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
中考复习《桃花源记》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互相听到。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可见桃花源中人的淳 朴,以及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平静 的生活。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一事设下伏笔。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 访而不可得其途的种种情景,表明桃源虽好,终是梦境。 (结局)
第4段:与开头“忽逢桃花林”相照应,进一步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 色彩。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 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甲】《桃花源记》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 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 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A项 均为意动用法,以……为异
C. ①此中人语云
B项 类/通“嘱” C项 告诉/谈论
②卒中往往语 D项 从前的,旧的/假如
D.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1.教学重点
(1)全文理解:《桃花源记》的情节梳理,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寓意;
(2)词汇掌握:重点词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运用;
(3)句式解析: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等)的理解与翻译;
(4)文学鉴赏:分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举例:
-故事情节: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桃花源中的生活景象,以及渔人离开后的变化;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课本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中《桃花源记》的全文理解与赏析;2.《桃花源记》中重点词汇、句式、文学常识的复习与巩固;3.通过对《桃花源记》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际运用,针对性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桃花源记》的相关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鸡犬相闻”、“遥知兄弟登高处”等。对于难点部分,如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桃花源记》中一个最有感触的情节或句子,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桃花源记》的理解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展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知识时,部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翻译仍然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
桃花源记》复习
深思
• 文质兼美 情景俱佳 亦真亦幻 寓意深刻 • ——《桃花源记》赏析 • • 陶渊明是东晋乃至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诗人。他留存下来 的散文,词赋不多,总共有10多篇,但是几乎每一篇都很 出色,其中又以《桃花源记》最为出名,作为古典文学中 的名篇佳作,它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讲读课文之一。 《桃花源记》之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我想不仅是因为文 章具有朴素、自然、真淳的艺术特点,还有文章所蕴含的 浓郁的传奇色彩。因文章近似小说,曾被收入志怪小说集 《搜神后记》中。文章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外 桃源,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使得读者无不为之神往。 同时它还具有高深的政治意味和象征意义。
《桃花源记》复习
优美和谐的世外桃源
1
桃花源记
2
作者简介
• 陶渊明 • 朝代:魏晋描述:东晋的辞赋家 • 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东晋 末期 南朝 宋初期诗人、文学家、 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 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 饮酒 》、《归园田居》、《 桃花 源记》、《 五柳 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等。 • 来自百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 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 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 派创始人。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 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 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桃花源记复习重点课件
豁然开朗
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变为开阔明亮; 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
一下子转为明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悦的样子。
无人问津 没有人去过问、探求。
1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
落英缤纷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来此绝境”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无论魏晋”
古今词义的差别。
缘
古义: 沿。
“缘溪行”
今义: 缘故,缘分。
延
古义: 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 延长,延伸
古义: 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津 今义: 口水,唾液 “后遂无问津者”
此人一一为(B )具言所闻,( B)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A)至其家,皆出酒食。( A )停数日,辞去。
A、渔人 B、桃花源人
练一练 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肥嫩鲜美,坠落的桃花纷繁杂乱。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孩子全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更不要说; 今: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
文章。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 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 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复习原解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解: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
中:年间。
为业:以……为职业。
为:当作。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捕鱼为生的人。
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解:缘:沿着。
忘:忘了。
之:的。
译:(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原:忽逢桃花林,解:逢:遇到。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解:夹:两边夹着。
岸:河岸。
数:几。
杂树:其他的树。
译: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木,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
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原:渔人甚异之。
解:甚:很,非常。
异:诧异。
之:代前面的情况。
译:渔人非常诧异。
原: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复:又。
前:向前。
欲:想要。
穷:尽。
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其:那个。
译: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看个究竟)。
原: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解:尽:完,没有了。
便:就。
得:出现。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一座山。
原: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解: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的好像有光亮。
原:便舍船,从口入。
解:舍:本是舍弃、丢下的意思,这里指离开。
译:(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原:初极狭,才通人。
解:初:开始。
极:非常。
才通人:刚刚能通过一个人。
才:刚刚。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刚能通过一个人。
原: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解:复:又。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这里有“一下子”的意思。
开朗:开阔明亮。
译:又往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
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解:平:平坦。
旷:开阔。
屋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良:美好。
属: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复习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黄花垂髫....()怡然..自乐()乃.大惊()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遂.与外人间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欣然规...往()()寻.病终()四、通假字1.便要还家五、古今异义: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今: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今:古:今: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今: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今: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今:6.仿佛..若有光:古:今:六、词类活用1处处志之志: 2.欲穷其林穷: 3.渔人甚异之异:七、一词多义(1)①便舍船,从口入(2)①处处志之②屋舍俨然②寻向所志(3)①寻向所志(4)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未果,寻病终②既出,得其船(5)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6)①武陵人捕鱼为业(7)①忘路之远近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渔人甚异之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八、对比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3. 渔人甚异之。
(非常)(以…为异)4.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 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7. 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仅)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类)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通邀,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不久)(渡口)二.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4.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复习指导
《桃花源记》复习指导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桃花源记 复习
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 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 式?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赋役沉重,民不 聊生;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 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 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 战争的理想社会。
五(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 陶潜,字元亮,知识渊博善 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 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 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 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 传》来形容自己:“家里四壁空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 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 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但 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 心里很坦然。 ” 他自己这么说, 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 当时的人也认为这是实话。当有 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 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 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 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 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 服的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 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 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 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 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 《晋书》) 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 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 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说:“只要懂得其中乐趣,何必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 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 弦音位的标志。 呢?”
晋太原中,武陵人, 东晋太元年间, 捕鱼为业,缘(沿着)溪 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 行,忘路(路程)之(的) 职业。有一天他沿着 远近。忽逢(遇到)桃花 溪水划船前行,忘记 林,夹岸(溪水的两岸) 了路程的远近。忽然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遇到一片桃花林,溪 (芳香的草)鲜美(鲜嫩 水两岸几百步以内, 美丽),落英(落花)缤 中间没有别的树,芳 纷(繁多的样子),渔 香的草鲜嫩美丽,地 (动词,捕鱼)人甚异 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对…感到诧异)之(见 渔人对这桃花林美景 到的景象);复(又,继 感到很惊讶。又继续 续)前行,欲穷(尽,走 往前走,想走到那片 到尽头)其(那)林。 桃林的尽头。
2024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全是精华
2024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全是精华这两天很多同学在后台私信老师,问我要《桃花源记》的学习资料,很多同学都知道,虽然《桃花源记》是八年级的知识点,但在中考时常常出现,所以为了不让同学们丢冤枉分,老师特意整理了一份《桃花源记》的必考知识汇总,同学们可要好好收藏哦。
一:写作背景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
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作者简介1名: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2时:东晋(约365—427)3地: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
4评: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
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
5作: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字音字形遂(suì)邑人(yì)间隔(jiàn ɡé)语云(yù)俨然(yǎn)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舍船(shě)屋舍(shè)怡然(yí)豁然开朗(huò)便要还家(yāo)四:文章节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五:文章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原文全览(注意加点字的写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桑竹之属:类。
6.鲜美:新鲜美好。
7.缘:沿着,顺着。
8.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9.咸:全,都。
10.穷:尽。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3.延:邀请。
14.不足:不必,不值得。
15.扶:沿着、顺着。
16.向:先前的。
17.处处志之:做记号。
18.规:打算,计划。
19.寻病终:随即,不久。
20.问津:询问渡口。
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21.未果:没有实现。
22.诣:拜访。
23.叹惋:感叹惋惜。
24.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25.妻子:妻子儿女。
26.具:详细。
27.才:仅仅,只。
2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3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全文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泂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二、内容赏析:1、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平和③百姓生活和乐。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幸福平静的世外桃源,它的存在让人们对世事纷扰感到厌倦,并渴望能够逃离尘世纷扰。
桃花源记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传递了一些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一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中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桃花源记是由()所写。
A. 唐太宗李世民
B. 王羲之
C. 陶渊明
D. 曹操
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之地。
A. 平凡而普通
B. 贫穷而卑微
C. 繁华而喧闹
D. 宁静而祥和
3. 桃花源的居民生活得非常()。
A. 忙碌而富有
B. 匮乏而苦难
C. 安逸而恬静
D. 糟糕而混乱
4. 故事中,外界的人们无法找到桃花源,主要是因为()。
A. 它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B. 它被山水相隔开
C. 它被欢迎的人们保护着
D. 它位于人迹罕至之处
5. 故事传递的主要主题是()。
A. 追求幸福和安逸。
桃花源记复习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 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 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背景资料:
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 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 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 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结构: 开端:发现桃花林 发展:进入桃花源 发展:做客桃花源 结局:离开桃花源,再寻而不得 尾声:刘子骥规往
4、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 精神状态怎样? •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 • 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 源中人说了什么? •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为何不写出对渔人说的话?
作者虚构一个环境优美、没有 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 自给自足,和平安定,人人自得其 乐的理想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现实 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政治 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世外桃源
一、原文及译文:蓝字为重点词,划线句为 翻译重点
桃花源记之复习
①忘路之远近
(助词,的)
②渔人甚异之 (代词,代“见到的景象”)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全部)
并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作为)
(对,向)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作为 ④并自为其名 题上 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成为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类判断) 2.省略句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 ①便要还家 略宾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 (句前省略主语“渔 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 (句前省略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
(应为“问之所从来”, 省略宾语)
文言句式
试一试:你能找到出自本 文的几个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得)
无人问津
关于省略:
1( 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 ( )便要( )还家,设酒 渔人 杀鸡作食。 2 此人一一为( 村人 )具言所闻, 村人 (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 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 渔人 )停数日,辞去。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 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 “奇”在哪里? (桃林奇;山洞奇) 景奇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 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 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 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 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和谐安宁、平等幸福
5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陶渊明 的性格的语句是: 菊,花之隐逸者也。 6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要说“不 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二、基础知识1、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2、一义多词(1)缘、扶: 沿着(2)要、延: 邀请(3)悉、咸、皆: 都(4)具: 详细地3、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果(古意:实现;今义:果实,结果)4、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字词释义1 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悉.如外人:都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田间小路邑人:同县的人相闻:可以互相听到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以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寻向.所志:以前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
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今:好像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3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
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
6 一字多义(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捕鱼为.业(当做)(2)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寻找)(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4)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二翻译句子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中考复习之《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3.欲穷其林穷:尽4.初极狭极:很,非常5.才通人才:只,仅仅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7.悉如外人。
悉:都。
8.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11.便扶向路。
向:先前12.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3欣然规往。
规:计划。
14.未果,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三.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
五.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所做的标记”)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竟然)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六.成语(1)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专题
桃花源记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
一个与世隔绝的安乐美好的地方。后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的美好世界。
一、文学常识
*文体:记
*文章主题: 通过对“桃源”的叙写,寄托 了作者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安静祥和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关于作者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 己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叹息。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 “这儿的情况不值 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于是就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全,都 妻子和儿女 隔绝 说
通“邀”,邀请 同“俱”,详细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从这里 于是,就 竟然 更不必说 又 邀请 他们的 值得 向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 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上标记。
1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大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他们寻找先 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得 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18.闻之,欣然规往。
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1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 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舍弃 开阔敞亮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仅 开阔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
这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往来的人 耕种劳作 全,都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以外的人 小孩 一齐,都 老人 快乐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 年间
作为
沿着 行船 鲜艳美丽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偶然
渔人甚 异
溪水的两岸
之。 复
那
前行, 欲穷 其林。
很 对……感到诧异 又 向前
使……穷尽 走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隐隐约约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本文作者 陶渊明 ,字 , 名 元亮 ,世称 ,自 潜 五柳先生 号 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___ (时 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____ 诗体, 东晋 田园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___ 诗人,著名的 田园 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 折腰”,隐居农村。代表作有 五柳先生传 》 《归去来兮辞 》《 《 饮酒 》等。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
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 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 丽情景。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 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 一种和睦的景象。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1、屋舍俨然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4、欣然规往
整齐的样子
开阔的样子
喜悦的样子 高兴的样子
语句翻译练习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
路程的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落花繁多.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去,想走 到林子的尽头。
给 同“俱”,详细 感叹惋惜 居住 告 辞 离开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告诉 说Βιβλιοθήκη 人道也。”说原来的,先前的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
已经 他的,渔人的 拜见 沿着 做标记 到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立即 终于 找到 跟随 他,指渔人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鲜美 (古)(色彩)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6、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分,不够。 (二)通假字: “要”通“邀”,读 “yāo”,邀请。
(三)一词多义 作为 当作 捕鱼为业 1、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自己的 2、其: 复延至其家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渔人 都 并怡然自乐 3、并: 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于是 遂与外人间隔 4、遂: 遂迷 竟然
三、文章结构
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
2、 文章思路:
(1)
发现桃林。
(2)(3)进入桃源。 (4)(5)出而复寻。
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 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 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 地方。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 好做铺垫。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 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 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5、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6、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四)同义词: 并 悉 缘、扶 要、延 (五)意动用法:
寻找 不久 标记 做标记
具 咸
皆 都 (沿着) (邀请)
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六)文言词语—— --然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 样子” 如本文中:
5.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 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6.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 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 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 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 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 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 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 一种空想。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通达,(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 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 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 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隑绝的地 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
寻找 标记 高兴的样子 计划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 随即 不久 津:渡口
问津:问路
二、语法知识总结
(一)古今异义: (古)交错相通。 1、交通: (今)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古)妻子儿女。 2、妻子: (今)指男人的配偶。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3、绝境: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不要说。 4、无论: (今)关联词,“不管”之义。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渔人)在 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隐 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5.初极狭,才通人。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 阔明亮。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