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十分精妙的文言文。
此文324字,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广为后人传道,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又一优美的华章。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二、作者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于士族名门,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一门三父子(三苏:苏轼、苏徇、苏辙)2、王羲之其事王羲之的“轶事”:(1)、墨池的来历。
形容王羲之的勤奋,他经常在家旁边的池塘清洗毛笔,次数太多,时间太长,整个池子的水都变成了墨黑色。
(2)、单说有一家店铺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这家店铺哪来的好木板?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个懂书法的说,这是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这就是如木三分的来历。
(3)一字千金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方法〗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王羲之(公元321〜379, —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 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1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实词:毕、咸:都/信:实在/趣:同“趋”/曾:竟/“所之”的“之”:到,引申为“经历”/嗟悼:感叹忧伤/固:才/致:意趣词类活用:“一觞一咏”的“觞”:喝酒(名动)/极:尽情享受(形动)/“一死生”的“一”:看成一样(意动)/“齐彭殇”的“齐”:看成相等(意动)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后省“之”(省宾语)/或因寄所托:“因”后省“之”(省宾语)/晤言一室之内:“言”后省“于”(省介词)难句:(1)引以为流觞曲水:把它引来作为漂流酒杯的环曲的渠水。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兰亭集序》[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重点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案例剖析]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辑的目的,请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这一题目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实际上说明做诗的缘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即即席之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
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后一段。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指出本书的意义。
[学法导引]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1、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具体体现为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第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学习内容】一、温故知新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整体感知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三、赏析课文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美景:乐事:群贤:2、那么第二段中作者又因何而痛呢?(1)到底人生中有些什么原因会令我们痛苦?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2)相比我们的短暂生命,宇宙总是显得那么的阔大辽远,宇宙的浩淼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渺小常引发古人的诸多感慨,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诗句?(3)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
文中也写到了这一点,请找一找。
(4)大家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凭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抱负?(结合第一课时的补充材料理解)明确:3、那么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请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
明确:4、既然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悲叹“呢?小结:四、拓展延伸1、古今文人论生死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高中语文《古诗二首、兰亭集序》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必修三高效复习学案五制作人:审核人:时间:20 年10月6日《氓》复习学案一、判定“以”的用法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匪我愆.期3、将.子无怒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5、自我徂.尔6、渐.车帷裳7、言既遂.矣 8、隰则有泮.三、名句默写1、(2007湖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2、(2007重庆),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卫风?氓》)3、(2008宁夏)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4、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5、,。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氓》中女主人公等来氓后无比喜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2015浙江)9四、句子翻译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请默写《行行重行行》,。
,。
,。
,。
,。
,。
,。
,。
兰亭集序复习学案一、给8个加点字注音。
癸.( )丑会.()稽修楔.( ) 激湍.()流觞.( ) 管弦.()游目骋.( )怀齐彭殇.()二、判断“之”的用法1、暮春之初2、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4、仰观宇宙之大5、俯察品类之盛6、足以极视听之娱7、夫人之相与8、晤言一室之内9、及其所之既倦 10、感慨系之矣 1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三、判断“所”的用法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某所,而母立于兹3、臣所过屠者朱亥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5、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6、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8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习重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背景资料】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3.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8 兰亭集序本课话题——善待生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王羲之认为,人的生命短暂,应该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思考规划人生,做好自己的一切。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
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
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2.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4.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5.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禊.(xì) 癸.丑(guǐ) 流觞.(sh āng)游目骋.怀(chěng) 虚诞.(dàn) 彭殇.(shāng)会.稽(kuài) 感慨系.之(xì) 激湍.(tu ān)形骸.(hái) 趣.舍万殊(q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极⎩⎪⎪⎨⎪⎪⎧登峰造极. (名词,极点)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动词,到达)足以极.视听之娱 (动词,穷尽)伏尸而哭,极.哀 (副词,非常、十分)感极.而悲者矣 (动词,到达极点)极.天云一线 (形容词,最高的,最远的) (2)是⎩⎪⎨⎪⎧是.日也,天朗气清 (代词,这)唯利是.图 (助词,常与“唯”搭配, 使宾语提前)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判断动词,是)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思想情趣、情致)听妇前致.词 (动词,表达)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动词,招引)何意致.不厚 (动词,造成,导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动词,取得,这里指买到) (4)毕⎩⎪⎨⎪⎧群贤毕.至 (副词,全、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动词,完毕、结束)吾与汝毕.力平险 (动词,全部使出)(5)修⎩⎪⎨⎪⎧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长)乃重修.岳阳楼 (动词,兴建、建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动词,整治) (6)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导引)将军夜引.弓 (动词,拉开)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动词,援引)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形容词,长久)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动词,举起) (7)次⎩⎪⎨⎪⎧列坐其次. (名词,旁边)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停留、驻扎)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动词,依次序排列) (8)一⎩⎪⎨⎪⎧若合一.契 (数词,一个)其致一.也 (形容词,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把……看做一样)一觞一.咏 (形容词,一点、少量)(9)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词,在)当其欣于.所遇 (介词,对)终期于.尽 (介词,到)(10)以⎩⎪⎨⎪⎧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足以.畅叙幽情 (连词,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为) (11)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连词,虽然)虽.趣舍万殊 (连词,尽管)虽.世殊事异 (连词,纵使) (12)所以⎩⎪⎨⎪⎧所以..游目骋怀 (表凭借,用来……的)所以..兴怀 (表原因,……原因) (13)之⎩⎪⎨⎪⎧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那)足以极视听之.娱 (助词,的)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群贤.毕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2)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3)映带.左右(名词用作动词,围绕) (4)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5)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6)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放开、敞开)(7)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9)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列坐其次..古义:旁边,水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8课 兰亭集序 导学案
第8课兰亭集序1.了解作者王羲之、书序的创作背景和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中“修”“期”“临”“致”等重要的词语的意义和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融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作者的“乐”“痛”“悲”。
4.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写的序言,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中叙事、写景,并有感而发,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特点。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古代伟大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有名,人们称他们父子为“二王”。
王羲之在书法上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有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景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欢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不凡的文学功底。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普遍不满,往往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当时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玄言文学泛滥。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
他们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
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即《兰亭集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会.稽( ) ②激湍.( ) ③形骸.( ) ④趣.舍万殊(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一等奖2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6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文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二.朗读课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
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的意志。
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
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从作者深沉的感叹中体会其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2.仿学课文生动的语言——景语、情语、叙事语;3.掌握书序体裁的特点,提高把握文言词类,句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内采用出题,学生自讲,教师总结的方式;2.借助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3. 诵读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点拨法”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本文中,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量齐现;2.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
【教学重点】1.把握书序的特点;2.学习本文洗练,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作者借题发挥,阐明的生死观。
1.多媒体课件;2.在完成对课文的批注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对课文进行初步背诵。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13篇)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安排:二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进入新课。
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2.由美文到美书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
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
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
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
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
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
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
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
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
第二课时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
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
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
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8兰亭集序学生4 精品
悟言一室之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
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古义:(
)
4.所以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
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古义:()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期而遇()
良马期乎千里()
5.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之士()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足以极视听之娱()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
2.当其欣于所遇。()
译文:。
3.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引赵使者蔺相如()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2.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敢不唯命是听()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觉今是而昨非()
3.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兰亭集序》教学实录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卢燕崧一、导入新课师: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的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
【在网络上下载兰亭集序的书法图片展现给学生看】生:哗,果然是天下第一行书师:《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中的极品,也是文中的上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整体感知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们尝试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美。
第一次,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感情,并且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后)师:我们初步感受,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生:写兰亭集的聚会师:能具体一点吗?最好用文章的内容来回答。
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师: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具体的信息?生:聚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
师:好,下面我们全班再齐读文章。
生:全班激昂的读了一次文章师:你觉得你们读得好吗?我采访一位同学。
生:很好,读准字音了,读得很整齐很大声。
师:读一篇文章要除了要读准字音、读懂文意外,还要读出感情,你们能快速找到这篇文章的关于作者情感变化吗?生:乐——痛——悲师:非常棒,那你们觉得刚才读得怎么样?生:不怎么好,没有感情,哈哈……师:没关系,下面我们在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后再次读课文,注意要读出感情哦。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请女生齐读第一、二段,男生读第三段(生朗读时读出了感情)师:男生女生的朗读都把握的很好,读出了情感了,下面最后一段,也是情感最深沉的一段,班级推荐一名同学读第四段生:某某某(某男生站起来读,有节奏,沉重,读完全班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师:带着情感朗读课文,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配乐再把这篇文章读一遍。
【配乐朗读:在网络上下载《兰亭集序》的配乐】(三)小组合作学习师:读透了这首诗后,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来探讨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12 章节:语文必修2第3单元使用时间:课型:讨论展示课时: 2 编制人:杨丽梅李红飞包科领导: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3
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