。

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镊⼦。

28.天平的使⽤:(1)把天平放在⽔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十分有用)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十分有用)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热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 u f2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t Q I =R U I =W = U I tW= U I t 结合U =I R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tP = I U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公式汇总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公式汇总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公式汇总中考物理考试中常见的公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汇总:1.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F=m×a2.科氏力的公式:科氏力=电荷×速度×磁感应强度×正弦θF = q × v × B × sinθ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位移=速度×时间s=v×t4.动能的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2E=1/2×m×v^25.弹性势能的公式: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2Ee=1/2×k×x^26.功的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W = F × s × cosθ7.功率的公式:功率=功/时间P=W/t8.合力的公式:合力=开根号(力1^2+力2^2+…)F合=√(F1^2+F2^2+…)9.压力的公式:压力=力/面积P=F/A10.波速的公式:波速=频率×波长v=f×λ11.光的折射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12.单摆的周期:周期=2×π×开根号(长度/重力加速度)T=2×π×√(L/g)这些公式是中考物理考试中经常用到的,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在考试中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以及单位的转换。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中物理难题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难题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难题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能量的转化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科目常常是他们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难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与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1.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转化与守恒2.1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光与影像3.1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3 镜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对光线的反射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3.4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四、电与磁4.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可以由欧姆定律描述。

4.2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是由带电粒子或电流所产生的力场。

4.3 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和导体的相对运动将产生电动势,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五、声与振动5.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的分子振动传播。

5.2 频率和声速: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5.3 波的叠加: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存在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

六、热与温度6.1 物体的温度: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表达,决定了物质的热态。

6.2 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6.3 热量和热容:热量是物体温度变化所需的热能,热容是物体单位温度变化所需的热量。

通过对初中物理中难题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难题大多涉及到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不同方面的知识。

初中物理难度图解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难度图解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难度图解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物理往往被认为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将通过图解的方式对初中物理中的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力与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简单地说,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图解中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之间的区别。

1.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通过图解可以解释为质量越大,力的作用越大,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也会越大。

1.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2. 光的传播和反射2.1 光的传播光可以通过真空或介质传播。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光在真空和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特点以及折射现象。

2.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线碰到物体表面后改变方向的现象。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强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

2.3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光线碰到光滑表面后反射的现象。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平面镜、凹镜和凸镜的特点,强调物体的虚实位置关系。

3. 音的传播和特性3.1 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需要介质传播。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特点。

3.2 声的特性声音有频率和振幅之分。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高低、大小的影响,强调不同频率声音的音调特点。

4. 电的基本概念4.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物体带有的一种属性,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电荷相互排斥。

图解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说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荷的正负的区别。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 L1=F2·L2 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九、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视重法)(3)F浮=G (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十、功的公式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十一、功率公式P=W/tP=W/t=Fs/t=Fv(v=P/F)十二、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十三、总功公式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η=P有/ P总(在滑轮组中η=G/Fn)(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 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UIt=Pt=UQ (普适公式)(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6)U1/U2=R1/R2 (分压公式)(7)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难题解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难题解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难题解析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同时也要解决一些难题。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解析一些常见的难题。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及计量单位: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者方向改变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果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和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上。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

4.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当物体与平面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两者之间会产生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与平面接触时没有相对滑动或即将相对滑动时,两者之间会产生静摩擦力。

二、能量与机械运动1. 功和功率:物体受力而产生位移时,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称为功;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在某个位置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自由系统内,如果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和弹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力。

三、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是直线传播;光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发生全反射。

3. 光的成像:光经过透镜或反射镜后,使得光线交汇在一点或者看起来如交汇在一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成像。

八下物理精析巧练

八下物理精析巧练

八下物理精析巧练物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物理的精析巧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难点解析:电流强度的计算电流强度是电荷流动的量度,通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强度的计算公式是:I=Q/T,其中Q表示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电荷通过该横截面所需的时间。

在计算电流强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电荷的正负性。

当电子向左移动时,它们的电荷为负,而当它们向右移动时,它们的电荷为正。

(2) 电荷的单位。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而不是安培(A)。

(3) 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是秒(s),而不是毫秒(ms)或微秒(μs)。

2. 难点解析:电路符号的认识在学习电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符号,以便能够正确地绘制电路图。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1) 电池电源符号:表示电路的供电源。

(2) 导线符号:表示电流在电路中传输的路径。

(3) 开关符号:用于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4) 电阻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电阻。

(5) 电容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电容。

(6) 电感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电感。

(7) 灯泡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灯泡。

掌握这些电路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

3. 难点解析: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是电流在电路中传输能量的速率,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VI,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强度。

在计算电功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电压的单位。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而不是毫伏(mV)或微伏(μV)。

(2) 电流强度的单位。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A),而不是毫安(mA)或微安(μA)。

(3) 电功率的单位。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而不是千瓦(kW)或兆瓦(MW)。

初中物理公式专题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专题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专题归纳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公式。

这些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公式1.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忽略加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到的公式有:(1)位移公式:$S = v \cdot t$其中,$S$代表位移,$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

(2)速度公式:$v = \frac{S}{t}$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代表时间。

(3)时间公式:$t = \frac{S}{v}$其中,$t$代表时间,$S$代表位移,$v$代表速度。

2. 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到的公式有:(1)位移公式:$S = ut + \frac{1}{2} a t^2$其中,$S$代表位移,$u$代表起始速度,$t$代表时间,$a$代表加速度。

(2)末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代表末速度,$u$代表起始速度,$a$代表加速度,$t$代表时间。

(3)末速度平方公式:$v^2 = u^2 + 2as$其中,$v$代表末速度,$u$代表起始速度,$a$代表加速度,$s$代表位移。

二、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

2.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_k = \frac{1}{2} mv^2$其中,$E_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质量,$v$代表物体速度。

3.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引力作用的定律,公式为:$F = \frac{G \cdot m_1 \cdot m_2}{r^2}$其中,$F$代表引力,$G$代表引力常数,$m_1$和$m_2$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r$代表它们之间的距离。

初中物理难题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难题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难题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称为位移。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一般用符号△r表示。

2、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是一个矢量量,一般用符号v表示。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两种概念。

3、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是一个矢量量,一般用符号a表示。

4、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相等的运动。

匀速运动的物理意义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在同一方向上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5、变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6、曲线运动:不仅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而且速度的方向也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若受到合外力为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互不同一直线上。

三、力的作用1、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重力是一种万有引力,具有大小、方向,是一个矢量量。

2、弹力:两个物体压缩或拉伸时,相互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3、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拉力:是一种物体与绳或绳索相互之间的牵引力。

5、弯力:弯力是绳和绳索拉伸时产生的拉力。

6、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包括重力、静电力和磁力等。

四、重力的作用1、物体的重量: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个量,是一个矢量,一般用符号W表示。

2、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进行的运动。

3、牛顿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两者质量的成果,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比例。

五、能量及其转化1、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经典难题巧解精析及常用公式总结【例题1】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处用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A. F大小不变,但F<GB. F大小不变,但F>GC. F逐渐减小,但F>GD. F逐渐增大,但F<G【解析】过A、B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F、E∴AF∥BE ∴三角形AFO∽三角形BEO(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AF/BE=AO/BO ∵AO/BO是不变的∴AF/BE也不变又∵G不变,∴F也不变∵AF始终大于BE,∴F<G【反思】【例题2】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A.“3”的位置;B.“6”的位置;C.“9”的位置;D.“12"的位置。

【解析】解析:秒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大致可看作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电池的电能转化的动力、转轴的摩擦阻力、重力。

当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时,动力逐渐减小,首先数值减小到与重力和摩擦阻力的和相等。

当秒针在“9”的位置时,秒针受到动力方向竖直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摩擦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重力与摩擦阻力的和等于动力的大小,秒针受平衡力,会在原地静止。

答案:C。

点拨:当秒针匀速转动动微小距离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但每时每刻的平衡力的构成都在发生变化。

当秒针在“3"的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动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而转轴摩擦阻力竖直向上,此时重力与动力的和等于摩擦阻力的大小。

当秒针在“12”和“6”的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与转轴的支持力(或拉力)作用效果抵消,动力只跟转轴的摩擦阻力构成一对平衡力。

所以,当平衡力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反思】【讲解】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不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是这样教的。

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1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么会是2F=G物等问题。

我感觉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

笔者认为解决滑轮组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首先要讲清楚的是:(1)同一根绳子穿起来的滑轮组绳子上各处的拉力都相等。

(不计摩擦,不计绳重)(2)区分绳子的“根数”与“股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

一根绳子,绕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会被分成几股。

(3)初中阶段研究的对象要么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受力满足平衡条件:合力等于零。

【例3】如图2,每个滑轮重10N,物体A重80N,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绳子的拉力F。

【解析】取动滑轮和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有三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物体A整体),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F+F+F=C物十G动,即3F=10N+80N,所以F=30N。

若求弹簧秤的读数F弹,应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4(有两股绳子向下拉着定滑轮)。

因为静止,弹簧秤的读数F弹=G定+2F=10N+60N=70N。

【例4】如图5,体重500N的人,要将G=700N的吊篮匀速吊起,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

(1)如图5,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2)如图6,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解析】(1)取动滑轮和吊篮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7(两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吊篮整体)。

由于匀速吊起有2F=C篮,F=350N。

(2)取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8(有三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

由于匀速吊起有3F=G人+C篮,F=400N。

【例5】一小车A陷在泥地里。

现在通过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速拉出,F=1000N。

求小车受到的拉力和树受到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和摩擦)。

【解析】要想求小车受到的拉力,须取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0(有三股绳子向右拉着动滑轮),小车受到的拉力F’,F′=3F=3000N。

求树受到的拉力,要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1(有两股绳子向左拉着定滑轮),树受到的拉力F″=2F=2000N。

【总结】处理滑轮组一类力学题,使用的仍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即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解题。

如何选取研究对象,是整体还是隔离某一物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既要找准力的个数,又要找准力的方向。

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灵活地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例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A.F=G ; B.G=N ; C.F+N=G ; D.F=N.【解析】1.这样想比较简单N是物体给予地面的力的反作用力而当绳子另一边有个F的时候并不是全部力都给予了地面地面只受到了G-F的力由此可见N=G-F N+F=G2.在原图中物体的受力分析还少画了一个:绳子的拉力=F(竖直向上) 由受力平衡可知F+N=G3.注意N 是地面支持力物体受力分析重力向下地面支持力向上绳子拉力向上由牛二定律得G (下)= F+ N(上)【例7】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则物体B重____N【解析】1. 首先除掉滑轮的重,这样示数为24N,因为测力计接的是定滑轮,所以两根绳子平分了测力计的示数,再加上B没有与地面接触,所以B的重力为12N2. 这里若说的明白点,应为A和B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24牛,而不应该说为AB共重24牛。

再根据绳子两端的力是相等的,可以得知B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12牛。

3. 对B受力分析,向上绳子的拉力和B向下的重力平衡,即F=Gb对滑轮受力分析,向下两段绳子,即两个拉力F,,向下滑轮的重力G轮;向上测力计处绳子的拉力,即F示则F+F+G轮=F示,2Gb+1N=25N所以B的重力Gb=12N4. 可以这样分析,用大小为G(b)的力匀速提起物体A。

弹簧测力计测的力为G(b)+GA+1=25,所以G(b)+GA=24因为定滑轮不省力且物体处于平衡,所以为12N。

【例8】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盛有硫酸,乙容器中盛有水,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比较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B )A. 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B. 硫酸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C. 硫酸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 D .无法判断 【解析】设高和底面积分别为h 1,S 1;h 2,s 2; 其中压强p 1=ρgh 1;p 2=ρgh 2;那么F 1=p 1×s=ρgh 1s 1; F 2=p 2×s 2=ρgh 2s 2; 又因V 1=h 1s 1; V 2=h 2s 2; F 1=F 2; 因此F 1=ρv 1g ;F 2 =ρv 2g ; =m 1g =m 2 g =G 1 =G 2也就是他们的重力相等;质量相等附:物理公式总结速度公式: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浮力公式: F 浮=G – Ft s v =vt s =v s=V m =ρ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 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m ——质量 kg g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F 浮=G压强公式:p =p =ρgh帕斯卡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或写成:滑轮组:F =G 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2h机械功公式: W =F sS F1221L L F F =n 121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功率公式:P =机械效率:×100%热量计算公式:Q = c m △t (保证 △t >0Q 放= mq欧姆定律:电功公式: 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W = U I t 结合I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tP = I U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t W 总有用W W =ηt Q I =R U I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分压原理: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分流原理: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2121R R U U =2121R R P P =1221R R I I =1221R R P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