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昆虫与螨分类
6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2
9.菜蛾科 Plutellidae 本科和麦蛾科很相似,成虫静止时触角向 前伸,极易识别,翅狭长,前翅披针形,后翅长 卵形,后翅M1与M2基部合并成叉状。
小菜蛾
幼虫圆柱形,绿色。小菜蛾。
10.潜叶蛾科 Lyonetiidae 体微小,头部光滑,前翅披针形,后翅 线状,具长缘毛,翅脉退化。成虫休息时前 部举起,翅尖与接触面相接。 幼虫体扁,无足。柑桔潜叶蛾。
菜粉蝶
宽边黄粉蝶
幼虫密披绿色或黄色短绒毛,趾钩双序或3 序,中带式。菜粉蝶。
东方菜粉蝶
锯粉蝶(斑粉蝶)
绢粉蝶
3.凤蝶科 Papilionidae 大型。翅为黑色黄色或绿色,常有鲜艳闪 光的色斑,后翅臀域只有一条臀脉,有尾状突起 或外缘呈波状,内缘凹入或直。
达摩凤蝶
柑橘凤蝶
幼虫前胸具臭腺,触之外翻呈叉状,缩入 后外面留有横沟。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柑 桔玉带凤蝶。
白星花潜
10.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小至中型,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 隆起;多为红、褐、黄、白、黑等色;体上有斑点, 头一般潜入前胸背板下,鞘翅边缘有显著檐褶; 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跗节为隐4节;少数为植 食性,多数为捕食性;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的天 敌,以成虫越冬,种类多。
口器虹吸鳞翅目 四翅膜质鳞片覆 被蛹多足有趾钩 蛾蝶幼虫害植物
鳞翅目的特征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两对,膜质,横脉极少; 体、翅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
幼虫,侧气门,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 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 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或结网。蛹为 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8.吉丁甲科Buprestidae
第4章昆虫分类学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生殖蚁、工蚁和兵蚁等。 严重危害农林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等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多食亚目 Polyphaga
• 瓢虫科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 叶甲科Chrysomelidae :榆紫叶甲,杨叶甲 • 豆象科Bruchidae :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杨树吉丁虫,杨十斑 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 叩头虫科Elateridae :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
•
• • • • •
鞘翅目 coleoptera
• 通称甲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 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 口器咀嚼式。 •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 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 跗节4或5节。 • 全变态。 • 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步甲、瓢虫等,有益于农 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金龟甲、叩 头甲、象甲、叶甲、天牛和小蠹等。
图1-24 半翅目分类特征 A.蝽前半段腹面 B.蝽背面
半 翅 目
蝽
科
花 蝽 科
网 蝽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昆虫及螨类》课件
幼螨期
卵孵化后成为幼螨,这个阶段是螨类生 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
若螨期
幼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后进入 若螨期,若螨与成螨在形态上相似,但 个体较小。
成螨期
若螨经过最后一次蜕皮后成为成螨,成 螨是螨类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螨类的习性
栖息环境
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 壤、水体、动植物体表等。
联系
虽然昆虫和螨类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纲,但在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中,它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一些昆虫会 以螨类为食,而螨类则可以在某些昆虫的寄生中起到关键的 作用。
02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具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 ,胸部有三对足。
昆虫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蝴蝶的翅膀有美丽的花纹,蚂 蚁有发达的触角等。
昆虫的生殖方式
01
昆虫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 孤雌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 交配产生受精卵来繁殖后代的。
02
有些昆虫还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即雌虫不需要雄虫交配就可以产 下卵来繁殖后代。
昆虫的发育过程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和 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昆虫 取食和生长的主要时期。
不同种类的昆虫发育过程有所不同, 如蝴蝶的幼虫会吐丝结茧,然后在茧 内化蛹,最后羽化成蝶。
寄主为食。
捕食性动物如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 物和节肢动物等,会捕食昆虫或螨类。
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会导致 昆虫或螨类生病甚至死亡。
昆虫与螨类的传播方式
01
昆虫与螨类的传播方式多种 多样,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
传播。
02
自然扩散主要依靠昆虫或螨 类的飞行、爬行或风力传播 ,如蝴蝶的迁徙和蝗虫的扩
昆虫和螨类的进化和生态学研究
昆虫和螨类的进化和生态学研究昆虫和螨类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群体之一。
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洋。
它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功能,例如授粉、食物链的底层等。
因此,人们对昆虫和螨类的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非常感兴趣。
昆虫和螨类的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亿年前的石炭纪。
它们的成功演化与它们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在进化过程中,昆虫和螨类不断适应着各种环境条件,并发展出各种适应性特征。
例如,某些昆虫和螨类养育他们的后代,或者生长出特殊的结构以保护或攻击敌人和猎物。
昆虫和螨类的生物多样性也表现在它们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方面。
昆虫和螨类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授粉植物的关键群体。
大约80%的植物均需要昆虫或螨类进行授粉才能繁殖。
其次,昆虫和螨类是食物链的基础。
它们是许多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例如蜘蛛、鸟类和食肉动物。
此外,昆虫和螨类也对土壤形成和营养循环有着重要贡献,它们分解有机物质并促进植物生长。
另外,昆虫和螨类还能够传播疾病,例如蚊子传播的疟疾和黄热病等。
昆虫和螨类的进化也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密切相关。
例如,在进化过程中,一些昆虫和螨类形成了跨种群、物种间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化合物包括食物链、同 species competition 和 mutualism 等。
相互作用的力量和类型对物种的分化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都有影响。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昆虫和螨类可以编码化合物来防御天敌和敌人。
化合物的形成和抵御力量的差异不仅源于遗传变异,还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用性有关。
昆虫和螨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昆虫的花粉结构和嗅觉机制可以适应不同植物的花朵。
昆虫的飞行机制和生活习性也可以适应不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同样,螨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适应了许多不同的栖息地。
例如,水生螨类可以在水下呼吸和移动,而土螨类可以在干旱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出各种防御机制。
昆虫的分类
第四章昆虫的分类一、昆虫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
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
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
(一)昆虫分类单元昆虫分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
以蔷薇白轮盾蚧例,其分类地位如下: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同翅目亚目胸喙亚目总科蚧总科科盾蚧科属白轮盾蚧属种蔷薇白轮盾蚧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二)昆虫命名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
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
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例如东亚飞蝗(中文名称)的学名为: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二、昆虫纲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
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概述如下。
(一)直翅目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
第四章捕食性天敌及其利用
产卵笼
通常用马粪纸作材料,制成高10cm、直径14cm 的圆筒,接头处用胶粘合,然后在圆筒的上、下 两端蒙上纱布,用橡皮圈固定即成。在笼壁、顶 和底的内面衬一层纸(衬纸接头处点以少量浆糊, 使之固定),成虫产卵在衬纸上,即成卵箔。
用有色纸(最好粉红色)作内衬供成虫产卵 的效果最好,既不影响成虫产卵,又容易察看卵 粒。也可用薄型玻璃钢、有机玻璃制作产卵笼, 经久耐用。
(6)幼虫历期:8~10天(27℃,RH70%)
三、草蛉的人工繁殖和释放
1、选择人工繁殖的草蛉种类 注意与防治对象和释放环境类型相联系来选择。
(1)防治叶螨:中华通草蛉,因其耐高温、猎 物范围广。
(2)防治蚜虫:大草蛉、丽草蛉(不耐高温, 蚜虫春秋发生)。
(3)防治棉铃虫:中华通草蛉(耐菊酯、有机 磷类杀虫剂),大田环境。
小黑瓢虫
9、双翅目
其中有许多捕食性天敌,较重要的有:
(1)食蚜蝇科:其幼虫捕食多种蚜虫。
(2)瘿蚊科:部分种类捕食蚜虫、螨类、介虫, 如食蚜瘿蚊、食螨瘿蚊分别控制多种蚜虫和螨类。
(3)食虫虻科:成虫捕食多种害虫如叶蝉、卷 叶蛾等。幼虫(如大食虫虻和联低颜食虫虻)捕 食多种蛴螬。
(4)斑腹蝇科:幼虫捕食性,如灰色蚜小蝇幼 虫捕食蚜虫,如多种林木、果树蚜虫。
③ 我国利用生产赤眼蜂的人工卵也可以繁殖大 量捕食性天敌。一举多得。
草蛉成虫的最佳人工半合成饲料
啤酒酵母干粉饲料:啤酒酵母粉(北京啤酒厂) 10g、蔗糖8g。
将以上成分混合研磨,用60目铜筛过即成。 用此配方饲料饲养中华通草蛉和普通草蛉成虫, 产卵率达100%,平均每雌产卵达800~1000粒。晋 草蛉成虫取食此配方饲料,亦能正常产卵。
草蛉(Green lacewing)又名草青蛉,属脉翅目 (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其幼 虫通称蚜狮。
螨类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昆虫学课程组制作●叶螨类: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俗称红蜘蛛。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三种叶螨常混合发生。
侧多食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又名茶黄螨,俗称白蜘蛛。
为害作物主要有青椒、茄子、番茄、豇豆、菜豆、丝瓜、黄瓜、苦瓜、马铃薯、枸杞等。
Tetranychus cinnarinus Carmine spider mite雌成虫雄成虫雌成虫卵朱砂叶螨雌虫和卵雄成虫卵雌成虫截形叶螨二斑叶螨雌成虫雄成虫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Yellow tea mite侧多食跗线螨若螨成螨世界性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
●叶螨类叶螨的成螨、幼螨、若螨群聚在植物叶片背面吸取汁液,使叶片受害。
当寄主的叶片变老、枯死后,叶螨向新叶转移,继续为害新叶。
常引起叶片背面出现褪绿斑点、黄白小点,呈网状斑纹,严重时,斑点变大,叶渐渐变黄,脱落;叶螨为害常引起植株的早衰,使产量大减。
果实受害时,与叶面受害症状相同。
朱砂叶螨为害辣椒叶片朱砂叶螨群聚在叶端为害雌成螨朱砂叶螨为害节瓜叶片●茶黄螨:以成螨和幼螨刺吸为害,只取食植物的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芽、茎、花、果等。
为害叶片时,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下垂卷曲。
为害茎时,嫩茎嫩枝变成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者植株顶部干枯。
为害花和蕾时,受害后不能开花、座果。
为害果实时,果柄、果皮变成黄褐色,丧失光泽,皮增厚,最后导致裂果,味苦而不能食用。
侧多食跗线螨为害辣椒叶,叶片边缘下垂卷曲侧多食跗线螨为害辣椒生长点,受害后不能开花、座果侧多食跗线螨为害番茄生长点侧多食跗线螨为害茄子,造成裂果完成一代所需时间朱砂叶螨温度20 0C28 0C35 0C最适温度最适湿度历期(天)15-206-75-829-310C35-50%茶黄螨温度0C20 0C25 0C30 0C最适温度最适湿度历期(天)126416-230C80-90●发生高峰及世代数↓叶螨类:6-9月,10-20代。
《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
昆虫重要目分类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通称蓟马。
◆形态:体微小至小型,一般为1-2mm 。
口器锉吸式。
触角丝状。
复眼发达,单眼3个,排列成三角形,无翅型缺单眼。
跗节1-2节,末端有一能伸缩的端泡。
翅通常2对,前、后翅均狭长,边缘密生缨状毛;翅脉退化;静止时翅平放于体背。
腹部通常10节。
无尾须。
具产卵器。
■生物学:过渐变态。
两性生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
多为植食性,危害农作物的花、叶、枝、芽等,而以花上最多,如烟蓟马。
也有少数为捕食性种类,可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或其他种类的蓟马,如塔六点蓟马。
1 纹蓟马科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
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
如烟蓟马=通称蝽或蝽象。
◆形态:体小至中型,略扁。
刺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前方生出。
触角3~5节。
复眼显著。
前胸背板甚大,中胸小盾片发达。
跗节一般3节。
多数具2对翅,前翅为半鞘翅,基半部硬化的部分可分为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而端部的膜质部分,称为膜片,常具翅脉。
翅静止时平放于身体背面,末端部分交叉重叠。
胸部腹面常有臭腺■生物学:渐变态。
该目昆虫大多为植食性危害农作物、果树、林木蔬菜、等,刺吸茎叶的汁液,是重要的园艺害虫;部分种类可捕食害虫。
1网蝽科(Tingidae )=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 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
喙4节。
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
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
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
螨类
蛛形纲蜱螨目害虫
01 简介
03 形态特征 05 防治方法
目录
02 生活习性 04 发生特点
螨类指的是蛛形纲害虫,常见的害螨多属于真螨目和蜱螨目,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内 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及华北地区等广泛地区。还分布在同纬度经济作物区。为害作物:果树、 蔬菜、小麦、棉花、玉米、花卉、豆类及多种杂草。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初期叶正面有 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后期叶片从下往上大量失绿卷缩脱落,造成大量落叶。有时从植株中部叶片开 始发生,叶片逐渐变黄,不早落(苹果叶螨)。
螨类的个体发育变态分5个阶段: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
幼螨只有3对足,而若螨和成螨有4对足。若螨比成螨个体小,腹面毛少,无生殖孔。而雄螨也比雌螨小,而 身体末端尖削,从背面看呈菱形。
螨类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蜱螨亚纲,有200个科。有几种是人畜的体外寄生虫,它能产生毒性引起强烈 的皮肤疹状、鼻炎、肺炎等变态反应 。
谢谢观看
简介
螨类通称红蜘蛛、锈壁虱、恙、疥。与人类关系密切,很多食植物的螨吸食叶片的汁液,危害农作物,如棉 红蜘蛛、麦红蜘蛛、果树红蜘蛛。有些危害贮存粮食,有些危害养蜂业,有些则吸食人畜血液引起呼吸、皮肤和 胃肠道过敏反应,还有些寄生于有害的螨类或昆虫身上,是有益螨类,如植缓螨、镰螯螨等。
螨类身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分段、不分节,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半体(包括颚体和前足体)与后 半体(后足体和末体),后足体和末体义统称躯体绝大多数有4对足,少数有2-3对足(叶瘿螨和少数叶螨)。 螨类的足南6节构成: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但不分亚节),有的螨还具有1-2个爪。
发生特点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不同物种有生殖隔离。种由居群所组成,种是基本 单元,又是繁殖单元。
为了更详尽地起见,还有在纲、目、科、属下设“亚”
(sub)级的,如亚纲(Subclass)、亚目
(Suborder)、亚科(Subfamily)、亚属
(Subgenus)。
也有在目、科上加“总”(Super)级的,如总目
(Superorder)、总科(Superfamily)。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 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 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 断形式。
科名以模式的属名加语尾-idae而成;亚科加语尾inae;族名加语尾-ini;总科名的语尾为-oidea;亚 目名和目名的语尾也有用-odea的,由于昆虫多数有 翅,目名多用-ptera (翅)结尾。属以上各阶元的 名称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
昆虫的命名(nomenclature)、鉴定
(identification)、描述(description)及其 系统发。
昆虫分类系统运用比较分析找出特异性和概 括归纳找出共同性,反映其进化历史过程。
昆虫是动物界(Anima),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纲以下的分 类和其它动物一样采用一系列的阶元,首先以血缘 的亲疏分为若干目(Order),目以下又分科 (Family),科下又分属(Genus),属下又分种 (Species),而以种为分类的基本阶元。
节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适于挖掘土壤和切碎植物
的根部。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尾须长。产卵器
不发达。
以土栖为主。1-3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 处越冬。 蝼蛄是多食性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植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
2021/4/13
70
5、长蝽科Lygaeidae:触角4节,有 单眼;跗节3节; 前翅膜片上有4-5条
不分叉的纵脉。少
24
昆虫纲/ 缨翅目
翅膜质狭长,边缘有长缨毛, 称为缨翅,前后翅形状大致相同, 翅脉有或无,有翅脉者翅上常有鬃; 足跗节一两节,顶端常有可伸缩的 泡囊,爪一两个。
25
昆虫纲/ 缨翅目
腹部一般10节,纺锤形或圆筒 形,尾须缺。
过渐变态。一般锉吸植物汁液, 为害禾谷类、棉花和烟草等,有的 能传播植物病毒,是大害虫;也有 少数肉食性种类捕食蚜虫和粉虱, 是益虫。
19
昆虫纲/ 缨翅目
二、缨翅目Thysanoptera
一种蓟马
Thysano具缨毛的
20
缨翅目
21
昆虫纲/ 缨翅目 在菊花上的几只蓟马(仅长4毫米)
22
昆虫纲/ 缨翅目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型到微小型,体 细长,0.5~5mm;头锥形,
口器锉吸式,不对称,右上 颚缺或退化;触角短,6~ 10节;复眼发达;多数种类
29
昆虫纲/ 缨翅目
麦简管蓟马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umov)
30
水稻管蓟马
31
昆虫纲/ 缨翅目
锥尾亚目Terebrantia 前翅有一两条不清楚的纵脉, 有时还有横脉,翅脉上有刚毛;翅 面有微毛;雌虫腹部末节圆锥形, 有发达的锯状产卵器,卵产于植物 组织内。分为7科,常见仅2科。
无翅,其他种类可能有短翅 或翅十分发达;翅2对,膜
质、狭长,边缘有长缨毛,
翅脉极少或无,最多只有一
两条纵脉;足粗壮,前跗节 有翻缩性“泡囊”。
2021/4/13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昆虫世界
昆虫世界引言: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神秘无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珍贵的昆虫,它们象我们人类一样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奥秘无穷。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任务:你的任务是进行一次昆虫世界的探索,了解昆虫的种类、繁殖以及生活习性,全班同学每4人分成一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完成以下任务:A、研究昆虫的种类。
B、研究昆虫的繁殖。
C、研究昆虫的语言。
D、研究昆虫的习性。
每个小组在完成以上研究后,把你们这次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写成一份书面报告。
过程:1、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决定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即每人必须探究的领域。
2、各小组成员根据以上分工完成各自任务。
3、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完成书面报告。
第一课什么是害虫?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陈述: “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为害, 榆树上有650种害虫, 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
”把植食性昆虫列为害虫, 从生态学、经济学上来说均是不科学的。
农作物、植食者、肉食者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植食者取食农作物, 由于其数量多少不一, 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 同时, 农作物对植食者取食的反应也不同。
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 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为害。
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 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 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
相反, 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 为天敌提供了食料, 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 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害虫”当作益虫看待。
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 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 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 就被认为是害虫。
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
植物保护昆虫学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鳞翅目 Lepidoptera
鳞翅目
锤角亚目
异角亚目
弄蝶科
螟蛾科
粉蝶科
夜蛾科
眼蝶科
麦蛾科
鳞翅目 Lepidoptera
锤角亚目 Rhopalocera 触角端部膨大成锤形或球杆状;静息时双翅 竖立于体背;昼出夜伏。卵散产,蛹外一般 无茧。
鳞翅目 Lepidoptera
弄蝶科 Hesperidae
鞘翅目 Coleopt era
多食亚目 Poryphaga
瓢甲科 Coccinelloidea
体小至中型,半球形,背面隆起,腹面扁 平,头缩于前胸背板下,触角棒状短小。 肉食性成虫体表光滑,无毛,有光泽。植 食性成虫体背有毛,无光泽。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体小至大型,头部前端延长成象鼻状。末 端着生口器,触角多为膝状。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是认识 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昆虫的分类, 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 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的依据:
生物界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基本阶元。 昆虫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昆虫纲。 昆虫翅的质地、形状和对数,口器、触角、足及腹部附肢和
异角亚目 Heteroceva
鳞翅目 Lepidoptera
异角亚目昆虫常见科
螟蛾科 2.夜蛾科 3.麦蛾科
螟蛾
夜 蛾 科 的 成 虫
夜蛾科的幼 虫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麦蛾科的 幼虫
鞘翅目 Coleoptera
添加标题
通称甲虫
添加标题
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 占昆虫总数的1/4多。
第四章-昆虫及螨类
世界已知15万种,其中蝶类约占10%,有近2万种。 我国已记载约1万种,其中蝶类1300多种。其中以南美 亚马逊河流域最为丰富。
形态特征:虹吸式口器;体、翅密布鳞片和毛;前、后翅 一般有中室。幼虫多足型,俗称毛毛虫,腹足有趾钩。 本目旳特征能够总结为: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片 覆;蝶舞花间蛾扑火,幼虫多足具趾钩。 生物学:完全变态;成虫和幼虫取食不同。
➢ 蠕形螨寄生于哺乳动物及人体旳皮肤内,引起皮炎和动物内脏病变;该 螨在人旳脸部寄生率很高(80-90%),引起酒槽鼻等。
(2)螨类对农作物旳危害
➢ 植食性旳螨类吮吸植物叶液,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 近年来因为不合适旳使用农药,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螨类抗药性增强,
使螨害问题愈加突出。为害果树旳螨类更多,榆全爪螨和勒氏苔螨是北 方果区旳优势种,山楂叶螨南北果区都有发生,它们主要为害苹果、梨、 桃杏、山楂等,据调查,苹果受害后产量损失35-64%。
生物学:完全变态;幼虫多为蛆式,没有胸足和腹足;大 多数头完全退化,缩在前胸内,只留一对骨化旳口钩。农 林业主要害虫,能寄生家畜,吸血、腐食并传播疾病。
瘿蚊科Cecidomyiidae PP326
潜蝇科Agromyzidae PP332
实蝇科Tephritidae
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全爪螨…… 细须螨科——丽新须螨…… 瘿螨科——葡萄、柑桔瘤(瘿)螨、梨瘿螨 跗线螨科——侧多食跗线螨、寄螨、食螨。 益螨: 植绥螨总科——捕食性,尼氏,纽氏钝绥螨,智利植绥
螨。
柑橘红蜘蛛、柑橘黄蜘蛛
柑橘瘤壁虱
流星蛱蝶
翠蓝眼蛱蝶
凤蝶科Papilionidae
光明女神蝶:产于秘鲁。雄蝶翅面从不同角度观察, 色泽从紫蓝色到天蓝色不断变化。为极品蝶。
昆虫百科螨类昆虫
二、生活习性
1、世代:年生10—20代(由北向南逐增),南通18代/年。越冬虫态及场所随地区而不同, 在华北以雌成螨在杂草、枯枝落叶及土缝中越冬;在南方以各种虫态在杂草及树皮缝 中越冬;
2、习性:翌春气温达10℃以上,即开始大量繁殖。3—4月先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 果树发芽后陆续向果树上迁移,每雌产卵50一150粒,多产于叶背。卵期2—13天。幼 螨和若螨发育历期5—11天,成螨寿命19—29天。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为雄性。幼螨 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 后向上蔓延。
花芽内。 发育过程: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 螨每年发生数代至数十代。
2、发生条件: 大多数螨类喜温、最适20--30 ℃,较干燥的环境,RH 40—70%,
干燥炎热持久,导致螨类猖獗。风雨影响螨类迁移。多为多食性或寡 食性。
朱砂叶螨
一、形态特征 1、成螨:雌螨体长0.55毫米,体宽0.32毫米。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
无
具咀嚼、吸吮功能
4对
翅
两对
变态 全变态、不全变态
无
卵、幼、成无蛛,
(其中幼、成蛛形
态相似)
卵、幼螨、若螨、成螨
螨类生活习性
1、繁殖 一般为两性生殖:多数为双倍卵产生雌性个体。少数为单倍体卵,
产生雄性个体。 孤雌生殖:后代多为雄螨(产雄孤雌生殖)。有些为雌螨(产雌孤
生殖)。 螨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散产,越冬卵产于枝条分叉的果台上或
3、发生条件:朱砂叶螨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 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 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天敌有30多种。
螨虫的分类及防治方法PPT课件
茶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 又la名t茶u黄s(螨b、a嫩n叶k螨s)、侧多食跗线螨。属蛛形纲
蜱螨目跗线螨科。长江流域各省茶区均有分布, 尤以四川、贵州等省严重。若螨刺吸茶树嫩梢芽 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 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 降。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毫米,初为乳 白色,渐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第4对 足跗节上有一根鞭状纤细长毛。雄成螨近菱形, 稍小。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上有纵向排列 整齐细小的网状灰白色圆形蜡质小点。可发生20 多代,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 一般春茶期发生不多,夏秋茶期日均温20℃以上, 虫口急增,高温干旱季节发生最重。
第9页/共12页
防治方法
• 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将有虫苗木带出圃外。对茶跗线螨及时分批采摘,可 抑制其大量发生。其他方法可参考茶短须螨。
第10页/共12页
再见!
第11页/共12页
感谢观看!
第12页/共12页
第五节 螨 类
• 螨类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其中与农业有关的植 食性螨类主要为害植物的叶、嫩茎、叶鞘、花蕾、花萼、果实、 块根、块茎,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品等,是很多成为农业上的重 要害虫,也有不少种类还传播植物病害;捕食性的螨类则能捕 食有害的螨和小型昆虫,对害螨和害虫种群起自然调控作用
• 螨类通常为椭圆形或卵圆形的小形或微形动物,与昆虫的主 要区别是:体分节不明显,无头、胸、腹3段之分;无翅,无触 角,无复眼;成虫足4对,少数2对;变态经卵、幼螨、若螨及 成螨4个阶段。
第1页/共12页
茶橙瘿螨
• 形态特征:成螨体形小,长约0.15毫米,橙红色,前段体稍宽,由前向后渐细,呈圆锥形或胡萝卜形,体 前段有2对足,伸向头部前方,腹背平滑,后体段有许多环纹,背面约有30环,尾端有1对尾毛。卵为球形, 乳白色,水珠状。幼蛹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橙黄色;足2对,形状与成蜗相似,但腹部环纹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
白蚁和蚂蚁的区别
名称
白蚁
蚂蚁
分类地位
等翅目
膜翅目
变态类型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体形
头、胸、腹几乎相等
头、胸、腹连接处有明显细腰节
体色
乳白色、褐色、淡黄色、黄色 黑色、黄色、棕红色
翅 活动规律 食性 排泄物
有翅成虫的前翅与后翅等长, 翅脉细而多
工蚁、兵蚁畏光,隐蔽在地下 活动
门、纲、目、科、属、种。
如:家蝇的分类系统
界:动物界 (Animal)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双翅目 (Diptera) 科:蝇科 (Muscidae) 属:蝇属 (Musca) 种:家蝇 Musca domestica L.
但由于昆虫种类繁多,进化级别和程度不同,以上分类 阶元有时已不够用了,于是又在每个阶元下设“亚”级,如 亚纲、亚科、亚属、亚种等,也有在目、科上加“总”级的, 如总科、总目等。
蝗
虫
瘤喉蝗 Parapodisma sp.
蝗虫
东亚飞蝗危害症状
蝗科Locustidae
形态:触角丝状、短;前翅长,伸出腹部; 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胸;产卵器粗短、 凿状。
生物学:卵产在砂砾中,一年一代;有群 居或散居特性;取食多个科的植物,为害 水稻、玉米、竹子等。
蟋蟀科Gryllidae
小写,种名和亚种名全部小写;定名人用正体,第一个 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如果一个种只鉴定到属而尚不知种名,则用sp.来表示, 如Aphis sp.表示蚜虫属一个种;多于一个种时用spp. 表示。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目
昆虫纲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原尾目Protura(螈) 双尾目Diplura(铗尾虫) 弹尾目Collembola(跳虫) 缨尾目Thysanura(石蛃等)
单食性,取食木材、作物、草 根等纤维质 紧凑成块,粒细而结实
有翅成虫的前翅大于后翅,翅脉 少而粗 多不怕光
杂食性,喜腥甜食物
松散细粒状
白蚁的世代发育
常见种类: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和白蚁科。
木白蚁科
头部无囟 前胸背板扁平
鼻白蚁科
头部有囟 前胸背板平坦
白蚁科
头部有囟 前胸背板马鞍状
土栖性
土栖性:白蚁科 木栖性:木白蚁科 土木栖性:鼻白蚁科
有翅亚纲 Pterygot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蜉蝣目(蜉蝣);缨翅目(蓟马);蜻蜓目(蜻蜓);同 翅目(蝉);襀翅目(石蝇);半翅目(蝽象);蜚蠊目 (蟑螂);广翅目(泥蛉);螳螂目(螳螂);蛇蛉目 (蛇蛉);直翅目(蝗虫等);脉翅目(草蛉);竹节虫 目(竹节虫);鞘翅目(甲虫);蛩蠊目(蛩蠊);捻翅 目;等翅目(白蚁);长翅目(蝎蛉);纺足目(足丝 蚁);毛翅目(石蛾);缺翅目(缺翅虫);鳞翅目 (蝶);革翅目 (蠼螋);双翅目(蝇);啮虫目(书 虱);蚤目(跳蚤);食毛目(鸟虱);膜翅目(蜂); 虱目
2. 物种(species):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 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生殖隔 离的群体,是分类的基本阶元。
3. 种下分类阶元包括亚种、变型、生态型、 生物型。
4. 模式标本:第一次发表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 称为模式标本(type)。原始发表时所用的单一 的标本称为正模(holotype),同时所用的另一 个异性的标本叫配模(allotype),同时所参考 的其余同种标本叫做副模(paratype)。
蝼蛄科 Gryllotalpidae
丝状 开掘足
后翅狭长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形态:触角丝状、短;前足开掘式;前翅 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产卵器不外 露。
生物学:土栖;1-3年一代;昼伏夜出;能 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烟草、蔬菜及树 苗种子根部,晚上地面咬食嫩茎
触角短
螽蟖科 Tettigoniidae
触角长 前胸背板
尾须 产卵器
螽 蟖
螽蟖的形态及生物学
形态:触角丝状,长于身体;雄性发音器位 于前翅基部,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 器扁而阔、刀状;尾须短、不分节。
生物学:两性卵生,卵常产于土中或植物组 织中;多为植食性;生活在地面上,具有一 定的保护色。
身体粗状,色暗;触角比 身体长;产卵器细长,剑状; 尾须长;雄虫发声器在前翅近 基部,听器在前足胫节上。
等翅目Isoptera(白蚁)
前、后翅大小、形状、脉序相似,故名等 翅目。成虫象蚂蚁,但体胖,通常是无色(白 色),所以又叫白蚁。体长一般为3.5-6 毫米。 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腹节10节,有尾须, 外生殖器不明显。
5. 优先律: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 予它的可用名称,是动物命名法规的核心。
二、命名法
学名的构成
双名法:属名+种名(菜粉蝶Pieris rapae L.)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学名印刷时常用斜体,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
昆 虫 目 系 统 进 化 树
第三节 园艺植物昆虫主要目、科
直翅目Orthoptera(螽蟖、蝼蛄、蝗虫、蟋蟀)
头:口器咀嚼式,触角线状
形态特征
胸:前胸背板发达,马鞍状;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腹:产卵器剑状、刀状或凿状
生物学特性——变态类型、食性、繁殖产卵方式
优雅蝈螽 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
木栖性
半翅目Hemip义
半翅目 Hemiptera
同翅亚目 Homoptera
异翅亚目 Heteroptera
同翅目 Homo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狭义
蝽
同蝽
分类特征
世界已知38000余种,中国已知3100余种。 头:口器刺吸式
形态特征
第四章 昆虫与农螨分类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的基本概念
1. 分类单元和分类阶元
分类单元(Taxon)是分类工作中的客观操作单 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如一个具体的属、 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
分类阶元(Category)是由各分类单元按等级排 列的分类体系。分类阶元概括起来有七个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