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哲学观点——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年至1882年间陆续写作的一部著作。

恩格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关注和剖析,全面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

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用翔实的材料精彩地论述了18—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天文学领域康德的“星云假说”,赖尔等人在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迈尔、焦耳等人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尔文等人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等,他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在旧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形成了突破口。

恩格斯按照当时自然科学取得的最新成就,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恒星和星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人类起源的问题、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

基于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先明确了辩证法规律的内容,他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

”辩证法的规律实质上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所有这三个规律在黑格尔那里都曾被他按照唯心主义的方式当作纯粹的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其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中推导出来的。

”恩格斯坚持唯物辩证的立场,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哲学,全面阐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几对重要范畴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首先分析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提出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全球范围的重要议题。

而在这一进程中,自然辩证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指在对待自然和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研究中,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

它旨在揭示自然界的矛盾、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

自然辩证法是近代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形成与西方哲学家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密切相关。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辩证思维:自然辩证法倡导用辩证思维方式来看待自然界的事物。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与个体、内因与外因、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超越狭隘的思维模式的作用。

2. 矛盾统一: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发展规律:自然界的事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自然辩证法强调揭示和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三、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自然辩证法通过揭示自然界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利用自然资源。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

在面对复杂而多变的生态环境问题时,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显得力不从心。

而采用辩证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有助于制定科学可行的环保措施。

再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统一思想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却并非易事。

自然辩证法通过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思路。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文明也带来诸如资源殆尽、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使工业文明的发展陷入困境。

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

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通过批判机械自然观和追溯反生态观念的文化系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了解和掌握它们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哲学生态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人类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极大改善。

可是,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挖掘开采量也日益增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逐步加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自然界的反应。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

人类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自然规律制约的。

在人类初期,由于受生产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人类屈服于自然界的权威,接受自然界的摆布。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也随之逐渐加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导致了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头脑,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被颠倒,错误的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忽视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位。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与劳动,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告诉了我们,自然界看作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谈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谈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谈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讨自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新时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因此,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思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和社会是统一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以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的做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保留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绿地和水源地,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整体规划和资源协调利用。

通过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实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例如,推行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自然辩证法倡导循环发展和资源节约。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从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的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例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还应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另外,自然辩证法关注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长期发展和预防性控制,避免短期利益的追求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例如,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排放的限制。

同时,要加大环境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

最后,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建立生态伦理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如,养成公众保护自然环境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开发活动;加强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活动,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看到论文标题,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查百度百科可知其定义为“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什么又是美丽中国”呢?查百度百科又可知其定义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的,以上两个观点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

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

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

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荣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人民得以美好“栖居”。

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

“美丽中国”的提出使我国第一次将在美好环境中生活作为人民生存之要义加以明确,从而将环境权纳入生存权之中,使得两者得以统一,意义非同寻常。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智慧。

它把人与自然
的关系放在心灵的最高境界,宣扬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今天,当我们纷纷互相认可不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时,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希望。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弞鼓着我们,要向自然认敬。

要明确生态现象的无常性,向母亲自然还原,建立更有效、松散、互惠的联系。

我们要把生态与人文融为一体,大敦容,尊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应了解自然界的运作机理,聆听自然的苦叫,加强人与自然的对话和共处。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赋予了人类责任感,它反复提醒我们要发展可持续的生
态文明,保护环境,减少生态破坏的行为。

这个思想推动着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探索新的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努力,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我们既要发挥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行为决策中的正面作用,也要
注意避免滥用和使用,从而确保这种建设性的思想可以引领我们建设更好的社会,营造更加人性的自然环境。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晰的指引,它的
理念将深深影响着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为美好的未来而作准备。

我们将竭力将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实践于现实中,努力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非常重要,它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观点、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

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观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下,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借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观、生态系统、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观、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

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时候,不仅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观的核心思想是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认为自然界不是人类可以随意利用和改变的资源库,而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实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不仅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观的提出,为我们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好未来指明了道路。

2. 正文2.1 生态系统观点生态系统观点是《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元素和它们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整体,具有稳定性和循环性。

生态系统观点认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自然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其中,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为基本和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生态学作为阐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适应的科学,也逐渐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界的重要工具。

生态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态问题随之而来,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生态学作为研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可以为人们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也给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生态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关系,并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与社会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和社会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和社会不断地相互适应和演变,共同塑造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现实面貌。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辩证法》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关系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和繁荣,需要借助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而自然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也必须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与自然保持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

三、生命活动的共性和差别生命活动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中认为,生命活动具有共性和差别。

一方面,各种生物在基本的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是相似的,同属生命活动的范畴;另一方面,不同的生物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表现出了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想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揭示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生态思想,包括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批判等。

本文将探讨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也可以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概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剖析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相互联系性和发展性。

恩格斯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由各种物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既存在斗争,又存在联系和转化。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深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这些观点割裂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忽视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旨在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包括统一性、对立性、变化性和发展性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事物间的联系。

其中,对立性原理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统一性原理则指出事物的相互渗透和依存关系。

变化性和发展性原理则说明事物具有无止境的发展变化。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对立关系,同时也相互依存和共生。

了解这些对立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另外,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也需要我们认识和适应,例如气候变化、物种演化等,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1. 科学评估与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立性,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识别和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比如对环境污染的研究、生态系统的评估等。

同时,有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经济模式的探索自然辩证法强调统一性,我们可以探索生态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性。

通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效益,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3. 生态教育与公众意识提升自然辩证法强调变化性和发展性,我们可以借鉴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加强生态教育,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促进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4. 生态文明与全球合作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也提醒我们,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应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伦理观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伦理观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伦理观自然辩证法的生态伦理观,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倡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生态伦理的内涵、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含以下基本原理:1. 统一性原则: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没有任何一个个体或因素可以在与其他个体或因素的关系中独立存在和独立发展。

2. 变化性原则: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万物皆在变化、发展和演化之中。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保持静止不变。

3. 矛盾性原则:矛盾是客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矛盾的调和和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发展性原则:自然界的发展总是朝着更加复杂、多样化和完善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的有序性和组织性。

二、生态伦理的内涵生态伦理是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和延伸,它强调人类在对待自然和社会发展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1. 尊重自然规律:生态伦理要求人类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制自己的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促进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视各类动植物的生存权和权利平等,反对物种灭绝和生物资源过度开发。

3. 倡导循环利用:生态伦理要求人类意识到资源的稀缺性,并倡导循环利用和减少浪费,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4. 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强调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短期的利益。

三、生态伦理的实践路径实现生态伦理观的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积极参与。

1.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人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推动企业和个人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并与之相适应。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则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建设的社会发展新模式。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以及生态文明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

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转化、矛盾质量互变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理论指导。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精髓之一,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自然观指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机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类需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充分发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自然观还强调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待自然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消耗。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生态自然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倡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生态文明的实践包括建设生态型工厂和生态园区、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解决人类社会的矛盾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加大环保力度。

企业应当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公众应培养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此外,学校应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辨证法论文---从自然辩证法论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辨证法论文---从自然辩证法论生态文明建设

从自然辩证法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本文从自然辩证的角度来探析生态文明的建设,并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对策。

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研究和分析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这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今所进行的实践反思和理论应答,人类希望能通过一种文明建设活动来解决在工业文明中所面临的困境,而生态文明正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又一种新的形态。

生态文明主要由物质、精祌和制度性的内容所构成,其中物质性的内容包括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改造,精神性的内容包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的文化成果和精祌成果,至于制度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能有效调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政策和法规。

生态文明更强调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自觉性,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为手段,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第一,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在人类产生之初,人类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于自然界是一种敬畏的态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也在与自然界的“对抗中”占居了主动。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使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生存技巧,同时也适应了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这种选择才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自然界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基础条件。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哲学理论,将自然世界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系统,追求对其本质和规律的全面认识。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应用于生态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自然界的统一性、物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原则1. 统一观念: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与现象之间的密切关联,拒绝将自然界的事物割裂开来独立看待。

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孤立的存在体。

2. 相互依存:自然辩证法意识到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强调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物种之间的紧密联系。

生态自然观认为,任何一种物种的消亡或者增殖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 永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注重事物的长期发展趋势,重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应当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二、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实践意义1. 生态保护: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理念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推行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我们应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尊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稀有濒危物种,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 生态建设: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鼓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程,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为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做出积极贡献。

3. 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倡导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推动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1. 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它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自然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他还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认识自然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践层面,恩格斯的自然观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我们应该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不仅对于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有着重要启示,同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强
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联动机制。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
启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要建立全局意识,树立生态系统
平衡发展的理念,注重维护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依存和平衡。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相对统一性和对立统一性。

这告诫我们: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追求发展,而忽略了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同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相对平衡。

再次,自然辩证法的运用需要我们有全面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们必须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对于不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
式采取综合、深入的分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思路。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告诉我们需要把握好历史的发展方向,超越
利益、个体的局限。

这意味着,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注重
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更要关注长远的、全局性的环境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我们必须以全局、长远、协调的视角,认真贯彻自然辩证法的精神,打造生态建设的美好未来。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对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最核心的原理是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多样的、发展变化的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去解决的。

辩证唯物论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平衡和可持续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

人类应当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纷纷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管。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朝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企业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企业应当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如何为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提倡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议题。

因此,深入挖掘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进行概述,梳理其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随后,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和体现。

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概述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要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其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双重作用的辩证分析。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是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

这种尊重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生态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它强调自然界万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注自然界的整体性、内在规律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生物和物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生物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 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内在规律性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生物和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共同维护着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同时,自然界也遵循着一定的内在规律,例如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圈的循环等,这些规律性的存在对于自然界的平衡与发展至关重要。

3.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态思想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它具有动态平衡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对整个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某个组成部分的失衡,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因此,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生态思想对当代的启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深刻影响了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思想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的 、 的身 体 。所 谓 人 的 肉体生 活 和精 神 生 活 同 自 人 然界 相联 系 , 也就 等 于说 自然界 同 自身 相联 系 , 为 因 人是 自然 界 的一 部 分 。 … 人 类 不 断 地 与 自然 界 进 ”
行物 质 、 量 、 息 交 换 , 维 持 自 己 的生 命 活 动 。 能 信 以
中图分类号 :O 1 N 3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5 0 2 1 )3—0 1 10 8 2 (0 1 0 0 5—0 3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 的经 济 建 设 已经 取 得 了 举 我 世 瞩 目的成 就 , 但是 随 之而 来 的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也 日

哲 学 与 思辨 ・
自然 辩 证 法 的生 态 思 想 对 我 国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启 示
宫 丽 艳
( 龙 江科 技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尔 滨 10 2 ) 黑 哈 50 7

要: 自然 辩 证 法 包含 了 马 克 思 、 格 斯 丰 富 的 生 态 思 想 : 恩 自然 界 是 人 类 存 在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 类 活 动 必 须 人
遵 循 自然界 的 客 观 规 律 ; 资本 主 义私 有 制 是 实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制 度 障 碍 ; 自然 科 学 的 发 展 对 于人 类 认 识 自然 界
具有 重要 作用。 了解和掌握 自然辩证 法的生态思想 , 对我 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 着重要 的启示。
关键 词 : 自然辩 证 法 ; 态文 明 ; 示 生 启
21 0 1年 5月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 HE J OURNAL OF HARBI N COMMI EE S Tr CHOOL OF THE CC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以来,我们开始所面临的生各式各样的态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深入思考。

生态文明是人类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文明模式。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于我们反思当前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

关键字: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生态价值绪论:全球性生态危机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忧虑,环境的恶化与残破,境意识之严重缺失"自然平衡能力遭到人为破坏而难以维继,从其表象上看生态危机是自然其深层蕴含则人们的生态意思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是我国多年来坚持不懈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取得成果的总结,是对全球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做出的庄重承诺,更是对子孙后代和全世界人民负责的庄重承诺"生态文明的提出是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为缓解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不仅有人类观念上的挣扎,更有实践上的艰辛,不仅仅是某个地区人民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需要摆脱工业文明以来盲目的开发方式,以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合乎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来建设生态文明"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生态破坏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痼疾之一。

自从人类发现了火的使用, 人类就开始掌握大规模地破坏和毁灭生态环境的能量。

最初的大规模破坏是焚毁森林以播种粮食, 森林的毁灭是生态灾难之源。

所以不难发现存在很多灿烂的古文明都因后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崩溃而消逝与历史长河中。

(生态的哲学朱小丰)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生产“制造”从自然界中选择部分有用的原料,再按照人的想法重新“合成”,最后形成一个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工物”。

这些”人工物“满足人类的需求,被人骄傲地称为“精美制品”,像洗涤剂、制冷剂、防腐剂、塑料等不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在自然界中是无法降解或者很难降解,成为自然系统的垃圾。

化石燃料的燃烧: 一是燃烧所排放的废气会改变大气的成分,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和一系列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二是工业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用完了地球亿万年的能量储备,这些能量储备或迟或早要被用光。

二、生态与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程度。

社会发展也要求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

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生态问题频繁出现,而生态哲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持。

([ 1 ] 余谋昌. 生态学哲学[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1.)以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 从而为审视社会发展与生态提供了一具有人和自然双重尺度的参照系统。

1社会政治与生态: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治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

纵观历史, 我们会发现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渐重视生态环境的过程。

从表现上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政治的表现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者似乎联系不大,可以说, 当今世界范围的环境危机主要就是由不恰当的生产方式和人口爆炸式增长引起的, 这些是与政府的政治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环境问题, 仅靠技术上的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 要保护地球家园,必须要有政治的关注,生态问题离开政治的参与, 不被组织在政治框架内, 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2社会经济与生态:,生态为人类提供了很多有商业交换价值的财富,对促进人类社会繁荣有着重大意义。

生态的直接经济价值可以通过每年从中获得的收入、投入的维护成本来衡量,还可以通过计算负面损失、治理费用来判定。

对生态经济价值的开发必须保持适度的原则。

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合理地发展畜牧业可以提高草地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为国家创造财富,也有利于团结稳定。

但是放牧过度,牧草会逐渐稀疏、衰退,降低可持续生产力,甚至引起草地退化、水土流失。

3文化与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方式, 也就是说, 文化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 或者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存在方式。

[ 8 ] 余谋昌. 生态文化问题[ J]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9( 4) : 1- 9. 。

文化是源于自然,,人必须通过文化才能在自然界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人与自然相处、融合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资源, 它们在现代仍有其光辉的价值, 对建构现代生态文明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例如5周易#文言6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0»讲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的理想状况,也就是天地人同源同构同律的生态复合系统"自然界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人只能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改造利用自然,使之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目的随意得去破坏自然,否则就会遭受到自然的报复,形成灾难性的后果"(3!程帆5我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6〔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9月版;)三生态文明1提出:党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 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强调要!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1] ([ 1] [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第16、20页)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2内涵:我们通常理解的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 但是其最主要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从静态上看, 生态文明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而言的。

二是从动态上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是有人类以来, 采集文明(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生态文明都是强调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不能像工业文明时代那样粗暴地对待自然, 而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文明地对待自然, 从维护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利益出发,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文明形态。

3 生态文明中道德建设:人类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行为准则, 道德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推进而逐渐完善的。

如果说维护人类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一切社会道德发展的最终目的的话, 那么, 生态文明时代较之于工业明时代, 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提出新的道德准则。

新道德观不仅扩大了旧道德观的视野范围, 而且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给予了科学的描述, 既不把人当作手段, 也不把自然当作手段,而是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视道德就是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 树立环境友好观念, 重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满活力并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一个意义重大、内涵丰富的艰巨工程。

人们应当更加重视生态价值,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弄清发展的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促进社会更加理性地发展。

①首先,强化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逐步的恶化被认为是发展的微不足道的代价,但是等到生态恶化、人类体质摧残的不可逆转的临界点到来的时候改变就来不及了,甚至这一天的到来人们根本就意识不到。

对生态的冷漠、听之任之是极其有害的,生态意识是对现实的关怀、也是一种忧患意识。

强化生态意识要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重视生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运用书籍、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普及生态基本知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②其次,要以人为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采取生态低代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就要把发展观的着眼点由单单关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仅仅依靠生产要素的简单扩充转移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更加注重人的素质提高推进人的现代化上来,发展更多的应该是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动力、以生产力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③,加强制度建设,改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运作机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采取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还必须与宏观管理相协调。

一般情况下,市场主体不会自觉地去实现生态的代内、代际公平,在某种情况下,他们甚至为了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而牺牲整体、长期利益。

这就要求政府要实践政府在生态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即要加强生态方面的法律建设与执行工作,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推进发展评估体系的改革。

要重视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法规的刚性因素,强化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统计部门等机构的垂直管理,打破地方保护。

5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都是完整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 而且它是整个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 是人们享受舒适生活的前提。

没有了生态文明, 就丧失了生态安全, 人们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历史上的许多文明兴衰告诉我: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例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败落的重要原因, 就是古巴比伦人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洪涝灾害和土地的盐渍化, 终于使原来肥沃的原野渐渐退色, 留下的只是如今伊克境内满目荒凉的遗址。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 当代的资源环境问题如果处理不正确或者不及时也足以使今天的人类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生态文明的提出, 正是人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 是历史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