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材料作文 原创题 导写
文化交流的作文题纲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三联手术的31例3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10.24~18.68 mmHg,平均(14.05±3.73)mmHg。
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posterior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ECCE PC-IOL) implantation and trabeculectomy triple operation with small incisions. Methods Triple operation on 31 cases ( 34 eyes ) with glaucoma and cataract was analyzed in retrospectively. Result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10.24-18.68mmHg,the mean postoperative IOP: 14.05±3.73mmHg.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ies were improved. The rate and the degree of seriousness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by triple operation were the same as those by trabeculectomy or ECCE PC-IOL implantation. Conclusion The triple operation withsmall incision may effectively control IOP and improve visual acuity. Triple 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provedure for cataract patients with glaucoma.【Key word】 Glaucoma Cataract Intraocular lens(IOL) Trabeculectomy随着显微手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已成为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主要手术,而且近几年来小切口手术成为发展趋势,现将本院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所进行的31例34眼行三联手术的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文化”为话题作文导写
总结:对文化的态度(怎么办)
要有敬畏之心对待文化 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要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增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 展先进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巴比伦文化──空中花园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 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印 度 婆 罗 门 文 化
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 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 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埃 及 的 文 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 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 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 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飞玛 行雅 器文 化 - -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
经》《春秋》 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
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 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 《道德经》一书,是老子著作的。老子主 老子
张“无为”,希望社会回到原始社会状态。
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 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 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 人千古不解之谜。
论点之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四大文明古国保留 到现在唯一没有中断的名族文化)博大 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在: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 例文评析
•
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 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 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 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 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 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 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 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中秋,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是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年月饼也“吃”出了新意思。
不少商家针对只身在外的单身人群特别推出了“一人食”规格的月饼以及“单身”系列商品,颇受欢迎。
此外,月饼包装也现新意。
有的月饼盒很有创意,取出月饼后,可以动手做成收纳盒、灯笼甚至花瓶,迎合了简约时尚的生活需求,吃玩两不误。
在上海、大连、厦门等地,反诈标语和提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的二维码被印在了月饼包装上,反诈成了赏月时的又一家庭话题。
新时代,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新”意,无论是“单身”月饼,还是创意包装,还是反诈宣传,都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活力。
由此引发我们对如何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焕发新活力的思考。
近年来,很多文化节目都对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如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还有2022年春晚的《只此青绿》等舞蹈,河南电视台推出的系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如《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等节目火爆网络。
此外像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都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赢得认可。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考生需要在文章中呼唤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既要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秀底蕴,又要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复活,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成功事例加以分析,总结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方法措施。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推陈出新,传承文化”导写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推陈出新,传承文化”导写及范文展示【原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国家宝藏》,再到故宫一改过去的“严肃脸”变得“萌萌哒”,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新宠”,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纷纷走出“故纸堆”,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也点燃了大家对中华悠久文化、厚重历史的热情。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用于复兴中学高三(1)班组织的“传承文化,你我同行”的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中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是说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与现代人共生共长,才能再发新芽,获得全新的生命力。
材料所列举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成功正是通过将传统文化创新性地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与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使得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焕发新的活力。
考生可根据上述对材料内容的解读进行立意,大方向是探讨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传承文化,你我同行”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需要共同努力,考生写作时要明确自己青年的身份和传承文化的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是要靠有担当的文化人,有情怀的开拓者。
作为青年学生,创造性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写作时可先立论,对“传承文化”要有认识、有理解。
其次,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传承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历史的、发展的、辨证的眼光。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附写作指导及范文2篇)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共有的价值规范及符号象征,新时代中,文化的内涵日渐趋厚,而传统文化的现实却令人尴尬。
就拿端午节来说,古人通过端午吃粽子、挂香包、喝黄酒、赛龙舟等方式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传递爱国情怀;而如今的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以外,好像它所传递的民族情怀已然淡漠。
材料二:近年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老字号品牌,如张小泉、德州扒鸡、五芳斋等老字号企业掀起上市潮。
与此同时,早时就“出圈”的老字号却大不如前:全聚德在2020年上半年亏掉了前两年的利润之和,天津狗不理已从新三板摘牌。
材料三:西藏在保护发扬唐卡艺术的同时,唐卡产业也做大做强。
通过“非遗十产业”的方式,解锁了乡村振兴新路径。
数据显示,西藏从事唐卡绘制的人员目前已超过3000人,周边产业人员超万人,全区唐卡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班级将开展以“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讨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材料中的三则材料紧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而且命题以组合材料的形式呈现,给了考生多样化的取舍。
但本题的难点在于,三则材料并非都是同向性的,考生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联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思考最成熟的角度来写作,并且应思考材料的时代性,进行由现象到本质的溯源,才能写出具有深度与高度的好文章。
立意指导:新国潮回归下的思考;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文化传承内核与传播形式;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融媒时代下文化传承的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双向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范文展示青年一代要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高考作文备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高考作文备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高考作文备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审美情趣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题目提供四则材料作为引发写作的真实情境,考生要明确四则材料的内在关联,确定立意。
材料①强调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根本文化亡掉的后果。
材料②谈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材料③是告诉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材料④陈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的重大历史意义,要提炼、展示其中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
四则材料都在引导考生思考为什么弘扬、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紧扣材料,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限制。
题目中明确要求“面向本校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这就对本次作文的文体和体式做了明确的限制;倡议的对象是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写作时要注意倡议对象和自己的身份限制;倡议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是主题限制。
文化类材料作文 原创题 导写
作文导写领略文化魅力,传承传统文化(江苏省盐城中学刘红)【命题一】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拥有一个美丽的海边沙滩。
对游客而言,印象深刻的是,习习晚风下,从夜空高处有连绵的诗句被缓缓地投射到沙滩上。
这些韩文的诗句,合着潮水的节拍,从沙滩上走过。
诗句如同波浪,一波一波地以光的形态在沙滩上绵绵走来,而又消失在水中,前赴后继,无有穷尽。
人走在光的诗中,诗在光所编织的空间中缥缈而来,悄然而去。
所谓公共艺术,也许就是这样,悄悄地在你身边,不是那么喧哗,而又沁人心脾。
人走在诗中,诗在空间中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描写釜山港一个独特的景致:沙滩上有灯光投射的诗句。
诗投射在沙滩上,自然景致与文化融合,增加了沙滩的风景内涵,公共艺术设计者的匠心让人感动。
诗,也让本地民众和游人充分感受文化魅力,他们与诗相“触”,那怕只是一瞬间走在“诗”中,也会有特别的感悟和美好的联想,得到美的熏陶。
诗,还让人联想到“诗意地栖居”,现代人不要过多地被世俗物质所累,应该更多打开心灵的空间。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人如何诗意地栖居”的角度来立意。
诗,属于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是高雅文化。
人,拥有理想的生活,除了有物质的保障,还要有文化的引领,心灵的充实。
“诗意地栖居”包含以下内容:喜爱阅读和欣赏高雅文化,有精神的滋养;走近大自然,爱护环境,有环保理念;与人和谐相处,传递爱和温暖,心灵像星空一样纯洁。
议论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来阐述,现实中人们“物欲”过多,离“诗意地栖居”有很大距离,可呼吁人们充实精神世界,拥有“诗意”情怀。
②从“公共艺术设置匠心”这个角度立意,谈如何进行“文化普及”和“文化引领”,如何“传承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基。
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219479135_材料作文“文化共鸣”导写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2年10月12日,位于地球之上420公里高空的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
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来表达自己的飞扬心绪,此举引发热议。
从王羲之到萨曼莎,从会稽山阴之兰亭到国际空间站,时间和空间有异,但“共鸣”无处不在,这正体现了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
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运用“抓关键词句法”和“概括中心法”来给文章立意。
首先,根据材料概括主要事件,我们可以提炼出事件的关键点:空间差别——外国与中国;时间差别——当代与古代,以及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的王羲之的名句和对名句的“共鸣”。
“共鸣”一词的其中一种解释是:“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的相同的思想感情”,即双方共情。
我们的文化在影响着世界,而我们也应该敞开心扉,对外来文化进行仔细甄别,吸收营养。
其次,明确材料晓道理,筛选观点定主题。
在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给世界带来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站在外来文化接收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可拟定跨越时空传承文化、焕发文化之魅力、引时代的“共鸣”等主题。
另外,我们要能站在“时代青年”的立场上,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让文章提升到政治层□广东省江门市李文达中学 钟惠琼“文化共鸣”材料作文面,同时深化对时代前行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
行文时注意材料强调文化跨越时空的共鸣,不可脱离“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背景,不可泛论文化,也不可只谈共鸣。
交流融合,是共鸣的途径目的,但不能替代共鸣;要有启发,不能只列举共鸣现象。
对“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中“文化”的界定要正确。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化中国的华彩乐章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化中国的华彩乐章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故宫带起博物馆文创的热潮,非遗文创走上“活化”之路,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宇活起来"为破题点的《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迅速“火出圈",正可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同时,蜀绣、《千里江山图)等元素化身游戏形象。
昆曲邂逅咖啡拉花工艺,传统文化正悄然成为创意经济的重要引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符号。
阅读材料,请你以“文化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的主题为“文化中国”,主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扬进行。
材料提到了故宫文创、非遗文化活化、《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以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咖啡拉花等产业,这些都是文化中国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在审题立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故宫文创和《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通过现代手段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非遗文化走上活化之路,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
2.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咖啡拉花等产业,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可以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文化底蕴。
3.传统文化的创新:非遗文化活化、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可以探讨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4.文化中国的全球传播:传统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符号,体现了文化中国在全球传播的重要性。
可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题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新以及文化中国的全球传播等方面进行立意。
以“文化”为话题作文导写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60分) 。(60 •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民俗 风情……都可能涉及文化。 ……都可能涉及文化 风情……都可能涉及文化。文化是经过时间的磨砺依 然光泽如新的精神产品,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点、 然光泽如新的精神产品,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点、 涵养和气质。而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 涵养和气质。而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文化得到了彰显,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文化得到了彰显,而有 些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有的人有文化教养, 些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有的人有文化教养,有的人内 心却是一片文化沙漠。 心却是一片文化沙漠。 •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你对现今的文化作 何感想?你能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请以“文化” 何感想?你能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请以“文化”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吗?要求: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话题写一篇文章吗?要求: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标题自拟,不少于800 800字 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 (5)“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 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 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 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 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 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 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 (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 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 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 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美国 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 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概 念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 念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 刘在平 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 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P107) P107)
2024届高三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导写
2024届高三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导写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
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
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花开花落忆江南。
你话往时,我画往事。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导学训练一、材料分析(审题)这是一道由多则材料组成的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1.材料一的内容是“琵琶行改编为流行歌曲”获得了2万多的点赞和“背诵古诗正确姿势”的评价,材料二“唐宫夜宴”的舞台运用先进技术,作品获好评——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受到观众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
2.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
3.材料三“居然”这个词暴露了这首诗词不是杜甫的作品,更何况用词和风格也不是杜甫的——是个反面实例,意在说明: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二、构思(立意、分论点、论据、结构)如何让传统文化生机勃发?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写作时,先压缩材料,合并同类项,提取关键词——传统古诗词,古典舞蹈,改编,现代技术,点赞——进而提出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下得以传承并焕发生机?当下就是新时代,折射在文化领域就是文化自信,办法就是创新、改变、迎合时代的需要;(接下来是作文分数突破的关键——选择论证结构,是并列式、递进式还是正反对比式?具体就是判断自己能写好哪个方面,然后做出选择:“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需要怎么做?)然后论述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一些正确的做法,如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改良传统文化,使之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导写领略文化魅力,传承传统文化(江苏省盐城中学刘红)【命题一】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拥有一个美丽的海边沙滩。
对游客而言,印象深刻的是,习习晚风下,从夜空高处有连绵的诗句被缓缓地投射到沙滩上。
这些韩文的诗句,合着潮水的节拍,从沙滩上走过。
诗句如同波浪,一波一波地以光的形态在沙滩上绵绵走来,而又消失在水中,前赴后继,无有穷尽。
人走在光的诗中,诗在光所编织的空间中缥缈而来,悄然而去。
所谓公共艺术,也许就是这样,悄悄地在你身边,不是那么喧哗,而又沁人心脾。
人走在诗中,诗在空间中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描写釜山港一个独特的景致:沙滩上有灯光投射的诗句。
诗投射在沙滩上,自然景致与文化融合,增加了沙滩的风景内涵,公共艺术设计者的匠心让人感动。
诗,也让本地民众和游人充分感受文化魅力,他们与诗相“触”,那怕只是一瞬间走在“诗”中,也会有特别的感悟和美好的联想,得到美的熏陶。
诗,还让人联想到“诗意地栖居”,现代人不要过多地被世俗物质所累,应该更多打开心灵的空间。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人如何诗意地栖居”的角度来立意。
诗,属于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是高雅文化。
人,拥有理想的生活,除了有物质的保障,还要有文化的引领,心灵的充实。
“诗意地栖居”包含以下内容:喜爱阅读和欣赏高雅文化,有精神的滋养;走近大自然,爱护环境,有环保理念;与人和谐相处,传递爱和温暖,心灵像星空一样纯洁。
议论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来阐述,现实中人们“物欲”过多,离“诗意地栖居”有很大距离,可呼吁人们充实精神世界,拥有“诗意”情怀。
②从“公共艺术设置匠心”这个角度立意,谈如何进行“文化普及”和“文化引领”,如何“传承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基。
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民族要强盛,必须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公共艺术”关乎普及文化,要注重美和实用,也要注意独特,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可联系现实中“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例,强调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素材①2011年,上海地铁公司和英国伦敦地下铁公司为了互相介绍本国文化,都在地铁里贴出诗歌。
伦敦地铁里贴有中国古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诗;上海地铁里贴有英国诗人的诗——《蝴蝶》:“那春天最早的蝴蝶/橘黄而紫红/轻快的飞过我的路/ 一朵美丽流动的小花/ 改变我日子的颜色”。
诗短小隽永,却饶有回味。
②2012年夏天,纽约地铁车厢推出了两个诗人的诗歌展示,展示女诗人多罗提亚·坛宁和阿拉色里斯·贺伊尔麦的作品。
主办者说:“很多人感受离别不是那么甜美,所以,我们用非常艺术的方式把诗歌带来,希望你的感受能被带动起来。
”③诗人北岛说:“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
”他还说:“诗歌在词与世界之间。
诗歌是用语言的钥匙,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世界……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
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
诗歌何为?这古老的命题,在当今有着特殊的意义。
”④音乐人高晓松说:“妈妈从小告诉我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命题二】著名学者钱穆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和史学研究所教授。
他遵照“古闻来学,未闻往教”的古训,在家开馆收徒,为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博士班学生授课。
1986年6月9日,适逢他92岁生日。
已目盲力衰的钱穆决定在自家“素书楼”为博士班的弟子们上“最后一课”。
消息一经付出,整个台北为之轰动,连台湾政要宋楚瑜也慕名前来聆听。
钱穆的最后一课从下午开始。
讲课快要结束时,钱穆忽然慷慨激昂地大呼:“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
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讲完这句话,钱穆挥挥手走下了讲坛。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钱穆毕生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
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思考几个问题:如何担当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如何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文化?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找到“做人”的根基?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要热爱和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一条长河,文化是有源头的,要探求本源,了解来路。
全社会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全民都要有爱护文化的意识,当代人要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②我们今天“为人”“做人”,也要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历史里探求本源,找到立人之本。
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勇”等品质,我们今天也可作积极辩证的看待,吸收精化,以传统文化充实自己的心灵,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③从“古闻来学,未闻往教”说起,议论“求学”应有的态度,议论“传承”应有的精神。
求学应该主动积极,应该如饥似渴,不能被动地接受,不能“填鸭式”地学习。
学好古典文化,需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功夫,做学问要达到“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效果。
相关素材①2008年,我国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公告称: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②2011年12月,南开大学联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青年宫等单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
陈列和展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等十大经典项目。
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参观学习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机会。
③中央美院原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说,八十年代初他到陕北窑洞看民间剪纸,安塞一个县就有两万名妇女会剪纸。
二十年后他再去那里,却看不见剪纸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墙上张贴的世界名模画像。
八十年代初,陕西安塞县有民间剪纸大师40人,现在大多已经故去,仅存的几位年事已高不能剪了。
民间剪纸消失的速度,靳教授形象地称之为“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
有专家称,现在每过一天,就有一种民间文化消失。
其灭亡的速度远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
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万年的乡士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悄然消失。
它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
【命题三】童谣,表达人们对四季和自然的感受,与植物和动物的亲近,包含了人们对生命与人生的理解。
它们就像是清早时草尖上的那些露珠,人们把最纯净质朴的东西留在童谣里,用它来滋养孩子的心灵。
当代童谣却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
童谣创作脱离生活,没有情趣,太注重教化,不太吸引孩子们。
目前全国从事童谣创作的人很少,且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作者。
你在童年时唱过童谣吗?有关童谣,你有怎样的回忆?有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来自民间。
它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白,适合于儿童传诵。
有些童谣是孩子们自编自唱的,有些通过大人拟作而口头遗传下来的。
童谣大多没有书面记录,只是口口相传。
朗朗上口、富有情趣的童谣是孩子们成长和认识世界的必需品。
以此则材料立意写作,可回忆童年唱歌谣的情景,叙述自己如何唱着童谣认识大自然认识四周;也可回忆与童谣有关的“人”和“故事”,思考这些“人”和“事”在你成长路上留下的印迹,对你成长的影响。
如从议论切入,应提炼观点,围绕材料作引申阐述。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写记叙文,叙写记忆中的童谣,回忆与童谣有关的人和事,表现童谣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以这个角度立意,一定要写具体的童谣,有生动的场景,有立体的人物,有较深的内涵。
②写议论文,从“孩子成长需要童谣”的角度立意,议童谣不该消失。
一方面,孩子通过童谣认识世界,例如:“萤火虫”的童谣——“萤火虫,夜夜红,亲娘绩苎买灯笼,阿爹挑水浇胡葱,儿子开店做郎中,新妇挎包捉牙虫……”——就让孩子认识了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萤火虫”,也认识人们是怎样劳作的。
另一方面,孩子通过童谣学习语言,孩子一边唱,一边把自己的感官和世界联系,语言“立体”了,很快就熟习于心。
童谣还能启发孩子的心智,他们可以自行创作歌谣,孩子天生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有些诗人们反复推敲的句子,可能会从孩子嘴里流水般自然吟出。
现实中,童谣消失值得关注,可议论如何丰富童谣创作,让孩子接受更多童谣滋养。
相关素材①童谣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可以用来“念”,也可以“吟咏”,是人们童年都听过或念过的。
童谣大多是口耳相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童谣具有地方色彩,有许多童谣要用各地方的方言“念”出或“唱”出,才更有韵味。
(《文艺学词典》)②流行于湖南的“萤火虫”童谣:“萤火虫,夜夜红,照爹爹,犁大坵,照哥哥,上杭州。
萤火虫,夜夜光,照妈妈,好纺纱,照姐姐,去织麻。
”流行于浙江的“萤火虫”童谣:“萤火虫,萤火虫,点点紅,两三个小灯笼,飞得高,飞得低,飞上姐姐薄罗衣。
”③2012年3月,深圳首届“童谣节”在深圳少儿图书馆举行。
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郭骅女士说:“童谣是孩子语言的大米。
”与会人员认为“童谣具象化、视觉化的文字营造出的画面和声音,正好为孩子的心理感受提供了具体的比拟物,能唤醒孩子对文字的感觉、对声音与图像的乐趣”。
郭骅女士主张童谣要丰富多样,童谣不一定都有教化意义,能快乐地吟出就好。
有这样的童谣如:“月亮奶奶,要吃韭菜;韭菜好辣,要吃黄瓜;黄瓜青青,要吃油饼;油饼喷香,要吃面汤;面汤稀烂,要吃鸡蛋;鸡蛋腥气,要吃公鸡;公鸡有毛,要吃樱桃;樱桃太酸,吃个栗子面丹丹。
”这叫做连锁调,修辞手法叫顶针,句句连锁,像串珠一样连缀不断。
给孩子读这类童谣,既增加了朗读的乐趣,又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获得一种音乐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