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郑氏家谱

合集下载

全国郑氏辈分用字各地分布

全国郑氏辈分用字各地分布

全国郑氏字辈大全2012年第一版说明:此全国郑氏字辈大全(2012年版)是由本人收集整理并刊录于河南新密《岳村郑氏大宗谱》(九修谱。

此支郑氏分布十余省区,约有十三万人之众)。

本人从1991年开始从事郑氏宗亲联谊工作,深感宗亲寻根问祖因字辈资料匮乏而遗憾。

从2002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后,方有机会广泛搜寻、记录各地宗亲字辈。

十年来,包括路边小商小贩在内,逢宗亲必问,查找线索;见族谱就抄,听闻哪里有郑氏族谱,尽量亲自前往或联络,据实抄录。

近年来通过补充、核实,历时近十年之久,始编全国第一本郑氏字辈大全。

因字辈关乎世系规范即祖孙之尊免,唯恐错录。

然地跨东西南北,时超千年之遥,有些内容又经易手转抄,实难保证字字准确,音同字异者有之,辈分不准者有之,断句不准者有之。

请所涉宗亲海涵。

据传,全国郑氏分支约有四千左右,此版虽谓之大全,实属虚名,意在引起各地宗亲重视,予以不断添续。

也好给各地宗亲寻根提供一个按图索骥的方便。

盼望名符其实的“全国郑氏字辈大全”早日问世。

本人1958年出生于郑州市,系岳村郑氏第21世、国世第95世。

做过工人、主任科员。

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曾从事律师工作多年。

又在人民日报社期刊从事采编工作多年。

主编河南新密《岳村郑氏大宗谱》(九修谱)。

现任“华夏郑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华郑氏发展简史》编辑部执行主任。

各地宗亲对此如有疑问,或有字辈补充请联系郑瑞琪2012年12月小记于郑州一(上)河南省(豫)新密岳村郑氏字辈:(带草堂,始祖郑成、郑德兄弟二人,后裔约有15万人之众,遍布包括港台在内的大部分省区,其中,居新密者约四万人。

)(3-6世缺字)7世起:天国胡会一(12世缺字)13世起:元守五六文。

以式来观化,可则在用中。

明新本格致,修齐乃治平。

38世起:自汝植焕基,锡法乐照城。

镇泽荣炎域,鉴淑权炳增。

(现有明字辈)新密岳村郑氏后裔主要分布地区有:新密市大部分乡镇,郑姓人口约4万有余。

新郑市龙湖镇郑老庄村、林锦店村、崔垌村郭店镇郭店村、冯庄村、河西刘村、陵岗村、大岗时村龙王乡刘庄村、庙前刘村郑州市航空港区新港办事处新村镇水泉村、和庄镇韩庄村、关庙郑村八千乡二郎庙村梨河镇南十里周庄村郑州市二七区侯砦乡杨垛村、三关庙村中原区陇西办事处石羊寺社区洛达庙村、郑湾村中原区须水镇须水村、梨园村管城区十八里河乡河西袁村、八郎砦村王垌村、小李庄村管城区南曹乡苏庄村席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河办事处曹古寺村、单庄社区京航办事处大任楼村郑东新区二十里铺五洲小区2号院荥阳市城关湾子河、崔庙镇郑岗村、郑庄村、乔楼村中牟县三官庙镇郑家村巩义市西村乡西村登封市中岳区中岳村、西燕村、东张庄村、韩村唐庄乡郭庄村、程堂村、大冶镇王家庄村禹州市方山乡和沟村郭连镇黄台砦村岗孙村无梁镇祁王杨砦村、月湾村、浅井乡、朱阁镇、古城镇禹州市三官洞街长葛市和尚桥镇蒋庄村后河镇榆林村、石固镇合砦村、宗庄村、坡湖乡叶县廉村镇甘刘村许昌市小宫郑氏开封市准提街解放胡同尉氏县岗李乡郑庄村刘合集村鲁山县磙子营乡里沟村石岭村辛集乡小河李村、张店乡雷八石村尧山镇想马河村、霍庄村方城县清河乡郑大岗村、树河乡东坪村濮阳市台前县郑三里村新郑市郑氏字辈:(郑德后裔,郑德系新密岳村郑氏始祖郑成胞弟。

泰国的郑和后裔

泰国的郑和后裔

泰国的郑和后裔
开展和平友好外交, 成为旷古冠今举世闻名的世界航海第一伟人 。 《郑和家谱 》 据玉溪郑和后裔保存的 及南京后裔查找到的《郑氏家谱首序 》 等资料记载, 马哈 “郑” “马 ” 只的后裔共分为 姓和 姓两大支脉。 其中的马姓乃长子马文铭之后裔, 分布在云南省内 武定、 寻甸等地, 而今天广泛分布在国内南京、 苏州、 杭州、 北京、 上海、 玉溪、 昆明、 晋宁、 通 的玉溪、 “郑” 海、 个旧等地和泰国的 氏后裔, 则是马文铭长子过继给郑和立嗣的嫡传后裔。 马氏后裔本文 暂不涉及, 这里主要讨论郑氏后裔。 《家谱》 《家谱》 据前述 记载, 马文铭长子的马氏原名在 中无载, 但提到他于宣德六年 ( 1431 ) 时 过继给叔叔郑和后, 即随郑和迁居南京三山街 ( 后改称马府街, 今南京当地人仍称马府街, 行政区 并依郑和赐姓改名郑赐, 字恩来, 并做了大官。对此, 在刚出版的李士 划上隶属于南京市白下区) , 《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 》 : “公和奉命三使西洋, 厚编著 第九段中有明确记载 历事三主。 至宣德 ② ” 关于郑赐 ( 郑恩来 ) 过继给郑和 六年, 钦封公三保太监, 公以兄文铭之子立嫡, 名赐, 皆显宦焉。 : “二世祖考讳赐, 移居南京后的婚配及子嗣情况, 在该《家谱》 第十段的世系表中作了这样的记述 字恩来, 妣马氏、 纳氏, 生子二: 长万选, 次廷选。 三世祖考讳万选, 妣李氏, 生子一: 考宗阳, 字不
泰国的郑和后裔
姚继德
一、 郑和后裔的由来及分布
明初七下西洋威名远播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 、 外交家和军事家郑和 ( 1371 ~ 1435 ) , 身为内 官监太监, 受过宫刑, 不能生儿育女有子嗣, 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然而, 郑和身为太监何来后裔 对此方可有 在清代翰林院大学士张廷玉主持编修的官方《明史 · 郑和传 》 中仅有寥寥 : “郑和, ” 五字 云南人。 除此之外, 关于郑和的乡贯、 家世、 族别、 原来姓氏等传主要素, 由于大汉族 正统史官的有意作祟, 在中国明清两朝的官稗史料中就再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 从而使其成为中 外史学界长期以来探究这位功盖寰宇的世界航海伟人身世的一桩玄案 。如此重大的史学谜底, 直 到民国初年( 1912 ) 云南著名学者、 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发现了两件轰动世人的郑和家世 — —郑和委托其同僚明代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写 , 史料— 长眠于晋宁县城昆阳镇月山西 , 1936 年在云南玉溪县大营村郑和第十七世 麓数百年的郑和父亲马公哈只墓碑《故马公墓志铭 》 《郑和家谱》 , 孙郑绍明家发现的 方显端倪。 已故著名郑和研究专家李士厚先生当年受其师袁嘉 《家谱》 对 详加考释后于 1937 年出版, 书中曾收录了这两种珍贵史料 ① 。 此后的 20 谷先生委托, 《咸阳世家宗谱》 世纪 80 年代初, 李士厚先生与南京郑和后裔根据南京后裔所藏 木刻雕版封面, 从 《郑氏家谱首序 》 北京民族文化宫寻到 一份, 与此同时, 史学界又在昆明和滇西分别发现了《赛氏 》 、 《赛典赤家谱》 《马氏家乘 》 总族牒 和 等几份重要的回族谱牒文献。 这些文献都收编在 1985 年 《郑和家世资料》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 一书中。近年来国内从事郑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根据上述 — —郑和是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 碑铭谱牒资料, 对郑和的家世渊源作了系统的考证, 基本结论为— · , ( ) , 事咸阳王赛典赤 赡思丁第六世孙 曾祖父叫拜颜 又作伯颜 系赛典赤 · 赡思丁长子纳速拉丁 的长子, 祖父叫察儿米的纳, 父亲叫米里金, 已改用汉姓马氏。因先祖咸阳王赛典赤忠君爱民功勋 卓著, 其嗣裔深沐皇恩, 郑和祖父被朝廷敕封为滇阳侯, 封地在今天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昆阳 镇( 因在昆明滇池南岸, 故名滇阳, 后改称昆阳) , 子孙遂落籍滇阳治所宝山乡和代村 ( 遗址在今晋 宁县昆阳镇月山东南坡郑和纪念馆 ) , 子承父禄, 世袭爵位。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天方阿拉伯 “哈吉” 麦加朝觐, 获得了穆斯林尊贵的 荣衔, 后嗣及乡人特以此“哈吉 ” 荣衔称之而不呼其名。 郑 和原名马和, 有兄弟二人, 哥哥叫马文铭。 马和被明军掳入宫后, 随伺燕王朱棣。 在“靖难之役 ” 中, 他率军在北京东郊的郑村坝( 今北京东坝 ) 大破围剿朱棣的李景隆大军, 彻底扭转了战局, 为 朱棣的登基立下首功, 故被明成祖于永乐二年 ( 1404 ) 赐姓郑, 马和从此改名郑和。 自永乐三年至 宣德八年( 1405 ~ 1433 ) 的 28 年间, 郑和奉成祖、 仁宗和宣宗三朝皇帝圣旨, 以大明帝国钦差总兵 官衔统帅中国远洋船队出使西洋 30 余国, 行程 10 余万里, 开辟世界海洋新航路, 传播中华文明, 406

云南东川陈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

云南东川陈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

云南东川陈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1. 尧、舜、禹、汤、文,景、思、举、太、君。

德、源、承、永、存,洪、汝、一、继、宗。

祥、和、日、曦、泰,兴、朝、茂、成、章。

君、恩、还、宠、锡,福、履、来、永、家、昌。

文、学、达、中、正,光、典、昭、邦、宁。

祖、德、贻、漠、远,开万世、惑。

2.道、业、正、均、德,兴、思、敦、君、国。

科、文、士、荣那、日、腾、敬、圣、作。

秉、常、长、启、泰,家、声、庆、裕、扩。

..........锦、水、荣、光、增、瑞、世,丹、山、仪、宇(羽) 、进(振) 、文、明。

3.崇、德、尚、贤、文、若、武、云、龙、变、耀;孝、先、尊、祖、迩、如、遐、汗、马、辉、煌、土、夫、留、余、勇,以、德、可、相、亲。

日、道、宜、存、正......清、伯、则、尚、敦,朝、懋、景、子、永。

邦、元恩、仍、必、继、兴。

4.志、汝、计,敬、宣、广、威、灵。

定、有、英、贤、起,才、高、日、共、升。

振、宗、命....旺、发、邦、樟、敦,仕、体、君、弘、大、业,世、济、美、长、承。

......家兴、经、广、成、齐,家、国、治、永、昌。

..........初、狮、八、大、房、园、教、义、方。

椿、萱、干、世、茂,兰、桂、万、年、芳。

5.文、原、孟、弘、成,士、睿、于、邦、廷。

世、则、孚、以、应,国、维、谅、汝、明。

伯、子、时光、启,仲、怀、克、懋、荣。

日、道、宣、存、正,绳、载、不、衍、行。

.....登、书、世、韵、恢、宗、派,子、衍、孙、读、宇、宙、长。

富、庶、纯、饶、雄、万、里,簪、缨、甲、第、永、绵、香。

6.志、廷、文、俊,大、兴、绍、元,若尔、廉、节,世、泽、长、宁。

敦、典、崇、礼,寅、泰、昌、荣,允、衍、家、法,奕代、永、清。

.....召、其、龙、传,侍、永、连、绵,功、德、昭、垂,宗、以、大、伦,常、和、顺、道,咸、亨。

..........学、成、志、已、达,居、正、时、扬;国、泰、民、安、乐,家、和、福、寿、昌。

全国郑氏辈分用字各地分布

全国郑氏辈分用字各地分布

全国郑氏字辈大全2012年第一版说明:此全国郑氏字辈大全(2012年版)是由本人收集整理并刊录于河南新密《岳村郑氏大宗谱》(九修谱。

此支郑氏分布十余省区,约有十三万人之众)。

本人从1991年开始从事郑氏宗亲联谊工作,深感宗亲寻根问祖因字辈资料匮乏而遗憾。

从2002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后,方有机会广泛搜寻、记录各地宗亲字辈。

十年来,包括路边小商小贩在内,逢宗亲必问,查找线索;见族谱就抄,听闻哪里有郑氏族谱,尽量亲自前往或联络,据实抄录。

近年来通过补充、核实,历时近十年之久,始编全国第一本郑氏字辈大全。

因字辈关乎世系规范即祖孙之尊免,唯恐错录。

然地跨东西南北,时超千年之遥,有些内容又经易手转抄,实难保证字字准确,音同字异者有之,辈分不准者有之,断句不准者有之。

请所涉宗亲海涵。

据传,全国郑氏分支约有四千左右,此版虽谓之大全,实属虚名,意在引起各地宗亲重视,予以不断添续。

也好给各地宗亲寻根提供一个按图索骥的方便。

盼望名符其实的“全国郑氏字辈大全”早日问世。

本人1958年出生于郑州市,系岳村郑氏第21世、国世第95世。

做过工人、主任科员。

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曾从事律师工作多年。

又在人民日报社期刊从事采编工作多年。

主编河南新密《岳村郑氏大宗谱》(九修谱)。

现任“华夏郑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华郑氏发展简史》编辑部执行主任。

各地宗亲对此如有疑问,或有字辈补充请联系:手机:郑瑞琪 2012年12月小记于郑州一(上)河南省(豫)新密岳村郑氏字辈:(带草堂,始祖郑成、郑德兄弟二人,后裔约有15万人之众,遍布包括港台在内的大部分省区,其中,居新密者约四万人。

)(3-6世缺字)7世起:天国胡会一(12世缺字)13世起:元守五六文。

以式来观化,可则在用中。

明新本格致,修齐乃治平。

38世起:自汝植焕基,锡法乐照城。

镇泽荣炎域,鉴淑权炳增。

(现有明字辈)新密岳村郑氏后裔主要分布地区有:新密市大部分乡镇,郑姓人口约4万有余。

郑氏的历史和资料

郑氏的历史和资料

谱名编者编纂方式藏地顺堂郑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郑显仁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衢州常山郑氏宗谱六卷郑明照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资阳资阳郑氏族谱五卷郑山冈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浏阳郑氏三修族谱六卷首郑兰芳等民国七年(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浏阳郑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卷上、中、下册郑幼陶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资阳郑氏四修族谱七卷郑永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福建连江马鼻半山郑氏族谱一卷郑大敬、郑秉帮等清宣统三年(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福建省连江县档案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上网查找。

了解郑性的来源「郑」源出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国。

后为韩国所灭。

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书籍、报刊。

查阅中华郑氏的名人郑国、郑玄、郑吉、郑成功、郑板桥、郑和、郑光祖、郑虔、郑旦。

上网查找。

郑氏的人口数量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

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

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书籍、报刊。

查阅郑姓始祖世系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云南郑氏家谱

云南郑氏家谱

1 / 12郑氏宗谱根 源郑坤伦冤 有 头,债 有 主;水有根源,人有宗祖;饮水思源,成长念祖; 光宗耀祖,乃为家谱。

编者: 郑家国 打字:郑坤伦2 / 12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新和村竹子坡郑氏家族简谱序 言盖闻国家修史,地方编制,家族记谱,概为记人叙事以传千古也,家谱者悉记载祖籍、渊源繁衍代系、传颂宗功祖德、垂传后世,继承先祖之美德、遵循做人之正道,发扬组训之传统,缴励后世之创新也。

竹子坡郑氏家族原籍江西临川县人氏。

一世祖公槿芝,祖太杨氏;二世祖公继善,祖太3 / 12张氏;三世祖公国相,祖太刘氏;致四世高祖公德杨,以行术游方为业,到龙陵定居于街下。

原配高祖太杨氏,后迁徙竹子坡定居单传五世曾祖公国安,祖太莫氏,下传六世显祖公润发,适兵戈战乱,祖公被征充民夫,随军服役,阵亡于施甸县躲安乡合木树营盘山,辛蒙王山主就地葬之。

祖公润发取祖太张氏,生七世祖四子。

长子再富配偶莫氏;次子再荣(又名再培)配偶周氏;三子再华配偶袁氏四子再昌配偶赵氏。

适时世太平,人财两旺,家境鼎盛遂于光绪三十四年方为祖公安国修莹竖碑,后世繁衍,如树之枝繁叶茂、如水之源远流长。

原有家谱资料,俞因沦陷逃难而散失。

时光荐苒,记忆流失,搜集仅存资料,整理编撰家谱已责无旁贷,本谱自江西一世祖起,概略总述致七世祖公,分四枝系列至今。

往后新史再续叙之。

4 / 12总悉列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槿 芝继 善国 相 杨 氏 张 氏刘氏5 / 12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德 杨安 国润 发 杨 氏 穆 氏张氏6 / 12七世祖再 富莫 氏再 荣周 氏再 华袁 氏7 / 12再 昌赵 氏8 / 12各枝系一枝七世八世 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炳伦文超涛令(女)余氏 杨氏再富连贵家宽莫氏 董氏 余氏金伦文林刘氏杨氏9 / 12二枝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连玉家富氏 赵氏 玉兰(女)杨氏才氏再荣周氏 朝坤伦刚10 / 12邱氏家锡进伦敏兰(女)邱氏 郭氏三枝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再华连禄家有袁氏 李氏 杨氏文康11 / 12金氏四枝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连周家押宏连宏宏 付氏建伦李氏平伦文辉再昌家庆董氏赵氏孙氏12 / 12文鑫郭氏 双荣伦萧兰(女) 杨氏 袁氏[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郑”姓由来

“郑”姓由来

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八。

寻根溯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之后。

周厉王的少子友封于郑,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

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

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

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

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

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

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

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

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

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

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繁衍播迁郑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战国时因被韩国所灭,便散迁于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

秦汉时期,郑姓族人首迁河南洛阳,郑袭成为洛阳始祖。

后郑姓族人因怀念先祖勋业,举族迁回荥阳,并世代在此繁衍发展,使之成为早期郑姓繁衍的中心。

云南省丁氏家族字辈(一)

云南省丁氏家族字辈(一)

云南省丁氏家族字辈(一)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林凤镇五谷村
永世成忠孝华堂发顺祥
明良开国栋灿煜照文光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文兴村
崇万仕登荣文章华国远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柳溪乡上寨村路井望天凹组克守宗功统绪昌勤修祖德学忠良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银厂村狮子口社德有红正法宽盛自成明
应芝开宗后万和秀世青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
博铎印仰魁嘉尚天
粹国安亮灿世立恒
文章仲兴建邦学仕
永树光声明德茂贤
家庆俊浩隆道宣泽
志必维新东旭照跃
锦程乾坤富华旺达
荣昌强盛弘扬宽畅
超发益盈良谋睿智
春辉玉清尊严守信
礼让相和有才巨能
凡衍启佑情厚仁用正统谱献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宝云街道治都解家村八组红有元开丙正培乾坤。

郑氏家谱大全,郑姓人必看!

郑氏家谱大全,郑姓人必看!

郑氏家谱大全,郑姓人必看!郑氏简介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

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

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郑氏来源•1、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2]2、源自姜姓。

出自姜太公之后。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

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

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2]3、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

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

[3]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4]4、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

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5]5、源于改姓而来: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6]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南湖郑氏族谱查询版露公部分

南湖郑氏族谱查询版露公部分

郑露简历
注解
露公,入莆第一世,即五十六世。
露公,辿公三子,字恩叟,初名褒,又名 太府卿,官名。南朝梁武帝置,掌金帛
灌,行三。官太府卿。
财帑。陈沿置。北魏依南朝制度设置。
与同祖弟庄公、淑公,避乱自侯官迁徙永 泰,又自永泰迁莆田南湖山祖坟侧居之。 絃诵诗书,作篇章以训后学,人称为“南 湖三先生”。
侯官县,唐属福州长乐郡。唐永泰二年 (766)析侯官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 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
二弟受封,时年七十八。
卒于宪宗十三年戊戌十月初九辰时,享年 七十九。
唐宪宗李纯
元和十三年 公元 818年 戊戌年
夫人蔡氏,卒于宪宗十五年庚子九月十九 日申时。
唐宪宗李纯
元和十五年 公元 820年 庚子年
合葬壶山宝胜院麓牛眠埔之后,穴号仙人
脱履,坐申向寅兼坤艮,包砌双龟,牌镌
唐太府卿郑三先生墓。
子三:珙、瑜、球。
61 6 六世一房文泽公 六世一房文泽公 六世一房文泽公 六世一房文泽公 六世一房文泽公
62 7 七世一房仁儒公 七世一房仁儒公 七世一房仁儒公 七世一房仁儒公 七世一房仁儒公
63 8 八世单房循公 八世单房循公 八世单房循公 八世单房循公 八世单房循公
64 9 九世单房君房公 九世单房君房公 九世单房君房公 九世单房君房公 九世单房君房公
66 11 十一世一房秬公 十一世二房稷公 十一世三房稙公 十一世三房稙公 十一世三房稙公
67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十二世四房睆公
十二世单房彦方公 十二世单房彦方公 十二世单房彦方公
68 13
十三世一房振之公 十三世一房振之公 十三世二房拱之公
69 14
十四世一房旦捷公 十四世二房叔与公

郑氏家谱

郑氏家谱

郑氏家谱1.介绍:郑氏家谱一般奉行秘不授人的家规,在新家谱修撰完毕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外,其余全部销毁。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郑氏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来。

家谱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规,另外在新的家谱修撰完毕以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保存在宗庙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孙售与他人。

无疑,这是郑氏家谱在流传和保存过程中困难重重和不为人知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一些郑氏人自己编订的族规家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保存家谱的规定。

如在西山郑氏《昌世堂条例》中,就明确规定“若有不肖鬻谱卖宗,除由绅耆鸣众责罚外,其昌宗者摒逐不准人祠、如己制有私谱,即须禀官追缴治罪”,对家谱的保存有较为严格的约束。

所以,尽管郑氏在历史上不断修谱和续谱,但真正能保存到今天的并不多,特别是为世人所知的十分有限。

据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和家谱资料收藏中心所收集到的历代郑氏家谱、以及保存在宗亲会、研究会或个人手中已为人知的家谱数量看,也仅仅只有五十部左右,且绝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修撰的,这显然不足以反映郑氏家谱的全貌,与实际的郑氏家谱数量相去甚远。

目前已知的郑氏家谱,明朝以前的都未能保存下来,能够见到的多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家谱。

但这些家谱中无不涉及到明朝以前的内容,有些还是此前家谱的重修或续修,所以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

如浦江义门《郑氏宗谱》,原是在南宋以前家谱的基础上修撰的,其中还有宋朝硕儒欧阳修、朱熹等人的序,但至宋末元初时毁于战乱,直到元朝中叶时才得以重修。

后来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又十四次续修,成为一部内容完备的家乘谱牒。

这种不断修撰和增补的做法,在郑氏家谱中具有普遍意义。

今天保存在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郑氏家谱,从谱名和修撰时间上看,主要有明朝的浦江《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掌庵谱略》,清朝的《包山郑氏族谱》、《云阳郑氏宗谱》、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莆城郑氏宗谱》、《南湖郑氏大宗谱》、《郑氏大成谱》、《慈邑灌浦郑氏宗谱》、《太康郑氏族谱》、《偃师郑氏家谱》、《石马郑氏宗谱》,民国的《南湖郑氏族谱》、《通山郑氏家谱》、《虞山郑氏支谱》、《郑氏大统宗谱》、《如皋郑氏族谱》、《姚江烛溪郑氏宗谱》、《牌前郑氏宗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大里郑氏家谱》以及修撰时代待查的《西村郑氏族谱》、《白蒲郑氏族谱》、《沙市郑氏族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浦城郑氏宗谱》、《河山郑氏家谱》、《荥阳郑氏续修大统宗谱》、《岵山郑氏族谱》、《永春城关郑氏族谱》、《玉溪郑氏家谱》、《南京郑氏咸阳世家宗谱》等。

郑氏族谱

郑氏族谱

郑门三代宗亲始祖世英、世杰兄弟二人于公元1369年(明洪武2年),由冀州枣强县迁于鲁。

始祖世英定居于济南章丘府杨官庄村;二世祖世杰迁宇博山县的东南乡。

期间,公元1763年(乾隆27年)十世孙薄主笔修编族谱,而后1915年(民国4年)由十五世孙广恩、广惠、广礼,十六世孙悦润、悦孔、悦恕;十七世孙丰杰、丰寰,十八世孙怀福同重修族谱。

至今部分资料失传。

据记载:长支祖7世由杨官庄迁于水泉庄定居,二支祖乏嗣,三支祖5世思仁、思仪流移长清县新店屯庄,四支祖仍定居杨官庄村,五支祖8世京、会兄弟二人流移肥城西北乡黄庄又东法家裕。

由于历史原因各支祖从11至25世字辈各有异同。

长、四两支祖十七世孙丰利、丰长、十九世孙忠龄、东龄、全龄等人商议,决定再次重修族谱,从26世统一字辈用字。

15字为:克建尔复连道德礼志存忠孝万代传11世至25世各支祖字辈:长支:仁国希天广、悦丰怀龄远、麟兴立业长二支:三支:文国希天广四支:自国大顺咸、悦丰怀允远、学立汝方裕五支:自国大天广第一世始祖讳世英妻氏生5子:富、贵、三、四、五卒葬于杨官庄家北茔地通有四官亩第四氏共13人现妻张氏宣官党巡妻任氏庞彪妻吴氏禄可妻乔氏无嗣元表妻柏氏其配徐爽妻刁氏闻皋张以上长支祥妻王氏仁思义思思礼三红支强妻王氏尚科尚才文达妻孟氏继先继道四惠支文堂妻孙氏敏魁妻李氏虎豹举五万妻陈氏松树支千妻氏无嗣第五世共兄弟19人杨氏子敬:卒葬于始祖茔内后起葬于水泉庄东北宣妻现氏无嗣宦妻巡庞妻杨氏子贤子忠子孝子才彪禄妻王氏子余沈表其妻氏卿相崔仲氏子荣配妻爽闻皋妻氏子周子成子实以上长支思仁吴氏闻此支讳应春曾居官庄后流移长清县新店屯庄后妻祥思义妻孙氏兴云、彩云有谓流移历城县东流水处,又闻此支内有流移莱芜夹桑里庄并耍杆里庄思礼孙氏应节妻景氏应时得时敬时尚科妻强尚才妻杨氏应亨复亨元亨以上三支继光李氏无嗣妻文达李氏坤昂继道妻文堂敏妻仲氏乾艮以上四支氏锦佃纯虎妻魁刘氏才秀化吉赞豹妻柏氏应贵应祥应和应辉松妻万许氏应瑞树妻以上五支长支第一世始祖讳世英卒葬于杨官庄北茔地通有四官亩,初闻家堂袖内旧谱有牌位者五色描画,精工如今人家起造门楼之形,始祖牌位独具中而上,下横列为五子,长子牌位有讳,次子有讳而无牌,始祖迁发生因日月久远,三、四、五子讳失其传也,故重修族谱,以三、四、五为讳而录之。

云南李氏字辈谱

云南李氏字辈谱

云南李氏字辈谱
1、云南李氏:丛文明众世,清春朝安顺;义自正乾坤,长能胜记清。

2、云南李氏:祖德光明大,福禄映春晖。

3、云南李氏:克秉友开端,凤龙运际昌。

4、云南昭通:世、代、元、远、盛
5、云南昭通:时吾逢金国,起始明选知;中茂(梦)汝朝正(祖),士(仕)文有志再登世。

6、云南昭通:友克登南和,林广在太,贵闪文光。

7、云南曲靖:源宗先泽远,定时义顺长;树德为仁、厚,根本大吉昌。

8、云南曲靖:自树权宪坤,波涛冲世平。

9、云南曲靖:福本迎国光,仙朴平鹏扬;春芬崇根茂,德永济朝唐;居家承孝友,盛世选忠良;克昌纯祖武,鸿文绍宗繁。

10、云南永善:桂、元、世、大、洪、恩、宗。

11、云南广南:仁和朝永远,国品栋贤良
12、云南文山:季嗣云庆,文春有必,光明传世,德安邦定,国显朝廷。

13、云南文山: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

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史料探析

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史料探析

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史料探析一、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概述名家大姓,是指有名望有实力并有姓氏的家族。

白族“名家大姓”史料记载见于唐以来的诸史籍之中。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梁建芳《西洱河风土记》载:“其西洱河……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2〕。

唐咸通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云南志》载:“渠敛赵,本河东州也。

……大族有王、杨、李、赵四姓,皆白蛮也”〔3〕。

唐代文献记载了以“杨、李、赵、董、王”为代表的数十姓名家;《元史·地理四·云南诸路行中书省》载:“永昌州,……蒙氏改会同府,置五睑,徙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十二姓于此,以赵氏为府主……赵氏弱,王氏据之,及段氏兴,高氏专政”〔4〕。

元史记载了“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十二姓名家;明景泰间官修地理总志《寰宇通志》载:“临安府……南诏于此置通海郡都督府;大理段氏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后复为通海郡。

…… 李、董、张、王、赵五姓互为郡主”〔5〕142-143 。

又载:“兰州,……唐为南诏之地,……后蒙阁罗凤尝徙善阐杨城堡张、杨、李、赵、何、周、任七姓戍守之”〔5〕162 。

明万历间李元阳《云南通志》载:“元江军民府,……唐时南诏蒙氏以属银生节度,徙白蛮苏、张、周、段等十姓戌之……”〔6〕;明崇祯间顾炎武《肇域志》载:“北胜州,唐南诏异牟寻始开其地,……徙瀰河白蛮施、苏等一十八姓……以实其地”〔7〕。

明代方志记载了“苏、张、周、段、李、董、张、王、赵、张、杨、李、赵、何、周、任、施”等一十八姓名家;明杨慎《南诏野史》载:“哀牢有一妇,……生十女,九隆兄弟各娶之,立为十姓,曰董、洪、段、施、何、王、张、杨、李、赵”〔8〕。

“董、洪、段、施、何、王、张、杨、李、赵”十大姓名家,也是白族“九隆族之裔”的由来;1993年张旭《南诏西洱河蛮大姓及其子孙》一白族家谱有关南诏大理国“ 名家大姓”史料探析何俊伟(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摘要]通过对唐以来诸史籍之白族“名家大姓”史料梳理,介绍白族家谱所载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史料,并对其姓氏来源、取名习俗、职官、女性人物等内容进行探析,认为白族家谱所载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史料不仅可弥补南诏、大理国史料记载的不足,也为西南民族史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郑姓姓氏起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该支郑氏远祖为郑桓公姬友(公元前806~前771年在位),得姓始祖是郑鲁。

相传黄帝之后,后稷承袭姬姓,传十五世孙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称西周。

传至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78~前828年在位),其最小的儿子叫姬友,同周宣王姬静(姬靖,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是同父异母兄弟。

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将弟弟姬友封在郑邑(今陕西华县),公爵,称郑桓公。

到了周幽王执政时期(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郑桓公出任周王朝的司徒。

郑桓公见周幽王昏庸无道,而各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族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

郑桓公之子就是郑武公姬滑突(姬掘突),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继位后,乘护送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之机,于周平王姬宜臼二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和周平王四年(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相继占领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在其地重新建立了郑国,国都称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郑氏源于姬姓,其血缘始祖就是后稷,名弃。

后稷母有邰氏,名姜嫄。

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姜嫄是帝喾的元妃。

据《史记》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这就是说,后稷乃炎黄二帝血统的总合。

后稷的最大功绩是发展农业,为中国奠定了“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

按《史记》记载后稷下传二十五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郑国始祖。

自黄帝到姬友,其世系是:黄帝(姬姓)→玄嚣→娇极→高辛(帝喾)→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姬静),姬静封其弟姬友为郑伯,谥号“桓公”。

云南省唐氏宗亲字辈(一)

云南省唐氏宗亲字辈(一)

云南省唐氏宗亲字辈(一)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祥云村
有智宗正应世安邦文章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乌峰镇油榨街
元思天文朝应凤国之昌
永定安邦正纲金守荣华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牛场镇长河村
寿德成芝远万世永兴隆
定玉有耀启荣华绍光明
寿德成之远万世永兴隆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钟屏镇堂琅街
朝忠殿文世国阳元宗守继绍书香
统绪兴隆传奕叶孝廉信义立家邦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大俱久村
天明光亮文宏正品
礼義仁德中宝金成
永兴开云荣华富贵。

云南省陈氏宗亲字辈(二)

云南省陈氏宗亲字辈(二)

云南省陈氏宗亲字辈(二)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马店村马店社
宗光德道宏朝廷举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芒部镇元孔村关寨组
元尚起洪正大士应朝廷
万国开治道永世德长兴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朗乡法地村碉头村民小组正国朝庭远帮清世泽民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石坎村
入川前
会士甲递进全安体泰合
恩隆家道胜忠君万科入
入川后
君万可月登顺兴尚二思汝汉朝明
应文天启忠星世玉锦联芳占仲伦
正堂金碧相廷国安凤绅维瑞再荣
进翠鸿臻源绍茂学建奇枝俊桂祯。

腾越郑氏及其相关历史人物——明代郑氏墓志兼及保山沈氏善正墓志的考证与研究

腾越郑氏及其相关历史人物——明代郑氏墓志兼及保山沈氏善正墓志的考证与研究

腾越郑氏及其相关历史人物——明代郑氏墓志兼及保山沈氏善正墓志的考证与研究马有樊【摘要】腾冲的汉族姓氏,多因明代军屯制度自中原、荆楚移民而来.古代的基志是最可信、最翔实的历史"人物传记",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普遍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腾冲首次出土的明代郑氏四方墓志的整理,并参照地方志书及相关文献进行考证与辨析,反映了福建籍郑氏移迁腾冲源流及历史人物世系,并对地方志书内容作了若干订正与补充,对今人了解和研究腾冲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明代郑氏;墓志;源流;人物;地方史【作者】马有樊【作者单位】腾冲县图书馆,云南,腾冲,67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7.4墓志,是专门用于记载死者姓名、籍贯、爵里、卒葬年月以及身世经历、事迹行为的石刻文字,一般为与死者同时之人所撰写,其内容除评价死者文字可能存在一定的溢美之辞外,基本事实则是无可置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的墓志是最可信、最翔实的人物传记。

而且,写人物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直接或间接透露出来的与之相关的各时期治乱兴衰、历史人物事件、统治思想、典章制度、风俗习尚及人生价值取向等等重要信息,不容忽视。

由此说明,墓志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家一族、一时一地的范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再者,若是名家所撰所书,墓志本身就是一篇情文并茂、优美动人的散文和韵文,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其在文学和艺术上的价值,不言自明。

作为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历代墓志极其丰富,无法数计。

但是,明代及其以前的墓志,按照传统的葬制葬俗,多埋于墓穴中,到目前为止,出土者极少。

今人了解和认识地方历史,主要靠记述概略的地方志书和前贤遗留下来的零星著作,难称详备。

由此,明代以前的墓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1986年腾冲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后不久,就在城南的上绮罗村收集到当时出土的四方明代墓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氏宗谱
根 源
郑坤伦
冤 有 头,债 有 主;
水有根源,人有宗祖;
饮水思源,成长念祖; 光宗耀祖,乃为家谱。

编者: 郑家国 打字:
郑坤伦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腊勐乡新和村竹子坡
郑氏家族简谱
序 言
盖闻国家修史,地方编制,家族记谱,
概为记人叙事以传千古也,家谱者悉记载
祖籍、渊源繁衍代系、传颂宗功祖德、垂传后世,继承先祖之美德、遵循做人之正道,发扬组训之传统,缴励后世之创新也。

竹子坡郑氏家族原籍江西临川县人
氏。

一世祖公槿芝,祖太杨氏;二世祖公
继善,祖太张氏;三世祖公国相,祖太刘氏;致四世高祖公德杨,以行术游方为业,
到龙陵定居于街下。

原配高祖太杨氏,后
迁徙竹子坡定居单传五世曾祖公国安,祖太莫氏,下传六世显祖公润发,适兵戈战乱,祖公被征充民夫,随军服役,阵亡于施甸县躲安乡合木树营盘山,辛蒙王山主就地葬之。

祖公润发取祖太张氏,生七世祖四子。

长子再富配偶莫氏;次子再荣(
又名再培)
配偶周氏;三子再华配偶袁氏四子再昌配偶赵氏。

适时世太平,人财两旺,家境鼎盛遂于光绪三十四年方为祖公安国修莹竖碑,后世繁衍,如树之枝繁叶茂、如水之源远流长。

原有家谱资料,俞因沦陷逃难而散失。

时光荐苒,记忆流失,搜集仅存资料,整
理编撰家谱已责无旁贷,本谱自江西一世祖起,概略总述致七世祖公,分四枝系列至今。

往后新史再续叙之。




一世祖
二世祖
三世祖
槿 芝
继 善
国 相 杨 氏 张 氏


四世祖
五世祖
六世祖
德 杨
安 国
润 发 杨 氏 穆 氏


七世祖
再 富
氏 荣
氏 华
氏 再 昌
赵 氏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炳伦
文超
涛令(女
)
余氏 杨氏
再富
连贵
家宽
莫氏 董氏 余氏
金伦
文林
刘氏
杨氏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连玉
家富
氏 赵氏 玉兰(女
)
杨氏


再荣
周氏 朝
坤伦

邱氏
进伦
敏兰(女
)
邱氏
郭氏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再华
连禄
家有
袁氏 李氏 杨氏
文康
金氏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家押


宏 氏
建伦
李氏
文辉
再 家庆
赵 文鑫
郭氏

荣伦
萧兰(女
)
杨氏
袁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