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合集下载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古诗词中“梧桐”有不同的意象。

第一种:是引得凤凰来的高贵树种,是高洁的象征。

代表诗: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梧桐和蝉两种表高洁的意象,来展示自己的心绪和抱负。

第二种:是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老,同生同死,故诗词中常用梧桐来比喻爱情、相思和悼亡之情。

代表诗:半死桐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贺铸最为深情的一首悼亡词。

其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让人落泪不已。

第三种:文人悲秋的情绪的载体。

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所以古人把梧桐看作是秋天的象征,而中国文人在秋天来临时,总有一种伤感的悲秋心态。

代表诗:卜算子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四种: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的象征。

代表诗:《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第五种:故园之恋,离国之悲。

大概是古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梧桐树,梧桐就有了故园的意义,由此就赋予了梧桐的离愁之苦的意蕴。

代表诗:相见欢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

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

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

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作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

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梧桐在古代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代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代的象征意义梧桐树在古代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宗教、哲学等领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之树。

梧桐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梧桐在古代常被视为高贵、不拘俗世的象征。

梧桐树高大挺拔,枝叶茂密,独立于其他树种之上,因此被赋予高贵的象征意义。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梧桐为写作的寄托,将其比喻为自身的志向追求,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的向往。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中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暗喻自己的才情,而“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则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梧桐作为背景环境的一部分,更加突出了诗人的高雅情调和追求。

梧桐在古代文化中也被赋予了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意义。

梧桐树具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能够生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因此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古代帝王将梧桐树作为祥瑞之物,常用于宫殿、祭祀等场合的装饰。

同时,民间也流传着梧桐树能够祛病延年的说法,人们常常在自家庭院或公共场所栽种梧桐,以求得长寿和吉祥的祝福。

这种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梧桐雨》中,通过梧桐树的形象,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向往。

梧桐在古代文化中还与友谊和家庭团结等价值观紧密相连。

梧桐树的树形独特,枝叶茂密,因此被赋予了“同根同心,枝叶相连”的象征意义。

人们常常将梧桐树作为友谊和团结的象征,用以寄托对亲情和友情的美好祝福。

在《史记·张释之卫庄公章》中,就有“梧桐同心舍”之说,用以形容家庭和睦、团结一致的深刻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梧桐常常被用来描绘亲情和友情的坚固和持久。

例如明代作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故事《姜太公钓鱼》中,主人公姜太公在梧桐树下钓鱼,表达了对家庭团结和友情的向往与珍视。

总的来说,梧桐在古代具有高贵、不拘俗世的象征意义,被视为自由独立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长寿和吉祥,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祝愿;此外,梧桐还与友谊和家庭团结等价值观紧密相连,被用来寄托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美好向往。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1. “梧桐在诗中常常代表着一种孤独寂寞的意象啊!你看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的梧桐不就把那深深的孤独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吗?就好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梧桐树,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就像有时候你一个人在家,那种孤单的感觉呀!”
2. “哎呀呀,梧桐还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呢!像王安石写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梧桐在骄阳下依然枝叶繁茂,不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吗?这就好比那些一直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动摇,多了不起啊!你说是不是?”
3. “嘿,梧桐在一些诗里还是离别的象征哟!像李清照的‘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飘落的梧桐叶可不就像那离别时的哀愁嘛!就像你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里那种难受的感觉。

你想想,当你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是不是和这飘落的梧桐叶一样让人惆怅呢?”
我的观点结论:诗歌中的梧桐意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真的太神奇啦!。

和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题目

和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题目

和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题目
与梧桐意象有关的古诗有很多,以下是部分题目: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秋夜》
- 《秋日在梧桐》
- 《喜凉》
- 《秋声》
- 《初泊世彩》
- 《梧桐》
- 《于潜道中》
- 《浣溪沙·雨滴梧桐点点愁》
- 《忆王孙·新秋即事》
- 《梧桐》
在古代诗词中,梧桐通常象征以下几种含义:
1. 高洁品格:梧桐具有高洁的品质,因为它在秋天时会凋零,只留下枝干,被视为坚韧不拔、清高独立的象征。

2. 孤独忧愁:梧桐在秋天落叶,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因此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忧愁、哀伤的情感。

3. 离情别绪: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所以梧桐也被视为寄托离情别绪的意象,常用来表达思念、离别之情。

4. 爱情象征: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它们同时生长、同时衰老,而且树干高洁、根深叶茂,所以在古代也常用梧桐来象征忠贞的爱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诗词中,梧桐所象征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诗中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梧桐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忠诚、友谊等情感,因此在古诗中也常常出现梧桐的形象。

梧桐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爱情
在古代,梧桐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诗经》中有一句“凤鸟飞来,对梧桐”,意思是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另外,梧桐还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热情和坚定。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一句“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其中“两心知”就是指的两人之间的爱情。

2. 忠诚
梧桐在古诗中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忠诚。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更上一層樓”就是指的忠诚,表示愿意跟随主人到更高的层次,表明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3. 友谊
梧桐在古诗中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友谊。

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中“天涯若比邻”就是指的朋友之间的友谊,表示即使海内外相隔,也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友谊。

梧桐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忠诚和友谊等情感。

梧桐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古诗中经常出现梧桐的形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宋代词歌以描述感情为主,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抒发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肯定与眷恋,“梧桐”意象是宋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内容。

宋代山水诗人经常运用梧桐这一象征自然之美的典故,来抒发其对自然之美深深的情感。

梧桐在中国古代文中常出现,早在白居易《咏梅》:“咏梅之初雪,睡起芳香未醒乡”中,就出现了梧桐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宋人对梧桐的感情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继承自昔日。

宋代词人崔颢曾有“梧桐洲头树,叶落无人收”的诗句,此句抒发的是文人愁思的情感,与梧桐形成了有机的结合,梧桐成了文人表达感伤情怀的媒介,从古代到宋代,梧桐已经被中国文人接受并深入人心。

宋代,刘禹锡《竹枝词》中描绘了一段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其中他把梧桐用在了描写爱情本身的方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刘禹锡将桃花与人面结合,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爱情,梧桐则是用来抒发另一种爱的情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梧桐像一棵树,勾起了抚今追昔的人们的情怀与愁绪,象征着文人对过去美好而挥之不去的感受。

此外,梧桐还经常出现在宋词中象征着文人穷极思牵挂,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的梧桐暗喻文人把情感隐藏在心底,不诉说,不表达,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苍白和孤独。

宋代文人用梧桐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往往抒发宋人心中对自然之美的眷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杨柳青青江水平》:“小桥流水人家少,微波添滩芦花香,小儿携短童篷船,溶溶解帘穿流光”,这里,梧桐又成为文人表达情感的媒介,象征着文人把自然之美融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另外,宋词中的梧桐还象征着时光流逝,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行乐须及春,百花时,环佩美,朱颜罗裳带,古今萧条”,这句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而梧桐也成为文人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媒介,描绘出一种温柔的怀旧之情。

总之,梧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宋代,宋词中常出现梧桐的意象,表达文人对自然之美、抚今追昔、穷极思牵挂以及时光流逝的不由自主之情。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其象征意义多种多样。

首先,梧桐树被视为高贵、尊贵的象征。

在古代,梧桐树是皇家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植物之一,被视为皇家权力的象征。

梧桐树生长缓慢,寿命长,象征皇家家族的长盛不衰。

其次,梧桐树也被视为忠诚、坚贞的象征。

在《诗经》中,梧桐被用来形容忠诚坚定的爱情。

例如《卫风·硕人》中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志慕慕夙,不可已也。

梧桐椅兮,素丝椅兮,白驹兮,金翅兮。

”这里梧桐椅被用来形容忠诚的情感。

另外,梧桐树也被看做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里的“父之道”指的是孔子的祖父孔寅所传授的学问,也被称为“梧桐之学”。

由此可见,梧桐树还象征着文化传统和家族的延续。

总之,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品,它象征着高贵、尊贵、忠诚、坚贞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含义。

- 1 -。

高二语文: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

高二语文: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

高二语文: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通常会通过一些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情感,例如梧桐。

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可以象征高尚的人格、比喻爱情的悲欢离合、寄托游子的思乡之苦、哀叹国家灭亡等。

关键词:古典诗歌;梧桐;文化意象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会借用花、草、树、木等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

因此,这些植物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花,高洁傲岸,寒冬中傲然盛开、迎风而立,这种不畏严寒并与冰天雪地抗争到底的特征,象征着仁人志士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精神;兰花,幽雅空灵,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诗人和词人用兰花的这种特征,象征品格清晰脱俗的正人君子;菊花,冷艳清贞,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是众花之中的“隐世者”,菊花的这种特征被用来比喻那些看淡了功名利禄、宁静致远的隐者……梧桐,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运用的意象。

梧桐这种意象,与其他植物意象相比,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复杂。

本文将中国的古典诗歌作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古典诗歌中出现的梧桐意象进行文化内涵分析。

一、梧桐文化意象之高尚的人格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用来表示品格高尚、美好的人。

在《诗经·小雅·湛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这段文字以梧桐为切入点,用梧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形态,象征文人雅士充满仪式感、庄重感的言行举止。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将梧桐作为诗歌创作意象的作品层出不穷。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歌《段宥厅孤桐》中有这样两段文字:“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与“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作者对于孤桐身上映射出的这种谦虚品质充满敬意。

梧桐被古代诗人、词人用作高尚人格的化身,主要是因为梧桐这种植物在外观上具有挺拔伟岸、疏直中通、枝繁叶茂的特点,这种自然特征与人类高尚、高洁的品格具有相似之处。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
梧桐树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它的枝叶萧索,枯槁,象征着离别带来的凄凉、孤独与悲伤。

比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里的梧桐树象征着离别的凄凉,而细雨则表达了悲
伤的心情。

另外,梧桐树也被用来暗喻离别的持久性,因为它的枝叶经久不衰,比如《滁州西涧》中:“滁州西涧烟笼寒,独立小桥渔
翁横。

双照青山如蓝布,卷作秋千增暮凉。

梧桐渐落连枝影,水深千尺空潭声。

” 这里的梧桐树象征着离别的持久性,而空
潭声则表达了离别带来的凄凉。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1、高洁品格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


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3、孤独忧愁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4、离情别绪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

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古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古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内容摘要:“原型意象”这一概念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论。

他认为“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积累,就是集体无意识。

它是构成一种超越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而且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地在一定的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形成一种族记忆。

梧桐这一意象即是人类祖先千百年来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的积淀。

关键词:古诗词梧桐意象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多么地高贵了。

在《涛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在《诗经?大雅?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摹摹萋萋,雍雍喈喈。

”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地茂盛,引得凤凰啼鸣。

??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保留了很多的原型意象。

人们一般认为《诗经》中的民歌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然而,在文字产生之前,一些民歌可能就已经在口头上流传,只是把它们记载下来是在文字出现之后,也就是说,《诗经》中的民歌是上古时代长期积淀的产物,其所反映的古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型意象也在不断演变,经过不同作家的手,在不断重复中加入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赋予这些原型意象不同的涵义。

在古代诗歌中,梧桐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意象。

这一具体物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张先《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柳永“槛拘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梧桐是宋词中一个备受青睐的意象。

梧桐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非常“专情”的, 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哀愁等情绪。

梧桐入诗最多的大概要数宋词, 而宋词中之梧桐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唐李煜深院中的“寂寞梧桐”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

两词均系国破家亡之哀音, 而各有千秋。

亡国之前耽于享乐, 亡国之后溺于悲哀,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般认为是他亡国之后所作。

词的上阕写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西楼见残月, 夜已深沉, 顾影徘徊, 不能入寐, 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再向深院望去, 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 寂寞庭院, 重门深锁, 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寂寞者实非深院梧桐, 人也。

这里的梧桐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 这就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 一切皆着我之色彩”。

后主此梧桐已是着上“我之色彩”的梧桐了。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 此词通过残秋景物的衬托, 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生活的深重哀愁, 词中极力铺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恶劣气候,“满地黄花堆积”的零落景色, 更兼黄昏时刻点点滴滴在梧桐叶上的凄清秋声, 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愁氛围,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耿玉真《菩萨蛮》云:“玉京人去秋萧索, 画檐鹊起梧桐落。

教枕悄无言, 月和清梦圆。

背灯惟暗泣, 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山港, 芭蕉生暮寒。

”这是一首倾诉闺情的篇章,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温柔多情, 敏感恬静的女子, 在一个秋日的黄昏, 她凭栏凝思, 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中。

起首两句, 描绘出一幅飒爽的深秋之景:万物萧索桐叶飘落, 景中有情。

鹊起而不顾暗示“人去”而不归, 主人公怅然失望之情隐然可见, 细微如梧桐叶落之声尚清晰可闻, 则庭院之寂寥, 女子怀想之深可想见了。

由此开篇, 全词都笼罩着瑟瑟寒意。

梧桐入诗写愁很有特色的数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象征意义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 经·大雅·卷阿》)
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 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 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 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 相待老,鸳鸯会双 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 水。”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 时,诗人们 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 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 说到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 这回归去免来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经过多 次的贬谪,在贬谪途中他们曾 五次经过商山驿路的梧桐, 并前后在此题名,梧桐见证了他们二人的共同 遭遇。故而 在他们往来酬唱的时候,梧桐成了他们之间不用言传的真 情的 象征。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 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
➢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 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 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 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 解忧的高洁品质。
➢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 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 的意义。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 孤独与 忧愁的意象。

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由无数意象构建成的艺术殿堂。

梧桐,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具有富贵、祥瑞、爱情、愁苦等审美意蕴。

在反复使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文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意象群。

用来烘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不同的抒情主题。

标签:意象;梧桐;原型;比兴;意境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是感觉号隋思的具体表现。

自刘勰之后,意象得到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审美意义。

梧桐属落叶乔木,茎可高达16米,树皮青绿色、平滑,雌雄同株,常栽于庭院、井台,系观赏树木,古有井桐、金井梧桐之称,又称梧、梓、青梧、桐麻等。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梧桐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起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文人笔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审美象征意象。

一、梧桐的原型及比兴的审美象征意象梧桐作为人们喜爱的树木,种植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它最早出现于《诗经·鄌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从这首诗中可见梧桐材质美好而高洁,是造琴的良好木材。

桐琴音质清越而悲凉,“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酴醇”。

古代的琴瑟是一个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弹奏者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悲欢离合情怀。

如李白《长相思》(其二)“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梧桐可以招致凤凰,是祥瑞的象征。

如北宋安徽铜陵人陈翥在其《桐谱·斜源第一》中写道:“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

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_意象

梧桐_意象

风· 桐
飒飒西风烘染的氛围里自有一缕无言的愁情让 人低徊不已。
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落尽梧桐秋影瘦
梧桐意象的探究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以下几种意象 及寓意
梧桐
抒发孤独忧愁 寄寓离情别绪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夫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 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反映高洁品格 寄寓美好希望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一种依稀飘忽的距离中,稀疏月光下的梧 桐,有了凄凉、凄清之美。
雨· 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雨声”作为一个特写的意象,带有 渲染离情愁怀的特定色调。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 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寄托着作 者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怀。令人赞佩,崇敬。
月· 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
孤独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 处高楼雁一声。

古典诗歌意象——梧桐

古典诗歌意象——梧桐

古典诗歌意象——梧桐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梧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

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

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传说中凤凰喜栖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

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

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

第1页共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木,有其自然属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笔下,并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理想时,就由一个普通的自然物象,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寄寓深广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情感蕴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寓意高洁的品格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而且梧桐木质轻软,是制琴的良材,故梧桐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好高洁的品格。

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贵圣洁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的高贵与非凡。

此处诗人用凤凰和鸣于山岗,梧桐身披朝阳茂盛生长,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从此,以梧桐寓意高洁的品格成为世人的共识,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唐代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居住在高大疏朗的梧桐上,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清亮、响彻四方。

这首咏物小诗,托物寓意,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隐喻自己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北宋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

”皆是借梧桐象征品性高洁的名句。

二、寓意忠贞的爱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木禽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据云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共长共老,同生同死,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作为伉俪情深、忠贞爱情的象征。

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末段:“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此诗就化用了梧桐的这一意蕴,既寄寓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唐诗中的梧桐意象更是蕴含了丰富的爱情意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例4: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由无数意象构建成的艺术殿堂。

梧桐,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具有富贵、祥瑞、爱情、愁苦等审美意蕴。

在反复使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文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意象群。

用来烘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不同的抒情主题。

标签:意象;梧桐;原型;比兴;意境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是感觉号隋思的具体表现。

自刘勰之后,意象得到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审美意义。

梧桐属落叶乔木,茎可高达16米,树皮青绿色、平滑,雌雄同株,常栽于庭院、井台,系观赏树木,古有井桐、金井梧桐之称,又称梧、梓、青梧、桐麻等。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梧桐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起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文人笔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审美象征意象。

一、梧桐的原型及比兴的审美象征意象梧桐作为人们喜爱的树木,种植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它最早出现于《诗经·鄌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从这首诗中可见梧桐材质美好而高洁,是造琴的良好木材。

桐琴音质清越而悲凉,“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酴醇”。

古代的琴瑟是一个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弹奏者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悲欢离合情怀。

如李白《长相思》(其二)“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梧桐可以招致凤凰,是祥瑞的象征。

如北宋安徽铜陵人陈翥在其《桐谱·斜源第一》中写道:“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

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萋萋,雍雍喈喈。

”后代文人把梧桐这种象征义发扬光大,出现了许多名篇名句。

如诸子百家中的《庄子·秋水》:“夫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里的“鸩雏”是指凤凰一类的鸟,在《晋书》中也有记载,《苻坚载记下》云:“长安又谣日:‘凤凰凤凰止阿房。

’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及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

”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数杜甫的一句名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自古以来,凤凰是百鸟之王,是真、善、美的化身,梧桐作为它唯一的栖身之地,可说是一种祥瑞树,能给主人带来幸福和好运。

所以在古代人们大量种植梧桐,它们或被植于田地、庭院,或种于道路两旁。

爱情是古今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古人常借助不同的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的需要而选取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它是作者观念的物化。

常见的意象有:鸳鸯、凤凰、斑鸠、蝴蝶、红豆、梧桐等。

当这些现实中的东西进入文学创作,融合了作者的人格情意和审美趣味后,它们带给读者的是无穷的审美想象和欣赏魅力。

相传梧桐是雌雄异株,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两相偕老,同生共死。

文人们便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寄予了它爱情的审美意蕴。

遗憾的是梧桐常暗示着爱情的失落,如“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预示着飘零摇落的命运、中道分离的悲剧是必然的。

贺铸《鹧鸪天》用“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痛悼爱妻的逝去。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这里梧桐作为连理枝的意象,象征着意中人由于现实中无法实现相伴相随,只能寄希望于死后形成连理枝、相思鸟。

白居易的《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点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发生的凄清氛围。

后人多沿用“秋雨梧桐”来形容二人的爱情悲剧。

如高明《咏别》中的“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二、与“秋”有关的梧桐复合审美意象梧桐在秋天是最早落叶的。

《广群芳谱·木谱六桐》载:“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宋玉《九辩》有“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白草兮,奄离披此梧木揪”之句。

对于心情悲苦的人来说,肃杀的秋天,真是触目成愁。

于是,“秋”、“梧桐”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在一首诗或一首词中,作者往往不是借单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多种整体意象来显示的。

诗词意象的组合,一般由情感的链条连接着、维系着,在创作过程中纷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成生命,必须有情趣事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3]。

所以文人用情感链条将“梧桐”意象与其他意象结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它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

为了铺叙景致,渲染秋色,梧桐往往与金井、风、雨、月、残照等一起营造一种凄清孤怨的意境。

(一)金井梧桐中国人喜欢在水井边种梧桐树,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吉祥民俗观念。

民间认为水井中有龙神,而梧桐树又可以招来凤凰,所以在水井边种梧桐树,是上有凤下有龙的民间龙凤吉祥民俗观念形式化呈现。

当肃杀的秋季来临时,水井边的梧桐落叶最早送来了消息,所以文人在咏叹秋季时,“金井梧桐”是不可缺少的复合意象。

陆龟蒙《井上桐》诗云:“美人伤别离,汲井长待晓。

愁因辘轳转,惊起双栖鸟。

独立傍银床,碧桐风袅袅。

”写一闺怨女在碧绿的梧桐树下的水井边汲水,靠在井栏上若有所思。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云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的少女,在凄凉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在这些古诗词句中,“金井”这个意象是作为“梧桐”意象陪衬而出现的,但带给读者的是整体的艺术效果。

古井边的梧桐落叶是和人的悲凉、忧伤怅惘等特殊心境相契合的,所以文人们缘物托情,使金井梧桐也有了生命的灵性——会孤独、寂寞、愁苦。

它通常传达的感情有:对秋的咏叹,秋夜怀人之情,失意文人的寂寞,孤独情怀。

(二)秋风梧桐纵观中国古代诗词,在对秋季景色的描写中,“风”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词不着一字言愁,却在飒飒西风烘染的氛围里自有一缕无言的愁情让人低徊不已。

梧桐叶在秋风的吹动下,纷纷飘落,只是一种客观的自然景象,但是一旦诗人将它写入诗里,就不是完全的客观物象,而给人带来一种寂寞萧瑟之感。

张抡《醉落魄·咏秋十首》:“火云方见奇峰簇。

飒飒西风,惊堕井梧绿。

”李清照《忆秦娥》:“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叶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赵长卿《卜算子·秋深》:“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

”孟郊《秋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这些都通过“秋风梧桐”这个复合意象表达了悲秋的主题。

(三)梧桐雨声借助“雨”意象的凄冷的氛围,以衬托出孤枕不眠的离愁客愁,莫过于摹写静夜雨声。

当夜幕垂下后,人们对雨的听觉非常敏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特别具有穿透力,直人深夜未眠人的心里。

为了追求夜雨更加清晰的声响效果,古代文人们往往借助于梧桐树叶写雨之声。

著名的有晚唐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词借三更时分梧桐冷雨的一叶叶、一声声,烘托出闺中女子的一怀离愁别怨,极为凄婉动人。

温庭筠此词中的“梧桐雨声”作为一个特写的意象,一再出现在以后的宋词创作中,它由个体意象成为公共的意象,带有渲染离情愁怀的特定色调。

相似的有,张辑《疏帘淡月》“梧桐雨细。

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刘过《贺新郎》“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晏几道《清平乐》“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等。

总之,梧桐雨声在古诗词中层出不穷,它通常所表达的主题有三:一是离别伤情主题,二是思乡怀人主题,三是悲秋主题。

(四)月亮梧桐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认为:“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空”的产生离不开距离,诗歌创作除可感可触的生动形象外,还需要营造没有“实体”的“空白形象”,在一种依稀飘忽的距离中,使诗歌意象充满灵动之感。

所以诗人们根据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经常描写稀疏月光下的梧桐,使它有了凄凉、凄清之美。

其实,月亮在古代作品中常作为离乡怀人的意象。

梧桐与月一起构成画面不仅产生了朦胧凄清之美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使梧桐不可避免地有了思念之愁。

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在清秋之季,在夜晚之时举首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梧桐深锁,愈显凄凉,愈能勾人情思。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夜深人静,一钩弯月挂在那棵梧桐稀疏的树枝上,月色婆娑,让人备感寂寞孤独。

相似的有:晏殊《采桑子》“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周邦彦《咏秋夜》“户外井桐飘。

淡月疏星共寂寥”等。

总之,朦胧月色之所以给人美感,是因为朦胧虚化了景观,使人与景观之间有了间隔,产生了距离美。

文人常用“月色梧桐”这个复合意象表达闺中少女的哀怨情丝和羁旅异乡的文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等。

(五)残照梧桐游子漂泊在外看到黄昏落日,对家乡的思念更添了几分,因此“残照”的体验也就分外刻骨铭心;闺中少妇想念远离家乡的爱人,看到黄昏落日,这种相思之情更难以忍受。

因此“残照梧桐”这个复合意象更寄托了一番伤情别绪。

冯延巳《虞美人》:“须臾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张先的《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前者主要表现心理的怅恨,后者主要表现闺情。

总之,上述五个复合意象主要表达了一个这样的主题,“秋——梧桐——愁”。

而梧桐和其他意象一起营造意境,起到了烘染氛围、奠定抒情基调的作用。

在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其中的“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词、几句诗词或一句诗词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词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向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5]。

欧阳修《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这两句词中包含了四个意象——“梧桐”、“蓼花”、“烟”、“雨”,这四个意象相互作用构成了秋季萧条冷落的意境。

当由诸多意象融合成意境时,往往有一个意象起主导作用,用以联结其他的意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