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康幼 张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
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
一、引 言
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
借鉴意义。
二、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
(一)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功能定位: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和服务中心之一,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其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以金融市场和航运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手段,加快资金、资本和货物流转,在此基础上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层次;同时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大规模的吸引外资,在这一区域奠定世界性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成为推进和提升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产业布点区域。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可以被称为“一核两翼”发展模式——以上海为核心,在上海的聚集和辐射下,促进以杭州为中心的南翼区域和以南京为副中心的北翼区域的共同发展。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制造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全国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其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等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三角地区又是中国重要的电子通信、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基地,特别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制造增长的速度始终保持在30%以上,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都市圈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从服务业增加值看,2003年,长三角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322.82亿元,占长江三角洲区域GDP比重40.3%。
(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功能定位:成为我国的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及全球生产基地。结合未来港澳与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趋势,加快一体化整合以及明确发展潜力所在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以新的优势吸引外资大规模进入,吸引全球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打造世界加工生产基地。
同长江三角洲不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和香港澳门的推动,其经济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我国出口前四位的城市有三个在珠江三角洲,其经济主要靠外贸,产业以家电等轻化工业和新型服务贸易的第三产业为主。由于其发展模式类似于“四小龙”发展模式,因此称其发展模式为“四小龙”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都市圈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制造基地。由产业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五大支柱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珠三角都市圈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也日渐合力。从服务业的增加值来看,2002年珠三角区域的增加值为4265.2亿元,大约是1978年的230多倍。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珠三角从1978年的25.1%
上升到2002年的37.1%,总体上呈现出先快后缓的状态。
(三)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功能定位:成为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文化和科学中心。在国内,京津冀都市圈位于首都所在区域,自然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在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京津冀都市圈也力争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文化中心。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是“双子星座”发展模式。北京具有较强的集聚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均具有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与北京相距130公里的天津也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凭借着区域政策的倾斜和制度创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九十年代至今京津冀都市圈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不论是企业的数量还是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都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同时京津冀都市圈还具有发展先进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能力,北京有61所高校,科研机构占全国总量的1/3,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之手,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从服务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服务业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和交通通信业发展阶段,金融保险业和产业服务业发展阶段,科技教育也和信息产业发展阶段。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北京为61.4%,天津为45.5%,河北省为33.5%,也就是说北京处于服务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阶段,而天津和河北正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移时期。
三、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地方政府管制中不以都市圈整体考虑
“城市本位论”是指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炉灶吃饭,财权和事权分离,各城市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专业分工不合理和城市机群经济效应低下的城市发展和管理理念。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各城市政府受行政区划分和地方利益的影响,只是立足于本地利益,缺乏整体宏观协调,无法形成一体化,使得城市之间的协调具有众多障碍,阻碍了区域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机融合。
2.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结构趋同主要是指各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中存在的趋同现象,即二次产业内部各部门构成形式、比例的相似性。因为区域整体协调不利以及区域资源的类似,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并不明确,产业的整体布局并不规范。产业趋同必然会导致都市圈内的资源浪费和无畏的竞争,影响都市圈整体经济的发展。
3.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
中心城市是指都市圈中具有“中心”地位的核心城市。但是我国三大都市圈中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领导力明显不够,没有形成适应区域性经济整体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