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直观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教学原则:直观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中学考频(不包括材料分析题)一、直观性原则1、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直观手段(1)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实地观测,现场参观等;(2)模象直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电影、多媒体演示等;(3)言语直观:形象化的语言。
3、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1、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2、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发表见解、允许提问。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1、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照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四、因材施教原则1、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即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2、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必要补充乡土教材,使教学不脱离实际。
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通过观察事物、语言得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丰富感性认识,正确理解知识2、尽可能把事物本身代替它得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瞧瞧、摸摸、听听、闻闻等。
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现代化得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得任务、内容、学生得年龄特征}=实物直观[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模象直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电影、VCD、多媒体等]2、直观+讲解-—---—---[师]指导学生有目得地观察[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得特征,发现事物之间得联系[师]讲解学生得疑难,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理性认识。
----———[师]生动得讲解,形象得描述,给学生感性认识,形成表象直观。
--—-承认学生得主体,调动她们得学习主动性,引导她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基本要求:1、调动学习得主动性[好奇、兴趣、求知欲、获得良好成绩、得到表扬、奖励、实现某个远大理想]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起逻辑思维能力---—---—-—○1[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她们得思维,提问要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气氛就活跃错误![师] 因势利导,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错误!启发过程要有耐心,给学生思考时间,有重点,问题不多错误!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去获取新知,启发掌握知识得方法。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得能力---——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布置作业让她们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
4、发扬教学民主--—-—-—-—-——民主平等得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民主与谐得教学气氛等,鼓励不同见解,允许提出置疑。
--———理解得基础上牢固得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积极地加以利用、基本要求:1、理解得基础上巩固-----—-—-传授时要留下深刻印象,把理解、巩固与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中的8大教学原则
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材料分析题中经常考察的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大家答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
那么接下来将着重帮助大家进行区分,以帮助大家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八个教学原则辅助记忆:巩力循直发,科学理材巩(巩固性原则),力(量力行原则),循(循序渐进原则),直(直观性原则),发(启发性原则),科学(科学性与教育性),理(理论联系实际),材(因材施教)。
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在案例分析中通过直观来理解抽象概括的知识,通过感官获得事物的表象。
也应该注意直观性原则与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的区别,直观从下到上指向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上到下指向具体实践,常与演示法结合考查。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备考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选择启发性原则,需要大家注意我们的材料中是否老师和学生进行过对话,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逐步得出,启发的核心在于“引导”,常与讨论法结合考查。
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巩固案例分析中考查并不太多,大家不需花太多精力关注,它的关键在于“复习”,常与讨论法、练习法结合考查。
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循序渐进在案例中考查也并不多见,因他必须重视学科的逻辑顺序因此常与讲授法结合考查,要体现老师如何系统的来讲授。
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深入才能体现它,如果一个材料中讲授法用多了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性在因此该原则不爱考查。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将介绍我国中小学教育学中的三个重要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即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直接的、真切的反应。
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能力较低,对抽象的概念和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运用具体形象、活泼生动、直观易懂的材料来展示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来理解掌握。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展示教具、观察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的直观反应来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实物模型或图形展示几何形状,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演示。
通过这样的具体化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走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为了实现启发性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提问和引导。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启发性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学中的重要教学原则。
抽象与直观相统一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抽象与直观相统一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杨晓光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10期【摘要】探讨抽象性与直观性相统一在教学中的应用,揭示数学抽象性特点,运用这一原则找出解决学生接受困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辅助教学。
【关键词】抽象性;直观性;认知规律;感性;理性;抽象思维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期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数学知识的特性——抽象性。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初中生来说,接受上存在着困难,怎样在教学中把抽象转化为具体、直观、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便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了,在此提出探讨。
提纲:一、数学的抽象性二、抽象性与直观性的关系1.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有生活原型2.化抽象为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符合认知规律三、抽象转化为具体便于学生接受1.实物、事实化抽象为直观2.学具、模型、实际操作化抽象为直观3.图形、图像化抽象为直观四、从具体事物出发,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五、在认知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现代教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日益提高,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统筹安排。
然而教无常法,即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或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模式,也不能偏离教学规律,违背教学原则,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一、数学的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数学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概念、公式、公理等无处不体现数学的这一特性。
二、抽象性与直观性的关系1.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有生活原型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从现实世界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但是无论它有多么的抽象,都是以具体、直观的客观事物为基础。
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也往往具有十分现实的背景,形成一些抽象概念方法的时候,完全可以凭借一些非常具体的素材为模型。
再者,研究学习数学的目的也在于应用,也是为了解决理论性或实践的问题,以便于为生产生活服务,故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完整的讲述与数形结合有关联的内容,重视几何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概念、定理等,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有一些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提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把握如下这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
一、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要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
影响学生接受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采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编排的方式,即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明白易懂的生活语言逐渐过渡到简洁的数学语言。
依照量力性原则,小学数学的很多问题不可能采取严格的数学科学的表述形式和论证模式。
小学的数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数学,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适宜于小学生学习的“学校数学”。
如:小学数学不称“分数定义”而称“分数的意义”。
把“分数的意义叙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采用“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数叫做分数……”的定义式语句。
再如,小学数学只说“物体的表面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而不把这种说明性的文字当作面积的定义。
其次,量力性原则表现在课程文件中教学要求的制订也要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学生认识能力与知识基础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对数学概念认识的要求逐步加深,逐步精确,逐步严密。
教材编排中十进制位值原则的逐步建立、分数概念的分段认识、角概念的几次深化等都是量力性原则的体现。
比如,在低年级学习分数,只要求学生粗略地知道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就可以了。
对分数的更深入的认识,如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的运算等,要在小学高年级才能提到学习日程上。
且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去形式化地讨论其定义。
最为关键的是,量力性原则还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提超越小学生能力的要求。
课堂提问、布置练习等都要考虑学生达成目标的实际可能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莘县樱桃园镇实验中学刘巧红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严谨与量力的结合、数与形的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发展与巩固的结合。
这些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一、具体与抽象结合的原则。
数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撇开对象的具体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特性。
这种抽象性还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一般来说,数学的抽象性程度越高,其概括性就越强。
同时数学的抽象性还表现为广泛的是用数学符号,具有字词、词义、符号三位一体的特征,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平行”这个词。
其意义表示空间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平面与平面的一种特定位置关系,有专门的符号,并且可用具体的图形来表示。
当然数学的抽象性必须以具体的素材为基础。
任何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就有具体、生动的现实模型。
例如“对应”既是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以原始人的分配、狩猎和计数等具体的活动为现实原型的。
即使高度的抽象也不例外。
例如锐角三角函数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它所联系到的具体内容相对较少些,但上升到任意角的函数时,表现为“圆函数”涉及到具体对象扩展到“圆运动”甚至周期运动,这说明在抽象也仍有相对具体的基础。
数学的抽象性不仅以具体行为基础,而且更以广泛的具体性为归宿。
因此数学中的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
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由由抽象到思维的具体,这是人们认识具体数学事实的基本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贯彻具体与抽象的原则。
(1)注意从实例引入,阐明数学概念。
通过实物直观、图像直观或语言直观形成直观形象提供感性材料。
例如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等实例,来引进相反意义的量。
(2)注意从特例入手,讲解一般规律。
例如讲解亿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先讲特殊情况,再延伸到一般的,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原则和德育原则
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结合教学过程的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中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的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观察。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是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的掌握理性知识。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做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绘,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和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
二、启发性原则(结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的实质是通过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应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好问、多思、深想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用于实际。
启发性原则不仅要求学生动脑,而且要求引导学生动手。
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让他们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民主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育教学必考知识点:教学原则
教育教学必考知识点:教学原则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
1.教师要做到教学的科学性,即保证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3.教师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以理论为主导,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
对学生尤其这样。
为了使学生能自觉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学科结构,教师必须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授:第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第二,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第三,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
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
2.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实验、参观等。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及技巧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这种实践活动,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进行督促、检查,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结合
震 撼 直观 创 意
特殊 抽象 结合 大 气
高 感性 普遍 端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应用除普遍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 相结合外,还应该注意实用性原则,只有将我们的各种教育手段在正确的 理论指导下合理地应用,才能使特殊需求人群回归主流社会,成为社会有 用的人才。
谢谢大家!
抽象性含义:抽 导,注重的 现形象,注重的是 是理解和概括。 感受,培养的是形 象思维。
2.在运用的过 2.在运用的过 程中应该注意 程中应该注意:抽象 组织 满足 ②从运用直观 ①直观与讲解 形象过渡到摆 结合。运用直 本质 观手段使学生 限制 感性 脱具体形象。 认识 指导学生积极 获得感性认识, 的思维活动, 但需与讲解结 目的 过渡到摆脱具 合。 表象 思维 体形象的限制。
生活中的实例 1.在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这节内 容的教学中,学的重点和难点。直观教学 的设计应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 学目标,形象再现有关生长素发现过程的 实验。如将玉米幼苗的向光性实验和根的 向重力性实验,事先设计好并利用课余时 间辅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上课时,将 做好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进行观察分 析。将生长素发现过程中,1880 年达尔文 的实验和 1928 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 过程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多媒体模拟实验, 在分步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分析、 预测、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教 学情境,并在教师所设计的直观教学情境 中,充分体验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思路和过 程。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理性认 识的形成。
2.物理的学习。 恰到好处地运用直观手段, 能有效地提 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完 成教学任务。 3.特殊教育教学。其是以形象直观为其 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认识只能产生表象,掌握知识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 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 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学八大原则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学⼋⼤原则 2019年11⽉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过去了,未考过的同学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2020年3⽉份的考试呢?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原则,⼩编已经为⼤家整理好了,还在备考的同学们赶快记下来吧!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即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进⾏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
也即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进⾏教学时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思想品德教育,挖掘教育的思想性,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惊醒思想品德教育,把教育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并且教师还应不断的提⾼⾃⾝修养。
如,在某案例分析中,案例中呈现,该教师在教同学知识的同时,还教育同学们,团结⼒量⼤,与同学相处时,要团结同学,学会合作。
在这样的案例中,即体现,该教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学以致⽤的⺫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即要交给学⽣知识,还要让学⽣接触实际,或者是联系⽣活现实来理解知识,或者要求他们将所学应⽤于实际⽣活中。
如果,选择题的案例或者是案例分析题中,教师如果有此类的教学表现,说明该⽼师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如,某选择题中,出现这样的案例,⽼师在给学⽣讲解完改⾰开放的变化这⼀课后,通过举办“我和爸爸⽐童年”这⼀活的让同学参与,这⼏体现了⽼师不仅交给学⽣知识,还让他们从实际与理论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因此是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此原则应遵循⼀定的要求,如恰当的选择直观学习对象,能够让学⽣接受和喜欢。
⽐如在上地理课时,⽼师为了让学⽣能清楚明了学懂地理知识,经常采⽤地球仪、地图进⾏教学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直观三⼤种类。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1、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实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
这一原则的提出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
年龄小的学生用的几率大2、代表人物:荀子,夸美纽斯3、分类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等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语言直观: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4、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选教具,加讲解,防滥用,重语言(二)启发性原则1、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发扬教学民主善提问,重实际,扬民主,调积极(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1、含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2、代表人物:《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3、要求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四)巩固性原则1、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2. 代表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3、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先理解,后巩固,重视复习多扩充(五)量力性原则1、含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这样的作文题目很常见。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例文,看看它是怎么审题的。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 1)、教学中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间接知识做好准备。
( 2)、学生通过感知觉在大脑里形成了表象之后,应当使它们能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巩固,变成比较持久的表象。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是永久保留的,而是逐步消退的,因此,学习必须重视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善于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
( 3)、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的针对性,适时运用演示、实验等方法,强化学生的操作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4)、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1、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 2、直观教学的具体要求; 3、直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4、正确处理直观教学与讲授的关系; 5、在电化教学中应如何突出直观; 6、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何处理直观性教学与抽象性教学的关系; 7、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有效地开展直观教学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9、根据直观性原则,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0、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
1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更好地贯彻直观性原则。
12、简述影响直观性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3、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14、请阐述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杨之京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我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制定的。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的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文根据自己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对把握这一教学原则作一些探讨。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彻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依据这一理论,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所要认识的教材是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
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也不具备相应于教材内容的大量感性经验,这必然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方式的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直观性教学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而建构知识习得技能。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教师通过演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或用多媒体显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膜模式图等,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并且提出目标,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八大教学原则简答题
以下是八大教学原则的简答题:
1.直观性原则:教师应该尽可能使用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和理解知识。
2.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究问题、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3.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6.巩固强化原则:教师应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等方式,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7.师生互动原则: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8.评价反馈原则: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改进之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杨之京
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我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制定的。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的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文根据自己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对把握这一教学原则作一些探讨。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彻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依据这一理论,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所要认识的教材是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
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也不具备相应于教材内容的大量感性经验,这必然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方式的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直观性教学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而建构知识习得技能。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教师通过演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或用多媒体显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膜模式图等,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并且提出目标,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直观性教学手段服务于抽象性的教学目的
1 明确直观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而不是直观教学手段越多越好。
其次,教师在设计直观教学时,要注意突出直观材料中的本质部分,减少非本质的联系,使感性材料成为理性认识的正确基础。
例如,在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这节内容的教学中,“生长素的发现”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直观教学的设计应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形象再现有关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如将玉米幼苗的向光性实验和根的向重力性实验,事先设计好并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上课时,将做好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将生长素发现过程中,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和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过程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多媒体模拟实验,在分步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分析、预测、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在教师所设计的直观教学情境中,充分体验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理性认识的形成。
2 运用多元化的直观教学
笔者所谓多元化的直观教学,是指以实物、挂图、模型、实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工具合理运用教学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手段。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另一层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取几种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观察性、实验性、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进程,采用多种不同的直观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既有利于观察现象,又有利于探究内在规律。
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元化的直观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通过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和课堂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探讨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
另一方面,用多媒体动画展现渗透作用过程中,半透膜的特点,以及溶剂分子、溶质分子的运动状态。
帮助学生了解渗透作用过程的本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渗透作用的物理原理。
3 开放性的直观教学
开放性的直观教学,是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的开放活动式教学过程。
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课文的限制,削弱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控制。
在学习过程中,它在更贴近客观现实的同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学习生态系统时,我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合作,调查研究学校边上的绣球公园的生态系统和八字山的生态系统。
调查内容老师给于提示,由学生自己设选择决定,在身边的现
实环境中进行观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讨论研究的问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本上没有提到的。
研究的方法可以是老师讲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研究的结果也可以是一些设想和假说。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现实,学会独立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果有些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对两个生态系统的有关生态因素、群落组成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公园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生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调节的观点。
还有学生提出公园可以通过改进园林设计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等看法。
开放性的直观教学在教师的评价和总结方面,应该注意在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三、采用各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
引导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直观教学的目标,也是把握直观性和统一性教学原则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那么学生的认识能力只是停留在较低的感性认识水平上。
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呢?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式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植物的矿质营养”的教学为例,简要说明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
其一般程序是:进入情境→搭建支架→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教学评价。
1 进入情境:教师通过演示播放有关无土栽培的图片和短片,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搭建支架: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过程。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定向;其次要围绕当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该内容所需的概念框架。
教师为“植物的矿质营养”提供的概念框架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等,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打下基础。
3 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研究配制植物无土栽培的全营养液的配方,并设计一个无土栽培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知识框架,查找资料,比较相关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思维分析,从而初步建构关于植物矿质营养的概念框架。
4 协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研究、实验。
并相互交流讨论研究过程和结果,
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也促使其沿着概念框架攀升,实现对植物的矿质营养有关知识的意义建构。
5 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进行总结评价。
总之,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也不断发展变化。
但不管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必须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