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历史变革
云南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构建的历史依据及发展现状

个旧大锡输出的良好形势 。当时 , ] 世界产 锡的国家主要 有马来亚 、 荷 修建通车后有了飞速发展。在滇越铁路的 昆河路段 , 它地处交通 孔道 , 属东印度( 即今 印度 尼西亚 ) 暹 罗 ( 、 即今泰 国 ) 玻利维 亚和 中 国等 。 、 在 ll 年 、95 、 3 年 、95 、96 的五年 中 , 93 12 年 1 0 13 年 13 年 9 全世 界共 出产 成为红 河地区的工矿 业和 商业交通的重要枢纽 。
一
、
个开蒙城市群构建的历史依据
铁路修通后 , 路当要冲 , 一切舶来品日新月异 , 乃渐知改 良, 工 商则渐事
在云南历史上 , 个旧、 开远 、 自是红 河流域地 区发 展相对 突 出的 远贩。 可 以看 出在滇越铁路修建 以前 , 蒙 开远主要 以农业为主 , 商业和 三个城市。尤其 是在近代 史上 , 三个城市 引领云南经 济发 展 , 这 形成 各 手工业均不发达。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 开远火车站 正式运营 , 开远 成为 具特色的城 市类型 , 为个开 蒙城市群 的构建提供 了重要 的历史依据 。 滇越铁路的中 间站 , 固了 商 品中 转 的地 位 , 巩 使商 品流 通 范 围扩 大。 l 个 旧 的锡 矿 工业 、 滇省货 物输往 内地各省者 , 出此途 , 多 繁盛过于 普通县 治。 通过 滇 个 旧具有两千多年的锡业开采历史 , 以说 个旧的兴 起发展 , 可 是锡 越铁路 , 开远的商品可以运销 到更远 的地方 , 进了商业发展 。 促 矿开采的结果 。在清光绪十一年 ( 85年) 设置个 旧厅 , 18 , 专管 矿务 , 兼 开远的工业发 展相 对缓 慢 , 要 以加工 业为 主 , 其是 农产 品 加 主 尤 收课税 , 经济地位已经非常突 出。1 1 9 3年设个 旧县 , 离蒙 自县管辖 , 工。 以制造千米线 、 糖、 脱 红 白糖及 操金银 首饰 、 、 、 石诸 业者 居 土 木 _ 铁、
开远市_精品文档

开远市开远市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座城市。
作为该自治州的县级市,开远市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开远市地处滇中高原腹地,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密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开远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是滇南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
经过多次的历史变迁,开远市逐渐成为中亚和东南亚之间的重要商贸中转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今天,开远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开远市的自然环境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地势起伏,山峦连绵,景色壮丽。
市区周边的群山环绕,形成了壮丽的自然屏障,为开远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
这种地理特点也为开远市的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在开远市的市区内,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远市古城,它始建于明代,是该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步入这座古城,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能够感受到古代的氛围和传统的文化。
古城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艺的辉煌。
除了古城,开远市还有许多寺庙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远市大观音寺,这是一座悠久的佛教圣地。
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供奉着巨大的观音菩萨巨像,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开远市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在开远市,可以欣赏到哈尼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
这些民族文化传统丰富而饶有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除了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开远市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山脉、河流、湖泊和森林,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
市区附近的自然景点包括腾冲火山、龙潭溶洞和火山湖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
在经济发展方面,开远市以农业、林业和旅游业为主导。
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开远市以种植水稻、小麦、烟草和油菜等农作物而闻名,这些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开远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姓名:王惠英专业:09物理学号:200902050144教师:李春燕上课时段:星期一(8、9)、星期三(6、7)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连砚山、邱北、南接蒙自、个旧,西靠建水、北邻弥勒,是滇东南地区的交通要塞和中心城市。
全市总面积1946.9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1.5%,坝区占8.5%,人口29万。
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8%。
自然环境资源开远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城区20公里的小龙潭,褐煤储量达12亿吨,是云南目前最大的露天煤矿,年开采量630万吨,现建有60万千瓦的坑口电厂。
由于煤电充足,为数百个工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丰富的粮食、甘蔗等又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原料保障,现已有水泥、化肥、制糖、造纸、酿酒、食品等行业的工业初具规模。
气候开远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由于低纬度、高海拔地理位置和季风活动的影响气候特点表现为:夏长无冬,秋春相连,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常年多干旱;立体气候典型。
境内在海拔900~2500米地区,年平均气温20.4℃~10.9℃,温差达9.5℃。
极端最高气温38.2~24.9℃,极端最低气温-2.4~-6.4℃。
全市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年际变化甚微,气温年际较差为1.5℃,平均距平值仅±3℃。
年降雨量700多毫米,雨季集中于5—10月,雨热同期而无酷暑,年均气温19.8℃,年日照2200小时,全年无霜期340天。
东高西低的地形变化而形成的立体气候,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冬季农业开发和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历史据地质资料考证分析,在距今约2.85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开远地区即开始接收沉积,至1.95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境内已沉积了大面积的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砂岩、砂页岩,局部夹有煤层。
距今67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燕山运动二幕使全区发生褶皱,并伴有断裂活动及中酸性岩浆侵入,孕育于三迭纪前的开远山字型构造及鲁都克弧形构造逐步形成,此时最后定型。
开原古城简介

开原古城简介
开原古城位于辽宁省开原市境内,距沈阳市区45公里,地处辽河三角洲中部、南临渤海,北依金代古城——铁岭,是中国唯一一座由金代古城而形成的历史文化名城。
开原古城始建于辽开泰四年(1015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开原古城是金代三大名都之一,辽金陪都,辽上京所在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开原县。
“三省通衢”的铁岭是辽河的发源地,而开原则是辽河之源,故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誉。
开原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商周时期这里曾是商王的领地和商族的聚居地。
战国时期燕国曾在这里筑城置郡,秦、汉、唐时期先后为辽西郡、辽西郡治所。
辽代时这里是辽上京所在地。
金代称开原为西京道宣慰司,辽金时期开原为辽东郡治所。
元时称开原府,后改为开原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设开原卫,领十三个千户所(亦称十三道)。
—— 1 —1 —。
开远木棉的历史影响与利用前景

1 . 2 冯泽芳鉴定、 推广开远木棉。 1936 年秋天, 中 央农业实验所冯泽芳到云南鉴定木棉, 惊喜地发现 可纺 50支纱的优质木棉竟像小树一样在开远等县 零星生长 , 经鉴定认为开远木棉属于 离核木棉, 来 源于埃及海岛棉。 1938 年冯泽芳被中央农业实验 所任命为云南省工作站主任。率奚元龄、 陈仁在开 远建立了 木棉试验场 , 研究木棉的推广计划, 向 各县采集木棉样品 30 余个 , 在木棉场进行品种比 较试验 , 其中 21 号样品比对 照增产 20 % , 品质甚 优, 1939 年繁殖 了 3750 棵 , 计 2 hm ; 1940 - 1942 年生长非常良好, 产量很高 , 开远附近的农民及各 方各界人士纷纷参观, 大家对发展种植木棉充满了 信心。 冯泽芳认为 , 云南木棉极具开发推广价 值, 理 由有三: 第一产量高 , 每年开花吐絮 2 次, 每公顷产 皮棉最高可达 590 kg ; 第二品质好 , 我国近 20 年能 纺 10~ 42 支纱的棉花, 国内均可自给, 惟 50 支以 上的细纱原料需依赖埃及进口, 成本 昂贵; 第三不 争良田, 云南山多田少, 木棉可种于山坡、 屋角及一 切荒地, 不与水稻、 甘蔗争田、 争水。并提出了 建 立西南长 绒棉 区 的口 号, 引起 了云 南省 政 府的 重视。 1 . 3 抗战急需优质木棉。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 发, 我国棉区大部分沦陷, 棉织品十分短缺 ; 国际运 输又遭阻梗, 细纱来源全部断绝 , 军需优质棉受到 了极大的影响。处于抗战 大后方的云南省政府大 力提倡开发木棉, 1939 年成立了 云南省木棉推广 委员会 , 组建 木棉贷款银团 , 制定了木棉收购优 惠价格等一系列政策, 鼓励和支持各方各界种植木 棉, 使农民、 机关团体、 军队的植棉积极性一下子调 动起来, 形 成了种植木棉高潮。据统计 , 木棉的推 广面积由 1940 年的 136 hm 发展到 1944 年的 1960 hm , 4 年间增加了 14 . 4 倍 , 到 1947 年发展到 4700 hm 。 1 . 4 北方陆地棉的推广使木棉停止了种植。中华人 肥, 每公顷施尿素 75 kg , 可明显减轻早衰 , 提高棉 株的抗病性, 减轻病害的危害 。 3 . 6 选择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 是减轻枯、 黄萎 病危害最经济 、 有效的措施。 从东营市的生产调查 看, 鲁棉研 18 号 、鲁棉研 28 号 、中植棉 2 号抗病 性较好。
沿边城市服务功能的历史演进与城市经营——以云南省开远市为例

( u n nN r l nv ri , u mig Y n a 5 0 2 Y n a o ma U ies y K n n , u n n6 0 9 ) t
Abs r t tac :Ba e on r s a c bo it rc le ol i n pah fc t f c i n a d t e a i r ci n, hi a rt k sK ay n ct s d e e r h a uth so i a v uto t o iy un to n isop r ton die to t sp pe a e iua i y i Yu na r i c sa e mpl,a he oi sou tdi ri e ct pe a in orpr m otn he ct s r i ef c in to l sa n n n p ov n e a n xa e nd t n p nt tt ve sf d iy o r to f o ha i i g t i e v c un to no n y i n y
i o t n n i h e me to i e e o me t b tas st e ct e o mi g c n tu t n p o e so i e o a e o d ra e so e t mp ra te l tn n fct d v l p n , u lo i i r f r n o sr c i r c s fct s lc t d i b r e r a f g y h y o i n W s
中 重 点提 升 城 市公 共 文化 服 务 功 能 。 【 关键 词】 沿边 城 市 ; 城 市 经 营 ; 云 南 开远
2021开远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5

2021开远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5第1题: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②辽③西夏④唐朝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解析】正确答案:B。
第2题: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C.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产D.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正确答案:D。
第3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等标语和口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生物工程技术的成就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解析】正确答案:C。
第4题:“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此贡献杰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李冰【解析】正确答案:B。
第5题: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解析】正确答案:C。
第6题: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认为:“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③《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正确答案:B。
第7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西部开发D.民族区域自治【解析】正确答案:D。
第8题: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是在()A.唐朝B.五代C.北宋D.宋元时期【解析】正确答案:D。
第9题: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参观开远市历史文化南正街的心得

一、开远市历史文化南正街简介南正街,位于云南省开远市中心区域,是该市历史悠久的一条街道。
南正街上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成为了开远市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二、南正街的历史沿革南正街建于清代,当时是兵营的所在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兵营逐渐演变为商业街,南正街也成为了开远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南正街上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古朴典雅的清代建筑,也有独具特色的现代建筑,一条街道上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
三、参观南正街的历史文化风貌1. 古建筑裙南正街上保存着大量清代古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独特,精美绝伦。
比如清代官府大院、王府等,这些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2. 历史文化街区南正街经过了多次整修,保留了大片的古建筑,形成了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
街道两旁的店铺也保留了一些老物件和老照片,通过这些展示,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南正街的历史风貌。
3. 传统手工艺南正街上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店铺,如银饰加工店、木雕工坊等,这些店面传承了当地的手工艺传统,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手工艺师傅们的手艺,亲自体验制作过程,了解当地的手工艺文化。
四、南正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南正街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备受瞩目。
南正街所展现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是开远市乃至云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正街闪耀着独特的历史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
五、我对南正街的参观体验去年,我有幸游览了南正街,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正街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古老的建筑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我对南正街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条街道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一段承载历史文化的记载。
我还在南正街的传统手工艺店铺看到了一些让我震撼的手工艺制作过程,使我对当地的手工艺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doc】云南开(远)蒙(自)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历史意义

云南开(远)蒙(自)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历史意义第1O卷第2期2011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 o1.1ONo.2June2011云南开(远)蒙(自)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历史意义王希群,宋维峰,郭保香(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2.西南林业大学)摘要:历史上,开蒙区是云南南部最大的坝区(湿地),区域主要涉及现在红河州蒙自,开远等5个乡(镇),面积634km,其中湿地面积300多km.发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开蒙垦殖"是云南乃至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开蒙垦殖"始于1935年,前后持续近l3年,使湿地变成了良田.垦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对当时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变迁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事件至今已过7O余年,受时代交替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其全貌至今尚混沌不明.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实物收集和人物探访,对有关史料进行了系统查阅和研究,对这段重要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对现存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剖析,旨在为开蒙乃至云南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史料依据.关键词:开蒙垦殖;湿地;生态变迁中图分类号:K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11)一02-0094—11 Background,ProcessandHistoricalSignificanceofReclaimandCultivateinKaiyuanandMengziDistrict,YunnanProvinceW ANGXi—qun,SONGWei—feng,GUOBao—xiang(.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ofForestProductsIndustry,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 ng,100010,P.R.China;2.SouthwestForestryUaiversity,Kunming,650224,P.R.China)Abstract:KaiyuanandMengziDistrictisthelargestdamareaandwetlandinsouthofYunnan Provinceinthehistory,whichcontainsmainly5townsanditsareareaches634km(including3 00kmwetlandarea).In1930sand1940s.thereclaimandcultivateinKaiyuanandMengzidistrictwa sanimportanteventinYunnanProvinceandeveninChina,whichlastedfor13years.Constructio nand developmentinreclamationareahadanimportantinfluencenotonlyonpolitics,societyande conomyatthattime,butalsoaprofoundinfluenceonlatereconomicdevelopmentandecologicaltransiti on.Theeventpassedmorethan70years,andtheoverallperspectiveisnotclearaffectedbyeraalternati onandtraditionalconsciousness.Theauthorssystematicallyconsultandstudytherelatedhistorical materialsthroughinvestigation,gatheringmaterialsandinterviewsforoneyear,andresearchthedevel opment problemsbaseondetailedunderstandingandseriousanalyzingofthesematerialstoprovidee videnceforthescientificdevelopmentinthisdistrict.Keywords:reclaimandcultivateinKaiyuanandMengzidistrict;wetland;ecologicaltransiti on垦殖的本质是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历史上,云南南部的蒙自坝,大屯坝,草坝,鸡街坝和大庄坝连绵成片,形成滇南地区最大的坝区,被简称为"开蒙地区"和"开蒙区",整个区域主要涉及现在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镇(包括原文澜,红寨,十里铺,多法勒4个乡(镇),雨过铺镇,草坝镇和开远市的收稿日期2010—12-20第一作者:王希群,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林学,生物学,生物工程.电话:010—84239441Email:************************.cn地址:100010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30号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第2期王希群等:云南开(远)蒙(自)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历史意义95羊街乡,大庄回族乡,面积达634km).由于坝区周围群山环抱,山势为东西两侧高,南北两侧低,中间在雨季形成大片沼泽,时称"水害",实际上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湿地,面积达300多km.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以草坝为中心,历经13年对这一湿地进行了全面开垦,使湿地变成了良田,整个过程被称为"开蒙垦殖"."开蒙垦殖"是云南乃至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是中国近代化在云南农业和水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对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变迁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是笔者在实地调查,系统查阅档案史料以及参考一些公开发表的资料¨..(见图1~5)后完成的.1.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开蒙区垦殖局之关防(5.7×8.6em)2.着名回族教育家,实业家,开蒙垦殖局局长杨士敏3.云南省政府龙云主席起草的有关开蒙垦殖的政府布告4.开蒙垦殖局草坝蚕业新村办公室一,开发缘由1911年蔡锷等领导辛亥"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1912年1月建立了"云南军都督府",并公推蔡锷为都督.1913—1928年的十余年间,云南的军队不断征战,军费开支连年增长,使云南这个财政收入不足,长期靠中央政府补贴的省份财政危机日趋加剧.而1927--1929年,昆明地区连续3年遭受旱灾,粮食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心波动.1928年初龙云任省主席实际掌握云南大权5.开蒙垦殖不意图后,开始在云南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到抗战开始基本摆脱了财政危机,兴修水利就是措施之一.龙云在《云南日报》上登了一则启事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云南民食问题,政府决心要兴修水利,使秧苗能适时在良好季节栽插,使禾苗成长良好,有较好收成,以裕民食.望滇中人士,对兴办云南水利有见地的,请向省府建议,只要可以举办,政府当采纳兴办."此时正好以杨文波(字士敏),李敏生,马镇国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先后从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毕业回到云南,在民族民主革96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10卷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影响下回乡创办新型教育和经济实体.杨文波看了启事后,经过对滇池沿岸进行实地考察,向龙云提出了用抽水机抽滇池水灌溉滇池周围稻田的建议.龙云曾在此地驻防,知道这一带干旱缺水,认为理由充分,即命他选择滇池沿岸适当地段试办,为后来兴办水利和开蒙垦殖提供了前提.二,开发历程1928--1934年:1928年龙云命杨文波选择滇池沿岸适当地段,用抽水机抽滇池水灌溉滇池周围稻田.杨文波先后到越南,杭州,无锡,常州等地参观考察受到启发,随后从上海购到3台电动抽水机,安装于大观楼后面的明家地,抽水灌溉了自潘家湾起,经红庙,土堆河沿岸至明家地共计千余亩稻田. 龙云闻听前往查看,见谷穗长而结实多,成效显着, 并让他继续再选适当地段抽水灌溉.杨文波又选定官渡区之马料河,安装了两台大型柴油抽水机,抽水灌溉了以往10年三不收的数千亩稻田.1931 年召开的国民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边地开发屯垦与移民实边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后,这两处水利措施的成功引起了云南省一些部门的重视.1932年秋,省财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经济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们先后到马料河一带查看,随后向龙云汇报,一致认为兴办这类水利,时间短,收效快,值得提倡.于是云南军政要员纷纷谈论农田水利之事,一时成了热门话题.随之产生了昭鲁水利(昭通,鲁甸),宾祥水利(宾川,祥云)以及嵩明嘉丽泽(地名,在昆明附近的着名水乡)水利的兴办及续办.1933年2月和5月,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奖励辅助移垦原则》及《清理荒地暂行办法及督垦原则》,推进了各地的垦殖事业.1935年:是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地政会议,青海,宁夏,云南等边疆省区均提出了移民垦殖方案.8月省政府派杨文波考察开蒙地区的农田水利,他乘火车经滇越铁路到蒙自,开远一带, 视察了大屯坝,蒙自坝,草坝,鸡街坝,倘甸坝,大庄坝,开远坝,通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认为开蒙地区农田水利是可以兴办的.l0月便将考察结果及设想具文并口头面报龙云,龙云当面决定让杨文波去兴办开蒙地区农田水利.省府根据杨的考察报告,经第444次会议决议开发"三坝"(蒙自的蒙自坝,草坝和开远的大庄坝简称"三坝"),并责令省经济委员会负责实施.省经委遂于12月成立筹备处, 委任杨文波任主任负责筹备.1936年:是年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等部,会联合向行政院呈交《边疆移垦办法大纲草案》,垦务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统治者获利的重要手段,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6月龙云在省政府第475次会议上提议,要兴办迤南开蒙农田水利,设立开蒙区垦殖局,简称为"开蒙垦殖局",隶属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全称为"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开蒙区垦殖局",主办开蒙农田水利农垦事宜, 委任杨文波为开蒙垦殖局局长,徐嘉锐为副局长兼农务课长.垦殖局一切农田水利及农垦经费概由云南省经济委员会投资,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垦殖局于8月15日在开远大庄坝新寨正式成立,正式开启"三坝"开发的大幕.1937年:是年春,为了全面推进开蒙垦殖,提高垦殖质量和效益,龙云召开云南省务会议研究决定,将草坝土地全部由政府出资收购,交开蒙垦殖局管理,收购工作历时半年,总共收购地主和自耕农所有的土地5.5万亩.收购全部土地,统一规划和开垦,为草坝的统一垦殖创造了条件.兴建水利工程,兴修20余km的河道及永丰渠与黑水河分流处的两座闸门,引大屯海,长桥海水灌溉草坝大片耕地;凿通黑冲北口,在石山峡内修闸坝,同时挖通由蚂蝗沟至黑冲北口的新河道;开挖由开远冲坡哨至沙甸河约2km的新河;疏浚沙甸河至倘坝河尾20余km.建设开蒙垦殖局办公楼(位于原开远市羊街乡政府内),建筑为中西合璧,坐北朝南,一楼一底,建筑面积175.76m,面阔5间26m,进深2间11m,建筑格局面间前凸,背面内凹,前后次间稍间随面间走势逐层错层,势若飞燕,该办公楼亦成为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开展稻,棉,甘蔗,烤烟,绿肥试种,建立南林,龙泉,南屏和蒙自4个木棉场,面积160亩,种植4万余株,取得良好的效果.1938年:在抗战后不久,国民政府即开始注重垦务,是年颁布了垦荒政策法令,成立了专门垦务机关.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战时土地政策大纲》,提出了垦荒移民的方针,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设立垦务机关,统筹办理全国垦务.10月国民政府颁布了《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规定垦殖行政中央一级由经济部会同内政部,财政部,赈济委员会统筹办理,地方一级由各省设立垦务委员会负责,规定公有荒地分配给垦户耕作,垦竣后可无偿取得所有权,垦殖方式分为国营,省营和民营3种.云南省于3月拟订了《难民移垦实施方案》,公布了《云南省承垦公私荒地暂行办法》,还专门设立了侨胞垦殖委员会及招待处,办理华侨移垦事宜.同年迁至重庆的中华职教社派黄齐老去云南支持第2期王希群等:云南开(远)蒙(自)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历史意义97 开蒙垦殖局,主持开创草坝蚕业新村工作,仅一年多时间,不仅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获得稻米,蚕丝双丰收,而且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开展演出及体育,军事训练.同年冬还购得一部英制柴油拖拉机到草坝使用,为云南首先使用拖拉机耕地的地区.5月垦殖局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开展木棉研究,9月开展小麦肥效试验和稻田绿肥试验.1939年:是年1月在草坝新沟与嘉民河之间垦地80亩,成立农事试验场,以稻棉为主进行各项试验,同时大量增种烤烟和甘蔗,兴建制糖厂和烤烟房亦获成功,8月试验场扩至640亩.是年5月国民政府修改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和《中央补助难民移垦经费办法》.垦殖局在开远大庄坝和蒙自草坝各建办公室1所,在草坝新建大,小村9个,每个大村盖宿舍32幢,小村盖l6幢,招收新农到草坝耕种新开出的5万亩稻田.蚕业新村开始建设,其中十三和十六两村为蚕业公司养蚕之用.蚕业推广工作初由中央拨款提倡推广,后由云南蚕丝公司拨款协助推广,改良蚕种桑苗,指导农民育蚕和经营吐丝车,并且成立云南蚕业推广委员会,由常务委员马镇国,常宗会,朱新予等负责主持.1940年:由于大量田地开垦后无人耕种,垦殖局决定从外地招人来耕种,而从外地招人就需要有住房以供居住,于是报请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转报省政府核准,于1940年开始建设新式农村住宅,于是招大庄,沙甸回民来草坝居十七村.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又托中山大学教授周士礼携带美烟籽种,到滇南开蒙垦殖局草坝试种,结果长势良好.杨文波,徐嘉锐于是向龙云提出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烟草,建议发展云南自己的烟草事业,建议很快得到省政府采纳并决定建立云南省烟草改进所,并调徐嘉锐回昆明负责筹建工作.在大庄羊街和龙潭寨种植木棉150亩,计2万余株.1941年:3月1日烟草改进所在昆明正式成立,云南纸烟统销处处长赵济为所长,常宗会,徐天骝任副所长,技术专员由褚守庄担任.徐嘉锐主持业务工作,负责烟草的引种,改良,推广等工作,为云南的烤烟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垦区开始大量种植烟草.国民政府5月颁布《调用荣誉军人从垦暂行办法》与《战后救济归国侨胞从垦办法》,农林部成立专管此事的垦务总局.西南各省也制定相应政策并成立了垦务机构,云南省拟定《难民移垦实施方案》与《云南省承垦公私荒地暂行办法》, 成立云南垦务委员会.1941年开蒙地区连降大雨,河水猛涨,历时1年多在1937年完成的开凿黑冲峡工程发挥重要作用,水闸坚固,安全渡汛.1942年:是年开蒙垦殖种桑养蚕取得成效.根据副局长葛敬中提议,在开蒙发展养蚕业并建立1个中国式的集体农庄——蚕业新村,1939年2月开始筹建云南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缪云台任董事长,葛敬中为总经理,杨文波任副总经理,何尚平任总技术师,1939年春开始种植桑树.所栽桑树苗部分是从江苏,浙江海运到越南海防再通过滇越铁路运至蒙自,部分桑苗是在蒙自草坝培育,并在当地举办技术培训传授栽桑养蚕常识. 1942年收得鲜蚕茧84539kg,并开始缫丝,生产生丝9665.5kg,到1947年种桑达7227亩,年产桑叶101万kg.6月4日位于草坝的农事试验场撤销. 1943年:是年颁布《垦殖法原则》,中央垦务行政处由赈济委员会会同经济部,内政部,财政部主持办理.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为垦区培养人才,在当地绅士,垦殖局与明德中学的支持下,在垦区大庄清真寺创办"明德中学开远分校",推进中学教育,局长杨文波任校长,秋季招收65名学生.1944年:蒙自坝,大屯坝,草坝,沙甸至倘甸和开远大庄坝等地区的除水害工作,已基本完成,草坝数万亩稻田水利已兴办成功,仅大屯,蒙自,大庄坝因抽水机械不易购到而尚未举办.到1944年新开出稻田5万余亩,加上原有土地,共有8万余亩, 除租给云南蚕业新村公司3万亩,垦殖局自种4000 亩外,其余近2万亩稻田和3万多亩旱地,4月l5日云南省政府派省民政厅长李培天,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缪嘉铭和开远,蒙自两县县长在草坝十六村旁的广场召集草坝新旧农户,按人口售田,发给执照管种,每年交纳耕种所得3/10的租谷给垦殖局.垦殖局将租谷出售,所得收人一部分作垦殖局员工工资及经费,一部分作沟渠维修费,一部分作各村教育经费和乡保甲长薪水.扣除以上几种开支外,连同云南蚕业新村公司缴纳的3万亩租金全数上缴云南省经济委员会.1945年:从1936年到1945年历经l0年,垦殖局对草坝地区进行系统的大规模开发,建新村,筑河网,开水闸,排洪水,垦农田,水利条件逐步改善,把草坝乃至开蒙垦区逐渐改造成云南粮蔗之乡,蚕桑基地.1946年:草坝原有土地,一律按"清仗验照"发给地价款,交开蒙垦殖局使用.到1946年,在草坝开辟出5万余亩稻田,其中蚕业公司租用3万亩,垦殖局自种4000余亩,其中近2万亩稻田和3万余亩旱地.1947年:历经13年,虽然因资金困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影响未能完成原计划,但总的说来开蒙垦98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l0卷殖是成功而富有成效的.开蒙垦殖创造了云南省科学垦殖的先例,对滇南乃至整个云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对建设边疆,稳固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农垦经验,另外,既保证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生活,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年6月开蒙区垦殖局作为管理机构结束,垦殖局帮助创办的"明德中学开远分校"年底也改名为"新民中学",杨文波不再担任校长,但有关垦殖区的工作一直延续到1949年冬云南和平解放.草坝等垦区由昆明军管会接管部农林水组实行军事接管,杨文波等负责将全部农田水利情况造册移交军事代表张天德,云南开蒙区垦殖局事业才全部结束.三,开蒙区垦殖局1934年云南省政府基于生产落后,资金短少,技术缺乏,交通不便,便成立了一个专办企业的机构——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关于全省经济建设和发展计划的设计,审查,监督,指导和实施.1936年6月省政府第475次会议决议成立开蒙区垦殖局,兴办迤南开蒙农田水利,专职人员100人左右,机构设置与人员变化见表1.表1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开蒙区垦殖局机构,人事及任期变化表1936年8月一1943年8月1943年8月以后局长:杨土敏(1936.8一)购料验工委员会:副局长:徐嘉锐(1936.8一l942.3)马镇国(1938.6—1943.4)葛敬中(1939.10一)何炜昌(1942.3一)工程师:刘治熙(1936.9—1938.7)宋学勤(1940.10一l943.8)秘书:姚煌(1938.7一)农事专员:杨辉远(1938.7—1939.8)技师:陈任(1939.8—194O.5)高等顾问:刘珍(1940.12—1941.11)总务课长:马冀堂(1936.9一l942.3)陈昌新(1942.3一)工务课长:刘治熙(兼,1936.9一l9.38.7)周侯(1937.4一)农务课长:徐嘉锐(兼,1936.8一l942.3)马会云(1938.3一)业务课长:蔡时英(1936.9—1945.5)财务课长:何炜昌(兼,1937.12—1943.8)农事试验场场长:徐嘉锐(兼,1938.1—1941.12) 教育处主任:张丕昌(1940.8—1942.1)戴澄江(1940.8一l943.8)医务处主任:刘鸿恩(1937.12一l940.1)段东升(1940.3—1945.1)王俊三(1940.4一)驻省办事处主任:何运昌(1937.12一)驻开远办事处主任:王长庆(1941.1一l943.8) 局长:杨士敏(1936.8一)副局长:何炜昌(1942.3一)葛敬中(1939.1O一)工程师:孙富(1944.9一)秘书:姚煌(1938.7一)垦殖专员:侯寒雁(1944.11一)总务课长:陈昌新(1942.3一)工务课长:周侯(1937.4一)农务课长:马会云(1938.3一)业务课长:马开诚(代理,1945.6一)会计师主任:李光澄(1945.6一)教育处主任:马中陇(1943.9一)医务处主任:王俊三(1940.4一)驻省办事处主任:何运昌(1937.12一)四,开发结果龙云主持云南工作后,通过包括金融重建,币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使位于边疆地区的云南呈现出新面貌,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也使龙云政权能够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云南改革的成就,得到了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肯定.抗战期间,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大量迁入云南,不仅因为云南是大后方,其丰富的矿藏资源,不能不说也是吸引内地工业的一大因素.吕志毅在《民国时期云南的财政危机与龙云的币制改革》中提到,20世纪3O年代的云南,不仅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社会状况也较为安定,而且"云南政府全体成员的团结一致,是四川无法相比的"(陈布雷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蒙垦殖"取得的实际效果.(一)全面规划,分部实施.全面推进垦殖区建设1936年,杨士敏担任垦殖局局长后再次到开蒙地区复查,组织专业人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规划,向省政府提出"三坝"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要点,通过水利建设,发展教育卫生,计划开垦面积达37万第2期王希群等:云南开(远)蒙(自)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历史意义99 余亩.(二)以排水为目的.建立顺畅的排水系统由于开蒙坝区周围群山环抱,山势为东西两侧高,南北两侧低,除坝子四周地势较高的地方有村寨和耕地外,中间形成大片沼泽.开蒙垦殖尤其是草坝地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排水,将沼泽变为农田.一是开凿黑冲峡工程,排除草坝水害的唯一途径是把大庄坝西面的黑冲峡凿开,使草坝的洪水由此泄出经沙甸河流人南盘江.然而,开凿黑冲峡,大量洪水泄入沙甸河,倘甸河,势必造成下游农田受灾,除疏浚下游的沙甸河及倘甸河,增大过流量,能够安全泄洪,使其不造成危害外,需要说服沙甸,倘甸的群众.开凿黑冲闸的工程于1935年11月动工,至1936年8月在黑冲峡凿开了一条长300111的石槽,随即在石糟上建成了5孔水闸控制排放,于1937年初完工.同时由蚂蝗沟新开挖了2km长的新河道至黑冲,排泄汇集于蚂蝗沟的洪水.二是开挖冲坡哨至沙甸河长约2km的新河道.开挖此段新河道是为了勾通黑冲峡与沙甸河,使黑冲河上游之水由此注入沙甸河,避免泛滥后淹没这一带冲坡哨村农民的土地.工程于1937年春动工,3个月就完工.三是疏浚沙甸河,倘甸河工程,疏浚工程由沙甸河头起至倘甸坝尾的揽盘寨止,全长20余公里.沙甸河与倘甸河是鸡街坝,倘甸坝的排水渠道,河道年久失修,弯曲狭窄,过流量小.每当夏秋,大雨连续,河水暴涨,河流两岸的耕地就被大水淹没.如果再将黑冲上游蒙自坝,大屯坝,草坝,大庄坝的洪水汇集由此排泄,若不加以疏浚,就必然造成更大的灾害.因此,杨文波决定疏浚沙甸河和倘甸河老河道,窄处挖宽,浅处挖深,过于弯曲处, 尽可能改直,河堤矮处加高,倒塌处砌墙加固,并修建了皮石水泥闸坝4座,在闸坝两侧新开或沿用旧的沟渠,引水灌溉.疏浚老河道的工程于1937年夏季动工,1939年春季完工,历时近两年.四是疏浚黑水河工程.为了避免低洼处新开的田地在黑水暴涨时被淹,对黑水河进行了疏浚,从1935年到1940年完工,历时5年,基本上完成了除水害工程, 为开发草坝打下了基础.(三)以保灌溉为目的,建设完善的灌溉系统为了保障开垦农田的灌溉,垦殖局规划了两个引水灌溉工程.一是建设永丰渠引水灌溉工程.长桥海和大屯海水位高于草坝,垦殖局决定由两海出口处的雨过铺前面的龙膊子起,开挖一条贯穿草坝东,南,北3面的干河——永丰渠.干河由龙膊子沿永丰甸山脚,进入草坝界内,经大郭西,抵小郭西后山脚,又沿山脚延长至草坝海对面山脚,向北转, 达草坝海岸边黑水河内,再利用500m旧河道,向东离开黑水河直到邱都村前,又向北转,成直线直达大水塘村后,又向西经依三则村,抵木栖凤村前,与黑水河联通,全长21.9m.沿这条干河,自龙膊子流入的水,使整个草坝除东南角与东北部较高处外,都可以灌溉.在永丰渠头修建永丰闸,控制长桥海和大屯海水的排放,垦殖局与蒙自县及大屯, 雨过铺两镇订有开闸闭闸的4项规约,并在大屯海石桥旁第l5层石上钉有标记,按时启闭,由垦殖局派人专门管理.在大郭西和大洛就干河与支河分流处各修了一水闸,在草坝海西面永丰渠与黑水河分流处修了两座闸门,一座修于新开挖的永丰渠头上,一座修于黑水河与永丰渠分流的堤埂上,便于排洪和灌溉.引水灌溉工程于1936年秋动工,1938 年底完成,竣工后放水试验,第1天从永丰闸起,第6天水才流到木栖凤,进入黑水河.当年秋,龙云到草坝垦区视察,对从长桥海,大屯海引水灌溉草坝大加赞赏,当众宣布将永丰渠改名为嘉铭河,以赞誉缪嘉铭领导兴办草坝水利的成就.二是建设长桥海南岸堤坝,引人草坝的水源主要是长桥海的水,因其水位较大屯海高,但仅比草坝高几公尺,因此水流缓慢,难以灌注全草坝.为增加长桥海的蓄水量,提高水位,杨文波决定在长桥海南岸,自映月村起,经北平村至十里铺筑一堤坝,长5380m.堤坝外开挖与堤坝平行的一条排洪沟,从映月村至龙膊子,全长10余km,沟宽9.51'I1,平均深2.5m.该工程于1942年5月动工,因财力不济,至1943年6 月停工,未能按计划完工,堤坝高度不够,桥闸工程未能完成,以至未能达到增加蓄水量,提高水位的目的.(四)收购土地,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开垦为了全面推进开蒙垦殖,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开垦,提高垦殖质量和效益,龙云于1937年春召开省务会议决定,成立收购草坝全部土地委员会,指派滇越铁路开远军警总局局长,蒙自县县长,开远县县长为收购委员,无论是官僚,地主或农民所有的土地,一律按所持有的清丈执照予以收购,发给。
三十年后的开远作文

三十年后的开远作文
走在开远的街头,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大氧吧!路两旁全是茂密的树,时不时还有花香飘过来,简直让人心旷神怡。
你看那些建筑,都被绿植包围着,像是藏在绿色的大毯子里,特别舒服。
开远这地方,真的是现代和古老完美融合。
你走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突然就能听到智能导览系统讲起历史故事,那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
而那些高楼大厦,虽然看着现代,但用的都是环保材料,感觉特别环保。
三十年后的开远,人们的生活方式可是大变样了!现在大家都骑自行车或者开电动汽车,空气都变得清新多了,噪音也少了。
还有那些智能家居系统,简直让生活变得轻松又方便。
想想以前,家里要搞卫生得忙半天,现在一个指令,机器人就帮你搞定了,真是太神奇了!。
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

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影响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开远市的气候和人居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舒适度。
一、气候分析开远市位于东经102°16'至103°8',北纬23°12'至24°6'之间,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一年四季分明,温差大,雨量充沛。
2019年,开远市的平均气温为17.6℃,降水总量为1062毫米。
夏季(6月至8月)气温较高,平均温度为23.9℃。
由于季风气流的影响,降水量也较高,平均为496毫米。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对人体的不适感较强。
秋季(9月至11月)气温适宜,平均温度为18.9℃,降水量为209毫米。
此时温度适宜,风景优美,是出行的好季节。
冬季(12月至2月)气温较低,平均温度为9.9℃,降水量为79毫米。
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干燥,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春季(3月至5月)气温回升,平均温度为17.6℃,降水量为276毫米。
春季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适宜旅游。
二、人居环境分析1.气候舒适度根据PMV模型(Predicted Mean Value模型)计算得出,开远市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低。
在2019年,90%的时间内,开远市的PMV值都在-1至+1之间,表明大部分时间内气候较为舒适。
但同时,约有10%的时间内,PMV值超出了±1,当气温或湿度较高时,会感到不适。
2.空气质量开远市的空气质量水平一般。
根据2019年的监测数据,开远市全年的PM2.5平均浓度为44.7微克/立方米,高污染天数为19天。
尽管空气质量水平不高,但相比其他大城市,开远市的空气质量仍算较好。
3.交通开远市的交通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城市规划不够合理,交通堵塞现象比较严重,公交化程度不高,出租车较难打到。
因此,出行不太方便。
此外,市区内部缺乏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行人与车辆共享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开远凤凰楼简介

开远凤凰楼简介
开远凤凰楼又名凤山楼,位于开远市城南郊的凤凰山上。
它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为当时开远府知府龚应震为
纪念其爱妾谢氏所建。
凤凰楼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高十余丈,共分五层,第一层为戏台,二层是阁楼,三、四层是亭榭;五层为观景台。
凤凰楼因其造型奇特、结构精巧、保存完好而被誉为“滇南第一楼”。
凤凰楼的第一层,有三个拱形小门可通至阁楼的第一层。
登上阁楼,可见山下美景,楼外青山、田野尽收眼底。
从楼上俯视开远城全貌,高楼林立、道路纵横、集市繁荣、人声鼎沸、车来车往。
而此时的开远城已是一派繁华景象。
凤凰楼的第二层为亭榭,每到晚上便会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地开放着。
此时的凤凰楼更是热闹非凡,游客们在此观赏美景。
而此时的凤凰楼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
凤凰楼的第三层为观景台,站在此处可将整个开远全景尽收眼底。
如果登上亭榭鸟瞰开远城全貌,更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之感。
—— 1 —1 —。
开远百年老街景点介绍

开远百年老街景点介绍
百年老街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旅游区。
老街有百年历史,是开远的缩影。
主要景点有:开远文庙、老街博物馆、开远老街、滇越铁路、云南陆军讲武堂等。
一:百年老街概况
开远老街位于云南省开远市中心,是开远市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也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街,因建于城西北开远的学宫之西而得名。
老街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因是清末云南最早的
学堂之一,故称“百年老街”。
老街全长1140米,宽13米,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
其建
筑风格为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从南至北依次为:文庙、文庙正殿、大门、照壁、前堂(戏楼)、后堂(关帝庙)、过厅等。
其建
筑布局疏密得当,主次分明。
现存的老街古建筑大部分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时期的建筑。
百年老街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而成为滇南最早的学堂之一。
—— 1 —1 —。
云南开远钟楼的作文500字

云南开远钟楼的作文500字
开远钟楼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来的楼为三层八角塔形,在1915年、1922年和1929年曾经遭受过3次大火,使得整座楼体严重毁坏,以后进行了修复,成为我国唯一现存完好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
最初叫“奎光阁”或“魁星阁”,是用来祭祀魁星而兴建的。
因其顶上有奎光楼,所以又名奎光楼,或奎文阁,也称文昌宫。
后来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由知府谭宗禹将奎光楼改为文昌宫,并加之扩建,阁上悬挂着开远文庙的镇馆之宝——铁铸文昌帝君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又对奎光楼进行了重修,因这里供奉文昌帝君,故又改奎光楼为文昌阁。
清朝末期被烧毁。
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府孙发绪再度重建文昌阁,并改名“魁星阁”。
民国元年(1912)地方士绅筹款再建,即今天的文昌阁。
抗日战争期间再次毁于战乱,直至1946年才由乡绅们集资重新修缮。
1948年,文昌阁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周围花草繁茂,绿树掩映,亭台小榭与湖水相伴,幽雅宜人,气候凉爽舒适,每逢农历二月初三,开远民众都要举办龙王庙会,届时,各路商贾云集,善男信女游人如织,观看抬阁、跳龙舞、耍狮子等传统节目表演。
置身于此,可饱览开远风情,欣赏开远文化。
- 1 -。
开远长虹桥简介和历史

开远长虹桥简介和历史
长虹桥,位于云南省开远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因桥长逾千米,又名长虹桥。
桥长397.65米,宽4.55米,净跨51.5米。
桥上建有楼阁5层,共96间。
上层为重檐歇山式结构,下有8根直径为30厘米的方柱,柱上有四对栏板。
中间有三间石坊,上刻“长虹桥”三字。
两侧有护栏、望柱。
桥上有亭阁3座,其中东侧两座为重檐歇山顶式,西侧一座为单檐歇山顶式。
桥上建有亭台5座。
桥身两侧雕有二龙戏珠的浮雕,桥面和栏杆上刻有花草、鸟兽图案以及各种人物故事图等,造型美观。
长虹桥的建造过程十分艰难和曲折。
它是当时从红河到昆明的必经之路。
历代都在此修筑过桥梁。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开始动工兴建长乐亭,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竣工通车;清代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均曾重修;现在的长虹桥是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重修的。
—— 1 —1 —。
开远市旅游胜地探索

开远市旅游胜地探索
开远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素有"滇西北明珠"之称,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将探索开远市这一旅
游胜地的魅力所在。
开远市地处滇越公路的交汇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
探索开远市,首先不能错过的就是神奇的红土地。
红土地被誉为"东方的马丘比丘",壮丽的红
色丘陵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漫步红
土地,仿佛置身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另一个令人陶醉的景点是开远市的龙潭河。
龙潭河水质清澈见底,河水蜿蜒流淌
于山间,两岸翠竹垂柳,鸟语花香。
河水中栖息着各种珍稀鱼类,成群结队,游动自如,令人目不暇接。
在龙潭河畔,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探索开远市的旅游胜地,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就是古老的开远古城。
开远古
城是滇西边陲的一颗明珠,城墙依山而建,历史悠久,古朴典雅。
城内保存着许多古
建筑和文物,如开远文庙、观音阁等,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漫步古城,仿佛
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岁月的沧桑变迁。
总的来说,开远市作为一个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旅游胜地,呈现出独特的
魅力。
无论是红土地、龙潭河还是古城遗迹,都让人流连忘返。
探索开远市旅游胜地,不仅可以领略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
钟灵琉秀南洞河,甘洌润泽幸福城——开远市南洞河生态建设的实践之路

钟灵琉秀南洞河,甘洌润泽幸福城——开远市南洞河生态建设的实践之路摘要:开远市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在南洞河治理中,按照“大生态、大融合、大提升”的工作思路,将南洞河综合治理项目与凤凰生态公园建设结合起来,在南洞河周边构筑起“一山一湖一湿地”生态核心区,成功打造出“生态河湖建设”开远样本,留住绿水青山,留住了开远人的诗和远方。
关键词:南洞河水生态综合治理一山一湖一湿地1.背景情况南洞河流淌千年,滋养了万千开远人民。
南洞河属地下水型河流,属泸江的一级支流,南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开远大黑山,流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55立方米每秒,河道全长6公里,是开远市城镇饮用水、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不仅承担着城区20万人生活用水及5000多亩农田灌溉供水,同时承担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南洞河不但在开远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见证了开远这座边陲小城的历史变迁,南洞河是开远的生命源泉,更是开远人的抹不去的乡愁。
由于历史原因,南洞河治理标准比较低,有的河段因堤身、堤顶高度和宽度不统一,河堤单薄,加之基础受到冲刷严重,造成部分河段河堤塌方,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河段因多年的泥沙淤积,河流断面逐渐减小,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沿南洞河分布着11个村庄和农田,部分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排入南洞河中,南洞河水环境一度遭受人为的破坏,水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清辙的河水逐渐浑浊,绿色的河床受到侵蚀,蕴藏的水土日趋流失,河里污染多了,水中鱼虾少了,昔日生机勃勃的南洞河也渐渐黯然失色,开远市水务部门也曾经多次对南洞河进行整治,但因未经过统一的规划,工程不成规模,治理不系统、不彻底,导致治标不治本,未从根本上扭转南洞河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压在开远市委市政府心头一的一块石头。
2.主要做法开远市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科学规划,将南洞河综合治理项目与凤凰生态公园建设结合起来,在南洞河周边构筑起“一山一湖一湿地”生态核心区,成功打造出“生态河湖建设”开远样本,留住绿水青山,留住了开远人的诗和远方。
【开远解密洋人坟】 平洋地什么坟出官

【开远解密洋人坟】平洋地什么坟出官滇越铁路是一个符号,它是殖民主义者刻在落后中国脸上的一道耻辱线,它曾经是法国人掠夺云南资源的主要工具,这是一道我们无法回避的心灵创伤。
历史走到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在这条铁路上,掠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火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滇越铁路已经成为一座连接历史和当下的桥梁,怀着复杂和矛盾的心情,沿着铁路,走回过去。
行至开远,这是个在滇越铁路上不得不驻足的地方。
开远,它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滇越铁路全线共设有34个车站,分别为一、二、三等站,开远为全线唯一的一个二等站,重要地位仅次于昆明这个一等站,奠定了老开远“旱码头”和“滇南商埠”的地位。
开远曾经是修建滇越线时最大的补给和医疗中心,开远火车站附近的法式建筑群里,有几间正是当年的医务所和病房。
这些历史的遗迹正如一个沧桑的老人无言的站在那里,你只需轻轻走过,便能读出那股历史的厚重。
在开远寻找滇越铁路过去的痕迹,从法式铁路公司经理办公楼到机车库,都只留下冰冷的建筑;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最能书写滇越铁路的那些历史迹象的莫过于那些为修建滇越铁路而留下在铁路边那片二千七百九十平方米的墓地。
据法国铁路公司出版的《云南铁路》记载,在修筑滇越铁路的过程中,除一万余名劳工献身外,还有来自于希腊、意大利、法国的铁路管理者和家属,八十余名外国人。
他们死后分别葬在开远、芷村等地的铁路边上,在现在的开远解放军化肥厂内,有一块相对集中的墓地就是埋有六十余人的“洋人坟”。
“洋人坟”曾经有六十余座,占地约二千七百九十平方米。
但在“洋人坟”,现在仅仅只能看到十四个浅浅的西式坟堆,其中仅有三个坟堆有墓碑。
曾任开远工务段主任的蒋凤鸣介绍说,“洋人坟”应该是当时修筑滇越铁路时死亡的外国人的坟墓,这些人来自希腊、法国,也有来自越南等地方的人。
但是,在修建滇越铁路时曾经有数万劳工死亡,有的人说四万多,有的人说是七万有余,法国相关统计数据仅为一万七千余人,但是,可能受滇越铁路沿线高山峡谷,地质结构复杂,死者掩埋的地方有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冲击掩埋的影响。
开原老城历代城建规模

开原老城历代城建规模开原老城历代城建规模按语:纵谈开原老城城建,只能从辽建咸州城开始。
作为五朝(辽金元明清)故城,开原老城已成为古代辽北历史发展的缩影。
辽置咸州,金、元二朝,咸州上升为“路”,治所未变;明依开元旧城东移重建,成为辽东北路屯兵城;清沿明制,开原仍为奉天北路驻防城。
从行政辖区上看,只辽置咸州辖区较小,但也与现在的开原县地域相仿。
金朝,咸平路地域广阔,相当于后来的省。
北辖韩州(州辖二县),南辖咸平府(府辖八县),东北辖海龙、辽源等地。
元朝,在咸平(城)置开元路,辖今开原、西丰、昌图、康平、铁岭等地区。
元朝初年徙东京行中书省于咸平府,成为东北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
在开原的历史上,明朝这段是最辉煌的时期。
幅员辽阔,南起新城子,北至泉头,长达二百五十里,东西横跨一百余里。
清朝建县,西辖法库门,东辖英额门,属辽北大县。
经历过上述五朝的开原老城,确为辽东地区的重镇。
这五朝在开原古代史中,最有代表性。
咸州古城建城时间:辽天显元年(公元926),辽平渤海。
某权势者(贵族或军事首领)在清河北岸建土城,初号郝里太保城,属私人军城。
作为地名,郝里太保城存世93年。
辽开泰八年(1019年)在开原置咸州,治所郝里太保城。
此后,就称郝里太保城为咸州城,隶属东京道。
郝里太保城的居民是从平州(辽阳附近)、营州(朝阳)强制迁入的。
辖区:咸州,统县一:咸平县(咸州附郭县)。
咸平县是咸州统辖的唯一的县份,还是个附郭县。
“附郭县”在这里是指依附于咸州,治所同在一地,属该城郊区县份。
官员:朝廷在咸州设的官员是安东军节度使。
位置:地方史志都认为,辽建咸州城及后世的咸平城为一城,位置在今开原老城的东城,即钟鼓楼之东。
具体情况,将在后文《咸平古城》中介绍。
城建规模:咸州土城的建筑规模,不见史书记载。
但辽建祺州(金庆云县)城址尚在,在康平县东南55里的小塔子。
有人考察,塔东五十米,即祺州城遗址。
此城周围三百八十米,不足2里。
土筑,辽太祖所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远市历史变革
开远境地古为阿宁蛮。
夏商周时属古畹町国范围。
先秦时期属滇国领地。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在今开远至建水一带设毋棳县,隶益州郡,始有建置。
东汉属益州益州郡。
蜀汉建汉三年(225)后称西丰县,属益州兴古郡。
西晋复称毋棳县,隶宁州兴古郡。
东晋至南朝梁隶宁州梁水郡。
北朝周隶南宁州。
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属剑南道戎州,唐南诏国为爨部地,隶通海都督。
宋大理国在今开远置最宁镇,辖哈迷(阿宁、阿迷)部,纳楼部,铁锁甸、大甸、七十城门甸、褒古部、王弄部、教合三部、矣尼迦部、维摩部、钟家部11地,相当于今开远、丘北、砚山、文山、富宁、马关、河口、屏边、蒙自、个旧、金平、元阳、建水一带范围。
元宪宗七年(1257)置阿迷万户府于开远,辖纳楼、茶甸两个千户所。
至元二年(1265)改属南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撤阿迷万户府,置阿迷州。
大德三年(1299)改隶临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阿迷州,辖4乡,属临安府;永历二年(1648)更名开远州,后复名阿迷州。
清初袭明制,阿迷州属临安府。
清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
民国二年(1913)4月,废州改县,称阿迷县,辖东、南、西、北、中5个区,隶蒙自道。
民国18年(1929)废道,直隶云南省。
民国20年(1931)12月,改阿迷县称开远县,辖8个区,意在“四面伸
开,连接广远”。
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
1950年,开远县辖6个区,隶蒙自专区。
1957年,开远县划归红河州。
1958年10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1次会议决定:撤销开远县,将原开远县的六区全部和七区的4个乡、五区的1个乡划归文山县,其余地区划归个旧市(国务院9月16日批准,省人委10月3日通知)。
设开远公社(原一、二区)、五星公社(原五、七区)、燎原公社(原三区、七区的左美底乡和蒙自草坝),隶个旧市。
1959年2月成立人民公社开远联社,为政社合一组织,辖开远、布沼、五星、大庄、草坝五个公社,隶个旧市。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恢复原并入个旧市并撤销的开远县建制,其行政区域仍照原撤并前不变,开远县由个旧市领导。
开远县辖5个公社。
次年,草坝公社划归蒙自县。
1961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复:将原由个旧领导的开远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辖城关、开远、中寨、小龙潭、大庄5个公社及马者哨、中和营、吉德、宗舍4个区。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县级)开远市,以原开远县的行政区域为开远市的行政区域。
11月18日开远市正式成立,辖5乡3处,隶红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