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三大都市圈农产品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上 海 农业 学 报
2{ .4 3 : 3 6 0) 2 ( ) 9 —9 8
Aca Agrc t r t ’i ulu aeSha hai ng
文 章 编 号 :0 03 2 ( 0 8 0 — 30 1 0 9 4 2 0 ) 3 9 —4
品流通框架 , 加快农产 品的农业 流通体制 改革具有 重要 的意义 。
我 国三大都市 圈是 指长江 三角洲 、 珠江 三 角洲 和京 津冀 都 市 圈 。考 虑 到统 计 的 限制及 分 析 的便 利 , 将重点分 析北 京 、 上海 及广州 的农产 品流通 的现状 、 特征 及存 在 的问题 . 出发展都 市 圈农产 品流通 的政 提
ZHANG — i LUO a g LI Ga g. Li a- x Qin . U n YU u s e g J —h n
( b n Ag i u t r s a c n e . AA S, h n h i 0 0 ( i a) Ur a r  ̄ lu eRe e r h Ce t r S ’ S a g a 1 6. n 2 1
An a a y i n p e e t a d c u e m e s r s o g i u t r lp o u t n l ss o r s n n o nt r a u e f a r c lu a r d c s c r u a i n o h e e r p lt n r g o n Ch n i c l to f t r e m t o o ia e i ns i i a
中国是农产 品生 产大 国 , 产 品流 通在 国民经 济发 展 中具有 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 产 品流通 的状 况 关 农 农
系到 国民经 济运行效率 和运行 质量 . 系到 农业 产业 化 的发 展 和农 民的增 收¨ 。 目前 , 国农 产 品流 通 关 我 处于落 后 . 由于流通 成本过高 , 造成 了农 产 品流通 “ 头 叫 , 两 中间笑 ” 的局面 , 严重 影 响 了农 业 生产 者 的积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也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然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城市空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一、城市经济发展问题1.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很多城市发展依赖某一产业,如石油、钢铁、制造业等。
当这些产业出现问题,城市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如近年来,某些城市过度依赖煤炭等传统产业,导致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2.城市空间资源浪费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城市空间资源浪费成为一大问题。
很多城市中心地带的绿地、公园、广场等空间被大量开垦为商业用地,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
3.环境污染城市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工业活动,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都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城市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方案1.多元化发展为了避免在某一产业上过度依赖,城市经济需要实现多元化发展。
要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等,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使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2.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为了解决城市空间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实现合理用地。
政府需要为城市合理划分,将公共空间、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区域分开,努力保护城市绿地、公园等自然资源。
3.环境治理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
应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排放量;加强工业园区管理,提高废水、废气处理效率;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等,都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4.引导城市转型升级城市应该通过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要加快创新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要应对和解决种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企业要树立环保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公众要关注城市环境和生态问题,共同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陈康幼 张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一、引 言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
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
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产城融合是指生产和城市两个要素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和城市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当前我国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1. 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这导致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够健康和可持续,也限制了产城融合的深度发展。
(2)城市规划不合理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产业与城市布局规划往往无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产业区与城市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也不利于产城融合的发展。
(3)环境污染问题一些传统产业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这些产业往往与城市过于接近,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也增加了城市的环境治理成本。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产城融合发展也有着其亮点和优势。
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相继兴起,这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一些城市也在产城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二、对策建议1. 优化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要想推动产城融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
要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传统产业进行升级转型,形成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动力。
也要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破传统观念,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2. 合理规划城市产业布局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产业的布局,并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合理规划。
要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和竞争力。
也要加强城市与乡村的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 积极发展绿色产业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绿色化,就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鼓励和支持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降低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也要加大对环境治理和治理成本的投入,保障城市的环境质量。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经济仍然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生产力;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联系与交流,吸引外来投资支持农业乡村经济发展。
二、地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区域经济长期面临的问题,东部地区发展更为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通过加大政府有效引导,出台更为明确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措施,大力扶持并引导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区域均衡。
三、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对能源和资金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实施资源配置优化、节约和环保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推进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能力较差中国的创新能力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弱,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一些创新领域的技术和知识资源,提高我国的技术含量与品牌价值,加快产业升级。
五、城市群规模小我国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城市的群体规模仍然较小,这一问题需要积极推动城市的扩容和建设,形成更为强大和连贯的城市群,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上5个问题,都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政府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改进。
五个案例分析一、深圳发展模式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通过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模式,深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
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圳产业的多元化。
除了深圳率先规划出了国际高科技产业区等重点投资领域,深圳积极主动地吸引全球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优惠对深圳进行投资的企业。
通过在产业链上的层层关系中的分工和多元化经营,深圳迎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
二、北京江苏案例两地因基础设施、人员交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使两地在互补发展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三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目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经济协同程度有待提高。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河北等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较落后。
在加强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河北等地的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让其与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
京津冀区域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这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前,各地正在加强环保治理,加强协同行动,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型经济模式,努力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交通和交通设施存在不足。
尽管京津冀三地被称为华北交通中心,但三地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仍需解决,以便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
另外,地铁、轻轨等现代交通设施在河北等地的普及率不高,这影响了当地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潜力。
要加强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布局,形成良好的交通运营机制。
第四,社会服务平衡有待调整。
不同地区的社会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存在差异,例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需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合作,并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
最后,文化交流和融合也需要加强。
京津冀三地有着不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需要进行深度适应和融合,促进社会共识和共同发展。
这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教育交流、青年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
总体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来,在逐步推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推动经济社会的并进。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建议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都市圈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同城化程度也不够高。
因此,建议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中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交通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都市圈同城化的基础条件,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输效率。
2. 推进城市空间整合。
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应加强合作,推动城市空间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的空间整合。
同时,城市规划应统一,避免城市空间重叠和冲突。
3. 促进城市产业协同发展。
都市圈内城市应该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产业链衔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建立都市圈一体化管理机制。
建立都市圈一体化管理机制,加强各级政府的协作和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实现都市圈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总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应该积极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加稳健的支撑。
- 1 -。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理环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市场经济的推行加剧了这种区域间的差距,并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市场经济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得中国的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却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水平不均区域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而内陆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规模较小。
2.城乡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缓慢。
城乡发展差距导致人口流失、经济支撑能力减弱等问题。
3.收入分配不均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带来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居民相对富裕,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
二、市场经济导致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市场经济导致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资源禀赋差异我国各地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内陆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政策扶持不均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政府资源有限,对于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程度不同,导致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3.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联系和发展至关重要。
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遗留问题,内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解决市场经济下不平衡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补贴和鼓励创新等方式,引导资本和技术向这些地区流动,促进其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一、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等较为单一的模式,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因此,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适度增加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全方位提升。
对策:政府需要加强产业引导和扶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
二、城市拓展与协调发展问题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城区面临土地短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城市同城化也降低了城市间的发展差异,但一些地区发展缓慢,导致城市间发展不平衡。
因此,要实现城市协调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交通、能源等方面加强城市间合作,提高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发展的平衡。
对策:政府需要加强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城市间发展有序衔接。
三、城市人口管理问题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需要为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城市人口集中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管理困难也需要得到应对。
对策:政府需要制定人民群众服务全方位的政策,为城市人口提供良好的居住、教育、医疗等服务。
同时,加快推进城市远郊地区的发展,增加城市人口向远郊地区转移的可能性。
四、城市环境大气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城市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妨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政府需要加快处理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五、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城市文化建设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山东 半 岛 :包括山东省的济 南、青岛、淄博、烟台等 8市,区域 总面积 5.9万平方公里,人口2899 万。2003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 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了由国家建设
部 和山东省人 民政府组织的联合
民经济和国家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形式。
l
瓦。、朴 ̄, ̄。 一一 、卜、, ̄,、, ̄‘ ̄, ̄ , 、,、*, *、, ̄, ̄*,,、,
、 ,气 践‘曰户、户、、日印‘.州.、目匕‘,卜哨户尹、 州 ‘ 尸、 , 卜尸、丫 飞 ,、 写产,了,.丫朽,、 、声 少, 下,、声吻妞勺尸抽‘ 了
我 国大部分城市群还未能形成具 有强大主导作用的经济中心 、适应 现代经济发展 的经济体制 和有竞 争力的经济区域。城市群首位城市
规模普遍偏小,核心辐射和集聚财
富能力偏低 。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 市上海、广州、北京的 GDP占全国 的比重分别是 4.6%,1.8%,2.5%, 而纽约 、东京 、伦敦 、汉城的 GDP
中在这一区域内,是湖北省产业和 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2004 年,湖北省成立了推进武汉城市圈 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城市群的规划
和建设。 长株 潭 :包括湖南省中部的长
沙、株洲 、湘潭三个地级市及所辖 区域 。区域总面积 2.8万平方公 里,人口 1256万,聚集了该省 90%
的科技人员和 80%的科技成果,创 造了34%的该省 GDP,是湖南经 济、社会、文化中心。2004年底,由
的区域规划 。
辽 中南 : 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 、丹东、营口
等 10个省辖市及所辖 23个县。区
域总面积 7.2万平方公里,占辽宁 省土地总面积的48.4%;人口2798 万人 ,占该省总人 口‘的 673%; 2002年区域 GDP总量 4907亿元。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产城融合是指城市发展中产业与城市空间的紧密融合和互动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城融合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1.产城融合成就我国产城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
各地政府在规划中注重产城融合,打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的隔离模式,实施了工业园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有效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政府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诸多特色产业聚集区。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产城融合使得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包括工业、商业、居住、文化等多个功能相互融合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整体发展。
尽管我国产城融合取得明显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浪费。
产城融合带来了土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低效利用,导致土地浪费和城市空间错综复杂。
其次是环境污染。
产业与城市紧密融合,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工业园区周边环境恶化,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再者是交通压力加大。
随着产城融合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城市人民的一大困扰。
最后是产城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产城融合的发展并不平衡,产业和城市发展不协调,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1.加强规划引导要加强对产城融合的规划引导,明确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方向。
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产城融合规划,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形成优质的产城融合发展。
2.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利用要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城市空间错综复杂的问题。
政府要建立统一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机制,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产城融合的绿色发展。
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态势与战略定位
�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1 00 73 2
� 摘 � 要 改革开放 � 30 年来 我国城市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长江三角洲 珠 江三角洲 京津唐 为代表的 城市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 � 文章根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的资源禀赋 发展特征及发展态势 从引领经 济增长 推动自主创 新 参与国际竞争等多个角度 对新形势下三大城市群在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及 国家总体 发展战略中的定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特征 发展态势 战略定位 中图分类号 � F0� 61 .5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71 - 61 32 20 09 0 1 - 0 03 3- 05
3.9 � 个 百分 点 响 力 的经 济 空间 并将 以 不 可 替代 的 优 势 继续 引 领
� (二 核 心地 位日 益突 出 全 国经 济发 展
2006 � 年 三大 城市 群人 口1 4 04 5 万 人 占全 国总 人 首 先 从 发展 基础 看 三大 城市 群是 我国 发展 基 口 � 的1 0.8� 地区 生产 总值75 � 09 0 亿元 � 占 全国 G D 的 础 最 雄厚 的地 区 经济 总 量占 全国 的 近2/5 金 融 商
收稿日期 20 08 - 1 2 -2 5 作者简介 单菁菁 (1 9 70
� 女 江苏苏州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年第 期 � � � � �
心 � 和 营销 中 心云 集 ,产 业 基础 好 , 经济 实 力 强, 已 经 式 已经 难以 为继 国际 经 验表明 ,当 区域 经济 发展 到 基 本 建立 起 覆盖 区 域 市场 , 国内 市 场 和 国际 市 场 的 多 层 次市 场 体系 框 架 ,生 产 要 素市 场 和 商 品市 场 的 交 易量 不断 扩大 ,竞 争优势 明 显 其 次 ,从 发展 条 件 看 ,硬 件 方 面, 三 大城 市 群 均 濒 临海 洋, 占有连 接 海内外 市 场的区 位 优势 ,区域 内 部 拥有 全国 配置 最完 善的 公路 ,铁路 ,机 场,港 口, 电 力 ,电 信 等基 础 设 施, 如长 三 角 城市 群 同 时 拥有 个 对 外开 放的大 型港口, 珠三角城市 群拥有 个国 际机 场 , 个国 家级 保税 区等 软 环境 方面 ,三大 城 市群 拥 有全 国最密集的 人才智 力资源 ,高校,科 研院所集 聚, 每万 人拥有科技 从业人员 数远远 高于全 国平均水 平 经济 网络都是其 他地区在 短时期内难 以超越的 再 次,从 发展 机遇 看, 工业 化和 城市 化的 加速 发 展 ,使我国面临 经济结构 ,人口结 构,空间 结构的多 重 珠三 角,长三角, 京津唐等 城市群 ,鼓励东 部地区 率先 一 定 阶段 ,实 现 由 投资 推 动 型 向技 术 推 动 型转 变 成 为 必 然 加 快产 业 结构 调 整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将 主 要依 靠外 需拉 动的 产业 格局 转变 为内 外需 共同 推 动 的 增长 模 式, 将 主要 以 低 劳 动力 成 本 和 低资 源 环 境成本为依托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主要以 现代科学 技 术 为依 托 的竞 争 优 势, 是 三 大城 市 群 必 须共 同 面 对 的课 题 �三 �区 域合 作日 渐深 化 区 域经 济发 展不 平衡 ,核心 城市 辐射 能力 不 强, 资 源 短缺 , 环境 恶 化等 三 大 城 市群 发 展 中 的问 题 只 有 通 过区 域 合作 , 通过 在 全 国 范围 内 乃 至 世界 范 围 在 积极 打造 " 小 时都 市圈 ",通 过沪 宁,沪 杭甬 ,宁 杭 高 速 公路 ,新 长 铁 路, 杭州 湾 跨 海 大桥 , 沪 杭高 速 铁 路 等现 代化 快速 交通 网络 建设 ,努 力实现 在人 流 ,物 把 打造 现代 化的 珠三 角城 市群 作十 七大 � 报 告首 次 提出 要� 按 照 "以 大 带 小 " 的 随 着经 济社 会快 速发 展 三 大城 市群 对产 业 资 金 技 术 人 才 等 各 种 生 产 要 素 的集 聚 功 能 不 断 增 托 形成 � 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 培 育 新的 增 长 极 " 强 2006年 三大 城 市群 人均 G D 达到 5 4 269 元 是全 对三 � � 大城 市 群进 行 科 学定 位 不 但 关 系 着其 自 身 的 国 平均 水平 的3.4 倍 地 均G D 达 到3 6 9 5 万元/平方 公 健 康发 展 � 对 国家 总体 发展 战略 亦具 有重 要意 义 里 是 全 国 水平 的 1 6 .8 倍 人 口 密度 为 6 81 人/平 方 公 一 三大 城市 � 群的 发展 特征 里 是全 国平均 人口 密度的 5 倍 平均投 资密 度1 4 92. 8 � 城 市 群是 指 在 一 定地 � 域 范 围 内城 市 密 集 发展 万 元/ 平 方公 里 是 全国平 均水 平的1 3 倍 城 市密 度为 并� 且城 市个 体之 间存 在着 强烈 � 交互 作用 和密 切联 系 4. 99 座/ 万平方 公里 是全 国平均 水平 的7. 2倍 成为 我 � 的 城 市空 间 布局 � 形 态 它 是 城市 化 发 展 到高 级 阶 段 国 产业 人 口 资 本最 密集 的地 区 的 产物 也 是世界 区 域经济 发展 的主 要趋 势之 一 目 前 我 国 长江 三 角 洲 珠江 三 角 洲 京 津 唐三 大 城 市 群 主要 表现 出以 下发 展特 征 (一 经 济总 量迅 速扩 大 二 三大 城市 群的 发展 态势 (一 继 续领 军全 国发 展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摘要: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然而,通过对其gdp 占全国比重的分析,发现三大经济圈存在同质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抵御国际风险能力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建立有效的经济圈协调管理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内需。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gdp,同质化,产业结构,内需所谓都市经济圈,是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网络节点,由一定数量经济腹地城市组合而成的地域组合形式,是主要从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角度出发,组成的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更是取得了引世人瞩目的骄人成果。
然而,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三大都市经济圈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拟从一定时间节点内这些经济圈gdp所占全国gdp之比例入手,试对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三大都市经济圈概况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可谓各有特点。
其中,长三角都市圈由16个中心城市所组成,以上海为辐射中心,苏浙两省为一级经济腹地,皖豫等省为二级经济腹地,层级分明、结构完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再加上金融业发达,投资环境优越,是国内最成熟的经济圈。
珠三角都市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即指广东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
广义珠三角都市圈(简称“大珠三角”)包括狭义珠江三角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本文特指狭义珠三角。
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里最先得到良好体现。
此外,该区域毗邻港澳、东南亚,同时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地域、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再伴随着“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和大批境外资金的涌入,凭借这一系列的优势,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外向型国际化最高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而建,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产城融合是指工业、商业、居住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城市系统。
产城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规划不协调等。
本文将从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对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状分析1. 城市功能分区不清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工业、商业、居住等功能区域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导致城市功能分区不清晰,产城融合发展受到限制。
一些工业区域与居住区域相邻,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商业区域和居住区域之间的距离过远,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便利性。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一些城市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部分地区过度依赖于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一些地区的产业布局过于集中,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城市规划不协调在一些城市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规划协调不力,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
某些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居住区、商业区的规划不相适应,导致了交通不便利的问题;某些城市的产业规划和环境规划不相协调,导致了环境保护难度加大。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城市功能分区针对城市功能分区不清的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的功能分区。
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分界应明确,商业区的规划应与居住区的规划相协调,以便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2. 优化产业结构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 加强城市规划协调针对城市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城市规划的一体化。
各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城市规划,力求实现城市规划各方面的协调一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
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达1700美元。
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
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 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
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
2023都市圈发展报告
2023都市圈发展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2023年都市圈的发展情况。
都市圈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对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希望揭示出都市圈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都市圈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1. 引言都市圈是一种由多个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成的区域,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一体化特征。
它们通常以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为特征。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市圈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3年,我们预计都市圈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2. 经济发展2.1. GDP增长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是评估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我们对都市圈的数据分析,预计2023年都市圈的GDP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技术创新的推动。
然而,也要注意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问题。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市圈需要同时关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2.2.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调整。
传统的制造业逐渐被高技术产业取代,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种结构调整有助于提升都市圈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也要注意到转型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性。
为确保顺利的产业结构调整,都市圈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3. 人口流动与城市规划3.1. 人口增长与管理都市圈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这使得都市圈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管理的挑战。
合理的人口管理和规划对于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人口流动和人口集聚,平衡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3.2. 城市规划与交通建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都市圈需要加大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的力度。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而完善的交通网络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都市圈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建设的协同发展,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我国产业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产城融合发展也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产城融合发展是指产业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通过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来实现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不合理等。
需要我们深入认识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产城融合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产城融合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不平衡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东部发达、中部欠发达、西部落后的不平衡现象。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中部地区以农业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产业协同性差,使得产业间的协同发展难度增加。
2. 城市规划不合理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城市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
这些不合理的规划使得城市内部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也增加了城市运输成本和资源浪费。
3.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许多工业化城市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直接排放,污染了城市周边的环境,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针对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对策。
对于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可以适当引导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减少地区之间的产业差距;可以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2.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针对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产业集聚区,提高城市产业的集中度和密度,减少城市产业分散发展的现象。
可以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促进城市各类产业的协同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在产城融合发展中,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在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中加强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北京的经济主要依赖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他传统产业相对落后。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北京经济的脆弱性和对外部经济波动的敏感性。
2.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城镇化过程中,北京经济规模迅速增长,且资源集中,导致北京市区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资源紧张。
3.人口问题:北京人口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外流和内部迁徙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问题。
4.产业分散:北京市的产业分散不均衡,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产业发展差距明显。
长时间以来,郊区产业发展迟缓,产业结构单一且低端,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要。
二、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继续加大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意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2.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郊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郊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合理引导人口和资源的分布,减少城市中心区的资源压力。
3.抑制人口增长:通过合理的人口发展政策,落实居住证制度,调整住房供求关系,控制人口增长。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限制新建项目规模,降低城市建设密度,减少对资源的压力。
4.推动郊区产业发展:加强对郊区的经济支持政策,加大对外来投资的引导力度。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增加投资,鼓励外来企业在郊区设立总部或生产基地,推动郊区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扩大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结论:在北京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口压力大和郊区产业发展不足等。
都市圈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都市圈发展调研报告总结都市圈是指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群体,具有相互联系和互相依赖的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进,都市圈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次发展调研主要对都市圈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对都市圈的发展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都市圈的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都市圈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经济相对较发达,而周边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2.人口流动加剧:都市圈内人口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中心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很多地区面临着交通拥堵、供水不足等问题。
二、都市圈面临的问题1.资源分配不均:都市圈内资源分配不平衡,中心城市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导致周边地区发展缓慢。
2.城市发展压力大:中心城市发展压力巨大,人口密集、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3.区域协调发展不足:都市圈内各地区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互相竞争与合作并存。
三、都市圈未来发展趋势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强政府的调控和规划,推动都市圈内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
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都市圈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品质。
4.加强环境治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提高都市圈的生态环境质量。
5.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但也有许多机遇与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区域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才能实现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都市圈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陈康幼 张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一、引 言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
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
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
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借鉴意义。
二、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一)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功能定位: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和服务中心之一,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
其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以金融市场和航运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手段,加快资金、资本和货物流转,在此基础上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层次;同时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大规模的吸引外资,在这一区域奠定世界性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成为推进和提升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产业布点区域。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可以被称为“一核两翼”发展模式——以上海为核心,在上海的聚集和辐射下,促进以杭州为中心的南翼区域和以南京为副中心的北翼区域的共同发展。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制造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全国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其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等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长三角地区又是中国重要的电子通信、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基地,特别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制造增长的速度始终保持在30%以上,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都市圈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在发展中不断提高。
从服务业增加值看,2003年,长三角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322.82亿元,占长江三角洲区域GDP比重40.3%。
(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功能定位:成为我国的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及全球生产基地。
结合未来港澳与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趋势,加快一体化整合以及明确发展潜力所在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以新的优势吸引外资大规模进入,吸引全球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打造世界加工生产基地。
同长江三角洲不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和香港澳门的推动,其经济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我国出口前四位的城市有三个在珠江三角洲,其经济主要靠外贸,产业以家电等轻化工业和新型服务贸易的第三产业为主。
由于其发展模式类似于“四小龙”发展模式,因此称其发展模式为“四小龙”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都市圈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制造基地。
由产业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五大支柱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珠三角都市圈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也日渐合力。
从服务业的增加值来看,2002年珠三角区域的增加值为4265.2亿元,大约是1978年的230多倍。
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珠三角从1978年的25.1%上升到2002年的37.1%,总体上呈现出先快后缓的状态。
(三)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功能定位:成为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文化和科学中心。
在国内,京津冀都市圈位于首都所在区域,自然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而在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京津冀都市圈也力争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文化中心。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是“双子星座”发展模式。
北京具有较强的集聚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均具有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同时与北京相距130公里的天津也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凭借着区域政策的倾斜和制度创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
九十年代至今京津冀都市圈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不论是企业的数量还是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都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同时京津冀都市圈还具有发展先进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能力,北京有61所高校,科研机构占全国总量的1/3,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之手,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从服务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服务业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和交通通信业发展阶段,金融保险业和产业服务业发展阶段,科技教育也和信息产业发展阶段。
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北京为61.4%,天津为45.5%,河北省为33.5%,也就是说北京处于服务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阶段,而天津和河北正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移时期。
三、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一)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1.地方政府管制中不以都市圈整体考虑“城市本位论”是指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炉灶吃饭,财权和事权分离,各城市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专业分工不合理和城市机群经济效应低下的城市发展和管理理念。
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各城市政府受行政区划分和地方利益的影响,只是立足于本地利益,缺乏整体宏观协调,无法形成一体化,使得城市之间的协调具有众多障碍,阻碍了区域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机融合。
2.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趋同主要是指各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中存在的趋同现象,即二次产业内部各部门构成形式、比例的相似性。
因为区域整体协调不利以及区域资源的类似,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并不明确,产业的整体布局并不规范。
产业趋同必然会导致都市圈内的资源浪费和无畏的竞争,影响都市圈整体经济的发展。
3.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中心城市是指都市圈中具有“中心”地位的核心城市。
但是我国三大都市圈中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领导力明显不够,没有形成适应区域性经济整体发展的核心辐射源,在某些层面上甚至加重了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的矛盾。
与全球性城市相比,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在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都市圈发展中全球化观念不足现今的社会早已不再是封闭的世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在全球化步伐下的中国三大都市圈中仍然存在着不协调的种种障碍。
除了核心城市与全球城市标准尚有差距以外,作为全球化必要条件的枢纽港口的统筹建设也不够全面。
所以如何统筹和利用三大都市圈深水岸线资源,如何摆脱行政区建设航空枢纽的思维,已经成为了三大都市圈发展中最严峻的挑战。
(二)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对策1.引导地方政府,实现多层次合作要改变城市本位论在中国都市圈中的不利影响,最紧迫的是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的合作结构主要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
纵向合作伙伴关系即高低不同层次的政府在整体规划中共同制定宏观和微观规划政策;横向合作伙伴关系即不同领域的政府机构跨领域的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不同范围的综合规划政策。
在城市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仅靠单一层级的政府来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共同负责此区域的发展建设。
实现多层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国家制定的相应的国土规划法律法规使得都市圈资源整合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真正意义上的克服城市本位论的思想。
在解决城市本位论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政府的横向合作。
三大都市圈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规划机制,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从战略层面上放眼国际市场,真正做到技术协同、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使城市产业实现区域的横向联合。
当然,政府也并不需要垄断一切的整合责任,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外,社会上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可以的社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
在都市圈地区建立跨行政区的联合协调机构和监督机构,统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事务,沟通和平衡各方的利益,协调解决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要实施中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在宏观规划上,首先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整体规划和发展各城市的优势产业。
各城市采取产业集聚的基本战略,着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产业。
其次,各都市圈核心城市应建立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产业联动、企业联动、基础设施联动、城市化发展联动、生态环境保护联动的五位一体政策,建立功能各异且分工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经济融合程度较高的都市圈。
在解决产业结构趋同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政府手段,更要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
只有深化体制改革,真正意义上将政企分开,让企业去承担风险自负盈亏,成为投资的主体,才能使其具有投资决策权和日常经营权。
同时还要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区域甚至全国的统一市场,促进经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合理的流动,通过市场来微观吸收和消化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从而促使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层面上积极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