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共21页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前言: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一1870年),是19世纪最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之一。
他的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为补贴家用,狄更斯只有去当鞋童工。
但是他不想放弃成为作家这个梦想。
于是,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先从记者做起,之后成为了小说家。
(查尔斯·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有类似的体现。
)狄更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底层人民过着苦难生活,亦反映了当时伦敦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习气。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创作后期的最主要的作品之一,他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最著名的《双城记》等优秀作品。
《远大前程》描述的是一个名叫皮普的孤儿幻想破灭的悲剧。
皮普本来是一个善良、纯朴、拥有理想的乡村青年。
可是,当他遇到埃斯黛拉后,心中虚荣的种子开始萌芽,他立志步入上流社会,成为一名所谓的绅士,就是为了与埃斯黛拉相互般配。
突然有一天,他将得到一位匿名人士的一大笔财产资助,自己的人生即将彻底改变,怀揣多年的远大理想也终于就要实现了。
在来到伦敦之后,他追求奢华的生活,挥金如土,结果债务累累。
几个月未见的姐夫——乔前来探望,他竟然产生了嫌弃之情,枉费姐夫从小对他的一片关心。
就在此时,那个资助者为了见见自己“培养的绅士”,悄悄来到伦敦,但作为逃犯的身份被揭穿了。
皮普知道后,感到非常震惊、甚至心生厌恶。
可是,随着逃犯的去世,他的理想生活成为了幻影。
后来,失去了这一切的皮普生了一场大病,好心的乔不但悉心照顾,还替他还清了债务。
最终,还是回到了乔身边,感觉从未离开过。
他终于领悟到所谓的远大前程就是吹弹可破的泡沫,对他来说,牢不可破的是拥有真诚的朋友和平凡的生活。
小说从三个个阶段清晰展现了皮普的成长,由善良纯朴到爱慕虚荣,甚至贪恋浮华的生活,经历磨难后回归自我。
最终逃不过命运的轮回,回到原本朴实的生活中。
通过对皮普成长历程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发展。
远大前程赏析
远大前程赏析《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是19世纪英国社会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具有社会写实主义风格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皮普(Pip)的成长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英国封建社会的丑陋和黑暗面,以及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小说以皮普为视角叙述,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呈现。
通篇故事围绕着皮普的成长展开,通过描写他简单的农村生活、突然而来的机缘以及在伦敦的各种遭遇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皮普年幼的时候,他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农村,父母早逝,寄人篱下。
然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个神秘的人出现在他面前,这个人就是小说中非常重要且神秘的人物——马奎斯夫人。
马奎斯夫人为皮普安排了一笔财富,并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大人物。
于是皮普来到伦敦,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社会上层建立联系。
皮普的生活渐渐改变了,他被富人密斯·哈维带进高级圈子,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过去。
然而,皮普对失去的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始终存在。
他结识了一个叫做赫伯特的年轻人,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在赫伯特的帮助下,皮普慢慢意识到财富并不能给他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他开始怀念起家乡的贫困而真实的生活。
小说中有多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个就是皮普追求的女子艾斯·哈维。
她是皮普从小就喜欢的女孩,但因为社会地位的差距,皮普一直没有机会和她在一起。
通过一系列的经历,皮普渐渐意识到外表与社会地位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他最终选择了与自己真心爱着的女子在一起。
通过描写皮普的成长与转变,小说《远大前程》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封建的残酷、贫富差距的悬殊,以及人性的善与恶。
狄更斯以其独特的笔法,优美的描写,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思考社会公正与人性的价值观。
小说《远大前程》以其丰富的社会背景、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考内容,成为了狄更斯饱含社会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杰作。
通过这本小说,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现实与梦想,思考人性的真善美恶,以及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远大前程》:一部揭示人性与命运的深刻之作
《远大前程》:一部揭示人性与命运的深刻之作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命运与社会阶层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沉浸其中,对人生和前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的主角皮普,原是一个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的青年。
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位神秘人物的资助,得以进入上流社会,过上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这一切的“锦绣前程”其实并非如表面那般光鲜亮丽。
皮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故后,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和前程并非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的善良与真挚。
皮普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他的人生起起落落,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
我们都曾有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当真正的机会来临时,我们是否能够把握住,又是否能够珍惜呢?皮普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此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和前程。
但无论是谁,都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和生活的考验。
这些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进一步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狄更斯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将这部小说写得真实深刻,情节大起大落,富于感染力。
尤其是皮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从一个天真无邪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这一过程中他所经历的人情冷暖,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在阅读《远大前程》的过程中,我不仅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更被其深刻的主题所震撼。
这部小说让我认识到,真正的“远大前程”并非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的善良与满足。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总之,《远大前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我们对生活和前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远大前程》讲解
《远大前程》讲解《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850年首次出版。
小说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背景,描绘了贫寒孤独的少年菲利普·匹尼特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社会阶层、爱情和道德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远大前程》的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一、背景与主题《远大前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这个时期正值工业革命的高潮期。
小说通过描写贫寒少年菲利普·匹尼特的奋斗与成长,探讨了社会阶层的固化、金钱与道德的冲突等主题。
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呼吁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并追求更好的未来。
二、主要人物1. 菲利普·匹尼特(Philip Pirrip / Pip):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孤独贫困的孩子。
在得到一位匿名赞助人的资助后,他进入上流社会,并经历了身份认同的挣扎和道德觉醒的历程。
2. 艾斯特拉·哈维什姆(Estella Havisham):主要女性角色之一,被接受为贵族养女,在她的美貌和高傲中隐藏着伤痛。
她对菲利普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3. 麦格维斯(Abel Magwitch):一个逃亡的犯人,成为菲利普的匿名赞助人。
他的出现颠覆了菲利普的命运,并揭示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虚幻性。
4. 米斯·哈维什姆(Miss Havisham):艾斯特拉的养母,生活在被时间凝固的婚礼场景中。
她的存在象征着时间的停滞和对爱的渴望。
三、情节梗概《远大前程》的情节曲折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情节:1. 菲利普成为匿名赞助人的受益者,离开农村生活进入伦敦,展开他的“远大前程”。
2. 菲利普爱上了艾斯特拉,并为了追求她而改变自己的形象和身份。
3. 菲利普发现匿名赞助人竟然是逃亡的犯人麦格维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4. 艾斯特拉嫁给了一个虚伪的绅士,但她的婚姻并不幸福。
菲利普对她的感情仍旧停留在心底。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性格浅析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性格浅析《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皮普·洛热身世曲折,性格复杂,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本文主要围绕着皮普的性格进行分析,通过对他的行为、心理和人际关系的考察,以揭示其性格的内涵和演变。
皮普·洛热正是《远大前程》这部小说打开的第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孤儿,从小生活在河边吉普赛女巫夫妇的旅行班里。
这种孤独的成长经历塑造了皮普敏感、孤僻、敏锐的性格。
皮普十分敏感。
他对身世的好奇和追问,对自己和布尔奇夫人之间关系的猜测,都显示出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敏感。
他经常会感到内疚和压抑,对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生活状态产生怀疑。
在小南吉廷让皮普去她家吃饭时,皮普猜测这是因为小南吉廷爱慕他,而对此感到内疚和迷茫。
可见,皮普对于自己在感情上的直觉敏感而不安。
皮普是一个易受伤害的人。
对于他来说,他的童年经历是充满苦难的,对命运的不公感到痛苦。
在皮普拜访布尔奇夫人的过程中,他不仅遭受了布尔奇夫人的挑剔与嘲讽,而且还被其他人瞧不起,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和失落的情绪。
他对于爱情中的失落也感到十分痛苦,因为他深爱着斯戴拉,却得不到她的回报。
这些刺激的经历使得皮普内心充满了世事的辛苦和痛苦。
皮普是一个有着道义情操的人。
尽管他来自于贫寒的家庭,但他一直秉持着对善与良知的追求。
在小南吉廷让他去她家吃饭之后,皮普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内疚,他将自己的骄傲放在了第一位。
皮普具有对正义的追求,对道德规范有着敏锐的感觉。
随着情节的发展,皮普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在得知他父亲是非法企图利用他的时候,他决心离开英国逃到离开他的困境。
他开始修习成为一个绅士,并决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正是皮普勇敢面对挑战并且努力奋斗,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皮普·洛热是一个性格复杂、矛盾冲突、怀有善良情操的人物。
他敏感、易受伤害,但他对道德有着敏锐的感知和追求,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有担当和负责。
远大前程狄更斯作品语言赏析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语言赏析《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幽默、现实主义和悲剧色彩的世界。
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语言赏析:首先,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展现了他精巧的比喻方法。
这些比喻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例如,狄更斯用“像焦油一样黑,像石灰一样白”来形容主人公匹普的外貌特征,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
此外,在描述人物情感时,狄更斯运用了“像火一样热烈,像冰一样寒冷”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运用了灵巧的夸张方式。
他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和情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在描述匹普的姐姐时,狄更斯将她的鼻子描述得“如此之长,以至于没有人敢站在她面前,否则自己的影子会被她用鼻子绕上三圈”。
这样的夸张手法不仅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运用了简练的对偶语句和重复语句。
这些语句不仅使得故事更加流畅,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例如,在描述匹普的心情时,狄更斯使用了“心如止水,但时而泛起涟漪”这样的对偶语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在描述人物对话时,狄更斯运用了重复语句,使得对话更加有力、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远大前程》中丰富的语言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完美地诠释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现实场景。
同时,作品中地方语言的特色以及独具匠心的无谓语动词的使用也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比如匹普与艾丝黛拉在夜晚意外重逢的场景中,狄更斯运用了反常的自然现象(夜晚的雾气消散)来象征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故事的转折点。
这种语言技巧使得作品在幽默与悲剧的色彩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综上所述,《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其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通过精巧的比喻、灵巧的夸张、简练的对偶语句和重复语句以及丰富的语言修辞手法,狄更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现实场景。
《远大前程》:梦想的坎坷与自我价值的探索
远大前程:梦想的坎坷与自我价值的探索概述《远大前程》是一部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经典小说,它以主人公皮普为中心,描述了他从一个贫苦孤儿成长为绅士的过程。
这个故事深入探讨了梦想的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难和抉择,同时也揭示了个体在实现梦想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探索。
本文将对《远大前程》中的这些主题进行详细讨论。
1. 梦想的坎坷之路皮普作为一个贫苦孤儿,生活环境不佳,但他怀揣着追求更好生活的梦想。
然而,在他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阻碍。
首先,他受到社会地位限制,面临着阶级差距和歧视;其次,经济条件限制了他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可能性;还有,人际关系复杂使得他在社会交往中面临着种种困扰。
这些坎坷的经历使得他的梦想之路异常艰辛。
2. 自我价值的探索与认知皮普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探索。
他意识到社会地位并不代表一切,而是个人品德、行为和内心世界决定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通过与各类人物的交往和观察,皮普逐渐明白了友情、爱情和家庭对于个体成长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通过感受这些关系,他重新定义了自我,并找到了真正快乐和满足之处。
3. 努力与奋斗在《远大前程》中,皮普展现了强烈的努力与奋斗精神。
尽管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但皮普从未放弃他追求梦想的决心。
他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勇敢面对一切风雨和挑战。
正是通过持续努力和坚持,他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4. 坎坷与探索的启示《远大前程》给予我们很多有关梦想与自我价值探索的启示。
首先,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困难和阻碍,但关键是要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勇敢面对挑战。
其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寻找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并审视自身的行为与品质。
最后,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梦想,并找到自我真正的价值。
结论《远大前程》深刻揭示了追求梦想的坎坷之路以及在努力中探索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读后分享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读后分享狄更斯的人生大成之作《远大前程》这本书,写尽了人生命运,道尽了机缘坎坷。
有人说,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书甜得发腻,最适合冬天阅读,因为非常治愈。
的确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读一读狄更斯的书。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突然被“天上掉馅饼”的好运砸中,过上了富豪的生活。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烦恼丛生,更令他痛苦的是,好运瞬息即逝。
幻灭后再次回归平凡的他,再也无法摆正内心的天平,痛苦到无法自拔。
经历过一场闹剧,害过一场大病之后,主人公放下过去,活出了崭新的人生。
最终我们从故事中发现,只有把往事清零,才能真正获得轻松和快乐。
一、清空积怨,获得解脱故事中的郝微香小姐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还得从主人公皮普说起。
他自幼跟着姐姐、姐夫生活,姐姐常对他拳脚相加。
幸亏善良的姐夫,常常安慰他,并且发誓做他最好的朋友。
有一天,姐姐的朋友潘波趣先生,把他介绍到当地的富婆郝微香小姐家里去玩儿,并且赏几个钱给他。
能走进郝微香小姐家的豪宅,有机会接触到令人羡慕的上等人,着实令人眼红。
然而,当皮普在郝微香小姐家看到的却是令人恐怖的场景,华丽的豪宅内阴暗潮湿,房间内所有的时钟都停留在八点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女人,穿着已经破烂不堪的结婚礼服,坐在阴冷的房间内。
桌子上,依然摆放着一只腐烂的结婚蛋糕,老鼠在四周爬来爬去,墙上结着硕大的蛛网。
原来郝微香小姐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无情地抛弃,她的一颗心碎成了渣。
此番把贫穷的小皮普找来玩耍,也并非因为她的慈善,而是让她养育的女孩儿艾斯黛拉,对男孩进行百般地羞辱,以此来报复当年她所受的伤害。
郝微香小姐始终没能走出伤害,不肯把往事翻篇,永远在无尽的伤害中折磨着自己。
一个不肯原谅伤害自己的人,根本就是不放过自己。
一味沉溺在被伤害的漩涡,只会越陷越深,在无尽的痛苦中溺毙。
想起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一句话: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人生应该多往前看,饶恕伤害自己的人,是饶恕自己。
跟往事挥手告别,需要勇气,清空内心的积怨,才能真正从伤害中解脱。
《远大前程》读后感
《远大前程》读后感《远大前程》读后感1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
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小姐就应当属于坏女人的典型。
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我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2.人物的明晰性。
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
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3.深厚的人性内涵。
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经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
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小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她刚才一向没有正视我,此刻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
…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
我请求她站起来,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悲伤地哭了起来。
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此刻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
她此刻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
“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样做出这种事来了!”这样的描述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远大前程》读后感2大家都听说过英国的作家狄更斯吧!他可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啊!我十分佩服他,所以读过他的好几本书。
前不久我又买了一本《远大前程》,我读了之后,非常有感触。
《远大前程》主要讲了:孤儿皮普被姐姐和姐夫抚养长大,过着贫穷却温暖的生活。
为了赢得美丽、傲慢的富家女埃丝苔娜的爱情,他决定做有钱的上流社会绅士。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第一篇:《远大前程》从《远大前程》看人性的回归摘要《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它汇聚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独到的认识。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想当上等人的乡村孤儿在机缘巧合中凭借一笔匿名资助金进入上流社会,在享受金钱带来的浮华生活时,因为匿名资助人逃犯身份的曝光,从而遭遇人生理想破灭的悲惨故事。
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调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人民对财富和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大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功利的价值观,表达出对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
本文主要分析主人公皮普由乡村孤儿转变为上流绅士的离奇经历对他性格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变下皮普纯真本性的迷失与回归。
关键词远大前程狄更斯皮普人性《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晚年时期的重要作品。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始终致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着力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狄更斯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坎坷,贫困孤苦的童年和平淡乏味的婚姻对于他的创作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早期的作品多表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年时期则呈现悲凉沉郁的风格,晚年之后由于年龄的增长以及婚姻的不幸加上对社会黑暗的深刻认识,狄更斯思想中抑郁的一面有所增强,反映在创作中,乐观的基调大大削弱。
如正面主人公尽管都得到了好的结局,但在达到结局的过程中不仅常常饱经磨难,而且总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甚至是惨痛的代价。
与此同时,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与过去、死亡、衰败联系在一起的意象,给小说增添了冷峻的色调。
《远大前程》是一部关于幻想破灭的悲剧。
主人公皮普是一个单纯、善良、怀揣梦想的乡村少年,由于意外收到一份匿名资助,从此告别昔日的贫贱朋友和艰难生活,来到了魂牵梦绕的伦敦,开始了梦寐以求的绅士生活,皮普自以为梦想中的远大前程已经完全实现,便在浮华的都市里随波逐流,追求奢靡的贵族生活,结果落得债台高筑。
与此同时,他的资助者悄然回到英国,却不料被人爆出逃犯的真实身份,于是,这一场美好的前程梦随着逃犯的被捕而告以终结。
远大前程赏析BeSpiritualGentleNottheGentlemanTitle
远大前程赏析BeSpiritualGentleNottheGentlemanTitleBe Spiritual Gentle Not the Gentleman Title 当一份远大前程从天而降,命运即将扭转为金碧辉煌的华美,谁人不会心动呢?匹普有幸得到这样的馈赠,从下等人一跃进入上等人的生活圈,心性和生活态度的改变是必然的,他的内心被财富和优越感慢慢侵蚀,他开始漠视善良的乔和毕蒂,并凭借着上等人的自信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
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可怜的孩子背弃了曾经生活的阶级和自己的道德良心,离开了善良的朋友乔和纯洁的爱人毕蒂。
随着匹普内心的变质和人生态度的扭转,残酷的真相也开始浮出水面。
当匹普得知自己是由逃犯马格韦契资助成为上等人时,狄更斯细腻的描写,对于皮普对浦俄洛斯感情由厌恶到感激的逐渐变化也很有意思,一点点的变化,内心的波动。
当他刚知道金主竟然是一个恶行累累的重犯时,他内心的感激和骄傲彻底被击碎了他陷入了深沉的矛盾和痛苦中。
但进一步的相处后,他意识到那个外表狂躁无比的罪犯,为了报答自己当初被迫给予的一顿晚饭一把铁锤,竟用一生去回报,不息生命,不为救赎,皮普也忽的觉得罪犯身上的人性光辉并不比乔少。
Who would reject great expectations falling from the sky and changing his fate to magnificent beauty? Pip is lucky to have such a gift. He jumps into the gentleman's circle from the inferior circle. As a resul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value and life attitude change; his heart comes tobe eroded by wealth and superiority. Because of that, Pip abandons the life of past and his conscience, leaves Joe and pure love Biddy, and with great confidence, he begins to pursue hislove.Along with Pip's change in the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e cruel truth begins to surface. When Pip learns that he has been funded to become a gentleman by the escaped convict Magwitch, it is interesting of Pip’s gradual emotional change from aversion to grateful about him, through Dickens’s detailed descriptions, The gratitude and pride were completely making he fell into a deep contradiction and pain. But after a further connection, he realizes that criminal with manic appearance, in order to repay his dinner and a hammer, uses the whole life to pay back, not for salvation. The humanity of Magwitch is no better than a gentleman.那个外表狂躁无比的罪犯,一心一意要把皮普培养成上流社会的绅士,在与皮普相处后,变得愈发温和与向善。
狄更斯《远大前程》主题思想评析
狄更斯《远大前程》主题思想评析
《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
该作品描述了在社会不平等的
压迫下,坚强的勤劳与善良改变命运的力量。
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实现自我真正的梦想。
社会不公平的压迫一直是《远大前程》的主题之一。
陈氏家庭所面临的种族歧
视和宗教歧视,代表了很多英国社会问题,这些事实也表明,如果某一方社会分离,该社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另一主题是勤劳的重要性。
朱利安·卡尔维特面临荒诞的社会,他一生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为自己搏取尊严和尊重,最终成为一个地位显赫的男子汉。
他曾经说过,“当你工作时,你要做完。
”他的精神代表了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它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贯穿在小说中,可以为人们示范学习。
善良也是本书另一重要主题。
朱利安·卡尔维特用他真诚的善意去拯救抛弃他
的左彩芥,而左彩芥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他想要的精神收获,这也证明了善良的力量无穷大,令人感动。
总之,《远大前程》通过狄更斯的宝贵思想,表达了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懈,
善良的力量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实现自我真正的梦想,这也给了学前教育行业一种深刻关怀,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从娱乐中获受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积淀,这样才能行至远大的前程。
《远大前程》中的意象和象征解析
《远大前程》中的意象和象征解析《远大前程》中的意象和象征解析一“大上海”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地方,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海。
它特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中心——上海。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全面控制中国的时期,上海又是这场民族危机的最先受到侵略的城市,其现实的严酷性、反抗的无望性和内忧外患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大上海”所折射出来的世界整个都已成为充满暗礁险滩、充满罪恶与腐败的污泥浊水了。
这样的命运,这样的悲剧,谁人能改变?当洪三元终于不得不走进“大上海”这个漩涡之中,他首先碰到的是金钱的诱惑。
“欲望”,成了人们必然追逐的对象。
在这里,有人眼热,心动,垂涎,出卖朋友,有人争夺,抢劫,坑害同胞。
罗素曾说过:“幸福,在人的一生中,不是被施予的,而是被创造的。
”洪三元也有些退却,最后甚至无奈的走向了深渊。
他不肯放弃那看似美好的“前程”,毅然决定再去寻找希望。
但事实证明,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他所处的环境和目标已经太小太小,狭窄得让他感觉无助。
这时候,他看见了梦寐以求的大上海,黑压压一片。
可见,人不但没有力量去阻止自己痛苦地堕落,而且注定只能被迫接受各种痛苦。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中国民间都具有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在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则成了悲剧传统的滥觞。
如今,悲剧英雄这个词越来越多地用来形容那些身处困境却能顽强不屈,最终取得胜利的人。
洪三元、罗密欧、朱丽叶,他们都是怀着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他们无所畏惧,所以才会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最炽热的灵魂。
但是,对于洪三元来说,人生从未像此刻一般艰难。
人物出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作为个体独立登场。
如洪三元只身闯入“大上海”,是单打独斗,如鱼游大海。
还有大多数出场都有陪衬人物,如杜兴之妻,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直到关键时刻才发表高论。
第二种方式就是作为团体或组织的形式出场,如金荣、帮会、帮会成员、传教士、洋人等等。
“远大前程”正是通过金荣、洪三元等不同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展示了在外敌入侵的情势下,中华民族在各种势力的相互倾轧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坎坷历程。
《远大前程》:人性、道德与追逐的伟大有梦
远大前程:人性、道德与追逐的伟大有梦引言《远大前程》是一部经典小说,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于19世纪。
这本小说以主人公皮普为中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爱情、社会阶级和个体意志的故事。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道德的挑战以及对追求伟大有梦的执着。
人性的复杂性《远大前程》通过描述各种不同角色的命运和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皮普自己开始,在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贫穷、困境和挫折,但也保持了一颗善良、坚强而有梦想的心。
同时,在小说中呈现出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包括善良却受欺压的乞丐马吉和被贪婪腐败所困扰的德林格。
道德的挑战《远大前程》探讨了在逆境和诱惑面前维持道德标准的难题。
小说中的角色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困境,如皮普遇到了势力和贪婪的缪肯舅舅以及对自己身世真相的不解之谜。
尽管周围环境不断试图改变他们,但一些角色坚守良好价值观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追逐伟大有梦《远大前程》中的人物们都追求着伟大有梦,并为之奋斗。
无论是皮普想要改变社会地位、寻找真爱,还是小仆人乔播思想当上商人,每个角色都在努力追寻自己所认为有意义和重要的事物。
这些梦想不仅表现了个体追求幸福、成功和满足的渴望,也代表了对生活意义和目标的探索。
结论《远大前程》是一部关于人性、道德和追逐伟大有梦主题的经典作品。
通过描绘复杂多样、道德挑战和追逐梦想等方面,读者可以深入思考我们作为人类存在时需要面对的问题,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真实反映。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远大前程》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并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和探索内心世界。
《远大前程》:人生奋斗的辛酸与荣光
《远大前程》:人生奋斗的辛酸与荣光引言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成功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然而,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往往伴随着辛酸和挫折。
本文将以《远大前程》为主题,探讨人生奋斗的辛酸与荣光,并提供一些应对困难和达成目标的策略。
一、拼搏与奋斗无论是事业还是个人成长,成功都离不开拼搏和奋斗。
《远大前程》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努力和决心展示了这一点。
每当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他从不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全力以赴。
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拼搏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苦难与磨难追求远大前程的道路上,并非只有甜蜜和荣耀,还有苦难和磨难。
主人公在书中经历了无数艰辛的时刻,包括经济困窘、失业、人际关系的挫败等。
这些苦难和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力和坚韧性格,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克服困难的策略1.保持积极心态: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保持积极心态能帮助我们看到困境中的机会,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制定明确目标:设定清晰明确的目标是实现远大前程的第一步。
将目标分解为可行并有序的任务,逐步完成每个阶段,让我们能够向着成功迈进。
3.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失败是成功之母。
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4.持续学习与成长:追求远大前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自己,保持专业知识更新。
四、奋斗后收获的荣光正因为在追求远大前程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当终于取得成功时,那种荣耀感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主人公在《远大前程》中正是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目标。
结论《远大前程》展示了人生奋斗的辛酸与荣光。
它提醒我们,在实现理想和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和克服。
只有坚持拼搏、保持积极心态,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才能开启属于自己的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理想与现实的无尽矛盾
远大前程:理想与现实的无尽矛盾简介《远大前程》是一部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50年出版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皮普为中心,描述了他从一个贫穷孤苦的孤儿成长为社会精英,并且在人生中遭遇各种挫折和困境。
这个故事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追求远大前程过程中所面临的道德、社会和个人层面的考验。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小说《远大前程》中,皮普代表着对成功、财富和地位的渴望。
他有着追求更好生活的理想,但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带来的挑战。
这种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阶级限制皮普作为一个贫穷孤儿,他出生时并没有得到任何物质上或社会上的优势。
在当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阶级分明,流动性极低。
皮普不仅要应对自己贫困的处境,还要与身份高贵的人们展开竞争。
他的理想需要与社会现实相匹配。
道德困境小说中,皮普与各种道德冲突作斗争。
他曾受到一位逃犯的帮助,但却被迫为此保守秘密。
同时,他也遭遇了生父、家族和友谊之间的道德抉择。
在这些冲突中,皮普必须在自己的理想和对他人负责任的行为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爱情与个人幸福在小说中,皮普陷入了对爱情和个人幸福的追求中。
然而,他面临着选择妥协或者坚守自己理想的困境。
这种矛盾让他不得不考虑现实和自我实现之间的平衡。
解决矛盾:赢得内心自由在《远大前程》中,皮普通过经历一系列人生挫折和成长来最终解决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尽矛盾,并获得了内心自由:•实践与努力:皮普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懈奋斗,最终获得了教育、财富和社会地位。
他证明了理想与现实并非不能调和,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与努力来逐步实现。
•人性的改变与成长:皮普在面对各种道德冲突中经历了个人成长,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价值观。
他学会了原谅与接受,并意识到自身内心的强大能量,这让他能够应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自我实现与内心平衡:最终,皮普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内心平衡,而不仅仅是追逐物质上的成功或社会地位。
他找到了爱情、亲情和友谊等关键元素,在这些感情中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
• 但是另一方面,匹普又无法忽视这个人为扶助他而把自己的钱省下来并冒着 生命危险偷偷地回到英国来看他的情义。因为马格维契已被判终身流放,一 旦回国被捕就会被处死。于是匹普开始同情他并钦佩他,尤其当他受重伤被 抓后更是如此:“因为,现在我丝毫也没有厌恶他的心情了。拉着我手的这 个可怜的人,他如今落入了罗网、身负重伤、上了脚镣手铐,可是我觉得他 待我恩重如山;这么许多年来始终对我情深意厚,感因不忘,宁愿倾囊相报 。我觉得他对待我,比我对待乔真要高尚出千万倍。” 这时,随着幻想的破 灭,匹普开始清醒了,思想也逐渐成熟了。
• 几乎与世隔绝的郝薇香小姐的庄园阴森可怖。对于少年皮普来说,面 对如此强大的邪恶的力量,它是无法抗拒的,命运似乎被撒旦控制。 这昭示着皮普以后的起伏的命运,是有恶的根源的,沙堤斯庄园之行 就是其中之一。
沙堤斯庄园内部
• “我看到房子的一侧是一个很大的造酒作坊,不过现在里面没有酿酒 ,看上去似乎已有很长时间不再酿酒了。”酒在圣经中象征美好的事 物,只有在庆典的时候信徒才被允许开怀畅饮,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之 情。既然沙堤斯庄园的酒坊很久以前已经停止酿酒,说明这里的幸福 如今成为过眼烟云,上帝的眷顾早已不再。那么被上帝遗弃的原因是 什么呢?无非是这里恶太多,即这庄园的主人行恶太多,背离上帝太久 ,受上帝惩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U型结构,犯罪与救赎
• 圣经中的U型结构指人物命运发展中不断的从纯净到犯罪堕落,然后 又认识到罪过并虚心悔改,最终得到上帝原谅并予以救赎的不断重复 的过程。
• 小说的主人公皮普的人生历程正好体现了这样一种叙事运行模式:最 初的纯洁一逐渐堕落—获得救赎。最初的匹普生活在铁匠姐夫乔的关 照呵护之中,尽管受到姐姐的唠叨之烦,潘波趣舅舅的说教之苦,日 子过得也还波澜不惊,此时的皮普仍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但这种 暂时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匹普到沙堤斯庄见到了美丽高傲的埃斯黛 拉小姐后, 明白自己原来过的竟是“ 下等人过的苦日子” , 从此他便 生活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之中,开始了人性的堕落。恰在此时, 外力出 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翁愿资助他到伦敦去接受上等教育,匹普 逐渐道德沦丧。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当匹普发现他的资助者原来是 一名死刑逃犯时,他获得的那种新的平衡又被打破。最后匹普原谅了 逃犯,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到海外过上了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小 说也借此建立起最终的平衡,匹普最终得到人性上的救赎,这种艰难 曲折的成长过程正体现了犯罪与救赎这一原型概念。
远大前程赏析
远大前程赏析
《远大前程》是一部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著作,该书于1848年首次出版。
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远大前程》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书中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间的斗争推动的。
该书强调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远大前程》对于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分析视角,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和困境。
同时,该书也启示我们,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共同繁荣。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