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三章
基础写作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特点
实践性 “写”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读—看—写—读—看—写的循环。
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影响写作的因素很多,从素养上看有:
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等;从能力上看:涉及观察、 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从知识上看: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 学、语言学、逻辑学、写作学等都应接触;
作品分析讨论(一)
由于校园太大,又是第一次来,刚走了几步就不知道东南 西北了。正在此时,我看到了几个戴红帽子的学长在给新生指路。 我赶忙上前寻找可以询问的对象,在人群中我看到一个斜戴红帽 的男生,他四处张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可以帮助的人。我 立刻夹起包裹挤进了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他跟前,刚要开口, 就看到他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笑着说:“需要什么帮助吗?”我 也回应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请问学生宿舍该走哪里啊?” 他抬头冥思了一下说:“算了,我刚好要回去,我带你走吧。” 我本来就对这儿不熟悉,就算他说了,我也未必能找到,如今有 个人要带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路上,他向我介绍了走过 的各个教学楼和校园设施。他的语言中总是带着一点温柔,让人 有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因为他,让我对这陌生的学校又多了一 份好感。
◆
版
权
所 有
谈青
侵 权 必 究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新闻文体 第七章 文学文体 第八章 理论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 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戈赟浩
作品分析讨论(二)
环境生态学绪论
节育运动是马尔萨斯所倡导的运动的继续。
(3)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农用耕地日减。如中国人口增加1400万/a, 耕地减少500万亩。
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污染和浪费严重。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 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 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 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 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 神话。 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 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 是水”。
环境生态学绪论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六章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八章 环境污染的生态防治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九章 生态评价与生态管理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十章 生态监测与生态管理
生物资源:森林被毁、生物种类日减,生物多样性锐减。
因此,生态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 栖息场所之间相互关系,更加关注生物包括人类生 存环境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讨。例如太阳 能、核能的开发利用。
纤维素类能源草本植物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 资源之一,欧洲和美国把它作为首选的生物质能源植 物。
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
当前人类面临三大难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 短缺),对生态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环境污染
从登上月球后拍摄的照片看,地球上已无处不被污 染: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农药和放射 形物质污染。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概论-课程习题讲解
2299
第五章 混凝土简支梁
一、选择题
1.适应于较大跨度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截面形式为:________。
A.箱形截面
B.T形截面
C.Π形截面
D.空心板式截面
2011-6-20
第四章 桥面构造
三、简答题
B2.试根据下图中混凝土桥面铺装上的车轮荷载作用示意图简述桥 梁结构中桥面铺装层的主要作用。
• 桥面铺装的功用 – 防止车辆轮胎或履带直接磨耗行车道板 – 保护主梁免受雨水侵蚀 – 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分布作用
9.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上的桥梁必须设置人行道栏杆。( X ) 安全护栏
7
第四章 桥面构造
三、简答题
C3.在桥梁工程中,设置伸缩缝的作用是什么?
原因和作用-桥跨结构在气温变化、活载作用、混凝 土收缩徐变等影响下将会发生伸缩变形。为满足桥面 按照设计的计算图式自由变形,同时又保证车辆能平 顺通过,就要在相邻两梁端之间以及在梁端与桥台或 桥梁的铰接位置上预留断缝,并在桥面设置伸缩装置。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5. 下列桥梁中不属于组合体系桥梁的________。 (A) 斜拉桥 (B) 刚构桥 (C) 结合梁桥 (D) 梁拱组合桥
梁 拱 体系 索
组合
1
第一章 绪论
2.桥梁的建筑高度是指_______ 。 A.桥面与桥跨结构最低边缘的高差; C.桥面与地面线之间的高差;
3.公路桥梁总长是指_______ 。 A.桥梁两桥台台背前缘间的距离; C.桥梁两个桥台侧墙尾端间的距离;
跨 越
桥梁是供汽车、 火车、行人等跨越障碍(河流、山谷或其它线路)
的建筑工程物。
11
10
第一章 绪论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一部分:第1-5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
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
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
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
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
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
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车辆系统动力学
2. 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但系统的性能不 是各元素性能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影响的,所 以这种组合使系统的整体功能获得新的内容,具 有更高的价值。例如一辆汽车是由发动机、传动 系、车轮、车身、操纵系统组成。单有发动机只 能发出动力,不会自己行走,但当发动机装在具 有车轮的汽车底盘上,就成为可以行走的汽车, 成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功能就与一台发动机大不 相同。由此可见,研究系统特性应从整体的观点 来看。系统的性能是由其整体性能为代表,而不 是由某一个元素所能代替的。
4. 系统具有功能共性
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 流,既可以从外界环境向系统输入或从系统向 外界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任何系 统都具有的功能,称为系统的功能共性。如汽 车系统中把燃料的燃烧热能转换为汽车的行驶 动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动机吸收氧气,而排 除废气。这一过程有能量的交流,也有物质的 交流。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 1.2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 1.3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在我们真实的大千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由一组物 件构成,以一定规律相互联系起来的实体,这就是系 统,自然界就有太阳系、银河系这样的大系统,这种 系统是脱离人的影响而自然存在,称为自然系统,还 有如生物、原子内部也构成了自然系统,还有一种系 统是通过人的设计而形成的系统,称为人工系统,如 生产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系统;人工组合和自 然合成的组合系统,如导航系统。 本文主要是研究人工的物理系统及其特性。 如果把汽车的构成看成是一大系统,那么这一系 统应表示为(如图1-1):
一个系统可能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画出各环节的 方框图,然后将这些方框图联系起来,就构成了系 统的方框图。因此,方框图是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的图解化 。
人体生理学(章节内容概览)
第三章 血液
一、基本概念
• 红细胞沉降率 血型 • 血清,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 • 外源性凝血,生理性止血,凝血因子,血细胞比容
二基本理论:
• 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 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 • 试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 试述血液凝固的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基本过程。 • 试述输血的原则
第二章 细胞内容概览
细胞生理
细胞膜结构和 物质跨膜转运 细胞生物电现象 细胞信号转导
肌细胞收缩
细胞膜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载体与通道
物质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原发性与继发性
膜泡转运-入胞与出胞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电活动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产生条件
兴奋发生
兴奋的周期变化
兴奋的传播
器官系统水平 泌尿生理学(第八章) 神经生理学(第九章) 内分泌生理学(第十章) 生殖生理学(第十一章)
整体水平: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人们防治疾病的目的就 在于维持机体整体的稳态(第一章绪论:内环境稳
态及稳态的实现)。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七章)
每章有两部分:功能和调节
第一章 绪论内容概览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⑺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其 兴奋性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经历一个绝对不应期、相对不 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以后,其兴奋性才能恢复正常。
⑻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可使膜电位去极化到阈 电位,爆发动作电位;若给予一个阈下刺激,则可引起局部兴奋。 局部兴奋呈电紧张扩布,可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兴 奋发生总和,达到阈电位水平可产生动作电位。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河川径流的形成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流域产流、汇流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 水文预报 第六章 水文模型简介 第七章 水文统计 第八章 设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九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十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水文调查包括洪、枯水及暴雨调查。
根据洪水痕迹高程确定洪峰流量的常用方法有:水位流量关系法、
比降法(曼宁公式)和水面曲线法。
14
6、水文资料处理
(1)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同一张图上绘制 Z~A、Z~V和Z~Q 关系曲线。
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临时曲线法和连时序法。
不同影响因素下水位流量关系:受洪水涨落影响、受河槽冲淤影响、 受变动回水影响及受综合因素影响。
22
3、产流面积的变化
蓄满产流情况:用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来表示。随着降雨量 的增加产流面积也增加;产流面积与降雨强度无关。
超渗产流情况:用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来表示,该曲线与初 始流域蓄水容量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产流面积时大时小;产流 面积与时段流域蓄水容量和降雨强度有关。
f F
A
大循环与小循环: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局部地区的 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小循环又分为海洋小循环和内陆小循环。当内陆 距海洋很远时(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内陆小循环成了内陆地区的主要 水汽来源。
水文循环的作用:联系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塑造地貌形态, 影响气候变迁,决定水资源分布和生物种群的分布,促进全球能量再分 配,侵蚀和搬运泥沙等。
2
第一章 绪论
1、水文学、水资源、应用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二、三章
5. 自动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把测量、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 自动加工系统,加工过程依靠系统自动完成的。 初期的自动控制法是利用主动测量和机械或液压 等控制系统完成的。目前已采用按加工要求预先 编排的程序,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工作的程 序控制机床(简称程控机床)或由控制系统发出 数字信息指令进行工作的数字控制机床(简称数 控机床),以及能适应加工过程中加工条件的变 化,自动调整加工用量,按规定条件实现加工过 程最佳化的适应控制机床进行自动控制加工。自 动控制法加工的质量稳定、生产率高、加工柔性 好、能适应多品种生产,是目前机械制造的发展 方向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
广义制造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工艺和设计一体化 它体现了工艺和设计的密切结合,形成了设计工艺 一体化,设计不仅是指产品设计,而且包括工艺 设计、生产调度设计和质量控制设计等。 人类的制造技术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有三个重 要的里程碑。 1. 手工业生产阶段 2. 大工业生产阶段 3. 虚拟现实工业生产阶段
第三节制造过程
市场需求→产品开发和设计→产品的生产过程-→ 市场对产品的评价”这个完整的循环过程,这个 过程称为制造过程。
“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从字面上看,区别不大。但是,从上述定义来 分析,“制造过程”的含义就丰富多了。 首先,由于在制造过程的概念中,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由市场决定的,制造 业必然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现代制造技术所必须的条件。 其次,生产过程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产品)的物质形 态转变,即物质流,这是传统制造工艺技术的主要内容。而在制造过程中, 除了研究物质流外,还要研究控制物质流的信息流,如:对市场需求的分析, 对生产过程中物质流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对物料的采购、存储和销 售,经营决策和管理,市场开发和服务等,以及现代制造技术中的柔性自动 化技术和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也都有信息流的内容。因此,需要对信息 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的信息流。 制造过程中除了物质流、信息流外,还有能量流,它是指制造过程中的能量 消耗及其流程,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统称制造过程的三流。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Word版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第十五章 质谱法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 第二十一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 附录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05)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四 国际制(SI )单位与cgs 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附录五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六配位滴定有关常数附录七常用电极电位附录八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0)附录九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附录十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附录十一质子化学位移表附录十二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碎片离子附录十三气相色谱法用表参考文献英文索引中文索引目录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1章绪论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6章络合滴定法第7章沉淀滴定法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取样与样品预处理方法附录附录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录Ⅱ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常数及物理量附录Ⅲ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Ⅳ常用相对分子质量表附录Ⅴ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附录Ⅵ常用标准缓冲溶液的pH(0~60℃)附录Ⅶ络合滴定有关常数附录Ⅷ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位表附录Ⅸ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 符号表第1章概论1.1 定量分析概述1.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1.2 定量分析过程1.1.3 定量分析方法1.2 滴定分析法概述1.2.1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2.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2.3 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1.2.4 滴定分析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2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2.1 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2.1.1 误差的表征——准确度与精密度2.1.2 误差的表示——误差与偏差2.1.3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2.2 随机误差的分布2.2.1 频率分布2.2.2 正态分布2.2.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2.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2.3.1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表示——对μ和σ2.3.2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对μ的区别间估计2.3.3 显著性检验2.3.4 异常值的检验2.4 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测定准确度的提高2.5 有效数字思考题习题第3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3.1 酸碱反应3.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3.1.3 活度与浓度,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3.2 酸度对弱酸(碱)形态分布的影响3.2.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形态的分布3.2.2 多元酸溶液中各种形态的分布3.2.3 浓度对数图3.3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3.3.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3.3.2 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3.3.3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3.3.4 多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3.3.5 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混合溶液pH的计算3.3.6 强酸(碱)溶液pH的计算3.3.7 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pH的计算3.4 酸碱缓冲溶液3.4.1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3.4.2 缓冲溶液的选择3.4.3 标准缓冲溶液3.5 酸碱指示剂3.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5.2 影响指示剂变色间隔的因素3.5.3 混合指示剂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3.6.1 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3.6.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3.6.3 滴定一元弱(弱碱)及其与强酸(强碱)混合物的总结3.6.4 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3.7 终点误差3.7.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3.7.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8.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4章络合滴定法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6章沉淀重量与沉淀滴定法第7章分光光度法第8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第9章其他常用仪器分析方法附录目录编写说明第1章绪论第1节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第2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第3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第4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1节误差第2节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第3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第4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第5节相关与回归思考与练习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1节挥发法第2节萃取法第3节沉淀法思考与练习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1节滴定反应类型与滴定方式第2节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第3节滴定分析的计算思考与练习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1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第2节基本原理第3节滴定终点误差第4节应用与示例第5节非水滴定法思考与练习第6章沉淀滴定法第1节基本原理第2节应用与示例思考与练习第7章配位滴定法第1节配位平衡第2节基本原理第3节滴定条件的选择第4节应用与示例思考与练习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参考资料附录目录符号缩写或简称第一篇概述第1章分析化学的目的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1.1 分析化学的目的:对社会的基本重要性1.2 分析化学的目的:作为问题解决者的分析化学家1.3 非常规实验实应用分析化学的目的参考文献第2章分析过程2.1 概述2.2 全分析过程2.3 工作特性2.4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参考文献第3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1 分析化学的质量和目标3.2 分析方法3.3 如何保证准确度3.4 质是保证和质是控制受规章限制的方面3.5 结论参考文献第二篇化学分析第4章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第5章色谱法第6章动力学与催化第7章化学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第三篇物理分析第8章元素分析第9章化合物和分子特效分析第10章微束流和表面分析第11章结构分析第四篇基于计算机的分析化学(COBAC)第12章化学计理学第13章计算机软硬件及分析仪器接口第五篇全分析系统第14章联用技术第15章微分析系统第16章过程分析化学VI. 附录汉英索引英汉索引目录总序出版说明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符号表绪论0.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0.2 分析方法的分类0.3 发展中的分析化学1 分析质量保证1.1 分析化学中关于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3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小结习题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简介——化学计量学2 化学分析法2.1 滴定分析概述2.2 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2.3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2.4 滴定条件选择2.5 滴定分析的应用2.6 重理分析法小结习题化学大师Liebig3 分离分析方法3.1 分析试样的制备和分解3.2 沉淀分离法3.3 溶齐萃取分离法3.4 离子交换分离法3.5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3.6 气相色谱法3.7 高效液相色谱法3.8 色谱分离技术发展简介3.9 膜分离法3.10 激光分离法3.11 复杂试样分析实例3.12 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小结习题科学家及其思维方法简介——色谱学家马丁4 原子光谱分析法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小结习题著名化学家本生对分析化学的贡献5 分子光谱分析法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2 红外光谱法5.3 分子发光分析法小结习题光分析化学前沿简介——光化学传感器6 核磁共振谱法6.1 基本原理6.2 核磁共振谱仪6.3 化学位移6.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6.5 核磁共振谱图解析6.6 13C核磁共振谱小结习题生物分子的革命性分析方法7 质谱法7.1 基本原理7.2 质谱仪7.3 离子的主要类型7.4 有机化合物质谱7.5 质谱图解析7.6 飞行时间质谱简介7.7 UV、IR、NMR和MS四谱综合解析小结习题科学展望——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8 电化学分析法8.1 电位分析法8.2 极谱法和伏安法8.3 库仑分析法8.4 电分析化学新进展小结习题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格雷和麦金农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目录第1篇分析化学基础第1章分析化学导言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 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类1.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4 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方法思考题第2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2.1 试样的采集2.2 固体物料试样的制备2.3 试样的分解思考题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3.1 误差的基本概念3.2 误差的传递3.3 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3.4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5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6 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3.7 回归分析3.8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思考题习题第2篇化学分析法第4章化学分析法概述4.1 化学分析法概述4.2 滴定分析法概述4.3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4.4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6章配位滴定法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8章沉淀滴定法第9章重量分析法第3篇仪器分析法第10章仪器分析法概述第11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12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3章电位分析法第14章气相色谱法第4篇复杂物质分析第15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第16章复杂物质分析示例附录参考文献目录第1章绪论第1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2节分析化学的分类一、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三、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五、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3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一、取样二、分析试液的制备三、分析测定四、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第4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1节概述第2节定量分析误差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二、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四、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第3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一、有效数字二、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4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三、可疑值的取舍四、分析数据处理与报告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1节概述第2节挥发法一、定义二、操作过程三、应用第3节萃取法一、定义及分类二、操作过程三、应用第4节沉淀法一、沉淀重量法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三、沉淀的纯度及其影响因素四、沉淀的类型与沉淀条件五、沉淀法中的计算第5节应用一、药物含量测定二、药物纯度检查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1节概述第2节滴定方式一、直接滴定法二、反滴定法三、置换滴定法四、间接滴定法第3节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一、基准物质二、标准溶液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第4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一、计算依据二、计算示例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1节概述第2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酸碱质子理论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三、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第3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二、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四、混合指示剂第4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第6章沉淀滴定法第7章配位滴定法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电位分析法第10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11章荧光分析法第12章红外分光光度法第13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14章经典液相色谱法第15章气相色谱法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7章其他分析方法实验部分参考文献附录《分析化学》教学基本要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三、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分析四、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理论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二、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定量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的种类和来源一、系统误差二、随机误差第二节准确度与精密度一、准确度与误差二、精密度与偏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第三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一、频率分布二、正态分布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第四节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置信度与μ的置信区间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三、显著性检验第五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二、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三、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四、减小随机误差第六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二、数字修约规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及滴定方式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三、滴定方式第二节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化学试剂的规格与基准物质三、标准溶液的配制第三节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一、滴定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二、滴定分析计算示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一节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一、酸碱反应及其实质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第二节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一、一元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二、多元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第三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一、质子等衡式(质子条件式)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三、混合酸碱指示剂第五节酸碱滴定原理及指示剂选择一、强碱与强酸的滴定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三、多元酸(碱)的滴定四、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第六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二、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配位滴定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EDTA及其配合物一、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结构与性质二、EDTA在水溶液中各存在型体的分布系数三、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第三节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二、溶液中各级配合物浓度的计算第四节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一、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二、配位效应及配位效应系数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第五节配位滴定原理一、配位滴定曲线二、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三、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判据四、配位滴定中适宜pH范围第六节金属指示剂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四、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和氧化变质现象五、常用的金属指示剂第七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控制溶液酸度二、利用掩蔽和解蔽作用三、采用其他配位剂四、分离干扰离子第八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二、各种配位滴定方式三、配位滴定法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一、标准电极电势和条件电极电势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四、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电势的计算三、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一、自身指示剂二、特殊指示剂三、氧化还原指示剂第四节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一、高锰酸钾法二、重铬酸钾法三、碘量法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沉淀滴定法第一节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第二节银量法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第三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应用示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八章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第一节沉淀分离法一、无机沉淀剂分离二、有机沉淀剂分离三、共沉淀分离第二节液?液萃取分离法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二、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三、萃取分离技术四、溶剂萃取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四、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第四节常规色谱法一、柱色谱法二、纸色谱法三、薄层色谱法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九章电势分析法第一节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一、直接电势法二、电势滴定法三、电池电动势的测量第二节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一、参比电极二、指示电极第三节直接电势法及应用一、溶液pH值的测定二、离子活度(浓度)的测定三、直接电势法的应用第四节电势滴定法一、电势滴定法的原理二、电势滴定终点的确定三、电势滴定法的应用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章吸光光度分析法第一节吸光光度法的基础知识一、光的基本性质二、光的互补作用与溶液的颜色三、光的吸收曲线第二节光的吸收定律一、朗伯?比耳定律二、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三、吸光度与透光度四、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及桑德尔灵敏度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一、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二、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三、显色剂第四节吸光光度分析法及仪器一、吸光光度分析的类型二、吸光光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四、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五节吸光光度法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一、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二、测量条件的选择第六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一、示差吸光光度法二、多组分的分析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一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节基本原理一、共振发射线与吸收线二、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三、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四、原子吸收的测量五、灵敏度和检出限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光源二、原子化器三、分光系统四、检测系统五、读数装置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三节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一、分析线的选择二、灯电流的选择三、原子化条件的选择四、燃烧器高度的选择五、进样量六、单色器狭缝宽度与光谱通带的选择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一、标准工作曲线法二、标准加入法第五节干扰及消除方法一、光谱干扰二、化学干扰、物理干扰及电离干扰第六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一、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学元素二、有机物分析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第一节色谱法概述一、色谱法原理介绍二、色谱法的分类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基本原理一、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气相色谱的实验技术一、色谱系统二、实验技术要点三、程序升温和衍生物制备第四节气相色谱法的应用一、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三、气相色谱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第五节气相色谱法的新进展一、顶空气相色谱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三、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技术参数一、速率理论二、柱外效应三、分离度四、系统适应性实验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系统一、高压泵二、梯度洗脱装置三、进样器四、色谱柱五、检测器六、数据处理系统和结果处理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方式一、吸附色谱法二、分配色谱法三、离子色谱法四、尺寸排阻色谱法五、亲和色谱法第四节样品预处理与色谱柱的保护一、样品预处理二、色谱柱的保护第五节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新进展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概述三、高效毛细管液相色谱法概述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四章现代仪器分析简介第一节光分析法导论一、电磁波的辐射能特性二、光分析法的分类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一、基本原理二、原子发射光谱仪三、应用第三节原子荧光光谱法一、基本原理二、原子荧光光谱仪三、应用第四节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二、荧光和磷光强度的影响因素三、荧光/磷光分析仪器四、荧光/磷光分析法应用第五节红外分光光度法一、分子的红外吸收二、红外光谱解析程序第六节核磁共振波谱法一、基本原理二、1HNMR谱的解析三、13CNMR谱的特点与解析第七节流动注射分析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五章样品分析的一般过程第一节试样采集和制备一、试样的采集二、试样的制备第二节试样的分解与处理一、无机试样的分解处理二、有机试样的分解处理三、试样分解处理方法的选择四、干扰组分的处理第三节测定方法的选择一、测定的具体要求二、被测组分的性质三、被测组分的含量四、共存组分的影响五、实验室条件第四节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评价一、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表示方法二、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评价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附录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2001年国际原子量)附录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附录三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四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五常用浓酸浓碱的密度和浓度附录六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附录七常用标准缓冲溶液不同温度下的pH值附录八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lgKf(25℃)附录九标准电极电势表(25℃)附录十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5℃)附录十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参考文献目录绪论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0.2 分析方法的分类0.2.1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0.2.2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0.2.3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5_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行不通的。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
四、德国工业同盟的贡献
(二)代表人物介绍:穆特修斯
1、奠基者 他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主义设计运动的组织者、发起人,现代主义设计理论
奠基者之一,也是德国工业同盟的创建者和核心人物
2、多重身份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教师、建筑设计师、外交官(1896年德国贸易部外交官)、设计教育家、古 董鉴赏家
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背景
五、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意义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即使是不久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各
种思潮、流派,乃至当代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设计思潮、流派,无一不是建立在现
代设计平台之上。在西方现代设计发展史上,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背景 第二第节二节德国设工计业的同分盟类 第三节 荷兰风格派 第四节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背景
三、现代主义设计发展阶段
(一)酝酿和准备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 2、新艺术运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3、装饰艺术运动 4、德国工业同盟
显露了现代主义 设计的基本特征
5、荷兰风格派
6、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虽然反对大工 业、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文 明,有一定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但它提倡设计的民主性、大众 化,是现代主义设计早期的探 索与行动。莫里斯之所以被尊 称为“现代设计之父”原因即 在于此。
第二节 德国工业同盟
四、德国工业同盟的贡献
积极地推进了德国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尤其在理论研究、经验推广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重要事件 1、第一期工业同盟年鉴出版(单19击12此年处)添加标题
中药调剂学(1~3章)
的一种管理形式。
严格按月做好对陈列药品的 定期检查养护。每天2次检
测温湿度,每周1次检查环
❖ 中药商品养护:指中药商品在贮存过程中运 境,每月1次检查陈列、设
用维护中药商品质量的有关理论、方法、技 备,对近效期药品、有疑问
术,对中药进行科学保养与维护的技术工作, 药品进行报告。。
是研究贮存的中药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和科学
变质的(如药品发生发霉、生虫,注射剂产生沉淀等)。 被污染的(如药品被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
料药生产的。 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劣药
❖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超过有效期的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 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节 药品标准
❖ 药品标准定义: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 法定依据。
中药调剂学(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药品、药品标准与立法 第三章药学职业道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调剂的概念、起源、发展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念:新型中药饮片 有哪几种?
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中药饮片、 超微中药、纳米中药
❖ 中药调剂: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 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临床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 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银杏敛肺,定喘,亦为药食两用之品,但其含白果酸、白果二酚、银杏 醇等毒性成分,若用量过大或者生吃,就很容易引起烦躁、不安、惊厥、 肢体僵直、昏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尤其小儿反应更为强烈。
第一章 绪论
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三、交通事故的分类 4.按事故的对象分类 (1) 车辆间的交通事故 (2) 车辆与行人的交通事故 (3) 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的交 通事故 (4) 车辆单独事故 (5) 车辆对固定物的事故 (6)铁路道口事故 5.按事故发生地点分类 交通事故发生地点—般是指 哪一级道路 6. 其它分类方法: 按伤亡人员职业类型分类; 按肇事者所属行业分类; 按肇事驾驶员所持驾驶证种 类、驾龄分类。
按事故的对象,将交通事故分为5类: 1)车辆间的交通事故 2)车辆与行人的交通事故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 4)车辆自身事故 5)车辆对固定物的事故
5.按事故发生地点分类
交通事故发生地点一般是指哪一级道路。 1.在我国,公路可分为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 路共五个等级; 2.城市道路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3.按在道路交叉口和路段所发生的交 通事故来分类。
内容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交通参与者与道 路交通安全 第三章 汽车与交通安 全 第四章 道路交通条件 与交通安全 第五章 交通环境与交 通安全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 调查与处理 第七章 道路交通事故 统计分析 第八章 道路交通安全 评价与事故预测 第九章 道路交通安全 审计 第十章 道路交通全保障 技术
三、道路交通事故分类
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目的在于分析、研 究、预防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同时也便于统 计和从各个角度寻找对策。 根据分析的角度、方法不同,对道路交通事故 的分类也不同。 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按事故责任分类 2.按事故后果分类 3.按事故原因分类 4.按事故的对象分类 5.按事故发生地点分类
3.现象
过程控制系统
分析可知,以风量作控制参数为最佳选择。
§2-3 执 行 器 选 择
0、概述
1. 作用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接受调节器的指令;
•经执行机构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
•去操纵调节机构,改变被控对象进、出的能量或
物料。
2.
组成
执 行 机 构 调 节 机 构
3. 类型
薄 膜 机 构 - - 应 用 最 广
快开特性:适于要求快速开、闭的控制系统。
抛物线特性:介于直线特性与对数特性之间,弥补了直线特 性小开度时控制性能差的缺点。
三、控制阀作用方式的选择
(一)、气开气关方式的选择
• 选气开还是气关式,由生产工艺的要求决定。 1、从生产的安全出发 2、从保证产品质量考虑 3、从降低原料和动力的损耗考虑 4、从介质特点考
过程控制系统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 第三章 串级控制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过程控制的概念
凡是采用数字或模拟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 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通称为过程控制。
2、过程控制的特点
过程控制的目的:保持过程中的有关参数为一定值或按 一定规律变化。
过程控制的特点:
1、被空对象的多样性 2、普遍存在滞后 3、特性往往具有非线性
一般希望控制通道克服扰动的应使扰动作用点位置远离被控 量能力要强,动态响应应比扰动通道快,要突出干扰作用,应使扰 动作用点位置远离被控量。
(三).实例讨论
例1:喷雾式乳粉干 燥设备的控制 。
1.控制要求:干燥后的 产品含水量波动要小。
2.被控参数选择:干 燥器里的温度
3.控制参数的选择 (三种方案如图所示)
8、调节器输出:根据偏差值、经一定算法得到的输出值。
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考点汇总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分析课程重难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第三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第四章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第五章日内瓦学派的发生认识论第七章生态学和习性学的发展理论重点:各种发展理论自身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难点:如何在理解各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布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值单选20120名词解释4312判断说明题4312简答5420论述2816案例分析21020总计37100题型展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878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冯德B.弗洛伊德.C.华生D.杜威题型展示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模型题型展示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鲍尔毕认为,分离焦虑经历反抗、希望和失望三个极端。
题型展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析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之科学性与局限性。
题型展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结合实际阐述精神分析学说发展理论对早期教育的重大贡献。
题型展示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中班美术活动结束时,当我在许多“乱七八糟”的作品中再次看到娟娟工整规范的画时,我为她流畅的笔触而感动,她画的每一幅画都是那么认真。
但与此同时,我也为娟娟十分规范的构图而担心,她的作业中透露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严谨”……请运用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原理分析以上案例。
谢谢第一章绪论本章考点归纳考点1 冯德考点2 心理学的发展考点3 模型考点4 什么是发展考点5 心理的实质-人的本质考情分析:以选择题、名词解释为主。
考点1 冯德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例题(2210,1)【单选题】1.1878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冯德B.弗洛伊德C.华生D.杜威【答案】A【解析】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的方式教学,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1、掌握月经周期的内分泌调节轴;
2、 掌握卵泡的发育及性激素的分泌
【熟悉】1、熟悉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2、熟悉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宫颈黏液、阴道细
胞及基础体温)
3、 熟悉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了解】1、了解如何学好妇产科的方法
2、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组织丰富。 2、 大阴唇 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
襞,自阴阜向后延伸至会阴。 3、 小阴唇 系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
皱襞。 4、 阴蒂 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部分被阴蒂包
皮围绕。 5、 阴道前庭 为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
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包括:前庭球,前庭 大腺,尿道外口,尿道口及处女膜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 尖端朝下通宫颈管。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 掌握 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
2>组织结构:宫体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 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3>位置: 4>子宫韧带 共有四对:圆韧带、阔韧带、
主韧带、宫骶韧带 3、 输卵管 定义: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
2、静脉
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在相应器官及其周
围形成静脉丛,并相互吻合,使盆腔静脉感染容
易蔓延。
3、淋巴
女性生殖器官和盆腔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
淋巴结通常沿相应的血管排列,成群或成串 了解 分布,其数目及确切位置变异很大。分为外
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
4、 神经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3、了解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月经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重点:1、重点讲解女性骨盆的形态结构及意义: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
界、骨盆的类型
2、重点讲解女性内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阴道,子
宫,输卵管,卵巢的形态、大小组织结构与功能,包括子宫的韧带。
3、重点讲解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功能:生殖和内分
异常产褥等);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
妇科和产科疾病多有互为因果关系。 如产时盆底软组织损伤可以
导致子宫脱垂。产后大出血造成希恩综合征。 输卵管慢性炎症可
以引起输卵管妊娠,盆腔肿瘤可以对妊娠或分娩造成不良影响等。
二、妇产科学的特点
三、妇产科学近代进展
1、产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性转变
2、产前诊断技术不断创新
3、生殖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了解
第二节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 输卵管和卵巢。 1、 阴道 定义:是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
胎儿娩出的通道 位置和形态 组织结构
2、 子宫 定义: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 器官 1>形态 :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前
15分钟 5分钟
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章
授课教师 付灵梅 所属系、部 临床医学系 所属教研室 妇产科教研 职称 副教授
室
授课时间 2011年2月21日 第1周 星期一 第1-2节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临床医学 专业(本科√ 专科□) 2007 级 临床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 妇产科学第七版 乐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
共同支配。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第四节 骨 盆
女性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
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胎
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态直接影 了解
响分娩过程。
1、 骨盆的组成
1、 骨盆的骨骼
2、 骨盆的关节
3、 骨盆的韧带
2、 骨盆的分界
3、 骨盆的类型 根据骨盆形状,分为四种类型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增殖期(早期、中 期、晚期)—分泌期(早期、中期、晚期)—月经期
2、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酸性粘多糖、 血管收缩因子、甾体激素受体、水解酶
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宫颈粘液周期性变化 2、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第六节 卵巢性激素生理作用 一、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作用广泛。雌 激素受体除分布在生殖道和乳腺外,还存在于心 脏、骨骼、心血管等器官 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需要在雌激素作用的基 础上发挥作用 三、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孕激 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女性生殖器 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别条件,两者有协同作 用; 四、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1、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2、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
熟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7个阶段,但各阶段并无 截然界限。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一、月经的定义: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 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1、月经血的特征 2、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 —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 2、排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四、卵巢的其他分泌功能: 抑制素、生长因子
4、女性生殖内分泌学的飞跃发展
了解
5、妇科肿瘤学发展极快
6、妇女保健学的建立
四、怎样学习妇产科学课程
学习妇产科学课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理论
学习阶段和毕业前临床学习阶段。
学习妇产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过程中,首要的也是最重
要的是任然是要坚持为妇女健康服务的问题。必
须要扎实的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
知识,一定要认识到理论是基础。在毕业前必须
性管道,位于阔韧带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 通,外端游离呈伞状,与卵巢相近。
了解
4、 卵巢 定义: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一、概述
了解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与淋巴管相伴行,各器官
间静脉及淋巴管以从、网状相吻合。
二、1、动脉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 了解
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道内动脉。
它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期任务是通
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诊治方法,妇女保健、围生期保健,以
及计划生育措施,并介绍在围生医学、妇女保
健、妇科炎症、肿瘤及计划生育方面的新进展及
今后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使学生全面了
解产科和妇科、计划生育工作,为今后从事临床
医疗、计划生育等工作及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奠定
教研室意见: 该老师教案书写规范,重点、难点清楚,讲课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手段先进,能将多媒体
技术与板书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但教学方法可结合讨论法、PBL等多种方 法。
教研室主任签章: 周毅 2011 年 2 月 22 日 课后记:
1. 可举生活中更多实例,让同学们结合针灸内容理解相关知识。 2. 可尝试PBL教学方法,在课前提出思考题,待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以点评、讨
泌功能。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
化。卵巢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4、重点讲解月经调节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难点:1、月经调节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2、女性骨盆的形态结构及意义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
掌握
1、 外层 由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
横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
2、 中层 为泌尿生殖隔由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
肌组成
3、 内层 为盆隔世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
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渐进的生理过程,也 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 程。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 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
1、 女型 骨盆入口呈扁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
径稍长
了解
2、 扁平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
前后径
3、 类人猿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
大于横径
4、 男型 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
第五节 骨 盆 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
承托并保持骨盆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油外向
内分为三层
理论和实践基础。
产科学的定义: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
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
的医学学科。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包括:产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等)
生理产科学(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
褥等)
病理产科学(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个复杂过程,主要涉及下丘 脑、垂体和卵巢。 一、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 1、化学结构 2、产生部位及运输 3、分泌特点及生理作用 4、分泌调控 二、腺垂体生殖激素 1、促性腺激素 2、催乳激素 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 变化
10分钟
要历经一年的医疗实践,才能够做到初步掌握妇
5分钟
产科的基本技能,包括写好病历, 学会体格 了解
检查,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逐步掌握妇产
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重视临床思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